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通志:桂西、桂西北的侨乡

广西通志:桂西、桂西北的侨乡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池市是新侨乡,有归侨、侨眷4100多人,主要来自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辖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和西林县,行政区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25.6平方公里。全年接待游客405.4万人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415元。2005年12月29日,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批准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百色学院。

广西通志:桂西、桂西北的侨乡

百色市和河池市。百色市革命老区是国家安置印度尼西亚、越南归(难)侨生产生活基地之一,有归侨、侨眷7566人,主要分布在右江、靖西、那坡等县(区)。河池市是新侨乡,有归侨、侨眷4100多人,主要来自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

2005年,百色市外事侨务公室参与接待来自德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和中国澳门地区客人8批120人次。签约项目8800万美元。河池籍海外华侨、华人2.3万人,主要分布在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地区和美国居多。归侨、侨眷4100多人。1991—2005年,河池市各级侨务部门引资项目48项,资金总额为83299万元人民币

百色市

市情 前身为百色地区,2002年撤地设市,位于广西西部。是广西最大的铝工业基地。辖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和西林县,行政区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25.6平方公里。2005年末人口373.78万,其中市区人口33.25万。有壮、瑶等少数民族321万人。耕地面积40.28万公顷。有林面积147.8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5%。市区绿地面积770公顷。等级公路里程4157公里,其中二级公路679公里。内河通航里程915公里,港口吞吐能力208万吨。社会用电量64.89亿千瓦时。主要旅游景点(区)有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通灵大峡谷群、百色起义纪念馆、左右江红色旅游区和澄碧湖风景区,其中百色起义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左右江红色旅游区为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澄碧湖风景区为自治区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405.4万人次。重要矿产资源有铝土、金、铜、水晶、褐煤、石油和锰,其中铝土矿探明储量5亿多吨,远景储量在10亿吨以上。地方资源有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锰合金及土特产品果、白毫茶、八渡笋、八角、茴油、生姜桐油、板栗、田七、蛤蚧酒等。

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3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9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9.7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415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23亿元,支出37.3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75.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2亿元。商品出口总额644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56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77元,人均消费性支出522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83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353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5万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06.24亿元。

全市有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5个,科技人员5.79万人。获地厅级以上奖的科技成果5项。大学5所,教师566人,在校学生1.82万人;普通中学237所,教师1.2万人,在校学生20.07万人;小学1677所,教师1.87万人,在校学生31.79万人。乡(镇)以上文化馆12个,图书馆12个(藏书105万册),博物馆11个,体育场馆3862个。艺术表演团体13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62.4%和89.8%。医疗卫生机构265个,卫生技术人员7656人(医生3557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6900张。固定电话用户58.0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4.59万户。人均使用住房面积25平方米(其中市区23平方米)。人口出生率11‰,人口自然增长率5.71‰。新增就业人数1.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全年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财政投入1540万元,教育事业财政投入1.74亿元,卫生事业财政投入1.17亿元,社会保障财政投入1.09亿元。2005年12月30日,百色至云南省富源县罗村口高速公路正式通车。2005年12月29日,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批准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百色学院。百色市提出构建以市区为中心、与沿右江河谷出海通道和南部出关通道构成右江三角特色经济区的设想。该区域2004年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人口、土地面积分别占百色市的80.4%、77.8%、71%、65.8%、47.7%。按照计划,右江三角特色经济区2010年的生产总值将达到425亿元,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90%;工业总产值将达到750亿元。2005年8月26日,中国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百色水利枢纽下闸蓄水。百色起义纪念馆于1999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兴建,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2200平方米,由江泽民题写馆名。自1999年12月开放至2005年上半年,先后接待了胡锦涛、温家宝等5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各地前来参观的群众达250多万人次,曾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展览精品奖,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侨情 百色市是国家安置印度尼西亚、越南归(难)侨生产生活基地之一,有归侨、侨眷7566人(其中归侨2443人、侨眷5023人),重点分布在右江区、靖西、那坡等县(区),除部分在厂矿企业、机关单位外,大部分分布在农村。20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中安置的归(难)侨主要分布在右江区、靖西、那坡县和百色华侨农场。经过四五十年的生产生活变化和生息演绎,归难侨的生产生活及人员构成发生了变化,安置在百色华侨农场的归(难)侨,通过辛勤劳动、艰苦创业,在昔日荒坡上种果树和黄红麻等,生活有了相对稳定的保障。特别是改革开放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难侨从单一的农业生产,逐步走向运输、饮食、家电修理等第三产业,原华侨农场也转向走工业化道路,归(难)侨的生产生活水平逐年得到提高。

