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度软件业出口政策:全球视角的研究

印度软件业出口政策:全球视角的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业部主管对外贸易事务,负责制定国际贸易政策及实施相关管理;印度海关负责征收关税,监管企业的进出口活动。由于印度进口商一般不愿出具此类函件,常常导致出口商无法顺利收回货物,许多外国企业因此遭受经济损失。

印度软件业出口政策:全球视角的研究

第四节 印度战略贸易政策考察:以软件业出口促进为例

印度经济目前虽处在工业化时期,但软件产业的发展正在促使印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而使其经济呈现跳跃式发展,成为带动其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印度软件业已成为印度增长最快的和最重要的出口部门。印度软件产业的迅速崛起,固然可以归结为英语国家的语言优势、训练有素的软件人才,以及软件产品的质优价廉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即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借助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使印度朝着软件大国的方向迅速发展。本节主要是通过对印度政府在其软件产业崛起中的作用来分析印度的战略贸易政策体系。

一、印度战略贸易政策体系[19]

目前,印度与贸易管理体制相关的法律主要包括《海关关税法》、《海关估价法规》、《反倾销法》、《反补贴法》等。印度实行对外贸易经营权登记制度[20]。印度对外贸易的主管部门是印度商工部,该部下设两大部门,即商业部和工业部。商业部主管对外贸易事务,负责制定国际贸易政策及实施相关管理;印度海关负责征收关税,监管企业的进出口活动。此外,印度民间商会也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并协调企业和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印度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关税及关税管理措施

1.关税高峰。印度仍对部分进口产品征收很高的关税。尽管在2003~2004财年印度的关税高峰从30%下调到25%,但绝大部分农产品均不在下调范围之中,反而提高了进口关税,如2003年1月,印度在取消大蒜进口数量限制的同时,将大蒜进口关税从30%提高到100%(约束关税的最高限)。另外,未变性乙基酒精和交通车分别征收166%和105%的税率[21]。印度还对92类进口产品征收附加税,依据产品的零售价而不是以进口价格征收,税率为16%[22]

2.关税配额。印度对部分进口产品实施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外的关税差别很大。2003~2004财政年度实施关税配额的产品包括奶粉、玉米、未加工葵花子和葵花子油、精炼菜子油、芥末油等[23]。进口配额总量由农业和加工食品出口发展局决定,配额全部分配给印度有贸易实绩的国营大公司,配额分配程序十分复杂,授予配额的条件苛刻,且对交易有严格时间限制,结果使不少配额作废,实践中阻碍了相关产品的进口。

3.选择性关税。在印度以六位编码计算的5114个标准税目中,有4841个税目是适用从价关税,271个税目适用从价或从量的选择关税,2个适用从量税。印度有关法规虽没有明文规定,但印度海关在实际操作中有权选择关税较高的一种方法征收关税。适用选择性关税的主要是纺织品和服装(如表4-19)。印度设置过多的选择关税税目的做法增加了出口商的经营风险,影响了外国产品对印度的出口。

表4-19 印度适用选择性关税的产品(Rs代表卢比,P代表件)

img125

4.海关估价。印度海关往往以成交价格与海关估价两者较高者作为完税价格,并且在实际执行中,由于进出口交易的成交价格往往低于海关估价,印度海关限定海关完税价格实际上已经成为控制贸易进口的手段。如2002年,印度海关对进口食用油实施海关估价后,两次提高食用油的海关估价。

(二)通关环节壁垒

印度相关法律对进口货物退关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印度海关官员往往要求申请退货的出口商提供由原进口商出示的不反对退货函。由于印度进口商一般不愿出具此类函件,常常导致出口商无法顺利收回货物,许多外国企业因此遭受经济损失。

2002年,孟买海关要求申报进口的100项敏感产品时必须在报关清单中填写详细的说明,否则,港口服务中心不接受申报。如进口对二甲苯、甲醇等敏感化工品时,除填报等级和规格外,还须在报关清单上注明生产商和最终用户等。由于报关清单未设置相应的栏目用于填写上述新增资料,且海关管理软件数据库也无法接受上述信息,使得报关清单需增加大量附页,清关工作非常繁琐。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

