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案例研究成果

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案例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现有的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成功做法,可作为各高校深入开展此项工作的借鉴。复旦大学——强化BBS舆论引导 提升学生网络素养复旦大学“日月光华BBS”于1996年4月19日创立。因此复旦大学网络管理部门密切关注BBS上的动向,及时删除过激文章。

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案例研究成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校现有的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成功做法,可作为各高校深入开展此项工作的借鉴。课题组收集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等7所高校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案例集,它们在类型上涵盖了“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市属本科院校、民办高校等,分别展示各自的经验,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复旦大学加强对BBS的舆情掌控,疏堵结合,并及时导入主流观点,有效化解可能出现的舆情危机。上海交通大学打造思政博客,发挥网络的优势特点,让博客成为辅导员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分享经验的“心灵花园”,吸引青年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受到教育和鼓舞。东华大学依托易班平台,引导专业课教师打造网上育人平台,成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网络文化节,通过文明上网倡议、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在线交流、征文摄影比赛、BBS站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繁荣网络文化,让大学生乐在其中。上海大学利用网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与学校选课制、学分制、短学期制相适应,使校园网络成为师生们交流、学习、参与学校管理、政务公开、展示才干甚至是解决问题的良好平台。上海师范大学BBS作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学校党委以学生自主开发、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管理模式为基本思路,在掌握主动权、占领新阵地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上海金融学院发挥网络优势,加强毕业年级学生离域管理,既抓好了学业,又抓好了就业。上海建桥学院让日常事务管理、学习资源、党建内容、专题教育、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生活心理健康教育进易班等进入易班,为学生构建全新的学习生活平台,养成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

本部分内容由李志民统筹,各高校宣传部、网宣办等参与撰写。

复旦大学——

强化BBS舆论引导 提升学生网络素养

复旦大学“日月光华BBS”于1996年4月19日创立。在线人数和同时在线上限人数从最初的10~80人增加到现在的9 500~10 000人,设有300多个版,每天成文超过两万篇。为加强BBS网络舆论的引导与管理,复旦大学专门成立了“网络监管领导小组”,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条例;相关网络信息管理部门也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摸索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使BBS不仅成为学校信息沟通和师生热点讨论的场所,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

2003年末,一些新闻媒体特别是网上传媒,对2003年10月16日发生在哈尔滨市的“宝马车交通肇事案”(即“10·16”案件)进行了集中报道,发表了大量评论,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2004年1月1日至8日,“日月光华BBS”上陆续转载了“新浪论坛”的煽动性文章和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很多网友被某些别有用心的文章所蒙蔽,未加思考就轻信了谣言,并在BBS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而少数理智客观的网友发表的有自我见解的文章,遭到很多网友的围攻。网上正反观点比达1∶9。

复旦大学负责网络监管的宣传部、保卫处等部门对“日月光华BBS”上师生的评论予以高度关注,及时跟踪整个事件的讨论进程,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引导。

(一)主动掌控,重点关注

复旦大学网络管理部门首先给相关版面的版主发了一封站内信件,对此事进行说明,希望版主加以引导。实事新闻版的版主waterdaily根据要求作出分析,指出这一事件的关键在于“问题在不能证实之前,不能轻信网上的论断”,并提出“不能随意指责别人,因为给人定罪的权力不在公众手中”。其他版面的版主在发表言论时,也从尊重司法公正、追求法治精神的理性立场出发,批评了一部分不负责任的言论。

由于BBS上的活跃人员对问题的看法比较独特,赢得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尊重,其观点往往能产生出其不意的影响力,因此,复旦大学网络管理部门与他们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如“日月光华BBS”上“江湖元老”级人物starboat在事件发生后,就接连发表文章,他提出“舆论一边倒是非理性,在缺乏对事实本身追究的基础上,不应采取完全的讨伐架势。如果苏绣文确实不是故意,那么目前的这种舆论环境只能是中国法制的悲哀。”他希望,按照法律程序,判定事实状况后再追究责任。这些资深网友通过中肯的评论和长期以来建立起的网络威信,促使更多网友开始理性地思考和看待这一事件,有效遏制了过激情绪的蔓延,扭转了BBS上非理性的舆情。

(二)疏堵结合,让谣言止于智者

网络具有强大的群体意识导向性,在网络这个特殊的言论环境里,个人理性往往淹没于三人成虎、以讹传讹的恶性循环中。因此复旦大学网络管理部门密切关注BBS上的动向,及时删除过激文章。在“宝马风波”中,先后删除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不恰当发文共140余篇,改变讨论正反双方的文章比例,确保BBS上的真实信息和正面声音占据主导地位,首先在数量上维持正面的舆论氛围。

但是,删除只是“堵流”的表现,很容易引发关于“文章为何遭到删除”的新一轮讨论热点。要保持BBS正确的舆论方向,必须维护这个公共平台开放自由的讨论环境,为此复旦大学网络监管部门确立了“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谣言止于智者”,及时提出一些具有理性和智慧又一针见血的论点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疏导。版主和一些资深网友以及网络监管部门的同志通过个人账号登录,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发表正面意见,有的揭穿谣言中的漏洞,有的明确指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苏绣文是故意撞人,从事故发生过程来看,存在过失可能;不少流言都是从其他角度进行的猜测,比如身份问题。这种猜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民意影响司法是可以理解的,但绝不能代替司法。动辄就是权贵什么的,不是正确的态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反应迅捷,及时导入主流舆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月光华BBS“上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对宝马案持比较理性的态度。复旦大学网络管理部门于1月7、8两日,在第一时间转载了人民网、新华网、《解放日报》等主流媒体的3篇辟谣文章,驳斥了有关的传言,使广大网友的怀疑得到证实。随着事态的明了,一些持相反意见的网友逐渐丧失理论根据。2004年1月9日之后,事件真相大白,“日月光华BBS”上的交锋渐渐平息。绝大多数网友都认同了正确观点,并表示在辩论中获益匪浅。到1月中下旬,“日月光华BBS”上尚有少数关于案发过程、司法程序等的转载和评论,但内容已经趋向于客观和理性。网上正反观点比变为9∶1。

处理和引导此次网络讨论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在一个网络普及的时代,仅仅靠监控、删文等途径控制舆论导向是不够的;通过有组织的引导和参与,加强疏导,注重培养一批有独立思考能力、立场正确而坚定的学生网友,让他们在网上的激烈辩论中教育和带动更多的网友理智、成熟起来,是引导网络舆论导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

打造“思政博客” 服务学生成长

这几天,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小谢同学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浏览思政老师阮海涛的博客“至善小镇”,顺带再逛逛“寻找人生中的大石头”、“小小旮旯”、“现在前行”等其他思政老师的博客,“快放假了,特别想和这些老师聊聊”。

2006年初,上海交大出台《学生工作系统关于进一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办法》,鼓励每位思政教师利用博客、校园BBS等网络手段引导大学生思想,同时制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评办法》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及权重》,把思政博客等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思政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上海交通大学积极倡导先进网络文化,依托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在全国首创以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交流为主旨的博客平台。从2006年3月起,上海交通大学的200多位专兼职思政教师建立并公开自己的实名制博客,把“思政博客”作为个人日常工作、学习、沟通、交流、表达思想的手段和平台,“每天5分钟,给思想加油”成为行动的宣言。在上海交通大学思政教师的带动下,许多高校的辅导员纷纷加入了“思政博客”。目前,中国大学生在线上建立的高校辅导员教师博客达500余个,注册的学生用户9千多个,总访问人次超过410万,浏览页面超过4 070万个,思政博客平均日点击率超过80万次,建立大学生的博客圈子120余个。

“思政博客”关注大学生的教育和成长,提供一个师生分享思想和知识的平台,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的“面对面”到现在的“键对键”,拓宽了思政工作渠道,提升学生网络素养,成为新形势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亮点。中国大学生在线“思政博客”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思政博客”成为辅导员参与高校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等课程建设的“第三课堂”

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时间比较有限,任课老师难以进行全面深入地讲解,或者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交流讨论,因此课堂教育不容易达到最佳效果。面对这种情况,学校鼓励教师开辟网络课堂,将课后讨论、案例学习、作业点评、课件共享等内容放到博客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学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qjf老师在他的“现在前行”博客上发表了《科学发展观下的跨越式发展》、《学之实、思之论、行之励》等原创文章,密切结合学生思想实际,阐述学习的目标、方法等,角度独特,有理有据,令人信服。xgf老师的《宽容对待大学排名》、chd老师的《网络、文明、文化之我见》等文章,都成功吸引学生进行学习讨论,成为大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寻找人生中的大石头”是上海交通大学凌惠老师建的一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助教学专题博客,从教学计划、到课件PPT、参考资料、课外作业,都完整详尽地在博客上公开,成为名符其实的教育资源库。一些专题的课后讨论也在博客上进行。如,就爱国主义专题很多同学发表了“爱国需要热情,更需要智慧和能力”、“原来爱国可以落实到如此具体的一言一行上”等观点和见解。在学习“八荣八耻”期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博客上的《八荣八耻要学之有道》等原创文章,密切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指出学习中的一些误区,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现在前行”博客上的《解读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等文章,吸引了很多党员同学进行学习讨论。