百色市认真组织各县(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实施办法》,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广大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激励归侨、侨眷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和积极性。一是加强领导。成立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实施办法》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侨务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担任,成员由各涉外部门组成。各县(区)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二是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2005年8月,在全市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实施办法》宣传月活动。电视播放专题13次,广播14次,出动宣传车辆9辆次,挂横额11条,张贴标语700多张,办板报9版,发放宣传资料近1万册(张)。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实施办法》列入“五五”普法规划。

1992年,百色地区侨务办公室共接待来访32人次。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就学和落实政策。

1993年,百色地区侨务办公室共接到来信5件,接待来访16人次。涉及内容较多,对于侨胞反映的意见和要求,百色市外侨办都一一了解,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2002年以来,百色市受理归侨、侨眷来信来访800多件,主要涉及社会保障、退休待遇、照顾上岗、解决就业、生活困难、矛盾纠纷、开学照顾、工作调动、申请出境探亲定居、住房问题以及个体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百色市外侨办坚持以“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基本原则为出发点,通过抓好信访维护侨益,保证信访渠道畅通,充分发挥维侨服务的职能。凡是来信来访中属重点难点问题的,领导亲自处理和接待,提高来信来访的办结率。

百色市在归侨、侨眷的安置、就业、子女入学、困难救济、离退休生活待遇等方面都给予一定的扶持和适当照顾。在安置就业方面,政府对安置归侨、侨眷的企业给予长期扶持和照顾。比如,华侨建材厂1978年安置越南归侨200多人。为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该厂需要拆迁。百色市根据该厂职工一次性安置的要求,把生产区土地转让费650万元和地面资产处理费全部用于安置职工。在解决难侨无房户问题,通过“三个一点”(政府出一点,侨办出一点,难侨本人或亲戚朋友出一点)的办法来解决。比如,那坡县用这个办法解决了两户无房住难侨住房问题。在子女入学方面,百色市每年出具“三侨”考生证明50人以上。在困难救济方面,全市困难归侨、侨眷按有关规定符合享受“最低生活待遇”的有467人,已全部做到应保尽保。

妥善解决华侨农场13户归侨职工住房受四塘镇农贸市场建设影响等问题,给予13户归侨、侨眷拆建补偿费,维护了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归侨、侨眷出入境受法律保护。凡因私申请出境的归侨、侨眷,公安部门按期限办理手续;因境外直系亲属病危、死亡或者限期处理财产等特殊情况急需出境的,根据申请人提供的有效证明,公安部门给予优先办理手续;归侨、侨眷职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出入境探亲的待遇,经批准出境定居的归侨、侨眷职工,其退休金养老金、退职金照发,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归侨、侨眷申请自费出境学习、讲学、经商的,其所在单位及有关部门都提供便利。

侨务机构、社团、侨刊 侨务机构1991—2001年,负责百色侨务工作的机构是百色地区侨务办公室,2001年,推行行政机构改革,原百色地区侨务办公室、百色地区外事办公室合并成立百色地区外事侨务办公室,负责百色地区外事和侨务工作,指导百色地区各县(市)外事侨务工作。200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百色地区撤地设市,百色地区设立地级百色市,百色地区外事侨务办公室改为百色市外事侨务办公室。2003年3月,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地级百色市党政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百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百色市外事侨务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明确规定百色市外事侨务办公室是百色市人民政府主管外事侨务工作的工作机构,也是市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常设办事机构。内设秘书科、涉外边境科、侨务科3个职能科。行政编制7名,后勤服务编制1名。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主任2名,科级领导职数3名。

