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必要与可能:宁波创办四明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必要与可能:宁波创办四明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予敢先以肯定之语气,告读者曰,宁波实有创办四明大学之必要与可能。是故四明大学一经实现,在国家为增加一优良之学府,固所必需也。为免畸形之发展,而使大学设立渐有平衡之姿势,则四明大学又有创办之必要矣。由此种种方面之观察与推断,盖足据以下一重要之结论,曰:宁波确有创办四明大学之必要。至于四明大学一经开办,四方朴学之士,必将闻风前来,学额之众,可以想见。一般中学生向予探询四明大学成立之佳讯者尤夥。

必要与可能:宁波创办四明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予敢先以肯定之语气,告读者曰,宁波实有创办四明大学之必要与可能。然则读者必反问予,果何所据而云然乎?请毕吾辞,予当列举种种之理由,以证吾说之不谬也。

兹先申述宁波创办四明大学之必要。

试就一般大学教育而论,我国现有大学生数只四三五一九人,平均在每万人口中,仅一人已,与世界列国较,如美利坚有七三人,加拿大有五七人,意大利三八人,瑞士二八人,德意志二四人,法兰西一七人,英吉利一二人,相差诚不可以道里计。我国人口四万七千余万,允推世界第一;而文化程度之落后,一至于此!大学原为研究高深学问,造就专门人才之所;国运之盛衰,实与高等教育,有莫大之关键。方今我国虽少数大学,办理未见完善,然吾人决不能因噎而废食也!今后之大学教育,固当努力从事质之改进,同时亦不可忘量之充实,盖我国现当过渡时代,故有“失业恐慌”之呼声,与夫“用非所学”之痛苦;一俟各种建设踏上轨道,急需大批之优秀人才。是故四明大学一经实现,在国家为增加一优良之学府,固所必需也。

抑就全国公私立专科以上学校之现状,作一鸟瞰。各校之地理分布,颇不相称;在总数一一一校中,上海二五校,北平一六校,河北九校,广东八校,山西七校,湖北六校,江苏南京各五校……吾浙有人口二千余万,然仅四校而已!专校以上之浙籍学生,现有三四一四人,盖泰半皆游学于外省也。而吾浙之浙江大学,之江文理学院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及浙江医药专科学校等四所,现在容纳学生仅一〇〇一人,且皆偏设于杭垣一隅,浙东无一高等教育之机关。为免畸形之发展,而使大学设立渐有平衡之姿势,则四明大学又有创办之必要矣。近顷教育界先觉之士,已有“到内地办大学去”之思想,借资提高民智,复兴农村,则我四明大学之开设,亦具此种意义焉。

且夫吾甬七邑,人口数百万,教育事业素称发达。即就鄞县一埠而论,现有小学六百余校,学生四万六千余人,中学十校,学生三千余人,每年中学之毕业生,数以百计,旅居他乡之甬籍青年,则更多至不可胜算,吾甬亟需创办一大学,以便诸生升学之进阶,盖已不言而喻。惟是宁波高中毕业之学生,过去未尽升学,原因固有多端,而远道负笈,所费实巨,一般大学,收费又重,一般青年用是而裹足不前者,当属不在少数,更有少数家长,虽愿培植子弟,而不愿其远离乡曲。倘吾甬人自办大学,对于甬籍学生自可特别优待,甬埠生活程度亦较低,所费有限,是一般家长,倘欲以较廉之代价,造就子弟,同时使一般英俊有为之青年,增加升学之良机,则尤非在宁波创办四明大学不可!易言之,倘四明大学创办后,甬籍子弟之进大学者,必更激增矣,宁非乡邦之福乎?

