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维护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维护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些心理学、医学和教育工作者通过回顾分析统计和心理测验统计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令人担忧。随后,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清华大学的调查表明,该校因精神疾患休学、死亡的人数分别占休学、死亡总人数的51.03%和50%。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维护

现代校园,涌动着一批批年轻的追梦人,也流动着一个个追求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大学生部落。正如一位大学生所说:大学是一片蕴藏无限潜力与无穷魅力的海洋人生的路有许多,但关键时候只有几步。进入青年初期的大学生,由于经历相对简单,生活阅历相对较少,基本上是从校门到校门的生存背景,有人称之为“门内人”;而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经历考学的压力、生存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与社会竞争的冲突。因此,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奠定人一生发展的基础,之所以危机四伏,是因为大学生身心都处于剧烈变化与压力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自我控制不力则易引发问题行为,甚至步入偏差,自伤、自杀甚至违法犯罪

然而对于更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面临成长与成才中种种的心理困惑,需要了解自身的身体、心理与社会发展及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使自己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之中。正如学生所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一缕阳光,洒在我们探索人生、了解自我与社会的路上,也让心灵始终充满阳光。使我们看清了自己的前方,特别是自己的局限,懂得了如何调节自己,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俗曰:“健康即财富”。美国哲学家欧文说:“健康是富人的幸福,穷人的财富”,人要先有健康,才有一切。但现代社会环境变迁快速、生活忙碌紧张、人际竞争激烈、心理压力沉重,使心理疾患不断增加。一些心理学、医学和教育工作者通过回顾分析统计和心理测验统计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一)整体人群的精神疾病比率呈上升趋势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5成,就诊率更低。

精神卫生已成为21世纪研究的重大课题。根据WHO的估计,全球约有4.5亿人患有神经精神疾病,每年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的达1000万人以上,造成功能残缺最大的前10位疾病中有5个属于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近11%。

目前,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1/4。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中小学生精神障碍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性方面的问题。据估计,有30%会发展为成人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并且成年早期的犯罪、酒瘾、吸毒、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率是普通人群的5至10倍。

在大学生中,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和抑郁情绪为主,因心理和行为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屡有发生。近两年来,在校学生网络成瘾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钱铭怡对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科生进行抽测,发现6.4%的大学生存在网络成瘾症。

(二)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比例颇高

2006年杭州市完成并通过鉴定的《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课题组对城乡不同类型学校的2961名大中学生(男1523例,女1438例)的心理卫生测查发现,有16.7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且随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卫生问题亦有较大幅度上升,其中初中生为13.76%,高中生为18.79%,而大学生达25.39%,女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明显比男学生重,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重,非重点学校学生比重点学校学生重。

心灵氧吧

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200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团总支、学生会倡议,十多所高校响应,并经北京市团委、学联批准,确定每年的5月25日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2001年,四川省、广东省也确定每年的5月25日为本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日。随后,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是“我爱我”的谐音,选择“5.25”是为了让大学生便于记忆,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只有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

(资源来源:HYPERLINK“http://www.psy525.cn/baike/daxueshengxinlijiankangri/jieshao.html525”http://www.psy525.cn/baike/daxueshengxinlijiankangri/jieshao.html,525心理网。)

(三)精神疾病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

1978—1989年据北京16所大学调查,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总人数的37.9%和64.4%。清华大学的调查表明,该校因精神疾患休学、死亡的人数分别占休学、死亡总人数的51.03%和50%。精神疾患在不少大学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四)神经症是主要的精神疾病,而重性精神病危害极大

重性精神病虽比例不高,但后果严重。北京16所院校中,因精神疾病退学的病例中,重性精神病占45.2%;因病死亡的17例中,有9例均为患重性精神病而自杀(6例为精神分裂症,3例为躁郁症)。清华大学在退学和死亡的人中,精神分裂症占60%;中国人民大学因患精神分裂症死亡的学生7人(其中5例自杀致死),占学生死亡总数的33.3%。

国内学者的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在15%~20%之间。由此可见,人类的健康和发展正面临着现代社会的严峻挑战。

