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历史及文化的分析介绍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历史及文化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郑宇清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陈智帆南洋模范中学高二邓宇诚七宝中学高三校园篇南加大的历史——走过132年创建于1880年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如今已经走过了她132岁的生日。在学科的排名中,南加大也有众多的科目排名前二十。目前,南加大是获得联邦政府“研究与发展”经费最多的十所美国私立大学之一。在佛罗里达大学调查中心,南加大列为全美第12名顶尖研究型大学。南加大电影与电视学院当之无愧在美国独领风骚。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历史及文化的分析介绍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郑宇清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陈智帆 南洋模范中学高二

邓宇诚 七宝中学高三

校园篇

南加大的历史——

走过132年

创建于1880年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1ifornia,简称USC/南加大)如今已经走过了她132岁的生日。

南加大不仅见证了19世纪美国西部的“淘金热”与20世纪信息革命的发展,也见证了洛杉矶——这个美国仅次于纽约的第二大城市的崛起和发展。如同哥伦比亚大学是常春藤(Ivy League)与大苹果(New York)的完美结合一样,在美国西海岸,南加大也和洛杉矶一起成长。从1880年的53名学生和10名教师,到如今约3万名学生和4千多名教师,南加州大学已经从一所普通的地方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国际化的知名学府

努力破茧

从前,南加大曾被戏称为University of Second Choice。在加州有这样一个笑话:如果你家很有钱且小孩聪明,那就送他去斯坦福念书;如果你家不怎么有钱但小孩会念书,那就送他去伯克利加大;如果你家有钱但是小孩不会读书,那就送他去南加大;如果你家没有钱小孩也不聪明,那就送他去加州州立大学吧。

虽然加州人大多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但如今南加大的本科新生的水平却在不断地提升,它在美国本科生的录取成绩(SAT)已经超过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同城另外一所著名学府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相比,南加大也与它在伯仲之间。

以2003年为例,UCLA的本科新生比USC多了近1 400名,但是全美优秀(高中)学生人数和最高学术奖学金的获得者却只相当于南加大的二分之一。

另外,USC一直致力发展多元文化学习环境,当前全校学生人数约有30000多人,研究所与大学部各占一半,外籍学生约4 300人,学生主要来自中国两岸三地、印度、韩国日本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西部王者

南加大是获得联邦政府研究与发展经费最多的十所美国私立大学之一,且是美国大学联盟成员选出的四所私立科研大学中唯一的一所西部学校。在21世纪初的五年筹款计划中,南加大更是筹集到了28亿美元的捐款,创造了过去由哈佛大学保持的纪录,其中包括4个超过亿元的单项捐款。

筹集到的大笔资金对于南加大学科的发展起了非常好地推动作用。在今年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研究院的五大学院排行榜中,南加大的理工学院排名第六、商学院排名第十八、法学院排名第十八、教育学院排名第二十二、医学院排名第三十二。而在去年的文理学院排名中,南加大排名第三十。在学科的排名中,南加大也有众多的科目排名前二十。

不过,如果与加州最为著名的研究学府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相比,南加大还有一段路要走。不过,在过去十年中,南加大的发展为其未来的前景作了最好的诠释。

南加大的校园——

徒步行走的校园

南加大坐落于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洛杉矶是美国西岸加州南部的城市。按照人口排名,洛杉矶是加州的第一大城,也是美国的第二大城,仅次于纽约。洛杉矶不但是全世界的文化、科学、技术、国际贸易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而且还拥有世界知名的各种专业与文化领域的机构。

在该市及紧邻的区域,在大众娱乐领域——诸如电影电视音乐方面成就了洛杉矶的国际声誉和全球地位的基础,闻名世界的好莱坞就位于该市。洛杉矶一年四季阳光明媚,干燥少雨,气候温和宜人,平均气温12℃左右,1月平均气温13.7℃,7月23.4℃,北部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仅357毫米,以冬雨为主。

