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讨乐善好施的社会价值及个人品行

探讨乐善好施的社会价值及个人品行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善举、善行,不论大小,统统都属于“乐善好施”的范畴。乐善好施是社会的需要,是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之一。对于东山人的乐善好施,你想说什么?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虽去沆远甚,然乐善好施,士类归之,亦可尚也。——《宋史·陈彭年列传》乐善好施人物介绍徐春帆,名学巽,字震东。论一论请与同学讨论“乐善好施”的品行是否值得在当今社会推广?

探讨乐善好施的社会价值及个人品行

本课导学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讲过:“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且盲人可感之,聋人可闻之。”

善行,就是对社会、他人符合道德要求的,且通常是具有有益后果的行为。慈善捐募是善举,捐粮派米、赠医施药、兴办义学也是善举。善举、善行,不论大小,统统都属于“乐善好施”的范畴。乐善好施是社会的需要,是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之一。

古朴的东山,有着与苏州城同龄的历史,勤劳、勇敢的乡人开创了近代“洞庭商帮”的辉煌历史,他们虽长年累月奔走于大江南北,但仍心系故乡,通过各种不同途径和方法回报家乡。义学、义路、义庄、义冢、义医、义赈、义井、义浚、义渡(码头),以及义务保护风景文物资源等民间义举,历代有之,乐善好施之风在东山的历史上久盛不衰……

对于东山人的乐善好施,你想说什么?

乐善好施

【成语释义】

乐善好施: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成语出处】

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司马迁史记·乐书》

【相关文学出处】

陈君既然乐善好施,我自然也当仁不让。

——欧阳山《三家巷》

宋湜懿文多识,名动人主,至与李沅同命。虽去沆远甚,然乐善好施,士类归之,亦可尚也。

——《宋史·陈彭年列传

乐善好施人物介绍

徐春帆(生卒年不详),名学巽,字震东。东山后山湖沙里徐氏,素以善举著称于世,春帆既是徐氏从善者的继承者,又是族规家风的传承人。他在族内置义庄,赡恤孤,还建惇善堂公所等诸多公益场所。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春帆与太湖司马罗琦创办东山第一所官办学堂——仰云书屋,为东、西两山士子提供肄业之所。次年,春帆与金宜臻倡导修筑虾蝃岭(又称廿四弯)山道,使畏途变坦途。道光五年(1825),春帆与叶长福择后山之石桥设义渡,捐养船工,不取渡资,以便两山人之交往。继又捐义田230亩,为长洲、元和、吴县三县之书生赴省城、京城乡试、会试提供费用。还出资兴办恤孤局,收养无依孤儿。继而又创办“积谷仓”,带头捐粮千石,为建成东山万石之仓,以保一方安宁做出巨大贡献。道光十年(1830),春帆响应太湖厅署号召,独资疏浚东山去苏州的主航道雕鹗河,山民为他建亭立碑,以彰其德。同治九年(1870),朝廷赐他以“善人”旌表。

图3-1 义井:柳毅

图3-2 义学:朱恩馀夫妇资助东山实验小学移地重建

小资料

义渡 清道光五年,徐春帆和叶长福创办石桥义渡。后来,复兴禅院僧人广源创设余山义渡。清朝末期,三善堂创办摆渡口义渡。1993年夏,孙国宝牵头捐建成三山码头。

义浚 清道光十年,徐春帆独资捐助疏浚雕鹗河。清光绪十九年(1893),郑言绍发起募捐疏浚黄洋湾。1913年,洞庭东山同乡会捐款开浚自越溪到东山渡余水桥河道。1917年5月,同乡会又捐款144元由席微三经办疏浚馀家河、席家湖两港。1922年9月,同乡会出资疏浚渡水港。1934年,同乡会又捐款开浚小北湖河道。1991年,周文轩夫妇捐资港币100万,帮助家乡建造了1座1 760米长的太湖大堤——周堤,1座防洪闸——云震闸。

