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通志:桂南重点侨乡繁荣发展

广西通志:桂南重点侨乡繁荣发展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沿海的北海市、合浦县以及既沿海又沿边的防城各族自治县,是广西的老侨乡。侨属企业46家,资金总额348万元。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港口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宜居城市。全年接待游客443.38万人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2万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2005年10月15日举行首届开学典礼。2005年11月8日北海海底世界被中国海洋学会确定为全国性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其中出口额1.25亿美元,增长32%。

广西通志:桂南重点侨乡繁荣发展

沿海的北海市、合浦县以及既沿海又沿边的防城各族自治县,是广西的老侨乡。

1991年这一地区的海外华侨、华人有30万人,归侨、侨眷约有15万人。北海“三资”企业有98家,资金总额19795万美元,接待来北海探亲、考察访问的华侨华人团组300多批次、3500多人次。钦州市“三资”企业8家,注册资金325.23万美元。侨属企业46家,资金总额348万元。2000—2005年,北海侨港镇归(难)侨渔民投资更新改造渔船102艘,资金总额超亿元,来自海外亲友的资助和投资约1/3。

至2005年,祖籍北海的华侨、华人约15.5万人,市内归侨、侨眷(含外籍华人眷属,下同)约有6.6万人。钦州籍的海外华侨、华人约26.6万人,归侨8891人。防城港市海外华侨、华人约73.6万人,有归侨、侨眷23.3万多人,归侨、侨眷兴办非公经济实体1390多家(户),从业人员近8000人,注册资金总额近亿元人民币。海外华侨、华人、中国港澳同胞在防城港市投资办企业50多家,资金总额2.6亿美元。

北海市

市情 1983年设市,位于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港口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宜居城市。辖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和合浦县,行政区域面积333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95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7.2平方公里)。2005年末人口149.24万,其中市区人口55.8万。耕地面积7.51万公顷。有林面积11.5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5.3%。市区绿地面积3878.2万公顷。等级公路里程2294.2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4.656公里,一级公路54.84公里,二级公路146.9公里。市区道路面积584.9万平方米,年末营运公共汽车263辆。港口吞吐能力710万吨。社会用电量11.03亿千瓦时。汽车拥有量2.03万辆。农机总动力8.78万千瓦。主要旅游景区(点)有银滩、涠洲岛、星岛湖、红树林、海底世界、还珠堂贝类珊瑚馆等,其中银滩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涠洲岛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和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星岛湖是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海底世界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全年接待游客443.38万人次。重要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高岭土钛铁矿石英砂石膏,其中钛铁矿储量350万吨。著名地方产品有珍珠对虾、大蚝、文蛤青蟹、荔枝、龙眼、香蕉等。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6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6.6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2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2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6亿元,支出18.5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67.2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4亿元。商品出口总额1.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87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1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712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79元,人均生活费支出2336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38万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11.72亿元。全市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1个,科技人员2.07万人。获地厅级以上奖的科技成果26项推广应用科技成果40项。大学2所,教师411人,在校学生7101人;中专12所,教师561人,在校学生1万多人;普通中学91所,教师5500人,在校学生11.44万人;小学411所,教师7361人,在校学生16.75万人。乡(镇)以上文化馆2个,图书馆3个(藏书38.74万册),博物馆1个,体育场馆1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医疗卫生机构359个,卫生技术人员6.38万人(医生2292人),医院、卫生院病床2885张。固定电话用户28.2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6.45万户。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0.1万立方米。人口出生率11.21‰,人口自然增长率8.31‰。新增就业人数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全年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财政投入7663万元,教育事业财政投入3.45亿元,卫生事业财政投入8855万元,社会保障财政投入1.7亿元。2005年北海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增加值2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8%和3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2005年10月15日举行首届开学典礼。2005年11月8日北海海底世界被中国海洋学会确定为全国性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年内,有3万多农户与20多家企业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85.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2%和14%。2005年北海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高于自治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1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1.25亿美元,增长32%。出口商品主要有烟花爆竹、水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皮革制品、农药纺织品机电产品等。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中国香港、意大利和韩国

