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鹤峰县革命老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影响力

鹤峰县革命老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影响力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年度考核位居全州第二。鑫农公司有机茶荣获“2019年度中国林草产业国家级信用品牌”。湖北青翠源茶叶公司加工车间2017年,全县水电产业实现产值24690万元,同比增长22%,成为全州首个电气化示范县。根据鹤峰区块页岩地质调查,黑色页岩厚度大,有机碳质量分数高,页岩含气量高,页岩气勘探前景良好。经营方式以货运代办、货物联运托运、整车配送和零担快运相结合。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是鹤峰人民的梦想。

鹤峰县革命老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影响力

工业企业发展 县委、县政府2013—2018年,连续做出四个决定,即《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繁荣的决定》《关于严格生态资源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茶叶“全域有机”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决定》,实施硒食品产业集群、药业产业集群、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2019年,绿色产业基地面积达162.54万亩,人均8.2亩,位居全省前列。

2019年规模以上硒食品加工企业43家,产值9.4亿元。规下企业22家,产值5.1亿元。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总产值14.5亿元,完成州定目标任务的116%。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年度考核位居全州第二。鑫农公司有机茶荣获“2019年度中国林草产业国家级信用品牌”。特色林果基地总面积4.6万亩,特色林业总面积103万亩(包括箬叶);申报“中国蜂蜜之乡”,新增蜜源植物5万亩,中蜂累计4.1万群。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5家(含国家级),州级19家(含省级),县级43家(含州级)。

“三品一标”认证新增5个,认证面积71.8万亩。茶叶、箬叶、薇菜等特色产品自营出口位居全省县市前列。创建“翠泉”“白果”等8个湖北省著名商标,先后有20多个农产品获得“优质农产品、名牌产品、畅销产品”等省、部级荣誉称号。全县茶叶“全域有机”向农业“全域有机”的转型升级之路越走越宽,并成功摘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荣誉称号。截至2020年10月,有机茶认证(转换)基地10.66万亩,有机茶认证市场主体52家,并成功摘得全国第一个“全国茶叶全域有机示范县”荣誉称号。

华新水泥有限公司、湖北巨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宇森林木业有限公司、县天力鸿实业有限公司、县龙锐混凝土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型建材企业坚持以“低能耗、高环保、高技术、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取得好成绩。

湖北青翠源茶叶公司加工车间

2017年,全县水电产业实现产值24690万元,同比增长22%,成为全州首个电气化示范县。2020年8月,总装机45万千瓦的江坪河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总投资4.44亿,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的走马风能项目,进入开工建设阶段;总装机40万千瓦,投资32亿的太平、五里、中营风能项目,测风协议签订。红土坪、唐家铺、七峰村、板凳台村村级光伏电站建成。根据鹤峰区块页岩地质调查,黑色页岩厚度大,有机碳质量分数高,页岩含气量高,页岩气勘探前景良好。鹤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水电大县”、清洁能源大县,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功申报燕子镇新行村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成功申报中营镇经纬交叉点旅游度假村和鹤峰县金泰牧家庭农场入选“2019年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鹤峰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通过评审,生态文化旅游业持续升温,屏山景区对外试营业,木耳山、大路坪、大龙洞等一批农旅融合示范点,“幽兰伴山”“唐家铺子”“鹤语千寻”等一批特色民宿迅速兴起,全国各地游客纷纷“打卡”鹤峰。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土豆、蜂蜜、腊肉等特色农产品“触”网出山、香飘万里,全县农产品上网交易额达3.12亿元;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3亿元。新业态蓬勃发展,电商交易额突破6.5亿元,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交通、物流业发展 到2018年,全县公路总里程2842.111公里,路网密度98.56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二级路317.854公里、三级路70.669公里、四级路2310.568公里、等外路143.02公里;客运站10个,其中三级客运站2个、四级客运站1个、五级客运站5个,简易站2个。营运客车422辆,其中道路班车334辆,城市公交车38辆,个体出租车50台,开通客运班线137条。实现南下广州,东到杭州北上郑州,西到重庆的长途班线和全县乡村客运全覆盖。10家道路客运企业,2家公交企业,10家客运站。行政村通客车率100%;开通农村自然村217个(含社区),有汽车停靠点、候车室、招呼站208个。

2018年,全县登记物流企业19家,正常运营9家。物流以汽车运输为主,营运货车515辆,机动车维修企业87家,驾驶员培训学校3家。道路运输从业人员3896人。物流业形成以工业品、消费品和农产品三大类为重点的货物集散、商业配送和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经营方式以货运代办、货物联运托运、整车配送和零担快运相结合。

