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用药饭的益气补虚、健脾消食、滋阴生津、辅助风湿痹痛治疗作用

常用药饭的益气补虚、健脾消食、滋阴生津、辅助风湿痹痛治疗作用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配鸡肉以加强本药饭的益气补虚作用。本药饭健脾消食效佳。灵芝还有延缓衰老和抗癌作用。故本药饭有滋阴生津功效,对消渴多饮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药饭对久患风湿痹痛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常用药饭的益气补虚、健脾消食、滋阴生津、辅助风湿痹痛治疗作用

1.鸡肉栗子蒸糯米饭

【原料】 鸡肉200g,栗子200 g,糯米250 g。

【制作】 鸡肉洗净,切小块。栗子剥壳,糯米洗净。放蒸钵内,加水适量,隔水蒸熟。

【功效】 补肾益气,强壮腰膝。

【应用】 肾虚腰痛,腿脚无力,脾虚泄泻

【按语】 《本草纲目》记载,栗子和糯米一起煮,有补肾、强腰膝、益气、厚肠胃的功效。再配鸡肉以加强本药饭的益气补虚作用。

2.猪肚

【原料】 猪肚500 g,山药100g,谷芽50 g,麦芽50 g,粳米500 g,料酒适量。

【制作】

(1)猪肚洗净,切丝,加料酒拌匀。谷芽、麦芽先煎成浓汁。

(2)粳米洗净,放锅内,再加猪肚、浓汁,加水适量,拌匀用文火煮饭

【功效】 健脾益气,消食。

【应用】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按语】 猪肚,能补虚损,健脾胃。《本草经疏》记载:“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主治虚弱、泄泻、下痢、消渴、小便频数、小儿疳积。”山药性平不燥,作用和缓,为平补脾胃的药品,临床治食少倦怠或脾虚泄泻,配谷芽、麦芽以助消化。本药饭健脾消食效佳。

3.灵芝粉蒸肉饼盖浇饭

【原料】 灵芝5 g,瘦猪肉100g,粳米饭200 g,料酒、酱油、盐、味精适量。

【制作】 灵芝研磨成粉。瘦猪肉洗净,剁肉酱。两味混合,加料酒、酱油、盐、味精,拌匀隔水蒸熟,盖在热粳米饭上。

【功效】 安神,益气,养阴。

【应用】 神经衰弱,老年性慢性气管炎,慢性胃炎

【按语】 灵芝性味甘、平;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中国药植图鉴》记载:“治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根据临床实践,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白细胞减少症、冠心病、心律失常、急性传染性肝炎有一定疗效。灵芝还有延缓衰老和抗癌作用。

4.六味牛肉

【原料】 牛肉500 g,草果3 g,胡椒3 g,砂仁3g,荜茇3g,高良姜3 g,陈皮3 g,生姜30 g,粳米500 g,料酒、盐、味精适量。

【制作】

(1)牛肉洗净,加料酒稍浸,放沸水中烫焯,捞出切片。

(2)胡椒、荜茇、陈皮、草果、砂仁、高良姜等放锅内,加适量清水,煎汁。

(3)生姜切片。

(4)粳米洗净,放锅内,加上述各味药的煎汁,加牛肉片、生姜片、盐、味精和适量的清水,煮饭。

【功效】 暖脾和胃,理气宽中。

【应用】 脾胃虚寒胃痛胸闷不适。

【按语】 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作用。高良姜善散脾胃寒邪,且有温中止痛之功。胡椒性热,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荜茇善走肠胃,能温胃腑沉冷,又解大肠寒郁,功能温中散寒。砂仁辛香性温,有醒脾和胃、行气宽中功效。草果功能温中燥湿。陈皮理气健脾、和中消滞。故本药饭不仅能健脾和胃益气,而且有很好的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对脾胃虚寒疼痛者有一定疗效。

5.羊肉菜饭

【原料】 羊肉250 g,青菜200 g,粳米250 g,葱、姜、料酒、盐、味精适量。

【制作】

(1)羊肉洗净,切丁。葱切小段,姜切小片。青菜洗净,切小块。

(2)羊肉与料酒、葱、姜拌匀,在油锅中煸炒,再加青菜、盐煸炒后加水适量,入粳米煮饭。

【功效】 益气血,补虚损,暖脾胃。

【应用】 中老年人阳气不足,气血亏损及体弱羸瘦,恶寒怕冷,腰膝酸软。

【按语】 羊肉味甘性温;能助元阳、补精血、益虚劳。医家李东垣曾说:“羊肉甘热,能补血之虚,有形之物也,能补有形肌肉之气。”其补益功能前人把它与人参相比,“人参补气,羊肉补形”。羊肉与粳米同煮,其补虚而温阳,其功效不低于张仲景当归生姜羊肉汤。如怕羊肉膻味可先将羊肉和萝卜同煮,去萝卜和水,再煮羊肉饭。本饭性温,以秋冬季节食为宜。

