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哥特人入侵与撒克逊人建立统治

西哥特人入侵与撒克逊人建立统治

时间:2024-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恺撒在不列颠岛登陆时,不列颠人已成为最强大的凯尔特民族。随着西哥特人的入侵,罗马帝国兵力吃紧,开始考虑放弃不列颠岛。召来这些日耳曼人的不列颠国王沃蒂格恩是个凯尔特血统的小地主,原本在罗马将军君士坦丁麾下效力。当罗马驻军撤退后,已经退役的君士坦丁被百姓推选为不列颠自治区长官,统治了约10年之久。后者欣喜若狂,宣布将肯特郡割让给撒克逊人作为彩礼。亨吉斯特乘机反攻,占领了整个肯特郡。

西哥特人入侵与撒克逊人建立统治

不列颠——五彩斑斓的土地,它是凯尔特原住民对这个欧洲第一大岛的亲切称呼。凯尔特民族对于不列颠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自恺撒高卢战争之后,这里和爱尔兰岛便成为保存凯尔特文化的最后乐土。当恺撒在不列颠岛登陆时,不列颠人已成为最强大的凯尔特民族。然而,在公元1世纪,罗马人几经苦战,还是征服了除北部喀里多尼亚山区之外的整个不列颠,从此开始了罗马对这个岛屿历时4个世纪的统治。如今不列颠岛的众多地名都与罗马帝国的统治有关,如代表古罗马军营的“××斯特”、“××卡斯尔”等等。

罗马在不列颠的统治完全可以用残暴来形容。他们攻打不列颠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建设什么王道乐土,而是为了抢夺当地的自然资源。不列颠原是地球上矿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当然,如今已经被开发殆尽),早在公元前6世纪,迦太基船队就经常不远万里,绕过地中海大西洋,到不列颠岛来购买矿石布匿战争之后,继承了迦太基遗产的罗马人便自然而然地开始觊觎不列颠岛,只是与迦太基人的公平贸易相比,他们更喜欢用暴力的手段直接抢夺。整整4个世纪,大批不列颠原住民丧失了人身自由,被迫冒着生命危险在几十米深的漆黑矿井里开采矿石,以满足罗马人那永无止境的贪欲。不想1000多年之后,向来喜欢“己所不欲,必施于人”的大英帝国,又把罗马帝国的这一传统强加于它在全球各地的殖民地人民,流毒至今不绝。

随着西哥特人的入侵,罗马帝国兵力吃紧,开始考虑放弃不列颠岛。公元410年左右,最后一批罗马军人撤离不列颠,黑暗时代的大幕从此在这个岛屿上落下,此后的历史变得模糊不清,许多事件的真伪无法断定,更多事件发生的时间令人迷惑。自公元5世纪开始,几乎与高卢改名为“法兰西”同时,不列颠岛也改变了自己的名字,称为“英伦三岛”——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它们同不列颠岛上的多数地名一样,直接来自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时代。

公元5世纪初,随着胡人帝国在中欧的扩张,汪达尔人、斯维比人与阿兰人向西欧迁徙,导致大批日耳曼难民涌入北欧。这股来势汹汹的难民潮一方面迫使法兰克人渡过莱茵河西进,另一方面则使得日德兰半岛上人口膨胀,超过了当地自然条件允许的数量。饥饿的日耳曼部落急切地寻求着出路,而刚刚被罗马帝国放弃的不列颠岛便成为他们的首选迁徙地。据说在公元443年(其实还要早十几年),喀里多尼亚的皮科特人和来自爱尔兰岛北部的苏格兰人(也译作“斯科特人”)南下进攻不列颠,不列颠国王沃蒂格恩向高卢的罗马当局求救被拒绝,只得转而求助于日德兰半岛上的日耳曼人。他们立即欣然应允,短短几十年内,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即萨克森人)、朱特人、弗里斯人纷至沓来,在赶走了皮科特人之后,便留在岛上不走,并进而大肆抢夺不列颠人的土地。

