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华谊兄弟:成为中国创业板首家影视娱乐巨头

华谊兄弟:成为中国创业板首家影视娱乐巨头

时间:2024-0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华谊兄弟:影视娱乐第一股上演“东方红”公司简介[1]华谊兄弟传媒是由华谊兄弟传媒有限公司依法整体变更、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华谊兄弟作为国内影视娱乐上市公司第一股在创业板成功上市,融资12亿元,超出原计划近一倍。经过此番历练之后,华谊兄弟信心大增,开始全力进入电影业。8月,太合集团出资2500万元对华谊兄弟广告公司进行增资扩股。随后,华谊兄弟又与影业投资联合投资电影《天下无贼》。

华谊兄弟:成为中国创业板首家影视娱乐巨头

第一节 华谊兄弟:影视娱乐第一股上演“东方红

公司简介[1]

华谊兄弟传媒(300027,以下简称“华谊兄弟”或“华谊”)是由华谊兄弟传媒有限公司(原名浙江华谊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依法整体变更、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华谊兄弟主要从事电影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电视剧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艺人经纪服务及相关服务业务。其主要产品包括电影、电视剧,主要服务包括艺人经纪服务及相关服务。主要业务收入来自于电影票房收入、音像、电视播映版权收入、衍生产品(贴片广告等)收入;电视剧播放权收入、音像版权收入、衍生产品(公关活动等)收入;艺人经纪佣金收入、企业客户艺人服务收入等。

2009年,华谊兄弟作为国内影视娱乐上市公司第一股在创业板成功上市,融资12亿元,超出原计划近一倍。

上市概述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曾说:“好好活就是干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这句话曾让无数观众在空荡荡的生命中找到了理想、道德、信念。而此电视剧的幕后投资者,正是当今中国影视界的明星企业华谊兄弟。

“下过乡”、“扛过枪”、“打过工”、“留过洋”的传奇民营企业家王中军带领华谊兄弟同样也是一直在“干有意义的事”。几年下来,华谊兄弟投资拍摄的电影《天下无贼》、《集结号》、《非诚勿扰》等无一不是笑傲票房的影片;电视剧《士兵突击》、《鹿鼎记》、《少年杨家将》等收视率莫不名列前茅;旗下的导演冯小刚张纪中,艺人黄晓明李冰冰、周迅、邓超等,无一不是当今影视圈的风云人物。

仅在2006—2008年国产电影票房排名前十名的影片中,华谊兄弟及关联方就有7部影片入围,总票房9.26亿元,占同期国产电影票房总收入的15.57%,仅次于中影集团的16.97%,位居第二。

2009年10月30日,在奋斗16年之后,王中军带领华谊兄弟经历了企业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创业板上市。也就在这一天,以收盘价计算,华谊兄弟的市值达到119亿元。灼灼星光下,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的娱乐业梦工厂”的华谊兄弟的梦想正在一步步逼近现实。

于资金瓶颈中造梦

1994年,在美国攻读纽约州立大学传媒硕士学位后,王中军手里攥着千万资金从美国归来,与弟弟一起创办华谊兄弟广告公司。1998年,在影视业尚处于“很缺钱”的状态下,一度堪称“大款”的王中军被朋友拉着投资了3部电影。电影上映后,“两部赔钱,一部赚钱”,华谊兄弟赚了钱的就是《没完没了》这部贺岁片,恰恰还是这部片子的主投资商。由于签署了保障条款,其余两部电影赔的钱,华谊兄弟也陆续从主投资商手里收了回来。

经过此番历练之后,华谊兄弟信心大增,开始全力进入电影业。然而,影视业在20世纪90年代处于萧条时期,华谊兄弟在起步阶段融资艰难。由于贷款门槛太高、投资少之又少,为了拍一部电影,王中军不得不下狠心把自己收藏的画、房子统统抵押,贷款拍电影

