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文化名胜:钦州齐白石三次驻足的古城

广西文化名胜:钦州齐白石三次驻足的古城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钦州>>>齐白石三次驻足的文化古城钦州古称安州,历史悠久。1994年6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钦州地区,设立地级钦州市。钦州市自隋唐以来便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口岸,到了唐宋进入鼎盛时期,曾有着较长的繁忙对外商贸和文化交流。钦州古迹众多,文化灿烂,诸多名人曾留迹于此。在钦州,郭葆生将齐白石留下,让齐代其作画送给一些索画者。约于当年8月,齐白石返回湖南家中。1907年应郭葆生上年之约,齐白石再赴钦州。

广西文化名胜:钦州齐白石三次驻足的古城

钦州>>>齐白石三次驻足的文化古城

钦州古称安州,历史悠久。先秦时期,属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象郡所辖。南朝末元嘉设末寿郡,这是钦州的最早建制。梁代设安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易名钦州,取“钦顺之义”,此为钦州的最早得名。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元改为钦州路,明初改为钦州府,民国年间改为钦县,属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设钦廉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改隶广西省,1955年复隶广东省,曾一度合并到湛江专区。1965年7月再隶广西,改为钦州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上思、防城、钦州、灵山、浦北、合浦、北海7个县市。1983年10月划出北海市;1985年,防城港从防城县分出,成立自治区辖防城港管理区;1987年7月划出合浦县归北海市管辖;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划出防城县和上思县归防城港市管辖。1994年6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钦州地区,设立地级钦州市。

钦州市现辖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及钦州港经济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总人口370多万(2009年末数据),总面积10843平方公里,陆地海岸线长520.8公里。有海外华侨同胞38万人,分布在46个国家和地区,是广西主要侨乡之一。

钦州市自隋唐以来便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口岸,到了唐宋进入鼎盛时期,曾有着较长的繁忙对外商贸和文化交流。宋神宗时设有“钦州博易场”,成为中国大西南地区与海外贸易的中转站,当时在钦州任教的周去非撰写了《岭外代答》共10卷,其中的第五卷就有关于钦州博易场的记录,详尽描写了国内外商贾云集于此进行交易的繁盛景象。

钦州物产丰富,钦州荔枝古称岭南佳果之首;三娘湾生活着成群的中华白海豚,是一大奇观;享有“中国一绝”美誉的钦州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也是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标志性工艺品之一。钦州港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良港,是孙中山建国方略》中规划的“南方第二大港”。

钦州古迹众多,文化灿烂,诸多名人曾留迹于此。孙中山曾在这里领导过王岗山反清武装起义(又称钦防起义);宋代著名文学家、大诗人苏东坡曾“遨游钦灵”;1891年,俄太子尼古拉因仰慕冯子材抗法战功特来此访问;1906-1909年,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曾三次来到钦州;1962年,戏剧家、诗人田汉来到钦州时也留下不少美好的诗句。

钦州市还是近代蜚声中外的民族英雄刘永福、冯子材的故乡。田汉诗曰:“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不应失刘冯。”“刘冯”说的就是刘永福、冯子材两人。

岳霖钦州兴学

绍兴十一年(1141年),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和他的大儿子岳云,并抄封岳家。岳飞有五子,长子岳云是养子,另四子依次为雷、霖、震、霆。为了逃避秦桧的迫害,岳霖兄弟四人在母亲带领下,改名换姓,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偏远的岭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赵构在内外交困中被迫退位,赵昚登基,是为孝宗。宋孝宗上台后即起用抗战派人物,许多被高宗、秦桧迫害排斥的文武官员都官复原职,受到重用。岳飞得到平反,他的子孙也得到了优待,岳霖便于此时被任命为钦州知州。

