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电影与社会文化的对接:新媒介环境下的艺术研究

微电影与社会文化的对接:新媒介环境下的艺术研究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众文化可以说是一种中性的文化,没有思想倾向性,它甚至将经典作为消遣的对象,体现了自由、平等、世俗等思想。大众文化强调大众参与是平民的娱乐狂欢。受大众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商业性的影响,大众文化产品从产生之初就有着不可轻视的传播与普及上的优势,这就是当前社会大众文化正在以主流文化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原因。趣味性和幽默感使微电影风行,这是与时代背景和大众文化心理密切相关的。

微电影与社会文化的对接:新媒介环境下的艺术研究

电影产生于活跃的网络文化中,是“微时代”一种有特色的文化影像表达。它题材内容丰富,表现手段多样,节奏紧凑,富于创意,以短小精悍的故事形式,以平民化的视角,聚焦当下社会现实的日常生活,折射普通大众的生活百态,关注个体的生命和意义,宣泄情感,娱乐生活,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

大众文化不同于精英文化,精英文化希望成为大众的思想导向,并以“趣味”“审美”去度量其他与之对立的文化形态,政治意识浓厚,带有说教意味,常被视为经典。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也不同,民间文化是对民众的生活经验的反映,与大众文化的商业性不同,民间文化是自发的、自给自足的。大众文化可以说是一种中性的文化,没有思想倾向性,它甚至将经典作为消遣的对象,体现了自由、平等、世俗等思想。大众文化积极追求普通大众现实的感性生活,表现大众的喜怒哀乐。

大众文化不像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那样执着于政治灌输、人文关怀、精神升华等文化功能,其主要迎合市场消费,没有知识分子的精神与智力上的优越感,弱化了认知、教育功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官体验上,娱乐性、刺激性是其强调的重点。为满足娱乐需要,它将深度与内涵用平面化的具有时代感的方式展现,感官刺激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在审美趣味上,大众文化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姿态。它缩短了审美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审美生活化,日常生活审美化。我国文化正在以大众、普及、民主的姿态阔步向前,之所以能够获得迅速的发展,离不开多种多样的大众文化产品的推进。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大众文化产品将平民化、多元化、世俗化的思想观念引入主流行列。大众文化强调大众参与是平民的娱乐狂欢。从大众文化的形式看,少了说教与沉重话题的表达,更多聚焦在大众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上,构建着轻松愉悦的话语方式,一改旧有文化形式的刻板形象,不再隐晦难懂,而是简单得甚至有些戏谑调侃,这样的大众文化形式让大众从对现实的表达中获得了轻松愉悦的感官感受。

美国的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费斯克认为大众文化是大众自己的文化,是大众反抗与颠覆社会统治的有力武器。他认为,如果一个文化资源不能提供切入点,使日常生活的体验得以与之共鸣,那么它就不会是大众的。在利益的驱使下,大众文化的生产者都在想方设法地开拓文化市场。在市场化运作中的大众文化产品与其他普通商品并无太大差异,同样依靠宣传与炒作来扩大市场。受大众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商业性的影响,大众文化产品从产生之初就有着不可轻视的传播与普及上的优势,这就是当前社会大众文化正在以主流文化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原因。

从大众文化类型来看,人们对于视听上的感知较以往更加重视,形象化、视觉化的大众文化用制作精良的画面影像、声音效果吸引着大众的注意力,人们开始热衷于用电视节目、电影、音乐来享受休闲的时间,这些音像正在替代图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一些人开始在文字与影像之间寻找更多的可能。一大批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走入人们的视野,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可以说,大众文化的制造者一直是用贴近大众的姿态在寻求适宜于文化产品发展的方式,这些有益尝试也影响着大众文化本身的走向。简单的、适宜于大众接受的,能够最大程度利用网络媒介传播的影像文化,正在变成大众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开放的媒介平台也为平等的互动交流带来了可能,大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在新媒体时代,大众的反馈能够及时地传达给大众文化制造者,这种反馈甚至左右着文化产品的生产,正是这种沟通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参与文化的热情。