1.药品注册。根据印度《药品和化妆品法》实施细则,自2003年4月起,凡未获得印度注册证书的所有外国药品均不得进入印度,且每三年要续办注册证书;印度卫生部对每种注册药品的生产工厂收取1500美元的注册费;对每种药品收取1000美元的注册费;外国药品生产商要向印度药品局支付5000美元作为该局前往出口国检查其药品出口工厂厂房的检验核查费。此外,每份进口许可证和每种药品的检验也要缴纳一定的费用[24]

2.BIS标志和产品信息要求。2000年11月印度强制性要求135种商品加贴印度标准局的BIS证明标志,2003年4月,又将该类要带有BIS标志的商品增加到159种[25]

2000年11月和2001年1月,印度两次发布公告要求所有进口零售商品的生产、包装和销售符合《度量衡法规》的规定,并提供下列信息:进口商名称和地址,商品名称,按度量衡标准单位计算的净重,商品生产、包装和进口日期和最高零售价。另外,食品进口日期距失效期天数不能少于整个食品有效期的60%。另外,进口化妆品要附有发票或报告,显示该批货物中每件化妆品的名称和数量、生产商名称和地址等信息。

3.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2001年5月,印度农业部依据《植物、水果和种子法令》要求所有用于消费的进口谷物等农产品均需在进口前至少30天向其申请特别许可,还要求检查出口国农作物生长地区的疫情情况,并据此评估疫情是否对该批进口货物有影响,最后政府决定是否允许进口该农产品。2001年7月,印度农业部发布了《关于限制动物制品进口的通告》,规定各种肉及肉制品、鸡蛋和鸡蛋粉、牛奶和牛奶制品、牛、羊的胚胎、以动物为原料的宠物食品等受限制产品进口时需向海关提交由农业部签发的进口卫生证明。

(四)贸易救济措施

近年来,印度实施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急剧增加。仅反倾销一项,2001年为75件,排在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2002年为80件,位居世界第一;2003年为50件,位居世界第一;2001年至2003年三年总量为205件,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03年,印度已对中国发起71起反倾销调查,1起保障措施调查,1起特别保障措施调查,是对中国立案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中,2002年印度共对中国产品立案调查16起,涉案金额共计6400万美元;2003年,印度对中国产品发起了6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为2830万美元。

(五)补贴及各种出口促进措施

印度政府通过各种鼓励出口计划向出口提供间接补贴,如,出口促进资本货物计划(EPCG),权利义务证书计划(DEPB),免关税的软件出口特区,钻石宝石首饰出口促进计划等。根据印度出口促进资本货物计划,为生产出口产品的进口资本货物只需支付5%的优惠关税。有的国家认为印度的权利义务证书计划对出口提供了补贴,而出口促进资本货物计划违反了WTO《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并向印度提出磋商要求。

二、印度软件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印度软件产业占全球份额

印度正在成为世界软件的供给与开发中心。在世界银行对各国软件出口能力的调查中,印度软件的出口规模、质量和成本三项综合指数位居世界首位。

印度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大国,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在不断增加(如表4-20)。

表4-20 印度在全球软件产业总额中所占份额(单位:亿美元)

img126

资料来源:http://www.nasscom.org

在1998~1999年间,《财富》杂志排行榜全球500强中,有203家是到印度进行海外采购供应其全球营运所使用的软件。印度的软件产品已远销世界91个国家,目前印度已被美国认定为最可靠的软件供应国。印度的软件出口主要是美国(占57%以上),同样,美国客户所进口的软件有61%是印度产品,其次是欧洲国家(占26%以上),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也是印度软件产品的主要买主。