6.山药玉鸽饭

【原料】 鸽肉100g,山药50 g,玉竹15 g,粳米饭200 g,料酒、盐、味精适量。

【制作】

(1)玉竹洗净,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浓汁。

(2)鸽肉洗净,切片。山药洗净,切片。鸽肉放碗内,加料酒、生粉,拌匀。

(3)起油锅,先入鸽肉片煸炒,再入山药片,并加玉竹浓汁、盐、味精,炒熟。

(4)热粳米饭盛入盆中,把炒好的鸽肉片连汤汁盖浇在饭上。

【功效】 滋阴生津,健脾益气。

【应用】 消渴多饮,气短乏力。

【按语】 鸽肉性味咸、平;能补肝肾、益精气。山药有健脾养胃、补肺益肾之功效。玉竹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作用。粳米以健脾胃。故本药饭有滋阴生津功效,对消渴多饮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7.姜汁鳝鱼饭

【原料】 鳝鱼200 g,生姜汁少许,粳米200 g,葱适量。

【制作】

(1)鳝鱼洗净,切小段,放盘中,加姜汁、葱段、酱油、精盐、生油拌匀。

(2)粳米洗净,上火蒸40分钟。

(3)将鳝鱼倒在饭面上摊平,再用文火蒸20分钟。

【功效】 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

【应用】 虚劳,风湿痹痛,筋骨软弱。

【按语】 鳝鱼性味甘、温。《本草拾遗》记载:“主湿痹气,补虚损。”本药饭对久患风湿痹痛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8.虾仁猪腰盖浇饭

【原料】 虾仁100g,猪腰1只,肉苁蓉15 g,粳米饭200 g,料酒、糖、盐、味精适量。

【制作】

(1)肉苁蓉放锅内,加水适量,煎浓汁约50 ml。

(2)猪腰去脂膜洗净,切花刀,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淋干。

(3)虾仁洗净。

(4)起油锅,倒入虾仁、腰花,加料酒煸炒,加盐、味精,倒人肉苁蓉浓汁,再稍煸炒,用少量生粉勾薄芡。

(5)粳米饭盛在盆内,把虾仁猪腰连汤汁浇饭上。

【功效】 补肾益精。

【应用】 肾虚阳痿,腰膝酸软。

【按语】 虾仁有温补肾阳功效。猪腰能补肾气、治肾虚腰痛。肉苁蓉为温补肾阳的中药,温而不燥,补而不峻,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者。故本药饭有较好的治疗肾阳虚的作用。

9.山药扁豆饭

【原料】 山药250 g,白扁豆250 g,谷芽50 g,麦芽50 g,粳米500 g。

【制作】

(1)山药洗净,切片。

(2)白扁豆洗净,在水中浸泡一夜。谷芽、麦芽煎浓汁。

(3)粳米洗净,放锅内,加山药片、白扁豆,倒入浓汁,再加适量水,煮饭。

【功效】 健脾和胃消食。

【应用】 脾胃虚弱,纳呆,食后腹胀,大便溏薄。

【按语】 山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能补脾气而益胃阴,故为补脾胃性质平和的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食少倦怠或脾虚泄泻。白扁豆有健脾化湿功效,补脾而不滋腻,化湿而不燥烈,可用于脾虚泄泻等症。谷芽、麦芽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为常用的消导中药。本药饭有健脾和胃消食的功效。麦芽有回乳作用,故哺乳期妇女慎食。

10.三豆饭

【原料】 白扁豆100 g,赤小豆100 g,黑大豆100g,粳米500 g,调料适量。

【制作】 白扁豆、赤小豆、黑大豆洗净,加水适量煮至将烂,加粳米,调整水量,煮饭。

【功效】 益气健脾,利水消肿。

【应用】 脾虚湿阻,便溏,水肿,小便不利。

【按语】 赤小豆能清热利水,黑大豆能活血利水,白扁豆能健脾化湿,粳米能健脾益气。四味相合,有较好的利水消肿作用。如喜甜食者加少量白糖调味,喜咸食者加少量盐调味。

11.萝卜饭

【原料】 鲜萝卜500 g,粳米250 g。

【制作】 大米洗净,加水适量。萝卜洗净,切小块,放入粳米中煮饭。

【功效】 化痰止咳,下气宽中。

【应用】 咳嗽痰多,消化不良,胸闷气喘。

【按语】 萝卜有消食、顺气除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等作用。古代记载萝卜:“熟食甘似芋,生荐脆如梨。老病消凝滞,奇功值品题。”在服人参进补时不宜食。

