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及功能,读者服务与管理

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及功能,读者服务与管理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行为文化。例如,在汉语中,“白”有“一无所有”之意,如一穷二白;白旗又意味着投降;白衣是我国古代的孝服,而现代的“白衣天使”又是护士的称谓。黑色,在汉语中常有贬义,如黑帮、黑社会、黑市、黑户等。(二)图书馆文化的含义及特点图书馆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图书馆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及功能,读者服务与管理

(一)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不同领域的人对文化有着各不相同的界定。尽管许多学者一直试图从各自所学学科的角度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统一的概念。

关于文化的概念,可大致分为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两种。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学说,表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这个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其经典著作《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而广义的文化,则指社会和个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一概念被收录于1973年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由此可见,狭义的文化将文化界定为意识形态里形成的文化,广义的文化则包含了人类社会的全部遗产和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文化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行为文化。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文化具有象征性

象征性指文化现象总是具有广泛的意义,人们生活于象征性的社会之中,衣、食、住、行都具有象征性。例如,在汉语中,“白”有“一无所有”之意,如一穷二白;白旗又意味着投降;白衣是我国古代的孝服,而现代的“白衣天使”又是护士的称谓。黑色,在汉语中常有贬义,如黑帮、黑社会、黑市、黑户等。文化的象征性由此可见。人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文化象征性的过程,这是由于文化的象征性充斥于全部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秩序之中,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体现为文化象征性的发展。因此文化的意义远远超出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那个狭小的范围,文化具有广泛的象征性。

2.文化具有传递性

传递性是指文化一经产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传递可以从两个方面实现:纵向传递和横向传递。纵向传递指人们通过多种方式将文化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种传递在社会学上又称为“社会化”。横向传递指文化在不同地域、民族之间的传播。以饮食文化为例,现在世界上为人们所享用的食品中,番茄土豆玉米、可可出自美洲,咖啡来自非洲,啤酒源于古埃及,蔗糖则从印度而来,我国为这张世界食谱提供的是大米茶叶等。由此可见,来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食品汇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构成了饮食文化的横向传递,各种文化交流和融合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社会的不断发展。

3.文化的变迁性

通常认为,文化的状态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时刻处于复杂变化之中。大规模文化变迁的发生,可归结于三种因素:

(1)自然条件的变化。包括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资源匮乏、人口变迁。

(2)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包括不同国家、民族在技术、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接触和交流。

(3)发明与发现。各种技术的发明、创造,导致人类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

(二)图书馆文化的含义及特点

图书馆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从广义上看,是指图书馆在办馆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图书馆文化是一个有层次结构的理论体系,是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伴之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而构成的整体。

1.物质文化

图书馆文化的第一个层次就是物质文化,它处于图书馆文化的表层部分,具体表现为图书馆建筑、设施、环境布局、绿化、美化、园林艺术、厅堂装饰、书架排列及文献排放等等。图书馆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人们往往先从这些物质文化形态上看出图书馆的精神面貌。图书馆的物质文化有三个显著特点:

(1)强烈的时代感。图书馆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当然要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图书馆也不例外。不同时代建造的图书馆,单从建筑及厅堂设施来看就各具特色,这就是与建造时代相同的物质文化特征。

(2)外显性特点。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常常是可以观察得到、触摸得到和感受得到的,它处于图书馆文化体系中的表层部分,属于图书馆硬文化,有很强的外显性。

(3)发展性特点。在很大的程度上,图书馆的大部分硬件文化是在建馆之初已经设计好的,如图书馆建筑的外形及内部结构、图书馆的厅堂装饰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图书馆的一些物质文化也在悄然改变原来的面貌,跟随时代的发展而进步。

2.制度文化

图书馆文化的第二个层次是制度文化,它属于图书馆文化的中间层,包括图书馆领导体制人际关系及其开展正常服务活动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实行这些规章制度的各种物质载体的机构设置等。图书馆制度文化的特点有三个方面:

(1)保障性特点。整个图书馆精神的发扬、目标的实现、道德风尚的确立、民主的形成、环境的建设维护、员工风貌的保持等,都需要制度文化的保障。否则图书馆的文化建立将成为一句空话,甚至连开馆运行都会成为问题。

(2)中介性特点。制度文化是图书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中介,图书馆的精神文化通过图书馆的制度转化到物质文化层。

(3)制度文化的时代性特征。制度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修正、创新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制度文化也在不断完善,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例如现代图书馆的人文关怀、人本主义理念就在制度文化中体现出来。

因此,图书馆要经常根据事业的发展、理念的进步、工作要求的变化及时修订,更新规章制度,使之跟上时代的步伐。其实,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可以从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中显现出来,传导给馆员和读者。同时,通过规章制度把图书馆的理念、宗旨、准则加以具体化、清晰化、明确化,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促进组织成员按照组织要求养成行为习惯。

3.精神文化

图书馆文化的第三个层次是精神文化。它处于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层,包括用以指导图书馆开展服务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图书馆的群体意识和员工素质等。图书馆的精神文化特点也有三个方面:

(1)不同的图书馆,精神文化特点各不相同。这是由于每个馆都有自身的物质基础和文化氛围。不同的图书馆领导者也各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性格特点,崇尚不同的伦理道德,倡导不同的图书馆精神。每一个图书馆的精神文化,都具有自身的内容和形式。

(2)图书馆文化是时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由于图书馆文化是一代又一代的图书馆人长期积累的结果,是历史沉淀的结晶,反映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历史性。

(3)图书馆文化又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能满足当代主流用户群体的人性化信息需求,具有时代性。

(三)图书馆文化的功能

文化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范畴。图书馆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范畴,文化对于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图书馆的实践,图书馆文化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www.xing528.com)

