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文学研究参考书目,含索引

日本文学研究参考书目,含索引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方戏剧论文集》,王安葵、刘祯,巴蜀书社1999年版。《东方美学史》,邱紫华,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二十世纪日本文学批评》,孟庆枢,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化人的日本认识——基于〈宇宙风〉杂志的考察》,徐冰,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国民作家”的立场——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研究》,董炳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日本文学研究参考书目,含索引

A

《爱·美·死——日本文学论》,李德纯,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版。第210页。

B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漫笔》,于长敏,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18页。

《“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王向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第182页,第204页,第205页,第206页,第208页。

《不灭之美——川端康成研究》,叶渭渠,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第221页。

《被遗忘的在华日本反战文学》,吕元明,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6页,第182页,第204页。

《卞立强文集——一个翻译家的轨迹》,卞立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第188页。

《本能主义者的精神幻灭——白桦派作家有岛武郎研究》,李先瑞,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9页。

C

《插图本日本文学史》,刘利国,何志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6页。

《柴四郎〈佳人奇遇〉研究》,郑国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5页。

《采玉集》,李芒,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77页。

《陈舜臣的文学世界》,曹志伟,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16页,第293页。

《川端康成和〈雪国〉》,何乃英,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8页。

《川端康成——东方美的痴情歌者》,孟庆枢,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18页。

《川端康成与东方古典》,张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页。

《川端康成文学的文化学研究——以东方文化为中心》,周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第182页,第222页。

《川端康成评传》,谭晶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18页。

《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王文宏,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50页。

《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李强,昆仑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第233页,第250页,第251页。

村上春树音乐之旅》,王昕,南海出版公司2004年版。第230页。

《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林少华,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第182页,第230页。

《村上春树和后虚无年代》,岑朗天,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230页。

D

《东方美的现代探索者——川端康成评传》,叶渭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18页。

《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译介与研究史述论》,王向远,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4页,第340页,第339页。

《东亚汉文学关系研究》,高文汉、韩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0页。

《东方戏剧论文集》,王安葵、刘祯,巴蜀书社1999年版。第137页。

《东方美学史》,邱紫华,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67页,第268页,第269页。

《东方文论选》,曹顺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页,第233页,第235页,第236页,第265页,第267页,第272页,第273页,第274页。

《东方美学》,彭修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67页,第269页,第270页。

《东洋的幻象——中日法文学中的中国与日本》,邵毅平,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年版。第294页。

《东方古典美——中日传统审美意识比较》,姜文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0页。

《东瀛悲歌:和歌中的菊与刀》,早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5页。

《当代日本文学史纲》,平献明,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55页。

《大江健三郎的文学世界》,王新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5页。

《岛崎藤村小说研究》,刘晓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99页。

《都市空间的叙事形态——日本近代小说文体研究》,李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02页。

《东瀛听潮——日本近现代史上的和歌与俳句》,刘德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第85页。

E

《20世纪日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王志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7页,第233页,第257页。

《20世纪日本文学史》,叶渭渠,青岛出版社1998年版。第54页。

《20世纪中外戏剧比较论稿》,黄爱华,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2页。

《20世纪日本文学史——以小说为中心》,谢志宇,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5页。

《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王向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第14页,第17页,第244页,第291页,第339页。

《20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史丛书·比较文学研究》,王向远、乐黛云,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第339页。

《二十世纪日本文学批评》,孟庆枢,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6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化人的日本认识——基于〈宇宙风〉杂志的考察》,徐冰,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93页。

F

《佛典·志怪·物语》,王晓平,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页,第114页,第277页,第278页,第304—306页。

《风骨与物哀——二十世纪中日女性叙述比较》,林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88页。

《“浮世草子”的婚恋世界》,王若茜、齐秀丽,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4页。

《翻译文学论集》,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文学研究室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1页。

G

《高天原浮世绘——日本神话》,刘毅,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12页。

《管窥日本——从日本民间文学看日本民族文化》,于长敏等,吉林出版集团2010年版。第118页。

《古代中国人的日本观》,汪向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83页。

《宫泽贤治童话论》,彭懿,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版。第195页。

《谷崎润一郎传》,叶渭渠,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第200页。

《“国民作家”的立场——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研究》,董炳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6页,第182页,第207页。

