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式联运业务的组织形式及优势分析

多式联运业务的组织形式及优势分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多式联运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运输方式进行联运的运输组织形式。由于国际多式联运具有其他运输组织形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而这种国际运输新技术已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严格地讲,陆桥运输也是一种海陆联运形式,只是因为其在国际多式联运中的独特地位,故在此将其单独作为一种运输组织形式。

多式联运业务的组织形式及优势分析

国际多式联运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运输方式进行联运的运输组织形式。这里所指的至少两种运输方式可以是海陆、陆空、海空等。这与一般的海—海、陆—陆、空—空等形式的联运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虽也是联运,但仍是同一种运输工具之间的运输方式。众所周知,各种运输方式均有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一般来说,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优点;公路运输则具有机动灵活、便于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的特点;铁路运输的主要优点是不受气候影响,可深入内陆和横贯内陆,实现货物长距离的准时运输;而航空运输的主要优点是可实现货物的快速运输。由于国际多式联运严格规定必须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进行联运,因此这种运输组织形式可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充分体现社会化大生产大交通的特点。

由于国际多式联运具有其他运输组织形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而这种国际运输新技术已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一、海陆联运

海陆联运是国际多式联运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远东/欧洲多式联运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目前,组织和经营远东/欧洲海陆联运业务的主要有班轮公会的三联集团、北荷、冠航和丹麦的马士基等国际航运公司,以及非班轮公会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中国台湾长荣航运公司和德国那亚航运公司等,这种组织形式以航运公司为主体,签发联运提单,与航线两端的内陆运输部门开展联运业务,与大陆桥运输展开竞争。

二、陆桥运输

在国际多式联运中,陆桥运输(Land Bridge Service)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远东/欧洲国际多式联运的主要形式。所谓陆桥运输是指采用集装箱专用列车卡车,把横贯大陆的铁路或公路作为中间“桥梁”,使大陆两端的集装箱海运航线与专用列车或卡车连接起来的一种连贯运输方式。严格地讲,陆桥运输也是一种海陆联运形式,只是因为其在国际多式联运中的独特地位,故在此将其单独作为一种运输组织形式。

1.大陆桥运输

(1)西伯利亚大陆桥。

西伯利亚大陆桥(Siberian Land Bridge,SLB)是指使用国际标准集装箱,将货物由远东海运到俄罗斯东部港口,再经跨越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铁路运至波罗的海沿岸,如爱沙尼亚的塔林或拉脱维亚的里加等港口,然后再采用铁路、公路或海运运到欧洲各地的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输线路。

西伯利亚大陆桥于1971年由全苏对外贸易运输公司正式确立。现在全年货运量高达10万标准箱(TEU),最多时达15万标准箱。使用这条陆桥运输线的经营者主要是日本、中国和欧洲各国的货运代理公司。其中,日本出口欧洲杂货的l/3、欧洲出口亚洲杂货的1/5是经这条陆桥运输的。由此可见,它在沟通亚欧大陆,促进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包括“海铁铁”“海铁海”“海铁公”和“海公空”等四种运输方式。由俄罗斯的过境运输总公司(SOJUZTRANSIT)担当总经营人,它拥有签发货物过境许可证的权利,并签发统一的全程联运提单,承担全程运输责任。至于参加联运的各运输区段,则采用“互为托、承运”的接力方式完成全程联运任务。可以说,西伯利亚大陆桥是较为典型的一条过境多式联运线路。

西伯利亚大陆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陆桥运输线,它大大缩短了从日本、远东、东南亚及大洋洲到欧洲的运输距离,并由此而节省了运输时间。从远东经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港口去欧洲的陆桥运输线全长13 000 km。而相应的全程水路运输距离(经苏伊士运河)约为20 000 km。从日本横滨到欧洲鹿特丹,采用陆桥运输不仅可使运距缩短1/3,运输时间也可节省1/2。此外,在一般情况下,运输费用还可节省20%~30%,因而对货主有很大的吸引力

