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珠三角会奖经济带:中国会奖旅游发展研究的评价结果分析

珠三角会奖经济带:中国会奖旅游发展研究的评价结果分析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评价结果分析依据会奖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数据模型,计算得出各省市的竞争力综合值,具体数值如表6.5所示。总体而言,珠三角会奖经济带是目前我国会奖经济发展最繁荣的区域,形成了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高、展会产业结构特色突出、展会地域及产业分布密集的展会经济带。目前珠三角业已形成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会展活动,例如,在深圳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珠海举办的国际航空

珠三角会奖经济带:中国会奖旅游发展研究的评价结果分析

(一)权重确定的结果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具体如表6.4所示。

表6.4 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续表

其中排名前十位的指标为:城市会奖品牌知名度、会展场馆数量、总展览面积、国内外旅游者总人数、旅游业占GDP的比重、旅游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各地区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个数。总体来说,展览业、旅游业、经济、企业发展情况等成为了会奖旅游竞争力的重点考察方面。

(二)评价结果分析

依据会奖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数据模型,计算得出各省市的竞争力综合值,具体数值如表6.5所示。

表6.5 各省市会奖旅游竞争力综合值

我国会奖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然条件、地理区位、经济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区域发展并不均衡,经济实力雄厚、第三产业结构合理的城市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会奖旅游主办城市。排在前十位的省份为: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北京市、辽宁省、河南省、福建省、四川省,也由此形成了我国重要的会奖旅游经济带。

1.珠三角会奖旅游经济带

广东省的竞争力最强,占比最高,并且与福建省一道逐渐形成了我国最发达的会奖旅游经济带。广东省(排名第一)、福建省(排名第九),目前已形成了以广州—东莞深圳为中轴线,包括佛山、珠海、厦门、汕头、中山、江门等在内的会奖产业带。以民营展览企业为主力,形成“第三产业消费链”和相关产业群[146]。珠江三角洲的会奖旅游属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区域,起步较早,服务业较为发达,商贸旅游繁荣发展,也表现出了较高的活跃度。同时,基于此经济带之间存在较大的互补合作空间,珠三角会展城市联盟于2011年8月在广州成立,广州、东莞、中山、深圳、佛山、珠海、江门等珠三角城市签署了“珠三角城市会展联盟合作协议书”,旨在协调发展珠三角城市群优势互补的会奖市场结构,促进珠三角地区会奖业的快速发展。

广东省中的广州、深圳整体会奖旅游的发展速度快,发展程度高,并且占据一席之地。广州市作为华南地区的会奖中心城市,位于珠三角的中心地带,是我国国内会奖经济很活跃的区域之一,成为南中国的展览之都。2011年广州市的主要展览馆的面积为734万平方米,其中国际性的展览项目有85个,室内室外展览面积达到了580万平方米;世贸场馆展览项目53个,中洲中心的展览项目有12场。广州市具有经济地理优势,依靠着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实力,素有中国南大门的称号。在服务功能方面较为完善,第三产业的比重在60%左右。广州会奖业在消费品类、轻工业、电子类领域举办的会展较多,层次水平较高,面向东南亚,成为区域会奖中心城市。这一区域举办了很多重要的展览、博览会,包含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博会、中国深圳国际品牌服装服饰交易会、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等。21世纪以来,广东省的会奖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总体而言,珠三角会奖经济带是目前我国会奖经济发展最繁荣的区域,形成了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高、展会产业结构特色突出、展会地域及产业分布密集的展会经济带。