农村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实施“村村通”工程为载体,建设紧密型农村物流联系网点及末端网络;在乡镇建成综合运输服务站,整合邮政、物流、快递、乡村客运方式,定点、定线开展县至乡镇和沿途行政村的双向客运、货运服务,逐渐形成“客运+物流”的新型服务模式。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是鹤峰人民的梦想。鹤峰高速公路西段(鹤峰至宣恩)2015年开工,2020年7月竣工通车;鹤峰高速公路东段(五峰至鹤峰)全面开工建设。2020年5月,鹤峰籍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宋庆礼(鹤峰牧业产业领头人之一),在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的湖北代表团审议会上,代表鹤峰人民面对总书记,要求国家沿江高铁线路经过鹤峰并设站,得到总书记的回应,交通部门在媒体表态,并实地踏勘了经过鹤峰的高铁线路。国家计划中的安(康)张(家界)衡(阳)铁路,也将经过鹤峰,鹤峰将借助交通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网络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建设 2015年,建成800兆4G基站112个,为实现行政村4G信号覆盖奠定基础,136家企业入驻“土家购”电商平台,电子商务交易额4亿元。

2017年,应用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建设“宽带乡村”惠民工程、“幸福新农村”平台、平安城乡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城乡电子商务体系,走在全州乃至全省前列。荣获2017年度中国“互联网+农业”十大最具特色县域奖(全省唯一),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在全省绩效评价验收中获得“优秀”。

2018年,205个行政村、896个自然村(组)开通光纤宽带,入户率48.63%。新建电信、联通、移动通信基站340座,改造659座,实现4G网络县域全覆盖;广播电视综合入户率100%。推进农村网络化建设,完成全县所有村信息采集录入、网络划分和网格员、村信息员配备工作和首批30个“农民办事不出村”试点示范村建设。9个乡镇、146个行政村、5个农村社区建立网格化管理平台和办事服务大厅。78项社会服务事项、83项社会管理事项,实现县乡村三级联网运行。开通“中国移动手机问政信访平台”,开展视频接访和远程调处信访事项的有效探索;开展两轮县领导包案“百日攻坚”活动,县级领导包案带案下访69件,一批“老大难”信访问题得到化解或有效稳控。县群众接待中心接待批次同比下降71%,人次下降21%;进京非正常上访同比批次下降175%,人次下降112%。

成功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屏山景区试运营,“网红”效应凸显。2018年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实现“在全州率先初步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全省率先建成县乡茶叶、蔬菜农残速测信息监管平台,在全国率先建成身份证实名购买农药信息监管平台”。完成全县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升级,完成205个行政村、14个社区和9个乡镇行政服务大厅地域网络全覆盖。政府网上政务信息公开,对标国务院、省、州三级政府考核标准;各单位网上政务信息公开3481条;举办 8期网上在线访谈,主动回应民众关切。

2019年,成立县委书记王小平任组长的融媒体专项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5次县委常委会议,1次专题会议,讨论审定改革方案、部署改革工作。打通各媒体平台,建立用户中心,智能手机用户覆盖率超过80%,PC端用户覆盖率超过90%;9个月,组织策划县内活动32场次,受众近600万人次。以云上鹤峰APP为基础,覆盖微信、微博等社交类媒体;有关部门合作,推出《茶叶全域有机看鹤峰》《客运班线》《法治鹤峰》《文化古桃源》《初心之问》等栏目;建成农产品视频追溯智能系统,有机硒茶、硒土豆、硒泉水等产品上网销售;屏山峡谷、董家河、木耳山等景点提升知名度,正走俏山外。媒体融合,上线商品500余款,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县融媒体中心荣获中国广播电视融媒创新发展最具移动传播影响力区县融媒体中心;《今日鹤峰》荣获“中国广播电视融媒创新发展区县最具品牌影响力广播电视栏目”;“鹤峰之窗”微信公众号荣获“中国广播电视融媒创新发展最具传播影响力微信公众号”。

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 2019年县经管局组织对工商注册的680家农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指导和督查。通过2018年清理680家专业合作社,社员数26701人。农村专业合作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到支柱作用,辐射和带动全县35832户农户入社,发展养殖业种植业、茶叶、药材等产业50多项。不完全统计,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社年均纯收入16544.2万元,年均社员分红10707.55万元。经清理整顿,专业合作社质量等级好的222家,占总数的32.64%;中等的284家,占总数的41.77%;差的174家,占总数的25.59%。

升兴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在县卫生局财政局等单位的支持下,为56个偏远村设立药品配送点;近10年来,赞助公益文体事业、对贫困户和失学学生帮扶10万余元。2019年,合作社发展中药材基地,带动贫困户种植中药材致富。

据统计,鹤峰有药材种植企业或专业合作社25家,药材购销企业20余家,年销售量5000余吨,年产值超过2亿元。2019年新发展中药材20000亩;全县建成各类中药材生产基地32万亩。

