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朝社会概况:国力走衰,社会矛盾激化

清朝社会概况:国力走衰,社会矛盾激化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三桂等一度占据了长江以南以及四川、甘肃的广大地区,但经过八年战争,仍归失败,清朝终于确立和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康熙二十九年,清军败噶尔丹军,噶尔丹势穷自杀。清朝中叶,国力中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激增,天灾频仍,官府贪污腐败之风日盛,人民纷起反抗,包括秘密组织白莲教、天理教的反清斗争,规模不小,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军两战均告失败。

清朝社会概况:国力走衰,社会矛盾激化

1.满族兴起清朝入关

清朝先世是北方满州女真族,皇太极(清太宗)时改为满族。皇太极之父努尔哈赤(清太祖)曾受明朝龙虎将军封号,于公元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八旗制度,称汗,国号“大金”。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攻占北京,打败了李自成大顺政权,建都燕京(今北京),继续沿用“大清”国号,史称清朝。

2.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加强

清朝多沿袭明制,所不同的是有内务府管理宫廷,有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雍正时,又设军机处,取代内阁的职能,总揽政务。地方设巡抚、总督管辖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军队则以八旗、绿营为国家经制之兵,战时还组织团练乡勇。

康熙帝继位后,从专权跋扈的鳌拜手中夺回了政权,但南方的反对势力尚未消除。吴三桂在镇压南明战争中立了功,与耿精忠、尚之信起兵反清,史称“三藩之乱”。吴三桂等一度占据了长江以南以及四川、甘肃的广大地区,但经过八年战争,仍归失败,清朝终于确立和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平定三藩以后,把战略重点移北方,和强大的准噶尔蒙古长期作战。康熙二十九年,清军败噶尔丹军,噶尔丹势穷自杀。乾隆二十年(1755)起,清政府先后擒俘达瓦齐,打败阿睦尔撒纳,平定准噶尔。乾隆二十三年,清军入南疆,平定大小和卓之乱,统一天山南北。

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康熙末,清廷设驻藏大臣,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乾隆后期,廓尔喀入侵西藏,大掠日喀则,清军入藏驱逐廓尔喀军,制定西藏章程,进行政治军事、财政改革。清朝还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土司制度,设置行政官员。清朝设伊黎将军管辖新疆,设置驻藏大臣管辖西藏,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清朝努力经营边疆,使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获得较大的发展,国家统一更加巩固。

清朝中叶,国力中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激增,天灾频仍,官府贪污腐败之风日盛,人民纷起反抗,包括秘密组织白莲教天理教的反清斗争,规模不小,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

3.清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清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安抚游民、鼓励垦荒;实行更名田,将明代藩王和大官僚的土地给耕者永为世业;治理黄河、淮河、永定河,建立各种堤闸塘堰;推广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又减轻赋役,发帑赈荒。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1723)推行“地丁合一”,将应收的丁银分摊入地亩之内,废除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头税,减轻了贫民的负担。江南棉织业很发达,棉布行销甚广,多为家庭作坊所产,已有包买商人。苏杭南京出现了拥有织机数百张的机户。云南铜矿,工人数十万,技术精良,分工细密,最高年产量达一千数百万斤。景德镇的瓷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数十万。此外,釆煤、冶铁、制盐、伐木、造纸等手工行业均有一定发展。手工业的生产规模、资金数目、雇工人数、技术水平、产品质量,都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这意味着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故,史有“康乾盛世”美誉。

19世纪下半期,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中国主要出口丝茶,进口棉纱、棉布。清政府引进外国的机器、技术,建立一批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建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这是封建政府的官办企业,也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近代工厂。稍后,航运采矿纺织等行业中出现了官督商办企业、官商合办企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直隶开平煤矿、上海织布局等。

4.清朝的思想文化及科技

明清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特别推崇朱熹。他们编纂了许多解释儒家经典的书籍,作为儒生的教材。他们也留意古代典籍的搜集编纂。清乾隆编纂《四库全书》,共79000余卷。

清朝统治逐步稳定后,对思想文化加强控制,大兴文字狱学术研究转向脱离现实。清朝末期近代思想家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编著《海国图制》;启蒙思想家严重复,主张向西方学习,推行维新改革,译著《天演论》;戊戌变法代表人康有为等的维新思想派等。

明清的戏曲、小说成就最为辉煌。汤显祖牡丹亭》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剧作,清初又有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的《长征殿》。小说则有明后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写唐僧取经;《金瓶梅》写市井的世态风俗。还有冯梦龙编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清代蒲松齡的《聊斋志异》,以神鬼故事揭露社会病态;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刻画了科举制度下的知识界;曹雪芹的《红楼梦》以一个大家族的盛衰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矛盾。

在科学技术方面,清代编纂的《数理精蕴》和《行水金鉴》,绘制的《皇舆全图》,都是中国科技史宝库中的瑰宝。清朝晚期,詹天佑1905—1905年自行设计和施工的京张铁路冯如1909年改制徕特飞机,成为中国第一位飞行家和飞机设计师。

5.清朝末的鸦片战争,外国列强侵略与八国联军瓜分

首先,沙俄向东扩张,跨越外兴安岭,达到黑龙江流域,清军和当地各族人民并肩作战抗击。康熙中期发生了雅克萨之战,俄军战败,沙皇遣使与中国谈判。康熙二十八年(1689)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雍正五年(1727)又签订了中俄《布连斯奇条约》,划定了两国的中段边界。

