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胶东传统村落与民居空间再生研究

胶东传统村落与民居空间再生研究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香山饭店位于北京市西北郊香山风景区内,由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主持设计,占地30000平方米,于1982年建成营业。[188]但是,由于地处北京著名的香山风景区内,其对环境的影响尤其引人关注。对于一个建筑围墙之外的普通游客而言,香山饭店与香山风景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大抵是牵强抑或陌生的:看似简约低调的灰砖白墙背后,掩藏了欲说还休的物质奢侈和精神纵放。

胶东传统村落与民居空间再生研究

香山饭店位于北京市西北郊香山风景区内,由美籍华裔建筑贝聿铭主持设计,占地30000平方米,于1982年建成营业。

香山饭店在建筑上采用了不规则的院落布局,地表以上最高四层,包括客房325间以及相应的餐厅、商店、健身房游泳池、游艺室、美容室、宴会厅和会议室等服务设施。建筑整体在平面上可分为五段,中央作为主要公共活动的部分为一个带有采光玻璃顶棚的中庭,由中庭向外则为各客房楼。建筑外观主体色以灰、白为基调,室内装修地毯家具等则辅以中性的暖色或偏暖色调。在艺术处理上,建筑重复使用了统一的符号元素及其组合,如围绕正方体、正方形、圆形等协调变化的侧窗、壁灯、灰砖、柱灯、地灯、吊灯等等。由于在设计上使用了连续的景观布局、重复的图形元素和统一的色彩基调,使得香山饭店在建筑上形成了完整、统一的视觉效果[188]

但是,由于地处北京著名的香山风景区内,其对环境的影响尤其引人关注。虽然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就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但是由于建筑面积相对较大,仍然对原有森林和绿地造成了不小的破坏;建筑的大面白墙,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容易与森林的幽绿环境形成视觉冲突;由于酒店消费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对景区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189]在材料的使用、技术的运用等方面的特殊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成本。[190]

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先生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件作品,建成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特殊时期,可谓生而不凡,自落成以来虽褒贬不一,但更多的是溢美之词。贝聿铭在设计时曾说,“虽然现在具体设计一个旅馆,但我的真意是在寻求一条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道路;这个责任非同小可;我现在要做的只是拨开杂草,让来者看出隐没于草丛中的路径……”[191]然而,建筑空间设计由专人而作,叙事体验则因众人视角不同而千差万别。温婉素雅的江南风情之于北方,是一种因远观未近得而滋生的心理错觉和朦胧诱惑,其感觉重于形式,其想象胜于亲历。从这个角度来讲,香山饭店作为一座位于北京景区内的江南格调的四星级酒店,亦像是一种从中国传统文化大观园之中采撷培植而成的精致盆景,因有此需,故有此作。对于一个建筑围墙之外的普通游客而言,香山饭店与香山风景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大抵是牵强抑或陌生的:看似简约低调的灰砖白墙背后,掩藏了欲说还休的物质奢侈和精神纵放。

【注释】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陈中梅译.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赵毅衡.叙事还是叙述:一个不能再权宜下去的术语混乱[J.]外国文学评论,2009/02.

[3]戴维·赫尔曼.叙事理论的历史(上):早期发展的谱系[A].[美]詹姆斯·费伦,彼得·拉比诺维茨编,申丹等译.当代叙事理论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陈中梅译.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爱沙尼亚]扎娜·明茨,伊·切尔诺夫编,王薇生译.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331-334.

[6]朱刚编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

[7]戴维·赫尔曼.叙事理论的历史(上):早期发展的谱系[A].[美]詹姆斯·费伦,彼得·J·拉比诺维茨编,申丹等译.当代叙事理论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12.

[8][英]安纳·杰弗森等著,陈昭全等译.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概述与比较[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28.

[9]申丹,王亚丽.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申丹,王亚丽.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1]申丹,王亚丽.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

[12]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法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177.

