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教师自身的原因是教师自身忽视了在课堂教学中的管理角色定位。殷世东提出要关注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成长,重塑教师权威,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技能。众多研究表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纪律问题主要表现为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两方面。

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自我管理

李保强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教师自我管理的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教师道德——忠诚、爱生、自重、向善;教学形态——沉稳、老练、亲切、自然;教学语言——清晰、准确、连贯、幽默;教学技能——全面、多样、灵活、巧妙。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出现的问题较多,在这四个方面都存在问题,亟须教师加强自我管理。其中,由外部原因引起的教师缺乏自我管理,其主要是由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引起的。

向东认为,简单化、僵化、粗暴化的教学管理规范削弱了院校教师的教学热情,逐渐偏重教学研究的教学评价制度诱导院校教师课堂教学投入的不足,教学管理制度中教学培训措施和要求的虚化致使院校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乏力,教学自由权力保障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中的缺位制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在改变课堂教学管理制度上,他提出:在课堂教学管理制度上要解决院校教师“会教”的问题,引导院校教师进入“乐教”状态,促使院校教师树立“要教好”的观念。

周传生认为,高职院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在上课前教师备课不充分、在上课中教师对课堂缺乏组织和管理,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在学校现有的制度(如职称晋升制度、奖励制度等)下对教学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的组织和管理都存在问题。在改善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上,通过实践将博弈论中的合作博弈论运用于课堂教学管理中,证明改变学校现有制度,加强对教学的投入,实施“一报还一报”的策略非常有效。也有教师内部因素引起的自我管理缺乏,主要表现在管理意识不强、管理能力不足导致缺乏自我管理。

孔兵兵、赵永行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现状表现为两方面。首先,部分教师业务素质偏低。一部分教师由于业务基础知识不扎实,再加上备课不充分,因此不能透彻理解教学的内容,讲课照本宣科,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不高。高职院校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必备的课堂教学管理理论知识和相应的管理经验,因而驾驭课堂教学能力不高,容易出现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课堂教学管理松懈等现象。其主要表现为教师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因此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应当具有本课程领域内广博而深厚的专业知识、生动有趣的教学风格,而且对学生的专业背景及兴趣爱好有清晰的了解,能熟练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形式;能熟练地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恰当地与学生沟通,对班级的学风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生的专业和兴趣爱好有较多的了解。

学林认为,教学中教师的管理角色被淡化,既有学校方面的原因,又有教师自身的原因。其中教师自身的原因是教师自身忽视了在课堂教学中的管理角色定位。主要表现为:教师只顾教师的教而不顾教师的学,这导致课堂气氛沉闷;部分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管理意识,把教学当作一种任务;部分教师不关心学生,缺少师生互动。刘学林认为解决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角色淡化的问题应该从高职院校和教师自身两方面入手。首先,高职院校领导要转变观念,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其次,要加强师德教育和教育教学管理培训,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意识。

戴遂认为,教师方面存在管理意识淡漠、管理方法不当、管理目标错位等问题。他提出,在课堂教学管理方式上教师应该树立牢固的管理意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有效的管理规范,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不同的学者在课堂教学管理方面对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是都离不开教师道德、教学形态、教学语言、教学技能。如徐宝辉和高玚指出,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树立科学威信、锤炼教学语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教育机制、合理分配对学生的注意、减少自身的“过敏”行为、规定必要的课堂教学常规。殷世东提出要关注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成长,重塑教师权威,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技能。从树立教师权威的角度提出,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优良的人格,并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总之,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存在的众多问题都体现了其自身管理的不足,应该从教师道德、教学形态、教学语言、教学技能四方面加强教师的自我管理。

(二)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纪律管理

1.高职院校教师课堂纪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课堂,尤其是公共课中,学生的课堂纪律问题较为突出。众多研究表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纪律问题主要表现为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两方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反映,部分学生的课堂状况让人担忧。如上课睡觉,进行与学习无关的闲聊,嬉笑打闹,说话、发呆、心不在焉,接打电话、发信息、玩游戏,看报纸、杂志,以及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东西;看其他科目资料、准备考试,利用课堂时间背英语单词,戴着耳机听音乐;上课迟到,尤其是下午,迟到的现象更为严重;逃课,甚至出现了“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潜规律”。

2.高职院校教师课堂纪律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刘永辉提出了学生问题行为产生是因为学生认知水平与类型有差异、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适应不良;杜杰指出是因为受学生不同性别、年龄和家庭的影响;乔颖、李涛、田杨认为学生个人的一些想法、生活状态也容易引起他们不想上课,学生会认为,有些课程不重要,不听也没什么关系,有些课程理论性太强、很枯燥,听起来没兴趣,有些课听不懂,就干脆不去,也会因为懒惰、贪玩、厌学或者上课时间与自己的社团工作等活动有冲突而逃课。