从电影诞生到如今,从来没有一种电影形式像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微电影一样,呈现出如此强大的开放性和大众性,受到众多参与者的热爱和追捧。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在很多场所中都可以看到拍摄精良或略显稚嫩的微电影,这足以说明大众对微电影的兴趣,也进一步揭示了它的大众文化特征。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但推动了电影的横向发展,也推动了微电影的纵向扩张,为微电影制作者提供了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创意的技术平台,也为受众建立了一个多重选择的流通平台。当下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合理创新,有效地利用了当下信息与科技在生产与传播上的作用。微电影的摄影器材与传统电影截然不同,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微电影是用传统的胶片拍摄的。价格更为低廉的摄影摄像器材拉近了创作者与影视艺术之间的距离,为电影创作精减了拍摄费用。我们当前所看到的诸多微电影,如《老男孩》《青春期》等,都是用照相机拍摄而成的,更有一些大胆的创新者用手机进行微电影创作。在视频网站键入“iPhone微电影”,就有大批影片涌入我们的视线,这些作品中有很多都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春节前夕,著名导演贾樟柯完全用iPhone XS手机拍摄了短片《一个桶》,作品既拍了大山大水,又呈现了人们细腻的情感,完成度非常高。文化产生于互动,网络空间的特殊性使电影不再拘泥于封闭的单向传播,开放的多向度传播方式使影视文化成为一种交互的文化。电影呈现出“小品化”的特点,“小品化”意味着一种即兴的、零碎的、即时的文化产品生产方式与形态。小品是对以往文化产品所崇尚的完整、系统、严谨、缜密、体系化的反动。也许是现代生活节奏过于紧张,也许人们已不习惯去解读、理解或构建“体系”,微电影的病毒式传播体现了当下时代快节奏的要求和“小品化”的文化追求。趣味性和幽默感使微电影风行,这是与时代背景和大众文化心理密切相关的。轻松的风格,后现代性的结构形态,总能恰到好处地解释微电影为什么能做到亲民化、平民化。

随着宽带的普及,特别是无线宽带的普及,微电影被传送到更多的平台上,包括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和个人数字助理等,这为微电影提供了更多的载体和传播途径。随着技术革新的迅速发展,微电影这一大众化电影形式逐渐深入人心,其自身的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地被挖掘和拓展。而微电影的主要传播平台——各大门户视频网站对这一可营利文化模式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激烈。而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各类视频网站也在寻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除了整合自己的有效资源,加大自己的原创作品数量,加强作品质量,拥有更多的独家版权外,“强强联手”自然而然地成为当下最符合潮流的商业诉求。例如56网与人人网的合作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56网作为我国最大的UGC[1]类型视频网站之一,其本身已拥有了众多资源和忠实用户。56网将目光投向成本低、易制作的网络原创短片,培养了众多新锐导演和原创作品,这些作品中微电影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并且,为了推广自己的原创影片,56网更是推出了“网络原创影片首映礼”这样的仿电影节的大型电影狂欢节。但近几年在其他视频网站的冲击下,56网也面临着用户不断流失、市场占有量缩水等问题,这时人人网的出现无疑为其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人人网作为我国最大的SNS网站之一,其不可估量的忠实用户和成熟的平台为56网拓展了更大的传播空间。同时,人人网也因为56网的加入而将自己更密切地与视频网站联系起来,获得了自身原本不具备的优良资源和更庞大的视频用户。这样优良的商业合作必然为微电影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除了不同类型网站间的合作,微电影更是将触角伸入传统媒体中。

近几年,互联网发展无比迅速,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强势来袭让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主流视频网站对其的冲击最大。人们通过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想观看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大都免费、清晰,网络资源数量远远超过电视所播放的数量,这些无法匹敌的优点让传统电影迅速落于下风。微电影也为传统媒体带来了一次开辟播放内容的可能,有助于传统媒体重新吸引流失掉的观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人们对于娱乐消遣的渴望增多。大众文化是一种娱乐性的文化,人们在压力之下对于大众文化产品的消费与日俱增。大众文化创作的基本原则就是快乐原则。大众文化总是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将原本必须通过深厚的知识底蕴、独到的感悟才能体会的东西变成了平民化的,任何人都可以明白并享受的产品。但同时,这种解构也给文化产品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没有深度的文化产品很容易被历史淘汰,成为短暂的流行。在享受大众文化带给我们的轻松愉悦时,也要警惕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对我们的消极影响。在这种影响之下,微电影的审美趣味,带有明显的娱乐消遣功能。它对现实社会和世俗生活的反映具有亲近性,也有创作者对民族文化的解读,融合了趣味性与内涵性。微电影最初就是以平易近人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的,反映大众生活并有生动多样的话题,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的谈资。但通俗不等于庸俗,微电影是精练的,没有冗余的情节,能让观众迅速消化内容;并用灵活的方式为观众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微电影的题材内容、创作手段都极其广阔,包罗万象,拥有不同审美趣味、欣赏习惯的观众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微电影适应了大众趣味多元化的需求。

微电影的娱乐性是通过审美得到的,观众能在轻松自由的条件下获得审美快感。不能因为微电影的审美能够给观众带来娱乐的感受,就将审美与娱乐画上等号。我们不能要求微电影像其他的娱乐形式一样为我们提供持续不断的娱乐功能。在微电影的创作中一味追求娱乐性,会把微电影创作引向媚俗的道路,这也是微电影与其他大众文化的不同之处。(www.xing528.com)