12.荷叶包饭

【原料】 荷叶半张,薏苡仁30 g,白扁豆30 g,绿豆30 g,瘦猪肉50 g,鸡肉50 g,冬瓜皮50 g,火腿25 g,大米100g。

【制作】

(1)荷叶洗清。(www.xing528.com)

(2)瘦猪肉、鸡肉、火腿洗净,切丁。白扁豆浸泡软,薏苡仁、冬瓜皮洗净。

(3)上述各味混合,加料酒、细盐、味精拌匀。

(4)大米洗净,放在荷叶上,中间放上述各味后用荷叶包扎,煮熟。

【功效】 清暑利湿,健脾开胃。

【应用】 适用于夏季有暑热、暑湿。

【按语】 荷叶清暑利湿,可用于暑热泄泻、水气浮肿。白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湿。鸡肉温中益气。冬瓜皮清热利尿消肿。火腿健脾开胃生津。各味搭配,有很好的清暑利湿、健脾开胃功能。

13.淡菜菜饭

【原料】 淡菜100 g,粳米200 g,青菜250 g,油、盐适量。

【制作】

(1)淡菜用温水泡半日,烧开去心。青菜洗净,切小块。

(2)起油锅,油盐煸炒,加水适量,倒入粳米,加淡菜、青菜,煮饭。

【功效】 补肝肾,益精血。

【应用】 腰膝酸软,月经不调,白带,小腹冷痛,男子阳痿,高血压,动脉硬化。

【按语】 淡菜善能补肝肾,益精血,调经强阳事,止崩带。《本草汇言》记载:“淡菜,补虚养肾之药也。”与粳米同煮增强了滋补的能力。但素体阳强者不宜食。

14.京葱海参盖浇饭

【原料】 水发海参200 g,京葱50 g,粳米200 g,料酒、味精、精盐、酱油适量。

【制作】

(1)海参洗净,在肚内用刀划十字刀(不能切穿),放开水中汆一下,捞出,沥干水分。京葱洗净,切小段。

(2)起油锅,放京葱略煸香,加海参、料酒、酱油、盐,炒熟出锅时淋麻油。把热粳米饭装盆中,把京葱海参盖浇在饭上。

【功效】 补肾,润燥,养血。

【应用】 肠燥,便秘血虚,精血亏损,体质虚弱,性功能减退。

【按语】 海参有较好的补肾作用,《本草从新》记载:“海参补肾益精,壮阳疗萎。”但海参性滑,凡脾虚不运、痰多便溏者不宜食。海参与粳米相合,是一种味美可口的高蛋白的滋补食品,又是强身的保健品,故常食颇有裨益。

15.乌豆饭

【原料】 乌豆200 g,粳米500 g。

【制作】 乌豆洗净,放锅中,加温水适量浸泡12小时。乌豆煮片刻,倒入粳米,煮饭。

【功效】 祛风活血,利水消肿。

【应用】 水肿胀满,风湿痹痛,关节不利。

【按语】 乌豆又名黑豆,功能补阴利水、祛风活血、消肿解毒。与粳米相合,健脾以利水,养胃而扶正。对阴血虚少、营养不良性水肿、风湿痹痛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但要久食,方可奏效。

16.血糯八宝饭

【原料】 大枣20个,龙眼肉50 g,葡萄干50 g,当归6 g,黄芪30 g,白扁豆50 g,莲子250 g,血糯米500g。

【制作】

(1)大枣、葡萄干、白扁豆、莲子洗净,蒸熟。

(2)当归、黄芪煮汤。

(3)血糯米洗净,加当归黄芪汤代水蒸饭。

(4)取一大碗,内涂猪油,在碗底放上述各味,把血糯米饭放入碗内压紧,再蒸20分钟,倒入盘内,浇糖水。

【功效】 益气养血。

【应用】 体虚贫血

【按语】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龙眼肉补心脾、益气血。葡萄补气血。当归、黄芪为古代当归补血汤,具有益气补血作用。莲子补养心血。白扁豆健脾益气。血糯米有补血作用。

