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济大学科技产业与优势学科的互动与上海高校产业改革与发展

同济大学科技产业与优势学科的互动与上海高校产业改革与发展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由同济大学联合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等单位共同出资组建,与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共同承担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燃料电池轿车项目。

同济大学科技产业与优势学科的互动与上海高校产业改革与发展

1.同济大学科技产业发展概况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学科门类齐全的国家重点大学,到2007年已有百年的历史。百年来不仅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也在推动国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济大学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三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海洋地质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环境工程7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学校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同济大学非常重视和支持学校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主的科技产业的发展。同济大学科技产业发展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以科技咨询服务为发端,同济科技产业开始起步,90年代以来,学校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经过多所学校合并,科技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依托同济大学优势学科的基础上,通过清理投资、调整结构、集聚有限资源,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构筑了以现代设计咨询、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机械制造、国家大学科技园及现代教育服务等具有同济特色的六大产业集群,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出现了在全国同行业中有重要影响的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12年底,同济大学以全资、控股、参股的方式拥有的各类企业113家。同时,为了推动学校有限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集聚,同济大学对一些企业的产权进行调整,使得校一级企业的数量从2002年初的176家减少至2012年的35家。2012年,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24.15亿元的营业收入和2.16亿元的利润总额在全国高校校办科技企业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2008年,我国遭遇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和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还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同济大学校办企业依然取得了耀人的成绩。2012年,同济大学校办企业纳入统计的36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3.7亿元,同比增长14.4%;累计实现利润4.76亿元,同比增长16.7%;企业资产总额104亿元,同比增长5.9%。

同济大学将科技产业纳入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学科链对接产业链,结合学校学科建设,确立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及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建设,形成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近年来,同济大学不断完善孵化体系的建设,探索成果转化新模式,以控股或参股的形式创办了如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直接通过企业承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并将产品研发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由同济大学联合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等单位共同出资组建,与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共同承担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燃料电池轿车项目。公司面向市场,致力于市场开拓、运营、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而中心则面向学科,致力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和国际交流。公司的项目委托给中心,中心则为公司提供核心技术,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公司在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支持下,于“十五”期间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平台,同时在氢能源设施、氢气加注站、充电站方面进行了配套研究。目前,公司已经开发出三代“超越”系列燃料电池轿车动力平台、“登程”系列混合动力轿车动力平台和三代“春晖”系列四轮驱动微型车动力平台,并与众多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该公司共申报专利51项,其中授权专利17项。目前,燃料电池的10辆车队已经示范化运行,为今后百辆级、千辆级的商业化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乳酸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可广泛应用于医疗药学农业、包装业、服装业等领域,以替代传统材料;聚乳酸还是一种低能耗产品,比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的聚合物低30%—50%能耗。在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枯竭期到来之前,石油及其衍生物市场价格暴涨,可再生的产品必将成为全球范围的紧俏消费品。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杰教授团队面向国家战略,承担了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科技产业攻关项目——“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项目。为了实现该项目的产业化,引进社会资本,组建了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第一代产品已进入百吨级试制阶段。

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济大学以优势学科为依托,整合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由学校、技术发明人及外部投资者共同参与,组建了多个学科性公司,促进技术、资本与市场的紧密结合,一方面解决了学校科技成果推向市场后的产品的售后服务、升级换代的问题,另一方面为大批博士、硕士毕业生提供了创业平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问题。如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同济大学参股、技术发明人组成的高科技公司,主要从事地下工程软件开发、地下工程咨询等业务。公司开发的同济曙光系列软件,国内外用户达100多家,目前公司正在开发一系列地下工程软件。上海同岩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钢结构CAD软件为基础组建,开发的软件3D3S已经升级到8.0版,注册用户总数已上千家,基本覆盖了从事钢结构设计的专业设计院和国内知名钢结构企业。通过学科性公司的组建,激活大学资源、强化要素组合、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这样,以学校为技术创新的源头,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科研、资金投入和产出良性循环的新路。

依托同济大学优势学科,同济周边聚集了以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工程咨询产业为核心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13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产值已超过227.7亿元。同济大学积极加强与区域的互动合作,推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建设,如同济大学与市、区科委、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共同建设上海环同济设计产业圈柔性设计馆、节能环保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并组建环同济企业家俱乐部,致力于将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成以知识创新为特色的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支持系统完善、创新气氛浓厚、创新行动活跃的科技创新区域,真正形成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和管理集成的经济生态环境

2.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与同济优势学科的互动

(1)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概况。

同济大学的多个强势学科都有形成产业的实力,在土木工程、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等学科方面,同济大学是目前国内最大、专业最全的大学,具有雄厚的实力,被公认为国内一流的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是全国知名的集团化管理的特大型甲级设计单位,持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市政、桥梁、公路、岩土、地质、风景园林环境污染防治、人防、文物保护等多项设计资质国家计委颁发的工程咨询证书,是目前国内设计资质涵盖面最广的设计单位之一。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拥有16个综合建筑设计院,并设有市政工程设计院、环境工程设计院、桥梁工程设计院等专业设计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除了中标和设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外,还承担了参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英国、法国、荷兰、丹麦、加拿大等多个国家馆设计任务,并且参与设计了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1986—2014年间,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共有800多项设计作品获奖。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学科的关系密切,呈互动式发展。从空间上来看,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在同济大学校园边办公;从人员关系上来看,设计院很多员工从同济毕业,学院与设计院间联系紧密,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www.xing528.com)