微电影在这几年的发展中,更多作品是在用自己特有的情趣与幽默来获得大众的认可,避免带有精英文化的强势立场,避免与欲望同流合污,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大众日常生活的演绎上。网络为创作者与大众之间提供了及时互动的平台,创作者可以迅速了解到时下最受大众关注的话题,并将其转化成微电影作品,而大众可以在观赏过程中,也可以对其给出更多的见解。这种互动极为有益。

在创作者与大众的互动中常带有黑色幽默——对现实社会不正之风进行讽刺。微电影《顶缸》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二宝是一个农村青年,家庭情况很不好,仅有一只鹅与他为伴。这样的家境再加上不善言辞,二宝很难交上女朋友。出于对生活的渴望,二宝也热切希望能够讨到媳妇,他开始为生活做出改变。出于私心,二宝卷入了一次车祸顶包事件中,最后却落得个鸡飞蛋打的下场。这部微电影表现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以及现实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良之风,这种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影片将现实中的“顶缸”这一话题,通过黑色幽默的方式讽刺了一把。对生活的幽默化表达,使微电影顺利地成为大众文化中的一部分。作品富有情趣,才能吸引观众对微电影保持长久的关注。观影的过程应该是充满审美愉悦的。充满刺激性的内容能够吸引大众的关注,在这样的刺激之后又能够给大众带来哪些反思,这是微电影制作者在创作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黄磊编剧、导演的微电影《老男人历险记之喘不上气》,通过黑色幽默的方式描写两个男人用上吊自杀寻找刺激的过程,反映出当下都市人在压力下的表现,使观众产生心灵上的震撼,从而形成强烈的共鸣。在戏谑的音乐伴奏下,自杀的过程更像是一场闹剧,现实地表现出了当下都市快节奏生活中人们普遍的状态: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人们追逐着放松与刺激,为了获得感官愉悦,甚至不惜付出任何代价。我们常能从新闻中看到有人因不堪工作压力的重负,选择以自杀的方式解脱。微电影在表现时间上有局限,因此就需要用最简练的语言来展示故事内容,用最简短的画面来表达深刻的哲理与寓意。

微电影将目光聚焦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面冷峻的社会现实,颤动观众的心灵。传统电影漫长的运作流程使得它对观众情绪的捕捉和引导都有较大的欠缺,庞大的经费支出与严格的审查制度更是捆住了电影的手脚,限制了电影的艺术观察。而微电影的创作比较迅速便捷、投资成本较低且没有票房压力,因此拥有更为宽松的创作环境。微电影相对于传统电影,具有更为广阔的探索和表现空间,它可以选取更加切合时代脉搏的题材,创作者能够随性、率真地表达其对现实的观察,成为当前时代的视频式杂文小品文。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丁亚平说,“微电影无疑比影院电影更加贴近普通民众,而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也会远远超出一般的娱乐产品”,如优酷“美好2012:大师微电影”之《龙头》就利用拾荒老人、举重者、年轻女子、黑猫与白猫等一系列复杂的意象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它的形式具有先锋性,既像舞台剧又像纪录片,独白、旁白等各类叙事语言相互交织,看似混杂,实际上满含着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批判,影片的主题聚焦于生命、生活和时代。影片中传达出了一种末世情结:对强拆的反映、对生命和孕育的怀疑、对现实和历史的回顾,等等。导演通过微电影这一平台将心中对社会问题的焦灼释放了出来,微电影鞭笞丑恶、直指人心的力量得到彰显。

很多优秀的微电影作品都密切关注社会事件,包括社会公德环境保护、帮助弱势群体、关注现实人生等方方面面,并对其予以理性的思考和关怀,以艺术的力量担当起社会责任,发出正义之声,温暖人心。比如,在网上点击率很高的微电影《小悦悦》取材于“小悦悦热点事件”,在短短的6分钟内,发出了对社会温暖与关爱的真切而热烈的呼唤。再如,展现大爱的微电影《希望树》是根据“中国达人秀”人气选手刘寅的亲身经历改编的感恩公益微电影,它通过一名年轻教师到云南偏远山区支教的故事,唤醒大众对大山里的孩子们的关爱。微电影的突出特征在于一个“微”字,这个“微”并不仅仅指时长、投资、传播等表层的意义,更有“微小的个体”“个体内在的小感受”这层含义,因此,微电影的社会文化价值还表现在关注个体生命的体验和感受,凸显一种个体的自我再发现的意义。我们知道,微电影并不擅长展现宏大的社会历史变革等题材,它关注的往往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挑战,擅长用小而暖的镜头传递出对日常生活、普通个体的观照。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被强化,他的命运、情感、生活状态都被放大,如微电影《我的路》就将镜头聚焦于处于社会边缘的男同性恋的生活,表达他们的内部冲突和与社会人群的外部冲突,展现了这个特殊群体对于生命、自由和美好的坚守,传达了对个体的自由和尊严的尊重。

