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浮梁历代学宫书院记文笺析-绍文书院的建立及其成就

浮梁历代学宫书院记文笺析-绍文书院的建立及其成就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于西岸建绍文书院。奠璇宫⑨者称是。北湖故有双溪书院创于邑人赵氏,明周公仲先新之。邑治东故有昌江书院,创于怀清沈公。诸君子请仍建书院于北湖之右,亦即昔人所谓不于城阙而于山林者也。又明年后寝成,尸祀邑大夫之有功于学校者。浮梁于饶,属邑之一耳。颜之曰“绍文”,怀贤也。其与诸大工相先后者,如新奎星阁以培文明;表双阙以肃观瞻。[元]洪希文《踏莎行·示观堂》词:“郡国兴贤,黉宫课试,书生事业从今始。”

浮梁历代学宫书院记文笺析-绍文书院的建立及其成就

黄 泌

作者简介

黄泌,字景鄞,代州人,生卒年不详。清初,由进士任浮梁知县。他到浮梁任上后,志载“以儒术饰吏治,折狱一衷于理”。“性格刚直激烈,或涉偏断,知之旋即改悔,绝无回护。心主慈爱,未尝辄用严刑。操尤清介,收纳钱粮,不益正额。又捐俸垫解牛税,永不累民。查缴禁书,绝无烦扰。数年以来,民阴受其福者不一而足。”县治北关外莲荷池合邑文脉所关,年久淤塞,黄泌捐廉四十两请人疏浚,当地的老百姓也踊跃投工,很快竣工。又建“聚奎桥”以通往来。同时于西岸建绍文书院。讲堂号舍,规模宏肃。又建魁星阁,疏浚泮池。深受百姓拥戴。黄泌主政浮梁期间,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他在浮梁七载,士民相习,蔼如家人父子。后擢吴城同知。去之日,送行的群众有数千人之多,咸口称颂他和浙江鄞县四明黄绳先空轶前后。去后,百姓仍经常思慕,崇祀贤侯祠。

原文

皇帝御极三十有八年,岁在癸巳。二月之吉,余既允浮梁士大夫之请,重濬范文正公所凿莲塘四十余亩。盖包络县治,环绕黉宫。昔人谓一邑士民之元气命脉咸系于此。余虽捐俸四十金为之倡,然厥功甚巨,图始甚难。首事者谓腾口说,非所以利大作也。事河者必先恶池;事泰山者必先配林。慎之至也。桥门前震巽二峰之圯久矣!形家者言其利害与莲塘之通塞相等。于是先鸠工治石,不匝月而二塔告成。其奠震方者高三丈三尺有奇,径六尺有奇,围二丈有奇。奠璇宫者称是。余于是进合邑诸君子而申之曰:“蛊之有事也,非先甲三日则后甲无其基;巽之有终也,非后庚三日则先庚无其继。能始之能终之,唯诸君子是藉。”诸君子闻余言也信,输将恐后。其有事于是役者衽相接,趾相错也。顾莲塘自沈公怀清蒇事以来,已越四十余年矣。其淤也不啻十倍于曩昔。其所谓先后甲者谓何?而先后庚者又谓何也?余乃仿河工开方之法,变通以授治事者。人治一方,纵二丈五尺,横二丈五尺,深三尺,畚锸并兴。盖即《周礼》广尺深尺曰“畎”,广二寻深二仞曰“浍”之意也。以一方汇十方,层累而加,盖即《尚书》濬浍距川之意也。鸣柝皆作,柝止而息,亦即司马振铎鸣镯之意也。盖变整为奇,以小注大,自高趋下,曲折以达于頖池。经始于三十八年冬,告成于三十九年夏初。其事之梗概可纪者如此。然后环土为堤,旁插以柳,横接以桥,中植以莲。于是先贤旬宣遗迹湮而复著矣!莲塘故号北湖。北湖故有双溪书院创于邑人赵氏,明周公仲先新之。其后复毁。邑治东故有昌江书院,创于怀清沈公。今尚延师以授生徒。诸君子请仍建书院于北湖之右,亦即昔人所谓不于城阙而于山林者也。余韪焉。未浃岁而讲堂、斋舍、庖湢、牖户焕然一新。明年诸生肄业其中。又明年后寝成,尸祀邑大夫之有功于学校者。邑人士请颜其名。余维范文正公德业文章见于史者彰彰矣!而治饶曾未匝岁。浮梁于饶,属邑之一耳。而莲塘至今留迹。双溪书院之北,故有“高风”“后乐”二亭,今阅七百年而陈迹复新,诸君子之鼎建卜吉,暗接“高风”“后乐”之麓,岂非奋乎百世之上,其下者莫不兴起乎哉?颜之曰“绍文”,怀贤也。诸生幸生右文之代,涵濡教育已百余年,而又讲堂宏开,左右湖山之秀,将景行维贤,继声继志,讵不知所从事哉?其与诸大工相先后者,如新奎星阁以培文明;表双阙以肃观瞻。皆学宫之时至而事起者也。合邑人士和衷共济,踊跃兴学之意固不可忘也。并志其姓名于石。

