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选择亲子阅读书籍的方法与技巧

科学选择亲子阅读书籍的方法与技巧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在小学生亲子阅读选择书目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到通过学生的身心特点来激发其阅读兴趣。从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中不难发现五年级学生的个性与课外阅读是互为影响,相互作用的。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向学生推荐阅读内容让他们与好书交朋友,长善救失。例如,对于那些乐于独立行事,但自治力差的学生,就指导他们阅读《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有关篇章。让学生的理想在课外阅读中萌发。

科学选择亲子阅读书籍的方法与技巧

教师在推荐教材的时候也考虑适合家长需要的读本。

推荐的书籍要带有趣味性。教师在小学生亲子阅读选择书目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到通过学生的身心特点来激发其阅读兴趣。各种彩绘本、漫画本会很吸引学生眼球,应是其考虑的理想读物。可以配合易于被孩子接受的儿歌、童谣,这样更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同时还可以推荐具有童话色彩或励志故事的科普知识读本,例如:《昆虫记》《少年科学实验丛书》这样的书籍可能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接纳和喜欢。

(1)锦晖小学四年级课外阅读推荐目录

四年级课外阅读推荐目录

必读类:

01.《爱的教育》 02.《窗边的小豆豆》 03.《绿野仙踪》

04.《狐狸那列》 05.《青鸟》 06.《鲁滨孙漂流记》

07.《夏洛的网》 08.《童年》 09.《在人间》

10.《我的大学》 11.《城南旧事》 12.《五毛钱的愿望》

13.《小学生老舍读本》14.《小学生巴金读本》15.《天下父母

16.《上下五千年》 17.《玻璃孔雀》 18.《神医杜丽德》

19.《哈利·波特》系列

选读类:

01.《帅狗杜明尼克》 02.《魔法灰姑娘

03. 《风之王》 04.《萨莉走了》

05.《天使雕像》 06.《亲爱的汉修先生》

07.《时代广场的蟋蟀》 08.《兔子坡》

09.《威斯汀游戏》 10.《人间有晴天》

11.《屋顶上的小孩》 12.《桥下一家人》

13.《偷莎士比亚的贼》 14.《山居岁月》

15.《傻狗温迪克》 16.《波普先生的企鹅

17.《小巫婆求仙记》 18.《女水手日记》

19.《比比扬奇遇记》 20.《大草原上的小屋》

21.《本爱安娜》 22.《吹小号的天鹅》

23.《蓝鲸的眼睛》 24.《哈克贝力·费恩历险记》

25.《中国历史故事》 26.《费尔南迪的故事》

科学类:《可怕的科学》

选择接近学生生活的书籍,要让学生在亲子阅读活动方式中体会到生活经历和成长体验。在了解学生本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再去精编阅读教材。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时,可以选择一些浅易的生活话题作为其需要的阅读材料。

(2)个性发展与课外阅读指导

个性发展与课外阅读指导

锦晖小学 康文姬

内容摘要:在对本校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中,笔者发现个性与课外阅读二者相辅相成,有着紧密的关系。教师既要针对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提高阅读水平,又要通过课外阅读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个性 课外阅读相互影响指导促进

众所周知,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阅读。“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但“如果学生不越出教科书的范围,也谈不上对知识有持久的兴趣。”如今,学校和教师已深深体会到课外阅读的功效比单纯依赖课堂教学要显著得多,同时它又往往影响或决定一个人的志向、才智品格情趣等等,是塑造一个人灵魂的重要因素,所以它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那么,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会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其功效如何?他们是否能从中受益?为了了解这些问题,更好地指导课外阅读,笔者对本校五年级一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个体的个性差异使他们在课外书籍的选择上呈现出种类繁多、范围广泛的特点。这些书籍主要分为儿童文学、作文指导、儿童报刊、科普科幻读物、历史人物传记、古诗、智力测验、漫画、古典名著、武侠小说、外国文学名著等十多类书籍。这样的阅读现况反映出学生因兴趣爱好的不同,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这就导致课外阅读内容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它不用像课内教材那样整齐划一。

2.课外阅读对个体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例如,该班一名男生,性格外向,想象力丰富,爱好电脑,理想是当一名计算机工程师。其长期阅读书籍的种类如下:电脑报刊、科技科幻读物、神话故事、童话、脑筋急转弯。对于正处于心理觉醒时期,同时又是心理断乳期的五年级学生而言,为了探索未知的奥秘,他们往往自己去寻找书看,希望能一点点向自己心中的理想靠近。说明有益的课外阅读不但能补充课内不足,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志趣

从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中不难发现五年级学生的个性与课外阅读是互为影响,相互作用的。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先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认识个性,即人的个体在自身生理和心理基础上形成起来的,使其成为他(她)自己而不是别人的所有综合特性。它涉及主体感受的方方面面。(www.xing528.com)

而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不只是简单的信息输入,重要的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使之与阅读者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互相联系和重新组织。那么,课外阅读的过程就可以看成一个个性主动介入的过程,一个充分地淋漓尽致地融入个人的情感、生活体验、价值观念以及知识结构的过程,一个对读物做出充满个性色彩评价的过程。

这些给我们指导课外阅读提出了新问题: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兴趣爱好有目的地指导课外阅读?如何使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依据学生个性,精心选择和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我们说课外阅读是一种由诸多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一个十分个性化的行为。所以,不同个性的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选择也不一样,即便是同一阅读内容,不同的学生也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向学生推荐阅读内容让他们与好书交朋友,长善救失。

