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煤炭企业管理实践与创新研究成果

煤炭企业管理实践与创新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煤炭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只有借鉴、吸收国内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从传统的管理理念、体制、方法、机制中取精华、弃糟粕,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煤炭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市场经济要求管理者必须运用现代管理思维来确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思路。要创造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并为企业管理制度提供服务。扎实的基础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

煤炭企业管理实践与创新研究成果

如何提高煤炭企业管理水平

王文明

绪论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约占一次能源的70%。煤炭的持续安全稳定供给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搞好煤炭企业管理是建设煤炭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煤炭企业是资源开发型企业,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同制造业等企业有很大不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煤炭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也大为好转。但是有些煤炭企业,由于受经济体制的影响,经营管理观念还没有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这样就直接影响到煤炭企业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因此,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更新观念、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切合实际地以市场为导向来经营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生产技术的深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煤炭企业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艰巨。良好的企业管理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节约和降低成本,也能大大地推动技术革新和企业生产率,企业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

1.煤炭企业管理现状

1.1企业管理概念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般认为,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以及文化管理三个阶段。其中,文化管理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2煤炭企业管理现状

(1)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首先,有些企业人事管理体制不够规范。尤其在干部管理体制中,采用上级任命制,没有科学的选用人才制度,挫伤了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其次,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最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2)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成本控制措施少。

首先,有些国有煤炭企业将成本管理当作权宜之计,而没有意识到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成本的竞争。其次,成本管理往往只局限于财务部门孤军作战,而没有发挥计划、调度、预测与决策、经营、技术等其他企业管理职能的作用。最后,在管理深度上往往只重视生产过程的节约,而没有通过成本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成本与安全、成本与质量的最佳匹配,实现成本的深度控制。

(3)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些国有煤炭企业的物流管理相对保守,材料供应环节过多地考虑了供应的安全性、保障性,较少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产品销售环节,则采用推销式的销售策略,单纯的生产型观点,即先生产出一定数量、质量的煤炭,再坐地销售,等客户上门,爱买不买,运输环节则主要靠向国家铁路部门申请车皮计划(大部分是国拨计划。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从问题本身出发,还要综合考虑各种要素环节间的关系,先从宏观层面把握,具体的以下各章会详细介绍。

2.如何提高煤炭企业管理体制与经济技术创新

积极推进煤炭企业管理的创新,是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煤炭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2.1煤炭企业管理体制与经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个开放的、竞争激烈的市场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在煤炭企业面前。煤炭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只有借鉴、吸收国内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从传统的管理理念、体制、方法、机制中取精华、弃糟粕,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煤炭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新的形势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全球性经济危机时期,煤矿企业只有开展有新创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才能有新突破。煤炭企业这种依靠单一自然资源而生存的企业发展更要有可持续性。所以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经济技术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2.2煤炭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要求

煤炭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必须从历史的反思中提高对现代管理思维方式的认识,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造中去。市场经济要求管理者必须运用现代管理思维来确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组企业结构、调整组织框架。根据市场的需求,用战略眼光去发展,重新调整企业机构。要适度放权,保证企业运行的集中控制与协调,保证实现企业的统一目标和任务。

(2)面向市场决策,提高决策质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取决于决策的正确与否,改造企业管理制度,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就是体制上确定产权的明确,建立科学和民主的决策体制,提高管理质量。

(3)突出财务管理,注重效益核算。要打破一种纯粹的核算工具传统观念,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准确分析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状况,通过财务活动来考核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确定企业效益,并提出企业管理的改进方案。

(4)引进竞争机制,完善分配制度。建立员工的竞争体制,营造竞争环境,树立职工自主自强、顽强拼搏、竞争进取的精神和思想观念。体现多劳多得与竞争机制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重视人的因素,严格人员控制。要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思想政治工作、表彰先进等一系列工作抓好,把各层次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要使全体职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权限,从而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6)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综合治理。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充分挖掘每个员工的潜能与综合能力,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7)转变管理思想,调整人际关系。要改造传统的以职务和权利管人的体制,指导员工逐步树立“以市场为中心”和“让顾客满意”的原则。

(8)加强经营管理,优化经营策略。要注意经营策略的研究和销售队伍的培养,了解、研究和预测市场,以市场信息为导向占领市场,保证把一定的骨干力量放在经营环节,放在企业与市场的衔接上,通过优化经营策略占领市场。

