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艺术史:直面人生的纪实摄影

宁夏艺术史:直面人生的纪实摄影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起,丁三成是宁夏第三届至十六届共14届“看今朝”新闻摄影大奖赛的组织者和评委,还参与组织了140多期《宁夏日报》《摄影之家》专版。宁夏的专题纪实摄影开始生发并产生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张春荣、王征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主持举办了1988年的宁夏十一青年摄影作品联展和1992年的陕、甘、宁边区4000里纪实摄影展。

宁夏艺术史:直面人生的纪实摄影

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社会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因而具有记录现实和保存历史的价值。纪实摄影的出现是摄影本身的一次解放,它意味着摄影走出了风光摄影的峡谷,开启了记录社会生活的新天地。纪实摄影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它真实地展示了现阶段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它又给后世留存了可资借鉴的珍贵史料。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实摄影应该是摄影艺术的主体,是真正意义上的摄影文化现象。文艺理论界也普遍认为,在众多视觉媒介中,纪实摄影作品对社会的影响更直接、更强烈,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显示出其珍贵的价值。

进入新世纪后,纪实摄影特别是专题纪实摄影由于贴近生活、关注现实,越来越多地走入人们的视线。宁夏纪实摄影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它起始于媒体的新闻摄影,那时的图片兼有新闻与纪实的功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新闻纪实类的图片大行其道,占据重要位置。在《宁夏日报》《银川晚报》《固原日报》等媒体和高校工作的杨立衡、石观达、米寿世、周鹏起、马忠义、温炳光、丁三成、詹安稳、李雪冬等人,拍摄了大量的新闻纪实类图片。

温炳光(1941— ),山西人。曾为《宁夏日报》摄影部主任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温炳光有过军旅生涯,1975年转业到《宁夏日报》做摄影记者至退休。他认为人是社会生活的主角,摄影镜头应更多地瞄准主角,要通过摄影作品颂扬人性中的真善美、针砭假恶丑,让摄影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社会的进步。温炳光有多幅摄影作品在宁夏文学艺术评选中获奖,并在全国好新闻摄影评选中入选,其中《巧手》入选全国第十二届摄影艺术展。1985年,《婚礼迎远客》等三幅作品入选全国好新闻摄影作品展,并在当年全区好新闻作品评选时获得一、二、三等奖。他拍摄的新闻摄影组照《叫我如何面对》获全国好新闻摄影作品一等奖。

丁三成(1950— ),陕西人。曾任《宁夏日报》摄影部主任、宁夏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宁夏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丁三成长期从事新闻纪实摄影,记录报道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精彩瞬间,有多幅作品在历次影展影赛中获奖,其中《兑现》获1991年宁夏新闻奖一等奖、全国省级党报好新闻奖二等奖。《西海固打窖蓄流势头旺》获1996年宁夏新闻奖一等奖、宁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摄影作品一等奖。《相会在凤城》1998年获宣传宁夏四十大庆好新闻一等奖、全国省级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女党员为下岗职工献爱心》获1998年宁夏新闻奖一等奖、全国省级党报好新闻二等奖。《猴儿嬉鼓》2004年获宁夏新闻奖一等奖、全国省级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在各类报刊发表新闻摄影论文30篇。2001年参与编写《摄影艺术论丛》一书。2004年出版《照片故事》个人专辑。从20世纪80年代起,丁三成是宁夏第三届至十六届共14届“看今朝”新闻摄影大奖赛的组织者和评委,还参与组织了140多期《宁夏日报》《摄影之家》专版。1998年被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评为首届中国新闻摄影学术活动突出贡献者。

李雪冬(1956— ),宁夏人。曾任宁夏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宁夏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宁夏新闻摄影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雪冬的新闻纪实摄影大多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生态环境、社会文明和大众的生活状态,擅长以小见大,现场感强。代表作品有《教授课堂到乡村》《西北春来风沙紧》《黄河渔夫》《嫁日》《李塬畔的孩子们》等,并在历次影展影赛中多次获奖。李雪冬还在《中国摄影报》等报刊书籍上发表摄影论文多篇,其中《唯美主义对中国摄影的影响》一文,在第六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上和2004年全国高校摄影论文评选中被评为优秀论文,并被多家报刊书籍刊载。2004年出版个人摄影专辑《天地人》。

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内摄影界受国外摄影趋势的影响,出现了体裁专一、内涵更为深刻的专题纪实摄影。宁夏的专题纪实摄影开始生发并产生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张春荣、王征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进入新世纪,宁夏摄影人中纪实摄影者不断涌现,纪实摄影作品数量逐渐增加,开始与风光摄影比翼双飞,这一时期拍出有影响力的纪实作品的有王正明、吴忠、邬志斌、杨红选、葛世卿、詹安稳、海洋、吴建新、王猛等人。