侨情 祖籍北海的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国家,尤以居住越南者为最多。主要分布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文莱、菲律宾、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日本、以色列等国;欧洲主要分布在英国、法国、瑞典、德国、丹麦、奥地利、瑞士、意大利、荷兰、希腊、葡萄牙、挪威、西班牙、比利时、芬兰等;非洲主要分布在多哥、毛里求斯、阿尔及利亚、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南非;大洋洲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属新喀里多尼亚;美洲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古巴、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西、秘鲁、委内瑞拉、智利、巴拉圭等国。1978年,安置在北海市的印支难侨(难民)近1.4万人,从1981年至1988年底,通过联合国难民署渠道,被安置到第三国与亲人团聚或继承财产的有57人。至1999年,北海市出国定居的共有1211人。从1991年开始,为方便船上难侨子弟入学,在北海市侨港镇举办水上学校成人教育学校。在赤江华侨陶瓷厂开办陶瓷职业高中班,对归(难)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设有文化课,美工、电工与工业电子、硅化物、制图、陶瓷工艺、热工设备、陶瓷机械等专业。至1995年,侨港镇聘请专业老师,培训归(难)侨船长和轮机长350名、制冷加工技术人员150名,电脑技术人员60名。1995年8月30日,市侨办牵头,联合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实施办法》电视知识竞赛,合浦县、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市华侨投资开发区和侨港镇等单位派出代表队参赛。1991—1997年,全市落实侨房政策发还侨房产权的有44户,面积14418.75万平方米,经济补偿18.27万元人民币。2001年,给予银海区侨港镇65户生活困难的归(难)侨及侨眷救济补助,共计74880元人民币。2002年,在侨港镇和合浦县举办归侨、侨眷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归侨、侨眷60人。至2004年,全市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归侨、侨眷待业青年及下岗职工达883人次,侨港镇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的归(难)侨达700多人次。经各级侨务部门协调及有关单位共同努力,有880多名归侨、侨眷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有761人工龄满30年以上的退休归侨职工按规定享受按原工资标准发放退休金。至2005年,举办侨务法律法规学习班10多期、培训班8期、报告会和讲座12场。出动宣传车77辆次,出墙报、版报227期,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宣传角2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咨询服务点1个,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咨询服务活动42次,印发侨务法律法规宣传资料9.05万份,悬挂横幅大标语81条,张贴小标语1200张,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宣传牌1块,举行侨务法律法规专场文艺晚会4场。投入近百万元人民币,为北海市华侨中学、华侨小学新建教学楼3幢(面积2000多平方米),配置多媒体教室2间,修建学校运动场1个。有4111名“三侨”考生和281名参加招干考试的归侨子女按规定享受相应降分录取照顾。2003—2008年,北海市侨办、侨联给参加高考的101名优秀“三侨”考生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29500元人民币。对2名家庭生活困难的归(难)侨学生给予资助。每年春节前夕,北海市外事侨务部门走访慰问归侨、侨眷鳏寡孤独者、特别困难户、下岗职工,发送慰问金。

对外侨务 1991—2005年,北海市外事侨务部门接待回北海探亲的海外华侨、华人1700多人次;接待前来北海考察访问和应邀参加节庆活动的华侨华人团组300多批次4000多人次。在前来考察访问和参加节庆活动的华侨华人团组中,既有地缘性会馆、同乡会、联谊会,也有不少经贸考察团、投资考察团,还有华侨华人的宣传媒体。北海每年清明节有近200名海外乡亲回乡探亲祭祖,从2001到2005年,外事侨务部门、银海区人民政府或政协、侨港镇政府等,每年联合举办“海外华侨华人恳亲会”。1991—2001年,北海市侨务办公室的有关领导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广西侨务代表团和本市组织的侨务代表团,出访越南、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2002—2005年,北海市先后组团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法国、澳大利亚、斐济、新西兰、南非、西班牙、阿根廷、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拜会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和海外乡亲。2003年9月,北海市在泰国曼谷举行出口加工区推介会,泰国广西会馆理事长封祖超等一批侨商参会。年内,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举行北海市项目推介会,当地侨商应邀参会。2004年3月,市侨办主任王慧才参加北海市新闻代表团,出访美国、加拿大,拜访当地侨领、侨社,参观华侨企业。在温哥华举办“北海发展推介会”,温哥华华人企业家谢伯衡、加拿大中华总商会会长越棠、中华会馆理事长茹容均等多位侨领共约100人参加了推介会。与温哥华华语电台华侨之声广播电台、温哥华多元文化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签订开辟北海之声栏目协议。