岳霖于1176年到钦州,不久便被召还临安授敷文阁待制。在钦任知州期间,他先后拓建学宫,兴修水利,筑堤防洪,奖励生产,使“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钦州志》记载:“儒学旧在城南门外,宋治平元年移建城东门外,崇宁三年建三舍,以其狭隘,徙于州南。淳熙四年,知州安阳岳霖拓而重建。”他重建学校后,还特请著名的《岭外代答》作者周去非任学校第一任教习,请学者张南轩作《记》。《记》中说:“安阳岳侯霖为钦州知,明年,政通人和,乃经理其州之学,悉其故之卑陋,庙庞整齐,次第一新。”“钦之为邦,僻在海隅,地近夷而俗尚利;缝掖之士,盖鲜有焉。唯侯不敢以其陋而加忽也,故新其学以劝之。”岳霖在钦州兴学,一直得到钦州百姓称颂。

周去非与《岭外代答》

周去非(1134-1189),字直夫,浙江省温州人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历任广西钦州教授、广西静江府县尉、浙江绍兴府通判等。周任广西静江府县尉时曾“随事笔记,得四百余条”。淳熙五年(1178年),他回乡之后,为回答乡亲们的询问,就回忆岭外的见闻,参考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整理成《岭外代答》一书。《岭外代答》共十卷,分地理、边帅、法制、风土、财计等20门,共294条,记载当时岭南(即今两广)的山川、古迹、物产资源,以及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习俗等情况,兼及南海诸国和大秦、木兰皮国等,至今仍是研究两广地区经济社会历史民俗的重要文献。

齐白石三到钦州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号渭清,后改名璜,号白石、木居士等,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1953年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德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出版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山水画选》等画册多种。是中国国画大师级人物。1906年初,在桂林、阳朔旅游卖画已有一段时间的齐白石,欲归故里时,忽然接到家书,信中说他的四弟纯培、长子良元当兵去了广州,于是即取道梧州赴广州,欲与他们相会。但到了广州后,得知四弟、长子已随友人、钦廉兵备道郭葆生去了钦州,便又匆匆赶至钦州。在钦州,郭葆生将齐白石留下,让齐代其作画送给一些索画者。郭喜收藏,因此齐白石得以临摹其收藏的八大山人、金冬心、徐青藤等名家画迹。约于当年8月,齐白石返回湖南家中。

1907年应郭葆生上年之约,齐白石再赴钦州。3月3日起程,水路经上海香港、北海到钦州。4月20日至7月21日,随郭葆生到肇庆、东兴等地旅游,7月24日携子良元从钦州起程返湘。

1908年,同盟会会员、诗友罗醒吾邀他到广州游玩,仍以卖画刻印为生,齐曾为罗传递秘密文件。当年秋齐返家,冬末再赴广州、钦州,至翌年夏经香港、上海、苏州、南京返家。

在钦州期间,齐白石创作了荔枝图,赋诗曰:“此生无计作重游,五月垂舟胜鹤头。为口不辞劳跋涉,愿风吹我到钦州。”他还留下“客里钦州旧梦痴,南门河上雨丝丝。此生再过应无分,纤手教侬剥荔枝”等美好诗句,还画《天涯亭图》一幅,刻“天涯亭过客”印一方等艺术作品。

钦州坭兴陶制作工艺展示 (卢松见/摄)

钦州坭兴陶

钦州坭兴陶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享有“中国一绝”美誉,是著名文化产品。

钦州产特有的红陶土,造就了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坭兴陶,留传下来最早的坭兴陶器,大约在公元618年制成。1915年获美国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1930年获比利时世界陶瓷展览会金质奖章,1990年获全国首届青工博览会金奖,是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二宝之一(另一宝为壮锦)。

坭兴陶外表古色古香,呈现出古铜色或猪肝色,经高温烧制后,它还会“窑变”,形成天蓝色,经抛光处理后,更显光润柔和。花色品种达600余种,主要产品有茶具、文具、食具、花瓶、咖啡具、熏鼎及仿古制品等。

近年来,坭兴陶又焕发出新光彩,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陶器收藏家和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远销日本、美国、英国、德国和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些珍品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博览会评比,并先后40多次获金、银奖。

