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德育工作新理念与学生德育实践成果

高校德育工作新理念与学生德育实践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面临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迫切需要进行德育工作的理念更新,这些新理念必然从观念层面上对学生德育评价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应对德育理念更新,解读德育新理念与学生德育评价行为之间的逻辑联系,以我院德育工作实际为落脚点,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学生德育评价原则,如何优化评价内容及相关操作,则成为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受此观念影响,在学生德育评价中应遵循方向性与人本性结合的原则。

高校德育工作新理念与学生德育实践成果

高校德育工作新理念与学生德育评价原则及实践

敬枫蓉(1) 王嵩(2) 向武(3) 王洪运(4) 张小红(5) 周 波(6)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 610225)

德育评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德育运行机制,优化高校德育过程,检验德育实践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自我检查、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德育科学化,提高德育有效性的重要载体。能否有效地开展德育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所遵循的原则。高校面临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迫切需要进行德育工作的理念更新,这些新理念必然从观念层面上对学生德育评价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应对德育理念更新,解读德育新理念与学生德育评价行为之间的逻辑联系,以我院德育工作实际为落脚点,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学生德育评价原则,如何优化评价内容及相关操作,则成为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人文性的德育理念——德育评价的方向性与人本性

德育的对象是人,人文性的德育理念就是要求高校德育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工作中如果忽视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的自我发展完善,就会使学生失去自觉接受外在道德影响的内在动力,而且会使他们把德育视为一种外在于个人需要的、来自国家的被迫要求,疏远甚至拒绝德育。因此要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把德育服务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完善有机统一起来,充分认识人的本性,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发掘人的潜能,突出人的全面发展。

教书育人,学生为本,树立人文性的德育理念,关键要有两种意识:一是要有尊重学生的意识,牢固确立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的地位,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找到德育引导的切入口;二是要有服务学生的意识,做到服务有情化、有形化和经常化,要讲人情味和人文关怀,增加亲切感和凝聚力。在认识上要讲换位,从关心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在工作上要讲到位,从塑造学生的角度对待学生;在目标上要讲“越位”,从成就学生角度上善待学生。这种人文关怀的价值追求体现在自觉实现学生的愿望,满足学生的需要,维护学生的利益,切切实实认识和摆正学生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地位和人格地位。

人文性的德育理念是21世纪德育工作的重大进步,它弥补了传统德育过于强调方向性而忽略学生主体性的缺陷。传统德育的德育目标有些高高在上,很难将道德理想性和实践性结合起来,德育被理解为对学生意志、行为的规范,片面强调学生对道德义务、责任的认同,无视权利义务的对等性。新的德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倾听学生的诉求。受此观念影响,在学生德育评价中应遵循方向性与人本性结合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指大学生的德育评价要和国家教育方针中规定的教育内容、德育目标相统一,要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政治思想道德目标相一致。德育评价的方向性原则是构建整个德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是构建德育评价体系的精神支柱。人本性原则就是指大学生的德育评价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主体性及潜能的发掘,做到有利于学生德育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在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础上,倡导人本性是德育实践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德育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院新制定的《学生德育考评表》主要依据教育部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以及《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这体现了方向性原则。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强化了高校育人功能,强化了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质规范在高校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在总则中增写了“高等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要求;在总则中还增写了学生要“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在具体规定中增写了学生要“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成为遵守公民道德的模范,不得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损社会公德活动”等道德行为方面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为学生德育评价指明了方向。同时,我院学生德育考评方式增加了学生自评方式,规定学生进行个人小结是德育考评工作具体操作中的首要程序。考评内容包括了基本内容和纪实内容:基本内容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主要参考依据,纪实内容主要以学生平时具体的行为和思想表现为具体内容。这一规定将德育拓展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日常交往生活,真正做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两个“内容”既有联系,又有侧重,强调学生生活实际中的政治思想道德表现是重要的评价观测点,这充分体现了人本性原则。

二、科学性的德育理念——德育评价的定量性与定性性

德育工作的科学性是指德育首先是一门科学,必须要符合德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把德育当作一项科学事业,这是由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使命决定的。大学教育不仅要通过科学的专业教育,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分工需要的职业本领,更要通过科学的德育工作,塑造大学生适应社会合作要求的人格本领,使之成长为和谐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接班人。因此,在高等学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绝不亚于学科进取、教学改革、科研发展、管理优化和校园建设的重要工作。