由于具有上述优势,随着声望的与日俱增,西伯利亚大陆桥也吸引了不少远东、东南亚以及大洋洲地区到欧洲的运输,使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中就有了迅速发展。但是,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如港口装卸能力不足、铁路集装箱车辆不足、箱流严重不平衡以及严寒气候的影响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它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兰新铁路与中哈边境的土西铁路的接轨,一条新的“欧亚太阳桥”形成,为远东至欧洲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提供了又一条便捷路线,使西伯利亚大陆桥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

(2)新亚欧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是指以横跨亚欧大陆的铁路运输系统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实现海陆联运的一种运输方式。

新亚欧大陆桥,又名“第二亚欧大陆桥”,是从中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的运输通道。它东起中国江苏连云港和山东日照市,途经江苏、山东、河南、安徽、陕西、甘肃、山西、四川、宁夏、青海、新疆11个省、自治区,89个地、市、州的570多个县、市,到中哈边界的阿拉山口出国境。出国境后可经3条线路抵达荷兰的鹿特丹港。中线与苏联铁路友谊站接轨,进入苏联铁路网,途经阿克斗亚、切利诺格勒、古比雪夫、斯摩棱斯克、布列斯特、华沙、柏林达荷兰的鹿特丹港,全长10 900 km,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比西伯利亚大陆桥减少行程3 000 km,比走海路费用节约20%,时间减少一半。北线经阿克斗亚、切利诺格勒,到彼罗巴甫洛夫斯克纳,再经莫斯科、布列斯特、华沙、柏林到达鹿特丹港。南线经过阿雷西、伊列次克、布良斯克,再经过布列斯特、华沙、柏林到达鹿特丹港。也可从阿雷西分路,通过伊朗的马什哈德到德黑兰,还可从布良斯克分岔至乔普到达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全长4 213 km,由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组成。

以亚欧大陆桥为纽带,它将中国与独联体国家、伊朗、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法国、瑞士、意大利、英国紧密相连。它对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协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使中国与世界大市场的距离更近。它将亚欧两个大陆原有的陆上运输通道缩短了2 000 km运距,比绕道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的水运距离缩短了10 000 km。

与西伯利亚大陆桥相比,新亚欧大陆桥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如下:

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越。整个陆桥避开了高寒地区,港口无封冻期,自然条件好,吞吐能力大,可以常年作业。

②运输距离短。新亚欧大陆桥比西伯利亚大陆桥缩短陆上运距2 000~2 500 km,到中亚、西亚各国,优势更为突出。一般情况下,陆桥运输比海上运输运费节省20%~25%,而时间缩短一个月左右。

③辐射面广。新亚欧大陆桥辐射亚欧大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面积达5 071万km2,居住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75%左右。

④对亚太地区吸引力大。除我国(大陆)外,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一些大洋洲国家和我国的台湾、港澳地区,均可利用此线开展集装箱运输。

如果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日本经美洲大陆向欧洲运输集装箱算起,大陆桥问世已近半个世纪。但这仅仅是个开端,从发展趋势看,大陆桥运输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巨大。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包括火车轮船等在内的交通工具的现代化、高速化,特别是时速超过500 km的磁悬浮列车的试运成功,对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大陆桥运输,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还有集装箱运输的迅速普及,既为大陆桥运输提供了稳定的箱源,促进着大陆运输的发展,又展示了大陆桥运输的巨大潜力。

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一方面,对于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地区)来说,这一区域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巨大市场,是它们输出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对中国、中亚和东欧国家来说,通过沿桥开放,可以更好地吸收国际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振兴。另一方面,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越来越需要开拓欧洲市场,而欧盟为谋求发展也需要到亚太地区寻求贸易伙伴,选择投资对象,亚太与欧洲的双向辐射越来越明显。