此后,随着旗下的导演冯小刚拍摄的《一声叹息》、《不见不散》等影片的成功上映,华谊兄弟的知名度和社会认知度得到迅速提升,融资环境逐渐好转。这时候,部分投资者也许并不认识王中军本人,但一听说是华谊、冯小刚的电影,立刻就拍板决定投资。

2000年,王中军在一个朋友间闲聚的场合与太合集团的负责人见了一次面。8月,太合集团出资2500万元对华谊兄弟广告公司进行增资扩股。这也是华谊兄弟所获得的第一笔大融资。

一年后,华谊兄弟从太合集团回购了5%的股份,以55%的比例拥有绝对控股权,同时成立华谊兄弟太合文化经纪有限公司。2003年5月,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底,华谊兄弟从TOM集团募得1000万美元,对太合公司手中其余45%的股份进行回购。这之后,华谊兄弟开始从联合投资电影、电视剧、从事电影衍生业务(贴片广告等)、电视剧发行业务等入手进入广播电影电视行业。

随后,华谊兄弟又与影业投资联合投资电影《天下无贼》。年末公映后,《天下无贼》实现了1.2亿元的票房,位列年度票房三甲。接下来,华谊兄弟又相继出品了《宝贝计划》、《心中有鬼》、《天堂口》、《功夫之王》等影片,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业绩。另外,继《集结号》取得2.5亿元的票房佳绩后,《非诚勿扰》再创逾3亿元的票房辉煌。

2005年,华谊兄弟在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后,同时加大了对电视剧的制作投资。先后摄制了《少年杨家将》、《恋爱兵法》、《功勋》、《士兵突击》、《鹿鼎记》、《身份的证明》等多部电视剧。其中,《士兵突击》在卫星频道累计播出21次,稳居2007年电视剧排名第一位。

也就是在这一年,王中军结识了一手创办阿里巴巴的马云。经过一顿饭的时间的交谈,马云当即开价,决定投资入股华谊兄弟。2005年12月,马云所掌控的中国雅虎即为华谊兄弟带来1000万美元的资金。

另外,马云等人的加入对华谊影响深远。华谊兄弟曾经向马云提起艺人规模扩大的难度,而马云提出的建议则是:把个性化的东西流程化,把流程化的东西个性化,这样企业才能做大。这一切不但拓宽了华谊兄弟的眼界,也提升了其管理思路。

然而,民营影视公司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资金,缺钱而非赚钱在华谊兄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如影随形。不过,经过资本市场的洗礼,王中军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捋清了华谊兄弟的融资思路:股权融资+股权回购。通过此种手段,华谊兄弟先后获得了TOM集团、雅虎中国、分众传媒等机构4亿多元的资金。

除了引入战略投资者外,华谊兄弟另一条重要的融资途径则是运用版权从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用王中军自己的话来说,股权投资代价太高,一部戏开发了半天,别人投了50%,赚了钱分给别人50%,这样太不划算。于是,华谊兄弟把目光转向了银行界。

对银行来讲,贷款是一种产品,只能贷给一个能让其认为有还款能力、有抗风险能力,甚至有抵押能力的企业。因为银行是一个规避风险能力最强的机构,因为利息低,其对风险控制也最在乎。为了能跟资本对话,迎接银行的介入,华谊兄弟对企业自身进行了改造,首先做到规范,并努力提高风险控制意识,提高运行能力。因此,在管理、规范等方面,华谊的眼光一直在瞄向那些大企业。

2005年,在筹备拍摄电影《夜宴》时,华谊兄弟得到深圳发展银行5000万元贷款,条件是华谊兄弟必须请第三方(中国进出口保险公司)作担保,王中军将个人名下的所有资产作为连带担保。

2007年,王中军在参加企业家论坛时认识了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于是就谈起了希望获得招商银行贷款,以筹备拍摄电影《集结号》的事情。