社团 百色市侨联前身为百色地区归国华侨联合会。1985年3月成立。2002年10月百色撤地设市,百色地区归国华侨联合会改为现名。办公地址在向阳路。

对外侨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百色市外事侨务办公室采取团组出国访问和出国举办招商推介活动的形式,广泛开展对外侨务工作。

出访 1996年11月,应世界广西同乡联谊会的邀请,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时任百色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文明率百色地区侨务部门领导组成的代表团,前往马来西亚参加世界广西同乡联谊会代表大会,与各国的广西乡亲代表欢聚一堂,共叙情谊,会见一些老朋友,也结识一些新朋友,增进了友谊。回广西途经中国香港、澳门时,代表团拜会了一批港澳朋友及知名人士,共同探讨合作前景。

2001年9月,百色地区侨务办公室参加自治区侨务办公室组织的“广西侨务访问团”,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拜会了各国的广西籍华侨、侨领,与他们座谈,介绍百色、宣传百色。

2003年4月,百色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参加自治区侨务办公室组织的广西侨务代表团,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先后拜会了3个国家的6个华侨华人广西会馆,与100多位侨领和乡贤进行了座谈交流,还给各位乡贤分发了100多份特别制作的小册子《希望的红七地——百色》,并向各国华侨华人广西会馆介绍了百色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投资环境。通过交流活动,广交了一批朋友,增进了与海外华侨华人社团、海外乡亲的情谊,也增进了当地侨界对百色的了解。

2004年,百色市经贸考察团一行24人赴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进行友好访问。为了配合做好考察服务工作,百色市外事侨务办公室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侨务部门朋友多、交流广的优势,通过“侨”这条纽带,积极主动联系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华侨华人广西会馆,努力为市委、市政府考察团出访和考察铺好路子,为考察团访问期间举行推介会和项目活动做好相关前期工作,并派员随团出访。考察团在考察访问东盟三国期间,共举办了3场推介会,中国商会、泰国世界广西同乡联谊会、柬埔寨广西总会以及工商界、企业界、知名华侨、侨商近百人出席推介会,考察团共拜会和会见东盟三国各界人士120多人次,达成经贸合作协议(意向)12项,资金总额7.05亿美元。东盟三国侨界人士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推介,对百色有了新的了解。

2004年9月,百色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以分管侨务工作的副主任为团长,由有关分管外侨工作的县领导、侨办主任和侨资企业负责人组成的“广西百色市侨界商务代表团”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在出访期间,拜会了新加坡广西暨高州会馆、马来西亚广西总会馆、泰国广西总会馆和部分侨商,与这些华侨华人探讨博览会经贸合作,介绍百色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投资环境、优惠政策,为百色的“联络友谊”、侨商投资打下了基础。

2005年7月,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越南高平省人委双方领导2005年4月14日在越南河内签订的《建立边境磋商合作机制问题会谈备忘录》的有关精神,加强与越南高平省各层次、各领域的交往,应越南高平省外事厅的邀请,百色市外事侨务办公室组织广西百色市外事代表团一行5人对越南高平省进行了为期3天的访问。百色市外事代表团在高平期间与越南高平省外事厅代表团举行会谈,就双方在口岸经济、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情况进行了回顾和评价,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意见和建议。会谈结束后双方签署了会谈纪要,达成了今后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共识。

迎访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百色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来百色探亲访友、旅游和参观访问逐年增多。

1996年,泰国黎苏庆先生到百色访问,他对百色地区侨办推荐的关于平果铝带厂的项目很感兴趣,表示要当天找平果县有关部门人员洽谈,百色地区侨办当即促成此事,并在第二天陪同黎苏庆先生到平果考察,签订项目的投资意向书