注释

①御极:登极;即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明帝秉哲,雅好文会,升储御极,孳孳讲艺。”[唐]皮日休《霍山赋》:“岳之尊,端然御极,耸然正位。”[宋]叶适《宝谟阁待制陈公墓志铭》:“及今上御极,有讲堂之旧;招徕初载,有咨谋之美。”[清]魏源《两淮都转盐运使婺源王君墓表》:“今天子御极以来,江浙知名吏,以平罗俞君,婺源王君称最。”

②黉宫:学宫。[元]洪希文《踏莎行·示观堂》词:“郡国兴贤,黉宫课试,书生事业从今始。”[明]谢谠《四喜记·喜逢甘雨》:“芹水生涯淡,黉宫道味长。”[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我辈身列黉宫,乃在此携酒榼,看游女,其鄙而不顾,宜矣。”

③腾口:张口放言。[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腾口因成痏,吹毛遂得疵。”[宋]王安石和平甫寄陈正叔》:“此道废兴吾命在,世间腾口任云云。”[清]马建忠《适可斋记言·借外债以开铁道说》:“如此,则他日考求西学,小儒不至咋舌,清议不至腾口矣。”

④恶池:水名,即滹沱河。《礼记·礼器》:“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郑玄注:“恶,当为‘呼’,声之误也。”[明]杨慎《升庵经说》卷九:“恶池,北方河名,音乌沱。”《周礼·夏官·职方氏》作“乎池”,《墨子·兼爱》作“呼池”,《战国策·秦策一》作“呼池”。

⑤配林:《礼记·礼器》:“齐人将有事于泰山,必先有事于配林。”郑玄注:“配林,林名。”孔颖达疏:“先告配林,配林是泰山之从祀者也。”按,配林在泰山附近。

⑥震巽:《易》六十四卦中的二卦名。《易·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后因以“震巽”指代男女、夫妻。此处是指震方塔与巽方塔。

⑦形家者:旧时以相度地形吉凶,为人选择宅基、墓地为业的人。也称堪舆家。[清]顾炎武《〈十月二十日奉先妣葬诗〉序》:“先考葬祖墓左四十年,其左有池,形家或言兆有水。”[清]何启、胡礼垣《新政论议》:“中国风角形家,岂能破其大惑。”

⑧鸠工:聚集工匠。[唐]黄滔《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乃割俸三千缗,鸠工度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布客》:“克日鸠工建桥。”

⑨璇宫:本义为玉饰的宫殿。[晋]王嘉《拾遗记·少昊》:“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处璇宫而夜织。”[唐]王勃《采莲赋》:“金室丽妃,璇宫佚女。”此处似指学宫建筑

⑩蛊:音gǔ,蛊卦。蛊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彖传上》:“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这段话大意是:蛊,阳刚居上位而阴柔居下位,逊顺而知止,所以为蛊。蛊,开始亨通,而天下大治。

⑪衽相接,趾相错:人与人衣衽相接,脚趾与脚趾交错。形容人多,接连不断。(www.xing528.com)

⑫蒇事:蒇,音chǎn。事情办理完成。[前蜀]杜光庭《王宗玠宅弘农郡夫人降圣日修大醮词》:“沥丹欵以腾词,拂碧坛而蒇事。”《宋史·乐志九》:“新庙肃肃,蒇事以时。”[清]魏源《再上陆制府论下河水利书》:“加以木桩灰浆工费不赀,断非汛前所能蒇事。”

⑬濬浍距川:语出《尚书·益稷》:“濬畎浍,距川。”谓深挖沟浍,使通河海。后以“濬距”引申指兴修水利。[清]齐召南《书〈吴鉴斋传〉后》诗:“我朝勤政理,濬距恤民瘼。”

