首页 理论教育 美术与工艺美术、摄影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探讨:第一节

美术与工艺美术、摄影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探讨:第一节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安治主编:《中国美术全编·绘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王镛主编:《中外美术交流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阮荣春、胡光华编著:《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英]迈克尔·苏立文著,莫小也译:《明清时期中国人对西方艺术的反应》,黄时鉴主编:《东西交流论谭》,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美术与工艺美术、摄影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探讨:第一节

■ 香港艺术馆等编:《关联昌画室的绘画》,香港:香港市政局出版,1976。

■ 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香港艺术馆编:《清代鼻烟壶》,香港:理事会,1978。

■ 香港艺术馆编:《晚清中国外销画》,香港:香港艺术馆,1982。

■ 张安治主编:《中国美术全编·绘画编》(1),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 朱培初、夏更起编著:《鼻烟壶史话》,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8。

■ 段文杰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敦煌壁画下》(15),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 香港艺术馆编:《历史绘画:香港艺术馆藏品选粹》,香港:香港艺术馆,1991。

■ 李公明著:《广东美术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是书获1995年全国高校人文科学研究二等奖。

■ 张荣、张健著:《掌中珍玩鼻烟壶》,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 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博物馆藏清代宫廷绘画》,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 刘新著:《中国油画百年图史(1840—1949)》,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6。

■ 祖世龙著:《竹木牙雕鉴赏与收藏》,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 李永兴著:《珐琅器鉴藏与收藏》,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 聂崇正著:《宫廷艺术的光辉——清代宫廷绘画论丛》,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6。

■ 阮荣春、胡光华著:《中国近代美术史1911—1949》,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

■ 王鹤鸣、马远良主编:《西方人笔下的中国风情画》,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1997。

■ 王镛主编:《中外美术交流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 黄时鉴、[美]沙进(William Sargent)编著:《十九世纪中国市井风情——三百六十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 梁基永编著:《中国浅绛彩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 胡光华编著:《中国明清油画》,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

■ 中山大学历史系、广州博物馆编:《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情调》,北京:中华书局,2001。

■ 杨仁恺主编:《中国书画》修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 莫小也著:《17—18世纪传教士与西画东渐》,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 邵洛羊总主编:《中国美术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 刘明倩、刘志伟主编:《18—19世纪羊城风物——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藏广州外销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 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编:《海贸流珍——中国外销品的风貌》,香港: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2003。

■ 朱万章编著:《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 林亚杰主编:《广东历代书法图录》,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 单国强主编:《中国美术:明清至近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 李超著:《中国早期油画史》,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 刘海翔著:《欧洲大地的中国风》,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

■ 广州博物馆编:《海贸遗珍:18—20世纪初广州外销艺术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 阮荣春、胡光华编著:《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 刘淳著:《中国油画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 胡光华著:《西方绘画东渐中国的“第二途径”研究》,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 顾卫民著:《基督宗教艺术在华发展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 袁宣萍著:《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 杭间、郭秋惠著:《中国传统工艺》,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 张明、于井尧著:《世界美术史》,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 朱万章著:《广东绘画》,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 聂崇正著:《清宫绘画与“西画东渐”》,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

■ 程存洁著:《十九世纪中国外销通草水彩画画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 秦风西洋版画馆编著:《西洋铜版画与近代中国》,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 张明编著:《外国人拍摄的中国影像(1844—1949)》,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8。

■ 中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编:《1860—1930英国藏中国历史照片》(上、下),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 曾应枫、陆穗岗著:《剔透神工:广州牙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 程庸著:《国风西行:中国艺术品影响欧洲三百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 林雅杰、朱万章著:《广东绘画研究文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

■ 朱万章著:《明清广东画史研究》,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

■ 王次澄、宋家钰、卢庆滨、吴芳思编著:《大英图书馆特藏中国清代外销画精华》,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

■ 施菲静著:《日月光华:清宫画琺瑯》,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2。

■ 张钰、黄敏主编:《世界美术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 胡米一:《广州十三行外销水彩画技法研究》,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 龚产兴编著:《美术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 广东省博物馆编:《异趣同辉——广东省博物馆藏清代外销艺术精品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3。