1997年,百色地区侨办积极开展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的对外联谊工作。年内先后邀请和接待了澳门广西联谊总会参观访问团、香港基协工业中学师生生活体验团、新加坡广西暨高州会馆联谊参观访问团、泰国广西总会馆首长访问团等4批76人次。

1998年1月,百色地区侨办邀请澳门市政会议员、澳门广西联谊总会会长何玉棠、副会长温深文来百色考察。

1999年,百色地区侨务办公室利用百色起义70周年纪念活动、1999年百色商品交流会等机会,邀请澳门广西联谊会,广州市、东莞市、珠海市、广州增城区及自治区内的玉林市侨办等来百色参加纪念活动和交易会,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2001年,百色地区侨务办公室接待来百色考察、观光的海外华侨华人、中国港澳同胞共67人。接待时,百色市外侨办向客人介绍了百色的概况、资源优势、投资环境、优惠政策,使海外客人认识百色、了解百色。泰国广西会馆副理事长、时代电脑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先生来百色考察投资环境、投资项目时,亲自到靖西县考察大果山楂的开发种植和加工,考察之后,胡先生表示把百色的资源环境优势介绍到泰国商界,让朋友们到百色考察、投资办企业。

2004年,百色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参与接待来自加拿大、泰国、越南、日本等国外宾客7批57人次。此外,在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百色市邀请了泰国广西总会主席封祖超、柬埔寨中国商会会长高华等一行8人前来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后,泰国广西总会主席封祖超又率团到百色市进行商贸考察,百色市召开了经贸洽谈会。会上,双方签约共7项,投资总额8000万美元。(www.xing528.com)

2005年,百色市外事侨务公室办共参与接待了来自德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和中国澳门地区客人共8120人次。3月,经自治区侨办牵线,百色市外侨办接待了来百色市考察的澳门侨界企业家考察团。在接待中,百色市外侨办积极出谋划策,促成了百色市、田东县、乐业县项目推介会。签订田东锰矿加工,乐业三星级宾馆、乐业板栗深加工等项目投资意向协议。8月份,首届中国广西百色亚热带现代农业技术国际研讨会在百色举办。百色市外侨办完成了接待来自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5名外国专家的任务。

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与百色市经济建设 1991年,百色地区侨务办公室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获得联合国难民署经济建设项目费10万美元,在百色市华侨陶瓷建材厂增办一个年产100万条编织袋的车间,建成后可安置部分归(难)侨待业人员就业。同时,利用接待各国的华侨华人、中国港澳同胞回乡探亲的机会,向他们介绍百色地区的建设情况,为百色地区经济建设寻找客户,介绍项目,穿针引线,为加速百色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百色市侨办先后利用香港、广东、云南等一些厂商关系,做穿针引线工作,与港商赖先生洽谈到百色独资办药厂,向澳门温先生提供辉碌岩料,为百色市印刷厂引进价值150万元的料色印刷设备。

1996年,百色地区侨务办公室立足实际,充分利用地区、自治区一些大的活动,开展联谊工作。在地区举办芒果节之机,邀请港商4人、台商11人到百色参加芒果节。利用参加第二次世界广西同乡恳亲会活动的机会,在为大会提供900个壮锦绣球的同时,广集百色投资项目资料,发给海内外朋友。泰国黎苏庆先生对百色推荐的关于平果铝带厂的项目很感兴趣,立即要百色市外侨办请平果县连夜来人洽谈,通过洽谈表达了投资意向。

1998年,开展“兴国利侨”活动。百色地区侨办联合地区计划局、地区经协办等单位,优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输入全国侨办系统职网的精品项目库,扩大招商引资面。

1999年,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引荐香港申德基有限公司贾士迈先生到田林县投资1500万美元(引进美国柠檬综合开发项目);引荐英国某公司到德保县开发10万亩八角(茴油)林,意向投资1.1亿元人民币,10月份签订意向书。美籍华人医学专家苏云玲、黄溪龄博士来百色地区医院讲学。