[13][法]热拉尔·热奈特著.王文融译.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4]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法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5][法]弗朗索瓦·多斯.季广茂译.解构主义史[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16][法]弗朗索瓦·多斯.季广茂译.从结构到解构:法国二十世纪思想主潮[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17]钟雪萍,劳拉·罗斯克主编.越界的挑战:跨学科女性主义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18]Susan Sniader Lanser.The Narrative Act:Point of View in Prose Fiction[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1.

[19]Maria Minich Brewer.A loosening of Tongues:From Narrative Economy to Women Writing[J].Modern Language Notes,vol.99,1984.

[20]Susan Sniader Lanser.Toward a Feminist Narratology[J].Style,vol.20,1986.

[21][美]苏珊·兰瑟著,黄必康译,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申丹.叙事形式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评析[J].北京: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2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罗念生译.修辞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3][美]韦恩·布斯著,华明等译,小说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Wayne C.Booth,The Rhetoric of Fiction[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4.

[24]程锡麟,小说理论的里程碑:谈布思的小说修辞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3.

[25][美]西摩·查特曼著,徐强译.故事与话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6][美]詹姆斯·费伦著,陈永国译.作为修辞的叙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唐伟胜.美国修辞叙事理论的源起与流变[J].叙事(中国版),2012/08.

[27][美]库尔特·考夫卡著;李维译.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8]张万敏.莫妮卡·弗卢德尼克的认知叙事学思想[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119-121.

[29]戴维·赫尔曼.叙事理论的历史(上):早期发展的谱系[A].[美]詹姆斯·费伦,彼得·J·拉比诺维茨编,申丹等译[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0]申丹.叙事结构与认知过程:认知叙事学评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09.

[31]黄寿祺,张善文撰.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32]陈成撰.山海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24.

[33]傅修延.先秦叙事研究:关于中国叙事传统的形成[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313-321.

[34]杨天宇编著.周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5]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7-11.

[36]熊江梅著.先秦两汉叙事思想-第一卷[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

[37]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8]李梦生.左传译注(十三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9]卢守助撰.晏子春秋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40]韩兆琦编著.史记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1]韩兆琦编著.史记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85-303.

[42]郑铁生.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40.

[43]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4]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61-63.

[45]靳极苍.诗经楚辞汉乐府选详解[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

[46]靳极苍.诗经楚辞汉乐府选详解[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231-240;259-289.

[47]杨义.三国演义叙事的典式化[J].海南师院学报,1994/01.

[48]郑铁生.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124-131.

[49][清]曹雪芹著,脂砚斋评,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

[50][清]金圣叹著,陆林辑校.金圣叹全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李正学.毛宗岗小说批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王汝梅等校点.张竹坡批评金瓶梅[M].济南:齐鲁书社,1987.

[51]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1.

[52]袁可嘉.西方结构主义文论的成就与局限[J].文艺研究,1986/04;陈立川.西方小说的视角:结构主义叙述学批评研究[J].中外文学,1982/03;黄晓敏.法国叙述学[J].当代文艺思潮,1982/04;张隆溪.论结构主义叙述学[J].读书,1983/01;程德培.受指与能指的双重角色:关于小说叙述者[J].文艺研究,1986/05;程德培.叙述的冲突[J].艺术广角,1987/01;徐赍.小说叙述学研究概观[J].文艺研究,1988/04;何龙.小说的叙述结构:探索中的小说叙述艺术[J].文艺研究,1988/05;申丹.论西方叙述理论中的情节观[J].外国文学评论,1990/04;赵毅衡.叙述形式的文化意义[J].外国文学评论,1990/04.

[53]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法]热拉尔·热奈特著,王文融译,叙事话语与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54]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55]徐岱.小说叙事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56]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57]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

[58]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9]李洁非.中国的叙述智慧[J].文学评论,1993/05.

[60]杨义.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J].中国社会科学,1994/01.