2005年,北海市海外交流协会第二届理事大会召开。图为与会代表合影

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与北海市经济建设 1991年上半年,北海“三资”企业已发展到98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37家,中外合作经营企业50家,外商独资企业11家。合同投资总额19795万美元,其中外资7953万美元。主要“三资”企业有:①中外合资北海市海港铝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国家定点的铝合型材及铝合金门窗加工专业厂家。②北海光学透镜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专门生产高级光学镜片的中外合作企业。③北海市蓄电池厂,该厂应用奥地利政府中长期优惠贷款500万美元。有位海外华侨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在北海兴建1家水产冷冻企业。10月18日—24日,首届北海国际珍珠节,来自海外和中国台、港、澳客商1000多人参加,签订项目合同、协议64项,资金总额1.8亿美元。2002年,举办北海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会。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荷兰、新西兰、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40多国家及中国港澳地区,150多位知名企业代表参会。21个项目与北海市达成合作意向,投资总额近10亿元人民币。1991—2008年,北海市各级侨务部门牵线搭桥促成引进外资项目11个,投资总额793万美元、280万欧元、1000万港元、3600万元人民币。

1994年,邵逸夫基金会捐赠52万元人民币,建海城区逸夫小学校教学楼,共6097平方米。1997年,香港郭叶律师事务所捐赠40万元人民币,建福成镇瑞田小学教学楼,共1080平方米。1998年8月,邵逸夫捐赠50万元人民币,建西场中心校教学楼,共2280平方米。9月,捐赠90万元人民币,建铁山港区兴港一中,共2800平方米。1999年,捐赠16万元人民币,建平阳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共1280平方米。2000年,周凯旋基金会捐赠20万元人民币,建福成一中学生食堂,共310平方米。邵逸夫捐赠52万元人民币,建银滩镇咸田小学教学楼,共2096平方米。2001年9月,邵逸夫捐赠15万元人民币,建公馆大甘小学校教学楼,共370平方米。2002年,世界宣明会捐赠30万元人民币,建东星小学教学楼,共400平方米。邵逸夫捐赠15万元人民币,建常乐大塘小学校教学楼,共303平方米。捐赠50万元人民币,建白沙中心校教学楼,共1000平方米。

1999年6月,由中国香港同胞邵逸夫捐赠90万元建设的北海市铁山港区兴港一中教学楼落成

2005年9月,荷兰政府无偿援助10万元人民币,改善钦廉林场石湾分场侨众饮用水条件。

侨属企业。有归侨海外亲属资助100万元人民币,改造和扩建酒店;有3位归侨在海外亲属资助下,投资4500万元人民币兴建3家海产品冷冻加工企业;在银海区侨港镇,800多名个体工商户投资2600多万元人民币经营侨港中越风情商业街等项目,有相当部分资金由来自侨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亲属资助和投资。2000—2005年,该镇归(难)侨渔民更新改造渔船102艘,投资金额超亿元,其中1/3来自海外亲友的资助和投资。据不完全统计,1991—2005年,北海市侨界以侨引侨,引进海外资金折合人民币近2亿元。