新亚欧大陆桥的发展,为沿桥国家和亚欧两大洲经济贸易交流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大通道。对于促进陆桥经济走廊的形成,扩大亚太地区与欧洲的经贸合作,促进亚欧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进而开创世界经济的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新亚欧大陆桥运输比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有着较大的优势,其经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它使亚欧之间的货运距离比西伯利亚大陆桥缩短得更为显著,从日本、韩国至欧洲,通过新亚欧大陆桥,水陆全程仅为12 000 km,比经苏伊士运河少8 000多km,比经巴拿马运河少11 000多km,比绕道好望角少15 000多km。

②它使东亚与中亚、西亚的货运距离大幅度减少。日本神户、韩国釜山等港至中亚的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斯坦5个国家和西亚的伊朗、阿富汗,通过西伯利亚大陆桥和新亚欧大陆桥,海上距离相近,陆上距离相差很大。如到达伊朗德黑兰,走西伯利亚大陆桥,陆上距离达到13 322 km,走新亚欧大陆桥,陆上只有9 977 km,两者相差3 345 km;到达中亚的阿雷西,走西伯利亚大陆桥,陆上是8 600 km,走新亚欧大陆桥,陆上距离只有5 862 km,相差2 738 km。

③由于运距的缩短,它在运输时间和运费上将比西伯利亚大陆桥又有所减少,更有利于同海运的竞争。(www.xing528.com)

④它的东端桥头堡自然条件好,位置适中,气候温和,一年四季可不间断地作业。

在亚欧经贸合作中,新亚欧大陆桥具有重要作用。它的东西两端连接着太平洋与大西洋两大经济中心,基本上属于发达地区,但空间容量小、资源缺;而其辽阔狭长的中间地带亦即亚欧腹地除少数国家外,基本上都属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国中西部、中亚、西亚、中东、南亚地区,地域辽阔,交通不够便利,自然环境较差,但空间容量大,资源富集,开发前景好,开发潜力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华天宝之地。这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粮、棉、油、马、羊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里矿产资源有数百种,其中,金、银、铜、铁、铀、铅、锌、铂、镍、钛、锑、汞、铬、镁、钠、钾、钒、铝、钨、锰、钼、磷、硼等均享誉世界。能源尤为富集,煤炭储量达2万亿吨以上,石油储量约1 500亿吨,天然气储量近7 500亿立方英尺,堪称世界“能源之乡”。因此,新亚欧大陆桥通过区域,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相互依存性与优势互补性,蕴藏了非常好的互利合作前景。

新亚欧大陆桥在中国境内全长4 131 km,贯穿中国东、中、西部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省(区),还影响到湖北、四川、内蒙古等地区。这个地区人口约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0%;国土面积约360万km2,占中国的37%,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对大陆桥沿线地区进行的地质勘探和对两侧100 km范围内的空中遥感勘测表明这一地带能源矿产资源相当富集,有开采价值的就达100多种,沿桥省区名列首位矿产有64种,其中保有储量占全国50%以上的有煤、铝、铜、镍、石棉等。铜、铂、铅、锌、金等有色金属及石油、电力等均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煤炭储量约2 000亿吨,石油储量数百亿吨,不仅在中国内部,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数。仅塔里木盆地油气总生成量就有300亿吨,相当于世界五大油田的总和。该地带还有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油料和畜牧业基地。旅游资源更是丰富多彩,被誉为我国的“金腰带”;黄河为该区提供了最大的水资源补给,其中上游是水力资源的“富矿带”;煤炭、石油和黄河水力资源构成了“中国能源之乡”。