此会奖旅游带具有较大的发展优势,其中包括环境优势、区域合作优势、产业及相关配套优势、服务优势等。

(1)环境优势。珠三角会奖经济带,南靠香港,作为亚洲会奖之都的香港给此经济带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辐射效应。由于香港受拥有的展馆数量、面积的限制,很多国际性水准的展览不能均在香港举办,而珠江三角洲具有较好的地理优势加上珠三角会奖经济带的产业发展基础坚实及展览数量、展馆面积充裕,因而珠三角会奖旅游城市带也就成为了香港会奖旅游发展坚实的合作伙伴,更便利了本经济带内城市之间的合作。本经济带中广州作为我国三大会奖城市之一,同时还包括东莞、深圳、珠海三个比较著名的会奖城市,它们也具有较强的会奖实力,拥有着全国较为知名的展览品牌等;同时,政府部门非常重视当地会奖业的发展,广东省的经贸委多次组织论证珠三角的会奖旅游资源,在整合资源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从而为珠三角会奖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区位合作优势。珠三角会奖经济带作为最早的改革开放沿海地区,在体制创新上走在全国前列,市场机制也比较成熟,尤其是在区域合作方面表现较好。产业带内的会奖城市的竞争逐渐激烈,但是竞争中同样包含着合作,合作也更加紧密。本会奖旅游经济带采取多元化的合作方式,积极整合会奖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例如,每年的“广交会”,周围的城市同时举办展览二十多个,吸引了周边很多数量的买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会奖的相关行业,包括金融商业餐饮、旅游、饭店、展馆、广告设计、展台搭建等,会奖经济非常活跃,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共赢的效果。以东莞为例,东莞市的展览业依托自主产业以及特色产业,为制造业服务,例如朗毛织展、厚街名家具展等,都是依托会奖产业群发展起来的。东莞市为了解决会奖业在不同城市之间的不良竞争,首开全国会奖场馆管理模式先河,将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改建成了广东现代会展管理公司,对东莞两大专业会展场馆(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以及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实行一体化经营,探索建立了一套能对会奖市场起到净化作用的规则,解决了会奖场馆经营权分散的问题。

(3)产业优势。珠三角会奖产业带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业、市场的发展优势。珠三角会奖经济带的展馆数量在全国排名靠前。广东省十分注重会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省展馆场所的面积总和在国内排名为第一,拥有八百多个展馆,总体可供展览的面积达4400万平方米。广州市政府斥巨资建设了广州国际会展中心,该场馆展览面积达16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国际展览中心。目前,很多地方政府为配合日趋繁荣的会奖业,纷纷改建、扩建会议、展览中心。深圳也拥有一批较高水准的展览中心,也建设了大型的展馆,包括深圳会展中心,展馆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高交会”展览中心,展馆面积近4万平方米。目前珠三角业已形成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会展活动,例如,在深圳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珠海举办的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等。与此同时,生机勃勃的会奖产业也吸引了众多商家积极参展、办展,依据2012年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数据可知,广东省举办了285场展会,在全国占比为13%,平均1~2天就有一场展览,居全国第二位;广东省展览总面积为1235万平方米,占全国的面积比重为24%,居全国首位。很多境外的公司依据珠三角会奖产业带的规模发展,纷纷到珠三角产业带办展,加快了此会奖带的国际化进程。尤其是广州,每年大约1/3的展览来自于国际。目前来看,广州市拥有400家专业的展览企业,展览公司不仅注重该地区展会的规模以及人气,同时对该地区的国际化会议、展览的水平也非常关注。这与广州市整体会奖业的发展是相契合的,广州市政府也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将会奖业纳入到本市的国民经济发展之中,促进会奖业的发展。

(4)服务优势。随着会奖旅游市场日趋成熟,会奖企业间要转变提升竞争力的思路,从之前追求硬件设施的提升向比拼会展服务的质量、服务的专业化、服务的规范化以及服务的人性化方面转移。从目前趋势来看,打造优秀的会奖服务品牌、促进展览场馆、提升品牌项目质量等是会奖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珠三角会奖经济带总体而言为会奖业树立了会奖服务理念、质量理念,例如深圳市很早以前就提出“一站式”的服务理念,也为我国会奖服务业尤其是场馆的服务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该产业的配套产业齐备,该产业带主要依托内部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从而实现区域的产业融合,同时还包括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体系的建设等,均为内部的会奖经济带的发展构筑了平台,为广州、深圳、东莞等区域的金融中心构建了基础,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力,扩大了城市的服务范围。

到目前为止,珠三角的会奖产业带的发展逐渐向市场化、品牌化、集群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向跨区域合作、梯度合作的方向迈进,会奖产业带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同时随着CEPA即内地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文件的签署,在香港会奖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珠三角凭借着其与香港特殊的地理区位、敦实的经济实力,无疑会对珠三角的会奖城市带的发展带来机遇,也显示了大珠三角新的发展潜力,也因此为其提供了核心竞争力。从发展趋势来看,此会奖产业带的一线城市如广州、深圳等应重点规划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战略,特别是要注重开发国际性会奖活动。而中山、江门等二线城市的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形成错综发展的产业格局,城市之间交互合作,尤其是一些不符合广州、深圳的产业发展格局的项目需要转移到二线、三线的城市中举办。