(二)“思政博客”成为辅导员开展心理教育、就业指导、园区管理、党团建设等的“全天候”工作平台

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呈现新特点,对辅导员的工作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由于渠道单一、方法单调,工作的实际效果很难提高。因此,辅导员们结合自身工作内容,纷纷在博客上开辟新生心理调适、楼栋工作日志、就业政策讲解、党建工作等专栏。“万晓玲”是上海交通大学一名院系总支副书记用实名注册的个人博客,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该老师把多年思政教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发表了《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调试》、《涉世之初如何成为大家喜欢的人》等22篇文章,成为老师同学们争相学习和参考的热门日志。“浩然星空”的《南13楼栋工作日志》成为楼栋的网上家园,“至善小镇”的《就业工作反思》、“让梦想照进现实”的《求职指南》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热门顾问,“青年马克思主义学校”的《学生党建研究会》、“分享”的《My job.My career》为大学生党团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还有“UTJS”的《在做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行》等。这些思政教师博客的专栏,均紧紧围绕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把线上线下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船舶学院一年级学生小叶说:“思政老师开出‘时髦’的博客,让我原有的‘代沟’感觉一下子消失了。老师博客中有生活指点、有教学心得,还有对我们职业规划、学科发展方面的指导,这些都让我们受益匪浅。”材料学院一名学生为是否出国,以及选择去哪个国家深造而犹豫不决,于是到思政教师钱静峰的博客“现在前行”上留下了悄悄话。钱静峰除马上与学生沟通、为他分析以外,还让在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留学的学生发来了自己的求学经历,给这名学生作参考。这些发在博客上的文章查看数量都达到了数百人次,他就如何选择专业发表的文章更成为博客热帖。

(三)“思政博客”成为辅导员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分享经验的“心灵花园”

网络的表达自由和交流自由,使得老师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更加透明和坦诚。许多老师同学把博客作为工作学习之余的“心灵花园”,友好愉快地结交朋友,探讨共同的兴趣爱好,分享经验和心得。一位负责研究生工作的年轻女教师发现,情感问题是困扰研究生的一个突出问题,但研究生往往不愿意和年龄相仿的老师面对面交流这个话题。因此,她在大学博客上建了一个名为“菩提树下的冥思”的博客,就情感、婚姻、家庭等主题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学生在她的博客文章《因为爱,所以包容》后面留下“这是在大爱中默默付出的人才有的亲身感悟,祝愿你和你的爱人能够幸福一生!读你的文字让我的心情宁静,谢谢你!”等评论。一位爱好文学的老师建立的文学博客“拒绝枯萎的灵魂”,成为众多文学爱好者的乐土,老师同学在这里互相切磋,互相欣赏鼓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的思想引导和精神感染。通过思政博客,教师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将各自真实的情感和思想进行沟通交流,分享着对生活的感悟。凌惠在为学生上第一课时就公开了自己的博客,她的博客上,既有为学生编写的实用信息,也有作为一名年轻女教师在生活中的一些感悟。有一次,一名学生就自己的感情问题在她的博客上留言。通过博客和学生交流几次后,凌惠得到了学生的充分信任。后来,她在现实生活中帮这名男生解决了感情问题。此后,凌惠利用博客,就情感、婚姻、家庭等话题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思想交流,并和学生们共同创作了一篇《象牙塔恋爱物语》,大受学生们欢迎。

(四)“思政博客”成为辅导员凝聚青年学子,展示时代风采,共同学习进步的“博雅堂”

随着网络的传播,思政博客的影响日渐扩大。目前,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及地区(包括香港台湾)的大批辅导员及高校教师主动加入这一行列,辅导员博客之间相互链接,交织成一张先进文化的网络,吸引了一大批高校学生凝聚在“思政博客”周围。一些优秀大学生,如,30多名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中涌现的优秀大学生代表及107名2007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的候选人,也在网站建立实名制博客,形成一个“优秀大学生博客”群。通过他们的事迹介绍、思想分享,充分发挥了典型引领作用,把经常性的思想教育贯穿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在大学生群体分享和互动交流中引领先进,唱响了大学生励志向上的主旋律。厦门大学赴西部支教的优秀志愿者叶楠同学建立了主题博客“把梦留住,把西部的梦想留住”,讲述自己在被联合国称为“地球上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宁夏西海固地区参加支教的经历,告诉大家在黄土高原上一群为自己理想苦苦追索的孩子们的故事,震撼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心灵。目前,“思政博客”每天平均吸纳20余名大学生在中国大学生在线上“开博”,受此影响,Google公司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先生在中国大学生在线上建立了“开复与大学生的对话”博客,在博客上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大学生分享,解答同学们成长中的困惑,与大学生们共同成长,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

据上海交大学生处负责人介绍,目前交大已有近百名思政教师开出了博客。有的院系总支副书记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把多年思政教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编写成《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调试》、《涉世之初如何成为大家喜欢的人》等文章,成为同学们争相阅读的热帖。生活园区住楼辅导员建“楼栋工作日志”博客、就业工作辅导员建“就业政策解析答疑”博客、党建工作辅导员建“青年马克思主义学校培训班”博客,各类博客都紧紧围绕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把线上线下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少思政教师称,博客已经成为自己工作学习之余的“心灵花园”,“在其中与同学分享经验和心得,快乐和忧愁。”一些由爱好文学的辅导员建立的文学博客,成为众多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的思想引导和精神感染。

东华大学——

专业课教师联手打造网上育人平台

网络已成为高校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他们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东华大学广泛发动专业课教师、思政课辅导员等主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通过网络媒介和环境,由一个问题实现对大学生的群体教育,扩大教育对象的广度;同时一个问题又可以由多个教育者进行多角度解答,扩大教育者的广度,强化教育效果。

(一)学院易班教师平台深化内涵,打造合力育人环境

自2009年参与试点上海市易班平台以来,该校不断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推进教师利用易班平台开展专业答疑、学涯规划指导工作,在网络上共同营造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各学院在各自的易班教师平台上大展拳脚、凸显特色,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计算机学院易班教师平台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围绕“名师访谈”、“名师风采”以及“教师网上共享教育资源”等版块内容开展工作。在“名师访谈”栏目中,从平时考试到就业深造,从专业学习到学科发展,从理论研究到专业实践等各个方面都会有所涉及:有的老师在这里探讨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的老师为同学就课程内容进行答疑解惑;还有的老师就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与发展趋势和同学交换想法……计算机学院除了IT名师讲坛等线下活动外,还定期将学院知名教师的优秀事迹在易班平台展示,让更多的同学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大师的风范,来促进自己努力奋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师风采”版块。同时,学院还充分利用易班的远程视频教学平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上完课后将上课的课件和作业上传到易班平台,让学生自由安排时间,随时进行复习和总结。总之,计算机学院利用现有的易班网络平台,积极发动广大专业教师主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书育人的工作,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环境学院易班教师平台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体开展众多活动,颇具特色的即是“名师访谈”和“优秀课件评比”。“名师访谈”通过学生采访院内各专业教师,让老师们了解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给学生们描绘出真实的老师。而“优秀课件评比”的进行也让教师们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这两个活动在学生当中引起热烈反响,学生们纷纷回帖支持。随后学院教师平台趁热打铁,推出“教授讲座精彩回顾”,将院内经典活动以线上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们,展现教师科研风采,同时便于学生了解学科研究方向,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环境学院辅导员作为思政工作的主体,在易班建设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倡导积极的生活理念,如共建平台三月发布的“春之声 光之色”活动,各个辅导员拍摄了许多与家乡、春天有关的照片并上传至活动页面,吸引众多学生前去围观跟帖;他们还关心学生成长,为每位学生建立线上成长记录册,在学生过生日时送上祝福;他们在线上直面学生,在个人主页上表达个人见解,与他们沟通疑难困惑,探讨各类问题,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可见,环境学院易班教师平台,从多方面多角度着手,扩大教书育人的阵地,秉承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开拓创新,为学生构建和谐向上的氛围。

信息学院易班教师平台重在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的实际,贴近大学生成长的特点,贴近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和习惯,拉近师生间的互动距离,也为学院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老师发挥网络育人作用提供平台。平台上还针对学院专业课程多的特点,在易班上,学院根据学生的专业课程开设相应的版块。如基础课程的“C语言”、专业课数电模电,在易班上都有相应的版块。在教学相长板块成立,信息学院引入学院各系的教师及专兼职辅导员,为同学进行答疑解惑。学院每周邀请一位教师,每周三晚上七点半固定在线,及时为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在线答疑,学院自动化系唐莉萍、孙培德老师,都是易班的座上客,及时解决同学困难。除了在线答疑,专业课的教师们还开辟了自己所授课程的答疑帖,供同学们留言;为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教学相长的版块,还开辟了“优秀教师专访版块”,每隔两周采访学院不同的专业老师或辅导员,由易班工作小组会进行整理刊登在易班上。这种尝试让学生们对学院专业课老师和辅导员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一直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二)专业教师开拓网上教学新模式,有力补充第一课堂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使用的便捷,专业教师们也尝试着开拓网上教学的新模式:有的运用网络平台发布上课的各种课件和信息;有的定时定点在网上进行答疑,在网络上帮助学生迅速及时地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还有的开辟了自己的网络空间,与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的感悟,得到了众多同学的追捧。