义赈 明弘治年闹荒,吴天襘散财赈灾,朝廷旌其庐曰“尚义”。明嘉靖二年(1523)秋闹荒,王鏊开仓赈济三日,2 400余人受益。明崇祯十四年(1641)夏大旱,蝗虫成灾。席本祯购米3 000石赈济灾民,同时在南京、济宁、江淮一带赈灾放粮。1941年,东山习艺所无衣御寒,地方发起募捐,金锡之、徐子星在上海捐输半数。1942年冬,洞庭东山旅沪同乡会先后募款8 000元、9 700元汇往东山,作冬防、冬赈之用。1991年,苏州遭受特大洪水灾害,东山籍港商周文轩捐50万包中萃面以及两个集装箱的饮料,送到苏州东山抗洪第一线。

论一论

请与同学讨论“乐善好施”的品行是否值得在当今社会推广?为什么?

沈莱舟先生与他的“恒源祥

图3-3 沈莱舟

图3-4 恒源祥商铺

沈莱舟(1894—1987),字宏禳,别署弱馀,东山人。旅沪著名实业家,是当今上海“恒源祥”老字号的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外国羊绒线充斥市场,处处冲击、排挤国产绒线。沈莱舟为维护民族企业权益,联合绒线同行于1939年创办裕民毛绒线厂,自任董事长、经理,同时又兼恒源祥织布厂总经理,以质优价廉的名牌绒线“小囡牌”“双洋牌”为商标进入市场。还在一般市民中大力宣传用国产绒线编织衣服的优点,同时传授编织衣服的方法,雇人在店门口现场示范。日军进驻上海后,对部分日用商品原材料实行管制,绒线亦属受管制商品。当此之时,沈莱舟毅然决定改做小五金业,没有解雇一名员工,与员工们共渡难关。1942年管解禁后,恒源祥照开。40年代后期,沈莱舟已成为沪上毛纺织业的巨子,有了一定的身份和地位,可他不忘社会公益,尤其关注家乡的公益事业。1946年他捐黄金30两,整修东山著名古迹紫金庵;1947年捐田600亩及美金2 500元资助东山莫厘中学;1948年捐款4亿元(在当时可购买大米8.3吨)给东山第一中心国民小学修建校舍。1949年6月2日,上海市市长陈毅外滩中国银行大厦四楼接见了沈莱舟等一批著名工商界代表。是年,沈莱舟当选为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了代表大会。1950年,沈莱舟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先后担任徐汇、普陀区和市政协委员,上海市呢绒绒线同业公会主任委员等职。

图3-5 关于恒源祥的报道

周文轩(1921—2007),东山人,旅港实业家。周文轩在家乡度过了童年,初中尚未毕业即到上海谋生。1947年,周文轩到香港从事纺织品制造业。在香港,他第一个引进了即食面(方便面)生产线和先进的洗衣粉生产线。同时,他还在香港建筑行业中首先推广了制造房屋预制件。1991年苏州遭受特大洪灾,周文轩得悉后,马上派其助手郭次仪到实地考察灾情,获知实况后又马上做出决定,从自己在无锡的合资企业急调中萃面50万包送往东山抗洪第一线。还捐了两个集装箱的饮料(折人民币50万元),从深圳发到东山。灾后,捐资100万港币,帮助东山建造了一条1 760米长的太湖防洪大堤——周堤和一座防洪闸——云震闸。此后,他还积极支持胞弟周忠继在家乡投资100万港币建造玉树高级中学,并亲自为该校题字。1992—1994年三年中,周文轩直接投资9 000多万美元给苏州地区,先后创办了苏州国贸中心、苏州东太食品有限公司(东山)、苏州南新水泥有限公司、苏州南达水泥有限公司、张家港南港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