马蔚华在听过王中军的叙述后,也认为投资文化产业是银行可以尝试的一个方式。在论坛结束后,马蔚华专门让人去研究如何才能既保证资金安全,又能获利的具体的模式。

5个月后,华谊已不再需要第三方公司担保授信,而是以知识产权,即“版权质押”获得招商银行5000万元的贷款。

2008年5月,北京银行以版权质押的方式向华谊兄弟提供1亿元的电视剧多个项目打包贷款,开创了“版权质押”打包的先河。

之后不久,王中军第一次见到了工商银行的主管行长。见面后,所有人坐在一个屋内开会。银行的团队开门见山地问华谊兄弟的贷款数额预计是多少,在多少时间内需要得到答复。惊喜之余,华谊兄弟表示希望在两周之内得到工商银行是否能贷款1.5亿元左右资金的答复。

经过简单的会晤后,工商银行方面最终做出一周之内给出答复,两周之内过户的决定。15天后,华谊兄弟成功获得工商银行提供的1.2亿元的两年期贷款。

不仅如此,“华谊”采取与“哥伦比亚”等国外娱乐“航母”联合投拍的方式,推出《大腕》、《天下无贼》、《功夫》、《可可西里》、《墨攻》等,这不但降低了华谊兄弟的投资风险,而且还使得影片的发行更为便利。

华谊兄弟采取的多种融资手段,不仅减少了拍片时的自有资金投入,加快了资金周转率,而且还分散了影片票房的风险。与此同时,通过与外部金融机构合作,华谊兄弟也将严格的财务制度引入了制片资金的管理上,从而降低了制片成本,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另外,华谊兄弟还将国外传媒产业成熟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中国传媒产业的运作特点及产业现状相结合,较早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影视娱乐业工业化运作体系”,包括“收益评估+预算控制+资金回笼”为主线的综合性财务管理模块、强调专业分工的“事业部+工作室”的弹性运营管理模块以及强调“营销与创作紧密结合”的创作与营销管理模块等。(www.xing528.com)

在“事业部+工作室”的管理模式下,事业部能对工作室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影视剧项目的投资回报和商业价值;而工作室能够在统一管理的体系内拥有相对独立的创作自主权,保证影视剧项目的创作质量和艺术价值,其良好运作有助于业务快速发展。

为17天与1年之间的差距上市

从全球影视业来看,资金实力是决定影视企业市场地位的核心要素。就以电影票房为例,中国电影2009年一年的票房是60亿,而《阿凡达》在17天时间里,其全球票房就达到13亿美元。这就是说,一部《阿凡达》用17天的时间,就把中国一年的票房超过了。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和影视娱乐产业确实也获得了高速发展。但电影产业在资金实力、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市场规模等多方面均与国际知名电影公司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资金实力差距甚远。

国际知名电影企业均已实现上市且建立了畅通的融资渠道,这些公司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吸引优秀的导演、演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创作出质量上乘且具有较强票房号召力的大制作影片,从而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确立了自身的强势地位。而国内影视企业绝大多数还未建立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渠道,而影视行业轻资产的特点又较难获得传统的抵押贷款,受资金实力约束,国内影视企业能公映播放的影视剧生产规模和收入规模,与国际企业之间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国内影视企业若不能尽快建立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提升资金实力和生产规模,就无法真正建立影视业“大投入、大产出”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只能停留在“作坊式生产”的初级阶段;无法通过密集出片来减少业绩波动性并增强业绩的可预测性;无法通过对影视作品深层次、多样化的开发来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也就难以与国际企业分庭抗礼,也不可能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影视企业。

华谊兄弟能在影视产业中站稳脚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资本运作上比较到位。

2009年,华谊更获得了一笔总额为1.2亿元的电影项目贷款,用以投资制作其2009年的4部电影,包括冯小刚的新片《唐山大地震》等。在中国电影市场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和规范透明的大背景下,华谊又一次做了敢于吃螃蟹的人。

但即便如此,华谊兄弟的发展仍始终受制于资金瓶颈而无法进一步扩大影视作品的制作规模。

商业大片投资回报高、市场影响大、运作模式成熟,在国内市场上成功率高,华谊兄弟以此作为其电影业务的首选。但商业大片需要大额资金的投入,华谊兄弟的产量一直无法迅速提高,妨碍了公司电影业务收入的稳步提升。