2.长三角会奖旅游经济带

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等的竞争力次于广东省,依据地理区域,也逐渐形成了我国较为发达的会奖旅游经济带,此会奖旅游经济带包括上海市(第二名)、江苏省(第三名)、浙江省(第五名)、安徽省(第十四名)。目前以上海为中心,并沿江、沿海向外拓展,形成以南京、杭州宁波、苏州等城市为依托的会展产业带,具体包括的会奖旅游城市有杭州、宁波、南京、扬州无锡、苏州、合肥等16个城市,仅占国土面积的1%却汇集了6%的人口,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群。该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是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也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前沿窗口。该产业带具有产业起点高、政府支持力度大、经济密度高、规划布局合理、贸易色彩浓厚等特点,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影响大,发展潜力巨大。

上海作为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有潜力成为未来的全球会奖中心,政府对会奖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亚太经济圈”和“亚洲繁荣经济带”的中部,是我国乃至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国际港口,我国水、陆、空交通枢纽,交通条件十分便捷。上海市的会奖业兼顾国际化与专业化的发展,重点以经济类的会奖为龙头,2012年上海的展览总面积为938万平方米,占全国展览总面积的比重为18%,伴随着展览面积50万平方米的国家会展中心综合体落户上海,标志着上海已成为展览之都。以上海世博会为例,世博会是世界展览旅游业中的最高等级,展期长(6个月),演绎的活动多,参展观众、参展商多。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其世博园在2007年就已动工建设,建成后作为永久性场馆保存下来;世博会的模式主要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为会奖业的管理体制带来新的思考,为上海的会奖旅游发展带来腾飞,为长三角旅游带来新的机遇,推动整个经济圈的发展。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世博经济对于上海周边的长三角经济带的投资拉动为30%;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当地经济的拉动达5%,对长三角经济带的旅游、商业、交通、房产等经济拉动达50%。据估算,上海世博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观,门票、餐饮酒店、旅游纪念品等的直接或间接销售收入接近110亿元,交通、住宿等间接旅游收入达800亿元。上海市信息中心对2004~2010年历届世博会举办期间的投入产出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上海GDP的贡献超过3000亿元,并且每年拉动GDP增长约两个百分点。客流量大是世博会的重要特色,上海世博会客流量达7000万人次。

此会奖旅游带具有较大的发展优势,其中包括政策优势、经济优势等。

(1)政策优势:我国在2008年颁布了首个跨省级行政区的区域性规划方案,即《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发展规划纲要》,这一战略有力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经济文化的协调与互助,同时,国家对长三角地区的优惠政策将极大地增强该地区的吸引力

(2)经济优势:在我国众多会奖产业经济带中长三角会奖经济带发展势头迅猛,其中以上海市为例,国际化建设发展迅速,各产业的整体集聚程度高是上海会奖业优先发展的巨大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的汉诺威亚洲信息技术展、APEC会议等都在这里成功举办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提升了上海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根据“第五届(2012)中国会议经济与会议酒店发展大会”的数据显示,在纳入数据统计的34个会奖城市中,上海市以成功举办83场国际会议获得第二名,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市的会奖业水平和综合效益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上海的硬件设施不断升级,展馆面积逐年增加,周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依据《中国会展报告》统计,2012年上海市举办展会项目达344个,占全国总数量的16%,居全国首位;其中举办国际展览项目占比为1/3,展览面积为938万平方米,在全国占比为18%,居全国第二位;其中上海市的节事活动主题清晰,尤其是文化创意类的活动。例如上海市国际创意文化产业活动周、上海购物节、上海电影节、上海电视节、上海市国际艺术节、上海艺术节等,经济效益显著,收入增幅较大,使会奖业成为上海国民经济增长型产业。经过培育和发展,上海会奖品牌实力不断增强,专业化特色逐步显现,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品牌日趋成熟。在国际专业展会中,以机床、纺织、印刷、汽车通信冶金等行业的展会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大型展会中,科博会、文博会、京港经济合作研讨交流会等,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品牌策划效益日趋明显。(www.xing528.com)

