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山书院:浮梁历代学宫书院记

东山书院:浮梁历代学宫书院记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适中之地建立书院,颜曰:“东山”。凡师徒修膳诸费规画具备,而乞余一言以记。后世学术不明,而溺于记诵,溺于词章,溺于佛老⑩。大其途以扩之,期于致用,而不使即于无用。由是振励之以作其气;渐溃之以灌其心。鼓之舞之,使自赴之。《礼记·月令》:“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清]吴敏树《与朱伯韩书》:“是以区区思自振励,将尽披其愚陋而求简择焉。”[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咎其欲出者。”

东山书院:浮梁历代学宫书院记

乔 桂

作者简介

乔桂,生卒年不详,清道光年间曾任浮梁知县。

原文

道光癸未岁,浮梁东乡好义之士捐金为倡。于适中之地建立书院,颜曰:“东山”。共费白金一万有奇。凡师徒修膳诸费规画具备,而乞余一言以记。夫学,非仅以文其身之谓。其谓涵养德性,通达古今,而以备天下国家之用者也。古者,人生八岁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十有五岁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其时,自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盖设教如此其广,而节序有如此其详者。所以人无异教,家无异学,道德一而风俗同。修之身而行无不宜,献之廷而用无不裕也。后世学术不明,而溺于记诵,溺于词章,溺于佛老。又其甚者,并心一志于利禄之域。凡圣贤修德明道之具而皆借径以济其私。先生以是教,子弟以是学。孜孜焉!日汨于空言而不识所学之为何事也。则人才安得不衰,风俗安得不薄也哉?夫良农不为凶年舍其耒耜;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善为教者不必改弦而更张之也。循其序以进之,束其筋骸而渐以和其情性,正其趋以率之轨于道德,而不使惑于纷华。大其途以扩之,期于致用,而不使即于无用。由是振励之以作其气;渐溃之以灌其心。鼓之舞之,使自赴之。优之柔之,使自求之。学于此,其有不底于成者乎?夫天下未尝无才,而或患于不学。以自弃其才或不善教不善学而因以败坏其才。于是而乃咎天下之无才,岂真无才也哉!有兴起教化之心者,循古圣王之良法美意,而督率之以诚心,犹谓人才风俗之美有不蒸蒸然日进于三代之隆者,吾不信也!

注释

①有奇:有余,多一点儿。《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下》:“而罢大小钱,改作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首长八分有奇。”[明]魏学洢《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清史稿》:“启圣修缮船舶、军械,浮冒帑金四万七千有奇,应追缴,上念其劳,免之。”

②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明]王廷相《慎言·作圣》:“圣人之道,贯彻上下,自洒扫应对,以至均平天下,其事理一也。”

③进退:本义是进行,后退,此处意为遇事要明确所在的处境,明得失,知取舍。

④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时期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学习礼法、乐舞、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术。其中射箭、驾车(御战车、驾车)为军事技能。亦称“六艺”。

⑤穷理:穷究事物之理。《后汉书·胡广传》:“(广)博物洽闻,探颐穷理。”[晋]葛洪抱朴子·行品》:“甄坟索之渊奥,该前言以穷理者,儒人也。”[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二》:“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

⑥正心:使人心归向于正。语出《礼记·大学》:“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汉]董仲舒《士不遇赋》:“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宋]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吾闻古圣人之治天下也,正心以为本。”

⑦修己:自我修养。[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入道》:“士之谋身,得之者以才,失之者惟命,达失二揆,宏道要枢,可谓勤于修己者与!”[清]姚鼐《复蒋松如书》:“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实足以践行其所言。”

⑧治人:治理他人。《孟子·滕文公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宋]曾巩《思政堂记》:“正己而治人,故谓之政。”[清]王闿运《〈老子注〉序》:“观其词意,务欲胜民、久国、治人、用道。”

