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奂:学识出众的清代儒者

陈奂:学识出众的清代儒者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史稿·儒林三》:陈奂,字硕甫,长洲人。奂尽一昼夜探其梗概。沅尝假玉裁《经韵楼集》,奂窃视之,加朱墨。后玉裁见之,称其学识出孔、贾上,由是奂受学玉裁。奂尝言大毛公《诂训传》言简意赅,遂殚精竭虑,专攻毛传。戴望《谪麐堂遗集》文一《清故孝廉方正陈先生行状》:曾祖朝玉。先生陈氏,讳奂,字硕甫。

陈奂:学识出众的清代儒者

《清儒学案》卷一百四十八《南园学案》:吴郡经师,惠、江炳著。南园后起,卓尔专家。其平生论学,以高邮王氏为宗,所著《毛氏传疏》,与《广雅疏证》相出入。凡弟子从游者,必授以《管子》、《周礼》先郑注、丁度《集韵》等书,皆王氏家法也。教人为学,当从西汉入。谓东汉人名物、象数,言之非不精确,然此有意说经也。西汉人无意流露一二语,已胜东汉人千百言,此即微言大义也。又谓学贵精深,奚泛滥为?精乃通,深乃灵,无入而不挈千载之心。殆自道所得与?

清史稿·儒林三》:陈奂,字硕甫,长洲人。诸生。咸丰元年,举孝廉方正。奂始从吴江沅治古学,金坛段玉裁寓吴,与沅祖声善。尝曰:“我作《六书音韵表》,惟江氏祖孙知之,余尟有知者。”奂尽一昼夜探其梗概。沅尝假玉裁《经韵楼集》,奂窃视之,加朱墨。后玉裁见之,称其学识出孔、贾上,由是奂受学玉裁。高邮王念孙暨子引之、栖霞郝懿行、绩溪胡培翚、泾胡承珙、临海金鹗,咸与缔交。奂尝言大毛公《诂训传》言简意赅,遂殚精竭虑,专攻毛传。以毛传一切礼数名物,自汉以来无人称引,韬晦不彰,乃博征古书,发明其义。大抵用西汉以前旧说,而与东汉人说《诗》者不苟同。又以毛氏之学,源出荀子,而善承毛氏者,惟郑仲师、许叔重两家,故于《周礼注》、《说文解字》多所取说,著《诗毛氏传疏》三十卷。又以疏中称引,博广难明,更举条例,立表示图,为《毛诗说》一卷。准以古音,依四始为《毛诗音》四卷。仿《尔雅》例,编毛传为义类十九篇一卷。以郑多本三家《诗》,与毛异,为《郑氏笺考徵》一卷。又有《诗语助义》三十卷、《公羊逸礼考征》一卷、《师友渊源记》一卷,《禘郊或问》、《宋本集韵校勘记》,各若干卷。其论《尚书大传》与毛传同条共贯,论《春秋》之学,从《公羊》以知例,治《穀梁》以明礼。《穀梁》文句极简,必得治礼数十年而后可明其要义。论《释名》与毛传、《说文》多不合,然可以讨汉、宋说经家之源流。其论丁度《集韵》云:“ 《集韵》总字,具见《类篇》,先以《类篇》校《集韵》,再参之《释文》、《说文》、《玉篇》、《广韵》、《博雅》,则校雠之功过半矣。”又云:“陆氏《释文》宋本,当于《集韵》求之。今《尚书》释文,经开宝中陈谔等删改之本,《集韵》则未经删改者也。”于子书中尤好《管子》,尝令其弟子元和丁士涵为《管子案》四卷。家居授徒,从游者数十人。同郡管庆祺、丁士涵、马钊、费锷,德清戴望,其尤著也。同治二年,卒,年七十有八。

