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责任竞争力:成果、挑战与机遇

中国责任竞争力:成果、挑战与机遇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应地,中国对于世界责任竞争力的贡献,也将部分依赖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进步能否在全球市场中内得到认同。中国迄今在责任竞争力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深远的,是商界、政府和公民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根据2007年的责任竞争力评估分析,中国企业的责任竞争力主要表现在遵守现有标准。然而,今天的中国正在向国内外市场彰显其负责任的绿色竞争力。

中国责任竞争力:成果、挑战与机遇

(一)中国提升责任竞争力取得的主要成就

世界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获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采取的经济增长模式。相应地,中国对于世界责任竞争力的贡献,也将部分依赖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进步能否在全球市场中内得到认同。中国迄今在责任竞争力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深远的,是商界、政府和公民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本部分总结了中国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增长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在过去的3年里,中国在责任竞争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全球经济背景下,中国在改善公司治理、提升能源效率、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采纳和监管自愿性标准以及报告披露等方面成绩斐然,但在部分领域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根据2007年的责任竞争力评估分析,中国企业的责任竞争力主要表现在遵守现有标准。然而,今天的中国正在向国内外市场彰显其负责任的绿色竞争力。中国越来越多地将负责任的商业实践要求整合到新兴的产业政策和低碳发展战略中,并在一些绿色创新领域跃升成为全球领军者。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降低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高能耗与高碳排放。这些努力也为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赢得了全球话语权,为全球在如何管理因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上达成一致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被公认为是目前少数几个致力于通过研究和制定相应政策构建自身低碳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责任竞争力也主要依靠领导力和创新力来推动。现阶段的关键挑战在于如何推动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并有所承诺,取得突破性的变化。然而,实现责任竞争力不能单纯依赖企业的力量,还需要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利益相关者参与,比如在消费者市场或社会责任投资领域中推动责任竞争力的其他驱动力,将会进一步激励企业的行动。

中国正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低碳发展路径。

(1)低碳产业政策为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巨大机遇。科技每投入1 00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增长1 430亿美元,税收收入相应增长10亿美元,家庭消费支出增长600亿美元。对于创新型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不仅可以直接提高能源效率,而且可以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占领新兴市场份额。一些大型企业例如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正在这方面积极地实践创新。

(2)中国负责任的企业正影响着全球市场,重新树立中国品牌。巴斯夫、通用电气和英特尔等跨国公司通过与中国企业合资建厂、合作研发,向中国和国际市场推出了新一代产品和服务。中国企业的外包投资和财务管理行为,也逐渐树立了在社会和环境方面负责任的形象。其结果是,一些中国公司开始通过收购国际竞争对手进入新的市场,获取新技术和人才,如汽车行业比亚迪汽车公司、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和吉利汽车公司,以及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沈阳电力集团公司。

(3)政府的有力领导、激励性和支持性的政策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绿色就业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国家十一五规划、2008—2009年绿色投资一揽子刺激计划以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牵头开展的《2050年中国低碳发展之路》课题研究是其中三个关键部分。这些政策推行所带来的成果是: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汽车行业能效标准超越了许多国际竞争者;中国的城市如重庆市正通过生态设计和责任投资重新打造城市形象

具体成就表现在以下方面:

1.明确发展目标,并给予积极的支持

节约能源与减少排放在中国已经成为现实,“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确定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排放总量降低10%的目标。现在,中国开始朝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15%这一目标而努力,很多省份正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作为应对世界经济低迷的举措之一,在中国政府出台的2008/2009经济刺激方案中,“绿色”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甚至高于世界上其他一些经济大国和低碳经济领导国。

2.绿色发展与人类发展相结合

经济发展与人类发展之间并不总是紧密的,在能源排放问题上尤其如此。在中国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其总体排放强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像越南和巴西在实现发展的同时,单位GDP的排放密度总体上是有所增长的。

