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测验的历史及其分类的分析

心理测验的历史及其分类的分析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心理测验的历史及其分类一、心理测验在我国的悠久历史翻开西方权威的心理测量学专著,无一例外地都表达着这样一种共识:测验起源于中国。“心理测量”的笼统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920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在南京高师开设测验课,并用心理测验测试投考该校的学生,这便是我国正式开始的科学心理测试。

心理测验的历史及其分类的分析

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历史及其分类

一、心理测验在我国的悠久历史

翻开西方权威的心理测量学专著,无一例外地都表达着这样一种共识:测验起源于中国。今天,最初开始于中国的测验、考试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国的人事管理教育领域中。

(一)心理测量的界定

心理测量是心理学领域常用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心理测量”的笼统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心理测量究竟“测什么”这个问题比较笼统。我们一般认为心理测量所测的对象是人的心理属性,但人的心理属性包含了人类的感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情绪、兴趣、态度、价值观、能力、气质、性格等在内的几乎所有心理活动的内容,那就意味着所有的精神现象都是心理测量的对象。第二,心理测量究竟“怎样测”的问题也有人产生怀疑。因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内隐性的特点,心理属性无法直接观察和度量,因此直接实现客观的测量确实比较困难。但人的心理属性也有其规律和特点,那就是稳定的心理属性必定会表现为稳定的行为,而人的行为是可以观察和度量的。这样就决定了心理测量的间接性,心理测量是通过对人的行为测量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属性。

根据以上分析,关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作者认为心理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去标定人的行为。换句话说也就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按照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和心理属性确定数量化的价值。现代心理测量活动综合了心理学、行为学、测量学、统计学管理学社会学及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和技术,通过严密的测评过程和客观的评分标准,对人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兴趣爱好、发展潜能、道德品质、价值取向等素质进行综合测评。

(二)我国古代朴素的心理测量思想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1.《周易》中的心理测量思想

中国种种学术思想都可以追溯到《周易》,而古代朴素的心理测量思想在《周易》中更是体现得尤为突出。《周易》所蕴涵的阴阳观念,对中国古代心理测量,乃至心理学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历代不少的古代朴素思想家就直接采用阴阳之道来解释人的心理活动,并依此标准对人的气质进行分门别类。例如,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就采用《周易》中的阴阳观点,把人的气质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即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少阴之人和太阴之人。

2.孔子孟子等的心理测量思想

早在2 5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根据自己的观察来评定学生的个体差异,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孔子曾对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做出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考察和论述。从他的典籍中可以看出,他所考察过的心理差异包括智力、能力、性格、志向、学习态度及学习专长等各个方面。孟子也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就是说,连普通物体都要经过测量才能了解它的性质,至于复杂的心理活动就更需要测量了。这反映了在很久以前,我国古代朴素的思想家已经认识到了心理测量的重要性。

3.春秋战国时代心理测量思想的应用

在春秋战国时期,《吕氏春秋》通过大量的篇幅提出了考察和品鉴人才的系统技术和方法。《吕氏春秋》中提出了对内要采用“六戚四隐”,对外采用“八观六验”的方法。其主旨是把人放在各种复杂情境,包括顺境、逆境,普通场合、特殊场合,以贫富、贵贱、喜怒等人生际遇来全面测定评价一个人的品德、才学、志趣、意志,从人的体貌、言语、行为等诸多方面对人进行观察,从而将人判定为不同类别。

4.刘劭的心理测量思想

刘劭所著的《人物志》是一部系统论述用人和品鉴人才的工具书。他根据人物的体别和行动来论断人物的内心活动,是一部研究魏晋思想史、心理学史的重要资料。《人物志》的影响十分深远,20世纪30年代曾有美国人将其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发行,并称之为“人类能力研究”的著作,是我国唯一一部介绍于西方的心理学著作。我国古代更多地将心理测量思想转化为实践指导,使之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成为品鉴人才的标准系统。

5.兴盛于隋唐科举制度

隋唐时期,隋炀帝大业元年,首次开科取仕,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通过测验选拔人才。当时的考试方法主要有贴经(填补词句中的缺字)、口义(口试)、墨义(笔试)、策问(时势政治问题的回答)和杂文(即诗赋)等,经过唐、宋、元、明、清,科举制度已经相当成熟。这种测验制度在我国通行了1 300多年。而西方国家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开始通过考试选拔官吏。根据北京大学王汉昌先生考证,从1570年至1870年,用英文出版的介绍中国人事制度的书刊有70多种。现代西方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可以说中国的心理测量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先人不仅在关于个别差异和心理测量内容上有大量的理论论述,更在实践上做出了大量的贡献。这些宝贵的历史财富不容忽视,值得后人重视和借鉴。但到了唐宋以后,中国心理测验的发展逐渐趋于缓慢,甚至停滞。