戴望《谪麐堂遗集》文一《清故孝廉方正陈先生行状》:曾祖朝玉。祖浩,皇任中城正指挥。父植,母赵安人。本贯江苏苏州府长洲县,年七十有八。先生陈氏,讳奂,字硕甫。先世居崇明,祖指挥公始迁苏州,籍隶长洲,遂为长洲人。先生昆弟四人,于行为仲。幼从师受《周官》、《礼》、《左氏春秋》。年将二十,始学功令文于塾中,见徐氏《读礼通考》、秦氏《五礼通考》诸书,纂要钩玄,私自过录,由是得窥为学途径。年二十五,就江君沅治小学。时金坛段先生玉裁自巫山知县引疾归,僦居吴下,故与江祖征君声相善。段尝谓曰:“吾所著《六书音韵表》,唯子大父及子知之,余罕知者。”江以语先生,先生竭一昼夜力攻之,尽得梗概。异日,段将刊其集,命江核审,以未定本,属勿假人。先生睹而爱之,加朱墨为识,正其讹误,越月返其书。段见朱墨识,诘所自来,知为先生,乃大动容,曰:“是子能读书,吾且往见。”先生遂委质师事,段先生命治《毛诗》、《说文》。旋补长洲县学生员。从学三年,将往海门,段先生途之曰:“汝闻道早,贾、孔不汝逮也。读书舍此无它求矣!”无何,段先生卒,嘉庆二十一年也。明年入都,谒王给事念孙。给事已致仕,其子文简公引之,方为礼部侍郎,就养其邸,恒老病不见客,闻人辞焉。先生曰:“试以名刺入,不见不敢黩也。”给事视其刺,喜甚,命仆扶出,由寝门及堂,大呼先生字,曰:“若膺殁后,犹有高第弟子如君者乎! 老夫不佞,愿为忘年交!”自是先生往给事所,径造寝室,质问疑义,若家人然。文简亦敬爱先生,凡四方学者至,必道使见于时贤士大夫,若胡给事承珙、郝户部懿行、胡户部培翚、金优贡鹗、徐学士松、戴刑部敦元,咸纳交恐后。文简方著《经义述闻》,每一卷成,必出相示,尝曰:“吾与若学术既同,闭户造车,出而合辙,德不孤矣!”道光二年,程大理同文以奉天府府丞兼学政欲先生偕行,曰:“吾载书五车出塞,广开学校,讵子不为文翁乎?”先生以有二亲在,力辞归。既遭父母丧,再入都,犹及见王先生,年已八十余矣! 日校《管》、《荀》,书成,命先生审正。未几,客浙,汪舍人远孙聘主其家,出所著《国语发正》,共定已,谓先生曰:“子体弱,日月不我与,盍将所著《毛诗》作为《传疏》,互相切磋乎?”初,先生于京师交胡给事。给事专治《毛诗》,与先生同术,先生意其治《诗》有年,于毛氏经传必为完书,故己所治《诗》特编为《义类》。及给事出为台湾兵备道,引疾归里,病革遗书,以所误《后笺》草本遗先生。自《鲁颂·泮水》以下皆阙,为之补篇,乃知所治《毛诗》特条举传义,不为统释,遂有据《义类》作疏之志。至是闻舍人书,始属帅稿,迄六年而定,先生五十五岁矣! 书成而舍人殁,其弟适孙复请定其兄遗书,又为先生刊《诗疏》以行,凡主汪氏者二十余年。咸丰初,诏举孝廉方正,乡人士以先生应。故人沔阳陆公总督两江,延先生往,校刊群籍,喻年归。会东南乱,比岁不得息,先生自是不复出游。十年夏,贼陷苏州,避地无锡夫容山,屏迹以居。同治二年五月,至上海,将就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会公聘,未行,得脾泄疾,以六月二十九日甲辰殁于龙华郁氏舍,春秋七十有八。妻顾孺人,子埏,皆前卒。孙丙喜,长洲县学附生。四年某月日,葬先生于木渎北石桥。先生于《毛诗》最为专家,所著《毛氏传疏》,于先汉微书大义,无不曲发其蕴。自为《叙》曰:“……”又表明西汉儒说礼器制度,可补古经残阙,同传异笺者,揭著数端,为《毛诗说》一卷;准以古音,依四始为《毛诗音》四卷;明郑多本三家,与毛不同术,为《郑氏笺考征》一卷;编《毛诗传义类》十九篇一卷。又其少作有《诗语助义》三十卷,为江君所点定者也。先生虽宗毛学,亦颇稽误三家同异,尝书:“近令学三家者,不下数十百家。盖三家者,两汉习鲁兼习齐,六朝以迄赵宋,习《韩》诸儒多从习尚,故所引与《毛诗》同文,亦三家不独异文也,一也;其所引成句者易晓,间有用三家异字不全用成句者,六朝杂文多有之。又有不用诗辞而用诗义,与毛不同义者,亦皆出于三家,二也;更有三家字义,经后人改窜,转写讹夺者,亦习三家者所亟当厘正,三也。学者不可不知此三者也。”其论《周官》,谓:“先郑司农说与毛《传》吻合,书内外朝五门制度最当,而时祭间祀,后郑说亦未尝不同。”其论《礼》,谓:“当追溯先秦古说,以考郑君所言礼器制度得失。”同时,胡户部误《仪礼正义》,先生录生平所自得者四十余事,皆依据古说,属其采入《正义》。户部意不谓然,亦无以难先生也。其论《春秋》,谓:“学《春秋》者,从《公羊》以知例,治《穀梁》以明礼。《穀梁》文句极简,必得治礼十数年,而后可发明其要义也。”先生尝成《穀梁逸礼》一卷,以与弟子杨显,使畅其旨。其论小学,谓:“ 《释名》与毛传、《说文》多不合,然可以讨汉季说经家之沿流者。”又谓:“丁度《集韵》总字,具见《类篇》,先以《类篇》校《集韵》,再参诸《说文》、《玉篇》、《广韵》、《埤雅》,则校雠之功过半矣! 至其是非慎倒,瑕瑜错杂,尤在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也。”谓:“陆氏《释文》宋本,当于《集韵》求之。今《尚书音义》,经开宝中陈鄂删改之本,《集韵》则未经删改者,可由段先生《误异》之说以类推之。至于义即寓音,音可见义,其音之有变、有转,不能全执古音而绳今音矣。”先生执亲丧,悉本《士丧礼》行事。作垩室中门外,寝苫枕由,水浆三日不入口。有劝作佛事者,辄婉谢之。既除丧,遂不应举,曰:“吾无干进之念。向之赴试,以亲故屈也。”自段先生师事外,笃服王氏父子,尝取其论学书札,裒为一帙,使弟子各题识其上。其识金君以嘉庆二十三年,时金君以优贡入都,先生偶宿内城,夜半书声出壁户,初以为与试士也。细聆之,朗朗然诵《小戴记》,窃怪之。平旦,正衣冠往拜,距而不内,排阘入,意不说,亦以先生为与试士也。强请其所业,则掷稿本几上,曰:“此非举子业也。”先生加敬而受读焉。读至“大夫三门”,诏欲与语,金君改容曰:“子亦谕此者乎?”挽手内之坐,恨相见晚。不两月,金君卒。后先生入浙,从其子诚求得《礼说》,为刊行焉。有《师友渊源记》若干卷,记所往来诸公及弟子学行,甚具。望于咸丰七年秋,从先生受《毛诗》,遂执弟子礼。尝诲望曰:“说经贵守师法,出入旁杂,为道之贼。自魏、晋下,陋儒类自谓集大成,而不得经旨之仿佛,智不若臧获已。”先生殁后,弟子管庆褀为述《年谱》一卷,命望斟定,因得举其荦荦大者,并昔侍坐所闻,次为行状。用冀世有达人君子,上之史馆,以为修儒林传者要删其可。同治五年三月,弟子戴望谨状。

