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会成为建筑工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的主要趋势。最后,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会逐渐向国际水平靠近。未来五年,国家规划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1)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首先,开设建筑工程与技术专业的院校会使这一专业的教学成果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不断加大,导致优质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非常的稀缺,在就业市场上,这一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开展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动力,高校做好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使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更加稳固的地位。

其次,建筑工程技术人才正在向复合型人才发展过渡。面临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以及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标准的不断提高,促使相关专业的人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积极展开对管理学、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的涉猎和学习,以提高自身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这种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会成为建筑工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的主要趋势。

最后,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会逐渐向国际水平靠近。我国建筑行业近年来在行业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以来,建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工程项目。一些地标性建筑的建成可以大大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通过对这些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借鉴和参考,我国建筑行业在自身的技术水平上会有更大的提高,特别是向着国际化水准迈进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2)建筑业的发展前景。建筑业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产业,是落实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部门。在2008年年底“四万亿”投资带动下,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一度高达91.30%,达到顶峰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呈现持续回落态势。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1.10万亿元,同比增长23.6%,排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2012年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7865亿元,同比增长20.9%,排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2%,回落态势明显。

在投资、消费、出口这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总是最受青睐的方式。然而,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也势在必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是大势所趋。但短期内,在出口和消费疲软的情况下,投资对GDP增长的作用短期难以替代,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具体说来,未来建筑业热点将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①城镇建设。“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将继续深入推进。东部及中西部城市群建设更多地体现为交通的改善,区域联通的便捷化,水、煤、气等重要资源供给通道的建设,城市居民住宅的规划建设,环境美化治理,经济中心、产业基地建设以及推进“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

新城、新区建设是未来大中城市发展的一个热点领域。规范新城新区建设,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统筹地上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交通、通信、供电、供热、供气、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增强消防等防灾能力,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和公共活动空间,加快面向大众的城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等,都将构成新城新区的建设热点。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力发展区位优势明显、资源承载力较强的中小城市。发展中小城市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通过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吸引更多居民向中小城市集中;推进大中小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把有条件的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②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下大力气改变保障性安居工程短缺状态,履行政府职责,继续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加大百姓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未来五年,国家规划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全面启动城市和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2011年计划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大约需要投资1.4万亿元人民币。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同时建立完善公平分配、质量安全保障、维护管理、进入退出管理体系,使我国城镇居民居住保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十二五”时期还要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每年要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以上。按照我国“十一五”时期房屋建造能力估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将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住宅建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未来五年围绕平衡发展、优势发展、特色发展、升级发展、开放发展,将掀起一轮区域发展热潮,从而形成区域发展一体化、网络化引发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海峡两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南国际旅游岛、江苏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区域发展规划进入实施阶段,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全面铺开。仅以交通为例,适应城市群发展需要,国家规划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为骨干,以国省干线公路为补充,推进城市群内多层次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建成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城际交通网络,并将加紧推进重点开发区域城市群的城际干线建设。

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www.xing528.com)

a.公路。“十二五”时期公路的投资规模大约为2.2万亿元人民币。“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由7条放射线、9条纵线和18条横线组成的国家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8.3万公里,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加大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力度,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比重达到70%以上,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县城通二级及以上标准公路。

b.机场。建设北京新机场,扩建广州、南京、长沙海口、哈尔滨、南宁兰州银川等机场,新建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研究建设成都、青岛、厦门等新机场。加快新一代空管系统建设。

c.城市轨道交通。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拥有1700公里,共60多条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010年我国轨道交通产业投资2000亿元,2010~2015年总投资将达1万亿元以上。“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建成天津、重庆、沈阳、长春、武汉、西安、杭州、福州、南昌、昆明等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规划建设合肥贵阳石家庄、太原、济南、乌鲁木齐等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

d.铁路。铁路“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是:新线投产总规模控制在3万公里,“十二五”末期,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由现在的9.1万公里增加到12万公里左右。其中,快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西部地区铁路5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按照这个规模,“十二五”期间将安排基建投资2.8万亿元。与“十一五”相比,铁路投产新线增长87.5%,完成建设投资增长41.4%。同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研究建设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川藏铁路工程。

此外,国家还规划在未来五年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42个。

⑤产业升级。“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这些产业的发展,各地都有一批现代产业基地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以广东省为例,在“十二五”时期,将建成10个产值超千亿元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形成100个现代服务业集盛区;发展第三方物流、保税物流和国际物流,培育30个省级物流园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国内汽车产业集群和国际汽车产业基地、石化基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等。上海市将打造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精品钢材、船舶和海洋工程、集成电路、通信和网络设备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医药和医疗器械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工业园区在面临着资源、环境、商务成本等制约的情况下,将与长三角城市园区搭建形成联盟,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布局优化。

⑥环境治理及国土整治。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已经非常脆弱,需要加大投资力度,进行大规模整治。包括大江大河治理防险加固、路基及道理环境治理、资源采空区治理等。尤其是水利的基本建设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预计“十二五”比“十一五”时期投资总量翻番,规划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以上。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江河湖泊治理、病险水库治理、山洪灾害防治、极端天气防范等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控制性枢纽、重要水源建设、南水北调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小水电民生工程,30万亩(1亩=666.67m2)以上灌区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等。“十二五”时期,国家规划的城乡水源及供水工程包括:完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主体和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建设贵州“黔中饮水工程”、陕西“引汉济渭”、吉林“中部引水”、安徽“引江济巢”等调水工程前期工作。建成西藏旁多、云南小中甸、辽宁青山、四川小井沟、海南红岭、江西浯溪口等一批水库以及西南等地区一批中型水库。

⑦能源电力建设工程。依托陕西、山西、内蒙古、新疆等中西部煤炭基地,建设若干个大型煤电基地。同时,国家的新能源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将加快沿海省份核电发展,稳步推进中部省份核电建设,开工建设核电4000万千瓦,开工建设水电1.2亿千瓦。建设6个陆上和2个海上大型风电基地,断建装机7000万千瓦以上,以西部省份为重点,建设太阳能电站500万千瓦以上等。

我国能源、资源短缺,且分布又极不平衡。能源、资源的平衡调度设施必不可少。包括水、电、煤、气的国内平衡调度设施,粮食、矿产资源的全球平衡调度设施,制造业大国的物流设施等。“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和输送通道建设,加快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建设,跨区域骨干输气网和配气管网建设,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加快大型煤电、水电和风电基地外送电工程建设,形成若干条采用先进特高压技术的跨区域输电通道。建成330kV及以上输电线路20万公里。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建设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中亚天然气管道二期,以及西气东输三线、四线工程。输油气管道总长度达到15万公里左右。建设北方煤炭下水港装船码头及华东、华南煤炭中转储运基地工程,大连等港口的大型原油接卸码头工程,宁波—舟山等港口的大型铁矿石接卸码头工程,上海、天津等港口的集装箱码头工程,新增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440个左右。

由此可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伴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我们有理由对未来5~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态势给予乐观的预期。施工企业将会在建筑大舞台上一展英姿,大显身手。相应地,对建筑类人才的总量需求也必然会保持较高的势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