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图书馆区域联盟的信息咨询实践

高校图书馆区域联盟的信息咨询实践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北京高校众多,截至2017年,北京地区共有91所普通高校,其中中央部属高校37所,市属高校38所,民办普通高校16所。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在联盟的管理方面,规定加入的高校图书馆均需签署“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协议”,并规定参加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的学校,要交纳一定数量的资源使用费。

高校图书馆区域联盟的信息咨询实践

1.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北京高校众多,截至2017年,北京地区共有91所普通高校,其中中央部属高校37所,市属高校38所,民办普通高校16所。在校生为86.14万人,其中研究生27.3万人,本专科生58.84万人,专任教师6.61万人。在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的137所高校名单中,北京有8所高校进入A 类一流大学建设,分别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同时北京有33所高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其中进入A 类引领学科有46个,B 类提升学科有78个,C 类培育学科116个,可见北京地区高校在全国的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7年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经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积极努力,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恢复成立“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eijing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BALIS)建设。BALIS由北京地区高校BALIS管理委员会负责,其下设的BALIS管理中心具体负责BALIS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管理中心设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其下设5个分中心。(1)原文传递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承建。其建设目的是:依托成熟的系统平台,充分利用北京高校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便捷的网络环境,采用集中式门户平台和分布式结合的方式,为北京地区高校读者提供原文传递服务。(2)馆际互借中心,由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承建。该中心的建设目的是:采用集中式门户平台和分布式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北京高校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便捷的网络环境,为北京地区高校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服务。(3)资源协调中心,由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负责。该中心的建设任务是承担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建设中的文献评价、协调采购、资源共建以及组织文献集团采购、联合订购和统一采购等。(4)培训中心,由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负责。该中心的建设目的是为北京地区各高校图书馆之间提供学习、交流平台,以期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中心将关注国内外图书馆事业发展动态,有计划地组织业务、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和学习交流,为促进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5)联合信息咨询中心,由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承建。该中心建设目的是:在BALIS管理中心统一领导下,聚合BALIS成员馆的学科、资源、人员优势,通过强强联合、强弱协助,推动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开展,提高北京高校图书馆的综合信息咨询服务实力,实现更广泛的优质文献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共享,推动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上水平、上层次开展创新服务,为北京的经济发展服务。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包括:北京地区高校文献资源的统一检索平台已上线投入使用,原文传递系统平台、馆际互借系统平台、联合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平台、非书资料云服务平台等一批建设项目都已投入运营使用,各系统平台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逐年提升。同时还开展了数字资源的联合采购、馆藏文献资源的评估评价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主文献数据库也率先上线服务,图书馆员的线上线下各类培训也有声有色,整体业务素质得到显著提高。项目整体建设成果不仅使北京地区高校受益,也直接服务于北京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同时辐射到京津冀等高校。

2.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

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由北京市属高校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发展而来,于2001年12月20日开始运作,建设之初,成员包括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北京市属市管21所高校图书馆。当时北京市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但北京市属高校图书馆却普遍存在人均文献购置量下降、自动化条件和设备制约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构建北京地区高校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实现市属市管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改变以往各校文献资源自我保障、分散发展的模式,走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整体发展道路就显得极为必要。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开始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的建设。其建设目标是依托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充分利用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在各图书馆专业特色馆藏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北京地区高校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使网络的资源与服务功能达到较高水平,与“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建设相补充,形成对北京地区高校网上文献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教学科研所需文献的联合保障,为北京地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支持和咨询服务。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建设内容包括:有选择地联合引进一批中、外文文献数据库,建立几种服务模式,如镜像站点等,直接面向高校读者提供检索服务;有计划的联合建设一批具有学科和学校特色的文献数据库,如学位论文数据库、指定教学参考书数据库、素质教育数据库等;根据各馆的需求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进行图书馆文献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在联盟的管理方面,规定加入的高校图书馆均需签署“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协议”,并规定参加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的学校,要交纳一定数量的资源使用费。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有效地拓展了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范围,提高了信息服务效率,对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方式的变革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对国内地区性文献资源网络的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和推进作用,并推动北京地区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的建设主要包含三个子项目:教学科研数字图书馆、馆员培训体系研究、网上参考咨询。教学科研数字图书馆子项目的相应网站是教学参考资源共享网,它全面整合参建高校的各类教学信息资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以学科(或院系)为导航,课程为中心,数字化教学参考书为重点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主要数据库有机构库、课程库、学科专业库、教学参考资料库、教师库、教师论著库等;内容包括参建高校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师信息、教学参考书信息等,也包括教师课件、讲义、教学参考资料及网络教学资源等各种类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提供多层次的资源导航和强大的检索功能,帮助用户方便地查找和获取教学参考资源。