更就四明之学风言之,吾浙素称文物之邦,而四明尤为灵秀所钟,人才蔚起,文采风流,代不乏人。如汉有任弈等,唐有虞世南贺知章、孙郃等,宋有王应麟、吴文英、孙梦观、周汝砺等,元有戴表元、黄玠、程端学等,明有张煌言、周容、范钦、查虚舟等,清有全谢山,万斯大、季野昆仲,徐时栋,姜宸英,黄以周等,诚属不可胜数。或则史学满深,或则文章彪炳,或则藏书万卷,其在学术史上,同垂不朽,近人张寿镛氏,尝有《四明丛书》之编行,所集俱系稀世之珍笈,可觇一斑。忆全谢山尝谓,“四明自宋元以来,学风彬彬,号称齐鲁”,此言洵不诬也。降及现代,甬人之称海内大儒,斐然成一家言者,亦不乏人,容后申述。俊秀亦复辈出,乡国称贤。然就宁波本地之情况观之,学术空气,究嫌稀薄。长此以往,四明之学派,或将式微。补救之策,必需甬埠设有研究专门学术之机关,重启聚徒讲学之风。吾人倘欲四明学风之复兴与发扬,则四明大学之创办,尤属迫不容缓。

抑又有进者,吾甬自开埠以来,且九十年于兹矣,而市政之建设,进步较缓,近数年来,乃有突飞猛进之发展,譬如老江桥之改造,环城马路之完成,中山公园建筑,“天一阁”之重修,成绩斐然,昭然在目,即星期日之沪甬航班,借谋交通之便捷,曩年迹尝为文鼓吹,今已实现有期矣。凡此种种,皆足以表示“新宁波”之蓬勃气象。然据欧美著名都市之设计,都市不仅须具公园,图书馆,博物院,自来水……且有地方自办之大学,以期增进民智,发扬文化。吾甬之建设,既有与日俱进之姿势,倘欲促成完备之城市,则四明大学之创办,又属不容缓图。抑且西洋且有乡村或荒野,因办大学而人烟稠密,终乃形成重要之都市,如英国之牛津市,因牛津大学而成立,美国之剑桥亦然,此其尤显者也。是故四明大学之创办,必更足以促进宁波之繁荣也。

由此种种方面之观察与推断,盖足据以下一重要之结论,曰:宁波确有创办四明大学之必要。

兹请续言宁波创办四明大学之可能。

念我甬人,其为学术界之权威者,如蒋介石氏之政治军事,王正廷氏之外交,吴经熊氏之法律,陈布雷氏之教育,翁文灏氏之地质,李权时氏之经济,张寿镛氏之财政,张其昀氏之地理,毛邦初氏之航空,卢于道氏之神经,马衡氏之考古,钟宪鬯氏之理化……指不胜屈,皆系闻名四海,独步一时之专家。此外文坛硕彦,学海宗师,所在多有,未克一一枚举。吾人深信此辈名流学者,倘能尽力赞助,以为学术界独树一帜,则四明大学之声望为何如耶?吾人试作想象,倘以上述诸家为教授,常驻于四明大学,以课诸生,则四明大学必将成为全国最高模范之学府,斯固毫无疑问者也。然此终属想象,事实上恐难办到。但得其间一二少数之人物,亦已足资表率,天下之英彦多将趋之若鹜焉。譬如蒋介石氏于昔日之黄埔军校,今日之武岭学校等,悉心经营,不遗余力。又如张寿镛氏之主持光华大学,十年如一日。李权时氏之主持复旦大学商学院,极为负责。吴经熊氏之主持东吴法律学院,成绩斐然……语云:“集天下之英才以教育之,一乐也。”四明大学教职员虽非必须皆为甬人,惟深信诸氏爱国爱乡,对于四明大学之创办,必不能袖手而旁观也。(www.xing528.com)

至于四明大学一经开办,四方朴学之士,必将闻风前来,学额之众,可以想见。抑甬籍之大学生现约有五百余人,曩予每与各大学友人言,四明大学之创办,一旦成为事实,君等愿为四明大学之插班生乎?则皆眉飞色舞,欣然对曰:“愿!”一般中学生向予探询四明大学成立之佳讯者尤夥。按吾甬教育现状,已详前述,每年中学生之毕业,数以百计。深望吾甬一般青年,他年皆能享受四明大学之薰陶,不禁馨香默祷焉。