纺织学院院长邱夷平教授为人亲和,作为从海外归来的杰出科研人才,邱院长教学理念新颖,不仅重视课堂上的知识引导,更抓住网络这一新平台上与同学们交流互动,言传身教。邱院长早在2009年年初便开始活跃在某社交平台,利用网络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科研心得及生活感悟。目前共发表博文106篇,内容包括其本人的游学经历,学院课程方面的答疑解惑,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等。比如邱院长一行赴非洲交流考察期间,他在网上发布一系列博文,向广大同学介绍非洲的风土人情,以及与肯尼亚莫伊大学的科研及教学情况,深入浅出的文字配以生动的图片,令同学们受益匪浅。再如,邱院长在赴新疆交流考察后,与新疆塔里木大学签订建立纺织工程学科的对口支援协议,通过发布博文的形式,让同学们了解有关新疆建设的新动向,以及新疆地区纺织产业的发展情况。为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新疆,邱院长在网络上招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分赴阿克苏地区与石河子地区,直接去各个纺织及其相关企业,进行新疆纺织产业技术升级调研。邱院长在网络上幽默直爽的交流方式令他的个人空间受到极大的关注,与千余名同学成为好友,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邱院长都一一耐心解答,在每一位同学生日时,邱院长更会送上祝福,让同学们感到关怀备至。在纺织学院,关注邱院长的个人空间已成为同学们的每日必修课。通过网络这一平台,邱院长与很多同学建立了良好的联系,这样亦师亦友的教学风格令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受到更多的启发,邱院长明道进德的个人魅力也感染着每一位同学。

人文学院贺善侃教授利用易班网络,开创了名为“上善若水”的专属网络社区平台,亲自在网上与同学交流讨论,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情谊。“上善若水”平台是主要针对人文学院研究生而建立的课下网络教学平台,以课内学习、在线讨论、学术指导与咨询等为主要交流内容,在贺老师的带领下,与同学开展互动交流,丰富学生的课外科技知识。在平台的管理与运作上,“上善若水”由学院4名管理人员共同维护,在充分考虑贺善侃教授引导作用的基础上,保证每周的主题活动持续、有效开展,正因为此,贺老师不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在深夜凌晨,对于学生的咨询和疑问都能及时给予解答,得到学院广大研究生同学的广泛参与和讨论。目前,“上善若水”现已成为人文学院研究生网上与老师交流、学习的重要载体。大家通过平台,相互沟通,增进各专业间的了解,进一步丰富了人文学院研究生网上生活与学习方式。

服装·艺术设计学院的黄晓昭是视觉传达系的摄影老师,背着相机上讲台,用他对摄影独特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无限热情,感染了一个又一个学生。他是服装学院第一位进驻易班开设专栏的老师,专栏定名为《枣子课堂》,他的易班博客“枣子的第三只眼看世界”也同时建立。从开设《枣子课堂》的第一天起,易班就成为了他传道授业解惑的第二课堂。在短短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黄老师共发表帖子10篇,博文19篇,综合浏览量1 400多人次,回帖近百篇,内容涉及摄影比赛、课程安排、人生哲理、交流互动等,师生之间取得了很好的沟通交流效果,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枣子课堂》是黄老师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成为了他与学生沟通交流、探讨人生的精神高地。

信息学院左锋老师是教授C语言课程的专业老师,他针对大一新生一进校就面对学习C语言课程措手不及的情况,主动开设了自己的网络空间,和同学们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探讨。在易班网络平台上,左老师有自己的C语言专区,学生平时有任何疑难问题,可以立即在易班上留言,左老师会一一进行解答,除了和学生交流在线互动编程技巧,左老师也会把教学课件和复习资料上传到易班,建立起学院“易班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中心”。而在人人网社区网络平台上,左老师更是有一批忠实的“锋蜜”。左老师每周会在网上撰写日志,对自己一周的工作进行总结和点评。一篇日志的点击率,往往会达到上百甚至上千。左老师说,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拓宽,而教育也应当用与以往不同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的思想,要拓展与学生的交流方式,除了面对面,更要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互动,符合学生的习惯,做到亲民爱民。

(三)辅导员博客顺应学生爱好需求,润物无声显成效

目前,东华大学众多专职辅导员都开通了网络博客,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辅导员“博客群”现象,一些辅导员还开通了“易班微博”。博客上不仅有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寄语,思政工作的心得,也有党的理论传播,有的老师在博客上还开通了与学生心灵沟通的“绿色通道”。教师博客迎合了学生的爱好和需求,学生们纷纷在老师们的博客里留言回复,一些平常“胆小”羞怯学生也变得“多话”起来了。网络使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得到了创新,原先的苦口婆心的引导教育方式,渐渐转变成通过博客、站内信、网上发帖等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与现实生活中的循循善诱相结合的工作新方式。

服装·艺术设计学院的专职辅导员严晨老师在平凡的辅导员岗位上积极探索新的思政途径,坚持教育无痕的理念,让辅导员博客也成为了一所特别的“学校”。这所学校,对所有同学敞开,亲切而活跃;这所学校,没有刻板的说教,润物而无声。从2007年驻扎新浪博客开辟辅导员手机专栏以来,辅导员博客就有了她的“雏形”。2008年2月搬家至人人网,直到易班时代到来,2010年9月严晨老师的辅导员博客正式转向易班,安家落户。迄今8个多月,截至目前,博文数量43篇,博文阅读4 401次,博文回复99次。严老师的博客取名“冬日暖阳——严晨老师教育博客”,分为“辅导员心语”、“乐活好心情”、“重要公告栏”、“且行且珍惜”、“学生随笔荐”、“转载好文章”等栏目,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具有亲和力的文字语言渗透到学生的心中,被学生誉为“阳光博客”,每一篇博客日志都几乎是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对话,对学生的学业、思想、生活给予富于针对性的指导,犹如冬日暖阳,把温暖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心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辅导员心语”这个栏目,该栏目是博主对所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日志内容包括对班会的评价,对孩子们的鼓励,党校志愿者活动展示,对学生在暑期实习、学业中遇到困难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在帮困助学、比赛活动、党团建设、职涯规划、学涯规划等诸多方面渗透对学生的关爱。严晨作为80后的年轻辅导员,善于用学生更能接受的语言与90后大学生开展教育工作,每月定期给学生们写一封信,对于学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她会及时在博客中给予解答,如《志当存高远,人生更精彩——小严老师写给2010级服装学院新生的心里话》、《开学至今阶段总结》、《环艺1002班不哭》、《希望孩子们都能成为“向日葵族”,对着太阳微笑》等。只有让学生们愿意在易班上、博客中向辅导员敞开心扉,辅导员也才能听到来自学生们内心的呼声和需求。辅导员博客,是辅导员每天8小时外的展现,也呈现给学生们一个更加立体的老师。

信息学院的专职辅导员刘余勤老师的“让我们一起成长”易班博客,于2010年9月份开通,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点击率达到1万1千多人次。同学们称这个博客为“温馨的心灵花园”,学生们在博客上和老师一起关注时事,共同探讨学习,一些学生还把自己的情感困惑通过站内信发给老师,平常不好意思说的话,有了博客这个平台,氛围一下子变得轻松许多。为了让博客成为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导航”,刘余勤老师经常就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和关注的热点更新博文:刚刚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学生们就在博客上看到了“如何安排大学新生活”的博文;一些同学不知道如何和新室友相处,博客里“教会你和室友相处的妙招”让他们学会了待人之道;发现有的同学学习方法不对,刘余勤就收集了高年级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博客上分享……此外,上海世博会、每年的“两会”等时事热点,在刘老师的博客里都能找到评论文章,引导学生们参与讨论,共同关注时政大事。在日本大地震刚刚发生时,刘余勤发现学生中对如何看待日本地震产生了严重分歧,他及时撰写博文《日本地震与大国心态》,引导学生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正确而客观地区分日本地震与中日历史事件,博文在学生中广为转载。

在刘余勤看来,新时期的辅导员,必须把握网络发展趋势和规律,博客不但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新渠道,也是师生沟通交流的新桥梁。在博客中,他力求用平实的语言,真切的情感来记录自己的工作体会、学习心得、读书笔记和心情感悟,让学生通过博客更多地了解自己,通过“博文”走进辅导员老师的内心深处。通过一篇篇朴实的博文,多达上百条的留言和回复,学生渐渐拉近了和他的距离,让他们感觉到引导自己发现生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辅导员不仅仅是谆谆教诲的师长,更是一个值得信任、可诉真情的知心朋友。一名学生在他的博客中写道,“刘老师执起无形的笔,写下了平凡的汉字,再用一根根叫做感恩的线穿梭其中,他的博文,读起来很亲切。”