(二)印度软件产业发展及出口情况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印度软件业一直保持惊人的高速稳步增长,尤其是出口市场。1986~1987年度印度软件业产值才不到3亿卢比(1千万美元),而1997~1998年度达到1千亿卢比(27亿美元)。从1996年至2004年,增长更迅速(如图4-7和图4-8)。

img127

图4-7 印度IT产业软件及服务出口资料来源:http://www.nasscom.org

img128

图4-8 印度IT产业软件及服务资料来源:http://www.nasscom.org

印度信息技术部部长马哈詹估计,按目前发展速度,10年内印度软件业规模就能从目前50多亿美元提高到1000亿美元左右。

据统计,2004年印度软件业的收入占其整个信息产业的62%,软件业在2004年的全部收入接近硬件制造业的4倍,并且,软件业的增长主要由出口带动。尽管国内软件市场的绝对规模在扩大,但是软件出口在整个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还是很大,而且还在不断上升(如图4-9所示)。

img129

图4-9 印度2004年度IT产值结构(单位:千万卢比)资料来源:http://www.nasscom.org

(三)印度软件产业的体系与特点

印度软件产业在保持高速发展和出口方面取得实绩的同时,已形成了独到的软件产业体系和特色。

1.用户至上的出口加工型产业。软件产业发展的两个主要问题是市场导向和“进入障碍”(entry barrier)。在市场导向方面,印度的软件产业以美国和欧洲巨大的软件服务市场为导向。这一导向既回避了印度国内软件市场狭小的制约,又充分利用本国雄厚且价格便宜的技术力量的优势,从而有了明确的市场定位。然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产业架构和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突破了“进入障碍”,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占领了国际软件市场。加上千年虫(Y2K)问题、欧元问题(Euro)和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印度软件产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大。

2.现场服务和离岸开发相结合的产业架构。在软件出口战略形成过程中,现场服务(Onsite)和离岸开发(Offshore)[26]是印度软件企业所采用的两个主要模式,当然,也有少量的软件包开发。1988年印度软件出口收入中,现场服务占90%,离岸软件开发和服务仅占10%。而目前印度海外承包的软件和软件包开发已接近其出口总额的42%。在由传统现场服务向离岸开发模式转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COOM(Collaborative Onsite-Offshore Model)[27]为主的产业架构。此模式实际上是用户至上观念与本地资源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国际软件市场的一种有效模式。

3.严格的项目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印度是世界上获得ISO9000质量认证的软件企业最多的国家。截止到2001年共有250家印度企业获得了国际标准组织的ISO9000的认证书,38家企业获得了美国软件工程学会颁发的SEICM M3级以上的证书,其中有16家获得了五级证书,全世界也只有31家企业获此证书,并且许多印度软件公司还拥有PCMM和六西格玛[28](Six Sigma),这充分说明了印度软件产业对软件管理和质量的高度重视。严格和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大大增强了印度软件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经济效应

软件产业发展的经济效应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作为一个产业,它对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出口所起到的直接作用;其次,这个产业可能具有的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软件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www.xing528.com)

印度软件产业几乎一直保持着50%以上的增长率,是世界上唯一实现如此高增长速度的国家。虽然软件产业占印度国民收入的份额十分有限,到2003年软件及服务产业产值仅占印度GDP的2%强,但由于它的高速增长,目前对整个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据估计已接近12%。

根据NASSCOM统计,以2000年3月31日为限,印度软件产业共雇佣34万专业人员,而1996年软件产业总的雇佣人数是16万。如果加上数据录入等辅助性工作人数,软件产业实际吸收的总就业人数在50万左右。软件产业在1997~2000年的三年间每年新增就业人数都在6万至7万之间,平均就业增长率保持在28.5%左右,且其吸收就业的潜力还很巨大。

表4-21 印度软件产业与印度宏观经济指标(单位:10亿美元)

img130

资料来源:http://www.nasscom.org

2.软件产业的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首先是软件及服务业所包含的信息技术可以被应用于各个经济部门,而应用了新技术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会有所提高。可以说,印度软件产业对印度经济的增长起着主导作用,由于在信息技术领域上的成功,使其经济也越来越恢复了活力。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其次,软件产业的成功改变了印度在国际上的形象,使印度开始吸引到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投资。过去印度的国际形象始终是一个落后和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只有在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才具有比较优势,而软件产业的成功使世界认识到印度的科技实力和庞大而廉价的科技人才队伍。正因为如此,现在到印度建立研发中心的不仅有国际知名的软件企业,还有一些制造业的巨头。根据NASSCOM统计,自2001年以来共有230家跨国公司选择在班加罗尔开展研发工作,计划投入资金将超过15亿美元。“芯片巨人”英特尔在印度建立的研发中心有工程技术人员1400名,该中心是英特尔在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研发基地