这里曾是全国156个重点工程及三线军工、重大企业集中布置地区,煤炭、石油、机械、航空、化工、电力、冶炼、纺织等产业具有可观的规模,科学技术力量也比较雄厚,这些优势决定了该地带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横贯中国东、中、西部,东西双向开放的“钢铁国际走廊”的加速开发和开放将使该地带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带,并将加速变成中国的国际性、开放型交通、经济走廊。为此,正在研究加快沿桥中国段建设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沿桥地带实行沿海地区的开放政策,根据需要可继续设立各种开发区和保税区;试办资源型开发区;按照高起点和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建立资源和资源加工型新型企业;促进沿线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利用外资,试办中国西部农业合作开发区,营造亚欧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根据交通枢纽、资源状况、地理位置,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在沿桥地区建立若干个经济发展区,如以连云港为中心的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区、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经济区、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北经济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西部经济区等,并把乌鲁木齐建成中国西部的国际金融、商贸、工农业经济中心,以促进中国西部和中亚市场的发育和繁荣。

(3)北美大陆桥。

北美大陆桥(North American Landbridge)是指利用北美的大铁路从远东到欧洲的“海陆海”联运。该陆桥运输包括美国大陆桥运输和加拿大大陆桥运输。美国大陆桥有两条运输线路:一条是从西部太平洋沿岸至东部大西洋沿岸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线;另一条是从西部太平洋沿岸至东南部墨西哥湾沿岸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线。美国大陆桥于1971年年底由经营远东/欧洲航线的船公司和铁路承运人联合开办“海陆海”多式联运线,后来美国几家班轮公司也投入营运。目前,主要有四个集团经营远东经美国大陆桥至欧洲的国际多式联运业务。这些集团均以经营人的身份,签发多式联运单证,对全程运输负责。加拿大大陆桥与美国大陆桥相似,由船公司把货物海运至温哥华,经铁路运到蒙特利尔或哈利法克斯,再与大西洋海运相接。

北美大陆桥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陆桥运输线。据统计,从远东到北美东海岸的货物有大约50%以上是采用双层列车进行运输的,因为采用这种陆桥运输方式比采用全程水运方式通常要快1~2周。例如,集装箱从日本东京到欧洲鹿特丹港,采用全程水运(经巴拿马运河或苏伊士运河)通常需5~6周时间,而采用北美陆桥运输仅需3周左右的时间。

随着美国和加拿大大陆桥运输的成功营运,北美其他地区也开展了大陆桥运输。墨西哥大陆桥(Mexican Landbridge)就是其中之一。该大陆桥横跨特万特佩克地峡(Lsthmus Tehuantepec),连接太平洋沿岸的萨利纳克鲁斯港和墨西哥湾沿岸的夸察夸尔科斯港,陆上距离340 km。墨西哥大陆桥于1982年开始营运,目前其服务范围还很有限,对其他港口和大陆桥运输的影响还很小。

在北美大陆桥强大的竞争面前,巴拿马运河可以说是最大的输家之一。随着北美西海岸陆桥运输服务的开展,众多承运人开始建造不受巴拿马运河尺寸限制的超巴拿马型船(Post-panama Ship),从而放弃使用巴拿马运河。可以预见,随着陆桥运输的效率与经济性的不断提高,巴拿马运河将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2.小陆桥运输

小陆桥运输从运输组织方式上看与大陆桥运输并无大的区别,只是其运送货物的目的地为沿海港口,是指货物以国际标准规格集装箱为容器,从日本港口海运至美国、加拿大西部港口卸下,再由西部港口换装铁路集装箱专列或汽车运至北美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区域以及相反方向的运输。目前,北美小陆桥运送的主要是日本经北美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地区港口的集装箱货物,当然也承运从欧洲到美西及海湾地区各港的大西洋航线的转运货物。

小陆桥运输是在美国大陆桥开始萎缩后产生的,其具体做法是由远东把货物运至美国西海岸港口,再以铁路或公路运至美国东海岸港口或墨西哥湾靠近最后目的地的港口,卸车后再转运至目的地。这种运输由于不必通过巴拿马运河,所以可以节省时间。小陆桥运输全程使用一张海运提单,由海运承运人支付陆上运费,由美国东海岸或墨西哥港口转运至目的地的费用由收货人负担。