■ 山西博物院、广东博物馆编:《清代广东外销艺术精品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

■ 广州市荔湾区艺术档案馆、十三行博物馆编:《王恒冯杰伉俪捐赠通草画》,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

■ [英]香港艺术馆编:《东土风味:钱纳利及其流派》,香港:香港艺术馆,1984。

■ [英]迈克尔·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著、陈瑞林译:《东西方美术的交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 [英]迈克尔·苏立文著,莫小也译:《明清时期中国人对西方艺术的反应》,黄时鉴主编:《东西交流论谭》,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 [法]米歇尔·伯德莱(Michel Beurdeley)著,耿昇译:《清宫洋画家》,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 [英]托马斯·阿罗姆(Thomas Allom)著,李天纲编著:《大清帝国城市印象:十九世纪英国铜版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祖版出自1843年英文版。

■ [英]孔佩特(Patrick Conner):《钱纳利与中国外销画》,彭绮云编,周慕云等译:《海贸流珍——中国外销品的风貌》,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2003。

■ [英]何伯英(Grace Lau)著,张关林译:《影像中国——早期西方摄影与明信片上》,香港:三联书店,2008。

■ [法]奥古斯特·博尔热((Auguste Borget)著,钱林森、张群、刘阳译:《奥古斯特·博尔热的广州散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

■ [英]约翰·汤姆逊(John Thompson)著,徐家宁译:《中国与中国人的影像——约翰·汤姆逊记录的晚清帝国》,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015(增订版)。

■ [英]迈克尔·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著,徐坚译:《中国艺术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 [英]迈克尔·苏立文著,赵潇译:《东西方艺术的交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 [美]休·昂纳(Hugh honour)著,刘爱英、秦红译:《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 [英]迈克尔·苏立文,朱伯雄译:《中国与欧洲的美术》(上、下),《美术译丛》1982.02、1982.03。

■ [法]于勒·埃及尔:《于勒·埃及尔所著日记〈中国之旅〉摘抄》,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十一、十二期,澳门政府文化司署,1993.03月。

■ 陈垣:《明清之际中国美术所受西洋人之影响》,向达著:《唐代长安西域文明》,北京:三联书店,1957。

■ 聂崇正:《〈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和清代的铜版画》,《文物》1980.04。

■ 林树中:《近代西洋绘画的输入与中国早期的美术留学生——兼谈我国早期的油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1.01。

■ 聂崇正:《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康熙时期油画仕女屏风》,《美术史论丛刊》1982.01。

■ 袁赤峰:《清朝西洋绘画消沉之原因》,《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2.02。

■ 朱家溍:《清代画珐琅器制造考〈工艺美术史料汇编〉之一》,《故宫博物院刊》1982.03。

■ 朱惠良:《天主教文物特展:谈中西学术绘画的交融》,《故宫博物院刊》1983.06。

■ 聂崇正:《西洋画对清宫廷绘画的影响》,《朵云》1983.05。

■ 聂崇正:《清代宫廷绘画机构、制度及画家》,《美术研究》1984.03。

■ 秦长安:《现存中国最早之西方油画》,《美术史论》1985.04。

■ 聂崇正:《清宫外国画家谈》,《美术》1985.05。

■ 杨伯达:《清乾隆五十九年广东贡物一瞥》,《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03。

■ 梁江:《院画与清代美术思潮》,《美术史论》1986.03。

■ 杨伯达:《刍议清代美术的时代特点》,《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04。

■ 杨伯达:《从清宫旧藏十八世纪广东贡品管窥广东工艺的特点与地位——为〈清代广东贡品展览〉而作》,故宫博物院编:《清代广东贡品》,北京:故宫博物院;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87。

