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核心竞争力经营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核心竞争力经营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核心竞争力经营实施品牌战略,创新办学思路,提升办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核心竞争力经营因而成为高职院校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统领性的竞争力,涵盖了企业经营的各主要方面和环节,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这是早期对于核心竞争力认识的雏形。核心竞争力有别于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也不局限于个别产品。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核心竞争力经营

第五节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核心竞争力经营

实施品牌战略,创新办学思路,提升办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核心竞争力经营因而成为高职院校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持续竞争的源泉和基础在于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在1990年由两位管理科学家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的,核心能力和企业能力理论在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研究方面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指导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的产生代表了一种企业发展的观点:企业的发展由自身所拥有的与众不同的资源决定,企业需要围绕这些资源构建自己的能力体系,以实现自己的竞争优势。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观点,所谓核心能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核心能力由洞察预见能力和前线执行能力构成。洞察预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知识、独有的数据、产品的创造性、卓越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等;前线执行能力产生于这样一种情形,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会因前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而发生改变。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的整体资源,它涉及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文化和凝聚力等各方面,是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统领性的竞争力,涵盖了企业经营的各主要方面和环节,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其实,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关于核心竞争力与公司资源的研究就出现了。菲利普·塞尔兹尼克在《行政管理中的领导艺术》一书中即指出,一个组织的发展历史造成它具有“特殊的缺陷和能力”,组织的这种特征被称为“独特竞争力”。与此同时,哈佛商学院一群有影响的合作研究者勒德、克里斯第森、安德鲁斯和古斯认为,公司的竞争力来自于其独特竞争力或公司做得最好的地方,公司的战略目标是通过独特竞争力获得机会,并由此取得竞争优势。这是早期对于核心竞争力认识的雏形。随着实践与研究的深入,核心竞争力的概念逐渐明晰起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的认知角度,人们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和阐释上也各有侧重和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

1.基于知识视角理解的核心竞争力

Prahalad和Hamel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和知识,并据此获得超越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此说法认为公司由知识基础构成,这些知识基础是通过企业的长期发展而内生的,是难以在企业边界以外传递和扩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蕴藏于企业的人才、文化与过程之中的动态发展的知识系统,是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

2.基于能力视角理解的核心竞争力

按照核心竞争力研究权威詹姆斯·迈克的说法,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使企业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推出各种产品的一系列核心能力”。

3.基于资源视角理解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是多种资源的集合体,核心竞争力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之上,是企业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和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争夺环境中资源的能力。

上述有关核心竞争力的阐释分别基于知识、能力、资源的不同视角,虽各有侧重和不同,但却是相通和互补的。可以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公司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技能与资产互动的体系,是能够显著实现顾客看重的价值需求、领先于竞争对手且不易被对手所模仿的能力,即是在满足顾客需求前提下与竞争对手相比的较大领先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是从企业的成长历程中积累而产生的一种集合知识体系,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关键在于协调和有机结合,其存在形态主要是结构性和隐性的,而非要素性和显性的。核心竞争力即是企业所拥有的、能创造独特价值且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源与核心能力,企业以此为轴心,通过有效的战略决策、系统控制、组织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文化等具体方式实施高效的资源配置与整合,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保持和提升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潜力。

(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

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包括价值特征、功能特征、属性特征和时效特征4个方面。

1.价值特征即是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能够产生为顾客所看重的特殊的根本性的利益,从而创造出较大的独特用户价值。核心竞争力是富有战略价值的,它能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它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它能为顾客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最终使企业获得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

2.功能特征即是延展性

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止于现有产品,还能提供一个强大的平台,支持企业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和进入新的领域,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潜力。核心竞争力的延展使企业获得核心专长以及其他能力,它对企业的一系列能力或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它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它必须为各种产品或服务提供支持”。

3.属性特征包括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综合性和动态性

独特性:核心竞争力能够使企业创造出独特的市场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内生的,融合于企业内质,企业不同,它的形成途径不同,在组织以外是难以复制和模仿的,在组织内部是难以替代的,它为本企业所独具,而且不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和替代。“它必须是独一无二的,并能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

综合性:核心竞争力以整个企业为载体,具有相互关联性和综合性,任何单项技能、专长、资源或能力要素都不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有别于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也不局限于个别产品。

动态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内生于企业自身,但它是在企业长期的竞争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企业的资源以及企业的其他能力等变量高度相关的。随着彼此相关的变化,核心竞争力内部元素动态发展,导致核心竞争力动态演变,这也是一个客观必然。核心竞争力从时间上看是动态发展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基础设施如信息系统的完善或是创新成果的普及,今天的核心竞争力到明天可能会演变为一般竞争力。同时,核心竞争力如果不注意管理和维护,也会逐步退化乃至丧失,施乐公司败给佳能公司就是一个例证。