英格兰”之名,出自最早来到不列颠的日耳曼民族盎格鲁人,即“盎格鲁人的国家”之意。其实,撒克逊人和弗里斯人对英格兰的影响更大,因为撒克逊人的实力最强,而遗传学研究显示,现代英格兰人的DNA与弗里斯人的DNA最为接近。“盎格鲁”的意思是鱼叉,“撒克逊”的意思是短剑,它们清楚地说明了这两个日耳曼民族的标志性武器。实际上,这些民族的军事装备并不精良,人数也不多,很少能够集结超过500人的军队,如果以此实力在欧洲大陆上征杀,前景肯定十分黯淡。但是,在罗马人撤走的不列颠岛上,他们却如鱼得水,在当地不列颠贵族的支持下,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召来这些日耳曼人的不列颠国王沃蒂格恩是个凯尔特血统的小地主,原本在罗马将军君士坦丁麾下效力。当罗马驻军撤退后,已经退役的君士坦丁被百姓推选为不列颠自治区长官,统治了约10年之久。他从喀里多尼亚的皮科特人中招募了一支100人的卫队,但在公元425年左右,这些卫兵突然将主人谋杀了,而领导他们哗变的人正是这位沃蒂格恩。此后,沃蒂格恩在一所修道院里找到了君士坦丁的儿子君士坦斯,请他出来接替乃父的职务,但很快又谋杀了这个年轻人,然后假惺惺地大办丧事,随即将君士坦丁家族成员全部流放到高卢西北部的不列塔尼半岛(也就是与大不列颠岛对应的小不列颠),其中包括君士坦斯的两个弟弟——康沃尔公爵奥勒留和尚未成年的尤瑟(即“约瑟”一名的不列颠方言)。最后,沃蒂格恩经过臣民们的多次劝进和他自己的谦让,“勉强地”自立为不列颠国王。这样的乱局给皮科特人和苏格兰人带来了入侵的机会,他们于是比以往更加频繁地越过无人防守的哈德良长城,侵入不列颠王国腹地。四邻交侵,沃蒂格恩难以招架,只得向日耳曼人求援,结果却给不列颠召来了最凶恶的征服者。

▌盎格鲁武士的头盔

这并不是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第一次来到不列颠。在一百多年前,他们凭借良好的航海技术,曾经多次渡过北海,侵入不列颠东部,最近的一次发生在公元5世纪初,结果被不列颠自治区长官君士坦丁击退。现在有了沃蒂格恩的召唤,撒克逊国王亨吉斯特和霍萨立即行动,大约在公元428年率3艘战舰出发,与盎格鲁人、朱特人和弗里斯人陆续在不列颠东南部海岸登陆,沃蒂格恩连忙出城郊迎。虽然双方的语言还不通,但当沃蒂格恩在宴会上见到亨吉斯特的女儿罗薇娜时,就立即坠入爱河不能自拔。亨吉斯特看出了这一点,当即提出把罗薇娜嫁给沃蒂格恩。后者欣喜若狂,宣布将肯特郡割让给撒克逊人作为彩礼

▌亨吉斯特和霍萨率领撒克逊人在不列颠岛登陆

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沃蒂格恩此前与罗马元老马克西穆斯的女儿塞维拉结婚,在塞维拉去世之前,他们曾经育有几个子女。得知父王因为贪图美色,居然向异族割让领土主权,太子沃蒂梅尔极为愤怒,与原先领有肯特郡的贵族圭兰贡联合起来,反抗撒克逊人。亨吉斯特措手不及,屡战屡败,只好撤到海滨,准备上船逃跑。眼看不列颠人就要得胜,但罗薇娜却在祝捷大会上的葡萄酒中下药,将沃蒂梅尔和圭兰贡毒死 了。亨吉斯特乘机反攻,占领了整个肯特郡。沃蒂格恩见势不妙,便也效法罗薇娜,在埃姆斯伯里为撒克逊人设下酒宴,企图将亨吉斯特和霍萨杀死。但计划没有完全成功,不列颠人虽然在酒席上杀死了300名撒克逊人,却没能抓到亨吉斯特和霍萨。两位撒克逊国王借此口实,联合盎格鲁人、朱特人和弗里斯人向沃蒂格恩发动战争。在公元440年左右的埃耶尔斯雷普战役中,尽管霍萨阵亡,但盎格鲁-撒克逊军队还是大破不列颠军队,随即接连攻下伦敦、温切斯特林肯约克等地,席卷了大半个不列颠。他们占据的这些地区,从此便叫做“盎格兰”,也就是后人所谓的“英格兰”。