(9)倡导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要创造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并为企业管理制度提供服务。企业文化要在企业各个方面起到良好的建设作用,使企业出现崭新的精神面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0)加强基础工作,严格管理措施。扎实的基础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

2.3煤炭企业经济技术创新的要求

(1)内容上要新。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内容要由过去单纯产量型、进尺型、速度型向效益型、智力型、技巧型发展;要以销售为龙头、以质量为生命,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尤其要在煤的综合利用上进行深、精、细、尖项目的加工和开发,使科技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和运用。

(2)领域上要宽。领域不仅仅是单纯的生产过程,还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市场预测、经营决策、煤炭销售以及产品宣传、走访用户、盘活资金、修旧利废、降耗减排和节约挖潜等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总之,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经济技术的创新是保证煤炭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转变;由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经之路。

3.如何加强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和管理为基本特征的,它是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克服惰性、控制企业滴漏、强化链接、协作管理等方面的链条连接,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方法。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决定未来成败的关键,也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需要。作为煤炭企业,必须要把精细化管理当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

3.1煤炭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煤炭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实施“责任定量化、考核绩效化、行为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的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1)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推进安全生产,建设和谐矿区的可靠保证。通过精细化管理,严格细化质量标准,建立“纵到底、横到边,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的岗位标准和操作标准,将精细化管理的各项指标渗透到每一个管理环节的“缝隙”,使不同岗位的职工按标准操作,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提升生产能力、减少资源浪费的坚实基础。推行精细化管理从全局角度出发,按照系统优化的总体思路,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对生产过程中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进行控制,理顺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关系,形成科学、规范、顺畅的生产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为煤炭资源的充分开采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打下坚实基础。

(3)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扩张经营规模,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按绩效考核业绩评定优劣。对经营成效不明显、长期扭亏无望的企业果断予以关闭和淘汰,从而发挥企业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寻求长远的发展平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企业的发展进程。

3.2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培育理念,内化于心。煤炭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利用各种形式向干部职工灌输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必要性和可实现性,从思想根源上培养干部职工追求精细化的文化氛围,促使大家全面把握和领会“精细化管理”的灵魂和精髓,在知晓、明白、认同和理解精细化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努力将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方法一一贯之,并坚持不懈地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和各个角落,使精细化管理转化为自觉行动。

(2)建章立制,明确标准。加强制度建设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一是规范。使每项工作都要用制度的形式固定化、明细化,严格界定责任,避免责任不清。二是科学。制定的制度既要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又要便于操作执行,充分体现企业整个管理的过程,要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三是周密。制定的制度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用完善的制度整合管理功能,细化业务流程,力求管理高效力和高效率。

(3)抓住关键,精细管理。一是精细安全管理。从抓基础工作入手切入安全,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建立严密的安全管理防线。二是精细生产管理。(www.xing528.com)

(4)严格考核,落实责任。把落实责任作为推动精细管理的“牛鼻子”,详细制定每个岗位的责任目标,形成可落实、可执行、可考核、可奖惩的责任体系。

(5)塑造精细化管理企业文化。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全面管理模式,要将这种管理模式引向深入,向工作态度、工作方式、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深层次发展,就必须用企业文化来引领,使企业上下都有统一的思想、统一的价值观念。

4.如何实现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约占一次能源的70%。炭的持续安全稳定供给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加快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建设煤炭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煤炭企业是资源开发型企业,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同制造业等企业有很大不同。

4.1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特点

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有如下特点:

(1)资源开发涉及面广,煤炭的开采与加工利用涉及地质、测量、采煤、安全生产、机电运输、煤炭加工与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

(2)安全生产十分重要,由于受地质条件等的限制,我国煤炭开采主要以井工开采为主。

(3)突出设备管理与维护,煤炭安全生产高度依赖机械设备煤炭行业的设备管理与维护关系到矿的安全生产及煤炭生产的正常进行。

(4)采购的设备和材料不进入最终销售的产品,制造业等其他行业采购的物料都会以不同的形式转化为最终的产品,而煤炭行业的原材料是“天然”的,所采购的设备和材料都不进入最终销售的产品。