(三)我国近代心理测量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直到清朝末年,西方发达国家所建构的现代科学心理学才由西方传入我国。我国老一代的心理学家陆志韦、廖世承、陈鹤琴、萧孝嵘、吴天敏、林传鼎、龚耀先、宋维真、陈仲庚等就已经开始通过向西方测验理论学习,引进、改进和编制了一批较科学的心理测验。1920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在南京高师开设测验课,并用心理测验测试投考该校的学生,这便是我国正式开始的科学心理测试。1921年,正式出版了《智力测验法》一书。1922年,比纳量表由费培杰译成中文,并在江苏、浙江两省的一些小学生中进行过测试。1924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纳-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1936年又与吴天敏再次修订。1931年中国测验学会成立。1932年《测验》杂志创刊。根据不完全的资料统计,到抗日战争前夕,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订或改编了各种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20种,教育测验50多种,出版心理与教育测验方面的书籍20多种。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三十多年里,由于20世纪50年代的“反右”运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等多方面原因,心理测验一直作为一门唯心的学科成为学术禁区。直到1979年,林传鼎、张厚粲等参考国外材料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1980年5月,中国心理学会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在武汉召开了全国心理测验研究协作会议,决定由林传鼎、张厚粲主持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吴天敏主持修订比纳量表,龚耀先主持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陈仲庚主持修订艾森克人格问卷,与此同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和其他许多单位也先后独立编制了镶嵌图形测验、注意测验、记忆测验、气质测验和创新思维能力测验等。1984年末,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测验工作委员会,从此,掀开了我国现代心理测量的新篇章。

近二十几年来,我国在测验、考试科学化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先后开发出一些科学化程度较高的测验。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首先,引进、修订了一批国外的权威测验。从1978年以来,国外最著名的一批测验多数已被修订为中文版,如《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瑞文标准智力测验》等。其次,已开发出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各方面需要的各类心理测验。如,智力测验、认知和学习能力倾向测验、职业能力测验、操作测验、个性测验、态度测验、价值观测验、兴趣测验等。第三,在高考、自学考试等大规模考试的科学化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主要表现在大量引入了客观性试题,采用了计算机判卷,对试题进行考后的题目分析,某些科目建立了题库,在试点省实行了分数标准化。第四,将计算机、光电阅读机等科学技术手段引入测验实践。将先进的心理测量的理论(如心理测量的概化、项目反应理论等)引入各种测验活动中,开发出几个不同系列的硬件和软件,有些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的心理测量工作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科学心理测量的产生

大多数学者将科学心理测验的开端上溯到19世纪末在德国英国繁盛起来的关于个体差异的实验研究。毫无疑问像威廉·冯特、弗朗西斯·高尔顿及詹姆斯·麦基恩·卡特尔这样的早期实验者奠定了现代心理测量的基础。

(一)科学心理测量的起源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史家波林说:“在心理测量领域,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20世纪头十年则是比纳的智力测验的十年。”

1.高尔顿对科学心理测量的贡献

首先倡导测验运动的是优生学创始人、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爵士。高尔顿是个天才,比起心理学本身,他对人类进化的问题更感兴趣。他有两项最具影响的工作,一个是“遗传天赋”,证明了遗传因素比优越的环境更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项工作是“探究人类能力及其发展”,这是完全不同的一系列杂文,它强调各种心理才能的个体差异。1869年他出版了《遗传的天才》一书,提出人的能力是由遗传而来,这种遗传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则是可以测量的。为了测量人与人之间的差异,1884年,高尔顿在国际博览会上设立了一个人类测量实验室,参观者只要付三个便士就可以测量到自己的某些身体素质状况。比如说,如果谁想了解自己视觉或听觉的敏锐性如何,肌肉力量是不是有力,反应速度够不够敏捷,只需要到高尔顿爵士开设的人类测量实验室去测一测就知道了。

2.卡特尔对心理测量工作的贡献

另一个对促进心理测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卡特尔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期间,创立了一个心理测量实验室,并完成了他最重要的专著《微小差异的知觉》。1892年,卡特尔从宾夕法尼亚大学转到哥伦比亚大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又创立一个实验室,此后主持这个实验室长达26年。在19世纪90年代开始致力于心理测验的发展,以各种心理测验来研究个别差异测验,分别用来测量肌肉力量、运动速度、痛感受性、视听敏度、反应时、记忆力等,这些研究都为美国心理测量学的发展开了先河。卡特尔在他一篇名为“智力测验和测量”的著名论文中发明了“智力测验”这一专业术语。(www.xing528.com)