二、高职学生主要心理问题

(一)个人定位问题

一些高职学生自我定位偏差,认为自己没有进入本科高校学习,就是没有实现个人理想,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身为高职学生却不了解高职教育和高职的培养目标以及高职的发展趋势,而且看不起高职教育中的技能练习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一部分高职学生看不到自身的优势,用自身的短处比本科生的长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卑而不敢与人交往,显得古怪、孤僻。还有一部分高职学生不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经常使自己的心理处于一种压抑状态,甚至一些学生感到遭受挫折且无能为力,表现出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等心态。还有一部分高职学生放大自我的“劣势”,产生了自卑和厌学心理。还有学生在报考专业志愿时,对各专业情况不了解,入学后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产生了对专业学习的抵触情绪等。这些都是源于高职学生本人没有正确定位,而产生了心理问题。

(二)环境适应问题

环境变化会引起人心理上的不适应,大学生进了学校以后,以往生活由父母包办的状况被独立生活的方式代替,生活上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自己处理,这种变化使得一些学生感到极不适应。依赖性和独立性的反差和矛盾造成了他们对以往生活方式的迷恋,对新生活感到迷茫。再加之学习内容复杂,技能难度较大,学习方法与高中截然不同,一时难以适应。大学教育相对于中学教育的较松散管理并不意味着没有管理,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头或时间不抓紧,一学期下来就有两三门课亮“红牌”,就有被淘汰的可能。由此产生悲观、消极情绪和“破罐子破摔”的矛盾心理。而有的学生却表现出自负自傲,眼高手低,自命不凡等。此外,学校的各种奖惩及其带来的名誉地位问题也常常是引起学生心理困扰,如各种考评、比赛(如担当社会工作、入党、竞赛名次等)对学生的生活及前景也带来一些潜在的影响,使一些学生联系自身利益而计较其中,以致产生行为不稳定、多疑、不信任他人、烦恼和恐惧不安的心理。

(三)能力缺乏问题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考入学率达到70%左右,特别是高职学生多数因为在中学时学习努力不够或学习方法不当或学习主动性不强等,在高考中没有如愿地考上本科学校。但是,他们的志向普遍比较高,与其较高的志向相比显得各方面能力却较差。在学习上有的学生不知从何处入手,有的学生总是担心自己所学的内容将来是否用得上,有的学生很想努力学习却缺乏自控能力,有的学生在学习与社会工作之间不知如何协调。一旦遇到困难、挫折,他们就不免产生失落、自卑的心理,情绪压抑和抑郁。他们往往做事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意见办,不知道为别人着想。当遇到困难和不顺心的事时,表现为不能克制自己,又不尊重别人意见,常处于矛盾之中,又怕得罪同学,而采取封闭自己的心理,导致性格孤僻和心理焦虑等。

(四)就业压力问题

高职学生属于大专层次,高职学生的“弱势文凭”在就业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也不够,人们对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适应岗位都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高职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前,都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尤其是一些成绩和技能平平,家境一般的学生,压力更大,在毕业前的阶段,这种压力表现尤为明显,这也是高职学生毕业时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高职学生面对复杂多变、严峻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学长、学姐们在求职过程中时有碰壁现象的渲染,一些学生会出现神经紧张、失眠胸闷、心跳加剧等焦虑并发症状。

心灵氧吧

阑尾炎也有冒牌货

所谓精神性阑尾炎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所引起的一系列类似阑尾炎的症状,如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脉搏加快等,阑尾本身并无充血、肿胀、化脓等炎症反应。失恋、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繁忙、考试前用脑过度、突发事故惊吓等情况均有可能引起精神性阑尾炎。这种阑尾炎的症状很逼真,很容易被误诊。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汉森教授曾调查过219名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术后证实56人的阑尾完全正常。也就是说,有26%的患者阑尾被枉割了!其中,精神性阑尾炎占了大多数。该调查还发现,精神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还会出现上述阑尾炎的症状。(www.xing528.com)