(5)大宗物资集中采购,为合理利用资源、降低采购成本,采煤机掘进机等大宗物资一般由集团公司统一采购。

(6)煤炭销售与运输紧密相连,煤炭属于送上门的商品,煤炭在运输过程中不便于进行仓储,要防止自燃等现象发生。

(7)煤炭生产会影响环境,煤炭开采会影响地表水资源、产生废水,煤炭开采会造成地表沉陷,产大量的矸石,向大气中排放瓦斯等有害气体,对环境影响很大。

(8)生产设计多、产品设计少。煤炭的生产过程危险性大,设备及材料的投入都较大,因此,煤炭行业注重采、掘、机、运、通等系统的设计。而煤炭行业的产品设计主要是原煤的深加工,如洗选、配煤、水煤浆、煤液化等。

4.2煤炭生产管理信息化特点

煤炭生产管理信息化具有如下特点:

(1)生产设计多、产品设计少。煤炭生产是以探明储量为前提的。通过地质勘探等工作,掌握煤炭资源的储量,通过可行性分析与评价后进行矿井的设计及建设。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需要进行采、掘、机、运、通等多个系统的设计,以保障煤炭安全高效生产。煤炭生产强调生产过程的设计,不同地质条件的煤矿就要有不同的采、掘、机、运、通等方案,不存在两个矿井恰好可以用同一个生产设计流程进行生产的可能。煤炭企业产品的成本主要来自生产过程的勘探、设计费用和设备、材料消耗。但煤炭企业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较少。

(2)生产过程涉及面广。煤炭的生产过程主要涉及地质、水文、测量、建井、开拓、掘进、采煤、通风安全、机电、运输等方面。

(3)煤炭生产过程面临危险性,不确定性因素多。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煤炭开采受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等灾害的威胁,受地热、地下水、煤炭赋存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4)突出设备管理与维护。在煤炭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环节的正常运行都依赖设备的可靠维护与管理。设备稳定可靠运行,是煤炭安全生产、平稳生产的基础。

4.3煤炭运输管理信息化特点

我国的煤炭运输市场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煤炭资源的储备和生产多集中在西部和北部的广大地区,而我国的能源消耗中心则集中在东部和南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及沿海城市。我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大部分集中在“三西”,即陕西、山西和内蒙古西部。2008年山西产煤65576.92万吨,陕西产煤21200万吨,内蒙古产煤47269.66万吨,晋陕蒙3省区产煤134046.58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49.28%。这种能源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差异性,形成了大量的煤炭运输需求以及非常集中的煤炭流量,形成了“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的运输格局。

4.4煤炭销售管理信息化特点

煤炭销售管理信息化具有如下特点:

(1)受政策影响大。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和化工原料,其价格受政策影响大,比如为确保电厂用煤,政府常常用行政手段干预煤炭价格。

(2)受铁路等运输能力制约。约50%的煤炭产于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而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是煤炭调入区。这就需要大量的路、水运和公路来完成“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于铁路运输具有性价比高等优点,煤炭运输大部分由铁路完成。因此,煤炭销售受铁路等运输能力制约。

(3)客户相对集中。煤炭用户主要集中在电、冶金建材煤化工行业,客户相对集中。因此,加强客户管理信息化十分重要。

对于煤炭管理信息化在各个环节的特点,要区别的进行信息化管理,才能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促进煤炭型企业管理更快的发展。

结语

随着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发展全局,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也在花大力气发展循环经济,追求生态效益。此举促进了企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他们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和接续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同时培育科技型产业,推动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从单一产业向综合型产业迅速转变。相信照此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国的煤炭企业一定能够在未来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鲁传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复明,景普秋.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基金及其效应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9).

[3]孟赤兵.国外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历史经验与趋势[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1(12):41—44.

[4]孙继平.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回顾与展望[J].工矿自动化,2010(6):26—30.

[5]来存良,谭得健,胡省三.煤矿信息化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6]夏鑫.煤炭企业ERP理论与方法[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7]孙继平.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与通信[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8]孙继平.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ERP系统方案设计[R].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7.

[9]涂兴子.煤矿创新之路.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3.

[10]黄玉治.现代煤炭企业管理模式初探.中国煤炭,1999.12.

[11]刘惠民等.浅谈新形势下的煤炭企业管理观.煤炭经济研究,2000.9.

[12]范宝营.煤炭经济管理新论.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8.

[13]中国煤炭经济研究文选编委会.煤炭经济研究文选(2007).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12.

[14]中国煤炭经济研究文选编委会.煤炭经济研究文选(2008).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12.

[15]吴云.山西省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7.

[16]张发旺.煤炭开采条件下对地下水资源破坏及其控制.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6,19(2):1152—1191.

[17]孔金玲,王文科.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应用[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