南加大公园校区位于南洛杉矶的West Adams区,约在洛杉矶市区南方2英里处。校园边界由北边与东北边的Jefferson Bou1evard、东南边的Figueroa Street、南边的ExPosition Bou1evard,以及西边的vermont Avenue组成。

在1960年代,穿越校园的车辆被取缔,大学公园校区位于洛杉矶地标的徒步范围内,像是Shrine Auditorium,StaP1es Center和Los Ange1es Co1iseum。对于制片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校园场景,不少影视中哈佛大学、柏克利加州大学场景均在此拍摄。校园内大部分建筑为罗马式风格。

南加大不断改善两个校园的周围环境,于2000年被《时代》杂志(Time Magazine)选为年度风云大学(Co11ege of the Year)、并获得《普林斯顿评论》(Princeton Review)对大学的广泛社会服务课程。约有半数的大学生自愿参加社区服务计划,服务范围从周边的环境延伸到整个洛杉矶。

南加大的学院——

电影学院独领风骚

作为一所大学,南加大无疑是成功的,你永远不用担心接受不到完整的大学教育。这所西部规模最大,也最古老的私立大学同样也是当地的第一所全科大学。学校拥有文学院、艺术院、理学院和会计学院、建筑学院、商学院、电影学院、传播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戏剧学院,科系齐全,各具特色。

它于全美大学排第23名,其中电影学院全美排名第一,工程学院全美排名第八。传播、建筑、医学及理工学院等科系在美国大学中相当知名。目前,南加大是获得联邦政府“研究与发展”经费最多的十所美国私立大学之一。在佛罗里达大学调查中心,南加大列为全美第12名顶尖研究型大学。

南加大电影与电视学院当之无愧在美国独领风骚。伴随着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发展,造就了不少电影界的奇才,例如电影《星际大战》的导演乔治·卢卡斯。每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都会有南加大的校友获奖或者被提名。这些校友在功成名就后以资金赞助学校的发展,是校方丰沛的财源之一。

南加大电影学院对于美国电影发展的影响也反映于此。例如蜚声国际的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虽然毕业于加州州立大学,但是却同样给予了南加大电影学院大量的资助。此外安娜伯格传播学院的各项学科从来都在排行榜上位居前十。法学院和医学院为加州和美国,甚至世界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律师和医生。在今年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研究院排行榜上,南加大的理工学院的排名更是上升到了第六,在私立大学里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在近十年里USC大腕教授越来越多,得全国性大奖的教授也越来越多。目前在南加大的教授群中,有20位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医学研究院院士,26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和18位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其中化学系教授George A.O1ah于1994年独享诺贝尔化学奖奖金。

南加大的文化——

体育强校

可以说南加大虽然私立但不那么有贵族气质,虽然学费高但招收的不是单靠家庭关系的所谓的“精英”。有些美国人认为南加大的学生是一群骄纵的学生,并将原本校名的简称USC,解释为University of SPoi1ed Chi1dren。这种称谓虽然过分了一些,但也可以从这里看出USC的自由风气,因为位于西部第一大城洛杉矶,学校或学生团体每年都积极参与这个都会里的活动,尤其是美式足球超级碗杯在此进行的时候,学生的参与更是热烈。去年南加大的美式足球(橄榄球)校队更夺得美国大学联盟的冠军。

奥运会历史上,南加大曾作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最大的奥运村,为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和裁判提供完善的服务。而在奥运会赛场上,南加大学生和校友一共获得217枚奖牌,其中104块金牌(最近的两届奥运会中,南加大学生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7枚金牌,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8枚金牌)。如果奥运会的奖牌榜以国家排序而把南加大看成一个国家,那么南加大能够在奖牌榜上排第十八位,而在金牌榜上排在德国之后位居第十。

在校园内,自由的风气并不会影响到对教学及研究的渴求,每年美国新闻及世界报道的大学院校排行上,USC从不缺席,并有多项学术成绩傲视全美。

访谈篇

对亚洲地区的招生官的采访

问:你们招中国学生的比例区分美国籍华人和华人吗?

