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经典名著导读,揭示心路历程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经典名著导读,揭示心路历程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教育实验无疑是这个社会变革和教育革新时代的产物,不仅充分地反映了新时代的特点,而且清晰地体现了新教育的精神。1901年,蒙台梭利离开了国立特殊儿童学校,开始转向正常儿童的教育,寻求把心智缺陷儿童教育的方法运用于正常儿童的可能性。蒙台梭利在那里系统地进行教育实验,制定了一套教具和方法,构建了一个有特色的幼儿教育体系。可以说,这是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经典名著导读,揭示心路历程

现代西方幼儿教育大师、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最初从事心智缺陷儿童的教育,后来在罗马创办“儿童之家”,开始了正常儿童教育实验。她制作各种幼儿教育教具,提出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构建有特色的幼儿教育体系,撰写幼儿教育著作,开办培训课程班,培养蒙台梭利式教师,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当代澳大利亚教育史学家鲍恩(J.Bowen)在《西方教育史》三卷本(1981)中强调指出:“蒙台梭利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的和进步的教育家之一。”

一、社会变革和教育革新时代的幼儿教育实验

蒙台梭利1870年8月31日诞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市。她的大学学习及其后的那段时期正处于一个社会变革和教育革新时代。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教育实验无疑是这个社会变革和教育革新时代的产物,不仅充分地反映了新时代的特点,而且清晰地体现了新教育的精神。因此,可以说,没有这个社会变革和教育革新的时代,也就没有蒙台梭利幼儿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社会变革和教育革新时代的出现

随着19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经济更为迅速的发展,欧美国家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对其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为了适应新时代提出的新需求,欧美国家的学校教育面临着一场新的挑战。与此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为教育革新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欧洲兴起了新教育运动,美国也兴起了进步教育运动,它们被统称为20世纪前半期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就欧洲新教育运动来说,19世纪80年代末在英国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扩展到德国,随后是法国、瑞士、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英国教育家雷迪(C.Reddie)1889年10月在德比郡的罗彻斯特创办的一所乡村寄宿学校,通称“阿博茨霍尔姆学校”,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兴起。该校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个人的自由发展,实现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全发展,因此,它成为欧洲其他国家新学校的典范。

随着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的建立,新教育运动遍及了欧洲国家,许多新教育家也相继仿效开办了类似的“新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活动。在1914年之前,欧洲各国所开办的新学校已达一百多所。其中主要有英国教育家巴德利(J.H.Badley)的“贝达尔斯学校”、德国教育家利茨(H.Lietz)的“乡村教育之家”、法国教育家德摩林(E.Demolins)的“罗歇斯学校”、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O.Decroly)的“隐修学校”等。尽管新教育运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但它在西方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并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瑞士教育家、国际新学校局的发起人费列尔(A.Ferriere)在他的《活动学校》一书中所指出的:“一种新的精神在世界上传播开来……旧的传统学校将不能抵制它。在旧的传统学校的地方,将在通过经验而提炼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座更宏伟的大厦。总有一天,我们将可能看到,人们不再憎恨他们童年时代的学校,因为他们将在那里使自己身体健康、精神和谐和心智丰富。”

(二)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教育实验

作为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在1896年从罗马大学学院毕业后,蒙台梭利被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诊所聘为助理医生,同时还在妇女儿童医院工作。由此,她开始了对心智缺陷儿童治疗和教育工作,并成为意大利全国心智缺陷儿童教育协会一个活跃的成员。蒙台梭利还主持过一所心智缺陷儿童教育学校,即后来的“国立特殊儿童学校”,积累了特殊儿童教育的经验。

1901年,蒙台梭利离开了国立特殊儿童学校,开始转向正常儿童的教育,寻求把心智缺陷儿童教育的方法运用于正常儿童的可能性。为此,在罗马的马吉斯特罗女子学院讲授人类学和卫生学的同时,她又回到罗马大学注册听课,进一步学习哲学、教育学和实验心理学,以及把人类学应用于正常儿童教育的组织方法。

