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大学生安全道德修养,安全道德的内涵

论大学生安全道德修养,安全道德的内涵

时间:2023-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全道德失范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扭曲和疏离,使不安全感增强。今天,在我们的社会里,安全道德滑坡和事故频发已成为社会安全管理中的两大问题。如果社会上大多数人缺乏安全道德信念,不坚持安全道德原则,必然造成社会秩序紊乱,人类生存环境恶劣。

论大学生安全道德修养,安全道德的内涵

大学生安全道德修养

武汉大学 汪新科 徐雄伟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影响社会运行的道德失范现象较为普遍地出现在经济政治、社会公共生活以及环境领域。在社会安全领域,道德失范现象也较为普遍。如何加强安全道德建设,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已成为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安全道德失范现象也比较普遍,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安全道德的内涵

1.道德的内涵

道德一词,在我国古代是分开使用的。“道”的本义是指人由此达彼所行经之路,借用为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与“得”相通,表示人们从道中所得到的特殊规律和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也称为德。在现代,道德一词虽然兼有古代道德概念的含义,但主要是指一定社会中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道德不是主观意志的产物,它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物质生产关系、社会交往关系的集中反映。道德是有阶级性的。

综上所述,道德是一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个人与整体之间关于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是非标准等方面的普遍认识和共同准则,是维系一个社会得以存在的、稳固的重要力量。

2.安全道德的形成

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保护自身安全健康的重要性。宋代孔平仲在《读宛》中讲到采矿过程中防止有害气体的办法。书中记载:“役夫云:地中变怪至多,有冷烟气中人即死,役夫掘地而入,必以长筒端置火先试之。如火焰者,即冷气也,勿前,乃免。”这些朴素的安全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成员在生产中的自我保护要求和安全道德要求。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工业生产的飞跃,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尖锐,由局部到区域,由区域到全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安全保护,并把它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提了出来。

安全道德是指在社会化大生产中,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人与设备之间的安全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时保护生产力的一种积极、友善的意识和态度。

3.安全道德的作用

加强安全道德建设是管理和促进社会安全的重要手段。首先,安全道德可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依靠这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可以影响和制约人们的思想观念,达到调节人的行为的目的。其次,安全道德可以增强人的行为的自觉性,使人自我控制自己的不安全行为。最后,安全道德可以弥补安全管理法律的不足,在安全管理法律还没或无法涉及的某些领域中规范人的安全行为。

4.安全道德失范

“失范”概念最早用于社会学研究。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认为基于社会分工形成的不同职业由于缺乏必要的协调而导致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合理、有效的价值体系,因而私欲不断膨胀的个体在自我利益的驱动下出现“行为偏差、混乱无序”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失范”状态。

安全道德失范,就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安全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安全发挥正常的协调作用,从而表现为安全行为的混乱。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一项基本需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类需要理论认为,安全需要是人类的重要需要之一,安全问题与人类生活习习相关。安全道德失范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扭曲和疏离,使不安全感增强。亲历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时常怀念那个时代夜不闭户、人人向善的社会道德秩序,而对今天坑蒙拐骗、人人自危的道德状况望洋兴叹。在一个缺乏真诚、信任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人总会产生某种不踏实、不安全的压力。这种在心理上、精神上的不安全感如果长时期持续,对社会发展的危害是相当大的。

今天,在我们的社会里,安全道德滑坡和事故频发已成为社会安全管理中的两大问题。加强安全道德建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二、安全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1.安全道德素质是人的生存素质

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维持人自身生存的生理需要。现代社会在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同时,必须创立保障人进行一切活动的安全条件。没有安全生存的条件,生命就无法存在和延续。

安全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最基础、最本质的行为规范。一句话,安全道德是一个“底线道德”。如果社会上大多数人缺乏安全道德信念,不坚持安全道德原则,必然造成社会秩序紊乱,人类生存环境恶劣。尊重和保护生命是人的本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道德素质本质上是人的生存素质。

2.环境变化要求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道德素质

中学到大学,大学生开始了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将面临着生活上的自理、管理上的自治、学习上的自觉、目标上的自我选择,同时各种困难和矛盾也将接踵而至。

