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让阅读让你闪耀更好的自己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让阅读让你闪耀更好的自己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陪着孩子们在阅读之路上行走已近十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阅读成果已初步显现。学生初步阅读时,往往方法掌握不是太好,像批注法的运用,我要求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画出来,在旁边写一写感受,结果有些孩子把文章大部分内容画出来了,批注也写得乱七八糟。在扶持中行稳致远阅读活动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果,与家长的积极参与是密不可分的。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让阅读让你闪耀更好的自己

方秀梅

身为教师,我们都明白,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有不竭的知识,才能有资格做学生成长的领航人。读书早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床头还是案头,无论忙碌还是闲暇,总会有一本书陪伴着我。因为自己的成长从阅读中获益良多,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常常绞尽脑汁地想:如何让自己的学生也爱上阅读呢?

如今,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我的学生们也喜欢上了阅读,并逐渐养成了习惯。

陪着孩子们在阅读之路上行走已近十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阅读成果已初步显现。回想孩子们从被动到主动再到痴迷的阅读历程,这期间的点点滴滴,都让我感觉既幸福又感慨,想说的话实在是太多太多。

在兴趣中起步

教低年级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把读书的原则定位在有趣、自由、闲适,主要是让学生先喜欢上读书,没有把读书的意义强调得太重要,标准和要求也不是太严。刚入学时,因为学生识字有限,要让他们自己读书难度不小,如果操作不当甚至会挫伤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小孩子对故事基本是没有免疫力的,所以,我先从培养学生“听”书的习惯入手。在学校,利用课前几分钟听老师读有趣的故事,回家后听爸爸妈妈读或者听有声故事。后来,我开始推荐一些字少而想象空间大的绘本读物给孩子们;学习了拼音以后,我又开始推荐一些图文并茂的拼音读物。再后来,随着学生识字越来越多,拼音运用也越来越熟练,渐渐地班里多数孩子开始甩掉“拐棍”自己津津有味地阅读了,有几个识字量比较大的孩子甚至可以当小老师了。

在采撷中丰盈

曾经,一位当律师的家长跟我说起一件事。有一次他无意中发现儿子翻看他的专业书籍,问孩子能不能看懂,孩子摇头说只是看着玩,而父亲立刻醒悟到需要给孩子买书了。毋庸置疑,这是一位称职的好父亲。从这次谈话中,我也受到了启发:课外读物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生机盎然。要想让孩子对阅读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就需要不断地补充、丰富学生的读物,让他们不断地感受到新知识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主动阅读的愿望。

对此,我多少动了点小心思。每学期开始我都会给学生列一个推荐书目单,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书目。不过,总有个别学生对此兴致不高。于是,平时上课时,我会有针对性地涉及到其中某些书籍的精彩篇章,在学生们正听得津津有味时戛然而止,卖个关子:这只是这本书的一部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找来读一读哦;或者范读一些经典美文片段,引学生“上钩”。在我不动声色的引导下,班里很多孩子会主动去购买或借阅这些好的文学读物,并在班里掀起讨论交流的热潮。有时候,我也会联合家长利用节日活动做些文章,比如儿童节的时候,家长事先买好书籍由我出面当作节日礼物赠送给孩子,既有惊喜又有意义。有时候,课本中涉及某部名家著作或经某个同学推荐的心爱读物,如果大家普遍感兴趣,那么全班约好网上团购,在班里开展整本书阅读。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藏书越来越丰富。

在指导中提高

好读书是前提,爱读书是目的,而引导学生“会读书”则是关键。学生阅读数量增加了,如何提高其阅读质量呢?我认为应该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但让学生掌握精读的方法,还教给学生略读法、速读法、跳读法、批注法等,并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对学生跟进阅读指导,这基本上就是一个“教——扶——放”的过程。学生初步阅读时,往往方法掌握不是太好,像批注法的运用,我要求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画出来,在旁边写一写感受,结果有些孩子把文章大部分内容画出来了,批注也写得乱七八糟。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和练习,学生慢慢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开始把方法转化为能力,阅读效率也有了大幅提高。

在落实中强化(www.xing528.com)

读书必定是要下苦功而且要带有严肃的思考的,因为兴趣和热情总有消退的时候,如果不加任何督促和约束的话,是很难持久的,尤其是小学生。所以,等学生们的阅读进入常态轨道,那就得重新定规矩了。为了巩固强化学生的阅读习惯,每天我都把阅读当作一项常规作业来布置。周一至周五每晚阅读三十分钟,周末适当延长阅读时间,坚持填写学校印制的“书香伴成长”,家长签名确认并做好监督。在学校,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和每晚阅读内容概括,每周一次的“阅读分享卡”填写等都有效地保证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落实。

在交流中成长

书读完之后不管不问的话是不行的。为保证阅读效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交流习惯,教师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多元交流平台,为阅读助力。这些年来,通过读、写、画、演等多种形式进行阅读展示交流,我们都尝试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情节片段,在提前发动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表演中展示读书收获,享受读书乐趣。

“主题阅读”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交流形式,即设置一个主题,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然后以比赛的形式展示读书成果。全班读完《狼王梦》,我们就开展了“狗尾续貂”写绘比赛,以及“母狼紫岚是位伟大的母亲还是一个野心家”的辩论赛。读完《三国演义》,我们就举行了“我最喜欢的三国故事”讲故事比赛,和“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为主题的读书小报评比。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这些书的认识也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另外,每月一次的“读书交流会”也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一项活动。学生之所以喜欢,是因为这是一场从备课到制课件再到主持,完全由他们自己完成的“读书嘉年华”。交流会一般由小组之间轮流主办,学生交流当月读到的好书和优美片段,并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从开始的家长帮忙制作课件,结结巴巴地登台主持,到现在自己熟练制作PPT,大方得体地侃侃而谈,每个学生都从中得到了锻炼。通过读书交流会,大家交流了思想,启迪了思维,得到了成长。

在扶持中行致远

阅读活动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果,与家长的积极参与是密不可分的。回想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有不少家长是不以为然的。于是,我召开了读书动员大会,向家长阐述了亲子共读的重要性,并发出倡议:播种别错过春天,读书别错过童年。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理解、支持并配合。不过,一段时间后,部分家长对陪读、每晚签到开始有所抱怨。于是,我利用家长会的机会提醒大家:“陪孩子读书,陪的不是时间而是责任。”

到了三年级,学生阅读已开始有了量的积累,而学习写作也开始提上了日程。一段时间后,又有家长开始质疑读书的必要性:书是读了不少,但是孩子仍然不会写作文,读书好像没有什么用处啊?这种情况下,我提出了“阅读吧,总有用得着的时候”这样的主张,并强调:书到用时方恨少。阅读,绝不是为了功利性地用在作文上,而是应该将其蕴含的知识、道理和人文精神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和个人素养。

渐渐地,家长们开始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并且乐在其中。整本书阅读时,大家一呼百应,各尽所能,有的主动帮全班同学到网上购书,有的帮忙送书、发书。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阅读环境,有的家长主动给班里捐赠书橱,有的家长则缝制图书吧桌布,给每个孩子缝制小书袋……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只有与人为伴才会走得更远。读书的日子还将继续,让我们结伴同行吧,在阅读之路上我们将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也必定会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