三、印度软件业异军突起的原因分析:政府战略贸易政策的视角

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一跃成为软件大国,最为关键的是印度政府的积极扶持、优惠的产业政策、有效的服务与管理以及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取向的改革为软件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0世纪80年代,印度的市场经济发展,已经到了“政企全面分离”的阶段。印度政府大幅度转向自由化的经济政策,减少对国有企业的支持,转而鼓励私有部门,技术发展的方向也随之转移。在尼赫鲁时代,政府集中发展两类技术:(1)推动自主工业化的技术,通过大量进口发展自己的重工业;(2)战略性技术,如农业和核技术,通过集中力量发展使本国农业和核工业居于世界领先。但在20世纪80年代,伴随市场化转型,印度政府把技术发展的重点也转到推动高技术的产业化上。在高技术领域,国家对研究开发的干预大大减少,采纳“自由化+进口”的技术政策。尤其是,印度199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放宽限制和引进外资政策”,目的就是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行市场自由化,与世界经济接轨,这也就决定了宏观政策框架和扶植信息产业的大纲,这是印度软件业大飞跃的开端。由于印度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尽管具有廉价的劳动力等竞争优势,但在纺织与服装等方面的出口却被东南亚国家取代了。印度IT之王——纳拉亚纳·穆尔蒂(Narayana Murthy)说,10年前他的英福赛技术公司想在印度创办一个大型软件工厂,但由于缺乏卫星数据通信频道和进口关税的阻碍打击了他的雄心。1991年中期的改革加速了决策的速度……这使经济不再置于官僚主义政治利益的压制之下,软件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机会。尽管软件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较低,但该行业正成为推动印度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改革的动力。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自由,加上高科技,以及发展企业的热情,所有这些正推动着印度经济经历着从“老牛车”转向因特网的高速度转变。

因此,印度市场取向的改革,为发展外向型的软件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二)软件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培养是软件业迅速兴起的根基

为了有计划地强化软件人才培养,确保国内软件产业不断增长的人员需求,印度政府制定并不断完善其软件人才培训计划。据统计,印度有352所大专院校和700多家民办和私营的培训机构在教授和培训计算机专业课程。另外,印度的许多软件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也建立人才培训机构,例如,Tatalnfo tech成立了专门的培训项目组(Training Group),它通过新员工培训计划、连续培训计划和管理技能开发计划等在技术、项目管理、管理技能、个人开发等方面对公司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从而使开发队伍的技术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据印度有关部门规划,在今后几年中,印度熟练的软件技术人员的数量将在现有基础上,每年以5.5万人的速度持续增长。

当然,除国家的大力支持外,印度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它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的说英语的技术人才群体。由于语言上不存在障碍,同时技术人员较低的人工成本,使得印度软件企业特别是以客户服务为主的企业在美国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吸引了全球信息产业的大公司,它们纷纷涌入印度,建立软件开发和生产基地。难怪比尔·盖茨断言:未来的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日本,也不是欧洲国家,而是印度。这一点是非英语国家包括我国难以效仿的。

(三)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为软件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此前,印度政府迟迟没有制定对进口软件的复制和盗版等方面的法律和政策,其知识产权政策一直颇受国际社会的微词。20世纪90年代以后印度政府明显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1994年,印度对原订于1957年的版权法作了重大修改,并于1995年5月10日生效。这是印度版权保护的一个里程碑,修改后的印度版权法成为世界上对知识产权保护最严厉的版权法之一,它第一次清楚地阐明了版权人和用户的权利,禁止未经许可出售、出租或供给他人出售或出租任何计算机程序的拷贝。最重要的是,修改后的版权法对软件版权违法者将处以严厉的惩罚和罚款。他们将同时面临民事和刑事指控,可被处以7天以上3年以下的监禁,并处5万到20万卢比的罚款。同时,版权执法也得到强化,NASSCOM于1994年8月在新德里开通了反盗版热线,在3年零8个月的时间中,接到16255个电话,其中大多数是询问购买正版软件的渠道(占43%)和举报盗版线索的(占41%)。印度警方也在NASSCOM和商业软件联盟(BSA)配合下,从1995年7月开始,连续开展了十数次打击盗版运动,查处使用、传播和销售盗版软件案例多起,共逮捕41名违反版权法者。