▌沃蒂格恩在宴会上见到罗薇娜

▌沃蒂格恩召见墨林·安布罗修

至此,不列颠人丧失了几乎全部国土,沃蒂格恩率领残兵败将逃到西部半岛地区,在那里负隅顽抗。这一地区现在叫做“威尔士”,居民以不列颠凯尔特后裔为主,语言和文化都接近于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而与英格兰人明显不同。“威尔士”之名出自古盎格鲁-撒克逊语中的“瓦勒斯”,意思是“外国人”。这真是莫大的黑色幽默:侵略者竟然诬蔑原住民是“外国人”,以讹传讹上千年,至今已约定成俗,无法修改了。

为了抵御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侵略,沃蒂格恩在斯诺多尼亚山顶修建堡垒,定都于此。传说,他因为屡战屡败,感到未来一片黑暗,迫切希望通晓未来,所以求助于巫师。巫师让国王去找一个无父而生的男孩,用此人的血祭神,方能转危为安。沃蒂格恩让部下四处搜寻,果然找到一个这样的男孩,名叫墨林·安布罗修,他的母亲宁死不承认自己曾经与男人发生过关系,坚持说孩子的父亲是一个非人的精灵。巫师得到这个男孩之后,就引领沃蒂格恩到一个池塘边,见池塘里面有两条大蛇(或是蜥蜴),颜色一红一白,正在激烈地搏斗着。巫师解释说,它们都是龙,白龙象征盎格鲁-撒克逊人,而红龙则象征不列颠人。二龙搏斗的结果是:白龙首先占据上风,但红龙绝地反击,转败为胜。巫师据此预言,盎格鲁-撒克逊人将无法消灭不列颠人,不列颠人将来必有复兴之望,只可惜沃蒂格恩在生前是看不到了。沃蒂格恩闻言,长叹一声,吐血倒地而死。人之将亡,其言也善,沃蒂格恩在临终前请求巫师放过墨林·安布罗修一命,巫师欣然答应。从此,红龙便成为威尔士的标志,至今仍绘在威尔士国旗之上。

▌沃蒂格恩观看二龙争斗

▌威尔士国旗

沃蒂格恩死后,不列颠人四分五裂,众 首领各立山头。同时,长期流亡海外的康沃尔公爵奥勒留也携弟弟尤瑟从不列塔尼半岛返回大不列颠,自立为不列颠王。另据其他史料记载,沃蒂格恩国王其实正是被这位奥勒留公爵包围在斯诺多尼亚城堡里,并放火烧死的。所幸,此时的日耳曼人也抢到了足够的土地,各个部落纷纷忙着占地建国,无暇西进,这才给不列颠人以喘息之机。许多古代不列颠传说都宣称,在巫师(或神甫)的教导下,无父男孩墨林·安布罗修,即后世所谓的墨林,最终成长为一个有超自然力量的神奇圣人,能够呼风唤雨,起死回生,点石成金,撒豆成兵,而且特别擅长预言。而正如墨林的老师当年预言的那样,在沃蒂格恩死后,康沃尔公爵奥勒留率军攻打撒克逊人,俘虏并杀死了亨吉斯特。但尔后风云突变,奥勒留也被撒克逊人在宴会上毒死。于是,在公元460年左右,尤瑟继位为不列颠王,史称“龙头王”。(www.xing528.com)