侨务机构、社团、侨刊 1991年,北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是市人民政府主管侨务工作的职能部门。1994年11月,内设秘书科、侨政科、经济科以及单列的北海市接待安置印支难民办公室(对内为安置科)。1997年6月,北海市机构调整,市政府侨务办公室设秘书科、国内科和国外科,撤销侨政科和经济科,保留原单位的北海市接待安置印支难民办公室(对内为安置科)。市侨务办公室行政编制9名,行政附属编制1名。2001年12月,市侨务办公室与市外事办合并,在外事办公室挂市侨务办公室牌子。北海市外事办公室是北海市人民政府主管外事、侨务工作的机构。合浦县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改设为合浦县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是年,北海市在归侨、侨眷聚居较多的侨港镇(侨南、侨北、侨中)3个居委会设立社区侨务工作小组,配备社区侨务工作联络员,举办培训班,开展社区侨务工作。辰星集团广西北辰基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捐赠社区网络计算机20台。社区通过网络加强与海外侨界联谊交流,疏通社区侨属企业引进侨资的渠道。设立渔业科技培训基地,引进和推广新科技成果,培训渔业捕捞技术,提供200多间商业铺面,用于解决就业问题。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点,创办社区家长学校,2001年成立社区老龄协会,有侨界会员200多名,投入10多万元建老人文体娱乐中心。2002年投入30多万元将老人文体娱乐中心改建为星光老人之家。是年,成立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侨联基金会。此后,海城区建立区、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三级侨务联系网络,推进社区侨务工作。至2004年,侨港镇社区利用侨力资源筹集到建设资金达387万元人民币。2002年,侨港镇被评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先进单位”。

防城港市

市情 1993年设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广西南部沿海。是中国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主要出海口,有西部地区最大的海港——防城港。大陆海岸线长584公里。西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山水相连,陆地边境线长230多公里。辖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和东兴市,行政区域面积618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82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42平方公里)。2005年末人口79.84万,其中市区人口48.16万。有壮、瑶、京等少数民族37.1万人。耕地面积4.32万公顷。有林面积36.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8.7%。市区绿地面积311.8公顷。等级公路里程126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2公里,一级公路19公里,二级公路123公里。市区道路面积222.9万平方米,年末公共汽车营运车辆65辆。沿海港口吞吐能力2500万吨。有北仑河口红树林和防城金花茶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旅游景区有京岛金滩、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江山半岛,其中江山半岛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全年接待游客173万人次。重要矿产资源有锰、钛和花岗岩。著名地方产品有珍珠、对虾、大蚝、青蟹、香糯、肉桂八角、金花茶等。是全国双拥模范城。

防城港市防城区珠河社区举行“侨法宣传角”挂牌仪式

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7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6.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6.1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9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1亿元,支出10.2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2.96亿元。全市汽车拥有量1.7万辆。社会用电量7.29亿千瓦时。农机总动力44.43万千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亿元。商品出口总额99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976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49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04元,人均生活费支出2007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35万元。城镇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58.64亿元。

2005年全市有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6个。推广应用科技成果12项。中专等职业学校3所,教师96人,在校学生1302人;普通中学50所,教师2557人,在校学生4.57万人;小学359所,教师5055人,在校学生8.67万人。乡(镇)以上文化馆5个,图书馆4个(藏书20.64万册),文物管理所3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3.8%和91.6%。医疗卫生机构163个,卫生技术人员2184人(医生909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353张。固定电话用户18.1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4.73万户。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9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35平方米。人口出生率21.53‰,人口自然增长率8.89‰。新增就业人数4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科技三项费用144万元,教育事业财政投入1.73亿元,卫生事业财政投入2764万元,社会保障财政投入3413万元。

防城港初步形成辐射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和东北亚及台湾地区的现代化海运网络,业务扩大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0多个港口。200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006万吨,比上年增长24.7%,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0.5万标箱,增长31%。