小资料

义学 近代以来,东山各氏族中或由宗祠或个人出面先后创办过文昌、碧螺、志强、茭田、智生、务本、鉴塘、东吴、安定、志德、中西女校、南阳、余仁、钟秀、钟英、荫庚、镜秋等民办小学。各办学机构自聘校长、老师,为本族子女入学提供方便。有的学校还接收族外子女,如鉴塘小学,且学生书杂费一度全免。有的学校则对族外子女另外收费。抗日战争胜利后,部分小学复校。后由于经费紧张,一部分学校就酌情向本族子女收费。氏族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校产和本族义庄的支持。

自1988年4月起,朱恩馀夫妇先后13次为东山中心小学、东山实验小学、幼山小学捐款,总金额达1 118万元。徐锦镛1989年4月返山祭祖时向三山小学捐助人民币1万元。沈新盘命其子女向东山教育基金会捐款人民币1万元。(www.xing528.com)

说一说

东山除了义渡、义浚、义学以外,还有义路、义庄、义医、义井等,请查找资料,说一说这些义举。

想一想

我们身边哪些事情是我们中学生力所能及的义举呢?

小资料

义庄 自明末至清代,席、翁、郑、严、叶等东山大姓巨族均置义庄。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太仆席本祯创立席太仆义庄,每月逢初二、十六,两次发放粮食以济本族孤贫。其子席启图,继承父志,又广置义田,帮助生活无依的同族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翁大业建翁氏义庄。至嘉庆初,其孙翁新熙捐田520亩。同治年间(1862—1874),族裔大本,又屡捐田亩,扩大义庄规模。清乾隆中期(约1766),严福曾想置义田赡族没有成功,其弟徵乔继其志而建成严氏义庄。清道光年间(约1835),湖沙里人徐春帆设立徐氏义庄,捐田824亩,以供义庄义塾之需,民国后废。

清道光初年,王熊伯提出修建义庄的倡议。道光十二年(1832),其侄仲沅、仲淳两人合捐昭文花田350亩,值钱2 000元,建成王氏云津堂义庄。以后十数年间,族人继续捐钱捐田,接济其本支子孙。

清光绪三十年(1904),叶翰甫等创办叶氏务本义庄,在阁老厅(即前王文恪公宅)后。置义田1 000多亩,禀宪立案,邀颁“乐善好施”题额,准予建坊。因叶氏族人众多,义庄仅供百十公(堂)之子孙。光绪十七年(1891),由叶懋鎏与族兄懋棣牵头,各捐祭田百亩设立叶巷支义庄,继将族兄懋官昔年捐募祭项开支结余,尽数易置祭田58亩。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懋鎏复捐入祠田742亩,并购庄屋,用以赡养族中孤寡老人

金氏义庄创办于晚清,当时由金春生管理,地址在古桔社金家祠堂(汤家场)。义庄有荡田200亩,收入供赡族之用。万氏义庄在东万巷沿街。民国后由万振声承父万梅峰遗命,捐置长元境田500亩,为义田赡族,1928年春建造庄屋。1945年春,徐介启夫妇之子女徐敬等为纪念父母寿辰,筹集资金购置田亩,创立寿亲义庄,表达“寿亲寿世,寿世寿亲”的心愿。同时,徐敬等还在家乡试行送药事宜,得到沪上东联社等支持和配合,义务为家乡民众送药,直到1949年结束。

信息延伸

翁笾(1525—1607),字文夫,号少山,东山人,明代著名商人。从小便随父挟资经商于江淮,并以清源为基地,向周边拓展,其业务主要以棉花、棉布与布缕青靛为主。经常往来荆楚、建业、闽粤之间,甚至远及辽左等地,有“非少山布勿衣勿被”之说。翁笾对身边的童仆子弟中能干者则悉心培养,指授方略,放手让他们外出经营。他们打着翁少山的旗号,致使少山的声誉越来越大,海内有“翁百万”之誉,东山也“言富者必首称翁许。”(当时东山与翁氏并立者,还有大商人许志问,字冲宇,善治产居积,也是拥巨财居大第之户,故有“翁许”之称。)翁笾为人大方又重礼义,凡事涉及故乡公益便热心关注,修治堤堰、河道、山路、寺庙,施舍救灾及吴县学宫、北寺塔整修他都主动参与,还独资捐建苏州玄妙观26座殿宇之一的祝厘殿。

