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浮梁历代学宫书院记-浮梁历代学宫书院记文笺析

浮梁历代学宫书院记-浮梁历代学宫书院记文笺析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入元后曾任浮梁双溪书院山长。原文书院不趋城阙而于山林,不事科举而专义理①之学,先贤遗规也。于番②则双溪,其始事也。公从之,买宅于双溪之上,以名堂。越十年,庚寅秋,寇至邑,焚延及书院,惟孔颜二像犹存。十月三日,乃题书院旧额,更讲堂曰“人文”。山之南有汪氏故亭址,王君捐赀得之,以隶书院。周时,鄱阳称番邑。

浮梁历代学宫书院记-浮梁历代学宫书院记文笺析

赵介如

作者简介

赵介如,字元道,饶州浮梁人。宋宝祐元年登进士第。历通判饶州。德祐初知漳州。入元后曾任浮梁双溪书院山长。

原文

书院不趋城阙而于山林,不事科举而专义理之学,先贤遗规也。大元混一车书,兴崇学校。部使者所至,非循旧规以增广,则出新意以开设。于番则双溪,其始事也。至元十七年庚辰秋,按察副使竹庵奥屯希鲁公行部来浮,士子无所依归,请立书院养士储才。公从之,买宅于双溪之上,以名堂。以介如尝闻父师之教,爰命为长,与朋友讲习。继有前进士胡云龙日与联事,经纪苟完。越十年,庚寅秋,寇至邑,焚延及书院,惟孔颜二像犹存。明年辛卯冬,廉访佥事竹居姚公炖循行属邑,登临故址,慨然曰:“此竹庵公遗迹也!”遂命少府燕山王君存古董其事,俾介如同山长胡云龙、教谕程之瑞、讲宾朱以清副之,且捐金示倡。少府君初拟迁城南,未果。壬辰春,讲宾方希源谓介如曰:“吾邦山水之胜莫北湖若。此赵辟也,近可舍乎?”明发以告少府偕往观焉。冈峦逶迤,得孔阜之脉;湖溪掩映,有丽泽之象。公曰:“真山川秘藏,以待今需。子毋靳其与贤者共之。”介如不复,即日状闻分司。涓吉以今月戊申辟基,甲申建柱。先是掌计方可绍尚志议买李氏空庐。亟彻以来,革其故而新之。希源、可绍终始克赞厥成。湖山一曲,尽在庭户。燕居申申,厥面孔阳。两庑祀濂溪,而下诸先贤。左堂右斋。筑仰高堂奉先公芦囱翁暨乡先诸老。中敞小轩,轩外作学古堂。夏五月,使轺再至,谛观新美。十月三日,乃题书院旧额,更讲堂曰“人文”。四斋曰“志道”“据德”“居仁”“出义”。轩曰“北轩”。望日释菜开讲,相与赋诗落成。以山行崎岖,命辟濒湖旧径。莳松种柳,复作桥梁以达于衢。衿佩来游,履道坦坦。山之南有汪氏故亭址,王君捐赀得之,以隶书院。庄敏孙惟正输其已分以完之。更筑三间,扁“沂上春风”。士自今展敬有地,讲道有堂,又得斯堂为游息之所,以嘉惠多士者毫发无遗憾矣!士其容不思进德修业,行义达道,仰称教育之盛心乎?

注释

①义理:本义为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汉书·刘歆传》:“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此处是指称宋以来之理学。[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有急求义理复不得,于闲暇有时得。”《二程遗书》卷十八:“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记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事即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浙东学术》:“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②番:同“鄱”,江西鄱阳。周时,鄱阳称番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设立番县,是今江西省境内最早建制的县。西汉称番阳,东汉改名鄱阳。自东汉至清末,鄱阳历为郡、州、路、府治所。《史记·伍子胥传》:“阖闾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此处指饶州府。

③奥屯希鲁公:元代女真族人,生卒年不详,元至元年间曾任按察副使,倡建双溪书院。

④行部: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汉书·朱博传》:“吏民欲言二千石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五月,徐温行部升州,爱其繁富。”《三国演义》第二回:“适督邮行部至县,玄德出郭迎接,见督邮施礼。”[清]钱谦益《文肃王公行状》:“浙人徐用简督学关中,擢冠诸生,每行部,必召公与俱。”

⑤少府:县尉的别称。[唐]张《游仙窟》:“下官答曰:‘……奉敕授关内道小县尉,见筦河源道行军总管记室。频繁上命,徒想报恩,驰骤下寮,不遑宁处。’十娘曰:‘少府不因行使,岂肯相顾?’”[唐]白居易《戏题新栽蔷薇时尉盩厔》诗:“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唐人则以明府称县令……既称令为明府,尉遂曰少府。”

⑥副之:辅助他。副,第二位的,辅助的,区别于“正”“主”。

⑦丽泽:本义为两个沼泽相连。语出《易·兑》:“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王弼注:“丽犹连也。”朱熹注:“两泽相丽,互相滋益,朋友讲习,其象如此。”后比喻朋友互相切磋。[唐]柳宗元《送崔子符罢举诗序》:“仆智不足而为文,故始见进而卒以废。居草野八年,丽泽之益,镞砺之事,空于耳而荒于心。”[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且从容芸窗丽泽,待时而发。”

⑧靳:吝惜。《后汉书·崔石传》:“悔不小靳,可至千万。”

⑨掌计:掌管计簿之事。[宋]王安石《兵部郎中沉立可依前官充三司户部判官制》:“还裨掌计之治,所以慰将命之劳。”[明]冯梦龙智囊补·明智·樊莹》:“部运者既关系切身,无敢浪费;掌计之人,又出入有限,无可蔽藏。”