2005年防城港市加快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建设,完成新兴220千伏变电站扩建和茅岭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完善企沙东湾等工业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切实搞好服务,推进投资项目建设。岳泰饲料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成投产,万鑫钢铁项目(总投资50亿元)完工并试产,宏源浆纸、中油能源、元一水产品冷冻厂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天宝(防城港)300万吨沥青项目(总投资15亿元)启动,临港工业发展后劲增强。临港工业实现产值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98.9%和70.2%。2005年5月29日,静态总投资52亿元的防城港电厂动工建设。

侨情 防城港市是广西的第二大侨乡。全市有旅居海外华侨、华人约73.6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6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华侨20.4万多人,华人13.2万多人。市内有归侨、侨眷23.3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3%。其中归侨4.7万多人,侨眷、港澳眷属19.6万多人。(www.xing528.com)

1978年,在越华侨被越南当局大规模驱赶出境,由该市各口岸入境的人数有15万多人。安置在该市7个安置点及市内零散安置的归(难)侨22552人。其中上思昌菱公司2078人、垌美农场2848人、那梭农场1787人,是自治区农垦系统企业;十万山华侨林场3670人,是该市唯一的华侨农林场;防城华侨建材厂654人、华石林场1050人,是防城区主管的企业;企沙华侨渔业村3046人,是港口区的一个行政村。市直、区、县(市)零散安置7419人(未含原安置在全国各地华侨农林场,现常住该市并置有房产但户口未迁入的印支难民8200人)。1995—2005年,华石林场有60多名归侨职工归侨、侨眷移居美国、加拿大等国。

落实侨务政策 1991年,回收安置20世纪60年代初期被精简下放的归侨、侨眷干部职工60多人。1994年5月,侨务部门成立落实华侨私房政策扫尾工作小组,重点指导和督促防城区、东兴市(县级)侨房扫尾工作。至2005年,防城港市落实华侨私房政策1500多户,赔退金额500多万元。其中东兴市退还侨房1354户共42000平方米,经济补偿380多万元。举办归难侨技能培训班80多期,培训归侨、侨眷4000多人次。修建那德至十万山华侨林场水泥公路12.8千米,投资总额667万元(中央专项资金512万元,地方配套155万元)。重建十万山华侨林场四方岭、立曹2个归难侨安置点危旧房1730平方米,投资总额90万元。政府投资50万元,兴建林场五保敬老院。全市侨界2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侨眷黄金生、何龙德撰写的《珍珠港养珠业衰退原因探讨及建议》,水利高级工程师、侨眷何松波、麦启穗撰写的《防城镇洪水及内涝问题探讨》等均被地方政府作为决策参考。高级工程师侨眷黄仕雄、颜景强等参加广西环保局组织对防城港市国控污染源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受广西环保局表彰。