以2009年为例,华谊兄弟因为在“五·一”档就缺少一部类似《功夫之王》这样的商业大片,从而导致其2009年上半年电影业务与2008年同期相比降幅明显,进而引致公司经营业绩具有季节性波动。

此番现状如何改变?华谊兄弟想到的办法就是上市。

创业板上市征程

相比股权转让及引进风险投资等方式,上市的融资方式显然对华谊兄弟未来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王中军看来,上市不但能给华谊兄弟带来足够庞大的资金,还能使企业得到第二次提升,使企业更加透明、公众化,拥有更好的融资渠道。

2008年1月21日,华谊兄弟改制完成。

3月,华谊兄弟董事会通过决议,开放股权给具有一定资格的员工与旗下明星。

6月,华谊兄弟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中小板的上市申请。但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世界范围内的融资体系均进入停滞状态。9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宣布暂停新股发行审核。

2009年7月26日,创业板开闸,华谊兄弟再次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并聘请中信建投为保荐人。

9月26日,国家关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细则出台,明确提出要打开文化传媒行业的投融资渠道,培育大型传媒集团,落实财税和金融支持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

9月27日,中国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公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顺利过会。也就在这一天的中午,当接到“过会”的喜讯后,王中军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待情绪平复片刻之后,王中军转过头,微笑着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终于可以有时间看看剧本了。”

“十·一”国庆长假过后,华谊兄弟开始在上海、北京两地展开上市路演,向投资者“兜售”股票

华谊兄弟刚一宣布上市计划,就引来投资者的关注和追捧,在询价过程中,券商甚至开出了80倍市盈率的“天价”。当看到上百人在现场排起了长队,感受到机构、散户对电影行业的热情时,就连自信满满的王中军也吃了一惊。而这种在证券业几乎从未见过的热烈场面,同时也使得华谊兄弟的路演更像是一场盛大的电影首映礼。

10月15日,华谊兄弟的网下申购开始后,即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当日即超额151.44倍,募集的资金接近原计划的两倍。

不仅仅是在资本市场,在整个影视娱乐行业也是一样,众人都关注着华谊兄弟在创业板开演的上市“大片”。

最终,华谊兄弟的发行价格定在了28.58元/股。这同时也意味着华谊兄弟的9位原始股东迈入了亿万富翁的行列。其中,王中军和王中磊兄弟身价分别达到10.98亿元和3.97亿元。马云、江南春等7人的收益也超过亿元。华谊兄弟旗下的冯小刚则因持有288万股而进账8231万元。而另一位著名导演张纪中的身价也达到6173万元。持有180万股的黄晓明同时也入账5144.4万元。著名演员李冰冰账面身价达到1028万元。

10月30日上午9时30分,华谊兄弟头顶着“中国影视制作第一股”的荣耀正式上市交易。由于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原本计划募资6.2亿元的华谊兄弟,实际募资12亿元。

率先走出了“缺钱”的困扰后,华谊兄弟终于得以揣着12亿元开始实施其“一年拍几部电影,十几部电视剧”的计划了。

启示录

文化创意产业是创业板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目前已受到国家高度重视。2009年7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讨论并通过了具有纲领性意义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有新闻评论华谊兄弟:“缺导演时来了冯小刚,没市场时有了贺岁档,资本少时引来马云、江南春,需融资时又准许创业板上市,遭遇产业链瓶颈时恰巧出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新政’……”

回顾华谊兄弟的上市融资过程,我们发现:华谊兄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长期以来影视娱乐业经营不透明和不规范等问题的困扰与束缚,大大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在管理制度和经验理念上已经与国际领先传媒企业不相上下。

华谊兄弟得以在创业板先行“试水”,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也是政府力推的经济行为。当然,华谊兄弟自身的努力同样重要。

另外,华谊兄弟在资本上的尝试,同样使得其所处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市场化道路上又迈出了跨时代的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