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言语技能:规范的汉字与标点符号

教师言语技能:规范的汉字与标点符号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书面言语主要是以汉字和符号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教师要掌握书面言语技能,就必须书写规范正确的汉字和符号。书写规范的汉字和符号既是国家法令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教师言语技能:规范的汉字与标点符号

书面言语主要是以汉字和符号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教师要掌握书面言语技能,就必须书写规范正确的汉字和符号。书写规范的汉字和符号既是国家法令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另外在信息化社会中,电脑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给人们的书写能力带来很大影响。这就更要求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重视汉字和符号的规范书写。

抛砖引玉

(一)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后面改正。

(二)下列句子中,每句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历尽心血。

(2)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宗相连。

(3)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4)这里看不到什么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耸然的单调没有什么任何区别。

(5)已经决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6)你讲的话很有道理,不愧为法律界的中流底柱。

(三)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错误,请改正。

(1)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3)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4)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5)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6)《上海文学》新开《自由谈》一栏,本期刊登王安忆、陈丹青关于当代影视剧的长篇对谈《生活与故事,故事与影视》之一,广征博引,分析精当。

(四)下面的短文中有多处差错,你能找出来五处以上吗?

威廉本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了躲避战乱,他背井离乡,只身逃到瑞典。飘泼流浪,很快,他的家底花废怠尽。

为了维持生计,威廉不得不寻找工作。他从报纸上搜罗招聘信息,并投递求职信。他自持懂得多种语言,认为找个进出口公司的秘书岗位不成问题。不到一个多月时间,威廉投了近百封求职信,但大都石沉大海,音信沓然。

这天,威廉终于等来了一封回信。他颤抖着双手剪开了信封。不料信中这样写道:“先生,你寄信给我们求职,却根本不了解公司的业务是什么!别说我们根本不缺秘书,就算需要也不会要态度如此轻浮的人。你的信中夸夸其谈,声称自己掌握了多门语言,真是如此吗?至少你的瑞典语就没有真正掌握,信中语句漏洞百出!”

威廉愤怒地把信扔在地上,他简直气疯了!在异国他乡陷入穷途陌路,竟还遭到如此羞辱。他立刻愤笔疾书,写了封言辞犀利的回信,一定要让对方看了也火冒三丈不可。

在把信投出去之前,威廉的脑袋冷静了下来。他开始反思:“我只知道那家公司招聘员工,确实没弄清他们的岗位要求。我虽然学了不少语言,但都谈不上‘精通’,也许我的瑞典语确实很糟糕。”整理好心情,威廉重写了信。他在心中说:“谢谢您能不厌其烦地给我回信,尤其是当你们不需要秘书的时候。您指出了我的诸多错失,感谢您的直言不诲!”

寄出信后没几天,威廉意外地收到了那家公司的邀请函,约他去公司面谈。后来,他在这家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

知识仓库[1]

一、制定汉字的规范

汉字在历史上有过几次较大规模的规范化运动,比如,秦始皇的“书同文”政策,20世纪上半期的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的研究等。但是,最大规模的汉字规范化运动则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以“汉字简化、异体字淘汰、标准字形的确立”等作为标志的汉字改革运动。

从20世纪50年代起,汉字的规范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字形的简化方面,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做了大量的工作。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选出了5000多个常用简化字。1956年经由国务院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汉字简化方案》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简化字总表》,公布了2236个简化字。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重新发表了《简化字总表》,又对个别字做了调整,总字数为2235个。

在异体字的规范整理方面,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也做了大量的工作。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根据“从俗从简”的原则,共淘汰1055个异体字,公布了810组异体字,共1865个汉字异体字。1964年文化部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这个表共收印刷通用汉字6196个,在这个表中给每一个汉字规定了笔画数、结构和书写顺序。1981年国家标准局发布了GB 2312—80《信息交换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字6763个。198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了7000个现代汉语通用的文字。

1959年国务院公布了《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197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联合公布了《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对计量单位的名称用字作了统一。

1979年10月中国地名委员会发出了《关于颁发〈外国人名汉字一些通则〉(试行)和六种外语译音表(试行)的通知》,规定了用汉语译写外国地名的办法。1987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地名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地名用字的若干规定》,要求各类地名不得使用自造字、未简化的繁体字和已淘汰的异体字。

二、贯彻汉字的规范

贯彻汉字的规范包括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贯彻汉字规范化的原则等。

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语言文字法》)正式公布,实施时间为2001年1月1日。这是为语言文字正式立法。该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用语言为普通话,通用文字就是规范的汉字。