短小精悍的微电影中展现的景象相对于宏大世界来讲,只是一个个细小的碎片,但是集合众多的碎片,仍可以形成对宏大世界的深切观照。微电影为电影这门传统艺术打开了更多更广的表达空间,并在一个个或惊讶于创意或感动于温暖的小故事之中,实现社会人文价值。只有在人生、现实和社会文化的深广场景之间达成有效的沟通与超越,微电影才可能展现出艺术的张力,并负载起相应的社会文化价值。

微电影的社会文化价值也体现在弘扬主流价值观、传递正能量上。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转型期的到来,社会上出现了物欲泛滥、道德缺失的现象,观众多处于一种高强度、重压力的工业化社会的生活与工作氛围之下,因而常常会产生一些焦虑、低落、浮躁等负面情绪。目前,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我国用户最信任的信息来源之一,它对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大众媒体。微电影以新媒体为传播平台,填补了观众碎片化的时间,满足了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交流的情感诉求,在弘扬主流价值观、传递积极正能量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微电影主要以社会化媒体的方式传播,这种传播方式非常有利于价值观念的迅速传递和巩固,而开放的网络化传播也有利于扩大微电影的影响范围。在网络新媒体平台中,每个人都不再只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主动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之中。大众之间的互动性传播机制应避免使人产生抵触情绪,促进微电影传递的主流价值观念的积极渗透。微电影尤其是励志题材的微电影能够输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以其所传达的情感倾向和价值观作用于大众原有的观念和价值体系,以移情的方式对大众产生影响,淡化内心的负面情绪,唤醒积极的人生思考,促使其产生积极奋斗的激情和继续前进的动力,如合润传媒出品的“梦想的力量”系列微电影,就是以“梦想的力量”为主题,积极倡导“相信梦想、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人生态度,引导观众从平凡简单的生活中发现美,积攒力量为梦想而努力拼搏;再如微电影《青春航向》讲述了五个北仑普通青年的创业故事,不仅折射出北仑青年不惧困难、笑对人生的乐观精神,也为当代年轻人树立了积极榜样。还有“@爱”系列爱情微电影聚焦于当下“80后”年轻人的生存现状,以“发现爱、相信爱、分享爱”为主题,通过10个或温情脉脉或光怪陆离的小故事,折射出10种不同的爱情价值观,关注当下年轻人情感世界中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在每一个温暖的镜头背后,都展现着当代年轻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传递着爱情、婚姻中积极勇敢的正能量,给年轻人以正面的启迪和感悟。

综上,由于微电影的传播方式灵活便捷,可以广泛地覆盖各个阶层群体,加上其传播成本低、内容丰富、接受程度高等特点,微电影在弘扬主流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要积极利用微电影的天然优势输出主流意识,促进观众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努力追求人生的真善美。

微电影的社会文化影响也体现在对青年文化与平民文化的影像投射上。青年往往赋予每个时代以最为新鲜的时代特色,他们追逐潮流,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新事物,更易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情趣广泛,对未来充满激情,并且逐渐成为主流消费人群。可以说,他们的价值观念、喜好心态是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的风向标。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但是青年仍是新媒体文化的主要使用者和创作者。青年文化的特征与新媒体文化的特征有很大程度的吻合,因此,新媒体文化常被称作“青年文化”。新媒体为青年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并且受青年文化的影响,展现出青年文化的鲜明特征。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媒体影像形态,自然也突出地表现出青年文化的特征,其大部分主题紧扣青年人的生活,体现青年人的价值观点、情感世界以及他们的文化趣味。

微电影是青年人创造的文化,同时也影响着青年人的文化生活。年轻的创作者通过微电影对自己所关注的领域进行创作与思考,传递力量,表达诉求。因此,微电影已逐渐成为一种青年文化的影像投射,彰显着青年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毋庸置疑,微电影极大地降低了平民参与影像意见表达的门槛。作为微电影的创作主力军之一,草根群体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和活力,他们在新媒体平台上自由地抒发着各自的思想、愿望与呐喊,积极建构着自由表达的交往空间。在微电影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受众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不单是信息的接收者、使用者和反馈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创作者、发布者,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决定着传播的价值和效果。所以说新媒体平台为草根文化、平民文化提供了更高的文化包容度。观众自由的表达与积极的互动使微电影成为一种平民文化的影像投射,凸显了平民文化崛起的社会文化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