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浮梁县学乡贤祠碑文,浮梁历代学宫书院记文笺析

浮梁县学乡贤祠碑文,浮梁历代学宫书院记文笺析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世自国都以达郡县皆有学。学皆有庙以祀吾夫子暨当时群贤。今学祀夫子贤儒,教其至矣!饶郡浮梁县学旧有乡贤祠在戟门之左,祀宋龙图学士程公瑀、参政章靖程公克俊、简穆辛公次膺、枢密庄敏汪公澈凡四人。今慈溪林君岳来典教,谓他学皆有乡贤祠而是邑未必无贤何独不祠?久之贰守古巢张君玘、节推蒲城黄君鼎行县谒祠,以隘告。遂请于督学佥宪李公龄购地,命义官黄镇督工,创祠于文庙之右,凡三楹。林君欲勒文于丽牲之碑,以示久也。

浮梁县学乡贤祠碑文,浮梁历代学宫书院记文笺析

杨守陈

作者简介

杨守陈(1425—1489),字维新,号镜川,一作晋庵,浙江鄞县栎社杨家人。明景泰二年(1451)进士,授编修,成化八年(1472)时历侍讲、侍讲学士,编《文华大训》,改变不录涉及宦官诸事之成例,备列善恶得失。弘治元年(1488),擢吏部右侍郎,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后乞解部务,以本官兼詹事府,专事史馆。弘治二年(1489)去世,谥号“文懿”,追赠礼部尚书

原文

古者自天子下,凡有道德而教者没则为先圣先师。凡学皆祠之。周官乐祖祭于瞽宗,戴记先贤祀于西学,皆先师之谓也。若夫乡大夫之致仕,而其功德言足教者没亦祀之。国则祀于东序,礼所谓先老者是已。乡则祀于社,传所谓乡先生者是已。夫学,教民之地也。东序,养老之地也。先圣以下之祀得其所矣!社则祀先农之地,曷为祀乡先生于斯?盖民生惟在养而教之。先农以养,乡先生以教。合而祀之,明养教相须之义欤?一闾塾也,父师少师教民学与里胥邻长率民耕者皆在焉。合祀其类此乎?近世自国都以达郡县皆有学。学皆有庙以祀吾夫子暨当时群贤。后世诸大儒犹凡学皆祀先圣先师之典也,惟社则废乡先生之祀,祀亦附于学焉。人性之善也,物至知诱待教,而率古之教法备矣!至于祀亦莫非教。夫祀,本以报本始,昭孝敬也。然荐裸兴俯之礼行而感叹歆慕之情作,有不俟言而化,此非教乎?今学祀夫子贤儒,教其至矣!然观法之机惟近者切,进为之序必易者先,故乡先生之祠不可废也。饶郡浮梁县学旧有乡贤祠在戟门之左,祀宋龙图学士程公瑀、参政章靖程公克俊、简穆辛公次膺、枢密庄敏汪公澈凡四人。开禧间知县事赵汝清之所创也。废久矣!今慈溪林君岳来典教,谓他学皆有乡贤祠而是邑未必无贤何独不祠?问之,鲜有知者。久乃得西涧戴先生冔邑志,知旧祠之故,遂即大成门左为一室,榜曰:“乡先生祠”,以祀四公,增宋尚书彭公汝砺、元处士可堂吴公迂、国朝广东布政戴公弁、解州知州吴公惠通八人。各为之赞,且记其事。然祠隘,甚欲别构焉,未克也。久之贰守古巢张君玘、节推蒲城黄君鼎行县谒祠,以隘告。遂请于督学佥宪李公龄购地,命义官黄镇督工,创祠于文庙之右,凡三楹。始事于成化己丑孟秋,越季而成。林君欲勒文于丽牲之碑,以示久也。监察御史戴君珊持其书来请。夫为政在人,而教又政之至也。自祠之废,司政教者不可以缕数,孰克举之?今林君肇举数百年之废典而张黄成之。其辅教导俗之意盛哉!皆加于人一等矣!所谓在人者非耶?为书以励后之人。

注释

①没:同“殁”,去世。《广雅·释诂四》:“殁,终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伯乐既殁兮。”[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少者殁而长者存。”

②周官:《尚书·周书》的篇名。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还归在丰,作《周官》。内容六篇分载天、地、春、夏、秋、冬六官,记古代理想官制,其中冬官已亡佚,由《考工记》补足,大而至政治军事,小而至衣冠、陈设,无不有义。郑玄著《周礼注》。《周官》《仪礼》《礼记》被列入儒家经典中的“三礼”之一。唐代贾公彦为《周官》作疏。

③乐祖:先师,礼乐之先贤。语出《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 [明]唐顺之《故礼部左侍郎薛瑄从祀议》:“臣闻《周礼·大司乐》曰:‘凡有德者有道者使教焉。没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瞽宗者,殷学也。此学宫祀其能为师者之证也。”

④瞽宗:殷商时学校名。后借指最高学府。《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没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礼记·明堂位》:“瞽宗,殷学也;泮宫,周学也。”《陈书·沈不害传》:“成均自斯坠业,瞽宗于是不脩。”[清]赵翼《读王予中先生〈白田存稿〉敬书于后》诗:“生膺蒲轮征,殁入瞽宗祀。”章炳麟《检论·争教》:“且夫辽氏以降,其在边皆习彀骑,以武怒击杀为故,而不事文教,其卒犹北面于瞽宗之序。”

⑤戴记:传为西汉戴德编辑的《大戴记》和戴圣编辑的《小戴记》的简称。[宋]吕定《糟蟹和潘德父》诗:“大戴笑汝无穴空双螯,小戴笑汝有筐如子皋。”