2000年,通过广州市侨办牵线搭桥,香港黎灿先生捐资10万人民币给百色市办一所侨心幼儿园。9月,百色市外侨办参与政府组团到广州召开招商会,引荐10多名港澳客商和侨资企业老板参加招商会,会上共签订合同8个,资金总额1.63亿元;意向协议11个,资金总额5.67亿元。

2001年,共引进项目22项(个),引进资金达300万元。其中:国际无偿援助项目12项(个),资金达200万元;华侨华人、中国港澳同胞捐资项目11项(个),资金总额达200万元。

2002年百色地区侨务办公室从“大侨务”理念出发,抓住广州市对口扶持百色地区的机遇,积极与广州侨办联系,向广州市侨办推荐“三送”项目7个,通过广州侨办的牵线搭桥,有番禺区侨办、荔湾区侨办向那坡县、靖西县归(难)侨送温暖,分别捐资5.4万元和5.2万元,扶助40户特困侨户兴建沼气池和安装变压器,解决了归(难)侨的照明用电和生活用柴问题,改善了贫困归侨、侨眷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4月份,香港同胞郑柱成、颜同珍、毛佩湖先生献爱心,捐赠67万元扶助4所贫困小学建设学校。

2003年,百色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广泛联系社会各界,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帮扶,在百色市外侨办的努力及自治区侨办的大力支持下,百色市凌云、乐业2个县2所小学获上海应善良基金会的23万元捐赠。此外,百色市获得日本“利民工程”无偿援助项目——田东县作登乡新发村那亮屯人饮工程支持,受援资金为149149元人民币。

2004年,在自治区侨办的关心支持下,在百色市外事侨务办公室的努力下,由马来西亚柯来发先生捐助的30万元建德保县巴兴乡登兴小学,20万元建乐业县幼平乡达朗小学,20万元建右江区龙州镇百兴小学,20万元建田林县苗乡中心校已签订协议。同年,泰国广西总会主席封祖超率团到百色市进行商务考察,与百色市签约共7项,投资总额8000万美元。

2005年,百色市外事侨务办公室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的机遇,主动参与,邀请泰国总会经贸代表团到百色考察,签约8800万美元项目意向协议。此外,香港“爱心之光”助学团捐资19.3万元人民币给巴兴雅美小学、德保高中、民族中学;澳门公务员代表团捐资2.2万元人民币给靖西武平乡果良小学;世界道教联谊会主席温国平一行捐资7万元人民币给田林县民族小学、隆林沙黎乡小学生。

2004年,香港汉荣书局董事总经理石汉基先生赠予乐业县凤山县图书馆图书4072册

河池市

市情 前身为河池地区,2002年撤地设市,位于广西西北部。是中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辖金城江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天峨县、凤山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和宜州市,行政区域面积3.53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17平方公里)。2005年末人口382.78万,其中市区人口19.58万。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水等少数民族320万人。耕地面积19.85万公顷。有林面积101.7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2.9%。市区绿地面积548.98公顷。等级公路里程5502.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28公里,一级公路66.73公里,二级公路726.66公里。市区道路面积135.1万平方米,年末公共汽车营运车辆236辆。内河通航里程886公里。社会用电量36.09亿千瓦时。主要旅游景区(点)有七百弄、下枧河、盘阳河、白龙公园、温泉公园和甘河白裤瑶寨、木论喀斯特自然保护区和凤山国家地质公园,其中七百弄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下枧河、盘阳河、白龙公园、温泉公园、甘河白裤瑶寨为自治区级旅游景点,木论喀斯特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年接待游客254.77万人次。重要矿产资源有锡、锑、锌、铟、铅、铝、银、镉、硫、金和铜,其中锡储量占全国的1/3,锑储量居全国首位,锌、铅储量居全国第二位,铟储量居世界前列。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100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848万千瓦。地方产品有广维牌聚乙烯醇、广驰牌525#普通硅酸盐水泥、五吉牌锑锭、德铝牌重熔铝锭、群山牌尿素、金河牌锌锭、金城牌锌锭,及地方特产有野生山葡萄酒、蔗糖、八角、板栗、桑蚕、油桐、香猪、菜牛、山羊、瑶山鸡、三乌鸡等。