张春荣(1960— ),河北人。一级摄影师。曾任宁夏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宁夏摄影职业鉴定所副所长、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函授学院宁夏分院教务长、宁夏摄影家协会主席等。张春荣从事摄影工作以来,一直立足于西北这片黄土地。他发起并组织了1987年的宁夏自行车银南七县纪实摄影创作活动和1992年的陕、甘、宁边区4000里纪实摄影拍摄活动。主持举办了1988年的宁夏十一青年摄影作品联展和1992年的陕、甘、宁边区4000里纪实摄影展。2001年举办了个人影展“会议人物——张春荣摄影作品展”。2004年出版个人影集《中国当代摄影家丛书·宁夏卷——会议人物》,是他纪实摄影的代表作,曾获中国摄影家协会“大众摄影”一等奖,并被《人民摄影·青年摄影家专栏》专版介绍。《黄河夕渡》获宁夏第四届文艺评奖优秀奖,《山之魂》获宁夏第五届文艺评奖二等奖,《人物》获宁夏第六届文艺评奖二等奖,《戏迷》获宁夏第七届文艺评奖一等奖。2004年出版个人摄影专辑《照片故事》。张春荣在摄影理论研究方面也多有建树。他撰写的《对于摄影“民族”化的反思》在第五届宁夏艺术论文研讨会上获二等奖,《浅谈艺术摄影的节奏》在《宁夏大学学报》发表。2001年参与编写出版了《摄影艺术论丛》。

王征(1960— ),山东人。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人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理事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王征作为20世纪90年代宁夏纪实摄影的突出人物之一,用纪实摄影与图像采集的方式记录了西海固的自然生态及人文生态,开启了建立中国民族人文生态影像资源的进程。他的摄影作品有《最后的宁静——西海固》和《西海固的事情》等。2015年王征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之摄影传播奖,颁奖评语说:王征从推进我国摄影创作走出“消遣娱乐”“沙龙摄影”等机械摄影出发,积极策划、组织、编辑《像说》等系列前卫和先锋意识的摄影图书,在实践和理论上展示了影像构成方式、影像形态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对于提高我国摄影创作的艺术层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摄影艺术理论、推动摄影创作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品《最后的宁静——西海固》获得中国艺术摄影学会颁发的最高荣誉奖“金路奖”(社会纪实类)。出版《西海固的事情》《摄影中国1956—2006》《中国摄影家王征——寂寞生灵》《像说》《非像说》《隐没地——上圈组文学与影像越界实验》等作品。

王正明(1952— ),山东冠县人。曾任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新闻系副教授、银川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宁夏摄影家协会理事、宁夏艺术摄影学会名誉主席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王正明十八岁时学习冲洗胶片、制作照片。1992年为宁夏近五百家企业拍摄广告照片。1998年考入武汉大学新闻系摄影专业(成人教育)深造。在校期间摄影《同样是童年》(组照),获得首届中国大学生乐凯摄影沙龙展优秀奖。2002年在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任新闻系副教授,为学生讲授新闻摄影、广告摄影等课程,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其中两次获艺术作品甲组一等奖。他被教育部评为艺术展演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他先后为《民族服饰文化》《锦绣塞上——团结和谐新宁夏》《宁夏对外经济贸易》《宁夏名优新特产品专辑》等三十多部画册提供了摄影图片。作品被收入《银川文学艺术精品工程——摄影卷》,还有大量作品入选入展各类影展影赛并多次获奖,其中《烈火金刚》获宁夏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一等奖,《大救星》获宁夏第五届摄影艺术展览一等奖、中国少数民族摄影艺术联展一等奖。

吴忠(1954— ),江西万安人。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艺术研究室研究员。吴忠对具有人文内涵的纪实摄影情有独钟,在他看来,拍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用镜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塑造他们的历史群像,是纪实摄影的应有之义,也是摄影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吴忠先后拍摄了《母与子》《茶馆里的戏班》《外来工希望小学》和《老外来到咱社区》等纪实组照,用平实的摄影语言讲述发生在人们周围的小事,描绘寻常百姓的众生相,再现他们的生活场景和生存环境,试图展现一幅宁夏城乡之间芸芸众生生生不息、和谐共融的社会画卷。这几组照片先后在国内影展获奖,其中《茶馆里的戏班》2008年入选上海第九届国际摄影艺术展。