一是社交结构发生变化。中学生活的范围限于家庭和学校,且中学大多位于家庭附近。大学生来到位于大、中城市的高等学校,突破了原有的活动范围,迫使自己摆脱对家庭的依赖,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地进行社会交往。中学的同学考到全国各地,大学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完全处于新的人际关系之中。

二是大学生活环境日趋复杂多样。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国际化交流的发展,大学校园完全融入社会。同时高校内部问题与社会问题相互交织,治安问题和政治问题相互影响,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相互渗透,使得大学生活环境复杂化、多样化。摆脱家庭、父母和亲人呵护的大学生,不得不自己面对纷繁复杂的校园生活。(www.xing528.com)

社交结构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要求大学生具备更高的安全道德素质。他们不仅要善于保护自己,学会逃生避害,而且要注意保护别人,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生活环境。

3.大学生安全素质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更加密切。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国际环境,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严峻形势,必须从国家安全战略需要出发,全面提高民族的安全道德素质。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是青少年的精英,大学生安全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民族安全道德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道德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未来。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道德素质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在我国古代,“修”是切磋琢磨,“养”是涵养性情和陶冶情操,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也。也就是说,修养是一种学习、磨炼、涵育和陶冶性情与情操的功夫。安全道德修养就是指人们在安全道德、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塑造和完善的过程。

1.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安全道德意识

大学生安全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加强知行统一。《中庸》认为:“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识是行为的先导,没有道德知识就不可能有道德行为。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安全道德修养,首先应从安全教育入手。

一是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当代大学生是在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成长起来的,在社会秩序复杂、价值观念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之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成型,还不太适应市场经济,导致他们的思想道德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会出现违法违纪的行为。因此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哲理性、知识性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帮助大学生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二是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如聘请法学专家、法律工作者或公安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给学生上专题法制课等,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法就在身边。这不仅对学生健康、安全成长有益,而且对其走向社会乃至一生也有益。

三是进行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教育。安全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条件,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大学生必须懂得一些安全知识,学会一些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技能。如社会交往中要防止受骗上当;当受到伤害时,要防身自卫和寻找法律保护;要遵守交通规范,注意交通安全;要了解防火知识和灭火方法,等等。只有自觉遵纪守法,处处注意安全防范,并学会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才能平安地学习和生活。

2.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的安全行为能力

实践是人们思想认识形成的基础。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改造社会,接受各种思想观点,形成某种立场、观点、思想和品质社会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沟通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桥梁。通过社会实践,外部世界的形象被认知和加工后内化并纳入人的主观世界,成为形成人的思想和道德观念的素材。因此,社会实践是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思想形成发展的现实基础。

大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学校,脱离社会,缺乏对中国国情的真切了解,缺乏实际的社会经验,因而往往产生主观与客观的脱离,理想与现实的脱离,个人与社会的脱离,导致对复杂的社会与人生难以分清其实质和有效地把握,从而其思维特征、价值选择、行为趋向以及个性心理,都呈现出一种不成熟状态。

俗话说: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在实践中成长的思想,积极主动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安全实践活动,包括参加安全值班、校园巡逻、火灾地震逃生演习,等等。通过参加安全实践活动,不断加强自身安全道德修养,磨炼安全行为的意志,提高安全行为的能力。

3.制订道德规范,营造良好的安全道德环境

一是制订道德规范。学校及有关职能部门要从完善和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入手,制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安全道德规范,使安全道德规范通俗易记、人人皆知。同时建立、完善安全道德激励和制约机制,运用经济、法律、教育、行政等综合手段,对师生的安全道德行为进行指导、规范、约束和监督。

二是创造良好的安全道德环境。在社会活动中,安全道德比一般的社会公德更直接地反映了人在社会行为中的要求和规范。学校及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权利和义务平等的原则,不断调整和理顺安全管理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使责任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做好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内媒体,对不道德行为及时曝光,对高尚的安全行为要大力宣传和弘扬,努力营造一个人人自觉遵守安全道德的浓厚氛围,促进大家共同遵守安全道德规范。

安全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结构的关键要素。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大学生安全道德建设,大学生的安全道德素质乃至民族的安全道德素质一定会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献君等:《思想道德修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高兆明:《简论“道德失范”范畴》,《道德与文明》,1999年第6期。

3.崔政斌等:《安全道德与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7年第6期。

4.汪新科等:《浅谈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中国电力教育》,2002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