[61]李庆信.红楼梦叙事的诗化倾向[J].红楼梦学刊,1993/03;李庆信.论红楼梦的叙事时空建构[J].社会科学研究,1994/03;李庆信.红楼梦叙事本文的不确定性与意义空白[J].四川大学学报,1994/04;杨义.中国叙事时间的还原研究[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3;孙先科.话语转换与话语渗透:近期小说创作形势分析[J].文艺理论研究,1994/03.

[62]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

[63]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4]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65]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66]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7]吴炜华.新闻摄影的叙事学分析[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9/01.

[68]范步淹.新闻叙事学刍议[J].新闻前哨,2000/12.

[69][荷]托伊恩·A.梵·迪克著,曾庆香译.作为话语的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英]费尔克拉夫著,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70]何纯.关于新闻叙事学研究的构想[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04;黄挺.学好新闻叙事学[J].军事记者,2003/01;尚世海.叙事文体学视角下的新闻与文学[J].社会科学辑刊,2003/03.

[71]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72]何纯.新闻叙事学[M].长沙:岳麓书社,2005.

[73]欧阳照.电视新闻的叙事学研究[M].成都: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74]方毅华.新闻叙事导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

[75][美]彼得·布鲁克斯.陈永国译.法内叙事与法叙事.[美]詹姆斯·费伦,彼得·拉比诺维茨编,申丹等译.当代叙事理论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78.

[76]徐忠明.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77]徐忠明.众声喧哗:明清法律文化的复调叙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8]刘燕.法庭上的修辞:案件事实叙事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79]汪公文.道术谱系中的法律精神: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批判与重构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80]徐忠明.法律的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J].中西法律传统,2003/01;赵静.法律叙事与文学叙事[J].当代文坛,2008/02;邓晓静.案件事实与法律文书的叙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05;王志强.中国法律史叙事中的判例[J].中国社会科学,2010/05;王彬.裁判事实的叙事建构[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03.

[81][美]艾伦·纳德尔.周靖波译.第二自然、电影叙事、历史主体、俄罗斯方舟.[美]詹姆斯·费伦,彼得·拉比诺维茨编,申丹等译.当代叙事理论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2]周靖波.电视虚构叙事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83]赵孝思,沈亮.影视剧作的叙事艺术[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

[84]杨新敏.电视剧叙事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85]刘婷.影像叙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86]杨静.中国电视剧叙事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87]宋永琴.电视剧视像叙事美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88]尹兴.影视叙事学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89]刘云舟.电影叙事学研究[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90][美]爱德华.T.科恩著,何弦,杨燕迪译.作曲家的人格声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91]弗雷德·伊芙莱特·莫斯.周靖波译.古典器乐与叙事.[美]詹姆斯·费伦,彼得·拉比诺维茨编,申丹等译.当代叙事理论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40.

[92]彼得·J·拉比诺维茨.理解修辞上的细微差别:西方音乐与叙事理论.傅修延主编.叙事丛刊(第一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46.

[93]《黄金时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1946),根据麦克金利·康托的小说改编,由威廉·怀勒导演,胡格·弗里德霍夫作曲;《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1959),根据欧内斯特·莱曼的脚本改编,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伯纳·德赫尔曼作曲。

[94][美]罗亚尔·布朗.周靖波译.音乐与电影叙事或:这不是主导动机.[美]詹姆斯·费伦,彼得·拉比诺维茨编,申丹等译.当代叙事理论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20-537.(www.xing528.com)

[95]陈定家.超文本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文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7/03;李道新.网络叙事超文本与意义的追寻[J].艺术评论,2012/05;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比特赋型[J].湖南社会科学,2011/03;卢红芳.故事世界跨越与互动:跨媒介视域下的数码叙事[J].河南社会科学,2010/06;黄鸣奋.当代西方数码叙事学的发展[J].文艺理论研究,2011/05.

[96]玛丽-劳里·瑞安.陈永国译.叙事与数码:学会用媒介思维.[美]詹姆斯·费伦,彼得·拉比诺维茨编,申丹等译.当代叙事理论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01-614.