3.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

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原名上海高校网络图书馆,于2000年12月25日成立,2001年11月更名为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其管理中心设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是上海市教委提出与资助的研究开发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共同创办。该项目的主要功能是在上海地区各级各类学校间实现图书文献资源与信息服务的共建、共知、共享,提高上海地区文献保障率和信息服务水平。该项目是建设在上海教科网平台上的数字图书馆,依托网络化、数字化的统一服务平台,通过使用数据化手段整合利用教育信息资源,将传统的图书馆和互联网检索、传播工具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上海市各教育单位的教学、科研提供更完善、更有效的公共服务保障设施。它的上网开通,标志着上海教育信息化向资源共享、深度利用的高水平、实用性方向发展。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的建设目标是在上海市教委的领导下,把国家的投资、新的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结合起来,依托上海教科网和“校校通”的平台优势,开展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和文献信息资源及数字化建设。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数字文献资源的联合采购、联合编目、联合开发、联合服务,真正实现共建、共知、共享。以上海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Shanghai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SHERNET)为依托,初步建成上海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各校图书馆开展系统化的数字学术资源建设;为各校文献信息服务与资源共享的深层次发展奠定基础;与SHERNET 共同构筑上海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使之成为上海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经过几年发展,已初步建立上海市教育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基本框架。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已建成了全市高校图书馆简介数据库、书目查询数据库、期刊查询系统、资源导航、特色数据库以及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该网络图书馆在整合文献信息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电子文献和全文数据库的网上服务。电子资源已成为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虚拟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校图书馆加盟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共252馆次,受益学校152所;在管理中心建立了4个数据库的镜像(本地服务)服务器;引进数据库的使用量逐渐上升;网络资源对用户需求的保障能力有较大提高。2006年1月4日,在SHERNET 建设十周年纪念庆祝大会上,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管理中心获“上海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十年建设先进集体”奖。

4.天津市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

2001年天津市开始建立天津市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联盟成员覆盖了天津市所有高校。该联盟通过网络互联互通,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数字化图书馆公共数据中心、学科文献信息中心、学科文献数据库、互联互通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联合采编中心、工作人员和读者培训基地等。该联盟资源高度共享,服务功能完备,服务效益明显,是天津市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天津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借鉴国内外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成功经验,根据本地区的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具体状况,在天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教委的直接领导以及市各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和配合下进行的,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初步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地区性紧密型数字图书馆,为推动天津市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全球化和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天津市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以CALIS和CERNET 为依托,紧密衔接天津市教育科研网和天津市信息港工程,本着“整体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起供全市高校资源共享的若干个文献信息中心,逐步形成天津市高校多层次的文献保障网络。联盟主要服务于本市高等教育,并兼顾本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时与市公共馆、科研馆以及其他信息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而推动了天津市信息化工程建设。该联盟建设的启动阶段,本着“精心组织、注重实效”的精神,坚持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原则,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好的效果。为紧扣资源共享这一中心思想,在建设联盟方案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①抓好重点项目建设;②抓好对全局影响较大的基础工作建设;③抓好能使全市高校图书馆普遍受益的建设。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共建,为实现天津市全方位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一方面要加大对文献资源购置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在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上进行改革,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按照“密切合作,统一规划,整体建设”12字方针,建设天津市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天津市有高校32所,其中3所为国家“211”工程院校,是市重点建设单位;天津市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8个,市重点学科42个,建立良好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做好文献信息保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广东网络图书馆

广东网络图书馆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于2002年5月开始筹建,由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牵头承办,2002年10月投资启动了基于互联网络的网上图书馆,并于11月正式列入华南师范大学“211工程”二期建设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是广东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实体建设项目之一。广东网络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中心设于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成员单位主要有9所高校图书馆: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广州大学图书馆。共建和共享的数字资源有中国期刊网、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资源、中国数字图书馆、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国研网信息资源系统、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并试用中宏数据库高教版等9种资源。该馆购买的数据库全省共享,各馆不单独订购。此外,省教育厅网站信息、华南师范大学“广东高校文献中心”累积的各成员馆联合目录33万条数据,可供馆际互借查阅。广东网络图书馆的建设是适应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教育强省,实现科技兴粤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自身教学、科研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数字化校园的内在需求。作为广东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实体建设工程之一,广东网络图书馆在为高校进行自主知识创新,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广东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障。