1.向导功能

图书馆文化反映图书馆整体的共同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它对图书馆馆员和读者群的思想、行为产生向导作用。良好的图书馆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影响馆员接受并形成本馆共同的价值观,能在文化层面上结成一体,朝着共同确定的图书馆目标奋进。同时,图书馆也在对读者的服务中影响读者,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凝聚功能

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之下,全体馆员通过切身感受,产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对图书馆的目标、准则和观念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馆员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与整个图书馆联系起来,使图书馆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整体优势。

3.激励功能

在图书馆文化创造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氛围中,激发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图书馆的共同目标而团结拼搏。

4.约束功能

通过图书馆文化带来的制度文化和道德规范,馆员们自觉接受文化的规范和约束,按照图书馆的价值观的指导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使其符合图书馆的价值观念和发展需要。

5.调解功能

图书馆文化能起到优化精简组织机构、简化管理过程的作用,也可以调节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氛围。图书馆文化最终把图书馆的价值观作为引导图书馆发展的依据和衡量决策方案优劣的尺度。在图书馆文化的作用下,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语言,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促进了彼此间的充分交流,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6.塑造形象功能

优秀的图书馆总是向社会展示自己良好的管理风格、运行状况及积极的精神风貌,从而塑造图书馆形象,以赢得读者和社会的承认与信赖,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7.辐射功能

图书馆是社会的细胞,图书馆文化不仅在图书馆内部发挥着作用,对本馆员工产生影响,还通过图书馆为外界提供的服务以及与社会其他部门的往来关系等,把图书馆的优良作风、良好的精神风貌辐射到整个社会,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上述图书馆文化的七个功能,在实际运行中不是单独表现出来的,而是综合地、整体地发挥着作用。

(四)图书馆理念

图书馆是为人准备的,所谓图书馆理念,最核心的理念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众所周知,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就是满足人民大众的文献信息需求。图书馆和馆员只有正确理解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事业理念,才能自觉地履行社会职责,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才能把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文献信息需求作为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服务理念是对图书馆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功能、服务宗旨和认识水平的体现。换言之,只有具有浓厚的服务理念的图书馆人,才能热爱图书馆事业,才能千方百计地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自觉地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图书馆能不能发展、如何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表现在图书馆人身上的图书馆主体性意识的觉醒。数字图书馆馆员主体性意识的觉醒、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最终需要图书馆人来完成。因此,图书馆人如何理解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以什么样的服务理念推动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推动图书馆向什么方向发展,就成了关系到图书馆的存在和未来状况的决定性因素。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高科技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把新世纪的图书馆带入到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崭新时期。未来图书馆将发生两个变化:从“有形”到“无形”的变化;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变。这种变革,使图书馆面临新的考验,图书馆馆员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抓住契机,适应新环境、新时代。人文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西塞罗,演变到中世纪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使人更富于人道的精神,体现为一种价值观、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是首要的,凡是尊重人、重视人、承认人的自由意志,为人的幸福而奋斗的态度,都可以说是体现了人文精神。在数字图书馆条件下,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于推动数字图书馆全面进步和发展,提高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拓展数字图书馆的服务领域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五)“以人为本”理念产生的原因

1.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理念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再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无所不包,可以说经济渗入知识,知识渗入经济,当然也融入了数字图书馆。如果数字图书馆依然坚持传统的服务模式,显然与时代潮流格格不入,这必然会促使图书馆走上倚重现代服务模式之路,对服务观念乃至服务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2.时代发展的需要

服务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竞争,未来社会将以服务作为博弈取胜的筹码。在21世纪,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的时代背景下,各行政机关、公共部门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进程中,纷纷转向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的改革。长期沿袭旧制度的权力机构均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它们尚且如此,那么,图书馆在前进的道路上,在服务社会的竞争中,也应该认识到,必须高度重视服务理念,千方百计地搞好服务。

3.市场发展的需要

经济的高速发展让我们看到,“市场化”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而且带来了积极的巨大的影响,如竞争机制的建立。企业家要保持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时时在运营中瞄准市场的变化,把握赢利的策略,以提高抗风险的能力,特别是要建立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机制,为消费者提供最周到、便利、满意的服务。这使我们看到企业家们重视服务策略,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兴业之道。这对图书馆乃至各行各业采取以服务为利器,面向广大读者和大众的方略,既树立了榜样,也是很好的借鉴。

4.自身发展的需要

就图书馆本身而言,也理应高度重视服务。图书馆的发展日新月异,实现了电子化,取得了数字化、网络化成就之后,如何转化为造福社会大众的财富,如何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这是图书馆人必须思考、不可回避的问题。图书馆素来靠资源优势求发展,赢得竞争,但更要靠自己特色的、相关行业不能企及的服务创新与服务优势来发展、提高竞争力。因此,图书馆必须重视服务理念。

正是这些原因使得“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在现在和未来的开拓和发展中,应高度重视服务理念和服务品质的提升,搞好服务。在数字图书馆的现代发展中,我们既要注重技术化发展,也应当强调技术中人的主体性。

事实上,人文主义精神曾经是而且应当是图书馆发展的合理内核和终极目的。我国学者肖希明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不能分离的,两种精神融合在一起,图书馆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在图书馆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才是应有之举”。我们可以说,图书馆应当培育内在的人文精神,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要“以人为本”。要使传统的以信息、知识、藏书等为核心,转向以“人”为核心,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为宗旨。同时,图书馆馆员自身也要提高人文素养,搞好服务,从而体现“读者是上帝”这一人文内涵。只有在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中充分发扬“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图书馆管理文化,提供全方位的阅读服务,才能满足现代快节奏、网络化社会对图书馆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