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道为本的激励哲学:道本管理理论研究

以道为本的激励哲学:道本管理理论研究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本管理就是以道为本的管理。道本管理理论以破解“管理与人心对抗”为起点,主张遵循人心和管理规律,最大限度地实现员工的价值,进而实现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共赢,更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道本管理认为管理不能仅仅停留于尊重人的表层,更要进化到尊重人心规律。道本管理承认人的主体性,相信每个人的潜能和向上发展的动力。每个人都具有主体性是道本管理理论展开的假设基础。

以道为本的激励哲学:道本管理理论研究

道本管理就是以道为本的管理。道本管理理论是齐善鸿教授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51-53,147-149,208,209]。以道为本的激励哲学是在道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道本管理理论在激励问题上的应用。

(一)道本管理的定义

道本管理是以中华道文化为基础,尊道爱人,破除封建管理枷锁,激活人性神圣力量,使管理从外部制约转化为以内律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的服务型活动的管理。通过道本式的管理,可以支持企业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完善,实现人人健康发展,完成管理者自身的解放,实现真正的管理文明,并进而推动人类文明事业的前进。[147]

道是人必须遵守的客观规律,是人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去主宰的客观意志。人只是世界众多生物中的一种。人不同于一般动物,人有灵性,因而更懂得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规律;尊重人性的规律;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不能将自身凌驾于自然和社会的规律之上。[210]:1-3

道本管理理论以中、西方管理哲学中的优秀文明因子为基础,是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一种新的管理哲学思想和理念。道本管理的目标是解放人,是促进人的发展,是通过解放人和促进人的发展激活企业发展的动力系统,从而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破解目前管理理论存在的悖论,缔造先进的企业管理文明。[148]

道本管理理论站在管理技术与文化融合的视角,将管理的思维方式从目前文化与技术分离或二者简单融合转向让二者统一于“道”这一管理学本源,让人的主观意志与自然规律实现内在统一,既避免单纯从文化角度思考管理问题,夸大人的主观意志,使管理变成没有科学依据的主观选择;又避免单纯从技术角度思考管理,不考虑管理中人所固有的主体性、精神性和文化性,使管理失去正确的发展方向。[149]

道本管理是齐善鸿教授基于对管理发展历史与管理实践的多学科、多角度考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特别是老子的哲学思想提出的[51]。道本管理理论是在看到传统管理所存在的根本性缺陷——管理与人心对抗从而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和人的福祉[53]后,从哲学层面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根目录”上,而不是在细枝末梢上寻找答案[141]而提出的系统性、前瞻性的解决方案。“管理与人心对抗”是因为管理者将管理中的客观规律让位于自己的主观意志,希望通过控制下属而实现自己的目标。道本管理理论以破解“管理与人心对抗”为起点,主张遵循人心和管理规律,最大限度地实现员工的价值,进而实现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共赢,更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道本管理理论认为,一般的管理理论不能解决管理与人心规律的对抗问题,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管理学的一些核心命题,如企业的性质、管理的本质、制度的本质、人的本质、人的精神性以及企业家和研究者的关系等。[141]由于没有正确认识人性和人的主体性这样涉及管理学根本的重大问题,一般的管理理论已出现了严重的异化现象。[52]这种异化是管理演进历史与现实中最大的问题。[148]从哲学层面来看,管理异化是指管理被人创造出来却成为奴役人的工具,使得管理实践与人的主体价值发生了偏离甚至对立。道本管理认为管理不能仅仅停留于尊重人的表层,更要进化到尊重人心规律。尊重人心之道,老子哲学的基本策略是顺而治之。人心的力量本就是追求发展的,管理只需引导这种力量,达到利人与利己、近期与远期、精神与物质的平衡。道本管理承认人的主体性,相信每个人的潜能和向上发展的动力。道本管理强调激发企业员工的正面力量,让人心能向着正面发展、进步,通过正面发展的成果强化人们的行为,使之成为习惯,从而实现对心灵空间中负面力量的挤压。对于现实中那些不让人满意的行为,道本管理视其为行为人为寻求帮助而释放的信号,放弃违背人心规律的指责和挑剔,发现可以进行正面激发的关键点,然后借此机会对其帮助和提高。根据中国阴阳平衡的观点,道本管理不追求员工的零缺点(但是产品质量要追求零缺陷)。只要不是致命性的缺点,企业管理都应以包容的态度,促使个人认识到其不足,并将这种不足的不良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无阴也就无阳,希望每个员工完全没有缺点,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每个人都具有主体性是道本管理理论展开的假设基础。员工主体性的含义一是指人行动的自主性,即人的自主意识决定其行为。二是精神的自主性,表现为自我精神的独立性。三是个体的独立权力,这是其他任何人为力量都不能剥夺的。[210]:171-172道本管理的操作模式是帮助组织中的每个人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提升每一个人的神圣性力量。其目标是服务于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通过造就文明人、文明管理而推动人类文明事业的进步。人在这种模式下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目的。此时的管理就是服务于企业中每一个人的进步。