例如,对于那些乐于独立行事,但自治力差的学生,就指导他们阅读《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有关篇章。对于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的学生,则组织他们阅读《讲团结、要友爱》一组故事,引导他们认真领会书中的一段话:“讲团结互助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关心人,同情人,尊重人,帮助人是每个人应有的品德。”而对于那些怕困难,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则向他们推荐《黄继光》《刘胡兰》《红岩》等书籍,让其中的英雄人物影响他们。在推荐中还应注意阅读内容与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去选择书籍,发展自己的特长。如向酷爱天文地理的学生推荐《探险科学幻想》一书,向爱好绘画的学生推荐《徐悲鸿的故事》一书等。让学生的理想在课外阅读中萌发。现在该班出现了许多“小科技迷”“小天文迷”“小绘画迷”……这都是课外阅读为他们插上了发展特长的翅膀,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爱好。

二、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因材施教,是指导课外阅读的切入点

指导课外阅读,除了做好阅读内容的推荐外,还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分析并研究自己所面对那一年龄段的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是一个从共性掌握到个性分析的过程。

10岁左右的孩子在共性下有着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师也应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特殊的指导方法,进行分类指导。即按学生的阅读知识技能程度和个性差异划分“强”“一般”“弱”三个层次和“外向”“内向”两种类型,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如摘录法。教师指导学生在读书、读报时,把看到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分门别类地摘录在《课外阅读札记》本上,分类的形式不拘一格。学生可以按景物描写分类,可以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分类,可以按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分类,甚至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创造出新类别,诸如汽车种类,动物舌尖的作用等。总之,在摘录的分类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

又如剪贴法。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贴在《课外阅读札记》本上。贴的方法不求统一,不管怎样贴都可以,旁边还可以“随心所欲”地配上用彩笔自画的插图。

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思想深沉的学生则可以用评析法。即阅读后,让他们用日记、读后感等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通过写的方法让他们有如鱼得水之乐。对于内心指向较差的学生则教给他们带着感情和想象去读的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圈点法、制卡法、视听代读法等。总之,不论教给学生哪种方法,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每个人的课外阅读的具体目的和主攻方向,使他们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

三、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指导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评价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了阅读过程是读者全身心主动投入参与的个性化过程。因而,我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交流中应主张学生读书时,在学以致用的同时,要读得有自己,多些自己,即所谓“为我读书”。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所表现出的自我评价呢?作为教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热情鼓励、正确指导学生对读物做出的充满个性色彩的阅读评价。如该班一名学生阅读《鲁班学艺》,师傅问鲁班:“大徒弟用斧子挣下一座金山,二徒弟用斧子在人们心中刻下一个名字,你愿意跟哪个徒弟学?”鲁班要学二徒弟,师傅哈哈大笑。这位学生读到这里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大徒弟是用斧子即用劳动挣下一座金山,所以自己会向他学习。这样理解虽然与一般认可不同,但也不能说毫无道理,还是具有合理性,应该给予肯定。

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应鼓励学生敢于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每个学生的阅读评价。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才有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指导课外阅读应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以及心理需要,创造性地设计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外阅读内容,课外阅读方法、课外阅读评价,真正地面向学生个体,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那么这样的课外阅读就不仅有助于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了,还将促进学生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的发展。

(3)浅谈海量阅读的方法

浅谈海量阅读的方法

锦晖小学 张春兰

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感知文章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堂开展海量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阅读并获取知识,帮助其丰富语言积累,陶冶道德情操,发展心智、完善人格,提升其写作水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与热情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兴趣,他们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所以,语文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欣赏水平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致力于学生阅读兴趣与热情的激发,调动其参与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效的语文拓展阅读课堂。

例如:小学生一般都很喜欢听故事,那么教师就可以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介绍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读物,如《少儿科普知识》《童话寓言故事》等,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也可在班级设置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认为较好的书籍带入图书角,与其他同学进行传阅与交流,增强其互助、交流的机会,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也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如一些有关植物方面的阅读材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入校园,近距离地观察植物,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观察中领悟阅读材料的内容,并在自由讨论中获取新知。

二、善于阅读情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师应善于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激发其进行拓展海量阅读的热情。而在一定的阅读情境之中,学生也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内涵。

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很自然地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其阅读积极性,在强烈的情感氛围中体会阅读的精彩。

三、精心选取海量阅读材料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应与教材有一定的联系性,这样既能对课本形成补充,也能与教材形成一定的比较与鉴别。正所谓:比较是思维的基础。学生只有将阅读内容形成比对和串联,才能真正达到拓展阅读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兴趣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理解。

例如:在《小镇的早晨》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一些与本文描述的与小镇有关的材料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在一定的前提基础下,更加容易接受相关文字,同时接触一些佳作名篇,感受规范、优美的语言和优雅的文章境界,从而在拓展视野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及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享受阅读,爱上阅读,乐于阅读。

四、为学生创造阅读交流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开拓与创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阅读心得交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拓展阅读的能力。

例如: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作为主导者踊跃参加,可以将所读内容进行生动复述、演讲,也可以将自己的阅读内容改编成话剧小品进行表演,教师则从旁给予指导。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自主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拓展其阅读能力,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其拓展阅读的热情,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合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拓展海量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注重拓展阅读的多样性,重视多样化阅读类型的加入,让学生的阅读信息达到全面性发展的目的。而伴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的脚步加快,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信息量大、类型广泛、较强的检索功能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优点。网络信息能够为语文海量阅读教学提供更为广泛的空间,增强其便利性。因此,小学生的拓展阅读也可以向网络化方向不断地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对学生的网络型拓展阅读加以指导,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网络,突破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强其拓展阅读的趣味性,培养其对内容的归纳与总结能力,不断提升其思维概括能力。

总而言之,在素质化教育理念日益盛行的今天,开展小学语文海量阅读教学,更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不断提升的关键。良好的拓展性阅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其思维空间的发散与拓展,有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思考与探索,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实现阅读拓展教学的高效性,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