在“十一五”规划刺激下,中国绿色产业相关服务预计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1260亿~1570亿美元的总产值,占中国GDP的3.4%。正是绿色投资所带来的机遇推动了这些投资的产生。在绿色投资的带动下,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尽管95%的可再生能源来自于大型水利工程,比如三峡工程,中国仍与美国、西班牙并列成为世界最大的风能市场。尽管太阳能板的生产过程是否绿色还存在争议,但其终端产品是清洁能源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在低碳经济中具有价值。中国目前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制造国,占有全球60%的市场。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就业人数达到60多万人,每年实现产值20亿美元,并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然而中国应该借鉴德国韩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在太阳能板的制造过程中提高能效标准和减少有毒化学物质的使用。

3.低碳增长的设想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属的能源研究所开展了关于中国低碳发展的创新性研究,于2009年出版了《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虽然此报告提出的设想不代表政府的政策与承诺,但它显示出中国低碳发展的巨大潜力。

Catalyst项目(汇集了全球的领先专家来形成一份可行的国际气候协定)开发了用以推进低碳增长规划中最佳实践的框架:①发展优先的议题,确定这些议题与气候变化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②设定基准:确定发展方案,发展的障碍、脆弱性、温室气体排放。③制定长远的经济战略:即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④适应性计划(NAPA):针对具有气候弹性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详细说明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⑤减缓性计划(NAMA):针对低排放的经济发展,详细说明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⑥识别可独立实现的目标:在国际支持下可实现的目标。⑦适应性计划NAPA和减缓性计划NAMA的边际成本,以及为完成计划所需的技术、财政和能力建设支持。

4.中国各地所取得的进步

国际上的许多报告通常关注一些大家熟知的地区,比如来自珠江三角洲和北京地区的责任商业实践案例。然而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不局限于最发达地区和城市,而是覆盖了全国各个地区和城市。

1)北部地区

北京: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来自中央政府的法律和指导方针。北京是很多独立创新性倡议活动的发源地,这些工作促使企业进一步采取透明、绿色的发展,主要倡议活动包括《WTO经济导刊》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所设立的“金蜜蜂榜”等。

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发展清洁能源。

天津:与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合作,成立中国国内的碳交易市场。

2)东北地区

大连:政府与龙头企业合作成立“第一个城市绿色碳基金”(中国绿色碳基金大连专项)。

3)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浙江、江苏)

南京:引领知识型外包。

上海:迅速发展的金融中心,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方针,其中强调了包容性和媒体参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08年出台了促进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的指导方针。

浙江:第一个发布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相关指导意见的省份。

4)南部沿海(海南、香港、广东、福建)

深圳万科率先建立绿色建筑标准,深圳证券交易所在2006年制定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区域性:很早就与全球供应链接触,而且引入信息通讯技术行业,因此这一地区的公司熟悉供应链审核,以及由此带来的好处(与采购商长期合同、较好的关系等)与不足(比如由于要符合过多标准而造成的“审核疲劳”)。

5)西南及中西部地区

湖南:远大空调有限公司与气候组织合作,实施科技创新,其生产的空调可减少75%的碳排放。

重庆:实施低碳生产、消费:对产业进行重组

四川:企业参与灾区重建引入低碳思维。

6)西部地区(www.xing528.com)

内蒙古:大型风力发电厂项目。

5.企业揭开责任与利润的联系

2009年,在由《财富》(中文版)进行的调查中,81%的企业领导人认为“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和“企业的长期绩效”之间联系紧密。中国首个社会责任投资(SRI)基金创始人对将负责任的企业实践嵌入到中国未来的增长中很有信心。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徐大伟认为:“兴业社会责任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是中国表现最好的基金之一。它从2008年4月成立以来增长了150%,达到了34.43亿股。投资者对兴业社会责任基金的认同是出于基金出色的业绩,还是出于社会责任投资理念的认同,我们暂时还很难对其进行剥离,但是我们认为社会责任投资为基金带来超额收益,进而吸引广大投资者的逻辑是成立的。