道本管理根据中华“道”的思想,结合科学理论的建构方法,对构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新管理思想体系进行了探索。道本管理理论既传承了西方和中国的优秀成果,又与当代管理实践密切结合,力争使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方向重新回归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上。

道本管理作为一个新的管理理论,经过齐善鸿及其研究团队的努力,已出版了多部专著和数十篇论文,并在多个企业内进行过局部或整体的实施。目前,道本理论的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命题已日趋成熟,并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家的认可。

(二)道本管理理论的核心命题[20]

1.企业是什么(企业的目标是什么)

道本管理理论认为企业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是基于公众、国家、社会、自然等资源而成立的组织,是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的组织,既承担着经济任务,也需要承担社会的使命。

企业的核心与主体是人。人不是企业的手段,而是企业的目的。企业的第一属性是人性而不是经济性。任何企业都要尊重人性的规律,以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经济的发展要服务于人的发展。衡量企业的业绩,不能仅仅看经济效益,更要关注企业中人的发展。[209]:总序1-3

2.企业做什么

道本管理理论认为企业是家庭与社会、经济与精神、能力与心智的结合点,是员工生命相互陪伴、共同提高的“家外之家”。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帮助员工成长和发展,使企业成为一个促进全员共同学习进步的学校;企业应该真诚关心每一个员工身心健康成长,使企业成为一个互相关心、充满亲情的大家庭;企业应该通过创新和努力,通过对社会不断创造价值来实现经济效益,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支持前两个目标的实现,使企业成为一个“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军队。

3.人性是什么

道本管理理论认为人性是人在脱离兽性,追求神圣的文明进步过程中对神圣性的追求。人性是人全部生存意义的终极指向。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性的表现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人的追求指向始终不会改变。因此,人性是人之为人的终极发展目标,而不是某一时点或过程中的静态价值判断。

4.管理的主体是谁

道本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第一主体是企业中的每一个人。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管理者,都应该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第二主体是企业中处于管理岗位上的管理者群体,即传统表达中的管理者,在每个人自我管理的基础上,管理者对下属的管理实质上是服务于下属的成长,帮助其成长。第三主体是处于被管理岗位上的群体,即传统意义上的被管理者。他们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接受上级管理者的指令和指导,同时,他们也可以监督和评价他们的上级管理者,以弥补其上级的不足或防止其上级犯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是管理者。第四主体是与企业利益相关的第三方,他们对企业组织中的所有人发挥监督和咨询等管理职能,因此也是企业广义上的管理主体。[147]

5.管理的本质是什么(www.xing528.com)

道本管理认为管理的本质是服务,是上级服务于下属心智与能力的成长。管理者的本质应是教练而不是官僚,应将过去“惩恶扬善”的技术式的管理信条转变为“拯恶扬善”的技术与文化相结合的人文信条。管理者通过服务不断造就更加成熟、优秀的下属,则企业就能够通过造就优秀的员工而生产优秀的产品,并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因此,企业的经济性目标可以通过企业的人性目标来实现,或者说企业的人性目标可以保证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

6.什么是制度

道本管理理论认为制度是集体的契约,组织中每个人都应是制度制定、实施和完善的主体,都有参与制度制定的权力。一旦制度形成和生效,制度成为集体的契约、大家共同的承诺,人人都是集体意志的“奴仆”。这时,每个人遵从的是包括自己意志在内的集体意志,大家听从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集体而不是某个领导。这样的制度,员工才愿意全身心去遵守和维护,才能真正起到制度应该起到的作用。

7.领导者应该做什么

道本管理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最高境界是基于机制化管理的“无为而治”。最高明的企业发展战略是基于蓝海战略的“不争而达不可争”的自我超越式发展。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为领导者不该为之事,包括不妄为、不代为、不居功和面对法律道德的不敢为四个方面。不争不是不参与竞争,而是不去做没有价值的竞争,包括不争俗(竞争的目的上)、不与俗争(竞争的对象上)、不俗争(竞争的方式上)三个层面。

