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社会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校在小学生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阵地。同时,教育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前途理想教育,进行中华民族精神培育,不断提高其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当好“人师”,把人育好,使学生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未来。

小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民族精神,贵在实践,重在立行,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小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社会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一)发挥学校主导优势,建好民族精神培育阵地

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小学生在时间和空间投入最多的地方。学校的活动更有目的性、计划性和指导性,全方位地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民族精神的发展。学校在小学生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阵地。

1.发挥科学规划的引导作用

(1)分层分段针对实施

根据小学生阶段身心特点和知行能力,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地实施。小学初年级重点培养“五讲四美三热爱”的良好品质,知道真、善、美的标准,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5—6 年级学生重点培养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助人为乐、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

(2)各学科有机渗透教育

各学科能够体现民族文化、传统美德、悠久历史等的文字、图片、绘画,都要适时加以拓展渗透。如语文、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课程,要充分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讲授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讲授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比如,1998 年抗洪救灾,2008 年汶川地震,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进行军民一心、团结一致、抗洪救灾、人间大爱的教育数学、生物、化学、物理自然科学,要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中国科学家在各领域的科学成就,介绍科学家取得成功的事迹,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音乐美术等类课,应大力宣传来自中国经典的民俗、民乐、民歌、民戏、书画等内容。体育教师则可结合教学开展拓展训练,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素质。行政、后勤人员应发挥管理、服务的功能,在生活学习中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热爱劳动、艰苦奋斗、乐于助人的良好和品质。甚至食堂的打饭厨师都可教育学生公平公正、珍惜粮食、遵守公德。

2.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既是教育工作者的中心环节,是主渠道,也是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

(1)抓住课堂、校园是主要活动场所的优势

课堂是小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精力最集中,思想最认真。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要挖掘德育因素,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民族精神培育,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理想和服务于社会的志向。比如,传统语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可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使学生亲自体验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并结合个人实际谈感受、谈收获,在延伸、拓展过程中受到教育。不论哪门学科,都要努力发掘学科中蕴藏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哪怕只有一幅插图、一段文字,也不要放弃,都要加以延伸、拓展,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内容。

校园是滋养学生心灵的乐园。对此,学校要重视黑板报、校园广播台、文化长廊、升旗仪式等阵地,认真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把修身之道、爱国情操、奉献精神、崇高志向以及在抗洪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新时代形成的民族精神,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在学校各个阵地上,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

(2)盘活讲授好课程资源

针对教科书中的资源,要有针对集中地讲透、讲好。比如,小学入学的第一课“我爱北京天安门”,笔者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教师问:“我国是什么国”,学生回答:“中国”。教师又问:“我们的国旗是什么”,学生高声回答:“五星红旗”。教师还问:“我们的首都在哪里”,学生回答:“在北京”。教师最后问:“北京有什么”,学生回答:“天安门”。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笔者也没有忘记那种兴奋、那种激动、那种记忆。从此,“我是中国人”就深深地烙在笔者的心里。

又如,学习毛泽东的诗《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教师抑扬顿挫地朗诵,我们高声大语地跟读,置身于不怕艰险、勇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之中。同时,教师又复习了“红岩”“夏明瀚”等课程,革命者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信念浩然革命正气,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到现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还会说,“再苦能苦过红军吗”,一咬牙就迎难而上了。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让人记忆深刻。现在课程中就更好了,加上了现代人的一些故事,就更加有说服力、有感染力了,这些都是课堂上进行民族精神的资源,应充分加以利用。

3.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魅力

教师既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是学校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实施者,还是小学生行为的示范者和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1)教师一定要教书育人

唐代韩愈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育人,授业即教书,教书育人是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与任务。教书是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宗旨。徐特立先生认为,教师应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教育首先要把书教好,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中华传统文化,掌握中国历史,学会本领,增长才干,当好“经师”。同时,教育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前途理想教育,进行中华民族精神培育,不断提高其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当好“人师”,把人育好,使学生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未来。

(2)教师一定要为人师表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知识丰富,博学多问。只有教师精通知识体系,做到博闻广见,才能将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学生。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了解中国历史、中国精神,用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故事吸引学生、感动学生。教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西汉末年著名教育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因此,教师必须率先成为博学的人,成为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高昂的人,才能得到家长、学生的广泛信赖和尊重,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教师的道德行为具有强烈的典范性,是学生效法、上进的精神力量,身正才能为范。同时,身正也是教师的一种强劲有力的教育手段。

(3)教师一定要师德高尚

教师的道德、教师的民族精神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他们的学生时代,通常还会波及他们的整个人生。所以,教师一定要有高尚的师德,要爱国守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的品质;要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培育学生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的精神;要终身学习,传递着严谨笃学、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的学习态度。教师一定要关爱学生,让学生在师爱的传递中获得安全感、归属感,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要诲人不倦,不因学生调皮淘气、偶尔或时常犯错而倦怠工作,放弃学生;要无私奉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热情、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进而赢得学生的崇拜和信赖,最终才能取得民族精神培育的成功。

4.加强社会实践的体验作用

通过社会实践,强化体验感染,增强民族意识,从而转化为小学生自觉意识、自觉标准、自觉行动。

(1)科学规划实践内容(www.xing528.com)

对小学生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单靠在学校里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当地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如信阳的红色革命纪念馆、新县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商城的红军洞等题材要大力挖掘、充分利用,使民族精神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那些在战争年代为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前辈、老革命、老红军、老英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实践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立下汗马功劳的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企业家等都是鲜活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宝贵财富。用这些富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资源,教育效果比校园教育要好上若干倍。