1906年底,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受到意大利主要银行赞助的罗马优良建筑协会主席塔拉莫(E.Talamo)设想在罗马圣洛伦佐贫民区的公寓开办学校,招收居住在公寓中的贫困家庭的三岁至六岁儿童。于是,他找到了蒙台梭利,而蒙台梭利此时也正有兴趣进行正常儿童教育实验,就马上接受了邀请。根据她朋友的建议,这所学校起名为“儿童之家”(Children’s House),其名称带有家庭的含义,意为“公寓中的学校”。1907年1月6日,第一所“儿童之家”在圣洛伦佐区玛希大街58号公寓里创办。

在“儿童之家”里,摆着与儿童身体相适应的小型家具、小桌子、小扶手椅以及儿童可以方便地开门的小柜,柜内放着儿童可以随意使用的各种教具。所有一切都有助于儿童的发展和教育。蒙台梭利在那里系统地进行教育实验,制定了一套教具和方法,构建了一个有特色的幼儿教育体系。“儿童之家”的教育实验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儿童的心智发生了令人惊讶的变化。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来访者参观第一所“儿童之家”,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这是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1907年4月7日,蒙台梭利在罗马开办了第二所“儿童之家”。1908年11月4日,她又在罗马的中产阶级居住的法马斯塔大街开办了第三所“儿童之家”。

为了进一步传播自己的幼儿教育体系,蒙台梭利除在国内开办培训课程班外,还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奥地利、锡兰(今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开办国际培训课程班,培养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师。1950年6月,八十高龄的蒙台梭利出席了联合国教科文大会并受到热烈欢迎,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博德(J.T.Bodet)在全体会议上宣布:“玛丽亚·蒙台梭利已成为我们期待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

二、世界教育史上的两位幼儿教育大师

在世界教育史上,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是近代幼儿教育大师,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是现代幼儿教育大师。他们都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实践和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前者创办了“幼儿园”,并构建了幼儿园教育体系;后者创办了“儿童之家”,并阐述了新时代具有独创性的幼儿教育理论。

(一)近代幼儿教育大师福禄培尔

作为近代幼儿教育大师,福禄培尔从19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幼儿教育。1837年,他在德国的勃兰根堡创办了一个旨在发展幼儿的本能和自我活动的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此后,福禄培尔把他的全部精力致力于幼儿园事业,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努力构建幼儿园教育体系,直到他自己生命的结束,因此,他被世人誉为“幼儿园之父”。

从“自我活动”和“培养共同感情”的原则出发,福禄培尔构建了幼儿园教育体系,以满足幼儿发展和教育的需要。整个教育体系包括“恩物”、游戏、作业、语言、绘画、唱歌、读写以及计数等。其中,“恩物”、游戏和作业是最引人注目和最新颖的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一是“恩物”。这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幼儿使用的活动玩具。其根据进化的自然规律以及仿照大自然事物的性质、形状和法则,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作为幼儿认识万物的初步手段。二是游戏。福禄培尔不仅仅把游戏看成娱乐活动,而是把游戏看成儿童自然发展中最重要的方面。因为游戏使儿童和谐地锻炼他的体力、情感和智力,所以,游戏是发展儿童创造性的最好方式。游戏分为运动性游戏和精神性游戏两类。三是作业。这是福禄培尔给幼儿设计的各种具有创造性的手工活动。在作业活动中,他们使用某些材料,例如,纸、沙、泥土、竹棒、木块、铅笔、颜色盒、剪刀、糨糊等,制作某种物体。通过这些作业活动,幼儿可以得到完善的发展。

(二)现代幼儿教育大师蒙台梭利

作为现代幼儿教育大师,蒙台梭利对福禄培尔的一些教育观点给予了肯定。例如,她指出福禄培尔发明了许多游戏和娱乐活动,目的在于鼓励儿童在这些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想象力。但是,与福禄培尔相比,蒙台梭利是试图探究并建立真正的教育科学先驱者之一。从她的幼儿教育著作尤其是《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理》这三本幼儿教育代表作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在“儿童之家”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蒙台梭利系统而科学地阐述了新时代具有独创性的幼儿教育理论。

一是新时代需要一种新的儿童教育。蒙台梭利从社会变革出发,指出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重建儿童教育就是重建社会。对于儿童教育来说,其首要原则是帮助生命,其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由此,儿童教育的方法应该以自然法则为基础,儿童教育应该从儿童研究开始,学校变革应该以儿童为基础。