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传》,唐月梅,作家出版社1994年版。第6页,第182页,第215页。

《沟通与更新——鲁迅与日本文学关系发微》,程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80页。

H

《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杨炳菁,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8页,第231页。

《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严绍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55页,第301页。

寒山与日本文化》,张石,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67页。

《和歌的魅力——日本名歌赏析》,郑民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第84页。

《和歌美学》,郑民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8页,第90页,第91页。

《和汉朗咏集文化论》,宋再新,山东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161页。

话剧创始期回忆录》,徐半梅,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第150页。

花鸟风情的绝唱:日本汉诗的四季歌咏》,严明,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3页。

《嗨,村上春树》,苏静、江江,朝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230页。

J

《井上靖与中国》,卢茂君,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293页。

《井上靖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研究》,卢茂君,九州出版社2010年版。第216页,第293页。

江户时期的日本诗话》,祁晓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第233页,第265页。

《吉川幸次郎研究》,张哲俊,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58页。

《吉本芭娜娜的文学世界》,周阅,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6页。

《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王晓平,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7页,第153页,第259页,第278页,第301页,第302页,第303页。

《近世日本国学思想——以本居宣长研究为中心》,蒋春红,学苑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第233页,第239页。

《近代中日文艺学话语的转型及其关系研究》,彭修银、皮俊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0页。

《交融与交响——日本现当代作家研究》,王艳凤等,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2页。

《简明日本文学史》,钱韧,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6页。

《觉醒与挣扎:20世纪初中日“人的文学”比较》,秦弓,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第288页,第288页。

《津田左右吉研究》,刘萍,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58页。

《橘与枳——日本汉诗的文体学研究》,吴雨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7页。

《近现代日本文学:作家作品研究》,叶琳等,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03页。

K

《空海与〈文镜秘府论〉》,卢盛江,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5页。

L

《林岫汉俳诗选》,林岫,青岛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

《鲁迅与日本文学》,刘柏青,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80页。

《鲁迅留学日本史》,程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80页。

《鲁迅:在中日文化交流的坐标上》,彭定安,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280页。

《论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李寅生,巴蜀书社2001年版。第282页。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其相互影响》,李寅生,巴蜀书社2007年版。第282页。

浪漫主义:日本之桥与五四文学》,肖霞,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6页,第197页,第289页。

《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叶渭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18页,第223页。

《来自边缘的声音——莫言与大江健三郎的文学》,张文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7页。

M

《孟庆枢自选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孟庆枢,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286页。

《魔都上海——日本知识人的“现代”体验》,刘建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08页。

N

《内藤湖南研究》,钱婉约,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58页。

R

《日本文学史》,谢六逸,北新书局1929年版。第2页,第4页,第25—29页,第32页,第34页,第40页。

《日本文学史》,吕元明,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页,第20页,第30页,第32—34页,第44页。

《日本文学史》(四卷),叶渭渠、唐月梅,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第22页,第46—55页,第106页,第108页,第117页,第147页。

《日本文学史》,张如意,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5页。

《日本文学史》,马兴国,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第56页。

《日本文学史》,王长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版。第31页。

《日本文学史》,高鹏飞、平山崇,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6页。

《日本文学简史》,雷石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5页。

《日本文学简史》,李先瑞,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6页。

《日本文学简史》,叶渭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54页。

《日本文学简史》,于荣胜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6页。

《日本文学思潮史》,叶渭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第22页,第35—47页,第56页,第267页。

《日本文学概说》,李均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6页。

《日本文学史话》,刘振瀛,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2页。

《日本文学论集》,刘振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2页,第188页。

《日本文学》(上、下册),刘利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6页。

《日本文学论释——兼及中日比较文学》,吕元明,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9页。

《日本文学研究——王长新教授八秩华诞纪念》,宿久高,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页。