其实大学之创办,是否可能,犹以经费基金之筹募为关键。盖经济实为一切事业之先决问题,则四明大学之经费由何来乎?四明大为(学)之基金果安在乎?窃维我旅外诸同乡,或为银行之经理,或为公司之董事,或为商肆之主人……总之为实业界之重镇者,比比皆是,世人有“无宁不成市,无绍不成衙”之谚,足觇吾甬人足迹之遍布,实力之雄厚,家资积有巨万者,不在少数;富而好施,平日捐助社会事业,一掷万金,毫无吝色,对于协资桑梓建设,尤具热忱。近如老江桥之改建,捐资合计七十万,又如宁奉、宁穿、宁镇、宁横诸公路之完成……靡不慷慨解囊,争先乐助。倘今后对于四明大学之实现,扩大宣传,则旅外诸同乡,必秉爱乡之观念,人人踊跃输将,则四明大学之创办经费,犹成问题乎?

闲考一般私立大学成立之历史,足资吾人之借鉴者颇多。譬如厦门大学,原由陈嘉庚氏独资创办,于民国九年,先捐开办费一百万元,分四年缴清,每年各二十五万,又捐常年经费三百万元,分十二年缴清,每年各十二万。又如复旦大学,民国十年尝由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昭(照)南氏昆仲,捐建简公堂一座,值五万元。民国十四年,由郭(子)彬氏捐建子彬院,值七万圆,郭氏嗣又捐建第二宿舍一座,值一万三千余元,及由黄弈柱氏捐建图书馆一座,值一万五千元。又如光华大学,始由王丰镐氏捐助大西路私产九十余亩,于是校基乃告确立。又如大夏大学,则由王伯群、欧元怀、傅式说、王毓祥四氏经营之力为多。更如天津南开大学,原由校长张伯苓氏暨校董奋斗而成,厥后李组绅氏尝捐三万,以办矿科;民国九年时,李开山氏遗嘱以家产四分之一捐助为永久基金;民国十六年,卢木斋氏捐资十万以建木斋图书馆;民国二十年,陈芝琴氏捐建芝琴楼,以充女生宿舍。凡此种种,皆为捐资兴学之佳例,世人传为美谈,载于第一回之教育年鉴,班班可考。予深信吾甬人中,必不少陈嘉庚、郭子彬、王丰镐,卢木斋……诸氏其人,不让他人竞美于前,则四明大学一经开办,举凡基地、教室、宿舍、图书馆等等,甬人必将争先捐建,共襄盛举矣。

抑吾人以为四明大学创办之可能,最足保证者,厥为四明大学发起人与筹备员诸氏,以及筹备史略中所涉之衮衮诸公。诸公皆深感宁波确有创办四明大学之必要,乃为之发起,为之筹备,工作进行,不遗余力,其热忱之程度,自胜不学如予者多倍。抑且诸公皆尝硕划鸿筹,深谋远虑,以从事于四明大学之实现。诸公之在社会,皆系素著声望,一举动间,辄为当世之表率。四明大学之创办,过去既有相当之计划,自不愿遽加放弃,四明大学奖学金之办理,实为四明大学实现之先河。奖学金每年一百二十五额,需费五万元,闻之足令世人咋舌;而我同乡诸公之筹划基金也,犹若牛刀小试,一举而功成。是则今后对于四明大学之创办,倘有具体之计划,必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促其实现,即现受奖学金之赐惠者,他日亦当为大事业之有力赞助,而四明大学最先发起人虞洽卿氏,必尤将促成大学之开办,以免生平之遗憾也。

或问,宁波能创办四明大学乎?凡我甬人既皆有感于创办之必要,则可同声一致而应曰:“能!”

宁波确有创办四明大学之必要与可能,予已详言之矣;末请申述管见,创办四明大学之初步计划,盖即先办商学院也。

(刊载于李瑊著《宁波旅沪同乡会百年纪》,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 年版。)

(201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