邬志斌(1959— ),内蒙古包头人。曾任宁夏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银川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20世纪90年代,邬志斌连续拍摄了《乌金淘客》《贺兰山最后的羊群》等系列纪实组照,记录了宁夏矿区和大山里底层人的生存状态,图像新颖锐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作品在《中国日报》《中国摄影家》《民族画报》及《南方周末》《东方早报》《凤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刊载,影响广泛,邬志斌一时成为宁夏纪实摄影圈里的新锐。他认为,真正的摄影师要透过取景框去认知这个社会,透过镜头去剖析这个社会,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要努力保持清醒、秉持良知,这是拍摄作品最重要的一点。邬志斌先后拍摄了多部专题纪实摄影作品,有《大桥下的百姓》《硬卧车厢》《涝河桥的宰羊人》《十字路口的下岗职工》《大墙里的演出队》《生活在地震带里的人们》等。作品先后入选《中国人本》纪实摄影集和《最后的:震撼中国的不朽影像》丛书、《银川文联艺术精品工程——邬志斌作品集》等多部书刊,并在中国美术学院“万象”——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摄影展、平遥国际摄影节“寻找中华脸谱”等多个影展中展出,其中系列纪实组照《赶着羊群下贺兰》2007年获全国摄影艺术展记录类优秀奖,《乌金淘客》2015年获宁夏第九届摄影艺术展览纪实类一等奖。

杨红选(1962— ),甘肃合水人。银川市委办公厅处长、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银川市文联副主席等。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务院研究中心智库专家。杨红选有十年军旅生涯。他的纪实摄影组照《贺兰山下的女兵》,画面中荒芜的戈壁旷野,寒风中飘飞着白絮,一群身穿绿军装的女战士正在严酷的环境中摸爬滚打。这组照片构图讲究,用光自如,生动再现了贺兰山下女兵不畏艰辛刻苦训练的生动场面,在军区摄影比赛中获奖。纪实组照《军医进了咱们村》,记录了解放军某部队在移民村设立义务服务诊所,为移民群众解决就医难的感人场面,在军队报刊和《宁夏日报》刊发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杨红选转业到地方后,又接连推出了《贺兰山的岩羊》《科技下乡进农家》《科技下乡到田头》等纪实组照,真实反映了党和政府关爱百姓、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社会现实。杨红选认为纪实摄影要有主题意识,要目的明确、中心突出、形式简洁,还要在抓住事件本质的同时,讲求艺术的表现效果。杨红选在风光摄影方面也颇有建树,认为追求美应该是风光摄影不变的主题,但这种美不是不加选择的复制,不是没有构图、角度、用光的考量和内涵表现的随手拍,而是要通过艺术性取舍寻求最佳的表现形式,让读者在欣赏图片时有冲动、有思考、有回味,能够触动人的情感,从而达到陶冶人的作用。近年来杨红选基本完成了“湖城银川”大小湖泊的拍摄计划,又开始着手对银川确定的十六处最美景点进行拍摄,以展现银川“塞上江南”的美丽景色。

葛世卿(1962— ),辽宁辽阳人。银川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他与王征、王新正、张春荣、刘涵、马俊杰、李宝峰、高克勤、季忠伟、靳万山、陈建军等青年摄影家,于1987年12月30日至1988年1月8日在全区成功举办了宁夏十一青年摄影作品联展。这一有超前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影展,引起了宁夏乃至全国摄影界的反响。影展跨越时空的前卫信息,引起了宁夏摄影界“破”与“立”,“创新”与“固守”的热烈讨论。今天看来,当年的“十一青年人影展”让宁夏摄影在艺术上脱胎换骨,而他们也成为引领一方摄影的探索者。葛世卿的摄影作品多次入展入选各类影展影赛并获奖。他担任银川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后,经常带领摄影队伍到盐池革命老区和宁夏南部山区采访拍摄,关注老区生态建设的进展,宣传宁夏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的成就。2016年春节期间,他带领一百多名摄影家走访移民群众家庭,开展义务摄影送“全家福”照片的活动。小题材反映大世界,是葛世卿摄影艺术的一大特点。他拍摄了一对易地搬迁的新人的婚礼纪实组照,画面中熙熙攘攘的场面、红红火火的灶膛、羞羞答答的新人,一个个生动的细节紧扣幸福祥和的主题,展示了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富民政策给南部山区易地搬迁群众带来的幸福生活。