《日本文学教程》,张予娜,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6页。

《日本文学散论》,施小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1页,第189页。

《日本古代文学史》,高晓华,大连出版社2004年版。第55页。

《日本中世纪文学史》,宿久高,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6页。

《日本近代文学史》,谭晶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55页。

《日本近代汉文学》,高文汉,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页。

《日本近现代文学史》,王健宜等,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第56页。

《日本近代文学作品评述》,孙莲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史》,刘立善,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5页。

《日本近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孟庆枢等,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285页。

《日本现代文学史》,陈德文,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5页。

《日本现代文学发展轨迹:作家及其作品》,肖霞,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6页。

《日本游沪派文学研究》,陈多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209页。

《日本现代文学思潮史》,叶渭渠、唐月梅,中国华侨出版社1991年版。第36页。

《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叶渭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6页。

《日本近现代文学评论》,曹志明,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3页。

《日本战后文学史》,曹志明,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5页。

《日本当代文学研究》,何乃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1页。

《日本儿童文学面面观》,张锡昌、朱自强,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页。

《日本文学汉译史》,王向远,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第7页,第14页,第17页,第291页,第312页,第313页。

《日本读本小说与明清小说——中日文化交流史的透视》,李树果,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7页,第128页,第129页。

《日本读本小说名著选》,李树果,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页。

《日本小说史》,叶渭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4页。

《日本俳句史》,彭恩华,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85页,第86页,第88页。

《日本俳句史》,郑民钦,京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第89页。

《日本和歌史》,彭恩华,学林出版社1986年版。第86页。

《日本民族诗歌史》,郑民钦,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第58页,第89页,第90页。

《日本诗史》,罗兴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5页。

《日本三家词笺注》,张珍怀笺注,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160页。

《日本汉诗选评》,程千帆、孙望,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60页,第181页。

《日本汉诗与中国历史人物典故》,王福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版。第161页。

《日本汉诗溯源比较研究》,马歌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第163—165页,第181页。

《日本汉诗论稿》,蔡毅,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65页。

《日本文学研究》,蓝泰凯,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

《日本文学》,张龙妹、曲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56页。

《日本汉诗发展史》,肖瑞峰,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76页,第177页。(www.xing528.com)

《日本古典短歌与唐诗的隐喻认知研究》,张继文,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1页。

《日本古代诗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联》,尹允镇、徐东日等,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83页。

《日本古典诗歌的文体与中国文学》,张晓希,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82页。

《日本文化的皇冠宝珠——短歌》,王瑞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7页。

《日本戏剧概要》,王爱民、崔亚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第5页,第130页,第146页,第147页。

《日本戏剧史》,唐月梅,昆仑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第130页,第147页,第148页。

《日本歌舞伎艺术》,李颖,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38页。

《日本狂言》,李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第138页,第143页,第144页。

《日本民俗艺能巡礼》,麻国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第143页。

《日本白桦派与中国作家》,刘立善,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97页,第289页。

《日本诗经学史》,王晓平,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第307页。

《日本汉学史》,李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第154页,第156页,第157页。

《日本中国学史》,严绍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5页,第156页,第157页,第300页。

《日本中国学史稿》,严绍璗,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第156页。

《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严绍璗,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55页,第301页。

《日本的中国学家》,严绍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5页,第155页,第300页。

《日本古典和歌审美新视点——以〈小仓百人一首〉为例》,铁军、潘小多、王静、施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5页。

《日本中国学述闻》,王晓平,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58页。

《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钩沉》,严绍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55页,第301页。

《日本藏汉籍珍本追踪纪实》,严绍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55页,第301页。

《日本红学史稿》,孙玉明,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第159页。

《日本汉文学史》(上、中、下),陈福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177—181页。

《日本现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何少贤,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1页。

《日本唯美派文学研究》,齐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0页。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王向远,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6页。

《日本右翼言论批判研究——“皇国史观”与免罪情结的病理剖析》,王向远,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6页。

《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与基督教》,肖霞,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6页。

《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李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88页。

《日本的中国形象》,吴光辉,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84页。

《日本物哀》(《审美日本系列》),王向远,吉林出版集团2010年版。第7页,第106页,第233页,第240页。

《日本幽玄》(《审美日本系列》),王向远,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版。第7页,第233页,第240页。