⑭振铎:本义为摇铃,古时宣布政令或教化时,用来警众。《论语·八佾》:“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安国注云:“言天将命孔子制作法度,以号令于天下。”引申为宣扬教化或从事教职。《周礼·夏官·大司马》:“司马振铎,群吏作旗。”[明]章懋《与沈副使仲律书》:“近见湖南录,始知先生继文定胡公之旧职,而振铎于濂溪之乡。”

⑮鸣镯:镯,古代乐器,形似小钟。古代行军时击鼓鸣镯以为节,指示进退。《宋史·乐志》:“镯,钲也。形如小钟,军行鸣之,以为鼓节。”《周礼·地官·鼓人》云:“以金镯节鼓。”[魏晋]傅玄《晋鼓吹曲二十二首·其十八·顺天道》:“鸣镯振鼓铎,旌旗象虹霓。”[清]玄烨《大阅》:“九天鼓吹鸣金镯,万乘旌旄拥翠裘。”

⑯頖池:亦作“泮池”,学宫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它是官学的标志。泮池上一般有石桥,或拱或平,或三座三洞,或单座多洞不等,被称为泮桥。科举考试时,学生过桥去拜孔子,称为“入泮”。[元]汪克宽《泮宫赋》:“步前除以徜徉兮,睹泮池之澄碧。”[明]李东阳《鳜鱼图为掌教谢先生作》诗:“泮池雨过新水长,江南鳜鱼大如掌。”[清] 黄遵宪《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诸王立横卷,百蛮环泮池。”

⑰旬宣:周遍宣示。语出《诗·大雅·江汉》:“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毛传:“旬,徧也。”[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智·周宗韩雍》:“韩公雍旬宣江右时,忽报宁府之弟某王至,公托疾乞少需,密遣人驰召三司。”

⑱韪:韪,音wěi,对,正确。《说文》:“韪,是也。”《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左传·昭公二十年》:“君子韪之。”[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考功苏继欧覆疏韪公(袁可立),得驰驿。后加太子少保,公辞。”

⑲庖湢:厨房与浴室。[宋]陆游《灵秘院营造记》:“闳堂杰阁,房奥廊序,栖钟之楼,椟经之堂,馆客之次,下至庖厨湢浴,无一不备。”[清]袁枚《重到沭阳图记》:“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邱生》:“二女挽生入左室。一切甚精洁,中有池,香汤芬馥,知为湢浴之所。”

⑳后寝:此处是指学宫正堂之后的建筑,一般是用于安放祭祀牌位。

㉑尸祀:亦作“尸祭”,主祭。[清]曾国藩《刘母谭孺人墓志铭》:“鱼菽尸祭,蠲必躬。”

㉒右文:崇尚文治。[宋]欧阳修《谢赐〈汉书〉表》:“窃以右文兴化,乃致治之所先。”[元]曹之谦《应州庙学释奠》诗:“右文遭圣代,备礼引诸生。”[清]龚自珍《说刻石》:“南唐、北宋,始刻于石,以为天子右文,儒生好古,颇在于是矣,名为帖。”

㉓涵濡:滋润;沉浸。[唐]元结《大唐中兴颂》:“蠲除祅灾,瑞庆大来,凶徒逆俦,涵濡天休。”[宋]苏辙《墨竹赋》:“今夫受命于天,赋形于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明]归有光《策问一》:“两浙天下重藩,涵濡至治,生民乐业,盖二百年于兹矣。”

㉔奎星阁:又称魁星阁、文星阁。奎星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星宿之一,即北斗七星第一星——天枢,也指北斗七星的前四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中国民间信仰认为奎星是主宰文运之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奎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科举时代是士子们“夺魁”的象征。凡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者都虔诚崇拜魁星,乞求保佑金榜题名。所以,全国各地均建有魁星阁(楼),且明朝时期最为盛行。

简析

黄泌主政浮梁期间,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他非常重视教育,新修绍文书院于北湖西畔,“讲堂、斋舍、庖湢、牖户焕然一新”。又建魁星阁,疏浚泮池。还首倡捐俸四十金,“重濬范文正公所凿莲塘,环土为堤,旁插以柳,横接以桥,中植以莲”。并新建“聚奎桥”,重修桥门前震巽二塔。士民也积极响应,踊跃参与。“输将恐后。其有事于是役者衽相接,趾相错也。”竣工之后,学宫及周边环境焕然一新,作者欣慰地写下这篇记文。一方面称颂“合邑人士和衷共济,踊跃兴学之意”,另一方面也通过为新建“绍文”书院题名,勉励诸生“景行维贤,继声继志”,不辜负“幸生右文之代,涵濡教育已百余年”的大好时机,“奋乎百世之上”,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