■ 聂崇正:《中国早期的油画》,《中国油画》(原名《画廊》)1987.01。

■ 水天中:《油画传入中国及其早期的发展》,《美术研究》1987.01。

■ 张奠宇:《铜版画简史》,《新美术》1987.03。

■ 洪再新:《传通与归属:十八世纪欧洲与中国美术交流叙要》,《新美术》1987.04。

■ 潘耀昌:《西法中国画先行者——纪念郎世宁诞生三百周年》,《新美术》1987.04。

■ 冯楷彦:《广州象牙雕刻业小史》,《羊城今古》1988.01。

■ 陶咏白:《中国油画二百八十年》(上、下),《美术史论》1988.02、1988.03。

■ 阮荣青:《西洋画在中国的“肇始期”汇考》,《艺苑(美术版)》1989.01。

■ 作喆:《清廷西洋画师王致诚》,《紫禁城》1989.03。

■ 聂崇正:《清朝宫廷铜版画〈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04。

■ 聂崇正:《谈〈康熙南巡图〉卷》,《美术研究》1989.04。

■ 罗学正:《论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求索》1989.05。

■ 杨伯达:《刍议清代画珐琅的起点》,《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9.13、1989.14。

■ 聂崇正:《谈清代《紫光阁功臣像》,《文物》1990.01。

■ 周正平:《明清之际西洋绘画在中国的厄运》,《上海大学学报》1990.03。

■ 聂崇正:《王致诚、艾启蒙和潘廷璋的油画》,《美术》1990.04。

■ 水中天:《“啉呱”关作霖及广东早期油画》,《美术史论》1991.03。

■ 聂崇正:《清初肖像画管窥》,《美术》1991.11。

■ 武丽生、邵彦:《1650至1850年间中国绘画之延革》,《新美术》1992.02。

■ 水天中:《西方绘画传入中国的三条途径》,《美术史论》1992.03。

■ 陈滢:《清代广州的外销画》,《美术史论》1992.03。

■ 王莉英:《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中国瓷器》,《故宫博物院院刊》1993.02。

■ 梁光泽:《广州商馆早期风貌(一)——英国画家笔下的二百多年前广州商馆》,《岭南文史》1993.03。

■ 梁光泽:《广州商馆早期风貌(二)——从集义行(荷兰商馆)顶楼眺望鳌洲岛及珠江河面》,《岭南文史》1994.01。

■ 梁光泽:《广州商馆早期风貌(三)——1822年的商馆大火和收复后的面貌》,《岭南文史》1994.02。

■ 梁光泽:《晚期岭南油画(一)——有关最早的架上油画家史贝霖—关作霖—啉呱的探讨》,《岭南文史》1995.01。

■ 聂崇正:《清代外籍画家与宫廷画风之变》,《美术研究》1995.01。

■ 聂崇正:《清代宫廷油画述略》,《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A1。

■ 袁宝林:《潜变中的中国绘画——关于明清之际西画传入对中国画坛的影响》,《美术研究》1995.04。

■ 梁光泽:《晚清岭南油画(二)——被认为是Lamgua(林官)所作的一幅风俗画的研究》,《岭南文史》1996.01。

■ 莫小也:《近年来传教士与西画东渐研究评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11。

■ 莫小也:《18世纪清宫廷“海西派”绘画的时代背景》,《“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7。

■ 莫小也:《游文辉与油画〈利玛窦像〉》,《世界美术》1997.03。

■ 聂崇正:《从存世文物看清代宫廷中的中西美术交流》,《文物》1997.05。

■ 万青力:《广东外销画简史》,万青力著:《画家与画史·近代美术丛稿》,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 莫小也:《乾隆年间姑苏版所见西画之影响》,黄时鉴主编:《东西交流论谭》第1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 梁光泽:《清代中叶的肖像油画家史贝霖——中国油画史溯源之一》,《岭南文史》1998.03。

■ 杨伯达:《十八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对清代美术的影响》,《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04。

■ 胡光华:《一种特殊的中西绘画交流形式——关乔昌(蓝阁)与钱纳利的艺术竞争》,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三十五期,澳门政府文化司署,1998.06。

■ 胡光华:《西方绘画东渐中国“第二途径”研究蠡论》,《美术观察》1998.07。

■ 陶咏白:《中国油画:1700—1985》,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12。

■ 胡光华:《传教士与明清中西绘画的接触与传通》(上、下),《美术观察》1999.10、1999.11。

■ 胡光华:《从西方的“中国热”到中国外销艺术的西化》,《美术观察》1999.02;

