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创业态势分析及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大学生创业态势分析及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创业态势分析及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陈祖伟摘要:由于金融危机对经济实体的影响,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究了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并提出了加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2002 年初,教育部研究决定在全国8所高校率先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

大学生创业态势分析及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大学创业态势分析及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陈祖伟

摘 要:由于金融危机对经济实体的影响,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主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究了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并提出了加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加52万,截至7月1日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68%,加上2008年100万未就业毕业生,我国约有300万高校毕业生处于未就业状态。尽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明确提出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专门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出台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入伍服义务兵役等七方面重大政策。但是,由于金融危机对经济实体的影响,社会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出现同比下降,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由新华网发起的《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05%的投票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在就业观念选项上,有7.36%的选择自主创业。在这种形势下,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因此,认真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研究适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态势分析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1.参与人数少,成功率低

清华大学1998年5月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开始,自主创业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高等教育经过十年的发展,大学毕业生总数从不足100万发展到超过600万,虽然毕业生总数有大幅度提高,但是自主创业的比率却没有明显改善。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不足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30%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比率。可见,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自主创业步伐缓慢。另外,由于知识、经验、心态、技术与资金等方面的阻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不是很高。

2.自主创业科技含量低

由于资金、技术方面的限制,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如餐厅、咨询、零售等小而适合自己的行业。《麦可(MyCOS)—2008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各地的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仅0.9%的人选择自主创业。这其中又有19.2%的人选择当“倒爷”,多凭热情打拼,其中又多从零售业做起。此外,自主创业者中,13.6%的是做文化体育教育和娱乐业,做制造业的占10.1%,做电信电子信息服务业有9.5%,只有0.7%的创业大学生选择电力燃气和公共环卫服务业。

3.创业环境有明显改善

自1999年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开始,我国就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2002 年初,教育部研究决定在全国8所高校率先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进一步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和高校本身的创业服务指导外,各级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高校学生创业。例如,为促进学生创业,成都市武侯区采取多种模式,加强创业环境建设。一是政府主导模式,将以政府为主体,项目的资金、载体、评估、筛选、辅导均由政府组织实施。二是园企合作模式。三是园校合作模式整合政府、企业、高校及社会其他资源,在全省率先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合作建立“园校联盟”,在该区“西部智谷”建设数千平方米的大学生(青年)创业产业园,使之成为高校创业实训基地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趋势

1.自主创业成为更多大学生的选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并非所有的学生在毕业时都能就业。激烈的职业竞争和就业压力使得许多毕业生不得不重新思考新的就业途径。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更多的大学生迈进创业门槛信息技术的成熟及互联网的普及使各种商业资讯接踵而至,而自主创业,作为一种既能锻炼大学生能力,又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特殊创造活动,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青睐。

2.迎合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创业是知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大学生不但具有年龄优势,思维活跃,在创业上不受经验束缚,同时还具有知识优势,他们大都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自主创业的先决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优势的关键就是形成知识优势,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通过创业实践活动把知识优势转化为个人或企业的竞争优势。

3.国家将会加大力度支持大学生创业

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从多个层面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宏观上采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拉动内需增加社会岗位有效供给,具体措施包括面向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就业,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强化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通知》(国办发〔2009〕3号)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和创业经营场所安排等扶持政策。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可见,政府越来越重视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活动,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完善,政府将会在经济、法律和行政上加大力度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

二、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究

开展创业教育最早的大学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以杰弗里·蒂蒙斯为领袖的百森学院(Babson College)对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其课程设置、课程理念都是世界各国研究和借鉴的典范。创业教育发展至今,由于各高校在教育理念、创业认识上存在差异,导致教育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样式与结构方式也不同,因而教育模式无统一标准,但是,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 年底在“面向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来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其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的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在其核心环节上却具备共同点,即通过开设创业课程,培养创业技能和创业意识,加强创业研究和创业实践。