龙头王尤瑟即位之后,封墨林为太师,又封自己的亲戚格罗伊斯为新的康沃尔公爵。显然,康沃尔公爵在当时就如同现代的威尔士亲王一样,实际上等于不列颠王储。后来,尤瑟狂热地爱上了格罗伊斯公爵的妻子伊格娜。格罗伊斯发现二人相爱,便将妻子软禁在一座三面环水的城堡里,并派重兵看护,阻止她与国王接触。但在墨林的帮助下,尤瑟还是巧妙地躲开格罗伊斯设置的障碍,爬进城堡与伊格娜幽会,并使她怀孕。这个故事流传很广,版本甚多,是莎士比亚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要灵感来源之一。眼看伊格娜即将尴尬地临产,突然发生了毫不令人惊讶的巧合事件:格罗伊斯在战场上阵亡,龙头王于是名正言顺地娶了他的遗孀。不久,伊格娜便生下一子,取名叫亚瑟。15年之后,龙头王尤瑟又被撒克逊人毒死,王子亚瑟于是顺理成章地继承了不列颠王位,也就是后人耳熟能详的不列颠民族传奇英雄——亚瑟王

▌龙头王尤瑟与太师墨林商议如何爬上城堡去会见伊格娜

▌传说中的亚瑟王

上述这些故事尽管出自看似严肃的古代历史著作,但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信,实在难以断言。例如,撒克逊人居然能够接二连三地毒死不列颠王,而受害者的继承人却依然不吸取教训,真是莫名其妙。亚瑟王是中世纪骑士武侠小说的核心人物,历史人物一旦被高度文学化,就很容易丧失自己的本来面目。亚瑟王的传奇故事太多,无法搞清楚到底何者为真,何者为假。譬如说亚瑟王是罗马将军君士坦丁之孙,又是不列颠龙头王尤瑟之子,很可能属于后人的臆造,目的无外乎是给亚瑟的脸上贴金。至于说他百战百胜,曾经致力于寻找耶稣最后晚餐上的圣杯,还进军欧洲大陆,与西哥特人交战,甚至攻克了罗马,就更加荒诞无稽了。不过,如若亚瑟王真有其人,那么他应当是一位活跃于公元5世纪后半叶至公元6世纪初的不列颠酋长,生前曾经多次与盎格鲁-撒克逊人交战,但肯定没有统一过不列颠岛,其控制范围大概不过是包括今威尔士版图和英格兰的西南边陲在内的一小片领土。

在所有关于亚瑟王的传奇故事中,最具不列颠民族风情特色,最令读者喜闻乐见,也较早流传开来,所以比较可信的,莫过于由他建立的圆桌骑士团了。相传亚瑟王为了避免自己麾下的骑士们为了排座次相互争斗,请太师墨林制造了一张骑士会议专用的大圆桌(一说亚瑟王之父尤瑟请墨林造圆桌),它从各个角度看都完全一样,这样就免去了就座时的高低贵贱之分。圆桌骑士个个忠于君主、虔诚信教、侠肝义胆、尊重女士(古希腊、罗马人重男轻女,欧洲人提倡“女士优先”的传统始于亚瑟王时代),英俊潇洒、一诺千金、武艺高强、敢作敢为,是中世纪欧洲人普遍崇拜和效仿的偶像。直到中世纪末期,西班牙作家塞万提翁出版《堂吉诃德》加以辛辣的讽刺,骑士文学之风才衰落下去,但至今仍有着世界性的影响。

欧洲骑士文学的兴起,与罗马帝国的衰落息息相关。不难发现,骑士武侠文化的盛行,通常出现于国家衰落和社会治安败坏时期。因为在此危难之际,人民已经无法指望政府机构来为他们驱逐外敌,维持秩序和主持正义,所以只好将希望寄托在半虚幻的骑士武侠传奇故事上了。而当国家重新强大起来,人民重新对自己的政府、军队和文化产生了充足信心之后,骑士武侠文化便会渐渐衰落,这是颠扑不破的文化规律。