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9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5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6.0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2.3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05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6亿元,支出33.7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3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5亿元。商品出口总额866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68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7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536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12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899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22.55亿元。

2005年全市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28个,科技人员5.92万人。获地厅级以上奖的科技成果27项,推广应用科技成果107项。大学1所,教师129人,在校学生3733人;中专28所,教师1130人,在校学生1.79万人;普通中学235所,教师1.08万人,在校学生21.38万人;小学1596所,教师2.01万人,在校学生36.19万人。乡(镇)以上文化馆(站)151个,图书馆140个(藏书106.57万册),博物馆3个,体育场馆8个。艺术表演团体12个(专业11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64.4%和76.5%。医疗卫生机构526个,卫生技术人员8329人(医生4014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6453张。固定电话用户55.3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3.55万户。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1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18平方米。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32万立方米。人口出生率11.83‰,人口自然增长率6.31‰。就业人数172.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4%。全年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财政投入695万元,教育事业财政投入8.10亿元,卫生事业财政投入1.52亿元,社会保障财政投入9166万元。年内,河池市人民政府、河池市文化局分别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河池市林业局获得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东(兰)巴(马)凤(山)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全面告捷。2005年河池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61万户,注册资金14.21亿元,从业人员7.28万人;私营企业发展到1845家,注册资本17.53亿元,从业人员3.12万人。在私营企业中,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51家,其中南方冶炼厂进入全国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十强行列,成源冶炼厂进入广西十大创汇企业行列。个体工商户全年实现总产值10.08亿元,比上年增长31.8%;私营企业实现总产值20.02亿元,增长51%;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上缴税金12亿元。全市年均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近50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8.7%。至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发展到31家,形成年采矿360万吨和冶炼加工70万吨金属的能力。

侨情 河池籍海外华侨、华人2.3万人,主要分布在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地区和美国居多。归侨有100多人,主要来自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侨眷4000多人。

河池籍华侨、华人出国的主要原因,大多数都是解放前到东南亚国家经商或国民党军政人员出国,另有一部分是在1978年被越南当局驱赶而迁居美国、加拿大等国。改革开放以来,河池籍新华侨、华人逐渐增加,主要由港澳台同胞等构成。一部分为出境定居、探亲、自费留学等,不少人成了新移民;另一部分是由台转侨。新华侨、华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河池籍华侨、华人的主要特点是以所居住国中层居民为主,职业主要是经商,也有部分从事科技、文教等工作。河池市归侨分布在全市11个县(市、区),以金城江区、宜州市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居多。他们多数生活在城镇,少数在农村。大多数归侨在企业从业,一部分在农村及其他行业,极少数在国家机关从业。

河池市各级侨务部门把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来信来访,看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侨胞的桥梁,把接待处理来信来访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对侨胞的来信来访,做到热情接待和认真处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1991—2005年,河池市各级侨务部门累计接待处理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来信来访共6000多件次。

树立“侨胞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支持和帮助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运用法律和政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1991—2005年,河池市各级侨务部门共为50多位归侨、侨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处理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合法权益案件180多件。