■ 赵伟:《利玛窦与西洋美术输入中国》,《文史知识》1999.05。

■ 莫小也:《18世纪清宫廷“海西派”绘画的时代背景》,谢方:《中西初识》,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

■ 胡光华:《中西绘画的交流纽带——港埠与船舶绘画》,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三十九期,澳门政府文化局,1999。

■ 莫小也:《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画家对西方艺术的反应》,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四十、四十一期合刊,澳门政府文化局,2000年春、夏季刊。

■ 赖孟君:《清代广州地区“海景商馆”图像贸易画之研究》,东海大学美术研究所2000年硕士学位论文。

■ 秦志华:《二百年前的外销画与市井风情》,《寻根》2000.03。

■ 章文钦、管亚东:《一组近代广州的历史照片》,《羊城古今》2000.03。

■ 秦觉民:《乾隆珐琅彩瓷上西洋人物画与油画的关系》,《景德镇陶瓷》2000.04。

■ 江滢河:《评〈十九世纪中国市井风情——三百六十行〉》,《学术研究》2000.11。

■ 金千秋:《古丝绸之路乐舞文化交流史》,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博士学位论文。

■ 丁新豹:《晚清中国外销画》,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州十三行沧桑》,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

■ 庄素娥:《十九世纪广东外销画的赞助者——广东十三行行商》,《“区域与网络:近千年来中国美术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2001。

■ 于清渊:《中西美术的交融与冲撞》,天津大学2001年硕士学位论文。

■ 李世庄:《关于晚清外销画画家啉呱身份的一些问题》,《左右》2001。

■ 胡光华:《一种特殊的中西绘画交流形式关乔昌与钱纳利的艺术竞争》,《美术观察》2001.02。

■ 翁连溪:《清代内府铜版画刊刻述略》,《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04。

■ 汤开建:《明清之际天主教艺术传入中国内地考略》,《暨南学报(哲社版)》2001.05。

■ 胡艺:《〈十九世纪广州十三行商馆区玻璃油画〉真伪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05。

■ 汤开建:《明清之际天主教艺术传入中国内地考略》,《暨南学报(哲社版)》2001.05。

■ 江滢河:《乾隆御制诗中的西画观》,《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06。

■ 莫小也:《海外明清西洋风美术研究评述》,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编:《中西初识二编》,郑州:在象出版社,2002。

■ 杨伯达:《从清宫旧藏十八世纪广东贡品管窥广东工艺的特点与地位》,杨伯达著:《中国古代艺术文物论丛》,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

■ 傅东光:《西洋传教士画师与清代宫廷建筑绘画》,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四十二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2年春季刊。

■ 江滢河:《清代广州外销画的创作形式与题材》,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四十四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2年秋季刊。

■ 胡光华:《玻璃画:中西绘画交流的镜子》,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四十五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2年冬季刊。

■ 江滢河:《清代广州外销画的画家及其画室》,《艺术史研究》(第三期),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 杨伯达:《十八世纪清内廷广匠史料纪略》,杨伯达著:《中国故代艺术文物论丛》,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

■ 李世庄:《晚清外销画研究的一些问题——与胡光华先生商榷》,《美术学报》2002.01。

■ 吴明娣:《清代工艺美术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装饰》2002.01。

■ 谢小华、刘若芳:《乾隆年间法国代制得胜图铜版画史料》,《历史档案》2002.01。

■ 郭丹英:《从有关茶叶内容的外销画看十九世纪初广东的茶叶对外贸易》,南昌:《农业考古》2002.02。

■ 胡光华、孙恩乐:《中国最早的油画家史贝霖》,《美术观察》2002.03。

■ 徐菁:《明代青花瓷艺术对近代欧洲罗可可艺术思潮的影响》,《南方文物》2002.03。

■ 邱树森:《明清时期粤澳两地文化艺术交流》,《广东社会科学》2002.04。(www.xing528.com)