提示:精神性阑尾炎与精神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发现自己“一紧张就肚子疼,一生气就肚子疼”,一旦放松情绪或转移注意力,疼痛就会减轻,就应想到自己可能是精神性阑尾炎,而不是真正的阑尾发炎。精神性阑尾炎多发生在敏感多疑、紧张焦虑的人身上。要保持良好心态,尽可能减少不良情绪刺激,懂得适时调整自己的情绪。

(资料来源:http://news.sina.com.cn/c/h/2006-12-30/174911925072.shtml,新浪网新闻中心。)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来自于生物、心理、社会文化诸多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也需要引起学生、家庭与社会的关注。

(一)关注个体心理健康

(1)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即习惯化了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心理与健康的身体密不可分。对大学生而言,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一是合理作息,起居有常,早睡早起,充足睡眠;二是平衡膳食,坚持吃早餐,体重保持正常水平;三是科学用脑,实行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劳逸结合,有张有弛,避免用脑过度;四是积极休闲,选择文明高雅的休闲娱乐方式,愉悦身心;五是适量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吸烟,不喝酒。大学生不文明的生活方式有网络沉溺、暴饮暴食、节食瘦身、晚睡晚起、饮食不规律、不从事体育运动、抽烟酗酒、做危险动作等。

(2)培养和完善人格。人格的健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当正确评价客观事物,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善于管理情绪,情绪反应适度正常,体验正常的情绪情感,主动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与学校生活。

(3)投身社会实践,扩大人际交往,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大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通过群体交往活动,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验友谊与沟通的快乐,开阔视野,并寻找广泛的社会支持。当面临挫折与压力时,广泛宽厚的社会支持会帮助大学生走出沼泽地,走向开满鲜花的岁月。

心灵氧吧

心灵游戏——我的五样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中年时期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仅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还出版了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在她的《心灵游戏》一书中,她介绍了一个认识自我的心灵游戏——我的五样。操作过程为:在夜深人静或黎明醒来时分,最好独自一人面对书桌,心情放松,拿出一张白纸,在顶端写下名字“×××”的五样。迅速在纸上写下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东西,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爱好或习惯。然后,再拿笔一样一样地打上“×”,意味着你彻底舍弃某一样东西,再去体会内心深处的强烈感受。这就是你心目中对最重要的东西的排序,体现了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记住这个顺序,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无所适从的情况时,再重温一下这个排序,也许你的答案就非常清楚了。

(资料来源:毕淑敏.心灵七游戏.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学校教育中应着重于“五学”教育。即“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在我们的教育中,存在重道德灌输,轻道德践约;重成才教育,轻成人教育;重知识传授,轻养成教育的倾向。心理健康不是单纯的、心理的,也是社会与教育的。学校要培养的是“社会人”与“文化人”,社会人必然是具有健康心理的人。教会学生适应环境,能够妥善处理自身事务,学会遵守社会规范,成为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人是前提;学会关心,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际局势,关心我们生存的社会,关心朋友,体谅父母,珍惜友谊,善待爱情,以热情、积极、主动的态度介入社会生活中;学会学习就是教会我们的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学习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学习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的能力。人的发展是永恒的课题,可以说,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2)逐步形成学校、社会、自身共同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目前高校普遍认识到心理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中,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大学生也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以主动的姿态调整自身的状态,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家庭教育中也在逐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宽松的心理气候,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消除不良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人人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3)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咨询观念。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事实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学生面临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构成心理疾病的主要方面,但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咨询应当成为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将发展咨询贯穿于学生成才的始终,这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值得引起重视。

心灵氧吧

心中的顽石

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仅仅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摆着一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一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

儿子问:“爸爸,那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颗石头喔?从你爷爷时代,就一直放到现在了,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没事无聊挖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

过了几年,这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

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菜园那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说:“算了吧!那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心里非常不是滋味,那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

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

媳妇早有心理准备,可能要挖一天吧,谁都没想到几分钟就把石头挖起来了。看看大小,这颗石头没有想象中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

(资料来源:夏衍.心中的顽石[J].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1(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