二是儿童的发展必须遵循自然法则。蒙台梭利从儿童发展的观点出发,指出童年时期是人一生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儿童是一个正在建构的生命整体,积极地从外部世界进行吸收。儿童自身隐藏着生命秘密。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所吸收的一切会一直保持下去,甚至会影响其一生。因此,幼儿的心理可以称为“有吸收力的心理”。

三是儿童的内在敏感性和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独特的内在敏感性,使儿童去感受外部世界。敏感期是一个最主要和最神秘的时期,跟生长现象密切相连,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敏感性。例如,秩序的敏感期、细节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等。幼儿发展也是建立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四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及其环境。蒙台梭利提出了幼儿教育的两个原则:一是“重复练习”,二是“自由选择”。同时,她强调环境应该成为整个幼儿教育体系的中心。环境影响儿童生命的发展,而儿童通过环境敞开自己的心灵之门,因此,应该为幼儿发展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具体来说,这是一个自由发展的、有秩序的、愉快的、生气勃勃的环境。

五是幼儿心理畸变的产生及矫正。蒙台梭利认为,由于遇到了一个有敌意和不相容的环境,加上成人的盲目和压抑以及不适当的干涉,因此,幼儿的心理发展会产生各种畸变。其主要有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说谎等。幼儿的心理畸变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幼儿的心理畸变必须进行矫正,否则将伴随其终生。

六是感官训练是幼儿发展的途径。蒙台梭利认为,感官训练是幼儿智慧和动作的整体活动。在感官训练中,感官教具是引导幼儿探索外部世界的钥匙,并使幼儿的内在生命得到建构。正是在工作和活动中,幼儿的生命趋于完美。因此,儿童是从来不知疲倦的工作者。但必须认识到,儿童工作与成人工作是截然不同的。

七是幼儿自由和纪律的相互关系。蒙台梭利认为,自由和纪律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教师不要误解儿童自由的观念,而要明确真正的自由实际上是一种发展的结果。纪律的目的是为了工作和活动,但只有通过给予自由才能获得纪律。奖励和惩罚是对儿童精神奴役的工具。对错误的察觉和纠正将使儿童趋于完美。

八是幼儿性格的自我建构和发展。蒙台梭利认为,人的个性是从幼儿时期开始的。儿童在工作和活动中建构他们自己的性格。教师应该认识到儿童是高尚的,是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儿童的服从是一种自然倾向。儿童性格缺陷是在不利于他自然发展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教师应该关注儿童社会群体的构建。

九是成人与儿童应建立积极关系。蒙台梭利认为,当儿童开始独立地行走、触摸各种东西时,儿童和成人(父母和教师)之间就开始发生冲突。处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对儿童的压抑必然使他们不能正常地发展。因此,要消除儿童和成人的冲突,成人应该克服自己的傲慢和偏见,教师应该尊重和激发儿童的生命,父母应该改善社会化家庭生活

应该看到,由于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两人是不同时代的幼儿教育大师,因此,他们必然会有各自的幼儿教育观点,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正如英国教育家拉斯克(R.R.Rusk)和斯科特兰(J.Scotland)在《伟大教育家的学说》一书中所指出的:“福禄培尔去世于1852年,蒙台梭利去世于1952年。在这一个世纪中,教育的社会背景已发生了根本变化。福禄培尔在勃兰根堡的幼儿园建在迷人的施瓦察塔尔的入口、图林根地区风景最优美和最漂亮的树林茂密的一个村庄之中;而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则建立在一个欧洲国家首都的贫民区里。这种差异决定着他们各自的观点。在一个理想的农村环境里,福禄培尔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儿童的天赋和发展上;而蒙台梭利则把她的制度重要性的中心放在环境上。”(www.xing528.com)