上海财经大学——

丰富校园生活 繁荣网络文化

为全面落实上海市教卫党委和学校关于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教育的指导意见,引导和帮助同学们构建健康网络道德,打造绿色网络,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应用水平,加深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知识的了解,拓宽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上海财经大学在2008年3月至6月间举办了首届网络文化节。

目前,举办网络文化节已经成为上海财经大学的常规工作,第二届网络文化节正在举办过程中,具体包括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红色经典影片展,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图片展,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暨迎世博知识竞赛,“新上海、新校园”摄影比赛,综合计算机操作竞技比赛,网络文化发展主题报告,校经世济国BBS七周年站庆以及现场为广大师生提供计算机知识及网络技术咨询和网络使用答疑等多种活动。

(一)网络文化节的指导思想和主题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影响青年学生思想品德、价值导向的重要因素。要在新形势下做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就要认真研究互联网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落实胡锦涛同志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的五项要求,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我们举办网络文化节的指导思想。

上海财经大学网络文化节的主题是“营造绿色网络、宣传网络道德、引领网络学习、繁荣网络文化”。

(二)网络文化节所开展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

本届网络文化节持续三个多月,陆续举办了“文明上网、文明办网”倡议、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校经世济国BBS七周年站庆、“我的大学”摄影比赛、网络征文比赛以及热点问题在线交流等活动。为吸引尽可能多的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针对老师、同学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推出了不同的活动方案,激发了大家积极参与的热情,吸引了更多的师生关注本届网络文化节,并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对全校师生进行一次网络文化教育的目的。

活动之一:“文明上网、文明办网”倡议

3月18日下午,上海财经大学举办首届网络文化节开幕式并向全校师生发出“文明上网,文明办网”倡议书,号召大家提高网络文明意识,自觉抵制不健康信息。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马钦荣、校长助理刘兰娟、市科教党委网络管理中心主任徐进,学校两办主任、宣传部长、学生处长、保卫处长、信息办主任、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以及各院系负责人到场并与百余位同学一起在倡议书上签名。校领导致辞对本次网络文化节寄予厚望并宣布网络文化节开幕。校经世济国BBS站自主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代表同学们宣读了“文明上网、文明办网”倡议书。号召大家共同呵护网络,主要内容:一是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二是坚持唱响“主旋律”;三是辨是非、施美德,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四是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五是坚决抵制任何侵犯他人权益的信息,维护母校的良好形象;六是反对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网聊,共同营造一个“自由、自律、民主、法制”的网络文化氛围。

活动之二:职业生涯设计大赛

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规划人生,使他们从观念、心态、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未来职业的挑战,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网宣办和就业指导中心联合举办第三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本届大赛自3月27日始,历时一个半月,先后进行了赛前培训、初赛、复赛和决赛。初赛根据参赛同学通过网络提交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和《个人简历》评选出参加复赛的选手。复赛以多位评委对每一位选手逐一面试的形式进行,共评选出8名同学进入决赛。在5月13日举行的决赛上,这8名同学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学校专门邀请到具有丰富职场经验的跨国公司、知名国企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作为评委嘉宾。选手们演讲富有个性,用不同方式向评委、老师以及在场同学阐述了个人概况、职业目标、行动规划等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方案。评委们对参赛选手进行了单独提问和综合点评,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参赛选手和到场观赛的同学纷纷表示,这次大赛让自己受益匪浅。最后评选出的获奖同学将优先获得知名企业的实习推荐机会。

活动之三:在线交流活动

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家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体现财经院校的专业特色,3月25日下午,网宣办在经世济国BBS论坛上举行以“直击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为主题的在线交流活动,就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如通胀、股市、房地产、社会保障、民主法制、阳光财政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次活动特邀请到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不动产研究所所长王洪卫教授,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蒋洪教授和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杨大楷教授作为嘉宾,在线回答同学们的提问。这次活动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大家都不愿错过和专家直接交流讨论的宝贵机会,纷纷在论坛上发帖提问。短短一个多小时,就涌现出一百多个问题,涉及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方面。面对同学们的热情参与,三位专家都认真思考,对众多问题一一做了精辟、准确的回答,得到大家的好评。论坛人气高涨、讨论氛围热烈,在线交流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活动之四:观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有感征文比赛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调动大学生学习创新、努力奋斗、报效祖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网宣办将《恰同学少年》上传至财大思进网,并举办了观后感征文比赛。此次征文比赛吸引了众多学生和教师的关注,收到40多篇稿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征文比赛还收到了来自湖南院校学生的热情投稿,这足以说明本届文化节的宣传力和吸引力。通过仔细筛选、专家评出10篇优秀作品,并对获奖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

活动之五:“我的大学”摄影比赛

为丰富在校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分发掘同学们的创造能力和设计灵感,同时也为众多校园摄影爱好者搭建一个互相交流学习、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网宣办举办了“我的大学”摄影比赛,面向在校大学生,收集他们校园生活的精彩剪影。本次活动共收到作品70余幅。通过思进网进行展出,通过专家和同学们的认真评审,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向获奖者颁发了奖品。

活动之六:经世济国BBS七周年站庆

上海财经大学“经世济国BBS”成立于2002年,网宣办特举办了校经世济国BBS七周年站庆活动。活动以“庆祝论坛成立七周年”为主题,由BBS自管委的同学和版主作为主导,邀请论坛的活跃分子积极参与,一起回顾论坛这七年来的发展和壮大,并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游戏,把网上的论坛好友圈延伸至现实生活中,往日里以古灵精怪的网名、活跃于论坛的版主和同学们都纷纷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令很多同学慕名而来、兴奋不已,进一步增强了论坛在同学中的影响力。

活动之七:首届网络文化节闭幕式

6月20日下午,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网宣办举行了首届网络文化节闭幕式,为这三个多月的各项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永章教授、两办、宣传部、就业指导中心、保卫处以及教育技术中心领导出席了闭幕式。校领导充分肯定了学校网络宣传管理工作,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再接再厉,引导同学在论坛上多开展主题研讨活动,为学校的发展共同努力。

(三)网络文化节取得的成效

通过举办网络文化节,进一步加强了我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能力,促进了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丰富了我校学生学习生活,起到了普及网络知识的作用,增强了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了网络宣传与管理水平,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的成效大致有以下几点:

1.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初步打造了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文化抓手

本次网络文化节的举办拓宽了服务和引导学生的渠道,较好地发挥了优良网络文化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娱乐和沟通功能,通过开展积极健康、形式多样的网上活动,实现了网上网下活动的联动。本次活动吸引了大量师生的参与,事实证明,健康的网络文化活动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2.充分发挥了师生的主体作用,初步实现了校内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共创

本次网络文化节虽然由学校党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但是学生工作部(处)、团委、就业指导中心、信息办、教育技术中心及各院(系)等多方共同参与其中。此次活动是大家共建、共享、共创的成果。通过活动,学校网络建设有关各方增强了沟通、协调意识,增强了网络宣传与管理工作的能力,提高了学校领导对校园网建设与管理的重视程度。

3.加强了文明办网、依法管网原则的意识

网络是把双刃剑,校园网也是如此。积极正面的信息得以传播,负面或不实信息也很容易扩散,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不良和误导作用。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通过举办本次网络文化节,积极引导了大学生文明上网的习惯。通过网络道德教育,倡导了网络文明、网络自律,增强了大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安全意识。

4.锻炼了校园网络宣传与管理队伍

本次网络文化节所举办的各种活动都是通过网管队伍在同学中事先征求意见,根据学生的需求精心筛选活动项目,经由老师引导,再由网管队伍策划组织实施的。通过举办这些活动,提高了学校网管人员引导和控制网上舆论的能力和素质,为维护校园网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初步形成了校园网络宣传与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

通过本次网络文化节各项活动的参与情况、举办过程和结果来看,可以肯定,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首届网络文化节是成功的。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激发了广大同学在网络空间提升自身修养的主动性,拓展了新的校园文化活动领域,突出了利用网络传播绿色健康文化的作用。上海财经大学网络文化节荣获2008年上海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项目奖。

上海大学——

精心策划 蓬勃开展网上文化活动(www.xing528.com)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其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精神风貌、文化内涵等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互联网一进入校园,就以其传播快速、信息量大等优势迅速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思想政治工作、学术交流、社团活动、文艺体育和管理制度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上海大学自新校区建成十多年以来,大力推行校园网络平台,使校园网络成为师生们交流、学习、参与学校管理、政务公开、展示才干甚至是解决问题的平台,也成为了向全社会展示学校精神风貌、了解学校发展现状的窗口。这一做法使得广大师生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足不出户地了解到校园文化的讯息,发挥了师生自主自愿的原则,且在实践中避免了物质资源的浪费,为环保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上海大学一直以来充分贯彻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这一理念,探索创新、实践拓展,十年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上海大学利用网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

