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5+8战略优化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5+8战略优化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四五”时期,云南要坚定不移推动“5+8”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加速打造5个万亿级和8个千亿级产业,力促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高水平实现云南产业从“做大”到“做强”的全新突破。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5+8战略优化

产业作为服务于云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引擎动力。“十四五”时期,云南要坚定不移推动“5+8”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加速打造5个万亿级和8个千亿级产业,力促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高水平实现云南产业从“做大”到“做强”的全新突破。

1. 5个万亿级产业

五个万亿级产业包括先进制造业、旅游文化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现代物流业、健康服务业。

(1)先进制造业。紧密围绕《云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业施工图》,加快建设“3+2+2” 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梯次推进智能装备产业、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农业机械装备产业、电力装备产业、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和通用航空装备产业7大产业。积极培育工业机器人和3D打印等新兴智能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医疗和健康服务机器人、家政服务与教育娱乐机器人;重点引进乘用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推动各类城市地铁车辆、轻轨车辆、有轨电车等系列城轨车辆产品以及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客运电力机车等城际铁路装备发展;加快应用水稻育插秧、油菜播种与收获、产后烘干、秸秆还田收贮机械化技术,积极推进机耕道和机电排灌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序促进煤电、风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等各类电源的发电。

(2)旅游文化业。全面推进“8字形”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加快开发线下旅游新产品,按照“自然资源+健康养生+娱乐设施”的思路,谋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围绕旅游与文化、旅游与康养、旅游与体育、旅游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打造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按照国际一流的标准,突出自然生态的风格,加快建设茶园酒店、梯田酒店、雨林酒店、鲜花酒店、温泉酒店、峡谷酒店、雪山酒店等一批最美半山酒店,全力打造云南文化旅游新亮点,构建云南文化旅游新模式;加快推动国家A级旅游景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大力促进云南旅游转型升级,全面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

(3)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大力推动“互联网+农业”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国家农业农村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等平台应用;积极探索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认养农业、众筹农业等农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全力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县;高质量建设“一县一业”示范县、特色县以及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专业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发展有机茶叶、花卉无土栽培、蔬菜水果小包装、坚果咖啡深加工、肉牛生猪规模化养殖和集中屠宰深加工,全面整合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打造农业供应链;加快构建农业园区梯次发展体系,有序推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创新发展农产品电商,重点打造品牌农产品直播带货基地。

(4)现代物流业。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布局拓展面向环印度洋周边经济圈及衔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和成渝经济圈的跨区域物流网;实施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工程,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网,构建城乡高效配送网络;创新发展智慧物流,建设一批智能化、无人化智慧物流试点,成立面向南亚东南亚全球供应链发展联盟,构建智慧供应链物流体系;加快推进省级重点物流产业园、县级物流集散中心建设;重点发展跨境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共享物流和“互联网+”高效物流,积极推动中国德宏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云南国际“现代物流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昆明大理、德宏(瑞丽)、红河河口)、西双版纳(磨憨)5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创新城市配送模式,大力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多种形式的集约化配送;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加快补齐重要物流节点区域基础设施短板。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发展壮大千亿级物流企业,加大力度引进一批补链、强链、延链的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

(5)健康服务业。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全面推动医疗服务、健康产品、健康管理、健康养老健身休闲、健康旅游、智慧健康等领域的发展,加快集临床服务、医疗教育、医学科研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医疗综合体和国际医疗健康城和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抢抓数字经济这个历史性机遇,全力发展数字化医疗;积极推动医防结合和医养结合,深入实施健康老龄化工程,推动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健康养生养老基地建设;加大对在疫情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的新型健康业、科技服务业等新业态的引导与技术支撑力度。

2. 8个千亿级产业

八个千亿级产业包括绿色能源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环保产业、金融服务业、地产业、烟草产业。(www.xing528.com)

(1)绿色能源产业。构筑以绿色低碳、节能高效、多元互补、智慧互联为主要特征的能源消费体系,发展太阳能产业、风电产业、生物质能产业。加快水电硅材、水电铝材产业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百亿级大企业,打造世界一流水电硅材、水电铝材产业,加快推进昭通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优化开发绿色能源,建成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继续推进澜沧江金沙江等水电建设,控制性开发风电、光伏,深入研究生物质供热和发电,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继续推动老挝光伏和风能项目尽快落地。