⑩涓吉:选择吉祥的日子。[晋]左思《魏都赋》:“量寸旬,涓吉日,陟中坛,即帝位。”[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九月》:“诏有司涓吉巡幸淮甸。”[明]陶宗仪《辍耕录·官仓入粟》:“今官府收敛秋粮之际,比先涓吉启仓。” (www.xing528.com)

⑪燕居申申:燕居,闲居。《礼记·仲尼燕居》:“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郑玄注:“退朝而处曰燕居。”《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司马贞索隐:“燕谓闲燕之时。”[宋]苏轼《四菩萨阁记》:“始吾先君于物无所好,燕居如斋,言笑有时。”[清]沈初《〈西清笔记〉自序》:“入春雨雪匝旬,燕居多暇。”申申,舒适安闲的样子。语出《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何晏集解引马融曰:“申申,和舒之貌也。”[金]王若虚《门山县吏隐堂记》:“邻邑疲于奔命,曾不得一日休,而吾常日高而起,申申自如。”[元]耶律楚材《和李世荣韵》:“忧国心情常悄悄,闲居容止自申申。”

⑫孔阳:极鲜明;很明亮。语出《诗·豳风·七月》:“我朱孔阳,为公子裳。”朱熹集传:“其朱者,尤为鲜明。”《文选·班固〈东都赋〉》:“于昭明堂,明堂孔阳。”吕向注:“孔,甚也;阳,明也。”

⑬濂溪:本为湖南省道县水名。宋理学家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世居溪上。周晚年移居江西庐山莲花峰下,峰前有溪,因取旧居濂溪以为水名,并自以为号,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⑭使轺:使者所乘之车。[宋]岳珂《桯史·刘观堂读赦诗》:“而况申遣使轺……来存殁者万余里,慰契阔者十六年。”元·王恽《题常仁卿运使西觐纪行》诗:“九万鹏搏翼,孤忠驾使轺。”

⑮谛观:审视,仔细看。《百喻经·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时行伴中从睡寤者,卒见火边有一罗刹,竟不谛观,舍之而走。”[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予登罗汉阁,取禅月亲作本,谛观尽日,其间有极破碎糜烂者,笔法高妙,相貌古怪。”[宋]姜夔《续书谱·临摹》:“唯初学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明]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楼观海市》:“谛观之,飞檐列栋,丹垩粉黛,莫不具焉。”

⑯望日:指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传》:“如意元年七月望日,宫中出盂兰盆,分送佛寺。”[宋]钱易《南部新书》丙:“岁三月望日,宰相过东省看牡丹。”[明]唐顺之《观中州进贺长至表笺恭述时寓信阳》诗:“望日扳仙仗,呼嵩绕御林。”

⑰释菜: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礼记·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郑玄注:“将舞,必释菜于先师以礼之。”《新唐书·儒学传上·孔颖达》:“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明]归有光《顾夫人八十寿序》:“公予告家居,率乡人子弟释菜于学宫。”

⑱衿佩:青年学子。语出《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毛传:“佩,佩玉也。士佩瓀珉而青组绶。”[明]李东阳《拟进〈宪宗纯皇帝实录〉表》:“衿佩三千,听桥门之警跸;豆笾十二,增阙里之褒崇。”

⑲扁:同“匾”,匾额。此处是指题匾。

⑳展敬:祭拜;省候致敬。《后汉书·郑玄传》:“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恶得及第》:“广明初,崔厚侍郎榜,贵主力取鼎甲。榜除之夕,为设庭燎,仍为宴具,以候同年展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既蒙尊神下降,请到房中,容氏儿展敬。”

㉑嘉惠:施予恩惠。[南朝·梁]沈约《赦诏》:“隆平之化,庶从兹始,宜播嘉惠,咸与维新,可大赦天下。”[唐]柳宗元《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天子嘉惠群臣而引慝焉,德至厚也。”[清]王先谦《邓湘皋序》:“旧刊之本类坊刻,且日久漫漶,显鹤病之,尝慨然发愤,思购求先生全书,精审锓木,嘉惠来学。”

㉒多士:众多的贤士,也指百官。《尚书·多方》:“猷告尔有方多士,暨殷多士。”《诗·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晋]卢谌《答魏子悌》诗:“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北齐书·慕容绍宗传》:“公既身控神兵,心执忠义,忽欲歼夷多士,谓非长策,深愿三思。”[唐]白行简《李娃传》:“当砻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连衡多士,争霸群英。”[清]黄遵宪《陆军官学校开校》诗:“广厦千万间,多士宅尔宅。”

简析

浮梁双溪书院于元代至元年间由按察副使竹庵奥屯希鲁公所创建。十年后毁于兵燹,唯孔颜二像犹存。辛卯年冬,廉访佥事竹居姚公炖循行属邑,登临故址,缅怀先贤,感慨系之。遂命少府王存古主持重修书院,并带头捐金倡导。作者与山长胡云龙,教谕程之瑞,讲宾朱以清等共同参与此事。新建双溪书院坐落于北湖之滨。周边冈峦逶迤,湖溪掩映,环境十分优美。落成之后,择望日释菜开讲,众人相与赋诗。作者也撰文以记之。文章既表达了对竹庵奥屯希鲁公、廉访佥事竹居姚公炖等重教化、兴学校义举的称颂:“士自今展敬有地,讲道有堂,又得斯堂为游息之所,以嘉惠多士者毫发无遗憾矣!”同时也对士子们“进德修业,行义达道,仰称教育之盛心”寄寓了殷切的期望。文章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语言流畅典雅,纡徐有致,堪称佳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