[97]聂庆璞.网络叙事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98][美]戴卫·赫尔曼主编,马海良译,新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

[99]龙迪勇叙事学研究的跨媒介趋势:跨媒介叙事学术研讨会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8/08.

[100]赵毅衡.叙述转向之后:广义叙述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J].江西社会科学,2008/09.

[101]赵毅衡.世界批评理论的可能:以广义叙述学的时间讨论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2010/07;赵毅衡.叙述者的广义形态:框架—人格二象[J].文艺研究,2012/05;赵毅衡.广义符号叙述学:一门新兴学科的现状与前景[J].湖南社会科学,2013/05;赵毅衡.广义叙述学中的情节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13/06;赵毅衡.广义叙述时间诸范畴优先出版[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7;赵毅衡.广义叙述分类的一个尝试[J].文艺研究,2014/07;赵毅衡.广义叙述分层问题:构筑原则与应用[J].河北学刊,2015/01.

[102]赵毅衡.世界批评理论的可能:以广义叙述学的时间讨论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2010/07.

[103][法]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张寅德.叙述学研究(法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42.

[104]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

[105][法]米歇尔·福柯著.严锋译.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52-153.

[106]G.A.Lundberg.Foundations of Sociology.Macmillan,New York.1939:104.转引自王晓磊.社会空间的概念界说与本质特征[J].理论与现代化,2010/01.

[107]文军,黄锐.“空间”的思想谱系与理想图景:一种开放性实践空间的建构[J].社会学研究,2012/02.

[108][春秋]孔丘著.刘强编著.论语[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6:180.

[109][罗马]奥古斯丁著.周士良译.忏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240;242.

[110][春秋]李耳著.李广宁译注.道德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7.

[11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96-98.

[11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张竹明译.物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00.

[113][德]康德著.蓝公武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65-66.

[114]牛顿·伊萨克著.赵振江译.自然哲学数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7.

[115]Wegner,Philip.E.Spatial criticism:Critical Geography,Space,Place and Textuality Introducing Criticism at the 21st Century[M].Ed.Julia Wolfreys.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2:180.转引自文军,黄锐.“空间”的思想谱系与理想图景:一种开放性实践空间的建构[J].社会学研究,2012/02.

[116][法]莫里斯·梅洛-庞蒂著.姜志辉译.知觉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37-140.

[117][美]爱因斯坦.许良英等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313.

[118]所谓欧几里得理性,拉卡托斯是这样描述的:如果演绎系统顶部的一些命题(公理)是由完全众所周知的一些词(原始词项)组成的,并且于真值的顶部存在确定可靠的真值注入,这个真值通过传递(证明)的演绎渠道向下流满整个系统,那么我就把这种演绎系统叫作“欧几里得式理论”。参见[英]拉卡托斯.林夏木译,数学.科学和认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4.

[119][古希腊]欧几里得.兰纪正,朱恩宽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Ⅱ):1.

[120]其等价形式为:“通过已知直线外一已知点,能作且仅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古希腊]欧几里得.兰纪正,朱恩宽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Ⅱ):2.

[121][美]莫里斯·克莱因.张理京等译.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卷)[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199.

[122]高斯在1824年给鲍耶的一封信中写道:“三角形三内角的和小于180度的假定,会导致建立一种别开生面的、完全不同与现今(欧几里得)几何的几何学,这种几何是前后连贯的,而我自己已经完全满意地发展了它;我除了确定某个常数(其值不能预先确定)外,能够解决这种几何中的每一个问题。”转引自董驹翔.从欧几里得到罗巴切夫斯基:非欧几何诞生史的若干哲学问题[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02.

[123][美]沃尔德著.史新奎,金丽莉译.空间·时间·引力[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24-25.

[124]爱因斯坦预言,由于万有引力场的存在,当光线经过太阳附近时,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这一预言在后来一次日全食时的恒星位置观测中得到验证。

[125]李宏芳.量子实在与薛定谔佯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2.