朱鉴塘(1869—1918),名炯,东山人,清末民初著名实业家。少无恒产,弱冠赴沪上,习府绸(又名鲁绸,系野蚕茧丝所织成,亦称茧绸)业。游说同道,发展府绸业,外塞洋货之漏卮(zhī),内补乡民之生计,并集股设久成府绸庄,注册“单鹿”“双鹿”商标。仅数年,年销达600万~700万元,俨然居外贸出口之前列。被推选为上海出口公会会长。鉴塘还热心故乡公益,事无巨细,莫不竭力以赴。清光绪三十年(1904),创办“裕泰小轮”,开通杨湾、东山到苏州的航线。提倡公墓制,率先将朱氏族葬地改为公墓。积极参与浚河、筑路、造桥、兴学以及兴办医院、义赈等善举。惜未到50岁便病卒了。遗命在杨湾设立义务小学,作为发展儿童教育之基础。1921年,其嗣朱润生遵遗命在杨湾明善堂设私立鉴塘小学(现为幼山小学),并在槎湾、王舍两地设分校,义务教育平民儿童,学费、书费俱免。

考一考

明末至清代,东山有几个大姓巨族置义庄?

图3-6 鉴塘小学:明善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链接

明善堂

明善堂位于东山镇杨湾村,建于明代,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杨维忠先生在《东山古建筑》一书里介绍,明善堂是清朝顺治年间进士张延基的故居。1921年朱润生先生购得后在此创办私立鉴塘小学,学费、书费全免,是平民义务教育。鉴塘小学取名鉴塘,是因为举办义学是朱润生先生父亲朱鉴塘先生生前的遗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私立杨湾鉴塘小学更名为杨湾小学。

明善堂有副著名的对联,上联是“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下联是“宽田宽地莫若宽厚待人”,上联是讲教育的重要性,下联是讲处事待人要宽厚。

杨维忠先生在《东山古建筑》一书中说,抗日战争时期,苏州图书馆把1 558种,共19 874册宋元抄本等珍贵图书藏在明善堂,这些书因此得以保存下来。

现在明善堂建筑除后楼被拆除外,其余都得以保存。

助学义举

中国新闻网报道朱恩馀先生助学义举

中新网苏州10月23日电 据苏州侨办消息,近日,香港善源基金会定向捐赠东山实验小学签约仪式举行。香港善源基金会会长朱恩馀、苏州市侨办副主任王哲莉,吴中区外侨办主任贺悦、副主任梅建琴,东山镇党政领导、东山镇镇区各学校校长等参加捐赠仪式。

香港善源基金会由朱恩馀先生个人出资设立,这次定向捐赠东山实验小学500万元人民币,是用于东山实验小学移地重建。

东山实验小学是苏州市吴中区的一所百年名校。学校现有的校舍是从1989年陆续建造,1989年至1992年朱恩馀先生就捐资建造了“启蒙楼”“求知楼”和“进取楼”,捐赠金额达150万元。这次捐赠的5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学校的图书馆和报告厅的建造,建筑面积为1900平方米

朱恩馀在仪式上说,“国家兴,国民荣;国家衰,国民辱;教育兴,国家盛。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一点点贡献,感到非常荣幸。”受赠单位表示,一定会用好朱恩馀先生的善款,弘扬朱恩馀先生的慈善捐赠精神。

朱恩馀先生及其家属生活非常俭朴,但他们乐善好施,热衷于慈善捐赠,特别是资助教育事业。(完)

图3-7 中国新闻网报道朱恩馀夫妇事迹

调查小卡片

请以小组为单位,对周边了解东山人义举行为的人做一次访谈,并完成下面这张调查小卡片。

综合实践

选一项同学们一致认可的义举,一起去行动吧。请针对你与你的小伙伴马上要实施的义举行动,制订一份实施方案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