答:我们招生是看区域的,美国籍华人属于美国的学生比例,中国的学生也会区分大陆,港澳台的。

问:我们知道USC是十分看重校友关系的,对待毕业生的就职你们会有什么帮助呢?你们是怎样维系起毕业生的就职关系网的?

答:我们南加大是个很有凝聚的学校,所以也会给许多人带来你所说的所谓读书就职一条龙的错觉,其实我们在学生在校时就会提供很多的实习机会,我们商学院每年会给大一新生提供全球性的课题研究活动,我们学习工程的学生参与了汶川和日本海啸的灾后重建等,可以说,我们学校的核心就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他们亲临现场,他们才知道他们即将从事的工作有多具挑战性!我们其实本没有一个特别实体的校友关系网络,为我们的每一位毕业生提供非常令人满意的职业,不过,我们的导师会给他们很多详细的建议,也会开展很多就业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在就业的路上少走弯路。我们只能做到这些而已。

问:你怎么看待中国的学生呢?

答:中国学生的理论教育非常好,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过,我又想起了个比喻。我告诉我的学生们,你们是一片片独一无二的雪花。雪花,你随意捧起一片,他是那么的独一无二,那么独特,但是在那白茫茫的一片白雪中,他们又是那么的雷同,所以我希望中国的孩子不要把眼光放得那么大,而是使自己变得独一无二,拥有别人没有的特色,哪怕再小也好。

问:作为招生官,什么样的学生最吸引你呢?

答:在我招生面试的时候,我不清楚别的招生官怎样,我让他们8至10人一组,小组式的形式很重要,美国培养的不是领导型的学生,美国看中学生的协调与合作,而且中国学生如果要到美国就读的话,1eadership(领导式)这种气质就要改改了,每一个学生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沟通才能融入这个环境,我觉得这点很重要。

问:那对于Essay问题,你有哪方面的建议,什么样的才是最吸引你的呢?(www.xing528.com)

答:首先,我想说注重细节。例如,搞清楚first name与1ast name的区别,请根据西方的规矩,呵呵,还有你的性别,生日,英语名字等,可以想一下,招生官每年都有那么多的Essay要看,如果给他们发现了这种小漏洞,你就被打上记号了哦。其次,请不要说谎。哪怕小小的谎言我们都可以看出来,举个例子有个学生说自己2008年参加过某剧组的摄影,但那场电影我2007年就看过了。你们现在的经验是我当时的3倍,什么奥数、芭蕾舞、爵士鼓、环保小先锋等,我不希望你们去夸大,甚至编造一些给我看,我们不是看剧本,我们只是想在你的文章中看出你这年龄的思维深度即可,实话实说就是了。还有对你的每一句话负责,有个学生说自己坚持,仅仅几句话而已,哪来的坚持呢?我有个学生当时写自己坚持就给了我个例子,他说他竞选出演罗密欧,可惜他比较胖不讨老师喜欢,后来他就参加了历史研究的小组,写了篇文章告诉他老师,在当时是食物极度缺乏的年代,而罗密欧生活在意大利的社会顶尖,所以他一定比较胖的。这种真实的坚持是我们愿意看见的。我们不管你有多优秀的成绩,这些素质你是要必备的。

img8

参观南加州大学,与招生办副主任Megan Wang座谈

问:你觉得什么样的学生最适合来美国学习?

答:你必须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你要大胆,开放,才能帮助你较快地融入这样的环境。另外你要培养起自己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问:最后,你对学生择校有什么建议呢?