1.利用网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

上海大学作为上海市唯一一所直属的“211”工程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办学资源与办学条件。目前,校园通信光缆已覆盖了三个校区及所有大楼,建成了较完整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学校还建成了一批先进的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多媒体教室。利用校园网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丰富校园网络文化,构建和谐,绿色,信息化的校园网体系。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扩展网络知识,培养有较强网络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建成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教育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

2.利用网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与学校选课制、学分制、短学期制相适应

上海大学实行极具特色的三制,即选课制、学分制、短学期制,利用网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校园网络体系的关注程度,更是对三制的扩展与延伸,有利于学生及时掌握校园信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好地发挥三制的优势。基于网络的校园选课系统平台则是学分制的基础。充分发挥学分制的选课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规划能力,更是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网络应用能力。上海大学的短学期制缩短了学期时间,相对而言学习节奏更快,学习周期更短,开展大型校园文化活动的难度也更大。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显著缩短活动的准备周期,扩大活动的知名度,更节约了大型活动的宣传成本。

3.利用网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快了和谐校园、节约型校园的创建

上海大学利用广泛覆盖的校园网络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创造了新的平台,弥补了因为选课制带来的班级同学共同相处时间少、交流时间少的不足,使同学联系更紧密。为广大同学的交流创造了新的条件,有利于上海大学的同学在新的时代利用新的纽带加强同学之间的联系,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利用网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也使同学与老师们的交流沟通更加便利,关系更加紧密,在沟通交流中营造快乐的生活学习氛围,传递着共同的和谐理念。

4.利用网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有效解决了学校“一体两翼”开展活动的不便

上海大学由校本部——宝山校区和延长、嘉定两个分校区组成,其中,分校区与宝山校区有一定车程,分校区学生参与全校性开展的活动不太方便。通过网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打破3个校区的隔阂,加强了两翼校区与总校区的交流,方便了各学生组织之间的沟通和联动,创设了供所有同学开阔交流的平台,校院两级学生工作单位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利用网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目标。

5.利用网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资源利用更优化

上海大学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使资源利用更优化,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减轻了学生团体的负担,也起到了节约资源的效果。各种丰富的网络资源降低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难度,多彩的网络信息更加大了活动的吸引力,使校园文化活动成功开展的同时大大地缩短了活动跨度,提高了活动效率。活动信息在同学们之间广为传播,增强活动的宣传效果,同时也方便同学们对相关活动的了解与报名。同时同学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学习资源,分享学习心得,更有助于同学们日常学习的交流与合作,极大的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也有助于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策划组织好校园网络文化活动

1.活动前期发布、可行性分析

前期网上活动总体策划,选择合适的平台发布活动信息与活动规则,展开网上活动宣传吸引师生参与。并预计活动将会取得的效果,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克服技术上的不足。

2.活动期间关注、及时反馈

网络活动进行中,维护良好的网上活动秩序。及时发现修正活动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应对网络突发情况等,展开实时的网上活动报道。例如修正帖子内容,修改规则,回复同学们在活动中的建议或者疑问。

3.活动效果跟踪、不断提高

网上活动结束后期进行活动总结,并进行网络调查,以扩展今后的网上活动形式,改进活动流程。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反馈信息,此举加强了普通同学与学生组织的联系,也有利于各级学生组织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

4.完善门户网站、搭建平台

主要利用自主建设的门户网站开展工作,“共青团上海大学委员会网站”2008年中期完成建设,内容包括组织建设、校园文化、社团空间、志愿服务、学生科创、团务文件等有关团学交流的各个方面。上海大学学生会与社团联合会网站建设于2009年秋季完成建设并且不断更新完善。网站内容包括校会新闻、校园文化发布、工作简报、专题活动、学生讨论区、学生维权、招新求贤等有关学生会与同学联系的各个方面。

5.网络专人维护、不断更新

活动后期网站的维护工作同样由学生独立承担,内容版式由各学生组织信息部干事不断更新维护,以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促进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提高活动成效、强化网络校园文化活动宣传等方面的作用。

(三)利用网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1.组织好新中国成立60周年网络征文大赛

200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校团委通过网络举办“与祖国同行——上大学子看60年中国巨变”征文比赛,得到很大反响。本次征文比赛自从在团委网站上启动以来,就得到了全校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同学们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反映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变化,展现对生活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感悟之怀,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对幸福的追求和对前景的希冀。通过网络平台收到各类稿件近300余篇,特别邀请了上海市写作协会和学校党委宣传部的相关领导老师组成评审团,进行无纸化评审,获奖作品将最终收入电子纪念文集。

2.组织国庆祝福祖国回复感言活动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期间,校学生会发起了一场“回望新中国成立60载,祝福祖国未来”活动。学生会干事将活动帖发布至乐乎论坛,描绘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并且憧憬了将来,希望同学们在此主题中畅所欲言,发表祝福。活动受到同学们的踊跃支持,同学们在帖子中表达自己的对祖国真实情感。回复高达几十页,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利用网络平台祝福全校教师

2008年教师节,上海大学学生会发起一场网上祝福全体教师的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回复感言,向每位教师群发祝福邮件,制作网络祝福视频和电子杂志等,以感谢每位上大老师的辛勤教导。整个活动全部在网上进行,给每位上大学子参与机会。包括祝福内容征集,给老师写评语,上传老师的工作影像等等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向全校每一位在校教师送上了节日的祝福,并践行了节能环保的理念,通过一系列的网上活动为老师送上了诚挚的祝福。

4.组织钱校长95岁华诞祝福活动

在钱伟长校长95华诞之际,校团委发起在全校团员青年中开展“钱校长,我想对您说……”网络留言征集活动。活动引起众多上大学子积极响应,大家纷纷跟帖留言,由衷表达对钱校长的崇敬之情,释放对学校的热爱。活动持续近四个月,收到广大师生们的关注,收到留言达500余条,经过网络投票,并参考相关老师的意见,最终评选出了10条精彩留言在网上公布。

5.组织“春和景明”我最喜爱的校园十大景物网络投票

活动整个宣传信息通过学生会官方网站、学校BBS——乐乎论坛、横幅以及相应的海报、传单在学生之中传递,并且得到了全校广大师生的热烈反响。投稿、投票、评比,整个活动流程都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最后,投票系统自动计算投票结果,选出获奖作品。评比结果在官网以及乐乎论坛上进行了公示。活动期间有各类疑问,参与者也可通过网络联系主办方,提高了活动的效率以及成效。

6.组织“我最喜爱的菊花”及“秋之韵”学生摄影比赛网络评选

上海大学后勤集团主办的上海大学“秋之韵”菊花展已开展多届,每年11月菊花展都将在校本部隆重展出,展期14天。期间将与校团委共同举办“秋之韵”学生摄影比赛,评选“我最喜爱的菊花”和学生参与培育的菊花作品展等活动。活动的最终投票都将通过网络产生,每一位师生都可以参与到此项比赛中,成为身边美景的记录者和评比者。

7.推广无纸化办公理念

上海大学学生会在今年九月的学生会招新中推行无纸化办公的制度,全部流程通过网络系统完成。从网上报名系统的设计填报到面试时的及时网上评分,不仅节约了统计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纸张的使用、体现了绿色环保的原则。

8.推广数字绿色环保账户走出校园

此账户的概念由上海大学“更绿色的上海行动”团队提出,英语为“Greener Shanghai Action”,故又简称GSA。行动针对国家日益严峻的垃圾处理压力,通过新型循环再生的理念,以环保生活品换取可循环再生资源,积累数字“绿色账户”,时尚、愉快又有趣。每支持一次垃圾分类处理或可再生生活废旧品的兑换处理就能在数字绿色账户中积分,仅在上大新校区就已经有2 000多人开通了自己的绿色账户卡。现在“绿色账户”已走出校园在全市1 000个社区推广。活动收效良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上海大学的网络活动都能取得比较好的反馈和效果,这缘于在活动策划中精心设计好人与机器、人与人的交互过程,包括回复、评论、投票、上传文件、贴图等各种形式的交互等。这使得网上活动的气氛更热烈,并对网上活动形式的宣传有较大的帮助,让师生更加认可利用网络开展活动的方便。上海大学利用网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关注简化活动流程,减少操作的复杂程度,让师生的活动体验更好。这样更容易推广网络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上海大学还将继续探索创新、实践拓展,利用网络开展更多校园文化活动。