目前,长三角地区的会奖经济呈现为梯度式发展,但要实现均衡化发展还需时日。在长三角会奖经济带中,上海市无论从会议规模、展会数量、面积、收入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上海市树立了国际性知名的会奖品牌,吸引了国际性的会奖公司,加速了上海市作为会奖城市的发展。作为江苏、浙江的省会城市——南京、杭州,在区域性会奖旅游的发展中均具有区位优势以及综合服务能力。但是同上海相比较,无论是会奖旅游业的发展,还是在区位、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稍逊一筹;而与温州、苏州、宁波等其他长三角经济带相比,这两个省会城市又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借助世博会的独特优势,在长三角会奖经济带也打造一个“世博圈”,因为世博会带来的旅游人流,把长三角地区经济联系起来,进而提高了整个区域的科技含量,推动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深层次合作,转移梯度效应,缩小不同城市的差距,实现均衡、一体化发展,会奖城市群的发展更加成熟和完善。会奖旅游将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新型动力产业,同时长三角地区正逐渐成为国际上著名的会奖旅游城市群,呈现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态势。以上海为引领,长三角经济带也将成为世界会奖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并引领我国会奖业发展。专家们指出:宁波、杭州、苏州以及温州的城市会奖的定位较为清晰,各个城市之间相互补充,基本上不存在重复、重合现象,这也为长三角的会奖经济带规划好了健康发展的思路。

3.环渤海会奖旅游经济带

北京市、山东省、天津市、河北省等的竞争力较强,形成了我国较为发达的会奖旅游经济带,包括的省市有北京市(第六名)、山东省(第四名)、河北省(十二名)、天津市(十五名)。目前,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以天津、廊坊等城市为重点,具体城市还包括石家庄、唐山、济南、青岛潍坊、威海等。此会奖经济带国际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强、规模大,知名展会较为集中。随着被誉为渤海明珠的天津成功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其会奖经济正在日新月异地蓬勃发展,会议旅游已经成为天津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具有国际性展会办展资格的(商务部审定通过的)举办单位一半以上集中在京津地区。京津地区的服务设施包含了律师事务所、装饰装修公司、餐饮住宿服务设施、咨询公司等服务公司,为会奖旅游提供了完善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

北京作为亚洲地区影响力强的城市,是国际政治、经济中心。北京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地理优势较为明显,同时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物流和旅客的集散地。这些都为北京市的会奖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会奖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占比逐渐提升。依据“第五届中国会议经济与会议酒店发展大会”2012年11月的数据可知,北京市成功举办了107场国际会议而名列全国第一,北京平均每三天多就有一个国际会议。依据北京主要展览官方网站的统计可知,2012年北京举办了232个展会,在全国占比为11%,居于全国第三位,展览总面积为524万平方米,占比10%,居于第三位,其中建筑、装潢、能源机械环保类型的展览会的数量较多。北京会奖业定位为高档次、大型化和国际化,通过持续成功地完成对高科技会议、展览项目的举办,正逐步成为亚洲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同时依据满意调查问卷分析而知,参展商对展览会的总体评价高,针对展览会配套服务工作的评价高,但是整体的参展效果不是特别理想。2012年北京市会展收入约300亿元,其中会议收入约180亿元,展览收入约105亿元。据北京工商局信息显示,在京注册有举办或经营会展业务资格的公司多达1700家,其中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43家之多。北京国际会展协会是国内率先成立的会展行业组织,在协会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区域的协会组织开展合作交流,作为企业与政府的桥梁,深入研究会奖理论,汇聚了会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会奖活动提供各种服务,对行业进行管理,为推动会奖旅游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每年有近百个各类会奖活动在天津市的组织下举办完成,会奖旅游活动也给天津市的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天津作为环渤海圈辐射的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开展会议旅游的优势明显。2012年天津市举办的展览数量64个,占全国比重为3%,展览面积为158万平方米,较2006年增长近4倍。津洽会、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形式的专业展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联合国气候谈判会议等大型国际会议也在天津市成功举办,彰显了天津市的发展活力与良好形象,特别是成功举办夏季达沃斯经济年会,树立了优秀的国际品牌形象,吸引了大量国际知名跨国公司来津投资洽谈,为推动天津融入全球化经济,打造本市会议旅游,促进旅游产业升级,繁荣商务旅游消费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渤海会奖旅游带具有较大的发展优势,其中包括地理与交通优势、产业与资源优势。