由于许多原始史料并无关于亚瑟王的记载,所以此人究竟是谁的问题也就众说纷纭,古往今来,学者和业余爱好者们提出过上千种不同的理论。联系时代背景,一种比较大的可能性是,亚瑟王的主要原型正是康沃尔公爵兼不列颠国王奥勒留,因为这两者的生活年代、主要事迹,甚至名字都相似。奥勒留曾经流亡于不列塔尼半岛,还去过罗马,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传说会记载他在高卢同西哥特人交战,后又远征罗马了。而另一种理论则依据圆桌骑士团等传说记载,认为亚瑟王深受萨尔马特文化的影响,因此他可能是一位萨尔马特血统的不列颠军官。这一理论确实也颇有见地,现大致简述如下:

如我们在前面的篇章中看到的那样,萨尔马特人是一个与波斯人有亲缘关系的东欧游牧民族,他们酷爱重骑兵,骑士们不仅从头至脚披甲,而且连战马都披甲,这在当时的世界上还很少见。更加奇怪的是,该民族崇拜龙,骑士间地位平等,而且特别尊重女士,故虽然骁勇善战,却被其他民族讥讽为“女主人的男仆”,这些特点都与圆桌骑士团相同。公元1世纪之后,罗马帝国征服了一部分萨尔马特人,并从他们中选拔骑兵。公元175年,按照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命令,萨尔马特酋长卡斯图斯率领5500名本民族骑士进入不列颠,屯扎在今曼彻斯特附近的不列颠北部,负责抵御皮科特人的入侵,并镇压不列颠当地的抵抗运动。此后,这些萨尔马特人便在当地长期定居下来,并于公元3世纪皈依了基督教。因此,有学者认为,亚瑟王或许就是卡斯图斯酋长的直系后裔。这个提法虽然有些激进,但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亚瑟王与萨尔马特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却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圆桌骑士团

▌亚瑟王在阿瓦隆岛驾崩

中世纪传说通常认为,公元5世纪末或6世纪初,亚瑟王在卡姆兰战役中被撒克逊人刺伤,后被运往神秘的阿瓦隆岛上,交由8位女巫医护,但终于还是不治身亡。

在他死后,越来越多的日耳曼民族涌向不列颠,这个岛屿最终没能摆脱盎格鲁-撒克逊化的结局。但是,日耳曼人也确实没能完全消灭或同化掉不列颠人,只得容忍他们继续生活在威尔士和不列塔尼半岛之上,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凯尔特文化。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威尔士,几百年来,英格兰王储一直兼任威尔士亲王。同时,受基督教的影响,英格兰把越来越多的骑士屠龙故事(特别是公元6世纪起流行的圣乔治屠龙)编进骑士文学作品,借以在文化上打击以龙为图腾的威尔士。北部喀里多尼亚的问题更加严重,当地的凯尔特原住民在罗马时期就以剽悍闻名,此时随着来自爱尔兰岛的苏格兰人不断涌入,变得更加难以对付。后来,他们怀着“勇敢的心”,顽强地抵抗英格兰人的侵略达上千年之久,至今仍有从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内分裂出去的倾向。

▌拉菲尔《圣乔治屠龙》

古代不列颠史学著作通常认为,日耳曼入侵者在战胜不列颠原住民之后,便在后来被称为“英格兰”的地区内陆续建立了7个国家,分别是:撒克逊人的苏塞克斯(意为“南撒克逊”)、埃塞克斯(意为“东撒克逊”)、韦塞克斯(意为“西撒克逊”);盎格鲁人的东盎格利亚(意为“东盎格鲁”)、诺森布里亚(“北方的翁布里亚”,翁布里亚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省份)、默西亚以及朱特人的肯特(以当地的凯尔特原住民“肯特”部落命名)。但是,这个说法必定有问题,因为肯特郡是撒克逊人在不列颠岛上最早的据点,不可能轻易让给朱特人,而作为现代英格兰人主要祖先的弗里斯人又不在其列。至于诺森布里亚,从名字上判断,应当本是罗马人建立的政权,而不会同盎格鲁人有关。

公元6世纪初至7世纪中叶的百余年素来被称为不列颠的“黑暗时代”,可靠的史料凤毛麟角。与其纠缠于各种纷繁复杂的民间传说,我们不如还是赶紧返回欧洲大陆,去观看民族大迁徙的最后决战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