3.比纳对心理测量工作的贡献

任何一个写心理测量史的人都不能不提到一个重量级人物——比纳。比纳认为当时的心理测验偏重于简单的感觉测量,他认为智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仅仅限于感觉的能力,就像谈论一个人聪明不聪明,绝不是看他跑得是不是够快、手臂肌肉是不是有力量这么简单。根据比纳对智力的理解,比纳与他的助手西蒙一起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纳-西蒙量表。这套量表有30个由易到难排列的题目,可用来测量各种能力,特别是判断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

比纳-西蒙量表问世之后,立刻传到世界各地,心理测量领域的专家们也不断对它进行修订,其中最有名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1916年修订的斯比量表,其最大的改变是采用了智商的概念。它是用儿童的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所得到的“心理商数”来表示聪明程度,推孟在修订比纳-西蒙量表时将“心理商数”改称为“智商”,从此智商这个词就在全世界普及开来。

(二)现代科学心理测量的发展

1.个体测验向团体测验的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需要,美国不得不从适龄青年中选拔大量的士兵和军官,并把他们安置到合适的岗位上。美国军方将此项任务交给了美国的心理学家们,委托他们来做士兵的选拔和安置工作。这些心理学家们在以前只能进行个体施测的心理测验基础上,编制出了适合团体大规模施测的军用的甲、乙两种心理测验,并对200多万名官兵进行了智力检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战后,这种测验经过改造就开始广泛应用于民间,被教育和工商界普遍采用。

2.智力测验向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因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智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智力具有多重性,人的能力有着不同的侧面,不能简单地说某个人聪明,或者不聪明,而是应该说他哪些方面比较强,哪些方面比较弱。就像有的同学数学能轻轻松松学得很好,但语文学起来就很费劲一样。因此编制出可以测量多重能力倾向的测验就成为必要,如,可以测量言语能力、数学能力、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很多能力。

3.非智力因素心理测验的发展

心理测验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包括人际关系情感适应、动机、兴趣、态度、性格等人格测验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心理学家克瑞普林就最早采用自由联想测验来诊断精神病人。后来心理学家们又编制出了很多测量人格的测验,如,罗夏克墨迹测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等,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里对这些测验加以介绍。

(三)心理测验的分类

心理测验种类较多,据统计,仅以英文发表的测验就有5 000多种,2010年出版的《心理测验年鉴》(第18版)涉及的各种常用心理测验就超过了2 000多种。心理测验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1.按照心理测验的功能分类

首先是能力测验,这类测验的功能是测量人的一般能力或特殊能力。这些测验包括成就测验,如国内的高考、中考、公务员考试等;还有智力测验,如比纳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瑞文智力测验等,它们用于评估人的智力水平。

其次是人格测验,这类测验主要用于测量性格、气质、兴趣、态度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目前在学校咨询中经常涉及的人格测验包括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国人格测验、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等。

第三是临床心理健康测验,这类测验主要用于评估心理卫生的综合状况、与应激有关的问题、精神障碍方面的评定等。目前学校咨询中常涉及的临床心理健康测验有SCL-90测验、焦虑和抑郁评定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等。

2.按照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

首先是文字测验,它是以言语来提出刺激,被试采用言语做出反应。如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和比纳-西蒙智力测验等。这类测验的缺点是容易受被试文化程度的影响,因而对不同的教育背景的使用,其有效性难以保证。

其次是操作测验,它也称为非文字测验,测验题目多属于对图形、实物、工具、模型的辨认和操作,无需使用言语作答,所以不受语言文化因素的限制,如罗夏墨迹测验、瑞文智力测验等,但这种测验因为时间上不经济,大多不适合团体实施。

3.按照测验的方式分类

首先是个别测验,指每次测验过程中是以一对一的形式来进行。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心理测验形式,如韦氏智力测验,它的优点在于主试对被试的言语和情绪状态有仔细的观察,并且有充分的机会与被试合作,所以其结果更可靠。

其次是团体测验,指每次测验过程中由一个或几个主试对较多的被试同时实施测验。这类测验的优点在于时间经济,主试的专业水平可以不高,如美国陆军甲种和乙种测验。

4.按照测验结构的严密程度分类

首先是客观测验,这类测验所呈现的刺激词句、图形等意义明确,只需被试直接理解,无需发挥想象力来猜测和遐想,故称为客观测验。

其次是主观测验,这类测验的刺激没有明确的意义,问题模糊,被试的反应也没有明确规定,被试可以凭借直接的想象力加以填补,使图形变得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恰好投射出被试的思想、情感和经验,具有代表性的这类测验有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自由联想测验等。

5.按照测验的要求分类

首先是最高作为测验,这类测验的题目答案有对错之分,要求被试尽可能作出最好的回答,主要考察被试的认知过程,常见的这类测验有成就测验、智力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等。

其次是典型行为测验,这类测验的题目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要求被试尽可能按通常的习惯方式作出回答,一般来说,人格测验和临床心理健康测验都属于典型行为测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