(四)兴建软件技术园区是促成软件业辉煌的“孵化器”

从1987年起,印度电子部开始建设班加罗尔、布班内斯瓦尔和普那三个“软件技术园计划区”(Software Technology Park of India,STPI),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央政府为每个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5000万卢比[29],主要用于园区内软件开发基础设施尤其是通讯设施的建设。政府还对在软件技术园区落户的企业提供便利服务,用优惠的价格向其提供工厂和办公大楼,并提供电力、水、电话、卫星高速数据通信设备等优良设施。每个技术园区都可通过卫星地面站与国际用户保持联系,这样,印度软件公司的编程人员能随时调用网内的世界各地信息,随时按客户要求接受订单、调试和修改程序。这吸引了国内外许多企业到园区投资,刺激了园区的发展。如今,班加罗尔已成为印度软件之都,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信息技术公司到此落户,1998年外商投资总额高达11.4亿美元。被称为“印度硅谷”的班加罗尔,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被誉为世界十大硅谷之一。在班加罗尔的带动下,马德拉斯、海得拉巴等南部城市的高科技园区接踵而起,同班加罗尔交相辉映,成为印度南部著名的计算机软件“金三角”。为进一步发展软件业,印度政府又将软件技术园区由南向北推进,形成全国的软件技术网络。到1998年,共有25个在不同规划下的软件科技园在印度国内各地建立,共有1300多家海内外公司在这些软件技术园区注册。

印度政府为园区内的国内外软件企业提供包括税收在内的多种优惠条件。这些优惠条件主要包括:(1)外资投资,包括全额投资,都自动获得批准;(2)在企业运营最初8年内可有一个5年的免税期;(3)在承担一定出口义务的条件下,进口资本品可以免税;(4)产品的最多25%可以在国内关税区(Domestic Tariff Area)销售;(5)本地购买不征收货物税;(6)提供高速信息通道;(7)提供便利、廉价的基础设施;(8)软件园内各单位可以零关税进口电信基础设施,且不必承担出口义务。

对于软件园区以外的所有软件产业企业,印度也同样提供了优惠政策,包括:(1)软件进口零关税。软件产业是首先达到世贸组织所要求的零关税贸易体制的产业;(2)软件出口利润100%免税;(3)外商直接投资占51%以内的项目自动获得批准;(4)进口资本品在承担出口义务的条件下可适当减免税。

另外,1986年,印度政府成立了“软件发展促进局”(Software Development Promotion Agency,SDPA),刺激软件出口和国内市场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SDPA每年都有一笔专款用于开拓国际市场。印度电子部还经常会同驻美软件企业联合会和美国电子协会,联合发起在硅谷和波士顿召开“印度软件会议”,经常在国内外举办各种专门针对软件出口的研讨会和展览会,并就软件出口对策进行大规模研究。

上述各种优惠政策及政府的各项措施对刺激印度软件产业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

(五)产业协会的独特作用

1988年7月,印度软件产业协会——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正式建立,它不是一个普通的行业商会,而是印度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核心机构。它是一个非营利机构,其初始目标是促进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以软件为主导的发展,特别是要活跃软件和服务领域的商业与贸易活动,鼓励软件技术方面的研究活动。初期拥有38个成员,到目前为止,它一共有500多家软件企业成员,其总收入占软件业总收入的95%。在印度软件业的发展过程中,NASSCOM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其成员中,既有私有企业,也有公共企业;既有国内企业,也有跨国公司的机构。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NASSCOM既承担了大量公共性、公益性的职能,承担了行业规范和管理职能,同时又避免了政府直接干预,保障了印度软件产业以民营化、自由化的方式健康发展。譬如,NASSCOM在电子部制定软件公司的发展战略时就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力。1991年6月,印度软件科技园注册为独立的机构,这表明,电子部希望避免政府对产业的直接干预。这是一种新的模式,与过去“战略”部门希望指定、开发和直接管制科技和产业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在这样的模式之下,软件业的发展既获得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又避免了过于详细的规章和干预。