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与防城港市经济建设“三资”企业。1991年,原防城各族自治县“三资”企业已发展到11家,投资总额846.8万美元,其中外资252万美元,企业总产值为491万元,出口创汇35.9万美元,向国家交纳税金11万元。主要有:港城合作服装加工厂,防城橡胶制品有限公司,防城广联五金铸件供应有限公司,防城粤企海产发展公司,防城丰安渔业发展公司,防城丰成制衣厂,防城港城藤业工艺公司。1993年,成立地级防城港市后,美国华侨陈汉达投资120万美元建东兴环球商品展示中心。1996年,侨胞赵世福,中外合作投资1.2亿元,办东兴安得物业有限公司开发房地产。1999—2002年,美国侨胞王健等,在防城办东方侨资有限公司、防城荣兴纸品厂、永成养殖场、防城建联矿物化工有限公司、防城桂丰香料厂、东兴金邦实业开发公司(房地产),投资总额1760多万美元。2003年,比利时、美国侨胞阮树礼等投资1705.2万人民币办广西航兴实业有限公司(房地产)。2004年,美国侨商根威加利娜投资350万美元办东兴鹰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英国侨商何李广投资100万英镑办东兴英华实业(酒店),杨贵胜投资36万英镑办东兴大福地实业有限公司(酒店),美国李冠辉投资100万美元办东兴迅声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化工产品加工销售)。1992—2005年,中国港澳同胞在防城港市投资办企业30多家,资金总额300万美元。港胞陈盛投资175.4万美元办东兴大酒店,唐汉明投资133万元港币办东兴东海大酒店,程小青投资1000万元办东兴金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侨属企业。1991年,原防城各族自治县侨属企业已发展到30多家,投入资金123万多元,安排归侨、侨眷子女就业450多人,促进了侨乡经济发展。主要有华侨印刷厂、防城印刷厂、华兴纸箱厂、企沙渔业公司。1994—2005年,地级防城港市归侨、侨眷兴办非公经济实体1390多家(户),从业人员近8000人,注册资金总额近亿元人民币。经营项目有建材、化工、运输、木材加工、机电修理、餐饮、旅业、种养等。归侨何兴维等创办的东兴虹侨国际旅行社,注册资金150.5万元人民币,已有总资产158.9万元人民币。归侨赖增君利用扶贫贷款1万元,开荒种植玉桂八角21万多株,办了养鸡场,年产值达8万元,年人均收入1.2万元。柳州华侨农场归侨冯道才、冯君龙,2000年到东兴楠木山租用180亩土地,投入40多万元种植沙蜜橘和巴西香蕉,年产值达60万元。东兴边境贸易恢复正常秩序后,广东、广西各地不少归侨、侨眷涌入东兴经商办企业。华石林场有50多名归侨职工到东兴从事商业或边境贸易。

捐赠 1991年,美国华侨李贤堂捐赠1000元人民币修建马路镇道路。1994—1995年,美籍华人缪宽忠资助松柏小学1.6万元人民币,德国籍华人凌立南捐资31.5万元人民币建松柏中学,捐20万元人民币修东兴农商街道路。1998年,美籍华人陈述捐资20万美元建母校防城中学“培才科学楼”一幢六层,2900平方米。1999年,德国华侨冯玉珍资助松柏乡电视卫星接收3.5万元人民币,资助松柏小学1万元人民币。2001年,美籍华人陈树桓(陈济棠之子)捐款28万元人民币建江平中学图书馆。2002年,港胞颜保玲女士捐资20万元人民币兴建防城区华石中心小学教学楼,庞卢叔燕女士捐资30万人民币兴建防城那梭稔稳小学教学楼。2003年,美国欣欣教育资金会捐资1万美元建十万山华侨林场垌坪欣欣小学教学楼。2004年起,归侨赵世福捐12万元人民币修江平镇横隘村电龙桥,何兴维、吴家玉、刘德兴、陆秀珍、谭国宁、杜氏雅、殷德丽等10多名归侨共捐6万多元人民币修马路镇平丰山脚桥、江平镇那漏村那一桥,及资助《北仑河吟风》诗词集出版。

侨务机构 1993年9月,成立防城港市民族华侨事务委员会(前身为防城港区华侨事务办公室),设秘书科、民族科、侨务科。1994年7月,成立防城港市接待安置印支难民办公室,为防城港市民族华侨事务委员会下属机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编制2名。2001年12月政府机构改革,组建防城港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将原防城港市民族华侨事务委员会承担的侨务行政管理职能和原外事办公室承担的外事行政管理职能划入防城港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内设秘书科、侨务科、外事科。

社团 1994年7月8日,成立防城港市侨联组织,属市民族华侨事务委员会领导和管理。1998年11月,市委确定市侨联为事业单位,核定编制5人。2001年11月,侨联独立设置。2002年8月,筹备成立防城港市侨联的前期工作,2003年6月24日,防城港市召开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防城港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

侨刊 1995年,创办《北部湾侨报》,周报,12开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向海内外侨胞介绍北部湾地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现侨乡新风貌和广大华侨、归侨、侨眷,以及港澳同胞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建设的赤子情怀。1999年该报与《防城港日报》合并。