(2)教师的原因

刘永辉认为教师的原因包括两点:教师的错误观念、教师教学失当。冯建国、李桂花、魏久传认为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管理意识、业务素质偏低、驾驭课堂环境的能力有限。乔颖、李涛、田杨认为一些任课教师在授课内容安排、授课方式方法、授课艺术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使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反感、厌课情绪。再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出勤、课堂纪律等方面的要求较为宽松,甚至对学生迟到、早退、缺课等情况不闻不问。另外,一些科目仅以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其总成绩,没有平时成绩,而且考试试题难度较小,教师在判分时又不严格,所以学生有临阵磨枪也可侥幸过关的心理。

(3)学校的原因

冯建国、李桂花、魏久传认为,扩招的负面影响、落后的教育观念、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忽视和误解、管理体制的制约和“旧”(旧教材、旧授课方式、旧考核方式)的影响使课堂教学管理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些学生逃课是因为其认为学校关于上课时间、教学班人数等的安排不够妥当。还有的学生认为,学校宿舍管理不好,影响了休息。再有,学校扩招、宿舍紧张,部分学生住在校外,离上课地点比较远,导致部分校外学生经常迟到、逃课。学校的周边环境也不利于他们学习和自我管理。

(4)社会的原因(www.xing528.com)

刘永辉认为,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学校环境成了社会环境的缩影,社会中时兴的请客送礼、相互攀比、富荣贫辱现象在学校中也渐成气候。这些社会风气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冯建国、李桂花、魏久传认为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社会因素有六点:第一,独生子女在学生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是当前所有高职学生源的一大特点;第二,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考高分为第一要务”,导致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缩水,降低了待人处事方面的教育和要求;第三,存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第四,社会科技发展对学生的诱惑越来越大;第五,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第六,“中国不缺人才”的现实使大部分学生上院校的目的很简单——找个好工作、多挣钱。社会的期望与要求使学生逃课现象越发明显,学生身处其中的社会环境对他们的期望与要求日趋工具化、务实化,这种外在氛围造就了学生学习生活中自我的、务实的、功利的倾向,对那些赚钱前景不好的基础学科、人文学科,对那些仅仅为了凑学分的选修课,甚至对那些理论性强的专业课,他们都兴趣不大,能逃则逃。

3.高职院校教师课堂纪律管理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面对高职院校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和课堂纪律问题,许多学者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冯建国、李桂花、魏久传认为学校方面要:抓好教育,师德先行;注重培养,改善条件;完善制度,奖惩分明;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积极作用;群策群力,齐抓共管。

教师方面要:自觉增强教师的历史责任感,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提高业务素质;重视课堂教学管理;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解决学生逃课的问题上,乔颖、李涛、田杨认为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入手,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不断增强驾驭教学的能力,认真钻研,勇于和善于创新,合理恰当地组织教学内容,灵活丰富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摸索、创新教学技巧,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加强学生的管理与考核;学校方面有责任不断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合理恰当地安排组织教学,努力改善教学环境与条件,关心教师、爱护学生,切实地根据社会和学生需要不断地完善教学管理;对经常逃课的学生,院系学生工作部门、辅导员、任课教师应当注意了解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和实际情况,多渠道、多角度地给予这些学生及时、有效的鞭策、引导和鼓励,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对部分学生给予纪律约束,严格加强教学初期、中期、末期的全面管理,以保障学生取得良好而全面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环境管理

1.课堂环境管理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在英文文献中,课堂环境也常被称作学习环境、课堂气氛或课堂氛围、学校环境、教育环境。如美国教育技术学家诺克曾明确提出课堂环境是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心理学家霍利认为,课堂环境“就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温暖而安全的班级气氛”;著名的课堂环境问题专家、澳大利亚学者巴里·弗雷泽认为,课堂环境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等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教育大辞典》认为:“课堂教学中师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其良好的标志表现为师生的情感交融,产生更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和愉快、无紧张无畏惧感、有更多自由表达的机会等,教师的作风和行为对形成一定的课堂气氛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对课堂环境的内涵鉴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注重其构成要素的描述,而且课堂环境中的课堂心理环境受到广泛关注。