(三)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高职院校品牌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方式。品牌是高职院校重要的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有“名”与“实”的相关性,但二者并不等同。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综合体现在高职院校品牌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上,但核心竞争力并非一种资产,而是一种能力。无论对企业抑或高职院校,品牌都不应被看作是核心竞争力,但品牌应该展现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关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有学者曾总结出如下要点:第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发展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已融入高职院校内质中的能力。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同样是一种“累积性学识”,没有长期的积累,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二,一所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该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的明显特征,应独具特色,使其具有独特的竞争性质而难以为竞争对手所模仿,即应符合有价值、稀有性、难以模仿、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特点。因此,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差异化的有效来源。第三,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高职院校的学科、师资、无形资产、物质资源等战略性资源基础之上的能力。竞争必然导致资源的占有和配置问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大小也就取决于对其中战略性资源获取、创造及整合能力的高低。但是,战略性资源本身并不是核心竞争力。第四,由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相对于其他能力而言,处于核心地位、支配地位的能力,可将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理解为“基于战略性资源的能力”、“整合、协同各种要素的能力”或“支配其他能力的能力”。第五,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其长期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要在竞争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就必须识别、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分析

在已有的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许多与核心竞争力有关或者被直接指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如办学理念、办学特色、高职院校制度、高职院校的战略性资源、学科、师资队伍,高职院校文化、品牌,等等。对这些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的“相关要素”,试分别进行简要辨析。

(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相关要素

1.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导向,规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取向,因此与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这正是人们容易把二者混为一谈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理念是指人们对高职院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持的高职院校教育思想观念和哲学观点”,包括学校的使命、愿景、发展战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等。没有理念指引的高职院校实践,是一种盲目的实践;没有理念指引的竞争力,也很难上升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一般而言,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都是卓越而又独特的,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此外,由于办学理念不能直接给人们提供价值需要,因此,尽管它同核心竞争力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但仍然不能归于核心竞争力;虽然核心竞争力是特有的、独特的,但反过来讲,特有的、独特的并不一定就是核心竞争力。

2.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有效途径,是形成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办学特色是在高职院校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它和核心竞争力相辅相成。一方面,办学特色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高职院校只有在发展中强化特色,才能逐步形成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完成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运用;另一方面,办学特色是核心竞争力的结果,正是核心竞争力得到培育、运用和提升,一所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才能逐步凸显出来、稳固下来。办学特色与办学理念类似,同样不能直接给顾客提供价值需要,而必须通过高职院校具体的行为间接地起作用。因此,无论它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有多密切,也无法归为核心竞争力。

3.高职院校制度

高职院校制度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培育和运用的环境和手段。一般认为,成功的高职院校制度的核心是“高职院校自治”,在我国高职院校自治主要体现为决策机制、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和谐及党政协调机制等等。正是这样的高职院校制度,孕育、孵化、催生了高职院校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着一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制度是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并不属于核心竞争力本身。

在已有的研究中,高职院校制度之所以也被当作核心竞争力,是因为人们大多从制度经济学“制度是关键”的命题出发来认识制度问题。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实践中,高职院校制度确是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显得十分迫切。事实上,建立现代高职院校制度仅仅是为培育核心竞争力扫除了制度障碍,提供了重要的环境和手段。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就是核心竞争力。

人们一般把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高职院校制度都归结为高职院校文化的内容,那么,高职院校文化显然也不是核心竞争力,但与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

(二)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1.战略性资源

战略性资源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战略性资源是指在高职院校中能够被感知和测量的具有核心优势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括学科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无形资产等。高职院校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固然需要战略性资源,但这些“静态的”资源本身并不能直接形成竞争力,战略性资源是需要被使用、整合的,只有建立在战略性资源基础之上的获取、创造、整合资源的能力,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例如,有些高职院校或者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或者与政界、企业界有特殊的密切关系,或者拥有一些特殊的垄断权等,这些资源均非核心竞争力,只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石。它们一旦被引入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发挥出较大作用,就成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坚实基础,使得这些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

在诸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中,学科、师资队伍及高职院校品牌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也值得进一步明晰。

2.专业

专业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是进行人才培养的地方,专业建设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所高职院校竞争力的高低。一流的高职院校一般都具有一流的专业结构和专业资源,其中部分专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为其他学校所无法比拟。无疑,在所有概念中,专业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因此,本文也认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专业相关性”,并试图用“专业能力”或“专业建设能力”来概括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专业相关性”并不等于就是“专业”。依托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才被本书看作是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3.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核心竞争力的创造主体和承载者。高职院校成功之关键在于拥有一批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培育、运用和评估,无一不需要教师的参与和推进。但是,资源本身并非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管理和整合才能转化为能力,师资队伍只有在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动态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核心竞争力来。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有些高职院校虽然拥有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但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当,教师管理松散,以至于人才培养水平始终上不去,结果并未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www.xing528.com)

