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用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及系统性风险分析

信用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及系统性风险分析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贷风险与信用风险的主体是一致的,即均是由于债务人信用状况发生变动给银行经营带来风险。风险暴露是指在信用活动中存在信用风险的部位以及受信用风险影响的程度。另一方面,信用风险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具有警示效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金融市场参与者,从而对整个金融市场起到调节作用。一般来说,外在不确定性对整个金融市场都会有影响,所以外在不确定性导致的信用风险等金融风险又被称为系统性风险。

信用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及系统性风险分析

(一)信用风险的概念

1.传统的信用风险概念

关于信用风险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传统观点认为,它是指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即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引起违约,而给经济主体经营带来的风险。

信用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讲,信用风险通常是指信贷风险;广义上的信用风险是指所有因客户违约(不守信)所引起的风险,如资产业务中借款人不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资产质量恶化;负债业务中存款人大量提前取款形成挤兑,加剧支付困难;表外业务中交易对手违约引致或有负债转化为表内负债等。

2.现代的信用风险概念

从组合投资的角度出发,信用资产组合不仅因为交易对手(包括贷款借款人、债券发行人等)的直接违约而发生损失,而且交易对手履约可能性的变动也会给组合带来风险。一方面,一些影响交易对手信用状况的事件的发生,如信用等级降低、盈利能力下降,造成所发行的债券跌价,从而给银行带来风险;另一方面,在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易市场使贷款等流动性差的资产价值能得到更恰当和及时的反映,如在西方的信用衍生品市场上,信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是随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动的,这样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变动也会随时影响银行资产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在违约发生时才有影响,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不仅包括违约风险,还包括由于交易对手(债务人)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债权人资产价值发生变动遭受损失的风险,与传统的信用风险定义相比,这种对信用风险的解释更切合信用风险的本质。不同的信用风险的定义,作为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的概念框架将会直接影响信用模型的建立。

3.信用风险包含的内容

(1)违约风险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其经济活动中一旦与他人或企业签订经济合约,就面临合同对方当事人不履约的风险,如不支付钱款、不运送货物、不提供服务、不偿还借款等。此外,在信用保险、不同的贸易支付方式(赊账、货到付款、预付货款、交货付款)、国际贸易、托收、汇票、合同保证书、第三方担保、对出口商的中长期融资等业务中均存在对方当事人违约的可能。

(2)主权风险

它是指当债务人所在国采取某种政策,如外汇管制,致使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引起的损失。这种风险的主要特点是针对国家,而不像其他违约风险那样针对的是企业和个人。

(3)结算前风险和结算风险

结算前风险一般是指风险在正式结算前就已经发生;结算风险则是指在结算过程中发生不可预料的情况,即当一方已经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发生违约的可能性。这种情况在外汇交易中较为常见,如交易的一方早晨在欧洲支付资金而后在美国进行交割,在这个时间差中,结算银行的倒闭可能导致交易对手不能履行合同。

信用风险对衍生金融产品和基础金融产品的影响不同。对于衍生金融产品而言,违约带来的潜在损失小于产品的名义价值损失,实际上它只是头寸价值的变化;对于基础金融产品(如公司债券或银行贷款)而言,信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就是债务的全部名义价值。

4.信用风险与信贷风险的辨析

信用风险与信贷风险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信贷风险是指在信贷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造成银行贷款本金、利息损失的可能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贷风险与信用风险的主体是一致的,即均是由于债务人信用状况发生变动给银行经营带来风险。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其所包含的金融资产的范围不同。信用风险不仅包括贷款风险,还包括存在于其他表内、表外业务,如贷款承诺、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中的风险。由于贷款业务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所以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

(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1.现代金融市场内在本质的表现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的一种内在推动力和制约力,它既促进了市场参与者管理效率的提高,增添了市场活力,又具有风险警示的效用,起到“看不见的手”的调节和约束作用。

(1)信用风险内生于金融市场

20世纪80年代相继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金融风波或金融事件,绝大多数是由信用风险引发的。实际上,即使没有引起大的金融危机,信用风险在金融活动中也无处不在。由于金融市场上有无数参与者,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交易产生,因此金融市场上有大量的信用风险客观存在着。在信用风险管理中,风险与风险暴露结合在一起,但风险暴露与信用风险也有不同。风险暴露是指在信用活动中存在信用风险的部位以及受信用风险影响的程度。例如,银行持有的贷款头寸就是一种风险暴露,但不是信用风险;而贷款的拖欠或违约则是信用风险,而不是风险暴露。事实上,一些信用产品的风险暴露程度高,其信用风险未必高,如一笔以美元存款做抵押的1000万元贷款,尽管风险暴露(贷款金额)程度很高,但风险却较低;而一笔小额的10万元信用贷款,风险暴露程度较低,但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却较大。风险暴露较具体,容易计量,便于研究。