钦州市

市情 前身为钦州地区,1994年撤地设市,位于广西南部沿海,是中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辖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浦北县等,行政区域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573平方公里。2005年末人口341.1万,其中市区人口16.24万。耕地面积15.95万公顷。有林面积53.95公顷,森林覆盖率52%。等级公路里程382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4.3公里,一级公路9.19公里,二级公路440.43公里。市区道路面积228万平方米,年末营运公共汽车161辆。港口吞吐能力1026万吨。社会用电量15.73千瓦时。主要旅游景区(点)有三娘湾、七十二泾、麻兰岛、刘永福故居、冯子材故居、苏东坡天涯亭、八寨沟、五皇岭、大芦村古建筑群等。全年接待游客176.39万人次。重要矿产资源有石英砂、石膏、煤、锰、钛、铁和陶土。地方特产有大蚝、对虾、青蟹、石斑鱼、中华乌塘鳢、荔枝、龙眼、香蕉等。

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5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2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5.0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2.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8亿元,支出20.7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9.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8亿元。商品出口总额1.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93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42元,人均消费性支出511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91元,人均生活费支出2163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14万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99.24亿元。

2005年全市大学1所,教师311人,在校学生6771人;中专16所,教师667人,在校学生1.62万人;普通中学130所,教师8360人,在校学生18.3万人;小学1105所,教师1.27万人,在校学生34.53万人。乡(镇)以上文化馆6个,图书馆(室)82个(藏书78万册),博物馆3个,体育场馆7个。艺术表演团体54个(专业4个)。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0.7%和84.7%。医疗卫生机构438个,卫生技术人员5829人(医生2242人),医院、卫生院病床数4676张。固定电话用户39.0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7.43万户。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75万立方米。人口出生率11.89‰,人口自然增长率7.76‰。就业人数204.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年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财政投入287万元,教育事业财政投入4.46亿元,卫生事业财政投入5992万元,社会保障财政投入3542万元。

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77亿元,实现增加值50.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5%和3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4.72亿元,增长97.1%,增幅居广西各市首位。年内,全市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347项,占项目总数36.1%;完成投资50.13亿元,比上年增长36.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55.8%。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共完成投资20.6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22.9%。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由上年的9.1%提高到17.6%。

推进以三娘湾景区为龙头的一批景区(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达到3.43亿元。年内,三娘湾景区被评为广西十佳景区,钦州坭兴陶艺公司被确定为广西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灵山县大芦村、浦北县福多堂生态村、钦州稼禾农业基地(火龙果基地)和灵山百强奶水牛生产基地被确定为广西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大芦村还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市接待游客176.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8%;旅游收入6.69亿元,增长15.7%。

侨情 钦州市是广西重点侨乡之一。钦州籍的海外华侨、华人分布在越南、美国、加拿大、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钦州市海外华侨华人约26.6万人。归侨有8891人。越南南方广西籍华裔社团中,会员多为早期在越南北方海宁省一带定居的祖籍钦州、防城等地的华裔。

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与钦州市经济建设

1991年,钦州市“三资”企业共有8家,注册资金325.23万美元。侨属企业46家,企业资金总额348万元,实现税金29万多元,利润133万元。

1996年,钦州市侨务工作暨侨办企业先进经验交流会召开

1998年,印度尼西亚客商到钦州考察,有意向在钦州投资旅游、养殖项目。

2004年,美国洛杉矶国际贸易公司董事长罗文正在钦州市投资3亿元人民币,建80万吨大豆深加工油脂厂,2月6日举行奠基仪式,年底建成投产。

2005年5月25日—27日,钦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东盟物流发展战略高层论坛。来自国内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东盟各国100多名专家和物流企业、航运企业、侨商、侨领代表参加。其间,钦州市举办项目推介会、招商引资洽谈会、物流产品展览、钦州至香港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仪式等系列活动。在物流产品展览会上,国内312家相关企业参展。在招商引资洽谈会上,钦州市达成签约项目15项,项目投资总额6.06亿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