NASSCOM的首脑们不断地影响着政治家和决策者们,协会代表了印度政府内许多有影响力的委员会,协会还经常发起高层次的研讨会,与邦政府就有关政策进行协商。因此协会在相关政策形成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这也是软件业同电脑硬件业及其他传统产业相比具有的一个明显特色。它作为印度软件产业的利益代表,通过游说等活动,也保障了其行业利益。NASSCOM在1997年的大力游说使软件业得以继续通过一系列特定的政策改革而获益。如,取消全部软件进口税,软件公司获准与外国联合进行风险投资,以及在一定限度内完全拥有附属公司。在1998年,软件公司获准允许员工拥有与美国存托凭证/全球存托凭证(ADR/GOR)相联系的股权和期权[30]

NASSCOM是印度信息产业数据的唯一来源,它的年度回顾提供独一无二的最新详细数据,包括软件业和其他信息产业的就业、收入、出口和市场份额等方面的情况。NASSCOM还积极参加国际贸易展览,接待海外访问,向全世界宣传印度软件业。

(六)软件产业的发展战略规划:IT行动计划

印度总理办公室在1998年成立了国家信息技术与软件发展委员会。委员会由来自私人部门、政府和大学的资深代表组成,拥有很大的权力。其工作组中还包括了电子、财政、商务和电信等部的部长。委员会行动迅速,先后发布了三份《IT行动计划》(Information Technology Action Plan),其中,《IT行动计划Ⅰ》为软件产业IT政策,《IT行动计划Ⅱ》为硬件产业IT政策,《IT行动计划Ⅲ》为国家长期IT政策。《IT行动计划Ⅰ》和《IT行动计划Ⅲ》体现了印度政府的软件产业发展战略[31]

《IT行动计划Ⅰ》是在1998年7月4日发布的。《IT行动计划Ⅰ》是继1984年计算机政策和1986年软件政策之后最为雄心勃勃的IT相关政策,其核心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信息基础设施驱动(Info-infrastructure drive)2008年实现500亿美元软件出口目标(Target ITEX-50)和2008年IT渗透到全国目标(IT-for all 2008),它列举了108条建议,目的是“修改和增补现行政策与程序,消除发展的瓶颈,重视印度的辉煌”。该计划阐述了国家在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建设、软件开发和出口、硬件生产、电子商务、研究开发、人才培训和教育等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政府对软件实行零关税、零流通税和零服务税,海外投资和采购的一揽子协议,以及银行优惠贷款和风险投资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促进软件出口的措施。

《IT行动计划Ⅲ》——《国家长期IT政策》(Long Term Nation IT Policy)是在1999年4月16日发布的。《IT行动计划Ⅲ》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部分:IT产业发展的战略政策、IT研究、设计与发展(Research,Resource and Development)、IT人力资源发展、IT国民接触(Citizen-IT Interface)、数据内容创新与数据内容产业、微电子、高速宽带工程(Project Sankhya Vanhini)、IT产业的金融支持以及IT产业的组织结构。

《IT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1.关于基础设施。《IT行动计划》强调了印度软件和其他IT制造商们最常抱怨的两个问题:基础设施不足,其中最严重的是电信,还有道路、机场和能源供应等;商业活动所接触到的过重的官僚习气和过多的官场文件。《IT行动计划》呼吁电信市场,特别是数据通讯领域的自由化,并扩展因特网通道。同时指出,发展的瓶颈是由电信部、Mahanagar Telephone Nigam公司(M T NL)和Videsh Sanchar Nigam(VSNL)垄断权造成的。报告建议:(1)免除因特网服务供应商的许可费用;(2)中止VSNL对因特网国际网的垄断;(3)消除电信部对长距离骨干网的垄断,允许铁路部门、邦电力部门和其他部门拥有光纤骨干网;(4)允许对“最后一英里”通路的自由经营;(5)为公共无线电的使用开放特定的波段。