广东网络图书馆是在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和广东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以CERNET 为依托,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本着统筹规划、分步推进、联合建设、资源共享的宗旨,以数字资源的引进和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为核心,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高水平、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满足了教学科研的需要。广东网络图书馆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应用,初步形成了一个实用的省级高校网络图书馆系统。成员馆遍及全省,2002年年底试运行时,加入广东网络图书馆的成员馆只有38家,至2005年年初共有71所院校和单位加入广东网络图书馆,几乎包括了全省有网络条件的学校,包括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和成人教育院校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考试中心、深圳大学城等。

(1)建成一定规模的数字资源库网络图书馆采取引进、整合数字化资源的办法,引进了一批大中型通用的数字资源,建成了一定规模的数字资源库。目前,广东网络图书馆拥有期刊论文2 000多万篇,学术会议论文28万篇,博硕士论文18万篇,电子图书10万种,经济数据库、书目数据库等各种类型数据库近18个。这些资源安装在中心站点和各分镜像站点。数字资源库的建成,使每个成员馆都能共享统一的网络资源。(www.xing528.com)

(2)广东网络图书馆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已有的网络环境,学校另投入200多万元购置了存储设备和服务器。华南师范大学中心站点建立了存储容灾系统,以满足网络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各分镜像站点也建立了相应的软硬件设备环境。除中心站点外,在6所高校设立了分镜像站点,满足了成员馆的需要,并有效防止拥塞以及出现网络与设备故障。2004年3月,广东网络图书馆独立网站开始建设,同时将广东高校电子图书馆改名为广东网络图书馆,采用Web服务器主机托管在华南地区中心,实行远程维护。

(3)成功开发网络图书馆管理系统。2004年初,开始设计和开发广东网络图书馆管理系统,并于10月启用。广东网络图书馆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用户认证系统:采用IP认证和注册认证相结合,建立了成员馆IP地址数据库。②异构数据库统一检索平台:读者一次登录可实现对广东网络图书馆已购各种数据库的跨库检索,并可索取原文。③书刊目录检索平台:通过书名等途径,可检索到某一文献各成员馆收藏情况及借阅状态。④网上联合参考咨询系统:参考咨询系统是广东网络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集中式的模式,实时咨询和非实时咨询结合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了指定专家提问、表单咨询、常见问题咨询、智能咨询等服务方式。⑤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系统:通过联合目录检索,可了解成员馆间馆藏文献的收藏状态,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达到资源的充分共享。⑥电子政务平台:图书馆主管者、领导层可以通过对各成员馆及整个网络图书馆业务工作和信息服务情况的了解,微观指导和宏观掌握其现状及发展动态,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调控。⑦个性化服务系统:根据读者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读者可以向图书馆荐购图书、收藏自己喜好的书目、存放网址和文件等。⑧用户培训系统:提供各种课件对读者进行培训服务。

广东网络图书馆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和丰富的数字资源,采取各种方法和形式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大力开展网上读者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6.福州地区大学城图书馆联盟

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FULINK)是在福建省教育厅支持下建立的。福建省教育厅于2009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若干意见》(闽教高〔2009〕10号),旨在加强福州大学城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更好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培养各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提高福州大学城建设的效益。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其中的主要项目之一。福州大学图书馆是该项目的主要牵头单位。FULINK 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整合福州大学城内的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江夏学院、闽江学院等8 所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文献信息资源的联合保障体系和共享机制,发挥联合优势,为大学城共享域内师生提供校际的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高水平便捷的信息资源“一站式”服务,更好地为各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FULINK 的组织架构如图3.1所示,其建设模式特点可归结为:政府资助下以顶层设计为理念设计联盟框架,支持异构平台,项目驱动引领共建共享,开展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通过矩阵管理充分调动成员馆的积极性,从点到面向外辐射提高受益面,设立研究项目提高平台建设水平。在联盟合作机制方面,能平衡读者、图书馆、图书馆联盟和合作商的各方利益,特别是大馆和小馆都能各施所长,尽其所能,团结协作,为联盟的建设奉献一分力量;在服务机制方面,以达成共识、精心策划的各项服务项目建设为核心任务,逐步拓展,完善功能,推广宣传,不断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在管理机制方面,通过制度建设和矩阵式管理,使各个专业工作组充分发挥民主,畅所欲言,提供实施方案交由协调小组进行最后的决策;在绩效评估方面,设立专项奖励经费,对联盟中几乎所有的共享行为进行评估,并量化为奖励分,最后按贡献大小分配奖励经费,在联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利益平衡机制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实践。