《日本风雅》(《审美日本系列》),王向远,吉林出版集团2012年版。第7页,第233页,第240页。

《日本意气》(《审美日本系列》),王向远,吉林出版集团2012年版。第7页,第233页,第240页。

《日本古典文论选译》,王向远,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第7页,第233页,第240页,第247页。

《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王向远,新星出版社2013年版。第340页。

《日本文论史要》,靳明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71—274页。

《日本诗话的中国情结》,谭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4页。

《日本诗话中的中国古代诗学研究》,孙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66页。

《日本后现代与知识左翼》,赵京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58页。

《日本上代文学“和习”问题研究》,马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73—175页。

《日本文学研究:历史足迹与学术现状——日本文学研究会三十周年纪念文集》,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14页。

《日本文学的伦理意识——论近代作家的爱的觉醒》,刘立善,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197页,第198页。

人与自然的交融——〈雪国〉》,周阅,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23页。

《日本近现代文学翻译研究》,康东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92页。

《日本文学专题研究》,吴毓华、陈红,线装书局2008年版。第281页。

S

《十七音的世界——日本俳句》,马兴国,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7页。

三国演义在日本》,邱岭、吴芳龄,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1页。

《三岛由纪夫研究》,叶渭渠,开明出版社1996年版。第214页。

《〈史记〉与日本文化》,覃启勋,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79页。

《世界语境中的〈源氏物语〉》,张龙妹,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8页。

《石川达三文学评述》,刘振生,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1页,第216页。

《私小说》,魏大海,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199页。

T

太阳女神的沉浮——日本文学中的女性原型》,叶舒宪、李继凯,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5页,第112页。

《太平记的汉文学研究》,邱鸣,新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页。

《唐土的种粒——日本传衍的敦煌故事》,王晓平,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1页,第306页。

《〈徒然草〉受中日古典文学的影响》,金文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82页。

《投石集》,李芒,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76页,第187页。

《体验与文学创作——梶井基次郎与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戴松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1页。

《他者的表象:日本现代文学研究》,郭勇,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3页。

《他者之镜:当代中国文学中的日本》,刘舸,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93页。

《通向现实之路:日本“内向的一代”研究》,翁家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2页。

《樋口一叶及其作品研究》,徐琼,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第195页。

W

《〈万叶集〉的世界》,刘雨珍,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1页。

《万叶和歌新探——汉文虚词在万叶和歌中的受容及其训读意义》,梁继国,苏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9页,第80页。

晚清东游日记汇编》,王宝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85页。

《文学姻缘》,文洁若,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4页,第188页。

《“文”与日本的现代性》,林少阳,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3页,第252页,第255页,第256页。

《“文”与日本的学术思想——汉字圈(1700—1990)》,林少阳,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第256页。

《文化的重写——日本古典文学中的白居易形象》,隽雪艳,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82页。

《唯美的选择与转换——日本文学与中国现代唯美主义思潮》,孙德高,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第290页。

《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叶渭渠、唐月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8页。

《〈我是猫〉诠释与解读》,车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版。第194页。

武士道与日本近现代文学——以乃木希典与宫本武藏为中心》,关立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2页。

《为了灵魂的自由——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林少华,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版。第231页。

《文镜秘府论》,王利器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33页,第234页,第235页。

《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卢盛江,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35页。

X

《小说翻译与文化建构——以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为视角》,王志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91页。

《小仓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赏析》,刘德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第85页。

《新编日本文学史》,崔香兰、张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

《鲜活与枯寂——日本近现代文学新论》,刘振生,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页,第203页。

《现代日本文学批评史》,叶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71页,第274页,第275页。

现世与想象——民间故事与日本人》,蔡春华,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9页。

《选择·接受·转化——晚清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文学流变与日本文学关系》,方长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7页。

《雪·月·花——由古典诗歌看中日审美之异》,高兵兵,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第84页。

《夏目漱石小说研究》,李光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第192页。

《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构》,张小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页。

《夏目漱石和他的小说》,何乃英,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第187页,第190页。

《夏目漱石的汉诗世界》,安勇花,延边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4页。

《相约挪威的森林》,雷世文,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230页。

想象力论——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方法》,王琢,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26页。