(1)地理与交通优势:环渤海位于东北亚的经济中心,东部面向韩国日本,北面面向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北京作为首都以及教育、文化中心,其会奖旅游品牌展览全国最多,影响力最大,是本会奖区域内的中心城市;作为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重镇,天津市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工商业发达,其经济规模在全国经济中一直保持重要地位;河北省、山东省也在全国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整个区域内拥有四十多个港口,涵盖了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且交通运输线路密集,形成了我国较为密集的港口群,以及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的陆、海、空立体式的交通网络,为环渤海区域的会奖旅游发展搭建了强有力的平台。目前,以天津为例,天津区域内形成了“一小时市域快速交通圈”,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形成了“三小时都市经济圈”以及服务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八小时腹地服务圈”。

(2)产业与资源优势:环渤海地区是以原有的工业基础为依托,同时保持钢铁、原油等资源优势,目前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大规模的制造业中心,同时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也迅猛发展,整体规模效应与生产率大幅提升,推动了环渤海地区的会奖经济。环渤海地区的资源丰富,其知识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由中国地区新经济指数的数据可以看出:环渤海区域包含三百多所院校,全国有近1/4的科研人员聚集在此,在知识和技术方面具有强大优势。以北京为例,北京是全国一流的科研、规划机构,同时也是最大的图书资料中心以及科技信息中心。世界500强的企业有一半以上的研发中心设在北京,北京的知识密度最高,是全国平均值的6倍。目前,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在京津高速公路附近,就此北京、天津、廊坊等地区紧密联系,形成了一条覆盖华北,连接西北、东北的双极带状高新技术产业带。近两年,该区域的综合科技实力已成为我国大型智力密集区,同时,各经济带的城市旅游资源为会奖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性会议逐渐增多。北京、天津等城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环渤海高新技术创新产业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深区域科技创新,积极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使该区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随着我国逐步加入到全球的整体发展战略,全球各超大规模性跨国企业逐步扩大在中国的投资,这也为环渤海地区的会奖旅游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

4.东北会奖旅游经济带

该会奖旅游经济带中辽宁省的会奖竞争力比较强,排名为全国第七名。目前形成了以大连为中心,以沈阳、长春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主要会奖城市还包括哈尔滨、吉林、延吉等城市。这些城市依托东北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及东北亚的区位优势,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长春“汽博会”、沈阳“制博会”、大连“服装展”等品牌展会。

该产业带主要拥有稳固的会奖产业发展基础,其发展规模次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带,在我国的会奖业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实力。自中央政府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后,先后推出两批重点项目。东北地区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用结构性的产业模式转变来缓解矛盾。大连、沈阳、吉林、长春、哈尔滨五大城市的会展监管部门依据自身的优势、强化区域间合作,发起组建了“中国东北中心城市会展联盟”,希望凭借资源优化配置、信息共享等方式实现规模化优势、提升品牌形象并全面推动东北会奖经济产业带的加速发展,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东北经济会奖城市带在此机遇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的会奖规模较大,场馆与设施较为完善。每个城市都有固定的展会,管理与服务也较为规范。2007年9月大连成功举办第一届达沃斯论坛会议,开创了大连举办国际水平会议的先河,依据“第五届中国会议经济与会议酒店发展大会”(2012)的数据,在参加统计的34个城市中,大连以举办47个国际会议排名第三。2005~2008年,长春市在会奖行业方面共获得了57个全国性的大奖,其中2008年获得了27个,数量增加较多。大连市以在星海会展中心、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大连国际博览中心等场馆举办包括大连服装节、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等为品牌展会;沈阳以装备展为品牌展会;长春则主打汽车博览会、农博会、电影节等;“冰城”哈尔滨则把体育赛事、边贸交易会列为重点展会品牌。