答:我想说,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很重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来USC你必须喜欢阳光。另外,我想说,你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位自己想要去的院校,眼光不要只盯着哈佛、耶鲁,首先到了属于自己位置,然后再努力。而且,我想说,哪怕那些进了常春藤名校,也未必出来就一定优秀,在美国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长处和值得骄傲的地方,那些面面俱到的全才,美国导师是不怎么喜欢的。

感悟篇

我眼中的“南加大”

1.国际性

也许没有一个学校能那么的宽容并包了吧!USC拥有全美最多的国际学生。

根据2004年统计,USC学生人数比例如下:

USC共招收32 160名学生,其中有15686名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350名,900名住院医师。目前约有4 390名教职人员和14 000名员工。现存的校友粗估约有18万人。学校多年来,比任何其他美国大学更能吸引国际学生。目前,约有10%USC的学生来自115个国家。USC的校友会目前有20多万会员。

男女比例接近1:1,有49%的新生来自外州,大学部种族的比例如下:白人(47%)、亚洲人(21%)、西班牙人(13%)、美国黑人(7%)、印第安人(1%)、其他(3%)。

研究生中则包含来自115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5500名国际学生。

国际学生聚集在一起的校园就像美国这个民族一样,由各种肤色、说各种语言的人聚集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思维撞击才会这样漫无边界。学习更需要这样的地方,其实中国的教育环境一直让我觉得遗憾,再多的课堂讨论也躲不过课时的束缚,再宽的思维领域也跨不过课本上的知识框架;也许我对美国还了解太少,但是至少教授对学生每一个问题是尊重并且赞扬的。

另外,我去了USC才发现,原来一个学校的国际性还可以这么历史悠久。你知道吗?在1880年USC的建校初期,52名学生中有一位日本的女留学生,你可以想象吗?19世纪,那个二次工业革命尚未出世的年代,日本与美国,跨着的不仅仅是一条太平洋,那是两种不同的文明。也许再古老的学府也不会有这么跨时代”的历史进步吧!

国际性如果光靠其悠远的历史和高比例的国际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不难发现,USC聚集了各种国籍的顶尖教授。那样无国界的知识库,让学生可以探讨很多,冲破种族观念,人种观念,区域观念,让这个做学问的地方可以变得纯粹而简单。

在USC的校园中,我看到了许多不同的鸽子,当时我就和身边的同学打趣:你说这些鸽子会不会也来自不同的地方。没错,我的确这么认为,在这样一个国际性的学府,还有什么不可能呢?

2.实践性

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学生比较缺乏的有两点,第一是社交能力,第二是实践能力。中国留学生出国归根结底也是锻炼自己这两方面的能力罢了。那么USC无疑就是个实践性学校的模范。不同于之前的12所名校,斯坦福、哈佛与MIT大多给我一种静谧之意,粗俗地说是那种专门潜心做学问的地方。但是USC校园中却充满了加州的阳光,还有在阳光照映下的一张张笑脸。写到这,我想起来我们在tour guide中间,在一旁太阳伞下的美国女孩冲我挥了挥手,大声地说:“We1come to USC”,这个无意间的“厚待”让我对其活力满满的气氛充满好感。

回归正题,怎样证明USC是个实践性的学校呢?经过了解,首先马歇尔商学院每年会为大一学生提供一个全球性的实践活动。每个有机会参与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去的国家进行一些社会问题的考察与研究。其次,其门下有个名为g1oba1 business专业的department,每年通过挑选,选出20个学生四年去三所不同的世界各国的学校进行学习,毕业后可以获得三个学校的学位认可。

更让我觉得非常有代表性的是他们学工程的学生在我国汶川地震与日本海啸之后赶赴灾区参与了灾后的重建工作,这批学生还有机会参与国家的海洋环保工程与净水系统工程。这种机会,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那么简单,更是培养了学生对未来职业选择的慎重意识和责任意识。职业在美国学生的眼里不是我可以靠其吃饭、养家那么简单,职业对他们就意味着人生的价值。这让我想起U Penn里一位学长指示给我们的话: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而不是选择一个自己觉得能赚钱的专业。这点其实很重要,我们身边一定有些哈佛、斯坦福毕业的英语老师,对于他们从事的职业,我们不免唏嘘,但是回头想想,没有梦想没有自我追求的人在美国是无法立足的。就像接待我们的招生官M跟我们说的一样,人生中再也没有那么好的时间让我们执着于一个梦想了,所以有的话,就赶紧抓住,让其成为现实吧!