■ 于景琪:《铜版画珍品〈御题平定伊犁战图〉》,《中国档案报》2002.08.23。

■ 莫小也:《欧洲传教士与清代宫廷铜版画的繁荣》,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四十五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2年冬季刊。

■ 许秀娟:《麒麟文化的变迁与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关系》,暨南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 朱万章:《清代岭南的刻帖之风》,朱万章编著:《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 江滢河:《南海道与早期西画东传》,林中泽主编:《华夏文明与西方世界》,香港:博士宛出版社,2003。

■ 江滢河:《濡染西风的蚕丝图》,刘明倩、刘志伟编:《18—19世纪羊城风物——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藏广州外销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 程美宝:《琛舶纷从画里来》,刘明倩、刘志伟编:《18—19世纪羊城风物——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藏广州外销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 谭世宝:《澳门与中西关系史上的一些画、像、照探真》,《“16—18世纪的中西关系与澳门”国际学术讨论会》,2003。

■ 江滢河:《评〈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情调〉》,《艺术史研究》第四期,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 梁晓庄:《广东印章述略》,《“百年名社,千秋印学”国际印学研讨会论文集》,2003。

■ 夏更起:《玻璃胎画珐琅考析》,《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03。

■ 莫小也:《地志画与澳门地志画研究述要》,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四十九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3年冬季刊。

■ 谭世宝:《有关中外关系史的一些画照内容与史实探真——对今人为一些古籍画照所作说明文字之补正》,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四十九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3年冬季刊。

■ 王子怡:《中日陶瓷茶器文化研究》,清华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

■ 龚伯洪:《清代外销画:墙内开花墙外香》,曾应枫编:《广州民间艺术大扫描》,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 程存洁:《19世纪广州外销通草水彩画画纸研究》,荣新江、李孝聪主编:《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 李穗梅:《“楼阑粉白旗杆长”——艺术品中的“广州十三馆商馆区”》,李穗梅:《穗垣汇稿》,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 胡光华:《明清西方油画传入中国研究》,《美术杂志》2004.01。

■ 叶农:《明清之际西画东来与传教士》,《美术研究》2004.02。

■ 聂崇正:《清代宫廷绘画稿本述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03。

■ 袁胜根、钟学军:《论清代广彩瓷与中西文化交流的关系》,《中国陶瓷》2004.06。

■ 李书琴、胡光华:《关于中国外销瓷器绘画的西化在18世纪中西经济美术文化交流与互动中的作用》,《中国陶瓷工业》,2004.06。

■ 邢荣波:《三个盆罐的三国风情——清代外销瓷浅谈(正、续)》,《艺术市场》2004.06;2004.08。

■ 叶农:《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与明清之际西画东来》,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五十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4年春季刊。

■ 胡光华:《从贸易画看清代海外贸易的发展——兼谈海外移民对贸易画风格的影响》,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五十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4年春季刊。

■ 张夫也:《元明青花瓷纹饰中的外来文化影响》,《“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东汕头: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会议),2004。

■ 戴璐:《对市井题材外销画的研究》,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 李书琴、胡光华:《中国瓷器与18世纪中西经济美术文化的交流和互动》,《“16—18世纪澳门与中西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澳门基金会,2005。

■ 莫小也:《钱纳利与中国早期水彩画》,《世界艺术》2005.03。

■ 李书琴、胡光华:《中国瓷器与18世纪中西经济美术文化的交流和互动》,《美术研究》2005.04。

■ 吴彩皓:《清代广州外销画的商业性与学术性小探》,《美术界》2005.05。

■ 汤开建、陈青松:《明清之际天主教的传播与西洋宗教画的关系》,《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社版)》2005.06。

■ 胡光华:《论澳门与明清西方油画传入中国》,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五十六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5年秋季刊。

■ 明晓艳:《清宫洋画家王致诚》,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五十七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5年冬季刊。

■ 赵岩:《明清西洋风绘画研究(1559—1840)》,东南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 冉琰:《清前期宫廷绘画机构及其画家》,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 沈涛:《早期西洋铜版画在中国流传的历史考察》,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 明晓艳:《清宫洋画家王致诚考略》,《文物》2006.02。