还需要指出高职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与其他相关优势的区别。这里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整体优势、高职院校的比较优势以及某些个人的竞争优势。高职院校的整体优势并不等于核心竞争力,因为即使一所高职院校没有整体优势,也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关键领域而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一流的高职院校,最典型的如卡内基—梅隆高职院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高职院校的比较优势也不等于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是指与其他高职院校相比的优势,更多带有外源性、暂时性的特征,而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内在的支撑力和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样,个人的竞争力也不是高职院校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整体资源和能力的一种整合,是买不来、带不走的。因此,无论是高职院校领导者还是教师,单个人才都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注意把个人的竞争力转化为学科的优势和梯队的优势。例如,卓越高职院校校长的能力怎样变成高职院校的制度优势。

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核心竞争力经营机制

当今,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已经进入到全球化的竞争时代。在一个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条件下,院校没有核心竞争力,高职教育只能是盲目的经营,其失败也是可想而知的。

1.优势资源集聚机制

“价值链”是由美国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他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营销、原料储运、成品储运、售后服务,辅助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组织制度等,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基于此,高职院校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能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院校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

2.核心竞争力培育机制

一般说来,可把企业划分为四种类型:生产型企业,只顾生产不顾市场,死路一条;推销型企业,只顾造“虚”不想造“实”,炒广告、炒产品,炒作市场,如秦池酒、三株口服液等,昙花一现;营销型企业,虽说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但只能挣扎在疯狂竞争导致恶性杀价的泥坑里;只有第四种企业——核心竞争力型企业,善于培植自己的战略竞争优势,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保持不败。那么如何全面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结合世界成功企业的成长经验,培育高职院校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提高领导者的核心竞争力意识。竞争能力在客观上的演变过程是必然的。面对这种客观上不可逆转的过程,高职院校为保持核心竞争能力的领先进而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从其主观方面努力。而提高院校经营者的核心竞争力意识是主观努力的重要方面。

在核心竞争力的观念进入院校经营者的意识之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种无意识的高职院校行为的结果。其培育的速度和强度,同高职院校有意识的塑造和提升行为的影响相比,要慢得多,弱得多。院校经营者的核心竞争力意识淡漠是高职院校丧失核心竞争力的充分条件

而院校经营者的核心竞争力意识是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具有核心竞争力意识的院校经营者,往往能够在认准市场需求和产品技术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准确定位。然后建立相应的高职院校机制,配备相应的环境条件,来塑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并将其转化成竞争优势。同时,这一切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了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院校经营者的核心竞争力意识,大多是由高层发动、自上而下的,并且拥有一个灵魂人物。以企业界为例,如通用电气(GE)的韦尔奇、IBM的郭士纳、诺基亚的奥利拉等。高级经理应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健康发展,并应有专门的经理全面负责;部门经理也应该被赋予负责跨部门的特定竞争力的角色,以有利于部门之间信息的沟通等。总之,要以人尤其是高职院校高层的核心竞争力意识为突破口,高职院校高层在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意识应做出极大的努力和尝试。

第二,掌握核心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对高职院校提升竞争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在不同产品中表现为专利、产业标准等不同形式的知识。这类技术可以重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价值不但不减少,而且能够增加,具有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特征。高职院校的核心技术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能力方面、企业服务能力方面。一个高职院校即使没有整体竞争优势(实际上也不可能样样精通),也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关键技术或少数几个关键能力大获成功,这种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关键技术和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

第三,集中资源进行差异化经营与管理。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与高职院校现在拥有的资源、过去的经验和这些经验的积累等有关,也与高职院校长期从事某一专业领域有关。过去高职院校总是简单地讲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等,这些职能战略是高职院校外在和显性化的战略,最多只能获取暂时的优势。高职院校应集中自己的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许多成功高职院校的经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这些高职院校集中资源,通过对本行业的专注、忠诚和持续投入,苦心经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高职院校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其他高职院校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之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在市场需求多样化的今天,高职院校更应寻找自己的潜在能力,分析这种能力与其他同行的差异性,并把它培养起来,进行差异化经营与管理,这是培育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决不能总是跟风,搞“大路货”,“大路货”的市场风险是非常大的。能否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看高职院校是否在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有独特的良好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强化高职院校管理、转变高职院校机制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和提高学校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拓展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第四,注重构建与发展高职院校的比较优势。首先,相对成本优势。相对成本优势的获得能力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某些进入壁垒较低的产业一旦有高于市场平均的回报率会有大量资本涌入。由于该行业在技术方面,产品质量上的壁垒并不明显,使许多高职院校都热切地投入到拼生产规模和拼价格的竞争中来。其结果是生产能力大幅增加,产品质量鱼龙混杂,产业整合无疑是势在必行。在产业整合阶段,主要的竞争策略便是取得相对成本优势。其次,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并构建支撑这种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所谓从竞争对手那里寻找机会就是要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发现它们的弱点,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从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则是通过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分析,找到自己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特殊利益的方式和方法,而这本身就是在建立和发展核心竞争力。