张星鉴《仰萧楼文集·陈硕甫先生传》:……少从书塾中见《五礼通考》,好其书,摘录之,先生之学实基于此。既从江氏沅游,精研小学,遂通六书、音韵。金坛段氏玉裁,当代硕儒也,从巫山引疾归,流寓吴门,一见先生,许其学识已出贾、孔上。未几,江有闽中之行,先生遂受学段氏,刻《说文解字注》,校订之力,先生为多。年二十七,为县学生。嘉庆戊寅,应顺天乡试,在都门得交高邮王给事念孙暨其嗣文简公引之、栖霞郝户部懿行、绩溪胡户部培翚、泾县胡观察承珙、临海金贡士鹗,以经术相砥砺,而学乃大进。己卯七月,会群贤于万柳堂,祀郑君康成,各为诗文,以表郑学。先生与胡户部实主其事,时当事有延请先生主讲书院者,先生以亲老力辞,遂出都。杭州汪远孙、适孙居西湖之上,有振绮堂藏书,闻先生名,延为上客,先后二十年,先生大著作半成于此时。中间曾客泾县胡氏,为观察公补《毛诗后笺》。道光末,两江总督陆公延先生至江宁校刻郝氏《尔雅义疏》、胡氏《仪礼正义》、金氏《求古录》诸书。书成,而先生不复出矣! ……先生外和内介,品精学粹,与人论学,终日不倦。尝书:“大毛公《诂训传》,书简意该,汉儒不遵行,锢蔽久矣! 余殚精极虑,专攻毛传。凡制度文物,皆守西汉以前旧说,而于东汉人不苟同。”为《诗毛氏传疏》三十卷、《毛诗说》一卷、《毛诗音》四卷、《诗义类》三卷、《郑氏笺考征》一卷,俱已刊版行世。其未刻者,则有《师友渊源记》、《禘郊或问》、《宋本集韵校勘记》各若干卷,藏于家。其论《尚书大传》,与毛《传》同条共贯,许氏《说文》、先郑《周官注》皆足以发明毛氏微旨。其论丁度《集韵》云:“ 《集韵》总字,具见《类篇》,先以《类篇》校《集韵》,再参之《释文》、《说文》、《玉篇》、《广韵》,则校雠之功过半矣。”又云:“陆氏《释文》宋本,当于《集韵》求之。今《释文·尚书》,经宋人陈鄂等删改之本,《集韵》则未经删改者。段氏《尚书撰异》所引是也,可由其说类推之。”凡此皆千古未发之蕴,先生特为后学开途径。于子书中服膺《管子》,命门下士丁士涵为《管子案》四卷,助其搜辑,手校数过,精确不磨。家居教学,弟子从游者,各随其质之所近而造就之,俾威一家之学。同郡管庆褀、马钊、费宝锷、浙西戴望,其尤著也。(下略)[1]