■ 吴彩皓:《清代广州外销画对近代工笔花鸟画的启示》,《美术大观》2006.07。

■ 徐堃:《十八、十九世纪广州十三行和外销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 王拴印:《清宫造办处御制金属胎画珐琅鼻烟壶的历史演变及其艺术特色》,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 陈昆:《十七至十八世纪荷兰德尔夫特陶器中的中国风格》,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 王慧敏:《从“紫檀有束腰西洋装饰扶手椅”看清代中期家具的中西融合形态》,南京艺术学院2007硕士学位论文。

■ 张林杰:《清代广东贡品——中西工艺融合的见证》,《紫禁城》2007.01。

■ 洪再新:《古画出洋新编:中瑞篇》,《紫禁城》2007.07。

■ 张涛:《广州外销西画——中国西画艺术市场的滥觞》,《收藏界》2007.10。

■ 施静菲:《十八世纪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清宫画珐琅制作在康熙朝的建立》,《故宫学术季刊》第二十四卷第三期,2007年春季号。

■ 施静菲:《象牙球所见之工艺技术交流——广东、清宫与神圣罗马帝国》,台北:《故宫学术季刊》第二十五卷第二期,2007年冬季号。

■ 张见:《传教士影响下明清人物画风之嬗变》,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 刘菁:《康雍乾时期的绘画新体及其观念根源》,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 聂崇正:《故宫倦勤斋天顶画、全景画探究》,聂崇正著:《清宫绘画与“西画东渐”》,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

■ 聂崇正:《“欧风东渐”与清代宫廷铜版画》,聂崇正著:《清宫绘画与“西画东渐”》,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

■ 王金昌:《流往海外宫廷铜版画——中国皇帝出行图》,王金昌著:《从潘家园翻出的历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 胡光华:《西画壁垒的坚守者与中西合璧的典型》,《中国美术研究》2008.01。

■ 李晓庵:《清代宫廷中的法国传教士艺术家》,《西北美术》2008.02。

■ 江滢河:《清代广州外销画中的瓷器烧造图研究——以瑞典隆德大学图书馆收藏为例》,《故宫博物馆院刊》2008.03。

■ 徐堃:《试论外销画生产——有限的产业化》,《中国书画》2008.05。

■ 刘亚轩:《清初来华传教士马国贤与中西美术交流》,《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06。

■ 莫小也:《港澳地区历史绘画研究述评》,《艺术探索》2008.05。

■ 叶农、于丽萍:《明清时期天主教著作插图版画与传教》,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六十六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8年春季刊。

■ 潘瑶:《晚清广州外销画的贸易、生产及订件》,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 刘靖:《17、18世纪中国陶瓷与法国文化艺术的交流》,景德镇陶瓷学院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 叶帆:《从明清时期西画东渐的进程看异质美术交流的特点》,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 戴华刚:《清代广州外销画中的岭南民间风貌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 王均利:《清代外销画表现的民俗文化研究》,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 王晓丹:《明清以来中西文化影响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兼谈中国文化艺术现代化发展的构建》,《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社版)》2009.02。

■ 黄雅玲:《略论西方铜版画艺术在中国明清时期的传播》,《攀登》2009.03。

■ 戴华刚:《清代广州外销画家研究》,《艺苑》2009.03。

■ 聂崇正:《故宫倦勤斋天顶画、全景画三题》,《装饰》2009.03。

■ 王晓丹:《明清时期西方文化艺术对中国美术的冲击和影响》,《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08。

■ 金韵:《广州外销通草水彩画》,《检察风云》2009.13。

■ 吕静:《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中西绘画融合之旅》,《青年文学家》2009.18。

■ 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七十二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9年秋季刊。含论文:江滢河:《清代广州外销画若干市井女性形象浅析》;

赵利峰:《顾盛使团随团画家魏斯特与中美〈望厦条约〉签订地普济禅院》;

李倍雷:《比较视域下的明清人物肖像画风格问题——以南京博物院藏明清人物肖像画为例》。

■ 许雅萍:《论福建外销瓷对洛可可艺术的影响》,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 杨银:《景德镇陶瓷传说研究》,汕头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 潘澜:《明末民窑青花山水构图艺术特征研究》,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年硕士学学位论文。(江西省硕士优秀论文)

