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治安管理的任务与实务教程

治安管理的任务与实务教程

时间:2024-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治安管理的任务,集中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中,在其他一些法律、法规中也有相关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第2条第1款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公共复杂场所是治安民警进行公共秩序管理的重点地区。

治安管理的任务与实务教程

第二节 治安管理的任务

治安管理的任务,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由治安管理机关及其人员为实现治安管理目标所担负的治安管理责任的总和和概括,是由治安管理的职能所决定的。首先,治安管理的任务是由治安管理的职能决定的。国家需要治安管理承担什么样的职能,必然要通过法律赋予治安管理主体对相应事务的管理职权,这些管理职权同时也是治安管理主体的职责,其不得放弃。而对相应事务进行管理,构成了治安管理的任务。其次,治安管理的任务是通过法律、法规加以规定的。治安管理的任务关系到治安管理机构及其人员的职权、职责,关系到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应当通过法律、法规加以明确规定。我国治安管理的任务,集中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中,在其他一些法律、法规中也有相关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第2条第1款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第21条规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人民警察应当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该法第2条第2款还规定:“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概括上述,结合其他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治安管理的任务包括下列五项。

一、维护治安秩序

维护治安秩序,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的重要保证,是治安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和经常性的任务,它是治安管理的直接目的之一。

为了维护治安秩序,我国法律、法规规定了治安管理机构享有对诸多事项的管理权,并赋予相应的职权和职责。我国治安管理机构负责管理的事项,即治安管理的范围,包括:

1.公共秩序管理

公共秩序即公共活动中所涉及的安全与秩序。公共秩序管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1)公共复杂场所的治安秩序管理。公共场所是指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到达、停留或往来的涉足、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公安机关把那些人员特别集中、流动频繁、情况复杂,容易发生违法犯罪活动和治安灾害事故,可能影响治安秩序和社会安全的公共场所,称为公共复杂场所。公共复杂场所按其社会功能不同,分为:交通客运场所、文体娱乐场所、游览场所、商品交易场所、餐饮服务场所、集会游行示威场所。公共复杂场所是治安民警进行公共秩序管理的重点地区。(2)重点要害部位的治安秩序管理。重点要害部位,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中,地位重要、特殊,一旦发生治安问题会导致后果严重或影响重大,容易被违法犯罪分子特别是恐怖活动分子选择作为违法犯罪的场所或者作为袭击目标的部位。重点要害部位按其功能不同,分为:党、政、军机关驻地,军事设施区;首长和重要民主人士、科学家住址;外国使、领馆,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国宾馆和国宾下榻处;电台、电视台、通讯社、重要报社、邮电局周围;监狱、法庭、法场周围;重要建筑物和单位,如电厂、水厂、煤气站、加油站仓库银行文物珠宝店、桥梁隧道、水坝等;重大科研试验和重点建设项目工地等。重点要害部位是治安民警进行治安防范的重要目标。除了依靠自身力量外,治安民警要经常与武装警察、交通警察密切配合,共同搞好治安防范。此外,还应组织群众性治安联防、配置秘密力量,对可疑人员和现象进行监视和控制。(3)社会面上的治安秩序管理。社会面主要包括城市中的一般街道、楼群大院、小型厂矿企业、乡村居民点、乡镇企业等广大地区。社会面上的治安秩序管理,主要由当地公安派出所民警按划分的责任区进行管理。(4)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大型活动是指参加人员众多、成分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和其他合法的社会活动。非法的聚众闹事,非法的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等,都不是我们所指的大型活动。大型活动根据举办者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组织的大型活动,如政府首脑峰会、运动会等;群众性大型活动,如音乐会,商品展销会,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等。

2.特种行业管理

特种行业是指工商、服务业中,其经营的业务内容和性质特殊,容易被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易发生治安灾害事故,依据国家或地方的行政法规,由公安机关依法实行治安管理的特定行业的总称。特种行业的管理范围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目前,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规章,国家列为特种行业管理的行业有:(1)旅馆业,包括接待旅客住宿的旅馆、宾馆、饭店、招待所、客货栈、车马店、浴池;(2)刻字业,包括刻制公章、私章和生产原子印章的厂、店、社等;(3)典当业。

3.违禁、危险物品管理

违禁物品,是指国家法律规定实施特别管制,禁止擅自制造、储存、销售、购买、运输、使用的物品。包括毒品、淫秽物品、迷信物品、危险物品。危险物品是指具有杀伤、爆炸、燃烧、腐蚀、毒害和放射性的物品的总称。包括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民用爆炸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化学易燃物品等。

4.户政管理

户政管理是公安机关依法搜集、确认和提供居民的公民身份、亲属关系及法定住址等事项的行政管理。管理内容包括:户口登记、户口迁移、户口调查、流动人口管理、暂住人口管理、重点人口管理、户口统计、居民身份证的颁发和管理等。

5.道路交通管理

道路交通管理是公安机关道路交通管理机关代表国家依法行使道路交通管理权,履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职责,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对道路交通活动实行统一控制与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按其管理对象为标准可以划分为道路管理系统、交通参与者管理系统和车辆管理系统。从道路交通管理的内容和所担负的职能角度,其又可以划分为交通指挥、交通控制、交通宣传、交通规划、交通信息的搜集与发布、道路及设施管理、事故处理、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等等。