17.补肾八宝饭

【原料】 核桃肉50 g,枸杞子30 g,龙眼肉50 g,莲子50 g,栗子100 g,白扁豆50 g,薏苡仁50 g,糯米500 g。

【制作】

(1)核桃肉炒熟。枸杞子、龙眼肉、莲子、白扁豆、栗子、薏苡仁洗净,煮熟。

(2)糯米洗净,蒸熟。取一大碗,内涂猪油,在碗底放上述各味,再把糯米饭加入压紧,蒸20分钟,倒入大盘中,上面浇白糖水。

【功效】 滋肾养阴,健脾益气。

【应用】 体弱,肾虚,腰膝酸软。

【按语】 本品为经验配伍。枸杞子滋补肝肾,核桃肉补肾温肺,龙眼肉补心脾,莲子养心益肾,栗子补肾强筋。故有较好的补肾强壮作用,且香甜可口。

18.黑芝麻糯米饭

【原料】 黑芝麻250 g,糯米250 g,首乌30 g,砂糖适量。

【制作】

(1)黑芝麻洗净,炒熟,冷后研碎。糯米洗净。首乌洗净,煎浓汁。

(2)黑芝麻、糯米和砂糖放蒸锅内,加浓汁及水适量,拌匀,隔水蒸熟。

【功效】 补肝肾,乌须发。

【应用】 肝肾虚,须发早白。

【按语】 黑芝麻有补肝肾、润五脏、养血功效,故可治头发早白、腰膝酸软,久服能益寿延年。首乌补肝肾、益精血,治头发早白。糯米补脾胃。黑芝麻糯米饭常食能起乌须发作用。

19.山楂消食饭

【原料】 山楂50 g,山药50 g,麦芽30 g,谷芽30 g,莱菔子30 g,粳米250 g。

【制作】 麦芽、谷芽、莱菔子加水适量,煎汁。粳米洗净,加山楂、山药及药汁,再加水适量,煮饭。

【功效】 消食和中化积。

【应用】 食积不化,脘闷腹胀,脾胃虚弱。

【按语】 山楂善消肉积。麦芽、谷芽善消面食、谷食积滞不化。莱菔子消食降气,山药健脾胃,故本药饭能助消化。麦芽有回乳作用,哺乳期妇女忌食。

20.芡实茯苓

【原料】 芡实50 g,茯苓50 g,粳米250 g。

【制作】 粳米洗净,放锅内,加芡实、茯苓,水适量,用文火煮饭。

【功效】 健脾益气,补肾固涩。

【应用】 肾气虚弱所致遗尿、遗精、脾虚泄泻。

【按语】 芡实益肾而长于收敛,能固下元,故可涩精缩尿。茯苓健脾益气和中。芡实配茯苓能治脾虚久泻之证。

21.杏仁百合

【原料】 杏仁10 g,百合100g,粳米250 g。

【制作】 粳米洗净,放锅内,加杏仁、百合,加水适量,用文火煮饭。

【功效】 润肺止咳平喘。

【应用】 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

【按语】 杏仁能降气止咳,主要用于咳嗽气逆。百合能清肺润燥。两味相合煮成药饭治疗咳嗽气喘有一定功效。

22.补血饭

【原料】 黄芪50 g,当归10 g,红枣100g,龙眼肉100 g,白扁豆200 g,粳米500 g,砂糖适量。

【制作】

(1)黄芪、当归煎浓汁。红枣洗净,去核。龙眼肉、白扁豆洗净。

(2)白扁豆入锅,加水煮至半熟时,加粳米、红枣、龙眼肉、砂糖,同时加浓汁,拌匀,用文火煮饭。

【功效】 益气补血。

【应用】 贫血。

【按语】 本药饭是以古方当归补血汤加味而制成。根据中医气血理论“气为血帅”、“气能生血”。黄芪补气以生血,当归养血补血,是补血饭的主要配伍。再加红枣益气补血,龙眼肉补气血益心脾,白扁豆健脾益气。所以本药饭对贫血者有一定疗效。

23.浮小麦饭

【原料】 浮小麦60 g,粳米250 g。

【制作】 浮小麦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汁。粳米洗净,放锅内,加浮小麦汁、水适量,煮饭。

【功效】 敛虚汗,益脾胃,退虚热。

【应用】 气虚自汗,阴虚盗汗

【按语】 浮小麦甘、平,与粳米为饭,既为益脾胃,又能敛虚汗,对气虚自汗、阴虚盗汗有很好的疗效,且药性平和,便于常食。

24.薏苡仁饭

【原料】 薏苡仁200 g,粳米500 g。

【制作】 薏苡仁、粳米洗净,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煮饭。

【功效】 健脾止泻,利水渗湿,清肺排脓。

【应用】 脾虚腹泻,水肿。

【按语】 薏苡仁功效健脾、渗湿、清肺排脓,性微寒而不伤胃,益脾而不湿腻,药性缓和,是一味清补利湿中药,配粳米以增强补益脾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