(2)数字经济产业。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和疫后增长新赛道,深入实施“云上云”行动计划战略,有序推进“万企上云上平台”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加快以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基建的布局,加快拓展5G商用化应用,加快无接触服务、云办公、智能医疗和线上教育等在线新经济的培育,以“上云用数赋智”等举措助力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推进人口、法人、宏观经济、自然资源、电子证照“五朵云”、数字小镇、数字园区以及数字乡村等的建设,依托互联网企业、共享经济平台等各种平台型企业,加快构建云上产业链体系。

(3)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中药、民族药产业,推动化学药、生物技术药产业发展,积极拓展医药衍生产业,推进医药产业向大健康产业转型,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加快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创新力强的医药产业体系。加强云南三七天麻、重楼、石斛灯盏花、茯苓当归木香草果白芨等道地药材品牌建设,引导推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加快中药材精深开发利用,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支持以楚雄彝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产业发展。以新药创制和资源二次开发为重点,整合全省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资源,提升新药研发水平,推动重大药物产业化,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重点突破疫苗分子设计、多联多价设计、工程细胞构建、抗体工程优化、规模化分离设备、效果评价等关键技术,努力提升肺炎疫苗、脊灰系列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新型疫苗产业化规模,加快疫苗研发和产业链有机衔接。积极发展单抗药物等生物技术药,有选择地发展化学药和医疗器械,积极培育基因检测和干细胞应用产业,推动精准医疗、“互联网 +” 医疗等新业态发展,大力发展精准医疗产品,开发3D生物打印再生医学产品。积极对接国内优势医疗资源,加快呼吸、心血管病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滇东北、曲靖、滇南、滇西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

(4)新材料产业。加强先进光电子微电子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绿色新能源材料、贵金属新材料、稀土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七大新材料产业链建设,深化新材料领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培育。以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为重点,加快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及其关键零部件制备技术集成、专用成套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新材料工业发展,加速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推进贵金属合金功能材料、电子浆料、电子新材料、环保催化材料等贵金属材料迈向中高端。加快基础金属材料产业升级改造, 积极引进贵金属、液态金属、钛新材料等产业,围绕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带动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新材料开发和成果转化。加快推进贵金属产业集群、锗产业集群、光电子产业集群、钛产业集群、锡产业集群、液态金属产业基地等六大产业集群和基地的建设与不断壮大。

(5)环保产业。发展以节能产品制造、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为主的高效节能产业,以环保技术装备制造、环保应用和服务为主的先进环保产业,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健全为主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研发和引进一批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和装备,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推行市场化新型节能环保服务业;凝聚产业优势,打造节能环保产业特色园区,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技术先进、配套健全、发展规范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拥有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装备和产品,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广大中小企业为配套,研发、生产、推广、运营、服务等上下游协同推进、配套健全的产业发展格局。紧扣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银保监会、全国工商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在石油、化工、电力、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放开节能环保竞争性业务,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节能环保重大工程建设,加大对民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6)金融服务业。有效推动金融制度、金融科技和金融产品的有机结合以及金融产业、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创新的有机统一。拓展企业直接投融资、大力发展各类投资基金。发挥保险资金的保障和融通功能,推进地方金融业改革创新,强化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等,多方努力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完善金融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推进金融发展;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聚焦扶贫、养老、康养、医疗等金融服务薄弱环节,调动各类金融资源,支持消费升级和民生改善,用金融科技打通供需瓶颈,推动全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7)房地产业。优化住房供需结构,积极推进文旅地产、养老地产、产业地产、休闲地产、农业地产、联合办公、长租公寓等新型地产的开发,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坚持分类指导、因城施策,着力化解房地产库存。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促进物业管理、房地产评估、房地产经纪、土地评估和登记代理机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节能环保标准,促进住宅智慧化发展,提升住宅综合品质。鼓励有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向综合服务商转型。积极推进社区适老化改造。创新房地产营销模式,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网上售楼服务。

(8)烟草产业。紧密结合国家局党组印发的《关于建设现代化烟草经济体系推动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云南现代化烟草经济体系建设,深入实施“2260”优质烟叶工程,大力支持新品种试验、推广和生产;深化烟草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稳定玉溪、曲靖等核心烟区,优化烟田布局,推广绿色生态烟叶生产区建设;着力打造数字烟草,加快烟草骨干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数字生产线”“数字车间”“数字工厂”;持续提升烟草品牌优势,做强 “云烟”,做精“玉溪”,做稳“红塔山”,做特“红河”;重点支持新型烟草制品研发、云产卷烟市场拓展;鼓励烟草行业精准营销模式的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