(2)灵活运用实践方法

坚持每月升旗和国旗下讲话活动,让学生时时警醒是一名中国学生;利用每年的“五四”“九一八”“十一”“一二·九”等纪念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体会民族发展历程;组织参观城市、农村和企业,体验改革开放伟大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同时,要分层实践重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参观民族文化成果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强民族认知感;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引导学生投身实践,参加创业,加深对民族精神的自信,激发其担负民族复兴的使命感

(3)高度重视主题教育

要充分利用“五一”“七一”“七七”“九一八”“十一”“南京大屠杀”等重要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毋忘国耻,永记国难;组织英模事迹报告会,使很多小学生见着老一辈的人,听着老一辈的故事,增加了现场感和真实性;要结合事实开展教育,如结合美国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钓鱼岛问题等事件,组织学生讨论,认清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的嘴脸和“亡我不死”的阴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2003 年,“神舟五号”成功飞天,实现中国人的飞天梦想,举国欢呼。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事例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了不起,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豪。要通过每次重大事件思想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逐步强化民族感情、民族意识、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转化为他们勤奋学习的动力,化成战胜困难的信心。要通过主题教育帮助其学习,使其记住历史、珍惜现在、理解内涵、升华精神、转化行动、开创未来。

(二)综合社会载体运用,形成民族精神培育合力

民族精神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也不是单纯依靠学校阵地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全人员共同努力、全力量共同配合,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形成民族精神培育的合力。

1.把政府管理摆上重要日程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小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及普及工作,真正把小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议的重要任务,作为各级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放在重要位置,摆上重要日程,抓紧抓好。同时,要将民族精神的培育要求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之中,将民族精神的具体培育内容体现在各单位的规章及具体制度之中,如通过《小学生守则》等形式体现民族精神内容,形成良好的制度氛围。通过制度建设,一方面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逐步内化为个人的自觉意识。将小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纳入相关单位目标管理,实行考评机制,推动工作实施和落实。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活动,采取有效有力措施,行政手段、政策引导、法律手段、教育和社会舆论各种方式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小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氛围。

2.重视思想文化环境建设

文化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以及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赋予文化活动之中,会使培育更具吸引力,更容易为小学生所接受,更好地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其内容的熏陶和感染。

(1)要保证文化环境的方向

我国的文化建设要保证社会主义性质,要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内容,要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服务。具体地讲,就是坚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2)要大力发展适合小学生的文化事业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环境健康发展,为民族精神培育提供了很好的文化条件。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各项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积极引导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创造出更多的优秀的青少年儿童文化产品,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大力扶持优秀健康的文化产品;重视青少年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版工作,积极推出各地流传的民间故事、英雄人物事迹、地区民俗风情等适合小学生的优秀作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电子产品,创办电子刊物,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制成光盘和视频,将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机融合一起,提高可读性;大力发展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健康文明的、大众化的娱乐场所,以满足不断出现的、多元的小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大力加强群体性文化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让中华民族精神更好地被学生接受。比如,可以选择重要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重要人物的纪念日,在重大场合举行重大活动,集中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或举行红领巾和入团宣誓活动,这样既庄严隆重,又记忆深刻,能够深入灵魂之中。

(3)要重视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

投入专项财力和人力用于社会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建设。要建设一大批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增加人们对民族精神的感性认识,推动人们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要建设一批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宣传;要制定相应政策,免费对小学生开放,带动更多的人去学习领悟民族精神内涵。

3.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工具

大众传媒工具主要包括报纸、期刊、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网络等。它们具有覆盖面广、传递速度快、影响效果深等特点,往往可以在事件刚发生就迅速传播至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各个群体,乃至每一个人,其社会影响可能覆盖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大众传媒是社会环境的重要内容,并对整个社会环境产生了重要作用。通过大众传媒长年不断地正面宣传、报道和教育,宣传反映民族精神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宣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弘扬主旋律,倡导新风尚,就能够形成积极强大的舆论氛围,由此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优化社会环境。而且,会持续不断地作用于人们,从中取得正能量,避免负能量,从而强化了民族精神培育的效果。

(1)注意不同传媒的优势互补,发挥传媒的综合效应

例如,报纸、报刊等印刷媒体,其内容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如广播电视等传播快、感染力强、受众面积大、渗透性强、受众人员不受文化程度限制。因此,我们要注意根据传媒工具特点,结合小学生这一群体特点,综合运用好传媒载体。比如,可以编制民族精神电视剧、制作优秀电影、制定优秀动画片、卡通剧,这样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效果会更加明显。

(2)引导小学生互动参与

如发表读者来信、听众访谈,在传媒上开展主题讨论,在报纸上开设“我是小记者”“我是小英雄”等专栏,让小学生客串记者、主持人等,以调动小学生参与大众传播过程的积极性,充分感受和体验民族精神情感,切实发挥好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

(3)抓好反面典型运用

对一些与民族精神不符的典型案例,剖析情况,澄清是非,明辨真假,组织舆论批评,开展道德评价,让小学生了解假、丑、恶的现象,加深对民族精神内容的理解。

(4)注意消除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中的一些不良信息,会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小学生的思想带来迷惑,干扰正常的民族精神培育。对此,应加强对各种传媒工具的管理和指导,坚决取缔非法出版物和音像制品,倡导网络道德,努力净化传播内容,使之向同一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