8.企业家的使命是什么

道本管理认为一个优秀企业家的人生使命应当是在自修成长的基础上以企业为基地帮助企业员工共同发展和成长。齐善鸿认为企业家的使命是“修养一个健康的身体,淬炼一个健全的灵魂,建设一个温馨的家庭,训练一支战斗的团队,链接一个朋友的网络,铸就一个无敌的企业帝国,搭建一个修行悟道的道场,播种一颗播撒大爱的菩提,共享一个觉悟逍遥的生活,缔造一个光辉灿烂的人生”[141]

9.为什么要以“道”为本

人类管理先后经过了“物本”、“神本”、“资本”和“人本”。人是自然世界的一份子,人本主义在将人从束缚状态下解放出来后,又使人类走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文艺复兴以后,以理性和科学为标志的科学精神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现代性的发展,以平等博爱为标志的人本思想奠定了西方工业社会的人文基础。这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个人价值的膨胀、人类中心主义的出现和工具理性的扩张。这使得人本逻辑进入了人类自我异化的状态。人在天地间,生物万千种,人不应该成为唯一的“本”。主体间性哲学思想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皆有其本,只有“以道为本”才符合规律。以道为本,需要现代人类放弃盲目自大的思想,尽量去掉自己的主观意志,不断接近各种事物的自身规律。

(三)道本管理理论对现有管理理论的超越与融合

道本管理理论是建立在中、西方优秀文化因子基础之上,所有正确的管理理论和相关理论都是它的基础。但是,对于已有理论中错误的或随着时代发展不适用的理论成果,道本管理将摒弃和超越。

1.由术到道:由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结合

传统西方管理注重组织的科层结构、注重岗位职能的划分,强调制度对于管理秩序的作用,将人置于一整套以管理者为主体的“命令—控制”体系中[211]。这种少数管理者试图通过等级制度和命令—控制体系掌控和管理大多数被管理者的管理模式来源于奴隶和封建时代,来源于100多年前的军队管理体系。[212]约翰·伯德特(John O.Burdett)在分析西方传统管理时指出:以管理者为中心的控制体系是企业长久以来一直使用的管理范式[213]:10-16

传统西方管理注重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借鉴,通过把科学的原理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各种活动,注重工具理性的使用。法兰克福学派指出,工具理性的目的是控制,控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个人,最后连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也被加以全面控制。[214]

道本管理以中华道文化为基础,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有机结合,通过建构新的管理哲学基础来指导一场管理的思想革命。道本管理将目标定位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于自然与人的和谐,为人类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以道为本的管理在充分尊重人性规律的基础上,把人们内心追求神圣的力量引发出来,指向正面而健康的发展目标。道本管理通过造就文明人、发展文明的管理,推动企业、社会、国家乃至世界文明事业的进步。

2.去意近道:去除个人的主观意志去接近客观规律

西方传统管理将管理者视为管理的主体,将被管理者视为管理的客体,将下属视为工具加以利用和控制。这样的管理认为管理者的个人意志和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领导理论)。因此,领导的特质理论曾风靡一时。不可否认,在管理实践发展的某个特殊时间,或某个企业的特定时刻,个别管理者确实能起到独特的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此而将个人意志神化,甚至将其作为对下属飞扬跋扈的理由,则过分夸大了个人意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在经济仍相对落后的时期,被管理者为了生存,可以忍受管理者个人意志的跋扈,忍耐在人格尊严上的损失。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现象不可能持续。道本管理认为无论是管理者的意志还是被管理者的意志都应受到应有的尊重,并且两者的个人意志都应服从管理本身的规律,都必须响应管理文明的诉求。

(四)道本管理对激励和激励本质的认识

道本管理认为,激励就是要帮助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奔向自己的成熟和发展,并全面实现自己的各种目标。道本管理通过制定基于“功过格”的个人成长积分计划,让每个人为自己积分(正面的加分,负面的减分),积分决定个人的物质和精神收益。同时,积分变化与上级联动,使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落到实处。这样的激励使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得到不同的奖励(积分),改变了传统激励奖励少数人,打击多数人的弊病,而使激励真正成为促进每个人成长的工具,不再是“胡萝卜+大棒”的管理游戏。

齐善鸿教授1994年就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激励作为现代管理的职能涉及三个层次:(1)人们内在心理的动力系统;(2)激发内在潜能的管理措施;(3)行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协调。认为激励是管理者以认识和理解员工或下属的内在心理动力系统的内容与特性为基础,采取积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激发其潜能和工作热情,并将其行为目标与组织目标进行协调的过程[49]:3。齐善鸿教授的这一认识强调认识和理解内容在心理动力系统是激励的最基本的前提和三个环节的有机联系,指出了激励的本质:使外部刺激与个体内部动力系统合理衔接。每个人自身内部都有驱动行为的动力系统。管理中的激励只能是外部刺激条件,激励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外部系统刺激能否使受激者内部系统启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