詹安稳(1963— ),陕西汉中人。银川晚报摄影记者、宁夏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詹安稳有数百幅作品入选全国和自治区各类影赛影展,有多幅作品获得多个奖项。他的照片,有反映时代变迁、社会和谐发展的,如《镜头对准老百姓》;有关注弱势群体和他们在城市里艰难生活的,如《城市边缘人》《走进农民工》;有表现人间真情的,如《送战友》《父亲》;还有关注环保、针砭时弊的,如《沙尘暴敲响环境保护警钟》《沉重的代价》……三十载流年似水,在摄影这条路上他跋山涉水,用镜头聚焦社会万象,用影像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动,用光影定义着平凡中的深刻。因业绩突出,詹安稳先后获得“自治区首届名记者”“中国地市报百佳摄影记者”“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海洋(1967— ),宁夏同心人。同心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同心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宁夏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摄影作品获宁夏第八届、第九届文艺评奖二等奖、一等奖,第二十二届、第二十四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纪录类优秀奖、铜质收藏奖,第八届“大河上下”二等奖。个人被授予“宁夏十佳摄影师”、宁夏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第四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优秀摄影师奖”等称号。

吴建新(1968— ),宁夏灵武人。宁夏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吴建新是一位在风光摄影和纪实摄影两大领域里都有建树的“双栖”人物。自1989年首次在《宁夏日报》发表作品以来,在各类影展影赛和画册报刊展出发表摄影作品千余幅。作品参加“视觉万象 不再边缘”摄影展、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周全国优秀摄影作品联展、北京最美非洲摄影展等。作品先后获第八届“佳能杯”亚洲风采华人摄影比赛三等奖、“大红鹰”中国风光摄影大赛优胜奖、首届“乡土中国”纪实摄影比赛收藏奖等。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服务基层优秀会员”称号。论文《宁夏摄影怎样与国际接轨》收入《摄影艺术论丛》一书;《论摄影作品的评价与审美》获宁夏第八届文艺评奖摄影评论三等奖。吴建新聚焦宁夏生态移民纪实影像展,于2018年1月13日在银川市文化艺术中心展出。2018年6月,《“走向幸福”宁夏生态移民影像志》摄影作品出版,传播和彰显“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的意义。吴建新用十二年时间创作拍摄的专题摄影作品,彰显了宁夏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依托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克服困难,摆脱贫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精神力量。同时也在纪实摄影以及报道摄影的采访拍摄中积极实践一些新思想和创作方法,在创新中获得新的摄影理论。

王猛(1971— ),吉林四平人。《宁夏日报》摄影部副主任,宁夏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2003年,在宁夏新闻摄影界已小有名气的王猛成为《宁夏日报》第一个拿起数码相机的摄影记者。王猛从十年来拍摄的数万张资料中精选出180多张照片,汇成一部舞台摄影作品集《超越与俘获》出版。2005年宁夏文联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这一时期还有多位在宁夏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活跃在宁夏摄影舞台上,他们拍出了大量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纪实摄影作品,为宁夏纪实摄影长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其中有张万玉、柴建方、田春林、蒲定华、李学祥、孙国才、梁宏、郝盛元、强继周、郭宁、邓尚喜、杨民武、陶克图、师庆和、贺永泽、李树岩、牛红旗、田玉才、郭长江张辉、余宏、张旭东、黄永刚、石宇清、林生库、娄广臣、马晓峰、曹文德、赵豪、石文轩等。(www.xing528.com)

总之,21世纪是一个催生摄影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21世纪的宁夏摄影以它纷繁迭次的摄影万象,开启了发展的不息潮流。绚丽多彩的风光摄影和直面人生的纪实摄影,犹如鲲鹏的硕大双翼,引领着宁夏摄影人扶摇直上搏击云天。宁夏摄影人有幸走入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宁夏摄影人没有辜负这个伟大的历史时代!

2009年1月,摄影家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

2009年,“沙坡头杯”全国摄影大赛创作活动

2012年,宁夏摄影家协会组织摄影志愿者向盐池体育馆赠送摄影作品

2013年,宁夏老摄影家作品联展合影留念

2013年,中国文联摄影培训项目在同心开班,著名摄影家梁达明为学员授课

2013年,中国文联文艺培训志愿服务试点项目摄影培训项目在宁夏启动

2014年,“宁夏一日·定格9·23”摄影作品展

2014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摄影小分队在青铜峡市峡口镇企业车间

2014年,宁夏摄协组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摄影小分队在青铜峡市峡口镇布展

2015年,摄影家深入西吉田间地头

2016年,宁夏第九届摄影艺术作品展基层巡展

2017年,宁夏摄影家协会第七次主席团成员

2017年,新春走基层摄影小分队在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双泉村为村民拍摄全家福

2018年2月,宁夏文联开展“六个一 心连心”活动,赠送全家福

2018年,宁夏文联开展“六个一 心连心”活动,为乡亲拍摄全家福

摄影画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