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法教学之运用与学习:写好永字

书法教学之运用与学习:写好永字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永”字八法,每笔各异,却又相互照应,写好“永”字会为楷书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墨迹版“永”字给学生以古朴端庄之美,八种笔画的分解中,各部件名称清晰、便于识记。“永”字八法内容体现了作者的编写意图,旨在想通过“永”字的剖析,来说明书法的基本点画写法和组合运用。

书法教学之运用与学习:写好永字

【教材分析】

本课是2014版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三年上册第四单元。本课内容包括:“永”字写法,书写“永”字的提示,以及练习页和拓宽练习笔法的例字。

“永”字八法的来历,凝结着古代书法家提炼出来的学习楷书的智慧。“永”字八法,每笔各异,却又相互照应,写好“永”字会为楷书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墨迹版“永”字给学生以古朴端庄之美,八种笔画的分解中,各部件名称清晰、便于识记。在书写提示中有三个图,分别用虚线指示了书写时应注意的笔法及字的部件占格位置,重点标注清晰,给人一目了然,引领学生读帖的方法,这样就会为今后深入学习书法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练习页中的内容是相同结构的例字“求”“未”两个字,并有填墨的练习。“求”、“未”分别在米字格中呈现,可以描红练习,这样应用“永”字的笔法,举一反三应用,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潜移默化引领学生学习的方法,不仅书法方面可用,其他学科学习方面仍可以借鉴。此法也体现了学习的乐趣,不枯燥、不乏味,引领学生渐渐步入书法的无穷妙境。练习页中体现“自我评价”和“老师评价”字样,引导学习写书法后要善于反思,“学而不思则殆”,体现在评价中自我修正、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的策略,让学生懂得成长中有赞美有鞭策,在赞美中继续拾取前进的精神力量;懂得在鞭策中学会改进再奔跑前行,懂得感谢为你成长增添力量和为你修正错误的人,这样在实践中会得到不断提升与健康成长。

“永”字八法内容体现了作者的编写意图,旨在想通过“永”字的剖析,来说明书法的基本点画写法和组合运用。

【学情分析】

这一课对三年级小朋友来说,经过一学期的书法学习,已经收获了学习了书法的一些方法,比如字法、落款的知识、用墨的方法、读帖方法等;在笔法上学习了点、长、短横、垂露竖、悬针竖、撇、捺、提、折九种笔法;在技能上领会了描红、双勾填墨、集字的方法等;在艺术鉴赏上,我们欣赏许多书法家的名帖,领略了几位大书法家的传世之作。学习了一些书法名言、分享了一些书法家的故事等,从名言中和故事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学生初步领会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灿烂与历史久远,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在书写上,学生的坐姿、执笔还很正确,在课前准备时都能做充分的准备,已经养成了习惯,在临写过程中初步形成“意在笔先”的意识,懂得了毛笔临写要选经典碑帖学习,初步懂得了练字与应用要相结合,才能够相得益彰。在课余时间描红、集字等的练习的同学越来越多,还有同学创作的小作品送给父母或老师的也多了起来,学生借用书法来表情达意,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将学过的例字整合成一幅作品,体现了学生们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让书法的应用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作思维得到了锻炼。在书法语言表达上,还是要继续加强引领,用发现美的眼光去找到别人书写的优点,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而且还养成一种美好的心态,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不放大别人的缺点,这对于心灵的成长很重要。我们还采用有条理、有欣赏、有温度的一组话进行评价效果很好,同学们能接受委婉的批评,能听到自己努力之后的掌声和赞赏,这对于成长中的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

1.学习“永”字写法,识记“永”字八法的名称。

2.夯实书法基本功,巩固临摹过程中的读、摹帖、临写、比对、调整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以致用的学习能力。练习书写的例字与以前学过的例字应用相结合、触类旁通,感受书法的魅力。

4.尝试创作,运用集字的方法练习创作,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已学知识创作小书法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通过学习古人的励志故事,为学生树立学习和做人做事的榜样。