图3.1 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组织架构图

7.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图书馆联盟

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图书馆长联席会(JULAC)是一个拥有8所高等教育学院的地方性图书馆联盟,宗旨是讨论并协调8所高校资源共享服务方面的事项。由香港特别行政区下属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提供经费资助。该联盟成立于1967年,由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8所大学组成。每年由8所大学遴选联盟的轮值主席,通常由大学图书馆馆长担任,任期一年。一年中,JULAC 按惯例至少召开4 次会议,联盟内相关事务由常委(Standing Committees)和专门工作小组(Special Task Forces)的专业馆员执行。目前JULAC 管理委员会下有8 个工作小组,负责JULAC 的各项工作。①资源存取服务委员会:负责利用新技术,发展成员馆间的馆际互借服务;②书目服务委员会:主要推进书目服务的合作,开展香港中文名称规范计划(Hong Kong Chinese Authority Name Project,HKCAN);③中央贮存任务小组:负责推动建立共8所成员馆集中贮存资源的中央贮存库的可行性探索和评估;④合作发展委员会(CDC):负责8 所大学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联合采购工作;⑤多媒体委员会;⑥参考咨询服务委员会;⑦版权委员会:关注和收集香港版权法的发展概况,处理成员馆的版权法令问题,普及有关信息传递应支持教学和科研的相关法规;⑧统计委员会:收集和报告成员馆发展及联盟运作的一系列相关统计数据。JULAC 有各种资源共享项目,如馆际互借项目、中文资料编目共享、中文名称规范合作计划、联合批准采购项目、专题研讨会计划等。其中馆际互借项目,JULAC 与香港速递公司(DHL)合作,签订文献速递协议,以保证在每个工作日运送成员馆间的馆际互借图书或复印件。JULAC 还提供通用借书证服务,实现通借通还,方便读者。此外,成员馆还合作借用INN-Reach系统,开展“香港高校图书馆联网”(Hong Kong Academic Library Link)服务,极大地提高了馆际互借服务效率。中文名称规范工作是鉴于香港地区中英文并重的双语社会环境,开展以规范记录模式的确立,规范记录在书目资料库中的实际应用,硬体设备及软件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该项工作引起了世界华文图书馆的极大关注。

8.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

台湾地区的图书馆联盟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基于文献资源共享的目的,以馆际互借为开端,经过长期的发展,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形式的图书馆联盟几乎遍及台湾各地,既有全台湾范围的,也有地域性的;既有跨行业联合的,也有行业内部联合的。这些联盟组织既有实体性组织,也有虚拟性合作。无论从规模和数量,还是从服务和管理方面来看,台湾地区图书馆联盟的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地区范围的联盟有“全国图书书目资讯网”(NBINet)、“全国文献传递服务系统”(NDDS)、“全国学术电子资讯资源共享联盟”(CONCERT)、台湾地区电子书合作社(TEBNET);行业性的图书馆联盟有所谓“全国技专校院图书馆馆际合作联盟”“卫生署”电子图书馆联盟等;地域性的图书馆联盟如台湾联合大学系统(UST)、文山区大学图书馆联盟、高雄地区大学图书馆联盟、北区技专院校际合作联盟等。联盟的实践形式多种多样,如馆际互借联盟、文献编目联盟、馆藏发展联盟、电子资源联盟、参考咨询联盟等。策略联盟注重利益的共同性和合作的策略性、灵活性,更能提升联盟的共享效率。策略联盟成为台湾地区图书馆联盟的主流发展模式。台湾“教育部”、相关政府部门和图书馆界非常重视策略联盟在馆际合作方面的有效运用,其中拥有为数众多的区域性大学图书馆联盟。台湾部分大学图书馆联盟的详细情况见表3.1。

表3.1 台湾部分大学图书馆联盟详情

上述台湾部分大学图书馆联盟成立时间普遍较早,主要开展的联盟业务包括馆际互借、联合编目、合作馆藏发展、合作网络参考咨询服务,进行电子资源需求调查、办理采购电子资源采购业务及后续使用推广事宜等。其中,馆际互借服务是多数图书馆联盟开展的基本合作项目。由于联盟成员馆参与联合采购数字资源,因此,台湾电子合作书社(TEBNET)为成员馆提供电子资源的浏览和借阅服务,并允许用户复印和打印电子书部分内容。台湾联合大学系统(UST)通过开通校际专车,提供“代借代还”服务,将4 校师生所借图书送到其所属图书馆,还书亦同样由校际专车运送。多数台湾大学图书馆联盟开展联合编目合作业务。台湾学术电子书暨资料库联盟(TAEBDC)主要由台湾“教育部”提供补助款,联盟成员馆负担每年自筹款(仅购置电子书),由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成功大学、中兴大学、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及云林科技大学等6校图书馆组成运维小组,共同负责进行电子资源需求调查,办理电子资源采购业务及后续使用推广事宜。与此同时,还积极引入新的合作编目软件,如NBINet统一使用GUICAT 进行联机编目,保证了书目数据的统一性和通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