高速宽带工程通过建立一个高速宽带使得印度国家数据网络得以建立,这个网络至少联系10个中心大城市和超过10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网络速度将比当时快1000~10000倍。

2.关于税务体系。《IT行动计划》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如,免除政府和私人基础设施建设者的全部进口关税;比世界贸易组织在1996年达成的《信息技术协议》所规定的期限更早实行零关税体制;将软件业的定义扩展,使数据接入、呼叫中心和其他办公支持运作也包括在内,以保证这些行业也能从软件出口的免税政策中获益等等。

3.关于金融体系。《IT行动计划》将信息产业定为优先产业,确保更多的银行资金流入,呼吁银行业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同时消除所有限制风险投资发展的障碍,对于软件出口企业给予优惠的金融支持。

4.关于“2008年IT渗透全国”的目标。《IT行动计划》要求尽快完善与电子商务和计算机相关的法律,普及计算机知识,在2003年保证各级学校、学院和公立医院拥有足够的计算机和因特网接入,在大学里进行各种IT项目,在农村发展信息技术,同时开发本国技术,将政府各部门的预算的1%~3%用于信息技术应用,以促进政府的信息化等等。

5.关于人力资源发展。《IT行动计划》鼓励IT厂商作为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角色,对于IT厂商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培训部门都作为服务产业进行对待,给予特定的优惠措施。银行和金融机构允许发行教育债券,以提高IT教育和培训的部门的投资。规定所有的工程类的教育机构,必须确保在三年内所有的工程类学生能够获得必要的IT知识,能够直接服务于IT产业等。

《IT行动计划》集中反映了印度信息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政府所做出的努力。1999年下半年,瓦杰帕伊总理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信息产业部来监管《IT行动计划》的执行,这反映了政府对《IT行动计划》的支持。目前,印度政府已授命信息、广播、通讯、电子、财政、国防、人力资源开发等部委,就这一计划的具体实施制定和修改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形成全面实施这一计划的“国家信息科学政策”。

四、结论

在信息技术时代,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印度凭借政府的积极支持和人力资源等比较优势,参与软件产业的国际分工,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政府战略贸易政策的系统支持下,印度软件企业通过国际化和专业化获得了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成功的海外市场,促进了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其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有效支持。一方面,印度政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制定各项战略贸易政策来大力扶持软件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一些与企业自身相关的问题政府则不作过多的干预,使得软件企业具有充分发挥的空间。

2.明确的发展道路。印度软件产业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出口加工型为先导,逐步向产品化方向发展的道路,将软件产业发展成了真正的规模化的工业,从而使得其在软件产业方面的实力不断增强。

3.完善的产业体系。印度软件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主要包括市场定位与开拓、开发模式、质量保障体系和技术培训体系等,相互之间较为协调一致地发展。

当然,印度的软件产业由于过于偏重出口,一方面使产业发展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比如汇率因素、美国的签证政策因素等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使国内软件市场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有很大的提高,因而也影响了信息技术在整个经济中的扩散程度[32]

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软件产业的发展具有与制造业不同的规律,政府在推动本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同时,不能将制造业的产业政策经验简单地直接应用于软件产业发展上。这一点可以从对日本软件产业发展历程中看到。尽管日本在半导体、电信设备、计算机硬件产业的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甚至在游戏机软件及生产应用型软件(如机器人软件)上也具有较大优势,但在计算机软件上却未能建立起相应的国际竞争力。日本政府在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上曾进行过一些较大规模的努力:(1)20世纪60年代,日本通产省设立了“超高性能计算机项目”(1966~1971),并建立了由NEC、富士、日立、日本产业银行共同投资的日本软件公司,但1972年宣布破产;(2)为推动中小软件企业的发展,1970年日本通产省成立了信息处理促进协会(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motion Association,IPA),由IPA组织了软件模块项目(Software Module Project,1973~1975)和软件生产技术发展项目(Software Prod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gram Project,1976~1981),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