(2)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的一种内在推动和制约力量

一方面,金融市场参与者如果能把握时机,就能获得较好的收益,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胜利;反之,就可能陷于被动,进而遭受损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信用风险促进了金融市场参与者管理效率的提高,增添了金融市场的活力。另一方面,信用风险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具有警示效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金融市场参与者,从而对整个金融市场起到调节作用。

2.信用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导致信用风险

不确定性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它反映一个特定事件在未来有多种可能的结果。在信用活动中,不确定性包括外在不确定性和内在不确定性两种。

(1)外在不确定性(www.xing528.com)

外在不确定性来自经济体系之外,是经济运行过程中随机性、偶然性的变化或不可预测的趋势,如宏观经济的走势、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技术和资源条件等。外在不确定性也包括国外金融市场上不确定性的冲击。一般来说,外在不确定性对整个金融市场都会有影响,所以外在不确定性导致的信用风险等金融风险又被称为系统性风险。显然,系统性风险不可能通过投资分散化等方式来化解,而只能通过某些措施来转嫁或规避。

(2)内在不确定性

内在不确定性来自经济体系之内,它是由行为人主观决策及获取信息的不充分性等原因造成的,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例如,企业的管理能力、产品的竞争能力、生产规模、信用品质等变化都直接关系着其履约能力,甚至企业内部的人事任命、负责人的身体状况等都会影响其股票和债券的价格。投机者不可预测的炒作,更加大了内在不确定性。内在不确定性可以通过设定合理的规则来降低,所以内在不确定性产生的金融风险又被称为非系统性风险。

3.信用当事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形成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往往与损失联系在一起,或者说,信用风险可能导致损失。这里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对于信用活动的一个事件来说,只要它存在损失的可能性,就表明它存在信用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该事件不存在盈利的可能性。第二,信用风险指的是一种可能性,是一种结果未知的未来事件。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如一企业不能履约归还贷款,使银行遭受100元的损失,这一损失只是信用风险引起的结果,而非信用风险本身。

信用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信用风险可能给行为人带来直接的损失,一般认为,信用风险导致的可能损失越大,信用风险就越大;二是信用风险还可能给行为人带来潜在的损失,如银行因贷款不能及时收回、长期债券投资者由于发行人违约不能收回债券本息等,这些都可能使人们失去良好的再投资机会,甚至影响正常的经营秩序。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信用风险还会扰乱整个市场秩序,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信用风险管理的特征及变化

信用风险管理表现出与其他风险管理不同的特征,此外,随着风险管理领域的迅速发展,信用风险管理也在不断深化,呈现出与传统管理不同的特点。

1.信用风险管理的特征

(1)信用文化及对风险的态度对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金融机构管理层对风险的态度非常关键,它决定金融机构到底愿意承受多大的风险。在确定了可以承受的风险区域后,管理层应该让每一位员工对此有所了解并给予支持,然后确定配套的系统、政策和程序来使所有员工严格执行。

(2)随时监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对策

建立支持性的信用风险管理框架,明确风险管理的程序和环节。第一,完全暴露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及其风险状况,以便随时能检测问题所在;第二,明确企业各层级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职能并建立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第三,在贷款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一系列分析工作,积极控制信用风险的生成和恶化,利用技术手段控制风险。

(3)在机构设置上更有利于风险管理,即在流量和存量两个方面解决问题

在流量方面,将客户关系管理与信贷风险管理分开,独立进行信贷风险评估,排除潜在利益冲突引起的道德风险,也避免对客户关系的负面影响。在存量方面,派专人对问题账户进行管理,定期上报问题贷款报告。

2.信用风险管理特征的变化

随着整个风险管理领域的迅速发展,信用风险管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风险的量化和模型管理更加困难

信用风险管理存在难以量化和衡量的问题,主要原因有:

①数据匮乏。由于信息不对称、不采取盯市原则计量每日损益、持有期限长、违约事件发生少等原因导致数据匮乏。

②难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模型有效性检验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信用产品持有期限长、数据有限等原因造成的。近年来,在市场风险量化模型技术和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推动下,信用风险量化和模型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这已成为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③管理技术不断发展,信用风险对冲手段出现、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以信用衍生品为代表的新的信用风险对冲管理技术开始出现,并推动整个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向前发展。

④信用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悖论现象。这种悖论是指,理论上要求银行在管理信用风险时应遵守投资分散化、多样化原则,防止授信集中化;但在实践中,银行信贷业务往往显示该原则很难得到贯彻执行,银行信贷资产分散化程度不高。

⑤信用风险管理由静态转向动态。在现代信用风险管理中,信用风险更多地运用动态管理手段。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的发展使得组合管理者可以每天根据市场和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动态地衡量信用风险水平,盯市的方法也被引入信用产品的估价和衡量中;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使得组合管理者拥有了可以更加灵活、有效的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可以根据风险偏好,动态地进行调整。

⑥信用评级机构有重要作用。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企业的信用状况及时、全面地了解是投资者防范信用风险的基本前提。信用评级机构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信息搜集与分析规模效益,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信用评级的依赖更加明显、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强化了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