但是,更应该看到,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两人在幼儿教育两个最根本方面的观点是相同的。第一,他们都强调儿童的本能,承认儿童的潜能发展。福禄培尔提出,儿童诞生时就具有四种本能,即活动的本能、认识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宗教的本能;蒙台梭利提出,儿童天生就有两种本能,即主导本能和工作本能,其中工作本能是人的基本特征。英国教育家拉斯克和斯科特兰曾这样指出:“因为蒙台梭利的体系像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的体系一样,是建立在相信每一个儿童具有天赋潜能这一信念基础上的,所以,她被公认为进步教育的一个先驱者。”第二,他们都强调幼儿教育机构应该是“儿童的花园”。福禄培尔把自己创办的幼儿园看作“儿童的花园”,把幼儿和教师的关系看作“花草树木”和“园丁”的关系,希望“花草树木”在“园丁”的精心照料下能够在“儿童的花园”里生长得更好。蒙台梭利把自己创办的“儿童之家”看作“一个培育儿童的花园”,其目的是帮助和指导儿童在三岁至六岁这个重要时期的成长发展。她在《童年的教育》一书中就明确指出:“福禄培尔把他为四岁或五岁儿童提供的教育机构称为‘幼儿园’,即儿童的花园,这是完全正确的。所有的学校都可以称为‘花园’,以区别于那些仅仅是一种令人痛苦的、实施专制统治的教育机构。”因此,可以说,近代幼儿教育大师福禄培尔和现代幼儿教育大师蒙台梭利在幼儿教育上的不同主要是教育方法上的不同。

三、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著作的形成因素和主要特色

在致力于“儿童之家”教育实验的过程中,蒙台梭利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撰写了许多幼儿教育著作。具体有:《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1909),系对第一所“儿童之家”教育实验的全面总结以及对“儿童之家”教育经验的实践研究;《蒙台梭利手册》(1914),系有关幼儿发展和教育的教具实用指南;《童年的秘密》(1936),系对幼儿之谜的解答和对儿童教育观的阐述;《家庭中的儿童》(1936),系在奥地利维也纳所做的讲演集,论述父母如何对子女进行教养;《为了新世界的教育》(1946),系在锡兰的培训课程班所做的讲演集,是对培养新人和建设新世界以及对教师的新的展望;《儿童的发现》(1948),系《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一书简要的修订本;《童年的教育》(1949),系在印度的培训课程班所做的讲演集(在印度出版时书名为《人的形成》),是对童年教育的睿智思考;《有吸收力的心理》(1949),系在印度的艾哈迈达巴德培训课程班的讲演稿,是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科学阐释。从总体来看,《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童年的秘密》和《有吸收力的心理》这三本著作分别是蒙台梭利早期、中期和晚期的幼儿教育代表作。

(一)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著作的形成因素

从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生涯来看,其幼儿教育著作的形成因素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其中,既有社会时代的因素,也有个人精神的因素;既有实践经验的因素,也有理论思考的因素。

一是新时代下欧洲国家兴起的新教育运动以及教育革新理论的形成。任何真正的理论都是自己时代的反映,蒙台梭利所阐述的新时代具有独创性的幼儿教育理论也不例外。正是在新的时代下,蒙台梭利对这个新时代的幼儿教育进行了认真思索。她的《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一书的第一章就是“新教育学的批判性思考”,她的《童年的秘密》一书的第一部分第一章就是“今日的儿童”,她的《有吸收力的心理》一书的第一章就是“儿童在世界重建中的作用”,这些都体现了新时代的特色。从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著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教育运动、教育革新理论以及实验心理学对她的影响。

二是蒙台梭利原先从事心智缺陷儿童教育的经验。蒙台梭利开始从事心智缺陷儿童的治疗和教育,后来才转向对正常儿童教育的思考。在“儿童之家”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中,她有意识地运用了自己原先对心智缺陷儿童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在《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一书中,蒙台梭利这样指出:“应该记住,在‘儿童之家’里应用的这个教育体系的起源是久远的,它源于以前应用于非正常儿童的教育经验。”

三是蒙台梭利对医学教育的学习和研究。蒙台梭利在自己教育的最后阶段学习医学,并成为意大利教育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这使她拥有了丰富的医学教育知识和有用的医学实践经验。应该说,无论在心智缺陷儿童教育中,还是在正常儿童教育中,蒙台梭利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是与她学习和研究的医学教育有较大关系的。在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阐释中,她运用了自己的医学教育知识。