海霞》拍摄基地三娘湾

三娘湾位于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东南面的大风江口,为半月形的纯天然海岸,是国家4A级景区。三娘湾蓝天碧海、千帆叠影、异石穿空、传说神奇,历史文化丰富。2004年起出现的海豚群,特别是中华白海豚的出现,更使三娘湾增添了勃勃生机,国家海洋专家考察后称:“三娘湾的海豚群不仅国内少有,而且世界罕见。”中华白海豚属近海暖水性小型齿鲸类,属濒危野生海洋动物,和熊猫一样都是国宝级的重点保护动物。此外,这里还是著名电影《海霞》的拍摄基地,众多摄影家也将三娘湾当做创作的摇篮。

三娘湾景区 (卢松见/摄)

广西楹联第一村——大芦村(www.xing528.com)

大芦村位于钦州市灵山县城东8公里处的佛子镇,是一个有4800多人的村寨,由9个村落、15个姓氏组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大芦村现存古楹联305副,因楹联众多,历史文化内涵丰富,1999年5月被授予“广西楹联第一村”称号。这些创作于明、清时期并流传下来的古楹联,年复一年,至今仍然固定悬挂张贴在当初的位置上。它们有着非常明显的地方文化和宗亲观念特征,以修身、持家、创业、报国为要素,是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内以及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游客。

刘永福(1837-1917)

刘永福,又名刘义,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祖籍博白,生于防城,长于上思,落籍钦州。1857年参加农民起义军,反对朝廷统治,后来仿制靖西安德土庙中水神的七星旗帜,作为旗头标志(黑旗军的称谓源出于此),创建黑旗军。起义失败后,率黑旗军将士进入越南。在越期间,多次与入侵的法国军队作战,取得赫赫战功,被越王封为三宣提督。中法战争结束后回国,帮办台湾军务,在抗日保台斗争中,因弹尽粮绝又无援助被迫退回大陆。1898年重建黑旗军,1911年出任广东民团总长。民间流传的“刘义打番鬼,越打越好”,说的就是刘永福率黑旗军抗击法国侵略军的故事。

刘永福故居——三宣堂

刘永福故居三宣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百所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位于钦州市区城南板桂街10号。

三宣堂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它建于1891年,占地面积2.2万多平方米,有大小厅房119间,用料考究,造型端庄而朴实,规模宏大,布局独特。主屋分三进,坐北朝南,为中国式圆柱瓦檐,墙上绘有圣贤豪杰、文臣武将、彩凤仙鹤等100多幅画,金饰彩绘,与雕梁画栋交相辉映,既有晚清风格,又有民族特色。四周有高墙炮楼,正屋前广场照壁,种满花草树木,气势不凡、宏伟富丽、典型古朴。

刘永福故居 (许志干/摄)

冯子材(1818-1903)

冯子材,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钦州镇沙尾街人,4岁丧母,10岁丧父,依靠祖母抚养到15岁。祖母去世后,与哥哥生活了一段时间,哥哥又不幸去世,无依无靠的他过起了流浪生活。成年后参加清朝军队,积军功从普通士兵升至把总、千总以至提督,后被打击排挤而解甲归田。中法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高、雷、廉、琼四府二十五州县团练督办。为抗击法国侵略者,在钦州树起“萃军”旗帜,招兵买马,积极备战。60多岁时,重跨战马,率领萃军奔赴抗法前线——镇南关(即现凭祥市友谊关)。1885年3月,取得镇南关大捷,大败号称“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法国东方远征军,击伤法军统帅,俘获法军高级将领2名,斩杀各级军官10人,歼灭法军1000多人,震动全世界,并直接导致法国茹费理内阁垮台。回国后,朝廷晋封他为太子少保,加封尚书衔,任会办广西军务,云南、贵州提督。

冯子材故居——宫保第

冯子材故居宫保第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百所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位于钦州城区白水塘宫保街。它坐南向北,建于光绪元年(1875年),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是冯子材重组萃军开赴抗法前线的总部。它包括三个小山丘,周围有墙垣。屋分三进,每进三栋,每栋三式,构成富有古风特色的“三排九”建筑模式。建筑注重牢固实用,没有豪华的装饰,但质高艺精。院内东头新建有碑林,字迹精湛清秀,笔势遒劲,自成一景。整个居所古意盎然,沧桑古朴,别具一格。