德育求真务实的科学性应该体现为既能生动地反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真理性,又能能动地展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说服力。其真理性的意义在于,使大学生能够客观地、准确地、能动地认识到正确的政治信仰、高尚的伦理情操、规范的行为规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立在历史、现实、未来相联系之上的逻辑结论;其说服力的意义在于,使大学生能够正确把握社会持续发展的规律和自身人格健康成长的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深刻理解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自觉地恪守和呵护;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构筑科学的政治意识系统和道德意识系统,确立将人生意义、社会规律、国家命运高度结合的精神境界。

科学性的德育理念是一种新视觉,它把德育看成是科学的教育事业。认为德育善于把言之有理的科学理论体系应用于言之有效的科学教育观念、体制、模式之中,实现书本上的理论学说向大学生的思想认识的转化。德育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定论和讨论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国内和国际相结合,理论学习和社会考察相结合,严谨性和生动性相结合,成本和效益相结合,使德育成为大学生由衷欢迎、喜闻乐见的重要教育内容。以往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中对学生德育评价的目标整齐划一,过于强调统一,用一个标准要求来评价对象。另外,对评价系统的信度与效度研究不够,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论证。如对学生品德的定性、定量评价中,哪些品德因素适宜于定性评价,哪些品德因素适宜于定量评价,一直未找到各自适用的范围,严重影响了评价结果,偏离了德育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受科学性德育理念的影响,在德育评价中应建立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评价是指评价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对评价对象的基本属性和特征的整体认识,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抽象的概括,而不是做具体的分析,得出一个定性的结论。定性评价的长处是对评价对象的特长、优点、不足等起到画龙点睛的评价作用。定量评价是通过数学模型和科学计算手段对评价对象的德育状况进行全面的数值化评价,所得结果相对来说较为可靠、准确。定量分析的长处是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整体的综合评价。

以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我院在新制订的《学生德育考评表》中充分考虑德育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评。首先是量化评价指标,规定“学生德育考评分由基本分与附加分(奖励和惩罚分)两部分组成。每学年学生的德育考评量化得分,满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奖励分与惩罚分分别由具体标准支撑,每一项标准都有具体分值。同时也制定了学生在校期间德育成绩的计算公式。另外,在定量评价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定性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规定中:学生修业期满的最终德育成绩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次表示;基本分的获取条件是学生符合学生德育考评当中所列基本内容所规定的要求;德育考评成绩直接影响学生评优、评奖以及毕业;受开除学籍处分的学生德育考评成绩应为“不合格”;考评结束后由鉴定人(班主任或辅导员给出综合评语。

三、发展性的德育理念——德育评价的形成性与终结性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理念和实践方面的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根本利益所在,发展是当代大学生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教育环境和生存环境最深切的体验。高校德育工作处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必须树立发展学生观和学生发展观。

发展性的德育理念就是注重德育过程,引导学生成人。一是要加强学生高校软环境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环境,着力发展学生心智、情感、性情和人格,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因素,构筑学生强大的精神支柱;二是为学生搭建平台,设计项目,让学生在谋求支柱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体验、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三是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感受想事业、干事业、成事业的氛围从而形成事业成就感和人生成功感,并把发展当成一种文化观和价值观伴随自己一生。

发展性的德育理念最具时代特征。以往德育评价动机与效果割裂,在对学生的品德评价中,普遍只注重结果,很少关注动机与过程,考虑较多的是评价内容、方法和标准,看重的是评价结果,比较忽略评价过程,使得评价结果未必能确切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还可能冲击学生的上进心与积极性。评价过程是德育实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不能只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德育“评价值”,更重要的是从发展的理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知水平和实践水平。因此,受发展性德育理念的影响,我们在德育评价中应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德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突出发挥评价过程控制作用的一种评价,所以又称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由四个环节组成:评价、反馈、调节、矫正。形成性评价的最佳效果是通过建立反馈机制体现的。这个反馈环节是将评价过程中形成的结论,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以促使其扬长补短,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某项德育教育教学或德育实践活动结束后对评价对象所获结果的定性或定量的终结评价,或是一个阶段结束后对评价对象的阶段性成效的终结评价。由于大学生德育实践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过程,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的过程中,既要重视评价结果,更要重视评价过程,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德育状况,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德育的实质是造就德育主体,造就具有自主道德意识、行为的社会成员。我院学生德育考评非常重视德育评价的导向、激励和矫正功能,注重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的有机结合。规定考核鉴定应公开、公正、透明进行;学生自我进行书面总结;班主任(辅导员)应如实告知学生思想品德考核的评议结果;每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考核鉴定成绩必须经学生本人签字后才能生效;德育考评成绩记入当年的学生学籍档案,等等。另外,形成了学生个体自身的纵向比较机制。现实生活中影响一个学生的品德、价值观、情感、行为形成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人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我院学生德育考评追踪学生四年表现,其评价结果不仅注重横向比较,更注重不同学生个体自身的纵向比较,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www.xing528.com)