6.消防监督管理

消防,是预防和扑救火灾的统称。消防监督管理,即公安机关消防监督管理部门对社会消防工作实施的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活动。消防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消防监督检查,消防技术标准审查和建筑消防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对专职和义务消防员进行业务指导,组织灭火和调查处理火灾事故等。

7.出入境与外国人管理

出入境与外国人管理,是指公安机关有关部门依法对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出、入中国国境及相关事务实施调节、控制的行政管理活动。出入境与外国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人出入境管理,外国人入出境及居留、旅行管理,涉外事件查处,加入与退出中国国籍审批等等。

8.对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治安管理机关工作除涉及前述几项主要业务之外,还负有对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监督与指导职责。它包括: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单位内部和重点要害部位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治安自治组织开展治安防范工作,指导保安服务公司开展保安业务,组织、指导治安防范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工作,开展治安法律宣传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等。

做好维护治安秩序,管理好上述事项,必须做到:(1)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督促各行各业各司其职,齐抓共管;(2)切实落实治安责任制,使维护治安秩序具有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3)建立治安信息网络,及时收集、分析各种治安信息,掌握动态;(4)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5)建立和完善巡警、保安与治安积极分子相结合的点、线、面巡逻、守望防范控制机制,完善110接处警体制,强化对社会面的控制;(6)针对突出的治安问题适时进行治理整顿,恢复正常秩序。

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是《警察法》规定的人民警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治安管理机构及其人民警察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规定了公民诸多方面的基本权利,这些基本权利包括:第一,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这类权利是国家保障公民有直接参与政治的可能。包括:(1)平等权;(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4)批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和获得国家赔偿的权利。第二,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这类权利是指国家保护公民的身体和住宅不受侵犯,保护公民的通信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这类权利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这类权利包括:(1)人身自由;(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公民住宅不受侵犯;(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5)宗教信仰自由。第三,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这方面的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物质保证和文化条件的保证。公民享有的这些权利和自由越充分,获得享有其他权利和自由的前提条件和可能性就越大。这类权利包括:(1)劳动的权利;(2)劳动者休息的权利;(3)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4)受教育的权利;(5)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第四,我国宪法对于具有特定情况的公民设置专条,给予特别保护。包括:(1)保障妇女的权利;(2)保障退休人员和烈军属的权利;(3)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4)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成长;(5)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益。(www.xing528.com)

公民上述权利和自由的实现,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其中,警察机关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惩治违法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是一个重要条件。治安管理要实现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任务,治安民警要做到:(1)认识和掌握公民的合法权益,区分公民的合法权益和违法利益。(2)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为公民行使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实现绝不是依靠宪法和法律规定就能实现得了的,而需要具有一系列的条件。治安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条件。(3)通过严格执法,保护合法,打击非法。治安管理部门通过严格执法,严肃制止、取缔一些公民违法行使权利的不法行为,及时受理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件,认真查处违法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4)在惩治违法犯罪分子时,不得侵害他们的合法权益。违法犯罪分子依法应当受到惩处,并不意味着他们失去所有权利,他们仍然具有诸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身等方面的权利,对于这些合法权益,不得侵犯。例如对给予行政拘留的人不得伤害他们的身体。

案 例

某地公安机关在一次打击卖淫嫖娼活动中,抓获了十几个嫖娼人员。按照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办案民警让违法嫌疑人选择公安机关通知其家属。有的违法嫌疑人让办案民警通知其朋友,有的违法嫌疑人让办案民警通知其父母,还有的违法嫌疑人明确表示办案民警不用通知其家属。办案民警按照违法嫌疑人的意愿进行了相应的通知。

分析:曾有报道称,以后公安机关抓获嫖娼人员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一律要通知嫖娼人员的配偶。这明显误读了法律,也不符合治安管理要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这个任务。嫖娼人员虽然违反了法律,但是其也享有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不受侵犯等权利。对于嫖娼人员,办案民警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时,如果一律通知其配偶,势必严重影响到嫖娼人员的人格尊严和个人名誉,甚至会破坏其家庭。对嫖娼人员的合法权益造成不可弥补的侵害。本案例中,办案民警的做法是妥当的,既履行了法定的通知的义务,又保护了嫖娼人员的隐私。

知 识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情况复杂,依照本法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传唤的原因和处所通知被传唤人家属。

三、预防、制止和控制违法犯罪活动

预防、制止和控制违法犯罪活动是治安管理重要的、经常性任务。犯罪活动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国家经济建设,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是引起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的刑事犯罪总体上呈增长状态,并出现了新的特点:青少年犯罪严重,暴力性犯罪突出,团伙犯罪和流窜犯罪增多,智能性和技能性犯罪明显,农村刑事犯罪呈上升趋势,国际贩毒集团和境外黑社会组织在我国大陆犯罪案件逐渐增多等。治安管理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工作中,主要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违法犯罪一般都具有违法犯罪的主体、违法犯罪侵害的客体和对象、违法犯罪的环境和条件三个要素。做好预防、发现和控制违法犯罪的工作,我们可以通过控制上述违法犯罪的三个要素来实现:

(1)预防、发现和控制违法犯罪的主体。治安管理机构在充分依靠和组织群众的基础上,强化户口、居民身份证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重点人口的管理,认真落实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帮教措施,严格依法监督考察各类监管对象,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违法犯罪人员,达到预防、发现和控制违法犯罪活动。

(2)保护易受违法犯罪侵害的对象和教育易受违法犯罪侵害的对象进行自我保护。治安管理机构加强对重要领导人员、外宾的保卫,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居民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和安全教育,帮助和指导易受违法犯罪侵害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行自我保护,加强对贵重物品和具有特殊性能或特殊用途的物品的保护,加强对那些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建筑、设施和场所的保护。

(3)强化对滋生违法犯罪环境的管理和控制,减少和消除滋生违法犯罪的环境和条件。治安管理机构要强化对特种行业、危险物品和公共场所的管理;强化巡逻、治安联防、创建安全小区、安全村镇等治安防范活动;严密各项治安管理制度;严密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将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起来,堵塞违法犯罪分子的可乘之隙。

2010年3月23日,福建省南平市某小学门口,被辞退的社区医生郑某连续砍杀13名小学生,造成8人死亡5人受伤;4月12日,广西合浦男子砍死8岁小学生;4月28日,广东雷州男子砍伤16名小学生;4月29日,江苏泰兴男子幼儿园内砍伤32幼儿;4月30日上午7点40分,山东省潍坊市王某(男,45岁)骑摩托车强行闯入学校院内用铁锤打伤5名学前班学生,将汽油浇在自己身上并抱住2名学生点燃,王某被当场烧死,5名受伤学生被送医院。

在短短的时间内连续发生五起砍杀幼儿及小学生的事件令世人震惊,同时也告诫人们保护易受违法犯罪侵害的对象——儿童——是全社会的责任。

四、预防查处治安案件、治安事故,预防和处置治安事件

(一)预防和查处治安案件

治安案件,是指那些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案件。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碍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尚不够刑事处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预防和查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治安管理部门实施治安管理的重要措施和基本任务。治安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做好各项治安行政管理工作,特别是要做好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工作和对监管对象的监管工作,加强群众性的治安联防,取缔和铲除各种易于产生违法犯罪的诱因和条件。另一方面,对已经发生的各类治安案件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开展认真的调查研究,在查清案件事实真相的基础上,本着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依法进行处理。

(二)预防和查处治安灾害事故

治安灾害事故是指违反治安管理法规和制度而造成人身伤亡或物质损毁的重大事故,如火灾、车祸、爆炸、中毒、翻沉船只等事故。治安灾害事故是危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大敌,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往往比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所造成的破坏后果更为严重。预防和查处各种治安灾害事故是治安管理的又一重要任务。为了有效地防止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治安管理部门必须牢固地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广泛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责任意识。严格贯彻执行《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消防法》以及《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各级管理措施。坚持各项安全大检查,及时督促消除安全隐患,堵漏洞。对于已发生的治安灾害事故,要认真查明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用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对于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预防和处置治安事件

治安事件,是指群体或个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或达到某种目的,在特定场合引发并导致冲突加剧、事态扩大、扰乱、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群体越轨行为。例如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聚众包围、冲击重要机关、部门、机构和单位,聚众堵塞交通、非法占据公共场所,聚众哄抢,文体商贸活动聚众滋事,聚众械斗等。预防和处置治安事件,对于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减少损失和防止危害扩大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治安管理部门的一项艰巨任务。做好预防和处置治安事件工作,要从思想上重视,认识其对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危害和处置工作的意义,要提高办案民警的法律水平和业务素质,广辟线索来源,及时发现以便预防和处置;认真制定预案,并加强演练;同时搞好与侦查、警卫、保险、劳动安全、工会、民族、宗教等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争取主动。

五、为民排危解难,提供社会服务

治安管理部门担负的救助群众危难,提供社会服务的任务,是由我国公安机关执法为民的执法思想和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治安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最能了解人民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在遇到困难时,比较于其他国家机关,人民群众也最容易想到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工作是党和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做好救助群众危难的工作,不仅是治安民警的职责和义务,也是密切党和人民政府与群众的联系,提高党和人民政府的威信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治安管理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在维护治安秩序的同时,还具有保障和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要为国家有关部门、社会和公民提供专业性服务。

做好这项任务,治安管理机构和治安民警必须做到:(1)深入群众,及时了解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尽力给予帮助或向有关部门反映解决。当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对人民群众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帮助迷路儿童、老人返家,帮助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查寻亲友,负责查找走失人员和下落不明人员;协同有关部门处理非正常死亡事件;受理、查找遗失物品;参加抢险救灾和有关社会公益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警民共建活动。(2)及时为政府有关部门了解社会情况和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如人口、车辆、出入境、治安事故等数据;参与城市建设在交通、消防设施等方面的规划;为社会组织、学术研究机构进行科学研究提供支持帮助;为社会和公民提供咨询和辅导,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