对课堂环境结构的构成要素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如上述李保强将课堂环境分为课堂物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外部环境。张楚廷教授将影响课堂教学的环境归纳为“教学自然环境、教学物质环境、教学人际环境、教学观念环境、教学社会环境等因素”。吴康宁认为:“影响课堂教学的社会基础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审视,即物质的层面、制度的层面与文化的层面。”鄢进波根据吴康宁的这个观点将课堂环境分为三个维度:物质环境,指课堂上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物理条件,如学生规模、教学设施等;制度环境,指课堂上影响学生的各类规范、组织形式等,如课堂纪律、规章制度等;心理环境,指在课堂中刺激学生学习各种心理因素,如人际关系、个体发展等。结合个人的研究能力、精力与兴趣,本研究不将课堂物理环境纳入研究范围,也不将课堂制度环境放在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中加以研究,本部分着重研究课堂教学环境中的课堂心理环境。

2.课堂心理环境的内涵及其构成

20世纪30年代中期,心理学家勒温提出“心理环境”这一概念,之后对课堂心理环境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研究者认识到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性,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并且开发出多种量表对其进行量化研究。

至今为止对课堂心理环境没有统一的定义,西方一般认为课堂心理环境是指课堂气氛、课堂氛围,我国对课堂心理环境的认识是从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如郭成认为构成教学心理环境的因素包括:人际环境,如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集体气氛,如班风和校风;教学气氛,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和课堂秩序;个体心理因素,主要表现为个体心理发展水平、个性特征、动机和抱负以及焦虑水平等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也有定义是对课堂教学管理按主体进行分类的,课堂心理环境可分为教师的心理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环境。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态度、道德品质和行为、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尊敬师长、自学互励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是由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风格、治学精神、管理方式,特别是道德品质和行为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

笔者认为,课堂心理环境包含人际环境、集体气氛、教学气氛、个体心理因素等,并把集体气氛和教学气氛归入课堂气氛中。

3.课堂心理环境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对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研究多数以课堂心理环境为主,探索人际环境、集体气氛、教学气氛、个体心理因素等方面在课堂心理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给予合理建议。如何云剑、何红华就认为在众多院校课堂教学管理问题中师生关系冷淡疏远就是其中一个问题。分析其原因为:功利主义环境对教师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师生沟通不畅和信息不对称、学生的不良情绪。认为应该要尊重、平等对待学生;重视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要善于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集体气氛和教学气氛上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沉默现象严重。在教学气氛上,何云剑、何红华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二是在课堂上,学生常发现自己的想法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欣赏与赞同;三是中国学生从小被告知“枪打出头鸟”、多说话就会多做错事,造成了学生胆怯、焦虑、怕丢面子的心理;四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不好。

笔者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第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第二,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创新,要善于营造自由、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学习氛围。第三,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教师应注意鼓励、表扬学生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第四,教师要讲师德、讲奉献,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尝试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授课的艺术性。高职院校对教学模式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能够在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上改善高职院校的课堂心理环境现状。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其次,教师要有贴切的人文关怀和情感疏导。最后,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段。

(四)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课堂教学内容的管理

对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多以课堂纪律和课堂环境的管理为主,很少涉及其他教学因素,因此现有文献中对课堂内容的管理涉及较少,少有的相关研究也是围绕课堂时间管理、课堂纪律管理、课堂心理环境的管理而展开的。

何立新、李典军、黄智勇、刘春生提出,对课堂的管理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在课前教师要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和学法等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管理要求、教学管理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管理起点和标高,使管理有序、优化、合理,形成管理方案的过程。在课堂中,首先,要针对学生需要,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其次,要把握学生心理,创造良好课堂心理氛围。再次,要激发学生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最后,要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课后教学管理措施主要是教学管理评价。这四位学者的观点虽然没有直接讲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但是围绕教师的自我管理、课堂心理环境管理等方面来对备课和讲课提出了要求,这些都是课堂内容管理中十分必要的。

徐宝辉、高玚在探讨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时,明确提出:教师要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他们认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实现课堂教学科学管理的根本,教学内容组织的科学化要做到五定:定向,即保障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确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定量,课堂教学在教学信息传递和智能培养中应该具有合理的量次控制,即对每堂课需要传达的信息量,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一定的幅度或范围内进行合理控制;定度,对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程度和水平,教师应该有明确而恰当的分寸;定序,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程序,做到教学内容先后相连、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定势,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定势控制,让学生能够获得“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迅速转化为高效的学习动能。

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往往需要对课堂时间有合理的管理,“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充分做好上课准备,设计好各部分内容所用时间和练习次数,注重时间管理,课堂活动就会有条不紊”。梁艳利在院校英语课堂的时间管理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认为对时间的管理具体表现在准备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