李柏荣《魏源师友记》卷四:陈奂,字硕甫,江苏长洲人,诸生。咸丰元年举孝廉方正,始从吴县江沅治古学,既而随段玉裁学。玉裁刻《说文解字注》,奂校订之力居多。游京师,高邮王念孙暨子引之、栖霞郝懿行、绩溪胡培翚、泾胡承珙、临海金鹗咸与缔交。奂尝言:“大毛公《诂训传》言简意赅,汉儒不遵行,锢蔽久矣。”遂殚精竭虑,专攻毛传,以传中礼数名物韬晦不彰,乃博征古书,发明其义,成《诗毛氏传》三十卷。又以疏中称引,博广难明,更举条例,立表示图,为《毛诗说》一卷。准以古音,依四始为《毛诗音》四卷。仿《尔雅》例,编《毛传义例十九篇》一卷。以郑多本三家诗,与毛异,为《郑氏笺考征》一卷、《诗语助义》三十卷、《公羊仪礼考征》一卷、《师友渊源记》一卷。于子书中尤好《管子》,尝命其弟子元和丁士涵为《管子案》四卷。家居授徒,从游者数十人,同郡管庆祺、马钊费、宝锷,浙西戴望、蒋仁荣,其尤著也。同治二年卒,年七十有八。……惟奂治《诗》宗毛,尝云:“读《诗》不读《序》,无本之教也;读《诗》与《序》而不读传,失守之学也。古经传本各自为书,自传与笺合并而久失原书之旧。今置笺而疏传者,宗《毛诗》义也。”此则与默深大异。《毛传义例十九》,自谓博引古书,广收前说,大抵用西汉以前之说,而与东汉人不苟同。然则,此书是介乎今、古文之间矣。默深《武林纪游呈钱伊庵居士》附咏硕甫云:“衡门下有泌,洋洋可乐饥。中有考槃士,匡咏先王诗。前岸后高谷,填填中深微。惜哉莫共语,岁月不我期。(洞)[涧] 旁古梅树,作萼已再期。萼开二南篇,萼谢及《黍离》,《蒹葭》溯伊人,《榛苓》美西归。王孙苟不芳,鹈亦何为。”自注:长洲陈硕甫隐西溪,治《毛诗》。据此,则奂之见钦于默深,必为钱伊庵所转告也。