知名品牌由于市场覆盖面广,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高,以及巨大市场穿透力,增强了高职院校发展的后劲,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力的体现。高职院校应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特有品牌。

四、本节案例

案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15]

作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特色发展,形成品牌的重要性,学院通过实施特色品牌、人才品牌、管理品牌、服务品牌、文化品牌五大品牌战略,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示范性高职院校。

学院充分利用地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域优势,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之路,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三位合一、三方联动”的现代高职教育宁波模式。现代高职教育的宁波模式是指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指向,区域特色鲜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三位合一”是指把产学研贯穿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全过程;“三方联动”是指政府、学校、企业(行业)三方有机结合,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人才培养。

要创建国内一流的高职学院,人才是关键。学院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建设三支队伍实施人才品牌战略。三支队伍分别是专任教师队伍、管理人员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三种途径一是引进和培养,近年来,学院引进了150多名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培养了一批专业带头人,开展了多层次的管理人员培训,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教师队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学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测评活动,全体教师接受课程培训,参加课程设计,这项活动较大地推动了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师素质;二是聘请,学院聘请了一大批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院的兼职教师,许多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都由企业技术人员完成。目前,学院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兼职教师300多人,他们中既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老总,又有来自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他们是学院“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课程讲授、实践指导和信息交流丰富了课堂教学,拓展了校企合作的内涵,提升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三是借助平台,学院借助中科院计算机语言信息中心的研究平台,利用他们的研究力量带动学院研究机构和科研队伍建设,提升学院的研究水平。

创新高职院校管理理念,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高校管理系统进行重新设计、选择、实施与评价,促进学校管理系统综合效能不断提高是实施管理品牌战略的根本目的。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潜能,激发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不断提高育人质量是管理品牌的重要内容;树立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的转变,建立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实施管理品牌的核心。

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功能之一,实施服务品牌战略,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重点一是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积极为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是重视教师科技开发服务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区服务。三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口支援与交流,主动为区域内职业院校培训师资,促进地区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按照这一发展思路,我们在实施服务品牌战略时,通过搭建“一个平台”、构建“一个中心”、建立“一个资源库”提升学院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高校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立足港城、产学合作、服务社会、争创一流”是学院建院以来一直追求的办学理念。学院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自身情况,以“明德、精技、敬业、有为”的校训引导、凝聚全院师生;以“忠诚、敬业、有办法”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树立“学生是学院的名片”的学生观,在师生中开展成功教育,倡导成功文化,以成功学激励学生,树立积极阳光心态,让学生发现、发展自身的优势,让学生在第二课堂、在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学会感恩、学会奋斗。

把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引入校园,做成标语挂在墙上和标语牌上,让学生耳濡目染;同时把企业的老总与人事主管请进校园,把企业的发展需求与用人标准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共同培育企业急需的人才;让学生走进企业,通过企业体验,让学生认同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同时,学院的校园文化充分吸收浙东文化、宁波商帮文化、院士文化的精髓,践行大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思想。学院秉承宁波商帮文化中敢为人先、克勤克俭,务实进取、以德立业,诚信为本的精神积极开拓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三三模式”,争创示范院校建设中的示范。宁波人杰地灵,宁波籍“两院”院士众多,中科院院士贺贤土教授担任宁职院院长,朱高峰、刘盛纲等一批院士担任学院顾问。学院通过举办“院士论坛”,建立“风范苑”,雕塑宁波籍院士像等,传播院士们热爱祖国,严谨求学的精神,以院士们献身科学的精神激励师生。

【注释】

[1]周游.论学校经营中教育服务产品的性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06).

[2]王淑玉,孙琳.引进经营管理提升市场能力——学校经营管理的初步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12).

[3]曾鸣.试论高职学院品牌经营[J].职业教育研究.2006(01).

[4]周游.学校经营——理论模式与机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9月,第207页.

[5]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创新,成就品牌专业的灵魂.高职高专网.

[6]周游.学校经营——理论·模式与机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第189页.

[7]刘淑波、王伟伟.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及意义[J].前沿.2002(04).

[8]来自世界500强的人才价值观,深圳人才网。

[9]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陈民供稿,摘自高职高专网http://www.tech.net.cn/info/sfyx/jsdt/15337.shtml。

[10]http://www.tech.net.cn/info/sfyx/jsdt/14151.shtml.

[11]宁本涛.经济学视野中的学校经营及其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2]资料来源:《职教论坛》,2004年9月下。

[13]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1日第1版。

[14]资料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15期。

[15]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06年8月1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