3.务实性

在USC,所有在大一教授课程的教授全都是全职教授,USC的三位诺贝尔奖得主,乃至USC的校长去年也是在为大一新生教授最基础的课程。这样做是为了让所有学生在大一就能够接触最好的教育资源,能够与最资深的教授进行交流,使自己受到良好的熏陶。而相比国内的不少大学,师生比例大得离谱,全职或一些权威教授只给高年级或是优等生授课,为大一新生上课的只能是些兼职教授,或者教授助理。

所以USC务实地做好基础教育工作的态度可见一斑。基础是一切专业的保障,只有在大一大二时打下坚实的基础,接受最权威教授的熏陶,才能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时厚积薄发。基础不扎实的知识是空中楼阁,看似华丽,却不实用。

再来谈谈USC课程的安排。USC既是一所大学校,也是一所小学校。USC每年拥有17 000名在读本科生,数量极为可观;但USC的上课规模却非常迷你,平均每个班的人数不超过26人。师生比例只有1:9。不过大一的部分基础课程中会有大课,如大一的生物入门课程是一个250人的大课,但日后也会分小组进行各自的课题研究。有些课程的人数始终保持在30以下,例如在大一开设的英语写作课,报名的人数再多,每个班级的人数也必须控制在30人以下。

英语的小班化教育,其实在中国一些学校里已经开始实行了,只不过,因为老师不足和教室有限,这种良好的现象并没有普遍存在。就个人经历而言,就读的小学和初中都施行英语小班化教育,20人左右一个班级,无论是从听课质量,还是操练机会上来讲,都比大班化教育好得多。小班化教育能使教师更多地提问学生,更多地关心学生,更快速地知道学生的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立竿见影。再者因为人数的减少,教师也有更多机会仔细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发现自己讲课时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比起大班“大锅饭”式的教育方法,USC“细火慢炖”的小班化教育明显更有效果。

另外一点就是学生上课的态度。美国的教育提倡的批判式教育,鼓励学生带着批判的心理去看待课文,去看待教授的观点,所以在SAT(美国高考)考试中的阅读部分名称叫做“Critica1 Reading”。USC的教育理念也是如此。全美排名第一的USC电影专业的授课教授都是电影界的著名人士,其中不乏一些奥斯卡奖得主,《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等电影界传奇人士。他们放下身价,授课的同时不仅仅满足于与学生进行学术间的交流,更希望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从自己的视角质问这些大导演,回答问题的同时,能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与教授一起研讨。因为在美国已经形成了“提问”这种风气,如果一堂课下来,没有任何人向教授提过问题,教授反而觉得这是对他莫大的不敬,教授期待的是各位同学踊跃的提问,只有善于提问题,敢于和教授争辩的学生才会得到青睐和赞赏,也更容易被USC录取。

最后谈一谈USC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就职引导。洛杉矶是一个大舞台,拥有世界瞩目的好莱坞和众多就业机会。USC就此为毕业生建立了一个宽广的就业平台,优秀的学生更是能够得到在好莱坞和研究室实习的宝贵机会。另外USC拥有极为出色的校友网络,以校友资源的丰富和连接紧密著称,除了在上文提到的优秀校友亲自为大一新生授课以外,其他如电影专业,学生毕业时需自己拍摄一部电影来代替毕业论文,资金由学校承担。这样一来,如果所拍电影被制片人欣赏,那将会有机会直接进入好莱坞工作。

4.活跃性

如今社会早已步入急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本科生为了能够更快地找到工作,往往在他擅长的领域花的时间很多,钻研得很深刻。但孰不知,金融危机从天而降,于是乎他所擅长的领域可能被冲击得支离破碎,公司面临破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会找不到工作。他在就业,住房,婚姻的压力形成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一事无成。