⑥西学:周代小学名。《礼记·祭义》:“祀先贤于西学。” 郑玄注:“西学,周小学也。”孔颖达疏:“周之小学在西郊。”《大戴礼记·保傅》:“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

⑦致仕:辞去官职。《公羊传·宣公元年》:“退而致仕。”何休注:“致仕,还禄位于君。”《北史·韦孝宽传》:“孝宽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唐]白居易《不致仕》诗:“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⑧东序:相传为夏代的大学,也是国老养老之所,后亦为国学的通称。《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郑玄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孔颖达疏:“《文王世子》云:学干戈羽钥于东序。以此约之,故知皆学名也。养老必在学者,以学教孝悌之处,故于中养老。”[清]昭楝《啸亭续录·千叟宴》:“百余年间,圣祖神孙三举盛典,使黄发鲐背者欢饮殿庭,视古虞庠东序养老之典,有过之无不及者。”

⑨社:本义指土地神,又指祭祀土神,由此引申指祭祀土神的场所。《礼记·郊特牲》:“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也。”[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www.xing528.com)

⑩相须:互相依存;互相配合。《诗·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毛传:“风雨相感,朋友相须。”[汉]王充《论衡·无形》:“人禀气于天,气成而形立,形命相须,以致终死。”[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丽辞》:“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明史·流贼传·李自成》:“自成善攻,汝才善战,两人相须若左右手。”

⑪闾塾:西周的“乡学”设置。依据地方行政区域而定,闾设塾,党设庠,术设序,乡设校。这类乡学于农闲之时,也对一般的平民子弟进行一些有关道德礼仪及农事方面的教育

⑫父师少师:上古告老还乡的大夫与士。《仪礼·乡饮酒礼》:“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名曰‘父师’,士名曰‘少师’,而教学焉。”

⑬物至知诱:语出《礼记·乐记》:“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意思是外界事物的影响使人形成一定的智力去认识它,进而形成喜欢和不喜欢的感觉,但是倘若使喜欢和不喜欢的各种想法得不到节制,深陷于外物的诱惑,不能时时刻刻反省自己,天理就不存在了。

⑭率古:因袭古代。[晋]束皙《避讳议》:“神物称号多因近代,不皆率古。”

⑮荐裸兴俯:荐,进献。《梁书·袁昂传》:“未遑荐璧。”裸,祭名。酌酒浇地致神之礼。《尚书·洛浩》:“王入太室裸。”兴俯,指行叩拜礼仪。[宋]释宝昙《上叶丞相》:“帝前兴俯丞相同,金石一律鸣黄钟。”[元]周伯琦《八月六日丁亥释奠孔子庙三十韵》:“兴俯锵珩佩,周旋谨履。”此处是指祭拜行礼。

⑯歆慕:羡慕。《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适》:“帝有所感即赋诗,学士皆属和。当时人所歆慕。”[宋]罗烨《醉翁谈录·德奴家烛有异香》:“杨德奴,南曲第五家居焉,颇为名辈歆慕。”[明]方孝孺《上蜀府笺》:“己之所得,乐与人同;人之所能,不求其备。是以群士歆慕,若飞鸟之宗鸾凰,众流之趋江海。”

⑰榜:榜书。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此处指题写匾额。

⑱丽牲之碑:本义为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系牲口之石碑。《仪礼·聘礼》郑玄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又宗庙有碑,树之两楹,事止丽牲,未勒勋绩。”古诗文中常借指碑石。[清]魏源《陶文毅公神道碑》:“用敢删举其要者,揭诸丽牲以饷来世。”[清]王闿运《诏建定兴鹿壮节祠碑》:“谓宜述徽迹,表之后来,是用伐石西山,镌词丽牲。”

⑲孰克举之:谁能倡导并办好这件事?

⑳张黄:“张皇”,显扬,使光大。[唐]韩愈《进学解》:“补苴罅漏,张皇幽眇。”[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人有满腔书卷,无处张皇,当为考据之学,自成一家。”

㉑加于人一等:语出《礼记·檀弓上》:“孟献子禫,县而不乐,比御而不入,夫子曰:‘献子加于人一等矣。’”后以“加人一等”指超过常人。[唐]杨炯《隰州县令李公墓志铭》:“寻丁外艰,哀毁逾制,加人一等。”《旧唐书·陆象先传》:“象先清浄寡欲,不以细务介意,言论高远,雅为时贤所服。湜每谓人曰:‘陆公加于人一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此老生平亦无大过,但务欲其识加人一等,故不觉至是耳,可不戒哉!”

简析

浮梁县学旧有乡贤祠,南宋开禧年间由知县赵汝清之所创,然已废圮多年。明代成化年间县教谕林君岳力倡恢复。几经周折,多方奔走,才得以创祠于文庙之右。祠成之后,林君岳写信通过监察御史戴珊转达给作者,希望能撰写一篇碑文以示久远。在文中作者反复申说创立乡贤祠以祭祀乡贤的教化作用:“近世自国都以达郡县皆有学。学皆有庙以祀吾夫子暨当时群贤。”“至于祀亦莫非教。夫祀,本以报本始,昭孝敬也。然荐裸兴俯之礼行而感叹歆慕之情作,有不俟言而化,此非教乎?今学祀夫子贤儒,教其至矣!”阐明了尊奉前贤对教育后人会有着无形的深远影响,从而强调“故乡先生之祠不可废也”。继而对教谕林君殚精竭虑,重创乡贤祠的行为作了高度的揄扬:“夫为政在人,而教又政之至也。自祠之废,司政教者不可以缕数,孰克举之?今林君肇举数百年之废典而张黄成之。其辅教导俗之意盛哉!皆加于人一等矣!”这里除称颂林君“辅教导俗之意”外,同时还进一步强调了祭祀先贤、慎终追远的意义以及事在人为的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