[126]冯·诺依曼认为,如果没有“抽象的自我”参与量子测量过程而作出“最后一瞥”,量子测量中的干涉效应就永远不能去除;相反,如果最后的测量仪器是有意识的人类观察者,那么就会断开无限回归的测量仪器链而造成波包塌缩,因为我们内省地知道个体的意识不是多重性的。这是冯·诺依曼的“物理——心理平行主义”。伦敦和鲍厄对冯·诺依曼的理论进行了简化,他们认为,薛定谔猫是活着还是死了,只有在观察者打开盒子向里“看”时才能确定;这种叠加态的塌缩只有靠观察者的意识来实现。参见李宏芳.量子实在与薛定谔佯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1-54.

[127][英]戴维斯.布郎合编.易心洁译.原子中的幽灵[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8.

[128][美]米切奥·卡库,詹妮弗·汤普逊.陈一新,陆志成译,越爱因斯坦:关于世界理论的宇宙探秘[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55.

[129]李宏芳.量子实在与薛定谔佯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5-56.

[130][英]戴维斯.布郎合编.易心洁译.原子中的幽灵[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4.

[131][美]米切奥·卡库,詹妮弗·汤普逊.陈一新,陆志成译,越爱因斯坦:关于世界理论的宇宙探秘[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47.

[132][英]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74.

[133]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5-16.

[134][英]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52-53.

[135][德]康德著.全培嘏译.宇宙发展史概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10.

[136]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M].台北:广文书局,1970:138.

[137]孔颖达.周易兼义卷七,阮元.十三经注疏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0:78-79.

[138][春秋]李耳著.李广宁译注.道德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63.

[139]李民,王健撰,尚书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73.

[140]叶农.左传注译(上/下)[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1222.

[141]谢浩范,朱迎平.管子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1080.

[142]叶农.左传注译(上/下)[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960.

[143]李耳著.李广宁译注.道德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63.

[144]谢浩范,朱迎平.管子全译(上/下)[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145]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46]转引自罗正大.量子外力:宇宙第一推动力[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

[147][德]法兰克·格罗特里希编著.陈元春译.超弦的音响:自然中之最小[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84.

[148][美]格林著.李泳译.宇宙的琴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3-15.

[149]转引自[美]米切奥·卡库,詹妮弗·汤普逊.陈一新,陆志成译,越爱因斯坦:关于世界理论的宇宙探秘[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4.

[150][美]格林著.李泳译.宇宙的琴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5;18.

[151]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19.

[152][法]德日进.李弘祺译.人的现象[M].北京:新星出版社,1989:20.

[153][美]巴斯,盖奇主编.王兆新等译.认知、大脑和意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

[154][英]弗兰西斯·克里克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6-7.

[155]爱因斯坦.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82-183.

[156]所谓“生活世界”,胡塞尔认为,首先“总是预先给定的世界,它总是有效,并且预先就作为存在着的东西而有效,但并不是由于某种意图、题材范围,或按照某种普遍的目的而有效。每一种目的都是以它为前提;即使是在科学的真理中认识这样一种普遍的目的,也是以它为前提,并且已经是以它为前提”,因此,“生活世界”是以现实世界的存在以及生活世界本身的存在为前提的;其次,“生活世界”也是一个主观的、相对的世界,“我们只注意到作为我们的世界的这个地平线,以及它自身的现实性和可能”。(参见[德]胡塞尔著.王炳文译.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验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54-558.)

[157][美]沃尔德著.史新奎,金丽莉译.空间·时间·引力[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2.

[158]由于“意识之谜”尚难揭开,相关研究举步维艰,这里仅讨论“人”的意识和“与人相关联”的“事件”之间的关系(即“人的世界”),暂不讨论其他可能具有类似人类“意识”的动物(如大猩猩大象、狗、海豚鲨鱼等)和其他生命形式对“事件”的影响。

[159]杨立志.武当文化概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9.

[160]祝笋.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形成与特点[J].江汉考古,2010/04.