《语言文字法》对于应该使用规范汉字的职业有明确的要求:国家机关的公务员用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学用字;汉语文出版物的出版用字;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字。

《语言文字法》还规定以国家通用文字为基本用字的几种情形:广播、电影电视用字;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招牌、广告用字;企业事业组织名称;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信息处理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文字等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

《语言文字法》还规定了可以保留和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几种情形:文物古迹;姓氏中的异体字;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写体;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规范的汉字。(www.xing528.com)

贯彻汉字规范化的原则包括按照规范的字形写字、使用规范的简体字、不使用异体字、不使用错别字等。

资料超链接

下面是《河南日报》和中国青年网刊载的一篇关于网络用字规范问题的文章。

网络用字需规范

徐善景

当老师的朋友发来一张图片,说是她的学生写的作文,要与我“奇文共赏”。

“偶刚做完老班布置的作业,妈咪就喊我吃饭。‘好滴,有木有炸汉宝呀?’妈咪得知偶把炸馍说成炸汉宝后,夸偶是个油麦大王。吃完饭,偶衣衣不舍地送别了去上班的妈咪。”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除了无语、无奈和惆怅之外,没有感到“奇”在哪里,反而有许多担忧。

曾几何时,在我们成人的聊天世界里,很多人把好端端的字故意打成谐音的错别字,并视之为幽默。比如把“我”打成“偶”,把“同志”打成“筒子”,把“好的”打成“好滴”,把“幽默”打成“油麦”,把“同学”打成“童靴”等等。开始是费解,明白过来后,也曾认为这样的故意有点意思,但这种披着“网络语言”外衣的“幽默”,对祖国的文字,却有着极大的伤害,尤其是对于正在长知识、学文化的中小学生而言,伤害更大。

近年来,确实有不少网络语言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走红,有的甚至还被收录进了汉语词典,比如“雷人”“草根”“粉丝”“点赞”等,但网络语言也讲究表意和优美,对于粗俗的、暴力的、有歧义的网络用语,从文明的角度讲,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拒绝。更何况,网络语言绝对不是简单地把词语打成错别字。

故意打错字制造幽默的不止是在QQ或微信聊天里,打开一些网站论坛,类似的帖子可谓连篇累牍,特别是一些网文标题,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怎么离谱怎么写,将好端端的汉字“异化”。如今虽然进入网络时代,但作为开放的共享资源,成人能浏览,未成年人也一样能够浏览,不规范的网络用字势必给上网阅读的学生们造成误导,这种负面影响绝对不容小觑。

因此,每一个在网络上发布文字的使用者,特别是文字工作者和教师,更应以身作则,正确使用汉字。而网络的管理者,也应负责任地监督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字是否规范,从而使祖国灿烂的文化、文字能纯洁健康发展。

教师的书写能力[2]

李振村

写字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教师书写的工具是笔,有钢笔、粉笔、毛笔、铅笔、圆珠笔、蘸水笔等,教师应当了解各种书写工具的性能、特点,并正确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1.小学教师书写能力的要求

(1)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准确无误地把握常用汉字的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笔画顺序等,并能在书写过程中加以熟练地运用。第一,要掌握有关坐姿的常识。例如,桌椅的高度要适当;坐姿要端正;身体坐正,腰背挺直,两手平放,两脚并排自然着地,头与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开桌边一拳,眼睛与本子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等等。第二,要掌握常用书写工具的执笔及运笔方法。例如,钢笔、铅笔的拿法,毛笔的执笔和运笔方法等。执笔的总要求是松紧适度,太松则笔杆容易摇动,太紧则易转动不灵;运笔的总要求是用力适当,五指、腕肘等有关身体部位密切配合,使笔画线条流畅,优美。第三,要掌握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及间架结构的基本知识,这是形成一定书写能力的知识基础。例如,关于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八种基本笔画各自的特点及其细微的区别;正确的笔顺规则,常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常用汉字的间架结构(独体、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内外结构)等等。这些知识,教师都应当了然于胸。

(2)写字准确无误、美观大方。所谓正确无误,是指笔画分明、笔顺正确、偏旁无误;所谓美观大方,是指字体端正、行款整齐、结构匀称、大小适度、笔画圆润流畅、衔接自然。这二者是检验教师书写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

(3)书写具有一定的速度。较高的书写速度能够节省编写教案、批改作业、写文章等工作的时间,提高其效率;写粉笔字更要求写得既快又好。因为如果教师板书速度太慢,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度。有些特殊情况例外,如小学低年级教师示范汉字书写方法时速度要慢。