【重点】“永”字笔法。

【难点】钩画和捺画的写法。

【方法与策略】

1.教师的示范起到引领作用。教师示范书写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增强了学生的直接感知。教师的书法示范让学生能近距离模仿,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和愿望,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模仿也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做好示范,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课堂上才会精准达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2.多元学习方式。采用游戏、自学、讨论、实践展示、欣赏、讨论等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比如:采用电子对抗游戏是学生平时爱玩的游戏。但内容设计上我们加入了书法相关内容进行判断分析。错的不点击按钮,正确的才点击按钮,每次有两个组各选一名代表参加,以计分形式比出高低,每次输赢后要看错题进行更正,确保在游戏中巩固书法知识和准确性。

3.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利用互联网获取书法教育资源,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活泼的书法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4.教书育人并举。在书法学习中将唐朝李阳兵的多才多艺和他对大诗人李白晚年的原著的事迹加以传播,让学生听后谈感想,促进学生对个人成长标的追求和学习对人对事的处理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5.继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评价提示语为(先评价优点,不足之处委婉提示):XXX同学的这个字,结构上________(或线条________),宛若________;笔法________,仿佛________。美中不足的是,如果把________笔法(或部件)改成________就更好了。

【教具】:希沃白板、教学视频、课件、透明纸、笔、墨、宣纸、砚、老师有一些集字,学生可选择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书法对抗的游戏。共两组。评比。纠错。

2.故事导入。领略书法家风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唐代书法家李阳冰,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唐代文学家、书法家。阳冰擅长词章,有云:“秀句满江园”;他篆书精湛,素有“笔法妙天下”之说。在书法界权威人赞其书法,称为“唐三百年,以篆称者,唯公独步。”可见他多才多艺而且达到艺术的巅峰。

阳冰喜好刻石,颜真卿书碑大多是由李阳冰篆额的,可以说是珠连璧合,美不胜收。篆书在唐代没有人能比上他,他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除篆书之外,且擅长八分隶书,后来学篆书的人多以阳冰为首选。由于他精于书学,笔骏墨劲,时人呼之曰“笔虎”。他流传后世的书迹较多,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篆书大者,惟有少温《般若台》,体近咫尺,骨气遒正,精采冲融,允为楷法。”

3.说说李阳冰为什么能多才多艺,你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4.出示格言:我们欣赏了篆书,再看看李阳冰大书法家有一段这样的论述:“昔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唐·《翰林禁经》李阳冰

可见“永”在书法中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好这个字。(板书略)

二、新课

(一)认识“永”字八法

1.永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永】:【甲骨文,篆书】字形像人在水中游泳。均为【会意】。

【本义】:游泳。(泳的本字。)

【转注】:①水长流。②长久,久远:永久、永远、永恒、永垂不朽、永葆青春。

2.认识各部件在古今的名称。

“永”字八法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书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笔法名称相通。

3.读帖。明确书写笔法笔顺。观察八种笔画的写法及所占位置。

【课件】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法顺序为例,笔势如下:

(1)点为侧,侧锋落笔,铺毫行笔,势足收笔回锋,点不能写成平势;

(2)横为勒,逆锋起笔,缓慢行笔快速回来,不能顺锋平过;

(3)竖笔为努,不要写得过于直挺,太挺直就没有力量,又显得僵,而须直中见弯曲之势,立笔左偃后下行笔,是最有力度的表现;

(4)钩为趯,驻锋提笔,要使力量集中于笔尖,要蹲锋得势而出锋,出锋之后要暗收,不可挑出长长的细尖;

(5)仰横为策,起笔和横画一样,用力要在笔画的末端;

(6)长撇为掠,起笔逆锋,出锋笔画稍肥胖,力量要送到末端,不能突然出锋,长撇忌讳像老鼠的尾巴一样又细又长;

(7)短撇为啄,落笔后要左出,运笔快而峻利。犹如鸟啄食物,以快取胜,用笔利落;

(8)捺笔为磔,逆锋轻轻落笔,折锋后铺毫缓慢行笔,不徐不疾,收锋时重在含蓄,收笔快时笔画会不饱满。

4.拓宽

书法家沈尹默交将“永”字这样引申为:

第一,做人要像“永”字的“点”,昂首,充满自信和朝气;

第二,做人要像“永”字的“竖”,挺胸,充满力量与美;

第三,做人要像“永”字的“撇”,飘逸潇洒,看轻一切成绩和荣誉;

第四,做人要像“永”字的“捺”,脚踏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功课;——摘自书法漫谈(沈尹默著)