(一)开设创业课程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加强创业教育的重点。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是一门必修课程,学院自重视创业教育后,将《管理学》易名为《创业精神管理学》;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与创业相关的课程高达24 门;斯坦福大学有关创业的课程共有17 门,90 %的学生至少上过一门创业方面的课程。其课程涵盖了企业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如何融资、如何组织资源、如何招人等一系列的问题。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麻省理工学院、史丹佛(Stanford University)等著名大学,也都倾力专注于创业学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这些学校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的一般做法是,以4~5门有关创业的核心课程为中心,比如设置有关新企业创立、创业技巧和行为、创业财务管理、成长性企业管理、特殊专题研讨等课程,然后再设置与其相关的衍生课程。通常情况下《新企业创立》是一门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课程,因为创业之初激发学生对创业的动机与激情、树立其创业理想、坚定其创业信念非常重要。MBA创业教育课程几乎是美国所有商业学院必开的一门课程。以马萨诸塞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斯隆商学院把创业设置为其课程的一部分已经有40余年的历史,并一直秉持“学习和创业实践”的理念。该学院两年制的MBA管理课程主要围绕电子商务、新产品开发和风险把握等进行。研究生水平的创业课程在美国几乎随处可寻,学习人数也逐年增多。在MBA创业教育课程之上,近几年还开始设立Ph.D创业教育课程。有研究显示,乔治亚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沃顿商学院已经专门开设了创业方面的博士学位课程。还有一些院校在原有商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中涵盖了部分创业方面的内容,如波士顿大学、科罗拉多州大学波德分校、乔治亚技术学院、哈佛大学、休斯敦大学等。在美国,开设创业学课程不是商学院的专利,工程学院、护士学院甚至艺术学院等都开设有创业学课程。(www.xing528.com)

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在课程设置中将创业理论列入必修课,有的院校在推广SYB课程,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到创业意识和创业理论知识的教育。但从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2)一些高校已经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而已,创业教育课程同现存其他课程之间的逻辑性、创业教育课程内部的逻辑性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理清和完善;(3)尚无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学科内容。

(二)进行创业学术研究

美国很多大学成立了创业教育中心,开展针对创业者以及创业过程而不是企业管理者的课程、项目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比如百森学院创业研究中心成立于1979年,仁斯里尔理工学院新技术创业中心成立于1988年。美国的创业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创业教育,组织开展创业的学术活动,并通过一些外延拓展活动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创新中心都拥有一个由当地或国际的创业家组成的智囊团,为创业活动提供咨询并帮助其获得外部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及工作,为创业融资等。美国管理学会于1987年将创业研究作为一个分领域正式纳入了管理学会,成立了美国管理学会创业部。

美国创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创业研究和教学体系,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美国有一批从事创业学术研究和教学的教师队伍.Shane(1997年)的研究结果排出了1987~1994年间最有影响力的创业精神研究的20名学者,包括Covin,Bygrqve,Shane,Regnolds,MacMillan,Bidey,Slevin,Zahra,Garther。美国创业研究的学术研究活动异常活跃,早在1970年第一次创业学术会议在普度大学召开,共有42位学者在会上发表了关于创业研究的观点,此后类似的学术会议定期举办,并出版会议记录。百森商学院自1981年每年举行百森创业研究年会,同时出版Frontiers in Entrepreneumhip Research。创业研究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创业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创业理论和创业教学实践实现了互动支持。有关创业的专业学术期刊为创业研究学者提供了发表研究成果和相互交流的平台。美国的创业学术期刊已达44种.其中4个顶级期刊被编入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近年来,我国从事创业学术研究的学者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学术交流活动还很欠缺。2003年9月,南开大学商学院主持召开了“首届创业学暨企业家精神教育研讨会”,2006年4月,又与百森商学院共同成功举办了“创业研究与教育国际研讨会”,推进了国内创业研究与教育的进程。国内专门的创业学术期刊还处于空白状态。

(三)举办创业计划大赛

创业计划大赛的举办是创业教育的一个亮点.体现了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1983年奥斯汀的德州大学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1,1986年迈阿密大学首次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商业计划大赛。随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许多大学相继举办这类竞赛,并从中衍生出许多学生自己创办的公司。特别是麻省理工学院的“5万美金商业计划大赛”被认为是美国第一商业计划竞赛,从中诞生了很多企业。

创业计划竞赛是大学生创业模拟练习的一项有效方式,可以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两部分内容,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该项活动深受大学生喜爱,对于大学生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质,积累创业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球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引入并开展了创业计划竞赛,并已形成了一个全球商业计划竞赛网络,成为一项风靡全球的校园活动。