四是蒙台梭利对教育学以及人类学理论的学习。当蒙台梭利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正常儿童教育时,她立即又在罗马大学学习教育学以及人类学,以弥补自己在教育理论上的不足。后来,她还任教人类学课程。因此,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在欧洲代表着教育传统中最好的延续,发扬了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中被认为是重要进展的那些教育家(如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的思想。

五是法国医学家伊塔(J.M.G.Itard)和精神病医生塞甘(E.Seguin)两人的著作对蒙台梭利的影响。在先前从事特殊儿童的治疗和教育中,蒙台梭利不仅熟悉他们为心智缺陷儿童所设计的专门的教育方法,而且全面研究他们的思想,例如,伊塔的《阿维龙野孩的初步发展》、塞甘的《白痴的精神医疗、卫生及教育》。此外,蒙台梭利还在塞甘工作的医院里当过弱智儿童的教师,这被认为是她一生教育事业的开端。

六是蒙台梭利本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断深入的思考。一次偶然的机会使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把心智缺陷儿童教育方法运用于正常儿童教育,但她觉得这意味着一种长期的和创新的努力。因此,她在《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一书的“美国版前言”中就指出:“在我看来,在‘儿童之家’中所运用的幼儿教育方法提供了一个研究人的实验领域,也许可以期望一种将揭示人类本性奥秘的科学的发展。”为此,蒙台梭利毕生对童年的秘密进行潜心的探索,并对儿童的教育进行认真的思考。

七是蒙台梭利对“儿童之家”教育实验的总结。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著作尤其是《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一书无疑是对“儿童之家”教育实验的最好诠释。因此,当代德国比较教育学家勒尔斯(H.Rohrs)在《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一书的“蒙台梭利”一文中这样指出:“没有哪一位新教育的代表人物曾把他们的理论运用于同等规模的实践;她首创的一个国际范围的丰富多彩的计划,至今依然没有堪与匹敌者。”

八是蒙台梭利本人的献身精神和顽强意志。蒙台梭利从她早期教育到大学教育阶段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和品质。在创办“儿童之家”之后,她更是怀着努力揭示童年秘密的坚定信念,以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投身于“儿童之家”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究,并在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教育见解。

(二)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著作的主要特色

综观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著作,可以看到其凸显出以下三个主要特色。

第一,提出了富有创新性的观点。

蒙台梭利在她的幼儿教育著作中阐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诸如新时代需要一种新的儿童教育、儿童的发展必须遵循自然法则、儿童的内在敏感性和敏感期、幼儿教育的原则及其环境、幼儿心理畸变的产生及矫正、感官训练是幼儿发展的途径、幼儿自由和纪律的相互关系、幼儿性格的自我建构和发展、成人与儿童应建立积极关系等。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蒙台梭利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新性的发人深思的观点。例如,儿童教育应该从儿童研究开始,强调了儿童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就是对儿童生命知识的研究;三岁是人生的一条分界线,预示了当代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成人是环境的一部分,指出了幼儿教育环境中人和物的关系;活动周期(循环)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间接准备,强调了幼儿的活动周期(循环)必须是完整的;教师的精神准备多于技能准备,指明了教师培训的关键,等等。

第二,体现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蒙台梭利在阐述时涉及很多学科的理论,具体有人类学、精神病学、心理分析学、儿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植物学、动物学、胚胎学、生理学、哲学、教育学等。但是,她的涉及这些理论的阐述并不是枯燥的,而是很好地结合“儿童之家”的儿童情况以及其他很多实际例子,从而体现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应该说,正是因为这个特色,使得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著作的理论阐述与其他教育家著作的理论阐述有所不同,其可读性更强一点。在《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和《有吸收力的心理》这两本书中,蒙台梭利还引用了很多图表,这无疑有助于读者对她的理论阐述的领悟。