(二)书写

1.教师示范。

(1)点处在字的正上方,间距要适当,不能和下一笔相连,不要写平势,平势无字势,且注意和竖在一条线上。

(2)提画起笔比右边短撇略低,笔画相对较细,提笔与短撇在一条斜线上,不能将提画与短撇写成齐平,否则失去了字势。

(3)撇捺笔画对称舒展,右边捺脚略比左边撇尾高一点点。竖钩在字的中心位置,捺笔用笔要厚重些。

2.学生在练习页上描红两个字。播放轻音乐

3.自我评价。

4.展示。师生评价。

5.修正。将自己修正前后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6.回忆我们学习“永”的方法。(读帖—示范—练习—评价—修正)

(三)学法迁移 合作学习

1.和“永”字相近的字还有哪些字。(求、未)

2.小组合作读帖。

3.集体交流归纳:“求”字与“永”字相比,长撇变提画,捺画变反捺点。字形为长方形,字势为左松右紧。“未”字两横笔势有变化,第一横右侧略高,第二横长且中间略细为俯横,撇和捺依然舒展,捺画的收笔与长撇齐平。

4.指名学生示范。教师点评后,教师示范。

5.学生尝试练习书写。

6.展示。小组评价。

7.修正。说说你修正前后有什么区别?(www.xing528.com)

(四)总结反馈 梳理知识

1.分享你的收获。

2.总结板书。归纳熟记“永”字八法的古今笔法名称写法口诀。

三、链接书史,文化浸润

1.书史故事——李阳冰与李白的来往

唐上元二年(761),晚年的李白家境很穷、衣着破烂、精神状态很差,从金陵(今南京)来到当涂,去投奔从叔李阳冰。刚开始,李阳冰不了解李白的困境和来意,过几日后,当李阳冰送李白上船告别时,见到李白的《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后,才恍然大悟,又把他强行挽留下来。当涂是唐时属江南西道宣州,今属安徽马鞍山市。

这首诗是这样的:首先对李阳冰的才华进行了如实的评说:“吾家有季父,杰出新地英,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鲁连擅谈笑,季布折公卿。”他认为李阳冰为人正直;不同于流俗,且才华又出众,年少时就受到家乡贤士的看重和欣赏,许多有才德、声望的人都愿意与他来往,说他既不趋炎附势,又有豪爽之气。接着他又在诗中对李阳冰在当涂的政绩进行了颂扬与评价。说“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雅颂播吴越,还如泰阶平。”他认为李阳冰在安史之乱后被朝廷派到当涂,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他治理有方,恩惠遍施,政绩斐然。最后才在诗中表明了自己无所依靠的窘境,说:“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从诗里看出李白是在寒冷的冬天由金陵专程来当涂访问阳冰的,因为在金陵靠朋友的接济已经不能维持生活了,所以才来到当涂求得李阳冰的帮助和依靠。

李阳冰这个人不仅外貌俊朗清瘦、气宇轩昂,而且对前来投奔他的李白更是竭力相助,极尽仁爱之能,事无俱细、无微不至,使李白晚年终于有了一个安心栖身之所和归宿之地。

李白安心住在当涂后,与李阳冰在县署和山间经常地相互来访,时常聚会。李白看到当时的李阳冰,是这样描述的:“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落华星。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夸赞李阳冰不仅书法精妙,而且所写的诗文也十分惊艳。为了表达对李阳冰的敬慕,他还特别为李阳冰写了一篇《当涂李宰君画赞》,赞曰:“天垂元精,岳降粹灵。应期命世,大贤乃生。吐奇献策,敷闻王庭。帝用休之,扬光泰清。滥觞百里,涵量八溟。缙云飞声,当涂政成。雅颂一变,江山再荣。举邑抃舞,式图丹青。眉秀华盖,目朗明星,鹤矫阆凤,麟腾玉京,若揭日月,昭然运行。穷神阐化,永世作程。”这篇赞文不仅表达了李白对李阳冰十分敬慕的心情,而且为李阳冰这样有智慧、有政绩、有胆识、有文采、有丰神的人,在国家动乱、世道每况愈下之时,李阳冰却不能大展身手、施展理想,深深为阳冰感到惋惜。看来李白的家国情怀没有因为自己落破而丧失,也是令人敬仰的“诗仙”呀。

2.从这段凄美的故事中你有哪些感悟?