上海师范大学——

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上海师范大学“学思湖畔”BBS成立于2000年10月,现开设10大栏目,近200余个板块,拥有20万注册用户,规模位居上海高校BBS前三甲。“学思湖畔”BBS作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学校党委以学生“三自”(学生自主开发、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管理模式为基本思路,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教育性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在BBS成立后一年,学校领导根据大量的调研结果和具有前瞻性的研判,成立了大学生网络信息协会。网络信息协会由学校党委领导,团委指导开展各项工作。网络信息协会由主席团、网管部、信息管理部、策划传媒中心组成,并设立了BBS活动团支部、BBS学生党的工作组、网络电台等机构。其中网管部是具体负责BBS管理的部门。在工作日,网管部每周进行一次例会,讨论并表决一周来BBS上的重大站务事宜,会后以“网管周记”的形式公布在BBS中。每周结束,网管部都会编写本周“BBS工作一周记”,全面汇总BBS一周来的情况,由校长办公室统一抄送给学校各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了保证BBS在言论上正确的方向,协会建立了版主和网管的轮值制度,每个工作日上午8点至晚上9点,会有版主和网管在网上巡视。当突发事件、敏感事件发生时,网管部会迅速反应,快速制定预案或应急方案,并以弘扬主旋律为宗旨,通力配合学校占领网上阵地,引导言论,缓解冲突矛盾。凡是遇到突发的事件,安排网管24小时轮流监控整个BBS的言论动态,引导网友的言论导向,充分利用后台系统控制偏激言论,对于违规现象及时备案并快速处理。策划传媒中心则充分发挥了网络的特色,在网上网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和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如BBS文体月、BBS嘉年华、湖畔撞击等,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容。

BBS奖学金是协会推出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为了激发BBS网友的学习积极性,秉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提升学校的学术氛围,形成在网络上提倡、鼓舞和宣传态度认真、刻苦学习的良好风气,设立了“BBS奖学金”,凡是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的网友,可以申请BBS奖学金,奖品为BBS网上的虚拟物品。BBS奖学金活动是全国高校首个以网络为载体,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奖学金,是上海师范大学的大胆尝试。与一般的奖学金有名额限制不同,BBS奖学金只要网友考到相应的分数,就有虚拟的奖励,因此,一些平时认为奖学金与自己无关的学生,也开始关注BBS奖学金,并在BBS中留言,表示要尽力考好每一门考试,以争取更多的虚拟奖励。网络信息协会在每学期都进行一次BBS奖学金的评比工作,评出一、二、三等奖,由校领导亲自为其颁发证书。网络信息协会还组织获奖的同学到各个学院巡讲,交流学习心得。有位在首届BBS奖学金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网友非常感慨:他上学期考试不理想,全部是“中”或“及格”,他认为获得奖学金基本无望。但正在他泄气的时候,BBS奖学金的出台,使他看到了希望。他试着考试前努力复习,没有想到考出了三个“优”,两个“良”的优异成绩。他说,是BBS奖学金让他看到了希望,让他发现,原来自己竟有如此大的学习潜力和如此强大的实力,并表示以后要用类似的态度面对每一次考试,证明自己的实力。《文汇报》、《新闻晚报》等媒体,对BBS奖学金进行了深入的报道,并配发了评论和编者按,为该工作叫好。

网络信息协会依托BBS的优势,成立了上海师范大学网络电台。电台全部由在校大学生组成,从节目的前期采编、策划到后期直播,都由大学生自主完成。目前,网络电台每周设一次直播节目,并有若干档录播节目,节目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此外,网络电台为了配合学校中心工作不定期邀请校领导走进网络电台直播室,与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学可以在直播中拨打电台热线与校长当面沟通,这种大胆创新的尝试,在全国高校中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协会利用网络电台开展了“E教授讲堂”活动,定期邀请师大的专家教授到电台直播室,与学生进行当面的交流,对于知名教授的知名课程,还利用DV的形式制作成短片,供全校学生下载观看。

在近10年的工作中,学校党委紧紧围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先后在网络信息协会内成立了BBS活动团支部、BBS学生党的工作组等具有创新意义的党团组织,通过党团建设引领BBS的运行、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这些组织的工作,使BBS始终做到主旋律高昂、格调高雅、正气抬头的氛围,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净化的网络交流环境,为学生在网络上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协会参与管理的大学生不仅能通过工作锻炼自己的能力,更能通过这些党团组织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校团委的指导下,协会内形成人人争先的良好局面,党员的比例从原先的1%提高到10%,协会的管理层党员比例也从原来的20%提高到了80%。

经过10年的努力,网络信息协会已经成为上海师范大学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力量,通过对BBS的管理和一系列创新项目的推出,树立了多个网络文化产品品牌。学校BBS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形成了特殊的网络文化,受到主管部门和兄弟高校的一致认可。2007年学校BBS在专家的评选中,获得由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十佳BBS”荣誉称号;2008年,管理BBS的学生组织——上海师范大学网络信息协会获得上海市委宣传部颁发的“上海市网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作为学生社团,网络信息协会还分别获得团市委和团中央颁发的“上海市明星学生社团”和“全国优秀学生社团”称号。

从学校BBS网络信息工作开展取得的成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凸现了组织保障的优势。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建好网,管好网,用好网”的原则下,校团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实现了学校BBS网络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网络环境逐步改善,正面舆论引导进一步加强。

第二,学生自主开发、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模式,激发了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学校BBS学生“三自”管理模式,不仅让学生乐于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同时也实现了网络文化活动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的一致性,BBS奖学金、E教授讲堂等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第三,互联网的内容的丰富性、信息的交互性、斗争的复杂性特点,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拓展新载体,必须掌握主动权,必须占领新阵地。校园网络的建设能够更加快捷、准确地了解师生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相互沟通;能够有助于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广泛需求;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网络开展正面宣传活动,用“中国之声”、“正面之声”感染学生让他们更加了解国家的改革和发展,能够正确认识新情况和新问题,并赢得他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上海金融学院——发挥网络优势,加强毕业年级学生离域管理

上海金融学院学生进入大四年级后,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上海生源学生大多选择走读。如何进一步抓好毕业年级学生的离域管理,成为学校管理工作和学生工作的一项崭新课题。面对新的形势,学校规划、整合资源、凝心聚力,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三个途径,四个队伍,五个确保”为工作思路,全面有序地开展毕业年级学生的离域管理。

“一个中心”,即“一切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各二级院系都将毕业班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落实,明确分工、清晰对策。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主抓学业,党总支书记、副书记主抓就业,毕业班班主任和辅导员负责具体执行。同时,院(系)党政班子成员分别与毕业年级的各班结对,对学生实习就业予以指导。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工作进度细化到日。各学院在每周例行的党政联席会议与院(系)全体会议上都安排研究毕业班工作,认真听取教师意见和建议,斟酌损益,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两个基本”,即“抓好学业、抓好就业”。抓好学业是保证学生按时毕业的前提,抓好就业是实现学生稳定就业的先决。毕业班班主任定期详细盘整每位学生的学业完成进度,认真告知学生相关事宜,并细化归纳筛选类别,将有重修或者补考课程的学生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及时与之交流,积极安排学生为他们补习功课,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课程。在抓好学业的同时,各学院狠抓就业工作,大三第二学期结束前,各学院都会举办“学生实习、就业动员大会”,邀请专业教师为学生传经送宝,未雨绸缪,擂响学生就业的战鼓。进入大四后,各学院还将毕业班就业促进会固定化、定期化,邀请就业中的先进代表、已毕业的工商校友、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为大家指点迷津。毕业班班主任每周统计班级学生就业状况,第一时间向结对院(系)领导汇报。辅导员认真做好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辅导,为就业过程中存在焦虑的学生予以心理的疏导与鼓励。

“三个途径”,即班会、电话和网络。如何保持对毕业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性,保证各项信息传达到每一位学生的及时性,保证学生离校管理的有效性,对于毕业班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提出了考验。在大四年级第一学期,各个班级基本上都会有一门必修课,学生每周至少都会集中到校一次,各毕业班辅导员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因地制宜开展班会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四年级第二学期,毕业班学生集中来校参加体检、论文答辩时,毕业班辅导员也都会见缝插针召开班会进行集中式思想政治教育。平时的各项信息通知,辅导员都会在第一时间以飞信形式告知每一位学生,并要求回复;凡未及时回复的学生,辅导员则以电话形式予以询问并告知,确保信息传到每一位学生,坚持“任务不过夜”。同时,在班级集体博客或者易班上张贴各项通知。对于班级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包括学业或者心理等),辅导员将电话交流模式固定化、长期化,及时跟踪,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保障学生管理的针对有效性。

“四个队伍”,即院(系)党政班子、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学生党员。院(系)党政班子统筹规划,辅导员班主任具体落实,班干部和学生党员密切配合。院(系)党政班子成员定期向院(系)全体会议通报,辅导员、班主任定期向党政班子汇报,而班干部和学生党员则作为重要的工作抓手密切配合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每项工作任务下达之后,除了辅导员第一时间跟踪外,班干部实行“包干到户”,每位班干部分工负责多位同学的信息再传达和信息收集,形成辅导员第一时间通知——班干部后续督促——辅导员汇总的格局,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每次学生集体来校,班干部提前到辅导员处报到,在辅导员的总体安排下,各司其职,明确分工,确保各项落实有序、快速、有效。在学生离域管理中,学生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协助辅导员做好需重点关注学生的工作,并根据需要为他们进行功课补习,发现问题及时向辅导员汇报。四个队伍构筑了学生离域期间管理工作的横纵搭配的网络,为工作的深入提供了扎实的人力保障。