■ 汪冲云:《论国际化视野下的清乾隆粉彩瓷风格之变及对外影响》,《“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2010。

■ 陈泽泓:《话说十三行建筑画》,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等编:《广州十三行研究回顾与展望》,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 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主编:《“全球与区域之间——近代早期广州口岸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编印2010。含论文:

莫小也:《晚清外销画与南粤民俗三题》;

江滢河:《清代广州外销刑罚图研究——以广州博物馆藏通草纸画册为例》。

■ 陈瑞林:《西方医学图画与近代中国写实绘画的兴起》,《美术研究》2010.04。

■ 施静菲:《从工艺美术看康熙时期的东西文化交流:以清宫画珐琅为例》,《十七、十八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国际研讨会》(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

■ 牟晓林:《十八世纪中国瓷绘西洋人物图像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 吴永君:《来华英人约翰·汤姆森晚清摄影作品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 刘虎:《康雍乾三朝宫廷绘画研究》,天津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 邓炜煜:《清代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沿海地区的西洋美术——上海土山弯西洋画和广州十三行西洋画艺术》,《大众文艺》2011.05。

■ 蔡丽红:《明清时期中国与邻国乐舞文化交流述略——以海陆丝绸之路的文化线路为例》,《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06。

■ 秦风老照片馆编,徐家宁撰文:《近代中国的反光镜——〈伦敦新闻画报〉中国史画一百幅》,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含第二鸦片战争史画)

■ 施静菲:《你所不知道的广东象牙球》,《紫禁城》2011.12。

■ 黄忠杰:《波兰王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中国外销瓷艺术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 何问俊:《中国画五度接受外来艺术影响研究》,天津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 杜平:《西学东渐影响下的清代人物画》,河南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 彭杨:《明清肖像画与欧洲文艺复兴肖像画的比较》,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 叶小艳:《广彩瓷与中西文化交流研究》,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 刘凤霞:《繁华都会与鬼魊——从十三行为主题的中国外销画看口岸文化的发展》,赵春晨、冷东主编:《广州十三行与清代中外关系》,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 黄启臣:《十三行与艺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员会,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广州大学合编:《“十三行与世界文化名城培育”会议文集》,2012。

■ 白芳:《风行欧美——清代中国外销艺术品》,赵春晨、冷东主编:《广州十三行与清代中外关系》,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 陈瑞林:《十三行、啉呱、医学图画与近代中国写实绘画的兴起》,赵春晨、冷东主编:《广州十三行与清代中外关系》,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 冷东:《十三行与鼻烟、鼻烟壶的发展》,《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2。

■ 阮荣春、胡光华:《李叔同与西洋画最早在中国的引进传播研究》,《中国美术研究》2012.03。

■ 马建春、谢婷:《乾隆中法合制〈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相关问题之探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04。

■ 孙慨:《于勒·埃及尔和中国第一幅照片》,《中国摄影报》2012.06.26。

■ 聂崇正:《〈平定准部回部战图〉铜版画原版补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10。

■ 郭福祥:《故宫收藏西洋木套杯的发现——清宫西洋木套杯补遗》,《紫禁城》2012.12。

■ 刘辉:《欧洲渊源与本土语境——从错视觉壁画到线法通景画》,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

■ 夏兴旺:《明清时期皇权、市场、文艺传统因素对油画东渐的影响》,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 刘卓:《十八世纪中国瓷绘西洋植物图像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 武田田:《明清时期西方透视画法技术的本土化研究》,山西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 赖毓芝:《清宫与广东外销画的交会——无名款海东测景图册初探》,《故宫文物》第363期,2013。

■ 柳若梅、波波娃:《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的中国外销画收藏》,陈春声主编:《海陆交通与世界文明》,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 何振纪:《清代广产的外销描金漆器》,《岭南文史》2013.01。

■ 王雪艳:《17世纪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西方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陶瓷学报》2013.01。