教师小结。这段历史让我们懂得:李阳冰对友谊的真挚,对友人在困难时期的帮助令人敬佩,真是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呀。他的才能竟然让“诗仙”佩服,可见李阳冰才华多么出众,李阳冰的才华拥有着好学精神,所以才会习得的更多的本事和才能。也让我们惋惜的是他的家国宏大的理想没有机会展示,我们深感惋惜。祝愿每一个有才能的人都能为国效力,强国有你,愿我们每位少年加油,为国效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留遗憾!

四、欣赏创作,学以致用

1.说说“永”字飞花令或词语。

“永”字飞花令

(1)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出自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2)誓以智慧水,永洗烦恼尘。——出自唐·白居易《自觉二首》

这句诗的意思是发誓要用智慧的水、把胸中的所有烦恼的尘土清洗干净直到永远。

词 语

隽永、永无止境、永不言败、永志不忘、永不倦怠

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来说一句话吗?

隽永:王羲之的《兰亭序》这篇文章词句优美,含义隽永,不禁让人称快。

永无止境:在科学领域里,我们探索的目标永无止境。

永不言败:之所以什么困难都不会阻挡他努力学习,是因为他拥有永不言败的精神。

永志不忘:我们永志不忘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旺而献出生命的英雄们。

永不倦怠:无论教育工作多么琐碎,我前进的脚步永不倦怠。

永不倦怠:宋朝苏轼被贬黄州时仍然永不倦怠,撰诗并书写《寒食帖》,《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2.欣赏集字作品——永恒。

(1)教师作品。

(2)学习落款格式。我们学会书法作品中穷款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下款还可以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教师示范落款写在了作品上,供学生学习。

3.结合学过的字组成一幅作品。可以仿写教师的,也可以自己创作。从刚才大家说到的诗和词中内容中选一个喜欢的内容,内容要健康向上。老师有一些集字,大家可选择用。

4.展示作品,评出本节课佳作奖和进步奖。

五、作业

1.“永”字写每日写十个,温习笔法和结构。

2.用“永”字集字组成一个词或一句诗,创作一幅作品,上传在班级的学习群中与大家分享。

3.整理背诵“永”字八法的书写要领并讲给父母听听。

4.上网查阅关于宋朝文学家、书法家苏轼一生的故事或作品的特点整理好,并写出你的感受,下节课时共同来分享。

结束语:让我们大声读一句书法名言共勉: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是古代书家理想而有效的临帖方法。意思是:把毛笔磨秃千枝,把墨砚磨掉万锭。告诉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没有人可以不付出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

让我们再次大声读这句话为自己加油助力。愿我们每个同学在墨香中习得书法真谛。

六、板书设计

学习与运用(四)——学写“永”字

(1)点——侧落铺毫势足回;

(2)横——逆起慢行莫平过;

(3)竖——直挺无力直中弯;

(4)钩——驻锋提笔要暗收;

(5)提——逆起慢行力在末;

(6)长撇——逆起稍肥送末端;

(7)短撇——落笔左出快峻利;

(8)捺——逆锋轻落收锋含;

【附:教学资料】

资料(一)带有“永”字诗句:

1.永愿干坤符睿算,长居膝下属欢情。

2.□愿紫宸居得一,永欣丹扆御通三。

3.永言念成功,颂德临康衢。

4.从兹一赏玩,永德保龄长。

5.端拱思惟,永荷天休。

6.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7.庶敦朝野意,永使风化清。

8.君臣永终始,交泰符阴阳。

9.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10.方兴典礼,永戢干戈。

资料(二)带有“永”字成语:

一劳永逸、永垂不朽、永无止境、永无宁日、永垂青史、永永无穷、永劫沉轮、暂劳永逸、幽明永隔、永垂千古、永存不朽、永垂竹帛、永志不忘、更长漏永、永劫沉沦、永生永世、兆载永劫、永不磨灭、永世其芳、永世无穷、人天永隔、既寿永昌、慎身修永、一牢永定、永矢弗谖、生死永别

资料(三)“天下第三行书”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纵34.2厘米,横199.5厘米,行书17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密山市教师进修学校 王庆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