清华大学最早把创业计划竞赛引入我国。1998年5月,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创业者协会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率先在中国举办了首届创业计划竞赛,拉开了中国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的帷幕。1999年,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共同将竞赛推向全国,冠名为“挑战杯”,并决定由清华大学承办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至今已经举办了五届,竞赛的规模一届比一届扩大,成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一大盛事。除了国家级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外,目前国内的创业计划竞赛还有各省市级创业计划竞赛、各高校校园创业计划竞赛、地方政府或科技园区组织的创业计划竞赛等。总之,创业计划竞赛是近几年来风靡全国高校的重要赛事,是当今最热门的赛事,得到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社会的关注。

三、加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对策

(一)组织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

目前,我国大学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另一类是学生就业工作指导教师。这两类教师的共同弱点是自身缺乏创业经历,没有成功创业的亲身感悟,讲起课来难免有一种纸上谈兵之感,很难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在这方面斯坦福大学的经验值得借鉴。斯坦福大学除了由一些教授和一批企业优秀科研人员承担正规的创业教育教学任务外,还不定期请创业成功人士、投资家到学校演讲,鼓励有点子的学生去和风险投资公司合作。经常和投资、管理领域的高层人物及创业成功人士接触,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创业的精神和自信心,并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创业欲望,使创业成为一种风气,成为他们奋斗的目标。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多元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特点是我国当前大学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我国所强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创业学是管理教育中学科跨越最多、最具综合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最强的学科,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多于概念规则的讲授,因此,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全面、深厚的管理基础知识,还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美国,由于大学创业教育发展迅速,也存在着相关师资不足的问题。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创业教育师资和研究人员是从战略、管理、投资、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转型而来。因此,各高校普遍严重缺乏那些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尤其是创业经验)的师资。这就导致了目前国内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和研究的能力不足。因此,国内高校须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在师资的培养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培训、国际合作、引进短期海外教师等形式尽快提高国内大学创业教育的水平。

(二)构建较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注重教育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二是淡化学科界限,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三是要从实际出发,因校制宜,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减少专业课程,拓宽基础课程,加强通识教育;(2)增加综合性课程,其中既包括文理工间有机结合的课程,也包括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使学生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3)开设足够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并有完善的选修制度和学分制度,为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系(校)选修课程创造条件,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综合性知识结构;(4)单独开设创业课程,课程的开设要有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课程设置而言,高校要找出一条适合本校的模式,实施和推进创业教育。要增加必要的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业技能的课程,创造条件让学生选修符合其个性特长的课程,课程设置及其计划安排必须因个体分类和创业目标的不同而设。要加大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以体现鼓励创新和激励创业。要主动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体现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等,并充分表现其创业精神。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各高校任课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召开学术经验交流会,同时在专业教育中也要渗透和贯彻创业教育的思想,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的环节。

(三)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

加强创业教育离不开实践基地建设,因此要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走校企联合的模式。一是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能力。二是通过校办产业、研究所、科技开发公司等创收部门筹集一定的资金,建立创业基金会、创业协作会等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制订周密的创业培养计划,通过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鼓励广大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周末及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三是通过勤工助学帮助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的创业能力、艰苦奋斗创业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加创业体验,熟悉社会环境,学会社会交往。四是通过其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诸如各院(系)学生刊物的策划与创意,学生社团和沙龙的组织与管理,大型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科研或学术研究的立项起草与申请,法律实践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等,使不同专业和不同特长的学生均可为将来的创业积累有益经验。

(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前提,因为只有重视创业、推崇创业、勇于创业,创业教育才能得到重视,才能得以顺利实施。一个产业的创办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而这种社会环境需要政府来营造。首先,政府要转换职能。要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重新认识自身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再直接组织和操办产业,而是要为产业的创办和发展提供高效率的服务,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其次,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美国为了鼓励创业者积极创业,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了实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的机构。该计划有助于小企业和新兴企业的创办与发展。例如,小企业的创业者可以从联邦政府得到5万美元的拨款作为开办经费,继而可以发行几百万美元的公共股票。联邦政府能够以资助和贷款方式为他们提供直接的帮助,而且对小企业投资将以优惠的税收方式提供间接的鼓励政策。此外州政府还以风险资本计划和允许发行免税工业集资债券,以支持小企业的开办。总之,创业者可以得到许多方面的财政和政策支持,这也是涌现出一批批成功创业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牛长松.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国外职业教育,2007(3)

[2] 黎江.对高等教育领域创业教育模式的认识[J].高等农业教育,2004(12)

[3] 陈得智.创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