接着,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奉派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在广东虎门收缴和焚毁了大批鸦片,要求英商不得在中国贩运毒品英国却以破坏商务为借口,武装入侵中国。清调集军队在广州、浙江两地和英军作战。广州三元里人民曾有力地打击英国侵略军。清军两战均告失败。英军兵临南京城下。清廷被迫议和。公元1841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公元1856年,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以各借口,联合派兵,占领广州,又北上至天津,胁迫清廷签订《天津条约》,英法咸丰十年攻陷北京,清帝逃往热河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焚毁了圆明圆。公元1860年,清政府被迫接受《北京条约》。

鸦片战争

沙皇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它派军队沿黑龙江而下,迫使清政府于咸丰八年(1858)和十年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侵吞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领土。(www.xing528.com)

英国以缅甸为基地,侵入云南。借机讹诈,强迫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不久又武装入侵西藏,遭到西藏军民的抗击。日本也效法西方殖民主义行径,一度入侵台湾,勒索赔款。光绪九年(1883年)爆发了援越抗法斗争。清政府接受屈辱条件,停战议和,缔结了不平等的《中法新约》。

光绪二十年(1894),日军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占领辽东,攻陷旅顺、大连。日本海陆军封锁海面并在山东登陆,中国舰船被困在军港内,遭到海陆两路炮轰,势穷力竭,全军覆没。公元1894年为甲午年,史称中日甲午战争。

慈禧太后和李鸿章始终抱对日妥协方针,乞求列强调停。李鸿章赴日本求和,签订《马关条约》,赔款银2亿两,割让台湾,并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

战后,清政府无力支付战争赔款,只得向帝国主义列强大量借款,以关税、盐厘作为抵押品,李鸿章赴俄祝沙皇加冤,俄国诱使他缔结签《中俄密约》,取得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特权。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英、法、俄、日、德、美、意、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逃奔西安。八国联军在北京及周围地区烧杀抢劫,火烧圆明园。沙俄则乘机屠杀黑龙江以东的数万中国居民,并占领中国的东北。清廷派李鸿章、奕劻乞和,签订《辛丑条约》,赔款银4.5亿两,允许各国在北京附近驻兵,禁止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活动。此后,侵华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更加激化。俄国和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一场大战,英俄对西藏也展开了争夺。

被抢劫与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

6.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于道光三十年(1850)底,在桂平金田起义抗清,建国号太平天国,尊洪秀全为天王。太平军击破清军,定都南京,并改名天京。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建立兵农合一的社会组织和守土乡官制,企图达到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天京发生内讧,先是洪秀全与杨秀清不相容,韦昌辉利用洪杨矛盾,举兵杀杨。不久,洪秀全又杀韦昌辉。石达开奉调回京辅政,因遭猜忌,又领兵出走。这次内讧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太平天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日益被动。1864年,洪秀全逝世,清军攻破天京,幼天王和李秀成突围,先后被俘,坚持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遂告失败。

7.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在帝国主义瓜分危机的刺激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大声疾呼,要求变法自强,挽救危亡。他们主张学习外国,把西方的政治社会学说介绍到中国来,猛烈抨击中国的专制统治、科举八股、纲常伦理。各地纷纷成立学会,开办学堂,出版报纸,响应变法。光绪帝采用他们的主张,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下诏宣布变法。康有为等建议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设厂,奖励发明创造,改革军事和财政制度,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废除八股,创办京师大学堂,翻译西书,选派留学生等。这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主张,遭到顽固派的反对。八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康、梁逃往日本,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康广仁、杨深秀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戊戌变法遂告失败。

慈禧太后像

戊戌运动刚刚被镇压,以农民为主体并有城市人民参加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相继展开了。义和团军抵挡不了清军及八国联军打击,最终失败。

8.辛亥革命和清朝灭亡

新形成的近代知识分子接受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各地出现了革命的小组织,出版许多鼓吹革命的宣传品,著名的有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锰回头》、《警世钟》等。光绪三十一年(1905),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推举孙中山为总理,以统一领导日益成熟的民主革命。同盟会创办《民报》,宣传反清革命,驳斥保皇党鼓吹立宪的论调,并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包括萍浏醴起义,粤桂滇边界六次起义,徐锡麟的安庆起义,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但起义均告失败。

宣统三年(1911),清廷宣布铁路国有,强夺商民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各地的保路活动,四川尤为激昂,数十万人罢市请愿,清军进行镇压。是年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占领武汉,组织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

独立各省的代表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又组织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政府手足无措,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调动北洋,进攻武汉,压迫革命派妥协。而投入反清阵营中的立宪派、旧官僚以至部分同盟会员也向袁世凯靠拢。革命派不能控制局势,只好作出让步,同意如果清帝退位,可由袁世凯出任大总统。袁随即逼迫隆裕太后在接受优待清皇室的条件下交出政权。1912年2月清帝宣统退位,清王朝覆亡。

9.明清小说简表

10.《马关条约》、《南京条约》与《辛丑条约》简表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简表

11.辛亥革命简表

12.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

(1)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进一步阐述与概括,也是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并无原则与实质上的区别。

(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也就是推翻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也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主义”即民生主义,也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除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办法是核定全国地价,国家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