“五个确保”,即辅导员“确保信息通知到位”、“确保通信始终保持畅通”、“确保工作有效及时完成”、“确保关注到每位学生”、“确保日常教育持续深化”。其中,“确保信息通知到位”要求辅导员将学校和院(系)的每一项工作与信息通知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确保学生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要求和内容;“确保通信始终保持畅通”要求辅导员手机24小时开机,保持通信畅通状态,确保学生第一时间能找到辅导员;“确保工作有效及时完成”要求辅导员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和院(系)布置的各项针对毕业生的任务,确保后续工作稳定有序跟进;“确保关注到每位学生”要求辅导员在重点关注困难或者心理问题学生的同时,定期与每位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确保院(系)全面整体掌握学生离域期间的情况;“确保日常教育持续深化”要求辅导员做好就业工作之时,持续深化开展日常思政教育,比如“诚信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职业教育”、“党员教育”,确保学生在实习就业中贯彻诚信意识,牢记安全意识,融汇健康意识。

该校工商管理学院在毕业年级管理工作中勇于创新、勤于思考,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值得思考总结。以下是该学院在学生管理中的一个案例。

2007级工商管理班有一个学生小Y,从高中开始就沉迷网络,进入大学以后一度痴迷网游不可自拔。辅导员想尽一切办法,采用“盯、看、防、疏、导”多管齐下的方式,终于有效帮助他克服了网瘾,逐渐走上了生活的正轨。但是,该生由于过去长期沉溺网络游戏中,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成绩较差,与人沟通能力欠缺。截至大四开学,小Y尚有多门功课要重修,这些重修课涵盖高等数学、会计、统计等需要一定知识储备和基础的公共课程。为了帮助该学生在大四期间实现学业的完成与就业的成功,成为了该学院领导和辅导员根据该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严格督促小Y“定期走回来”。这里“定期走回来”是指要求他在大四第一学期每周按时上课出勤。大四学生侧重实习就业,但是这一条对小Y并不完全适用。对小Y而言,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学业,实习就业也是一种枉然。针对这个情况,辅导员与该生在暑假和大四开学第一周进行了多次促膝长谈,详细分析两业关系,深入剖析实际情况,细致制定实际步骤,要求他在第一学期将重点放在专业学习上,放在课程重修和考试上,放在夯实基础上,将课程学习摆在首要位置,分清主次,明确要点。为此,每周日晚上,辅导员都会与该生进行电话沟通,督促他在周一按时来校,准时上课,认真听讲,学好内容。每节课前,辅导员还会到教室去检查,叮嘱他严格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后及时复习。在期末考试前三周,辅导员安排几位成绩较好的低年级学生为他进行补课,精心讲解书本知识要点,反复讲解考点内容,务求其有效掌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第一学期的课程,小Y全部通过。在第二学期,小Y只有一门课重修,每周一天来校,辅导员亦定期找他详谈。在学期末临近,辅导员也已安排好多位学生为他进行补课辅导以确保他能顺利通过考试。

(2)积极鼓励小Y“定期走出去”。小Y性格有些内向,喜欢蜗居在寝室或者家中,不太善于走入社会,这对他的就业是个考验。在严格督促他按时上课出勤的同时,辅导员也积极鼓励他利用课余时间“定期走出去”,走向社会,多投简历,敢于去面试,敢于去实习,在面试中锻炼自己,在实习中改变自己。院(系)领导和辅导员从简历的制作、面试的技巧、实习的须知等各方面为他面授机宜,悉心指导,创造机会为他提供实习岗位,并及时与他商讨面试经验教训。同时,院(系)积极与小Y的父母联系,双方一起为他寻找更好的实习机会。在大四第一学期,小Y在一家电子信息公司实习了半年。经过这半年时间的实习,小Y自身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父母也欣喜地发现经过社会的洗礼,小Y变得开始懂得关心父母,开始懂得待人接物,开始懂得简朴节约,开始明白珍惜时间。大四第二学期开始,小Y开始自己寻找实习就业的岗位,在他本人的辛勤努力下,他的表现得到了实习单位的肯定,四月份成功签约。

(3)坚持不懈“定期互动交流”。这种互动交流既包括辅导员与小Y本人,也包含辅导员与小Y父母之间。第一学期,辅导员每周日与小Y电话沟通或者当面交谈,除了督促他按时来校上课外,也详细咨询他近期的面试实习情况。在确保小Y能按时上课出勤的同时,积极为他的面试实习出谋划策。尤其是临近学期末,辅导员叮嘱他将认真复习作为重点,根据他的学习进展帮助他合理制定复习计划,安排补课人员。进入大四年级第二学期,在小Y所需修读的课程不多的情况下,辅导员将电话联系巩固化、长期化、定期化,第一时间了解小Y的实习就业状况,并不时叮咛他不忘专业课的复习。同时,辅导员坚持与小Y父母每两周通一次电话,了解小Y的学习与实习情况,并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困难共谋良策,保证了学院与家长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为小Y的学业、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经过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小Y同学顺利完成了在校期间的所有课程学习和考试,并成功实现就业,目前供职于某知名国企。

上海建桥学院——

易路走来 易网情深

上海建桥学院是上海市第二批易班试点高校,也是民办高校中第一家试点高校,于2010年5月启动易班试点工作。目前,该校298个行政班级全部建立了网上易班;包括职能处室、学生社团组织等建立的班级,全校总共建立了473个网上班级。全校有16 344位师生注册使用易班,其中学生注册率为100%。据大学生易班网络运营中心的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5月底,易班发帖总量超过67万,博文超过1.6万,其中不乏许多原创优秀博文。易班最高日点击率达到14万人次,易班建设情况在全市高校名列前茅,在民办高校中独占鳌头。

该校易班主要功能包含主社区、学校、班级和个人主页,其中班级功能是易班最为主要的功能。班级建立之初,好比是搭建了一座座空房子,如何对其空间进行分割设计,如何装修布置,如何美化装饰,如何让它变得温馨怡人,如何吸引班级成员进来并能产生似家的依恋之感……这些是该校易班建设人员重点考虑的问题。而这一切问题的解决,均依赖于一项基础工作,即丰富易班内容。通过不懈努力,该校有8名学生担任了易班主社区电影电视、大学生活、贴图专区等不同版块的版主,在全市约20万用户排名中,“卓王孙”、“随意吹”、“竹林抚琴”、“大海故乡”、“hjj1989”、“七月流火”等用户跻身综合实力榜单的前列。其中,张宁老师(“大海故乡”)身为学工部部长,平时工作繁忙,但他利用假期和周末时间潜心研究,个人排名在全市高校学工部长中遥遥领先。辅导员孔祥跃(“七月流火”)积极撰写博文,有11篇原创博文被易班网站评为“精华博文”,博客访问量高,在易班系统具有一定知名度。

1.日常事务管理进易班

易班试点之初,在同学普遍注册后,如何吸引同学进入易班便成为最主要的问题。校辅导员们平时在对易班进行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易班的话题、网盘等功能,将不少日常事务放到了易班平台上,比如有关学校各种大型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的通知,有关学生课表、考务安排表、实训放假通知,有关班级各类评奖评优活动的通知和具体操作安排的说明及评选后的公示,有关学生社区活动安排、区域卫生检查等方面的情况,有关班级建设相关管理制度、规定等等。这些事务进易班,有效增强了一部分同学对易班的“黏度”。辅导员王欣月老师说,在班级交待一些事情时,学生会问:“你会在易班上发布么?”可见学生对易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依赖。信息系辅导员王斌老师坚持每周一在班级发布“班务公开”,让班级同学明确当周的主要事务,方便同学忘记时翻开查看,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再如,商学院10届电商1班学习委员在班级发布了关于“早晚自习固定座位”的话题,引起班级同学普遍关注,一周内有102人次阅读,24人次回复,大家就“要不要固定座位”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有人支持、理解,也有人反对,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

2.学习资源进易班

推广使用易班之前,人人网、开心网等以娱乐、交友为主的社交网站虽然很受学生青睐,但是,最令大学生关注的,归根到底,还是自己的学业、就业等,易班建设正是围绕于此,努力将易班打造成大学生开放便捷、互动共享的学习空间。首先,教务处、基础部等教学相关部门进驻了易班,通过易班平台发布与教学相关的资讯,广受学生关注;第二,许多班级在自己的班级主页中设置了学习常用链接,如课程中心、教学管理系统、专业教师博客等,当学生需要打开这些网页而寻找网址时,便会有人提醒“易班里有链接”。第三,几乎所有班级的话题、网盘分类中都设有“学业探讨”、“学习园地”等与学习相关的类别。例如,文传系2010届司法文秘班,在班级的网盘里设了和专业有关的法理学这个版块。学习委员等负责及时将老师的课件传上去,供那些上课来不及抄笔记的同学在课余时间补习。同学们也将自己平日里看到的有关法理的内容都传上去,以使资源共享。又如外语系2009届商务日语专业,结合专业特色,发布了许多日语歌曲、日语新闻、日本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同学在上网的同时也巩固了专业知识。