想必没人愿意在大学毕业后面对这样一个局面。USC也考虑到当今就业难的因素,在开设150个主修科目的同时,也开设了150个辅修的科目,USC提倡和鼓励学生在两个不同的领域做研究,越不同越好。很多人会觉得疑问,专研一门不是更好吗?学习两个专业会不会只是蜻蜓点水或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学业压力呢?这样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自己主修的专业就业前景不佳的情况下,通过辅修的科目来找工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修两个专业还有一个很实际的好处,那就是所学的两个专业能够互补,因为日后全球的竞争并不一定专注于你所擅长的领域。例如,对于那些长大后想要经商的毕业生来讲,我想问,你们知道你们卖的产品是怎么运作的吗?你们知道应该提供怎样的服务吗?你们知道产品应该卖到哪里去,在什么时候卖吗?经商是很具实践性的,比如一个提供有关生物方面产品的商人,在了解经商之道以外,还需掌握生物、科学、医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比如一个商人要将食物卖到欧洲,在联系到运船和港口的同时,也需掌握欧洲历史和文学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就能知道欧洲人喜欢吃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出售时机比较成熟。

有一个正面例子。曾经有一位USC的毕业生,主修建筑,但是他同时也在USC的医学院就读,毕业后他便拿着这两个八竿子打不到关系的学位去找工作。这位同学的理想并不是当一个医生,而是当一个建筑家,不过不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家,而是一个只设计和建造医院的建筑家。他希望通过改变传统医院的结构来改变一个病人护理、料理的过程,从空间的设计来改变它。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唏嘘感叹一下,如果这种能够造福社会的人多一些,那么说不定社会上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而现在的趋势肯定了这一想法。包括USC在内的大部分美国大学都旨在招收今后对社会有用的高中生,并不是那些成绩优异,而对社会或生活麻木不仁的“优等生”。因为那些社会阅历丰富的学生成才后更加会像上文中提到的那位毕业生一样,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随即,又引出了下文要讨论的一个问题:转换专业。现在有很多人都在争论有没有必要转换专业?转换专业是不是在变相地在浪费之前的学习时间?

USC曾经有一位毕业生,来自中国东莞,在大一的时候读的是生物,但生物的术语都是拉丁文,那位学生读不下去,便把专业转变到经济,辅修电影剧本创作,并在学校建立了一个小型电影工作室,在那里完成了她的实习。如同所有刚跨入大学的同学一样,那位来自东莞的学生起初并不清楚自己毕业后会从事什么职业,并不清楚什么专业是最适合自己的,但同时她也是幸运的,因为USC给了她这个涉足不同领域的机会。在美国众多院校中,转换专业向来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司空见惯。甚至USC还鼓励和支持那些没有方向的同学多涉足不同的领域,多尝试一下不同的专业,再来决定最终的主修科目。这样做当然也承受着很大的风险,学生专业的转变会消耗学校的大量资金和师资。但为了秉承能更好地规划学生职业路线的理念,学校愿意这么做。所以上文中那位“医院建筑师”能够有这样大胆的想法也要归功于美国院校能够有这么开放性的规划理念。

最后简单谈谈中美两国学习态度的异同。中美两国都重视初等教育,特别是对基础的培养是两国教育的最大相同点。对中国来讲,优秀的理科成绩向来就是中国人立足于世界的根本,而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中国人扎实的理科基础,从小学的“希望杯”,到初中的“大同杯”、“新知杯”,再到高中的全国数理化竞赛,校内也大量布置习题,一切都旨在提高学生的理科素养。而在美国,虽然理科强度远没有中国那么强,但美国非常重视对学生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样美国本科也非常重视新生基础课程的教育,通常以小班化为主,由最资深的教授亲自传授知识。

美国的传统教育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的自由探索精神,在课堂中老师只是起到了一个“引领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提问,作业也旨在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img9

参观南加州大学,与学生代表校园内合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