天涯亭

天涯亭位于钦州城区中山公园内,传为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知州陶弼始建。因“钦地南临大洋,西接交趾(今越南),去京师万里,故以天涯名,与合浦之称为海角者也”。

初建于城东平南古渡头,明洪武五年(1372年)同知郭携迁城内东门口重建。1935年迁建今址,故又称“宋迹三迁”。现存亭为平面六角形,边长2.5米,高5米,石柱木构梁架,攒尖顶,琉璃瓦盖。亭南北面檐口悬挂“宋迹三迁”和“天涯亭”木匾。

天涯亭立于青山绿水之中,湖水融融,青山滴翠,盛夏登临,爽气袭人,成为历代文人雅士流连忘返的地方之一。艺术大师齐白石到钦州时,曾与友人同游天涯亭,并画《天涯亭图》一幅,自刻“天涯亭过客”印一方,以纪念此行。亭北面3米处,有1962年田汉题诗“运河滚滚入湖来,没字危亭草满阶。词客分明怀故土,钦州何必是天涯”石刻一块。

龙泾环珠(龙门群岛)

龙泾环珠包括七十二泾、仙岛公园、亚公山、青菜头等景点,位于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内,由100多个大小的岛屿参差错落地散布在纵横十公里的钦州湾海面上而形成。景区内山环水绕,水随山转,有数千亩连片红树林,风光旖旎,素有“南国蓬莱”之誉。青翠的红树林与潋滟的波光相辉映,景色别致,扑朔迷离。在明朝年代它就被列为钦州八景之一,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吟咏佳作。仙岛公园内立有全国最大的孙中山铜像和钦县各界人士于1926年敬立的“孙总理逝世周年纪念碑”。

六峰山上的石刻 (陈黎明/摄)

六峰山古迹

六峰山古迹位于钦州市灵山县城,包括六峰公园、花石山、凤凰山、翠壁峰等,明朝时即曾先后被称为灵山“八景”、“十景”之一,1998年10月列入广西滨海旅游区。

六峰山拔地横空,东西北三面悬崖峭壁,自古以来登览只有南麓“灵岩初地”一石径,著名画家黄独峰生前曾誉其有黄山风韵。宋朝至今,一直被视为“人寰胜地”。景区内溶洞景观不下百处,历代人文景观也有50多处;花石山上五彩瑰丽的灵山花石,明朝时曾定为贡品;翠壁峰穿镜岩内有抗日名将蔡廷锴当年“扼旅岩疆”的遗墨;凤凰山根的三海岩素称“粤西胜景”,是广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岩壁上保留有历代文人墨客和文武官员崖刻138幅,其中抗金名将岳飞之子岳霖题的《过灵山述怀》序言部分保存完好。

六峰山上的炮楼 (陈黎明/摄)

越州天湖

越州天湖地处钦州市浦北县樟家乡小江水库区,南北走向,纵距最长达52公里。湖区面积79平方公里,库容12亿立方米以上,内有小岛百余座。这里的湖水清澈,烟波浩渺,远近山色碧黛,环湖遍布荔枝、芒果园。景区内有仙鹤岛、望夫岭、清浊湖、对歌坡、三帝庙等景点。仙鹤岛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白鹤,还有天湖大渡槽和民国将军香翰屏的故居等人文景观。距香翰屏故居6公里处,即是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越州古城遗址。

史籍记载,南北朝时期南朝于交州、广州二州的辖地间划建越州,越州的管辖范围,据南朝《宋书·州郡志》越州刺史条载:“越州刺史,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年)立,辖石梁、忧苏、永宁、安昌、富昌、南流(今玉林市)、临漳、合浦。”后辖区增至20个郡,管辖范围东至今天的广东茂名,南至雷州半岛全部,西与钦州接壤,北达容县一带,是当时与广州同级的省级军事、行政单位。古城自置至废,经历了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约废于隋朝中叶,存世130年左右。据有关专家考证:越州古城是南北朝至隋代古城址中,全国保存得较为完整的一座古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