■ 潘剑芬:《潘正炜与听帆楼书画藏品研究》,《美术学报》2013.04。

■ 冯菡子:《早期中国水彩艺术发展研究》,《美术界》2013.05。

■ 连文舟:《清代广州口岸西洋风景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 陈文彦:《清末民初广彩瓷上的岭南绘画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 广东省博物馆编:《异趣同辉——清代外销艺术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4。含论文:

章文钦:《清代十三行与广东办贡》;

刘凤霞:《口岸文化——从广东的外销艺术探讨近代中西文化的相互观照》;

李爱丽:《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的广东展品》;

黄海妍:《中西文化交流所见的折扇》;

赵敏:《广式艺术风格的成长与嬗变——从近年文物进出境审核情况管窥广东外销艺术》;

冷东:《广州十三行与中西绘画艺术交流》;

莫家咏:《异趣共融——浅谈外销画亦中亦西的技法》;

李遇春:《关于清代广州外销画作研究中需引起关注的问题》;

陈滢:《美术历史中的广州外销油画》;

金行德:《外销画·船舶·海内外贸易》;

何国卫:《广船技术特点——以清代广州外销画之船图为中心》;

余春明:《雍正外销瓷中的极品——薄胎珐琅粉彩妇婴图盘考》;

曾玲玲:《交流与影响——18世纪中国制瓷术在欧洲的传播》;

吴武林:《瓷器与生态:外销艺术品的生态经济史形态及其启示》;

黄静:《图像萃赏——明清景德镇外销瓷的主要纹饰》;

冯素阁:《绚彩华丽金碧辉煌——论广彩瓷器的艺术风格》。

■ 施静菲:《17、18世纪流行的外交礼品:百层木套杯》,《紫禁城》2011.12

■ 冷东主编:《广州十三行文献研究暨博物馆建设》,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含论文:

陈瑞林:《从粤海关到紫禁城——西方器物技艺的传入与清宫绘画作风的转变》;

李世庄:《中国外销艺术的十三行商馆图像之演变》。

■ 楼望杰:《钱纳利绘画风格研究》,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 任浩:《清代盛期陶瓷狮子形象探微》,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 卢敏智:《大英图书馆特藏海幢寺组画考释刍议》,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编:《“首届广府文化学术年会”论文集》,广州: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编印,2014。

■ 赵敏:《成长与嬗变——从外销文物看广式艺术》,《岭南文史》2014.02。

■ 冷东:《广州十三行与中西绘画艺术交流》,《广东社会科学》2014.03。

■ 聂崇正:《清朝宫廷纪实绘画》,《紫禁城》2014.03。

■ 卢敏智:《从描绘十三行商馆的代表性画作中挖掘隐藏信息》,《北方文学》2014.04。

■ 陈文彦:《岭南绘画对广彩瓷的影响》,《收藏》2014.06。

■ 魏崴:《南粤洋风——清代广东社会生活与社会生产西洋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 澳门艺术博物馆编:《像应神全——明清人物肖像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故宫出版社,2015。

■ 张安华:《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研究》,东南大学2015博士学位论文。

■ 苏志强:《德化白瓷:“民窑”烧出的“中国白”——苏志强谈白瓷的甄选与工艺现状》,《南方都市报》2015.10.2。

■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大学等编:《“广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含论文:

潘剑芬:《十三行潘氏行商与中西艺术交流》;

卢敏智:《结合〈中国人的影像〉,初探若干问题》。

■ 张安华:《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研究》,东南大学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

■ 程金城:《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研究综述》,《丝绸之路》2016.18。

■ 张学渝:《技艺与皇权:清宫造办处的历史研究》,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 叶曙明:《广州民间工艺对西方的影响》,涂成林主编:《当代广州学评论》第2辑,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 胡艺:《中国清代西洋肖像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博士学位论文。

■ 谭弘毅:《在广府海洋广化中看岭南画派》,《第二届广府文化学术年会论文集》,广州: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等编印,2017。

■ 卢敏智:《从一幅仕女玻璃画初探广府文化与中西交流》,《第二届广府文化学术年会论文集》,广州: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编印,20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