《现代中国异域小说研究》,沈庆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93页。

Y

《〈源氏物语〉与中国传统文化》,姚继中,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8页。

《远传的衣钵——日本传衍的敦煌佛教文学》,王晓平,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1页,第306页。

《杨柳的形象:物质的交流与中日两国文学》,张哲俊,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83页。

《越界与想象——20世纪中国、日本比较文学研究论集》,王中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92页,第294页。

《亚洲汉文学》,王晓平,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68页,第169页。

《研文肆言——文与中日文学研究》,陈多友,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56页。

《幽玄研究——中国古代诗学视域下的日本中世文学》,李东军,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62页。

语言的背后——夏目漱石〈明暗〉分析》,吴少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2页。

《遇见100%的村上春树》,稻草人,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第230页。

《叶渭渠著作集》,叶渭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远藤周作:日本基督教文学的先驱》,路邈,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第216页。

《源头活水——日本当代历史小说与中国历史文化》,王向远,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2页。

Z

《中国古典小说与日本文学》,马兴国,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80页。

《中日民间故事比较研究》,于长敏,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8页。

《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陆坚、王勇,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55页。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张哲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3页。

《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王向远,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第277页,第293页,第314页,第316页,第317页。

《中国题材的日本谣曲》,张哲俊,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8页。

《中国话剧的孕育与生成》,袁国兴,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第151页。

《中国早期话剧与日本》,黄爱华,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51页,第152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日本》,靳明全,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86页。

《中国现代文学兴起发展中的日本影响因素》,靳明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6页。

中日关系史考》,王勇,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5页,第280页。

《中日文学关系论集》,邵毅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58页。

《中日文学比较研究》,赵乐甡,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9页,第278页。

《中日文化文学比较研究》,孟庆枢,吉林出版集团2012年版。第279页。

《中日比较文化论集》,赵乐甡等,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279页。

《中日汉籍交流史论》,王勇,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55页。

《中日“书籍之路”研究》,王勇,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第155页。

《中日古代文学比较研究》,高文汉,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81页。

《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严绍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7页,第277页,第278页,第295—297页,第300、301页,第309页。

《中日古典文学比较研究》,张晓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81页。

《中日古典悲剧的形式——三个母题与嬗变的研究》,张哲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页。

《中日启蒙文学论》,何德功,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第288页。

《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王向远,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第244页,第259页,第277页,第286页,第309—312页。

《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比较研究》,张福贵、靳丛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7页。

《中日文学中的蛇形象》,蔡春华,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18页。

《中日诗歌研究》,刘德有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82页。

《中日诗歌比较研究》,刘德有等,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82页。

《中日现代演剧交流图史》,刘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153页。

《中日〈三国志〉今译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倪永明,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页。

《中日战争与文学》,山田敬三、吕元明,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3页。

《中世纪的中日关系》,汪向荣、汪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283页。

中日韩戏剧文化因缘研究》,翁敏华,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49页。

《战后日本文学》,李德纯,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87页,第210页。

《战后日本文化与战争认知研究》,刘炳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6页。

《战后日本文学史论》,李德纯,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211页。

《战后日本文学史》,曹志明,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12页。

《智水仁山——中日诗歌自然意象对谈录》,中西进、王晓平,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79页,第80页。

《镇魂诗剧:世界文化遗产》,王冬兰,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页,第141页。

紫式部和她的〈源氏物语〉》,陶力,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103页,第108页。

《昭和史的证言:战时体制下的日本文学(1931—1945)》,胡连成,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7页。

《中国比较文学二十年》,王向远,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第15页,第339页。

《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王向远,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页,第339页。

《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梁盛志,国立华北编译馆1942年版。第278页。

《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王虹,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94页。

《中日比较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王琢,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94页。

《中国文学在日本》,严绍璗、王晓平,花城出版社1990年版。第300页。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文学卷》,严绍璗、中西进,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00页。

注解:

[1] 以下列出的是截至2012年底中国学者日本文学研究的书目,不含单篇文章、译著,但含少量编著。它们既是本书评述与研究的主要文本,也是本书写作的参考书目。兹按书名字母顺序排列,最后的阿拉伯数字表示所在《日本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页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