对外侨务 河池市侨办注重海外联谊工作,与8个社团会馆建立密切关系,分别是:马来西亚广西总会、新加坡广西暨高州会馆、世界广西同乡会、世界客属总会、印度尼西亚客属联谊总会、亚细安(东盟)客属公会联合总会、中国香港广西联谊会、香港东莞工商总会。香港基协中学的师生两次到访宜州市流河中学、天峨县坡结中学;马来西亚广西总会多次组团到河池市考察访问及联谊;新加坡华中初级学院生活体验交流团、新加坡理工学院广西山区服务团于2002年到宜州市北牙瑶族乡拿网小学进行体验交流及联谊;新加坡广西暨高州会馆考察访问团于2005年到宜州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等地考察访问;原河池地区侨办于2000年首次组团出访泰国。1991—2005年,河池市侨办共组团或随团20多个团组,出访36个国家和地区;接待40多个来访团组1300多人次。

2002年,新加坡理工学院广西山区服务团在宜州市联谊交流,实施沼气池工程

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与河池市经济建设 1991—2005年,河池市各级侨务部门引资项目48项,资金总额83299万元人民币。1995年,引荐英国制糖业海外有限公司与宜州市石别糖厂合作,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博庆食品有限公司,合资金额2500万美元,其中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2000年,引荐美籍华人林本栋先生投资1100万元人民币和中国香港同胞孙抵深先生投资1600万元人民币在南丹县分别创办采矿企业和选矿厂;2001年,引进澳大利亚莫德利矿冶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在南丹县创建年产5万吨电解锌和60吨铟的冶炼厂项目,引进广西海河水利建设公司和南宁市坤信有限公司投资1.54亿元人民币兴建南丹县鸳鸯桥等4座水电站项目;2002年,香港黄原成先生投资500万元人民币在南丹县兴办高铅锑冶炼厂,香港戴家睦先生投资100万元人民币在南丹县兴建招待所;2004年,引进广西区盐务局经济开发公司、桂林全州永宏达水电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900万元人民币在南丹县联合开发建设装机容量1.2万千瓦的纳八一级水电站。

1992年9月,美国加州大学葡萄酿酒系研究员刘高鉴博士女士和美国加州农业部顾问、采华农园东主、水果及蔬菜栽培专家李采华先生应邀到河池讲学和传授技术,对河池的水果和蔬菜生产,特别是山葡萄的开发,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都安野生山葡萄酒厂生产的葡萄酒获得香港1993年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驰名中外,被誉为中国的“人头马”,产品由严重积压变成供不应求,国际葡萄酒专家刘高鉴博士功不可没。2001年,加拿大环保专家汤友志博士应邀到河池就金属冶炼废气、二氧化硫、化工选矿废水处理、空气测定等内容进行讲学并到企业作技术指导,对改进河池环保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2003年10月,加拿大华人营养免疫学学会会长王其明先生应邀来河池做营养免疫学学术报告。

广西宜州友发厨具有限公司系河池市唯一的美商独资企业。该公司于2001年11月28日正式挂牌开业,由旅美华侨李友锥独资经营,注册资金50万元人民币,到2008年12月,已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人民币。公司面积为3600平方米。现有在册员工15人。该公司主要系列产品有:沼气、液化气自动控制饭锅(荣获国家专利产品);沼气、液化气奥迪款太空炉具(荣获国家专利产品),沼气、液化气JT20YI-D型节能器炉头;沼气、不锈钢(脉冲、电子)新款系列炉具;沼气、专用超低压启动系列热水器;液化气、不锈钢不沾油新款系列炉具;液化气、高亮度防风节能照明灯具(荣获国家专利产品);液化气、管道煤气公用新型超特大自动控制钣锅。产品主要销往广西、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区)。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长期热心国内公益事业的华侨华人和中国港澳同胞十分关注和支持河池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慷慨解囊,捐资助学,为河池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991—2005年,河池市共获华侨华人、中国港澳同胞捐赠学校项目50多个,捐资总额为1000多万元人民币。其中,马来西亚华侨、南宁荣宝昌房地产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柯来发先生以及由其创办的南宁荣宝昌房地产有限公司共捐资230万元人民币,在河池市援建侨心小学共11所。

2005年11月20日,由南宁荣宝昌房地产公司捐助30万元援建的天峨县六排镇塘英侨心小学荣宝昌教学楼举行奠基仪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