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学文风的持续昌盛:胡居仁儒学思想

理学文风的持续昌盛:胡居仁儒学思想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胡居仁出生在江西饶州,而饶州又处于环鄱阳湖理学文化圈之中,正是这块文章节义之邦,孕育了胡居仁丰厚的理学素养以及高洁的修养情操。下面让我们把视线拉回,重新投射回江西这块神奇富饶且文风昌盛的土地。以儒学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书院和地方官学的持续发展,也促进了江西教育文化的兴盛与发达,很多人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了仕途之路。受宋代出现的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影响,周敦颐开其端,张载、程朱承其绪,传播着理学智慧的种子。

理学文风的持续昌盛:胡居仁儒学思想

胡居仁出生在江西饶州,而饶州又处于环鄱阳湖理学文化圈之中,正是这块文章节义之邦,孕育了胡居仁丰厚的理学素养以及高洁的修养情操。下面让我们把视线拉回,重新投射回江西这块神奇富饶且文风昌盛的土地。

江西地处吴头楚尾,独特的地理位置也让它有机融合了中原文化与边缘地域文化的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右文化。江西在宋代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上都高度发达,最为繁盛。针对这点,冯会明就指出:“宋代以后江西在隋唐五代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社会的全面繁荣,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走在当时社会的前列。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兴盛,使江西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和国家财赋的中心,成为最主要的茶叶产地和最重要的冶铜铸钱基地,经济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文化教育发达,人才济济,书院教育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居全国首位,使人才辈出,出现了政治中枢赣人化的现象,江西成为理学的发源诞生地,江西社会的繁荣达到了顶点。”(20) 经济的发展也有力促进了理学的繁荣。对此,陈来认为,与湖南与福建这两个省份不同的是,江西理学不仅在宋代时候很是突出,就是在元、明二代也都十分发达。江西理学与浙江之学不同的是,元、明两代以来,理学与心学都在江西这块土地上得到发展。江西理学大家辈出,代不乏人。例如南宋时期与朱熹齐名的陆九渊,历史上就曾扮演了“江西之学”代表的角色;元代的吴澄,亦是有元一代理学最有成就者。而这两个人都是江西赣南抚州人。十分巧合的是,在明代初期,崇仁又出了一位朱学之秀吴与弼,吴乃胡居仁老师。胡居仁继承了程朱理学的学术传统,学成之后,回归故里,在上饶余干创建书院,会友讲学,以他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很有地方特色的理学团体——余干之学。而吴与弼的另一位学生,广东江门的陈献章则将其师吴与弼的心学思想发扬光大,下开阳明心学思想之先河。可以这么说,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发端于江西,而且江西也成为后来阳明后学的发展中心之一。“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明代王学的发展,江右绝不让于浙江。由以上所述可见,若说江西是宋、元、明时代理学发展的最重要的地区,当亦不为过。”(21)

(一) 教育发达,人才辈出

唐宋以降,随着国家政治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西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在宋代成为经济高度发达的省份,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教育上的繁荣。宋代江西文坛的迅速崛起,其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兴办教育,尤其是书院教育。书院自宋代开始得到广泛传播且高度繁荣,由此孕育了大量的各类人才。书院是一个教育场所,也是一个探讨学术之地,教育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是书院有别于政府官学等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非常熟悉的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以及象山书院,都是因为南宋时期朱熹与陆九渊的学术论辩而扬名天下。千年学府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曾由南宋的朱熹和明初的胡居仁执掌其中,他们的到来为书院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还有吉安的白鹭洲书院,曾孕育了一代状元文天祥。不仅如此,江西的地方各级官学也十分发达。以儒学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书院和地方官学的持续发展,也促进了江西教育文化的兴盛与发达,很多人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了仕途之路。据史料记载,光是有宋一代,江西就有进士五千余人,其中状元十二人,这是一个光荣的数字,也是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自宋以来,江西文坛崛起,理学开源,名贤辈出,成就卓著。大批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脱颖而出,闪耀于星空;大批的江西士子被录取为进士,进入仕途;中国思想史上影响一个时代的理论体系——理学,以及后来之心学,都在这块土地上萌芽……江西文化名人乐于兴办书院,以致有‘江西书院甲天下’之说;而书院教育的隆盛,也带来一个时代的人才之盛。众多文化的代表人物及文化泰斗大都在江西,如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朱熹、杨万里辛弃疾、文天祥等。”(22) 胡居仁不仅自己亲自创立了三所书院,而且还两度担任白鹿洞书院的山长。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他兴洞志、撰学规、揽人才,拳拳兴复白鹿洞书院之心必将千年传颂,万古流芳。

(二) 哲学盛地,理学故里(www.xing528.com)

江西还是禅宗腹地,禅宗发展史上的多代祖师都与江西有密切的联系。“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均在江西留有行履痕迹。道信在庐陵雪山寺参学三年,后入庐山大林寺静修十年,其徒弘忍即在这里从师学习。六祖慧能得承弘忍法席,入江西,建曹溪庵于靖安,后入岭南,迁延十五载,复回曹溪开法,传青原行思与南岳怀让二宗。行思主青原山(吉安境)安隐寺,广弘曹溪法席,座下法嗣甚众,其徒希迁分灯湖南,怀让之徒马祖道一则由南岳复回江西洪州弘法。”(23) 我们说,佛教禅宗在江西曾经一度风靡天下,其中的曹洞、沩仰、黄龙及杨歧诸宗都是以江西为基地而成形的,可以说,禅宗的中国化,最后得以在江西完成。(24) 禅宗在江西的广泛传播,为宋代理学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我们熟悉的宋代王安石和欧阳修就表现出对佛教的浓厚兴趣。

道教在江西亦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是其他省份所无法比拟的。天师道的第四代就转移到了江西鹰潭境内的龙虎山,并在这里创立了中国历史上有着最大影响力的天师道龙虎宗。另外,北方的全真教在元统一之后便大举南传弘法,江西境内也出现了多处的全真教道观。

宋明理学在心性论上既吸收传统儒家心性论的理论资源,又借鉴佛学心性论及道家、道教自然人性论的合理因素。受宋代出现的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影响,周敦颐开其端,张载、程朱承其绪,传播着理学智慧的种子。“自周敦颐建濂溪书堂,播下理学的种子,启蒙江西理学以来,理学迅速在江西发展,由朱熹集理学之大成,金溪陆九渊又创立心学,并在信州铅山举行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的崛起,使江西成为理学的大本营,成为理学的重要传播地,学者辈出,学风鼎盛,宋代以后江西成为著名的文化之邦。”(25) 朱陆之后,元代吴澄接其续,他力图和会朱陆,既尊德性,又道问学,成为元代最著名的理学大家。明初社会,吴与弼无论是理学工夫,还是道德修养,都堪称一代学人之楷模,他弟子众多,以他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著名的理学流派——崇仁之学。其最著名弟子有两人,余干胡居仁,谨程朱绳墨,承继程朱理学风格,开创余干之学;广东江门陈献章,发挥乃师心学之大端,下启姚江王阳明心学一脉,开创江门之学。可以说,江西是宋明时代名副其实的哲学兴盛之地,理学故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