⑨节序:本义为节令的顺序。[唐]骆宾王《畴昔篇》:“江南节序多,文酒屡经过。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清]纳兰性德《鹧鸪天》词之一:“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此处是指学校教学内容的安排次序。(www.xing528.com)

⑩佛老:佛家和道家的并称。佛家以佛陀为祖,道家以老子为祖,故称。[唐]韩愈《进学解》:“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明]张纶《林泉随笔》:“晚年用力佛老之学,而著书皆祖其意。”[清]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秦汉以后佛老盛行,中国才智之士皆驰骛于清净虚无之学。”

⑪耒耜:音lěi sì,先秦时期的主要农耕工具。《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郑玄注:“耒,耜之上曲也。”后亦泛指农具。《孟子·滕文公上》:“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

⑫绳墨:木工打直线的墨线。语出《礼记·经解》:“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不中绳墨。”

⑬改弦而更张:换掉旧的琴弦,再安上新的。比喻去旧更新,改变制度或作法等。《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宋书·乐志》:“琴瑟时未调,改弦当更张。矧乃治天下,此要安可忘。”[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七:“不改弦更张,使吏有士君子之行,而欲民生蒙福,教化淳美,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⑭正其趋以率之轨于道德:引导并带领学子行走在合乎道德规范的正道上。

⑮振励:奋勉;振作。[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精择一人之沉鸷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荆襄之任,宽其文法,听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明]张居正《请谕戒边臣疏》:“亦以见皇上临御之初,留心边事,盖鼓舞振励之一机也。”[清]吴敏树《与朱伯韩书》:“是以区区思自振励,将尽披其愚陋而求简择焉。”

⑯渐溃:逐步受到影响,浸润。

⑰优之柔之,使自求之:语出汉代东方朔《答客难》:“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意思是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从容舒缓地体味其含义,并从中得到满足。[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魇而饫之,使自趋之。”

⑱咎:责备,追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楚人既咎。”[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咎其欲出者。”

⑲蒸蒸然:上升,兴盛的样子。[唐]柳宗元《南岳云峰寺和尚碑》:“丕冒遗烈,厥徒蒸蒸。”[明]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闺门之内,歌樛木而咏螽斯,和气蒸蒸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翩翩》:“入门,各视所衣,悉蕉叶;破之,絮蒸蒸腾去。”[清]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况蒸蒸然起于东土者,尚明有因变致强之日本乎。”

⑳三代之隆:夏、商、周三个朝代。《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邢昺疏:“三代,夏、殷、周也。”《史记·孝武本纪》:“礼毕,天子遂至荥阳而还。过雒阳,下诏曰:‘三代邈绝,远矣难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周子南君,以奉先王祀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斯文之兴,盛于三代。夏商二箴,余句颇存。”[唐]韩愈《丰陵行》:“臣闻神道尚清浄,三代旧制存诸书。”隆,兴隆。

简析

道光年间,浮梁东乡好义之士共同商议并捐资倡建了东山书院。“凡师徒修膳诸费规画具备。”请求时任浮梁知县的乔桂撰写记文。在这篇记文中,作者并没有详细叙说倡建书院的前后具体经过,而是着重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一是教育的目的、意义。他强调学习的意义不在于装饰自己的外表,而在于“涵养德性,通达古今,而以备天下国家之用者也”。不可仅“溺于记诵,溺于词章,溺于佛老。又其甚者,并心一志于利禄之域。凡圣贤修德明道之具而皆借径以济其私”。二是强调教育应当循正轨而渐进:“善为教者不必改弦而更张之也。循其序以进之。束其筋骸而渐以和其情性,正其趋以率之轨于道德,而不使惑于纷华。”三是强调为教者应当善于激发学生的求学愿望与学习兴趣:“振励之以作其气;渐溃之以灌其心。鼓之舞之,使自赴之。优之柔之,使自求之。”这些深刻的教育理念不仅至今没有过时,而且对当今教育所存在的种种弊端也能起到重要的针砭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