北美小陆桥在缩短运输距离、节省运输时间上效果是显著的。以日本/美东航线为例,从大阪至纽约全程水运(经巴拿马运河)航线距离为18 000 km,运输时间为21~24天。而采用小陆桥运输,运输距离不足14 000 km,运输时间为16天,可节省1周左右的时间。

3.微陆桥运输

微陆桥运输是在小陆桥运输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因为它只利用了大陆桥的一部分,不通过整个陆桥,比小陆桥还短一段,因此也称“半陆桥”。

日本到美国内陆地区的货物,在西海岸港口上陆后,直接由陆上运输运到美国内陆地区的城市。这样就可免去收货人到港口去办理报关、提货等进口手续,方便了货主,这便是微陆桥运输。

微陆桥运输具有以下作用:

微陆桥运输与小陆桥运输基本相似,只是其交货地点在内陆地区。北美微陆桥运输是指经北美东、西海岸及墨西哥湾沿岸港口到美国、加拿大内陆地区的联运服务。随着北美小陆桥运输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矛盾,主要反映在:如货物由靠近东海岸的内地城市运往远东地区(或反向),首先要通过国内运输,以国内提单运至东海岸交船公司,然后由船公司另外签发由东海岸出口的国际货运单证,再通过国内运输运至西海岸港口,然后海运至远东。

货主认为,这种运输不能从内地直接以国际货运单证运至西海岸港口转运,不仅增加费用,而且耽误运输时间。为解决这一问题,微桥运输应运而生。进出美、加内陆城市的货物采用微桥运输既可节省运输时间,也可避免双重港口收费,从而可节省费用。例如,往来于日本和美东内陆城市匹兹堡的集装箱货,可从日本海运至美国西海岸港口,如奥克兰,然后通过铁路直接联运至匹兹堡,这样可完全避免进入美东的费城港,从而节省了在该港的港口费支出。

三、海空联运

海空联运又称为空桥运输(Air-bridge Service)。在运输组织方式上,空桥运输与陆桥运输有所不同:陆桥运输在整个货运过程中使用的是同一个集装箱,不用换装,而空桥运输的货物通常要在航空港换入航空集装箱。不过,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以低费率提供快捷、可靠的运输服务。

海空联运方式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到80年代才得到较大的发展。采用这种运输方式,运输时间比全程海运少,运输费用比全程空运省。20世纪60年代,将远东船运至美国西海岸的货物,再通过航空运至英国内陆地区或美国东海岸,从而出现了海空联运。当然,这种联运组织形式是以海运为主,只是最终交货运输区段由空运承担。1960年年底,苏联航空公司开辟了经由西伯利亚至欧洲的航空线。1968年,加拿大航空公司参加了国际多式联运。80年代,出现了经由中国香港、新加坡、泰国等至欧洲的空运航线。目前,国际海空联运线主要有:

(1)远东—欧洲。目前,远东与欧洲间的航线有以温哥华、西雅图、洛杉矶为中转地的,也有以中国香港、曼谷、符拉迪沃斯托克为中转地的。此外还有以旧金山、新加坡城为中转地的。

(2)远东—中南美。近年来,远东至中南美的海空联运发展较快,因为此处港口和内陆运输不稳定,所以对海空运输的需求很大。该联运线以迈阿密、洛杉矶、温哥华为中转地。

(3)远东—中近东、非洲、澳洲。这是以中国香港、曼谷为中转地至中近东、非洲的运输服务。在特殊情况下,还有经马赛至非洲、经曼谷至印度、经中国香港至澳洲等联运线,但这些线路货运量较小。

总的来讲,运输距离越长,采用海空联运的优越性就越大,因为同完全采用海运相比,其运输时间要短;同直接采用空运相比,其费率要低。因此,从远东出发将欧洲、中南美以及非洲作为海空联运的主要市场是合适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