张文虎《舒艺室诗存》二《留别陈硕甫明经奂》:羇旅明湖侧,相逢意也消。谈经忘永昼,听雨入深宵。有志身非隐,无成客任嘲。同岑愁录别,日莫段家桥。

震钧《国朝书人辑略》卷九、冯桂芬《 (同治)苏州府志》卷八十九有传,存目。

陈奂《诗毛氏传疏·叙》:昔者周公制礼作乐,《诗》为乐章,用诸宗庙朝廷,达诸乡党邦国。当时贤士大夫皆能通于《诗》教。孔子以《诗》授群弟子,曰:“小子何其学夫《诗》!”又曰:“不学《诗》,无以言。”诚以《诗》教之入人者深,而声音之道与政通也。卜子子夏亲受业于孔子之门,遂隐括诗人本志,为三百十一篇作序。……数传至六国时,鲁人毛公依《序》作传,其《序》意有不尽者,传乃补缀之,而于故训特详。授赵人小毛公。…… 《诗》当秦燔锢禁之际,犹有齐、鲁、韩三家《诗》萌芽间出。三家多采杂说,与《仪礼》、《论语》、《孟子》、《春秋内、外传》论《诗》往往或不合。三家虽自出于七十子之徒,然而仲尼既殁,微言已绝,大道多歧,异端共作。又或借以讽动时君,以正诗为刺诗,违诗人之本志。故齐、鲁、韩可废,毛不可废。齐、鲁、韩且不得与毛抗衡,况其下者乎?汉兴,齐、鲁、韩先立学官,置博士,而毛仅僻在河间。平帝末,得立学官,遂遭新祸。班固说诗,鲁最为近之者,素习见闻而云然也。东京已降,经术粤隆,若郑众、贾逵许慎、马融,稍稍治《毛诗》。然在廷诸臣,犹尚鲁训,兼习韩。故郑康成殿居汉季,初从东郡张恭祖学《韩诗》,后见《毛诗》义精好,为作笺,亦复间杂《鲁诗》,并参己意。固作笺之旨实不尽同毛义。及至魏、晋,郑学既行,虽以王肃不好郑氏,力极申毛难郑,究未得毛之精微。唐贞观中,孔颖达作《正义》,传、笺俱疏,于是毛、郑两家合为一家之书矣! 两汉信鲁而齐亡,魏、晋用韩而鲁亡;隋、唐以迄赵宋,称郑而韩亦亡。近代说《诗》,兼习毛、郑,不分时代,不尚专修,不审郑氏作笺之旨,而又苦毛义之简深,猝不得其涯际,漏辞偏解,迄无巨观。二千年来,毛虽存而若亡,有固然已! 奂不揣梼昧,沈研钻极,毕生思虑,会萃于兹。窃以《毛诗》多记古文,倍详前典,或引申,或假借,或互训,或通释,或文生上下而无害,或辞用顺逆而不违,要明乎世次得失之迹,而吟咏性情有以合乎诗人之本志。故读《诗》不读《序》,无本之教也;读《诗》与《序》而不读传,失守之学也。文简而义赡,语正而道精,洵乎为小学之津梁、群书之钤键也! 初仿《尔雅》,编作《义类》,凡声音、训诂之用,天地、山川之大,宫室、衣服、制度之精,鸟兽、草木、虫鱼之细,分别部居,各为探索,久乃刬除条例章句,揉成作疏。考《汉书·艺文志》:《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此盖以十五国风为十五卷;小雅七十四篇为七卷;大雅三十一篇为三卷;三颂为三卷,合为二十八卷,而《序》别为一卷,故为二十九卷。毛公作《故训传》时,以周颂三十一篇为三卷,而《序》分冠篇首,故合为三十卷。今分作三十卷者,仍《毛寺》旧也。古经传本各自为书,自传与笺合并,而久失原书之旧;今置笺而疏传者,用《毛诗》义也。(下略)[2]