景鑫农产品专业合作社2014年5月成立,101户社员,以茶叶、经济林为主导,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流转社员土地41.93公顷,发展生态水果基地、观赏茶园。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252.7万元,发放土地流转费6万元,支付农民工工资26.3万元。

铁炉乡农民王功胜在四川收购丑柑,发现“春剑”丑柑品种口感和营养价值高,于是回乡在椪柑树上嫁接成功,亩产2000公斤。2016年正式返乡种植丑柑,组织硒农汇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400余户;为社员提供丑柑苗,免费技术培训;并和社员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在王功胜的带领下,现在整个铁炉白族乡,有五个村种植900多亩丑柑;每亩收入3000元以上。(www.xing528.com)

推进“全域有机” 鹤峰县是湖北产茶大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明清时期,鹤峰茶就作为茗贡,享誉海内外,被英国人称为“皇后茶”。清道光皇帝派使臣到鹤峰留驾查看茶叶生产,将这一产茶地赐名为“留驾司”。清光绪年间,美国茶师到鹤峰考察,称“鹤峰红茶为上品,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浸汁程度较优”。“鹤峰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鹤峰绿茶”著名商标,分别被国家质监总局和国家工商总局受理。鹤峰是“中国茶古道”重要发源地之一,已进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重视茶产业的发展,使茶产业成为鹤峰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鹤峰县九个乡镇,100%的乡镇产茶,205个村,90%的村、70%左右的农户种茶;农民收入的50%以上来源于茶叶;全县人均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占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鹤峰走马木耳山茶源地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鹤峰县从2013年开始,在邬阳等地开始发展“有机茶”试点。2017年,县委、县政府组织专项调查小组,赴全国重点产茶县调研,形成调查报告。8月县委第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茶叶“全域有机”发展的决定》和《鹤峰县创建中国有机茶叶第一县的实施方案》,吹响了在全县实现“全域有机”的号角。经过三年的努力奋斗,截至2020年10月茶园面积达到37.2万亩,其中国内有机茶认证(含转换)10.66万亩;通过欧盟有机茶认证3073亩;认证企业52家。2020年伊始,在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湖北成为重灾区的形势下,鹤峰茶叶销售不减反增,鲜叶较上年同期增0.20元/公斤;1月—8月出口创汇136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10月,在走马镇召开的鹤峰县第三届茶商大会上,现场签约3.7亿元,接近前两届茶商大会签约数4.1亿元的总和。10月,全国茶叶全域有机示范县评审会专家组一致同意,授予鹤峰县“全国茶叶全域有机示范县”荣誉称号(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县)。茶叶“全域有机”的发展,有力推动了鹤峰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发展前景喜人。

鹤峰县茶产业的发展,茶叶全域有机的推进,给鹤峰带来了很大的荣誉。“翠泉”“白果”等8个茶叶品牌创湖北省著名商标,在全国、省、州获得多项大奖;鑫农公司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鑫农公司有机茶荣获“2019年度中国林草产业国家级信用品牌”;鹤峰县先后荣获“中国茶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县”“中国茶业百强县”“陆羽茶产业互联网茶叶(鹤峰)中心”“公众标准茶示范县”和“全国茶叶全域有机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鹤峰县在不断发展茶叶全域有机,不断壮大茶叶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茶旅融合发展。木耳山茶叶基地,青翠源、骑龙等企业的茶叶基地,大路坪、龙潭坪等村的茶叶基地。这些生态茶旅游区建设正加紧实施。如现在的木耳山已把茶叶基地与茶叶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建成茶叶主题公园,成为“万里茶道茶源地”,前往参观旅游学习的旅客络绎不绝。

现在鹤峰县抓全域有机已不限于茶叶产业,已向粮食、蔬菜、果树等全方位农业产业扩展。主要措施是,严格限制农药、化肥使用;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挂牌。有理由相信,实现鹤峰全境的绿色、生态、有机不是梦;一个更加美丽、绿色、有机的鹤峰,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推进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顾名思义,是一个地方,比如一个县,在全县范围内均有可供旅游观光,或有可供开发的景区、景点。那么鹤峰县是这样的地方吗?答案是肯定的。仅从近几年鹤峰县荣获的多项荣誉称号和众多的景区、景点,就足以说明鹤峰已经是,或者说即将是人们向往的养生、旅游胜地。鹤峰县2018年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县城荣登“全国诗意休闲小城榜”;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为82.63%、88.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湖北省县(市)第一,2020年1月—8月空气质量优良率100%,污染为0天;拥有走马林场、九连山林场、八峰山林场三个国家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这里文化底蕴厚重,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发展文化样样俱全。革命遗(旧)址共272处,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7个。自然景观山川、河流、瀑布、峡谷、洞穴、生态走廊、森林、草原应有尽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以民族山歌、民族舞蹈、民族戏曲、民族器乐、土司遗址、遗迹文物为主。旅游商品有葛仙米、薇菜、茶叶、竹木制品、氨基酸系列产品、民族纺织品西兰卡普等特色。总之,鹤峰9个乡镇,205个村,个个乡镇,多数村都有可供旅游观光的景区或景点,而且自然景观、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相互交织、全方位呈现。