6.对可持续标准的采用

从与环境效率相关的IS014001认证,到指导银行业项目投资的赤道原则,中国公司已经开始采用国际上的自愿性标准。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通过一些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这样的机构,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根据AccountAbility、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可持续发展国际协会的研究,中国企业尽管越来越自信,但仍然缺乏与国际标准制定者打交道的经验。中国企业可能更倾向于参与和过程相关的标准,如全球报告倡议和ISO认证,或者环境标准如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同时却较少参与治理或实施模式不明确的标准。中国有决心进一步提高国际标准的应用和“本土”标准的开发。许多评论员指出,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在很多方面可以融合。

7.商业创新

把可持续发展与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结合起来。中国的创新潜能正逐渐得到释放,风险投资基金、对国际资本的使用,以及帮助企业把想法付诸市场的各种组织,正加速这一过程。由企业带动的教育也很关键,能够帮助中国农村人口获得高水平教育。

8.一系列“绿色”政策

绿色信贷、绿色消费、绿色证券、绿色能源、绿色城市,以及其他绿色政策,这些政策不仅对环境有利,而且能够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并且有利于提高中国以及其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9.消费者

中国国内消费经济正按预期增长,再加上有利的公共政策,中国消费者开始通过他们的购买力来表达消费意愿。一项调查显示,96.6%的消费者在同等条件下倾向选择社会形象较好的企业产品。当价格基本相同时,80.3%的消费者会选择具有积极社会形象公司的产品。2009年,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和“全球扫描公司”实施的“绿色消费指数”调查指出,在被调查的17个国家中,中国在绿色消费行为方面排列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巴西,这也反映出中国目前不断改善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中国提升责任竞争力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中国提升责任竞争力的主要挑战

尽管取得了上述成就,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方面仍面临挑战,而责任竞争力能够将挑战转化为商业机遇。

中国快速而又绿色的发展道路面临许多挑战。尽管许多省份和行业已经着手进行低碳发展,但考虑到中国地域广阔,大规模的绿色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如煤炭目前仍然是中国最大的能源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也意识到,减少重大安全事故特别是煤矿安全事故仍是关键的任务。同时,人口老龄化将在未来十年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因此,中国的责任竞争力的提升,依赖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创新行为、社会组织运动与积极的政府政策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国地域和政策的多样性以及各地的不均衡发展,意味着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需要不断扩大企业、社会、政府各层面的长期性国际合作,包括与许多亚洲、欧盟、非洲和美洲地区的贸易伙伴合作。

这些挑战包括:

*煤炭困境:数据显示中国约70%的电能仍然来自于煤炭。尽管随着目前中国对可再生能源和相关生产的投入加大,但还需要继续努力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气候变化要求一个综合性的应对措施,各个国家不仅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要能够适应新的气候条件,比如瞬息变化的天气、水资源短缺、健康问题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其他问题。

*与当地利益相关方的沟通:AccountAbility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在非洲经营的中国企业研究发现,中国企业通常缺少与当地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各个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的渠道,这导致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潜在的社会风险和声誉风险。

*向闭环式供应链或“循环经济”转型:现今垂直运作的供应链实践没有深入地考虑到废弃物和终端产品如何循环利用,变为有用的材料,或转化成能源,这甚至也包括如何回收利用生产清洁能源的设备,如太阳能光伏电池板。

*强调地区差异:尽管中国的责任竞争力取得了广泛成绩,但仍应加大对偏远省份的支持,实现整体国民经济更具责任竞争力。

*帮助弱势群体:低碳增长和绿色发展不能成为最富有阶层的专享。在制定低碳措施时,也应考虑到尽量减少不平等和排他性,以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实现全面的增长。因此,帮助弱势群体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将是实现持续责任竞争力的关键。