[161]玄武,初为二十八宿中之北方七宿,与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合称“四象”、“四灵”。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为避圣祖赵玄朗讳,始改称“真武”。宋代以前皆以龟蛇表玄武,尊为“水神”,至宋元明三代,因政治上的特殊需要,始由皇室带头鼓吹,将其神格抬高至“玄天上帝(真武大帝)”的宝座。(参见曾召南.宋元明皇室崇信真武缘由刍议[J].宗教学研究,1996/02.)

[162]永乐十年(1412年)三月初六日,明成祖下诏曰:“奉天靖难之初,北极真武玄帝显彰圣灵,始终佑助,感应之妙,难尽形容,怀报之心,孜孜未已。又以天下之大,生齿之繁,欲为祈福于天,使得咸臻康遂,同乐太平。朕闻武当紫霄宫、五龙宫、南岩宫道场,皆真武显圣之灵境。今欲重建,以伸报本祈福之诚。”(参见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A].杨立志.明代武当山志二种[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163]杨立志.武当文化概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62.

[164]王一军.武当山古代诗歌选注[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88.

[165]杨立志.点校明代武当山志二种[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166]杨立志.名山宫观的规划布局与道教义理:以长江流域的道教名山为例[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167][春秋]李耳著.李广宁译注.道德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63.

[168][春秋]李耳著.李广宁译注.道德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84.

[169][汉]班固.西都赋[Z]萧统.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24.

[170]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300;75.

[171]据考古勘察,汉长安城北墙由西北角斜向西南六折,南墙中段折凸向外,西段略北,东段略南,其形曲折与相关文献记载大致相仿。(参见王仲殊.汉长安城考古工作的初步收获[J].考古通讯,1957/05.)

[172]关于“斗城”的来历,通常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长安城在最初规划时即有意模拟“北斗”和“南斗”而营筑(参见韩国河.汉长安城规划思想辨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5;李小波,陈喜波.汉长安城“斗城说”的再思考[J].考古与文物,2001/04;陈喜波,韩光辉.汉长安“斗城”规划探析[J].考古与文物.2007/01.);另一种说法认为,长安城垣的曲折是汉长安城地理形势以及未央宫、长乐宫等既有建筑格局共同制约的结果。(参见李好文.长安志图[Z].文津阁四库全书(第195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67;马正林.汉长安城总体布局的地理特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4;吴宏岐.汉长安城兴起和衰落的风水学解释[J].唐都学刊,1997/03.)

[173]胡厚宣.甲骨文合集释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805.

[174][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129.

[175]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27.

[176][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1273.

[177]胡方.从“象天”到“崇礼”:两汉都城意象探析[J].管子学刊,2015/04.

[178]黎翔凤.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79]金景芳著.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23.

[180][北魏]郦道元原注.陈桥驿注释[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443.

[181]童寯.江南园林志[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3:31.

[182]陈从周,蒋启霆选编.赵厚均注释.园综[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207.

[183]宋荦《重修沧浪亭记》述:“余于是亟谋修复,构亭于山之巅,得文衡山隶书‘沧浪亭’三字,揭诸楣,复旧观也。”([宋]苏舜钦著.沈文华校点.苏舜钦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208.)

[184]陶振民.中国历代建筑文萃[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444.

[185]康有为著.楼宇烈整理.论语注(论语·泰伯卷八)[M].北京:中华书局,1984:116.

[186]王夫之著.王孝鱼点校.庄子解(庄子·杂篇·让王卷二十八)[M].中华书局,1964:252.

[187][宋]苏舜钦著.沈文华校点.苏舜钦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97.

[188]王天锡著.贝聿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79.

[189]荒漠.香山饭店设计的得失[J].建筑学报,1983/04.

[190]董豫赣.预言与寓言 贝聿铭的中国现代建筑[J].时代建筑,2007/05.

[191]转引自崔恺,朱小地,庄惟敏,朱文俊.20年后回眸香山饭店[J].百年建筑,2003/Z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