大连作为最早的沿海改革开放城市,依托于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工业经济实力,完善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借鉴国外的经营管理先进理念,促进会奖产业的发展。会奖业的发展也拉动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且上升为一个地区的战略。作为我国久负盛名的海滨城市,大连地处辽东半岛南端,东南面向黄海,西北濒临渤海,北面背依东北大陆,有“东北之窗”的美誉。大连市是我国著名的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随着政府对会奖业支持力度的加大,会奖旅游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规模逐渐扩大,会奖旅游业已为大连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增长活力,并成为创建国际名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东北会奖城市带的各城市主要以产业为基础,并以边贸为支撑,各城市已有自己的发展定位。但各区域会奖旅游如果像深圳等其他城市那样蓬勃发展,同样有很长的路要走。城市之间需要合作与竞争,加强与会奖旅游城市间的研讨与交流,避免主题雷同、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处理好各个城市的发展与竞争,努力提升东北会奖经济产业带中各会奖城市群的行业竞争力,确保振兴东北经济区的战略能又快又好地实现。

5.中西部会奖旅游经济带

该会奖旅游经济带中重庆市(第十七名)、河南省(第八名)、四川省(第十名)、陕西省(第十三名)、湖北省(第十一名)是在中西部地区中会奖产业发展较为强势的省市。以成都为首,重庆和西安为重点城市,其他地区的主要会奖旅游城市包括:郑州、长沙、太原、武汉、昆明、乌鲁木齐、南宁和桂林等。我国中西部在发展会奖城市带时要遵循的发展模式与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的发展模式截然不同,并不能以某一个城市为龙头城市而形成集群效应产业带,主要是突出个性,培育特色的会奖城市带。中部的郑州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可进入性强,举办了大型机械、建材、农产品等人流量大的会奖活动;西部的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特大城市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城市的辐射力强,形成了节日、会议、展览相结合的会奖经济发展模式。成都的西部国际博览会、四川国际熊猫节、春季糖酒会等特色展会的影响力、知名度越来越高,对中国整个西部市场会奖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西安作为著名的文化、历史、旅游城市,依据资源优势,2011年召开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同时,西安的东西部洽谈会等品牌展会也给西安的会奖旅游增添了优势资源。此外,广西、云南等地区的会奖经济的发展也各具特色,例如乌鲁木齐的乌洽会、桂林的旅游节、南宁的飞歌节、昆明的昆交会等都在业内有不同的反响。

成都作为具有政策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会奖城市,是最早开放的24个旅游城市之一,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东部良好势头的鼓舞,作为四川省的省会,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成都平原,自身公共基础设施较好,旅游资源相对丰富,把会奖业作为了城市优先发展的产业。成都的会奖业硬件设施条件好,因为它位于西南最大的陆空的交通枢纽,为对外交流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成都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都加快了成都发展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会奖中心城市的步伐。

综合来看,中西部的会奖经济集群中以重庆高交会,西安西部洽谈会以及西部国际博览会等为知名展会品牌。在中西部的会奖经济集群的会奖城市举办的展会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城市数量相比较其他的会奖带来说相对较少,会奖活动规模、服务质量还需提升,在今后的发展中要依靠国家的政策优势,政府部门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企业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加强区域间行业联动与优势互补,逐渐打造会奖品牌,随着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加大,西部会奖经济带也逐渐进入佳境。

综上所述,中国的会奖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近年来会奖业水平进一步提高,2012年,我国会奖业举办展会数量达2185个,展览面积为5212万平方米。我国目前会奖产业发展以环渤海(以北京为中心)、珠三角(以广州为中心)、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等三个区域为主体,多个会奖经济城市集群共同构成各具特色、相互协调的多层次城市会奖旅游发展格局。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经济发展程度高,国际影响大,会展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已形成良好的会奖产业发展基础,办展次数和规模居全国前列,成为我国三大会奖中心城市,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中国会奖产业的雏形。这些会奖旅游经济产业带通过准确定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会奖经济发展格局。目前我国会展产业集群(带)发展程度不一,各区域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区域经济学的观点,从整个会奖行业来看,上述五个区域要想实现齐头并进式的发展并不现实,考虑以阶梯式发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