(4)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书法功底。能够掌握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基本形体特点,对书法艺术之美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够大致了解几位古今书法名家的书法艺术特点,能够用毛笔写出出色的或较好的字。

2.教师书写能力的意义

(1)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师的书写能力,直接影响学生书写能力的发展,青少年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在写字方面不受教师书写风格的影响;较高的书写速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生动的板书,有利于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优美的板书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性情。

3.教师提高书写能力的途径

(1)学习有关汉字的基本知识。如古今汉字的演变、汉字的造字法,以及前面提到的间架结构、笔画笔顺等常识。

(2)严格正字,刻苦练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正字,就是使所写汉字的形体标准化、规范化,先要写得正确,才能求快求好。书写作为一种基本技能,必须通过刻苦的练习才能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练习不等于动作的机械重复,而是要使动作向完善化的方向改变,不必要的动作被抑制,需要的动作得到合理的组织和强化,形成稳固的条件反射系统,从而使书写能力得到提高和巩固。刻苦练习应有一定的计划性,字不是一天就能写好的,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提高的。合理安排练习写字的时间(可以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有一小段时间练字),订出科学的训练计划,长期坚持,定能逐步提高书写能力。

中国古代的书法教育

商代学校教育中已有文字书写的内容。如在殷墟出土的一个甲片上,重复地刻有五行“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连续的干支表,其中一行字迹特别工整,大概是教师所刻的范本,其余四行则歪斜不齐,显然是学生的习刻。这表明殷商时期的学校已经很重视对学生书写、锲刻能力的训练了。

西周继承了夏、商的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六艺”为主体的教育体系。“六艺”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书即识字与书写,表明当时文字的书写训练已作为“六艺”之一,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据说当时的识字课本有《史籀篇》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书同文”,推行统一文字的政策。“书同文”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废掉其他六国文字中与秦文字不同的字,由此小篆成为现今各种书体的鼻祖。秦王朝对童蒙教育相当重视,在“书同文”后用小篆字体编写了不少识字课本,如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等,这些字书,起到了对儿童进行书法基础教育的作用。

汉代十分重视文字教育,并辅以相应的制度来推广普及。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书。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东汉鸿都门学实际上是一个进行书法交流、教育的场所,蔡邕的一些书法活动就和鸿都门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他主持书写的《熹平石经》,在当时既是一本标准经书,又是一部标准字帖,对书法学习起到了订正字体的作用。汉代的书法教育与文化启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汉代书法的辉煌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各政权统治下的教育形式不同,但书法教习普遍受到重视,特别在上层士族中,书法成为童蒙教育的必修课。晋时在秘书监特设书博士一人,作为专职的书法教师,负责对书吏进行教育与培训。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阶层和平民阶层皆重视和喜爱书法,出了很多书法家,如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在当时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业,师徒相授。

隋唐时期的书法是继汉晋之后的又一座高峰。据《隋书·百官志下》载:“学生国子一百四十人,太学、四门各三百六十人,书四十人,算八十人。”可见,隋朝的高等学校中已设立了书法专业。唐代则延续了隋朝的做法,在唐朝的教育体制中,书法是一项必修课程,设有专门的书法教育机构。据《新唐书》载:“书学,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助教一人。”如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柳公权等均为侍书出身。唐代考察、选拔人才,主要看四个方面:身、言、书、判。“书”的要求是“楷法遒美”,就连武官在谋文职时,也要取精于书法者。

两宋三百多年间,朝廷多重文轻武,教育、考试制度比唐代更加成熟,书法教育也同步提高。宋代学习书法的学生不仅要篆、隶、草兼习,而且还要学孔孟之道。对书法的评判不仅仅限于“均齐可观”,还要“气清韵古”,“方圆兼备”,强调学习书法要具备全面的素养。宋代的这种书法学习的要求是史无前例的。

元代,汉族文化受到一定的冲击,学校的书法教育也比不上前朝。明清时期的书法教育与唐宋时期一样,也是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的,《明史》中提到国子监的学生须“每日习书二百余字,以二王、智永、欧、虞、颜、柳诸帖为法”。从书法教育为科举考试服务这一点来讲,明清时期的书法教育带有很浓重的干预色彩,因而“台阁体”大行其道,士子竞相模仿,以邀功名。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清王朝是满族贵族统治,但由于政治需要,他们很快地接受了汉族的文化传统。识汉字、写汉字是接受汉文化的一条必由之路,从某种角度而言,不掌握书法艺术,就不能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清代的帝王,自顺治以下,都酷爱书法,且小有成就。

近代以来,虽然学校教育内容有所改革,增加了西方传来的自然科学等,但毛笔书写仍是文人中最常见的书写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