四、践行性的德育理念——德育评价的自主性与民主性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道德教育的最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而不仅仅是认知。德育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实践。认识在实践中深化,行为在实践中习得,习惯在实践中养成,价值观在实践中确立。高校德育工作要在重视知识传授、理论灌输和理性指导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实践是当代大学生成就人生、成就自我的重要舞台。大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介入思想性、道德性、文化性、审美性、社会性和心理性等多种多样的人格体验。高校德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和开发社会实践的综合育人功能,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被动教育与主动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教师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互动。

践行性的德育理念主张学生通过德育实践进行体验。高校德育工作渴望育人目标与学生自主追求的和谐与互动。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理性思考和行为自控能力,德育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理性,加强大学生的践行教育。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评价,增长了人生阅历,丰富了生活经历。德育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我们要善于将社会要求转化为自我要求,因为任何教育只有转化成自我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因此,现代德育必须直面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正视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困惑,让学生自己掌握批判的武器,提高学生的道德辨别力、判断力、选择力、创造力,学会判断和选择,学会自己面对人生,创造生活。

践行性的德育理念返璞归真,提倡学生在德育中的自我教育。以往学生德育评价主体大多由教师充当,学生的品德评定主要由辅导员凭经验、印象给出,这种评定的准确性过于依赖辅导员的素质。德育评价优化尤其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到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自我教育习惯、自我教育意向和自我教育动机,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开放社会中依据教育者所传递的价值观进行自我选择和自主构建,并对自己的选择切实地承担责任。德育评价首先应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同时也不忽视群体(同学、教师)的评价。因此,受践行性德育理念的影响,在德育评价中应建立自我评价与民主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自我评价是指评价对象根据自己的日常德育行为表现,对照德育评价标准进行德育评价与德育鉴定的方式。民主评价就是主体评价者依据其对评价对象的日常德育行为表现的观察,对照德育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与鉴定的方式。自我评价有时难免“放纵”自己,而民主评价有时难免“苛求”别人,因此,这两种方式应该同时使用。自我评价与民主评价相结合,既有利于学生全面参与德育实践,进行自我教育又有利于全面收集信息,减轻评价组织者的工作量,还可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达到理想的评价效果。

我院学生德育考评工作非常重视学生德育的要求和实践。在新的德育考评办法中,规定了学生自评、学生思想品德考核评议小组评议以及教师评议的综合评价方法。这弥补了以往单一由教师评价的不足。评价活动中有群体和个人的实际参与,有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结合,大大加深了受评者对评价标准及其价值准则的体会和认识,从而提高其遵从社会规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德育评价的关键点是评价学生德育实践,激发学生内在德性成长。学生只有投身于现实、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具体的道德情境之中,才会有更深刻的道德体验。我们在考评内容设计上除规定基本内容外,专门设计了纪实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参加政治学习、教学、上课,参加班、团等集体活动,参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文艺体育等各类学生活动以及获奖方面的总体情况,使学生的道德实践与德育评价形成了合力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都是新挑战,德育的实效取决于对教育对象的规范引导和深层的制度重构。在德育工作中要不断更新理念,并且在新理念指导下推进德育工作。德育评价是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难点内容。我们必须在德育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完善德育评价原则,改进德育评价方法,加强德育工作建设。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献君.大学德育论.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赵祖地.高校德育评估概论.杭州:浙江出版社,2003

[3]郑礼平,朱珂.教育现代化条件下高校德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宁波大学学报,2004(6)

[4]翁铁惠.确立新理念,探索新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11)

[5]江乐园,苏静.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综述.前沿,2005(11)

[6]赵祖地.略论高校德育评估.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注释】

(1)敬枫蓉,女,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2)王嵩,女,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社会科学系教授。

(3)向武,男,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处处长,副教授。

(4)王洪运,男,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处教育管理科科长,硕士。

(5)张小红,女,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副教授。

(6)周波,女,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