谢章铤《赌棋山庄集》文六《书陈硕甫诗毛氏传疏》:昔胡墨庄著《毛诗后笺》,缺末数卷,硕甫为之补,与江郑堂补惠氏《周易述》同意,是专家之业也。岁丙子,在京师,始见硕甫此疏,心好之。归过沪上,求之不可得。丁丑重至都下,偶与子俊谈及伯潜,闻之,乃出其所储以遗我,尘事合沓,略观大意。戊寅,在漳州讲院,始细读之。国朝治《毛诗》十数家,往往立异于传之外,抑或守传,隐与传违而不自觉,求其深于传者,此殆巨擘矣。予尝谓毛传、郑笺各自成说,惜无编摩郑义、专勒一书者。郑氏以礼说《诗》,是必习礼者乃能之耳。至《正义》,毛、郑并明,而有时反失毛、郑之旨,予每思纂为一编,分为三类,曰申毛,曰证郑,曰辨孔,以遗后之读注疏者。惜饥驱垂老,精力渐衰,恐匆匆不及卒业也。姑记其所见于此。四月初三丙夜。

陈奂《毛诗说·序》:大毛公《诂训传》言简意赅,汉儒不遵行,锢蔽久矣。奂殚精极虑,为传作疏,疏中称引广博难明,更举条例,立表图示,凡制度文物可以补礼经之残阙,而与东汉诸儒异趣者揭著数端,学者省览焉。[3](www.xing528.com)

陈奂《毛诗说·本字借字同训说》:存目。

陈奂《毛诗说·毛传渊源通论》:存目。

陈奂《毛诗说·三家诗不如毛诗义优说》:存目。

杨向奎《清儒学案新编·南园学案》:我们利用陈奂在《诗毛氏传疏》中提供的材料,解决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问题,说明这部书是有用的,虽然陈在学识上不如同时或后来的名家如惠士奇、孙诒让等。此外毛疏于典章制度上,尚有可取处……陈氏著作颇多,又有《诗语助义》三十卷、《毛诗音》四卷、《公羊逸礼考证》一卷、《师友渊源记》一卷及《禘祫[4]或问》、《宋本集韵校勘记》等书。其论《尚书大传》与《毛传》同条共贯。论《春秋》之学,从《公羊》以知例,治《穀梁》以明礼。时当公羊学鼎盛之际,孔广森、刘逢禄已经张大其词,南园于此,见猎心喜,但所识者小,未足语于《公羊》也。

【注释】

[1]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76 册,第337~338 页。

[2]见《续修四库全书》第70 册,第2~3 页。

[3]见《续修四库全书》第70 册,第477 页。

[4]禘祫: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种隆重仪礼。或禘祫分称而别义,或禘祫合称而义同,历代经传,说解不一。章太炎以为:“禘祫之言,讻讻争论既二千年。若以禘祫同为殷祭,祫名大事,禘名有事,是为禘小于祫,何大祭之云?故知周之庙祭有大尝、大烝,有秋尝、冬烝。禘祫者大尝、大烝之异语。”详《国故论衡·明解故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