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旅游发展的案例参考

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旅游发展的案例参考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些年来,在全国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乡村文旅协同发展的探索进程中,涌现出来许多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实践创造,不乏创新之举。其中,也有不少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旅游建设的案例。三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突破,挖掘传承悠久的霸州文化。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共搜集了280个非遗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4项,保证了霸州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

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旅游发展的案例参考

近些年来,在全国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乡村文旅协同发展的探索进程中,涌现出来许多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实践创造,不乏创新之举。其中,也有不少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旅游建设的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省内外经典案例的学习与分析,也可以为宁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乡村文旅协同发展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智力支持。

(一)河北霸州:挖掘特色资源,形成文化活动品牌[29]

霸州位于京、津、保三大城市中心,为河北省辖县级市。作为中部典型的县级区域,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依托本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文化建设始终,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了一系列享誉全国的文化品牌。

一是以文化艺术节为载体,打造开放兼容的霸州文化。2006年以来,围绕“戏曲之乡、翰墨之乡、辞赋之乡、温泉之乡和胜芳古镇”四乡一镇文化品牌建设,每两年举办一届主题鲜明的文化艺术节,充分展示霸州的文化魅力。

二是以“月月唱大戏”“周末小剧场”“天天办展览”等活动品牌为载体,叫响异彩纷呈的霸州文化。2006年3月正式启动“月月唱大戏”活动,每月28日,李少春大剧院都会有国家级的名团、名家、名剧精彩上演,吸引本地和周边地区的戏迷定期来霸州雅赏皮黄。开办“周末小剧场”,先后有全国各地票友7000余人次来此登台献艺。依托益津书院,提升书画艺术展示平台。国家画院和河北画院分别在此确定创作展览基地,同时建立起老年书画爱好者活动中心、青少年爱好者双休日艺校、国学教育推广中心,使益津书院成为高规格、多功能的市民学堂。

三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突破,挖掘传承悠久的霸州文化。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共搜集了280个非遗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4项,保证了霸州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

(二)上海嘉定:“百姓书社”,推动社会力量参与[30]

上海市嘉定区过去曾是上海市郊的一个县,“百姓书社”是设立在农村居民家中的微型公共图书室。2006年,嘉定区图书馆在区政府支持下,选择8个点进行了“百姓书社”试点工作。试点对象通过基层单位推荐、区馆考察的确定,有的办在村委会,有些办在农民家中,区图书馆提供500册图书,订阅20多种报刊,书架、阅览桌配备统一标记,村委会或农户志愿提供场地与管理,为周边居民提供公益服务。“百姓书社”的图书来源为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系统,区馆以“集体借阅”的方式出借,书社外借给读者时,不再办理中心图书馆借书证。“百姓书社”的图书和报刊每三个月更新一次,全部由区图书馆统一配送。区图书馆定期提供推荐点书单,由各书社根据居民的阅读喜好进行点书,区图书馆根据各书社的点书单将百姓需要的书籍交由物流公司配送至各书社。试点开展后反应良好,原先对此项目持观望态度的乡镇,纷纷来区馆要指标,充分说明这个方式比较适合当前郊区基层图书馆发展。

截至2012年6月,嘉定区共建成75家“百姓书社”,服务对象既包括社区居民,也有外来务工人员、敬老院老人、驻嘉部队官兵,甚至还有监狱服刑人员。这些让基层百姓自己当上文化主人的服务点,已成为当地农民和外来建设者最喜爱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之一。

“百姓书社”的主要优点为:一是纳入区财政预算,有稳定的经费支持;二是不需要场地与管理费用,花钱少,易推行;三是根据需求布点,可动态适应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四是选点直接面向服务网点的薄弱环节和社会弱势人群,有助于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

(三)江苏吴江:“区域文化联动”,丰富资源供给[31]

从2003年起,江苏省吴江市(现为苏州市吴江区)根据本地实际,提出并实施了“区域文化联动”项目。该项目从“三镇联动”起步,发展为“十镇联动”“长三角”区域联动,一直到2010年的京杭大运河(江苏)区域联动。活动以广场文艺联演为主要载体,同时开展电影联映、书画联展、优秀社团联评、文艺创作联动和理论研究联动,建立了联动区域内文化交流、互动、共建、共享、共荣的机制和格局,充分发挥了区域文化资源优势,提升了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社会效益。

“区域文化联动”就是有效整合、利用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利用吴江处于江、浙、沪交界处这一特殊的地理优势,加强同质和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区域内文化的共享、共建与共荣,活跃和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比如在“十镇联动大型文艺巡回演出”举行期间,吴江市10个镇会各自创作、排演一台时长90分钟的节目,先在本镇的文化广场演出,然后再抽调部分优秀节目组成一台综合节目,到各个镇巡回表演。每年的演出活动从5月开始,历时两到三个月,每周在乡镇文化广场演出两场。