(2)同济大学优势学科对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于1952年由同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建筑系合并而成,历史上形成了多种思想兼容并包的风气,吸引了一批杰出的学者。学院有陈从周、冯纪忠、李德华、罗小未、戴复东等著名学者专家任教,被公认为国内一流的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校。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是在1952年全国最早设置的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基础上成立的,桥梁系师资力量雄厚,包括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0名博士生导师、25名教授等,他们中还有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专家、已故的李国豪院士,我国桥梁抗风研究的开拓者项海帆院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会长范立础院士等。桥梁工程系拥有世界一流的抗风实验室、试验室,近年来承担了我国绝大部分大跨度桥梁的抗风和抗震研究及风洞试验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同济大学的优势学科和优先发展学科,先后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并拥有全国道路与交通领域唯一国家级实验室——教育部道路与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同济大学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学院联合建立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就成立在此,拥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一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作为同济大学的产业,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品牌在相当程度上随着同济大学的声誉被人们所认可。

依托同济大学相关优势学科,获得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对建筑设计研究院发展的支撑。建筑设计研究院可以轻松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学校一大批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教师、学者成为建筑设计研究院方便利用的智囊团,以学院在相关学科的科研实力,行业中的技术难题对于同济的建筑设计研究院来说更容易解决,这构成了建筑设计研究院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建筑设计研究院可以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如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已鉴定过的、获奖的成果一般会交由环境工程设计院来进行转化。如环境工程设计院的改良AOO工艺在环境学院教师的指点下成为设计院投标时的卖点;在市政工程设计院崇启高速公路的建设中,由于崇明岛缺土比较严重,且大量取土导致周围生态的破坏较大,最后决定选择长江砂为路堤材料。而第一次采用江砂作为路堤材料必然面临很多技术难题,通过交通运输学院的教授与市政工程设计院的合作,设立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对设计起到了指导作用。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重大设计项目需要利用风洞实验室、振动台等进行试验;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战略制定、管理培训等由经济与管理学院支持,设计院定期将中层干部送至经管学院进行培训。同济优势学科的学生也是建筑设计研究院可以利用的优秀人才资源,建筑设计研究院每年都会从实习的学生中吸纳最优秀的毕业生作为公司的员工。

同济大学是一个知识与信息汇集与扩散的场所,专业的图书资料、国际大师级学者讲座、各种报告会、研讨会、各种非正式沙龙等涉及前沿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学术交流活动等都对设计院开放,开阔了设计师的视野,使他们获知最新的思潮和最前沿的技术,这对于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的员工来说十分重要。

(3)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对优势学科的支持。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在获得学校支持的同时也努力反馈学校。通过自己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与学校共同创造了“同济品牌”。在建筑城规学院设立“学院奖”奖学金,同济大学百年校庆时,建筑设计研究院更是一次性捐赠了500万元;协助同济大学主办了《时代建筑》《结构工程师》等杂志;积极参与协助由同济大学主办的各种学术会议,如2007年基础设施全寿命集成设计与管养国际会议、亚洲太平洋建筑国际学术讨论会等。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还为学校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在1958年创办之初就被赋予了教学基地的职能,几十年来,有几千名学生在这里实习,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参与学院教学工作,担任学院的研究生导师、教师、客座教授、毕业设计的客座评委等。在承接重大项目时经常会面临很多复杂的技术难题,需要单独列出攻关课题,而相关学院就顺理成章成为了课题的承接者。例如环境设计院在承接中石油的项目时,需要先开展课题研究,课题费用从十万至七八十万不等。

3.同济科技产业与学科结合发展经验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的灵活性,优化合理配置企业各项资源。同济大学科技企业坚持运用市场供求规律进行决策,掌握行业市场的主动权;运用市场价值规律对企业资源进行配置管理,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运用市场竞争规律进行营运,在管理手段上发挥了高校科技企业的优势。

在面向市场需求发展的同时,同济大学科技企业将学科作为智库、人才库。高校科技产业与学科在既保持各自独立地位与功能的前提下,互相融合,充分交流,互为支持,实现互动共赢式发展。

与区域互动,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同济特色”。依托同济大学优势学科与品牌,在同济周边聚集大量相关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济周边的赤峰路和国康路原来只是两条偏僻的马路,同济科技园1999年成立后,在这两条路上利用旧厂房建立孵化基地与创业基地,短短五年后,2004年已经达到51.49亿元的产值。仅2005年就为杨浦区贡献了5777万元地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