第三,引述了很多实际例子。

蒙台梭利在阐述中引述了很多实际例子,使她的幼儿教育著作阅读起来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这里,仅以《童年的秘密》一书为例,她在该书的具体阐述中一共引述了58个实际例子。在所引述的例子中,既有蒙台梭利本人亲历的例子,也有其他人的例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与他自己孩子一起游戏的例子就很有趣);既有家庭生活的例子,也有社会生活的例子,还有自然界的例子;既有意大利的例子,也有其他国家的例子;既有现在的例子,也有历史的例子。这些实际例子的引述,不仅增加了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著作的趣味性,而且帮助了读者对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观点的理解。《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 和《有吸收力的心理》这两本书也凸显出这个特色。当然,应该指出,在《童年的秘密》和《有吸收力的心理》所引述的例子中有一些例子与《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的例子有所重复,这是略有不足之处。

四、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实践和理论的世界影响

对于20世纪以来的世界幼儿教育发展和改革来说,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教育实践和具有独创性的幼儿教育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瑞典教育家爱伦·凯(Ellen Key)1900年在《儿童的世纪》一书中提出“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以来,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实践和理论使她被世人誉为“儿童世纪的代表”。

蒙台梭利的影响是广泛的,几乎对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幼儿教育都有影响。可以说,在幼儿教育方面,她是自福禄培尔时代以来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在蒙台梭利幼儿教育体系传播的过程中,除了蒙台梭利本人的访问演讲外,她创立的国际蒙台梭利协会也进行了积极的活动。在蒙台梭利逝世之前,她主持过该协会召开的9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同时开设国际培训课程班,推动世界各国蒙台梭利学校的设立等,从而使得20世纪最初二三十年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蒙台梭利运动。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仅美国就开办了近一百所蒙台梭利学校。

蒙台梭利是现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她作为幼儿教育实践和理论上有独创性的现代幼儿教育大师,其幼儿教育著作的魅力极大地吸引着广大的幼儿教师和父母。当1909年她的《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一书出版后,很快就有二十多种文字的译本在其他国家出版。1936年出版的《童年的秘密》一书虽然不如她的成名作《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影响广泛,但它在许多国家尤其在美国也受到了热烈欢迎。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是对童年秘密的探索和解答。这是蒙台梭利的最大发现,也是她毕生追求的理想。1949年,蒙台梭利出版了她的最后一本幼儿教育著作,即《有吸收力的心理》,精确、简洁和通俗地对幼儿心理发展进行了科学阐释,反映了她后期对幼儿教育的思考。因此,当代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家康乃尔(W.F.Connell)在《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史》中强调指出:“蒙台梭利对20世纪教育潮流的主要贡献,并不在于她的那些建议,而在于她的儿童教育思想以及对教育过程的态度的影响。”

在20世纪20年代,当蒙台梭利幼儿教育体系受到人们普遍欢迎的同时,也有少数教育家对它提出了批评,这确实对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当然,对蒙台梭利观点的这些批评是有点言过其实的。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在美国,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又重新引起心理学家、教育家和普通民众的关注和重视,蒙台梭利幼儿著作又被重新出版。其主要原因是,蒙台梭利强调探索儿童心灵的秘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促使儿童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在很多方面是符合现代幼儿发展和教育理论的;蒙台梭利在幼儿教育理论的阐述时所引述的许多例子,实际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可以看到,这也促使今天的幼儿教师和父母们很好地深思。应该说,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的复兴,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正如瑞士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皮亚杰(J.Piaget)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所强调指出的,蒙台梭利对于心智缺陷儿童心理机制的细致观察,“便成了一般方法的出发点,而这种方法在全世界的影响是无法计算的”。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经典名著导读》一书主要包括蒙台梭利的《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理》这三本幼儿教育代表作的导读,具体论述每本著作的出版背景、主要内容、世界影响三个方面。本书冀望为幼儿教师和父母们更好地阅读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经典名著提供一点帮助,以便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和在行动上得到指导。在本书的最后还刊有“附录一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心语100则”“附录二 蒙台梭利生平及著作年表”,可以作为读者阅读时的参考。但是,有一点是必须说明的,那就是本书只是一本入门读物,并不能替代读者自己对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经典名著的阅读。

在《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经典名著导读》一书即将付梓之际,应该对山东教育出版社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应该感谢本书责任编辑、教育理论编辑室蒋伟编审以及董丁编辑的辛勤劳动。

限于著者的水平,书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