3.党建内容进易班

大学期间的成长和发展是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据调查显示,该校近80%的学生有入党意向,党员身份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而易班是高校辅导员等开展思政工作的教育新阵地,利用这一特性,学校将思政教育与党的建设融合起来,将党的方针政策、党的理论知识,以及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等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满足学生期望接受党的教育的要求,吸引更多学生向党组织靠拢。许多班级在易班网盘里建立了党建工作文件夹,包括党章党史、材料撰写规范、党员发展流程、党员承诺等;将团支部推优等事务放到了易班上,借助易班的投票功能得以开展,对于投票评选,班级学生普遍都能积极参与,反响良好。学校在党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之际,一些班级的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等甚至辅导员老师都纷纷将自己的创先争优承诺书发布在易班,供全体师生监督,例如商学院2009届会展2班发布“创先争优”计划书,商学院胡根芳、冯春娣等十多位辅导员发布了创先争优承诺书,信息系2009届计算机专业多位同学发布个人承诺书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党员同志增强了奉献、服务意识,广大同学也增强了监督意识。

4.专题教育进易班

学校易班话题建设紧紧围绕着大学生成长发展和高校育人工作的需要而展开,因此专题教育在易班也有明显的体现。例如,作为特色项目的文明工程、文明修身专题,诚信专题、感恩专题、学雷锋专题等,都在易班话题中占有一定比重。以文明修身专题教育为例,文明修身倡议书、宣传动员、具体实施方案、考核评比细则、活动进展报道、活动照片、同学参与的感悟心得、总结等都在易班上充分体现。例如,刘伟山老师所带的2007届英语本科专业向全校同学发起《文明修身倡议书》;刘阿英等许多辅导员老师都发布了“文明修身”主题博文,及时点评工作;华雅玮等老师及时在易班平台公布文明修身“每日之星”,激励表扬同学;艺术系的戚良艳老师当时正值外出参加辅导员高级研修班,她通过易班博文加强与同学的交流,由此进一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信息系王斌老师围绕文明修身撰写的博文《我们和大自然同在》发出不久,便荣登主社区精华博文之首。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10月至今年5月,学校易班平台以文明修身为主题的帖子有1 100余篇,全校约2/3的班级均在易班建立了文明修身的相册,上传照片千余张。再如,感恩专题教育方面,外语系2009届商务日语专业组织学生在假期记录自己感恩的心情和实事,同学积极参与,最终评选出了8篇优秀感恩文章,进行了表扬。部分老师也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学雷锋的专题教育,例如姜淑琴老师经常通过话题、博文形式及时与学生分享身边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表彰默默奉献的同学,久而久之,更多同学能够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又如,诚信专题方面,一些班级的班长或团支书在易班发起诚信倡议书,班级同学纷纷跟帖签名以示诚信考试的态度和决心;辅导员胡银平老师曾发布博文《我们为什么要作弊》,校内外许多师生参与讨论,一周内有562人阅读,44人次参与讨论,该文也被选入了主社区精华博文。

5.主题教育活动进易班

为了确保易班内容的丰富精彩,以上海世博会、十周年校庆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为契机,学校在易班平台举行了阶段性的主题活动。易班试点初期,正值上海世博会召开,学校将世博志愿者这一学生们普遍关心的主题放在了易班上,世博志愿者们的风采第一时间通过易班平台展示,志愿者们纷纷在易班分享交流志愿服务的心得、感悟,学校志愿者胡炯炯同学(用户名hjj1989)的博客里专门设置了“白菜生活”类别,每天撰写日志,先后撰写了18篇白菜日志。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围绕这一主题,学校易班开设了“建党90周年”专栏,开展红色专题活动,其中包括“红色电影点评”、“我的歌声最红”、“听我讲红色故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连载”、“党史上的今天有奖答题系列”以及“党史知识竞赛之我的参赛记录”等许多类别。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关注度较高。众多同学积极参与活动,有的同学在易班里讲红色经典人物的故事,有的同学交流红色影视观后感,还有的同学分享班级唱红歌的照片和音频视频,气氛活跃,还有一些参加红歌赛后感悟类的帖子如《5月,属于我们的时光,电商1班钢巴得》、《给我们这次参加红歌会的每个同学》写得情真意切,有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2008届计算机1班的钱佳蕾讲《王二小的故事》时,她的PPT制作十分用心,用动画的方式,配以音乐,将王二小的故事展现给大家,吸引了很多同学的注意力。4月13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的宣传帖发出后,两周内阅读超过2 000人次,5月4日发布的《党史知识竞赛题库更新》两周内的阅读有1 400余人次。学校易班工作站为鼓励同学积极参与,还设置了积分规则,同学参与每项活动能获得相应的积分,最后将根据总积分的高低评选出建党90周年专题活动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6.校园文化生活进易班

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多姿多彩,过去,主要通过校园团学网展示,而易班的推出无疑为之搭建了更宽广的展示空间,校团委学生会、各院系分团委学生会、校社团联、校志愿者协会、社区自我管理中心、校园广播台、校卫队等等,各类社团组织纷纷进驻易班,不一而足。校园里大大小小的社团文化活动也都能从易班里获取相关信息,如学校科技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的进展报道、优秀学生巡讲团活动、各类志愿者活动资讯、校园近百家社团的风采展示,等等。2010年12月3日,学生会文艺部将校园十大歌手网络复活赛放到了易班上,顿时引时强烈反响,该帖一天后便登上了主社区热门帖子的头条,三天里有1 382人参与了投票,7 000余人次关注,140余人次回帖。今年4月,校团委将科技馆志愿者的招募报名环节放到了易班志愿者协会班级,该帖也顿时成为热点,一周内有1 600余人次关注,166人次回帖。新成立的“智运社”在易班表现活跃,他们对象棋、围棋等各类棋法知识进行宣传介绍,并展开交流,有效增强了智运社在广大师生中的影响力。5月中旬,2011年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高校组棋牌比赛中,学校智运社喜获女子国际跳棋团体及个人第一名、男子国际跳棋团体及个人第三名等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智运社平时在易班的广泛交流是密不可分的。

7.心理健康教育进易班

在学校易班建设稳步推进的基础上,校学生处处长、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张宁老师于2010年9月开始富有创新性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易班相结合,创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易班三级系统,它包括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易班、各系心理健康教育易班、各班易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版块和内容。校、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易班和各班易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版块各司其职,形成比较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学校对每个心理健康教育易班建设提出了统一的规范化的要求,明确了网盘、相册和话题内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必须建设的内容和具有自己特色的内容。要求网盘里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各种资料,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联系方式和危机干预预案;相册中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相片,还有一些可以给人带来审美愉悦心情的照片;话题中有大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使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愉悦心情,完善人格,放宽心胸,不断成长进步。截至2010年底,共发布心理健康教育话题和回帖约3.8万个,心理相册519个,存放照片1.2万余张,网盘存放文件6 509个。校、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易班的综合排名均位于学校前列。借助易班平台,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优势,打造了一个全员参与、联系畅通、功能有效、网上网下互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防范的网络系统。充分发挥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时空和影响力的优势,与网下已有的软、硬件资源优势相结合,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防范工作推向深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易班相结合,并且在全校易班范围内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易班系统,这不仅在各民办高校中是首创,而且在所有各高校中也是最先开展。这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防范的模式创新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方式和手段,同时也拓展了易班建设范围和内容。“易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获批2011年度上海高校网络文化特色创建项目,这是民办高校中唯一一个获批项目,也是所有获批项目中唯一一个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项目。

8.其他服务性内容进易班

易班是高校辅导员等开展思政工作的教育新阵地,但它能否为广大学生接受和喜爱,是易班能否真正起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因此学校易班建设过程中,在丰富教育性内容的基础上,也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服务性、娱乐性的内容,将网上教育与服务、娱乐结合起来,通过快捷有效的服务,拉近了与学生正面教育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易班的认同。为突破具体班级的限制,方便师生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在易班正式校级平台推出之前,学校易班校园工作站依据易班现有条件,着力打造了一个类似校级公共平台的“信息广场”,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班级话题设置了许多类别,有校园资讯、校园活动、失物招领、兼职信息、咨询求助、二手交易、共同探讨、百家社团、班级特色、学生创业,等等。信息量大,内容比较丰富。特别可喜的是,学校教育服务公司服务监督平台、校园广播台、校团委、社管中心等多个部门和社团组织负责人都加入了信息广场,通过该平台发布校园相关资讯,促进了相互间的信息速递,如周末食堂开放情况、周末红色电影播放讯息、校园讲座资讯等等,都会第一时间呈现在易班,校园广播台及时将有关节目信息发布,并将部分优秀节目录音上传,供大家在线收听。信息广场已经逐渐成为校内资讯的汇集之地。就业是广大学生特别关心的问题,就业指导、招聘信息受到毕业班学生的特别青睐。根据学生的这一需要,校就业办在易班建立了毕业生求职园地班,由就业办指导老师担任管理员,这里既有大量招聘信息,也有关于就业指导方面的内容,广受学生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