2018年3月,县委、县政府提出“全面启动全域旅游,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积极融入恩施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要建成全国生态先进县、文化强县,实现全域旅游;要求旅游高起点规划,高要求招商,高起点建设。

五里坪革命旧址航拍图

全域旅游现状及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鹤峰旅游小气候逐步形成,开始渐渐成为一种时尚。许多国家退休人员、在职职工、城镇居民、富裕起来的农民,互相邀约、自发组织,利用节假日,到附近、周边旅游;参加旅游团队国内游。近几年来,部分人开始走出国门,周游世界。随着鹤峰生态环境、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一批又一批景区、景点开发、建成,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他们对鹤峰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清新空气赞不绝口。2019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3亿元,同比增长17%。

但是,鹤峰还没有形成全域旅游的大气候,原因主要还是瓶颈制约。鹤峰与外部的交通,直到2020年7月才有一段通往州城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还在纸上谈兵。县内公路,虽已通村到组,但等级不高;有些景点和景点之间不连贯,不能形成循环回路;有些景点还没有公路。景区、景点建设滞后。一些国内大型企业考察鹤峰后,都看好鹤峰的旅游资源,之所以迟迟没有签约建设,主要还交通不便的问题。相关产业发展和旅游服务业相对滞后,也是原因之一。

县委、县政府作出的《生态文化旅游业产业链建设方案》已经通过评审,将旅游产业建设的各要素同一二产业、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融合;明确全域性、产业链建设目标,为鹤峰旅游产业建设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全域生态旅游规划》《世界茶谷(木耳山)5A景区规划》《世界坡立谷(董家河)5A景区规划》等均已咨询国内知名的旅游规划团队,华侨城、省交投等大型企业,已作出意向性投资的决定。

随着高速公路修通,江坪河、淋溪河电站建成带来水上通行便利,众多景区、景点将被发现被开发,建设、建成,溇水大峡谷将形成长藤结瓜式的旅游景点群落;茶叶产业和旅游的融合;电站峡谷和旅游的融合;红色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民族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等,将成为鹤峰全域旅游的重要特点。鹤峰将形成多条旅游线路(旅游圈),全域旅游的格局有望逐步形成,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终将在鹤峰大地上逐步壮大。由于鹤峰特殊的地理位置,旅游线路还可以向湖南辐射,连接外省线路。

总之,鹤峰到处都是美景。“人言此是桃源地,不信桃源如许奇。”顾彩当年游历鹤峰,留下千古诗句。鹤峰旅游业兴旺发达起来,千千万万的游客就是新时代的顾彩!

“一区五园”建设发展 “一区五园”:一区即湖北鹤峰经济开发区;五园包括:八峰氨基酸产业园、太平工业园、走马茶谷观光产业园、燕子健康旅游产业园、中营蔬菜加工产业园。2018年,鑫农公司等企业跻身州级龙头企业19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和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一区五园”规模企业达32家,2018年产值16.74亿元。

2019年,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96亿元,工业增加值2.68亿元,出口创汇846.86万美元,税收5143.38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3.9%、56.17%、12.6%、155.56%。“三产融合”新业态蓬勃发展,成功入选“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兴农扶贫项目”,苏宁易购、京东电商平台开设鹤峰馆,电商交易额达5.5亿元。园区入驻企业14家,投产10家,分别是湖北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华新水泥有限公司、湖北省青翠源茶叶有限公司、湖北省齐云春茶叶有限公司、湖北双鹤春酒业有限公司、湖北田土王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湖北巨星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宇森木业有限公司、施福春农业有限公司、湖北其胜塑胶有限公司。停产4家。

走马茶谷观光产业园,属于茶叶产业与观光旅游融合产业园。经营茶产业的鑫农公司把茶园,茶叶加工、销售,鑫农苑酒店、农家乐经营得风生水起,成为闻名全国龙头企业;产品远销海内外,吸引远近游客前来木耳山茶谷、鑫农苑观光游览。

燕子健康旅游产业园近年来发展较快。大龙洞、哈葫芦等景点建设初具规模,接待游客不断增加。

中营蔬菜加工产业园。高山蔬菜基地稳定、巩固,种植面积每年在4万亩左右;有专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若干家。加工企业有投资500万元的“高原红”韩国泡菜生产线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