此外,通过创设“吴江市三镇联动大型文艺巡回演出”“吴江市十镇联动大型文艺巡回演出”“江浙沪文化联动大型文艺巡回演出”等文化载体和平台,还举办了一系列的农村文化广场演出活动。为了使区域文化联动常搞常新,吴江市还不断丰富区域文化联动的内容和形式,做到年年有新意,使区域文化联动始终保持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吴江虽然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但农村公共文化经费的投入依然不足。2002年,吴江70%的乡镇文化站除了人头费外,基本没有文化活动经费,文化站开展活动难,也无法为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2003年“区域文化联动”项目的实施争取了政府财政的投入,同时吸引了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入,缓解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突破了制约各地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瓶颈,同时也激发了文化站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活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年都有来自10多个省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区域文化联动”,为外来务工人员展示自身艺术才华、融进吴江成为新市民提供了平台和通道。2009年,“区域文化联动”荣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同时也被文化部列入“2009年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

吴江市实施的“区域文化联动”项目,不仅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各乡镇演艺等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而且把联动的范围扩大至周边县市以及江、浙、沪三地,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的演艺等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乡镇文化资源,提高了乡镇文化活动的水平和档次。不仅如此,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城乡和区域文化发展一直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区域文化联动”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和区域文化的同步、协调发展。

乡镇范围内因为文化人才有限,要真正实现乡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常常显得动力不足。吴江市实施的“区域文化联动”项目,一下子把市区和周边地区的文化力量全部调动了起来,通过借助各方力量推动和促进吴江乡镇文化建设,成功地解决了乡镇自身文化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激发了乡镇的文化创造力。在推进“十镇文化联动”的过程中,吴江市的10个镇在文化建设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亮点:芦墟镇的芦墟山歌文化,盛泽镇的丝绸文化,平望镇的广场文化,同里镇的宣卷文化和旅游文化,桃源镇的少儿书画和黄酒文化……都已成为各自的文化品牌。

“区域文化联动”在运作过程中采用了政府主导、企业赞助、乡镇投入、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区域文化联动”开展以来,吴江市各级政府相继投入300万元,中国联通等企业相继资助100多万元。节目内容涵盖多个方面,活动形式上也有独到之处。首先,打造了吴江市“十镇联动”大型文艺巡回演出等载体和平台,演出场地不仅设在乡镇文化广场,而且购买和动用了流动演出车,把寓教于乐的节目直接送到田间地头和农民的家门口。此外,还增加了电影放映、文化理论研究交流、文艺创作研讨、书法美术摄影交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活动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每届“吴江市十镇联动大型文艺巡回演出”,主办单位都开展评奖和表彰活动,表彰优秀节目、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放映单位和优秀个人,这对区域文化联动项目的持续实施起到了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区域文化联动”盘活了区域内的文化资源,拓展了文化服务的外延和空间,丰富了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提升了文化服务水平和能力,突破了以行政区划为界限配置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体制限制,对解决具有共性特征的县域文化发展问题,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四)海南陵水:“欢乐陵河”文化广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近年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先后投入资金3亿多元,在县城兴建了占地103亩,包括群众大舞台、游乐场健身路径在内的文化广场,并在文化广场内建成一幢5208 平方米的文化综合大楼,内设有文体局、文化馆、图书馆、民族歌舞团、宣传文化培训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陵水支中心、展览厅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还在文化广场的西侧划地113.8亩,兴建一个有着近万人座位具有国家标准的海航体育场、3000个座位的雅居乐体育馆、900个座位的游泳场,以及室外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门球场的体育广场。两个广场连在一起给群众开展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陵水县以此做基础,积极打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欢乐陵河”广场文化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每晚在广场进行各种文化文娱活动的群众不少于1000人,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群体和规模。同时,陵水县还对活动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将文化广场划分为四个方块,即民族舞方块、民乐演奏方块、健身舞方块、街舞和演出方块,将体育广场划分为太极剑、太极拳方块,群众可按兴趣爱好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块参与活动,既解决了团队之间争占场地的尴尬,也解决了群众蜂拥一团的矛盾。

(五)海南定安:民间琼剧同乐会,特色地方文化丰富群众生活

从2011年开始,海南省定安县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都会举办民间琼剧同乐会,让定安每一个喜爱琼剧的老百姓都能够参与,都乐于参与,丰富和活跃了老百姓的民间文化活动。

定安是海南的“琼剧之乡”。老百姓都喜欢看琼剧、唱琼剧,群众琼剧基础好。琼剧于2008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定安县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定安民间琼剧同乐会由政府搭台,群众自娱自乐,谁想唱谁就唱,只要是戏迷上来表演的,组织方还会给参与者红包和小礼品,活跃节日气氛。

琼剧同乐会的成功举办,大大激发了群众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和保护之情,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六)海南保亭:嬉水节,传承民族文化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嬉水节,是由黎苗民间祭水习俗发展起来的节庆活动。从2000年开始,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都会在县城七仙广场举办嬉水节。

节日期间,保亭县不仅会举办精彩夺目的黎族苗族歌舞表演、黎族苗族民歌大赛、黎族织锦比赛、苗族刺绣比赛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艺表演和比赛,而且还会举办取圣水仪式、大型综艺歌舞晚会、龙舟邀请赛、象棋比赛、排球比赛、摄影比赛、电影公益放映和七仙岭健康论坛、颁奖焰火晚会等丰富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打造融民族传统与现代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品牌。在嬉水节举办的进程中,一大批具有浓郁黎苗文化特色的雕塑建筑——旺蛙、甘工鸟、和坊、七仙门等在保亭相继落成,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继申报成为国家级和省级名录项目,成为传承和发扬保亭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保亭嬉水节自创办以来,其形式由单纯的文艺演出转变为全民参与,时间从一天扩展为七天,参与人数从2000人到数万人,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不仅受到本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而且还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已经逐渐成为一项彰显保亭民俗、民族风情、民族节日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2010年,嬉水节跻身“中国十大著名节庆品牌”,2011年入选“中国最具人气民间节会”。

【注释】

[1]李德仁.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7).(www.xing528.com)

[2]樊雅洁.政府主导下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分析——以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财讯,2018(013):166.

[3]朱虹.文化与旅游要协同发展[EB/OL]https://www.sohu.com/a/210119342_195172,2020-07-12.

[4]2019年北京乡村旅游达到6000万人次,说明乡村旅游已经是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改革过程当中,北京市文旅局积极推动门头沟、昌平、平谷怀柔、延庆的全域旅游工作。平谷区、怀柔区、延庆区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区国家全域旅游的示范区,这些都为全国发展提供了重要范本。

[5]王刚.宁夏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出台[N].宁夏日报,2020-04-10(002).

[6]陈锋平,朱建云.乡村文旅协同发展新鉴:桐庐县“公共图书馆+民宿”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杂志,2020,39(03):107-112.

[7]西瓜灯是在掏空瓜瓤之后由西瓜皮雕刻而成。西瓜灯上的画,或是龙凤等中国性标记,或是西湖、东湖等景区,又或是人物雕像,还有些直接雕刻诗词等字,各具特色。

[8]傅秀松.浅议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原则与内容[J].文化月刊,2016(13):97.

[9]雒树刚.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J].时事报告,2019(09):28-33.

[10]马振涛.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文旅公共服务融合[N].中国旅游报,2019-01-08.

[11]孙婷.用“百分之一”公共文化政策撬动城市建设:台州市规划局张轩访谈[J].公共艺术,2018,000(006):75-79.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解读》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解读[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13]巫志南.公共文化资源供给的主体、方式、渠道和机制研究[M]//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47.

[14]宁夏乡村旅游按下促进乡村振兴快进键[N].宁夏日报,2020-04-16(008).

[15]胡春萌.公共文化服务的未来在哪里?[N].天津日报,2020-04-28(010).

[16]陆筱璐,高宏存.公共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7(8).

[17]赵凤兰.“互联网+文创”,人文旅游方兴未艾[N].中国文化报,2015-10-30(002).

[18]刘凡霆.关于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拓展文旅协同服务空间的思考——以枣庄市图书馆为例[J].人文天下,2019(15).

[19]陈梅.乡村旅游规划核心内容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08.

[20]蒋昕,傅才武.公共文化服务促进乡村文旅协同内生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宁波“一人一艺”乡村计划为例[J].江汉论坛,2020(02):43-50.

[21]罗文斌,孟贝,贺小荣等.城市游憩用地满意度测度及影响因素识别实证研究[J].中南林业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6):49-55.

[22]琚胜利,陶卓民,韩彦林.南京乡村旅游景区游客网络关注与景区引力耦合协调度[J].经济地理,2017,37(11):220-228.

[23]朱启臻.把根留住: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9:2.

[24]章爱先,朱启臻.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9(12):52-59.

[25]陈曦.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产业发展基本问题及解决对策——基于绵竹年画村的实践探索[J].大众文艺,2020(06):244-246.

[26]林红,李国新.“一人一艺”构筑新型全民艺术普及共享生态圈[J].宁波通讯,2018(16):13-16.

[27]李晓东.篱苑书屋,北京,中国[J].世界建筑,2011(11):108-113.

[28]邱玥.安仁:一个特色文化小镇的传奇[N].光明日报,2017-12-23(012).

[29]杨杰.河北霸州挖掘特色资源,坚持“文化兴市”[M]//于群,李国新.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45-151.

[30]本部分内容根据以下材料整理:(1)上海嘉定.文化滋润嘉定,服务惠泽百姓[EB/OL].http://www.jiading.gov.cn/Item/67207.aspx.(2)吴文明,单敏康.嘉定形成“百姓系列”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格局[N].东方城乡报,2012-06-14:A08.(3)金燕,范并思.城市化进程中的郊区新农村图书馆建设——嘉定区基层公共图书馆调查与建议[J].图书馆杂志,2007(3):26-28,42.

[31]金健康.江苏吴江市深化“区域文化联动”[N].中国文化报,2011-05-0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