*商业环境:责任竞争力依赖于一个推崇透明、清廉和提倡商业道德的良好商业环境。这需要有效地融合国际认可的标准和报告,传达出积极的市场信号,对负责任的实践给予回报。

*可持续发展原则和自愿性标准的使用和完善: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应对各类可持续发展标准的经验。如果能够克服这一点,将有助于减少中国企业遭遇的国际文化和管理冲突以及贸易和投资“软”壁垒,并取得更好的社会和环境绩效。地方和中央的决策者已经在考虑如何使中国更多地参与到这些标准的完善和运用中去,并且企业层面,特别是中国的开发区在这方面可以做出更多的努力。

国民生产总值的高增长以及制造业对于能源的利用:减污减排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减少各产业对能源的使用。英国信托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研究人员、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各产业正在合作进行关于提高能效的研究。

2.提升责任竞争力的趋势与机遇

利用责任竞争力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中国实现了碳足迹的迅速下降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这个趋势还可能会加速。创造更多的绿色就业,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行动,加大对教育和技能培训投入。如中兴通讯这样的公司,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不仅在国内实施人才计划,而且还注重培养其海外机构的员工。如果能在新兴产业的价值链中包含改善工人安全生产,解决性别不平等以及与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沟通这些议题,那么绿色发展能够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机遇。中国金融业的核心优势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显现出来,如中国工商银行就通过负责任的投资战略赢得国际认可。如联想通过“公益创投”项目鼓励社会各界支持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

低碳增长应着眼于适应性,支持弱势群体。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适应消费者和供应商的新需求,企业需要重新考虑能源、水和原材料的消耗,提高低碳意识,加强相关知识学习,并克服融资困难。有机棉花生产厂商Cyarn纺织公司以及可持续林业企业阳光科技公司(Sunshine Technology)的例子证明了如何在保护土壤和水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在这方面,社会组织可以帮助企业提高适应来自社会和消费者要求和需求的能力。

尽管企业是责任竞争力的“引擎”,各方之间的协同合作才是取得进步的关键。中国正迅速从采用自愿性国际可持续标准,向适应标准和创造标准过渡。中国企业一方面在管理、推行和发展国际认可的自愿性标准,如ISO14001环境标准、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和赤道原则;另一方面也在开发“本土”的标准,如纺织行业首个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和披露体系CSC9000T。在企业与社会组织(NGO)联盟方面,如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企业在节能方面的合作,以及行业层面的合作如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推出的石化行业指南,表明新的合作方式可以增加产品价值,帮助企业克服难以独自应对的挑战。企业也在向“碳披露项目”披露他们的碳排放量。政府、社团组织以及投资者正在努力使企业更负责任和透明,一系列针对企业的对标和评奖体系也正广泛开展和推广。

国际合作对于推动责任竞争力也同样至关重要。低碳增长之路任重道远。中国和欧洲在绿色发展,特别是可持续标准、负责任的融资、知识共享、技术转移、双向投资机会方面展开了系列合作。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不仅适用于企业之间,政府间的双边合作关系也同样重要。在政府层面,除了欧盟,其他重要合作伙伴如美国、经合组织国家以及跨国公司,也都致力于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这其中包括中国与瑞典政府围绕生态城市等项目开展的双边合作。目前需要汇聚所有优秀资源,加强培训,使得中国企业、消费者、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广泛了解国际最佳实践。

对责任竞争力的雄心勃勃和迅速的企业行为是实现绿色创新和绿色增长的核心。企业的能力、技术和发展速度决定了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重塑可持续发展经济。在大型企业如国家电网、宝钢,快速成长企业如比亚迪汽车公司和无锡尚德太阳能公司,以及中小企业集群如浙江医药公司,以及遍布中国的新生态工业园区等一系列先行者的带领下,绿色、负责任的企业将成为中国未来竞争力的新典范。

3.中国和全球责任竞争力的长远发展趋势

全球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将会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和经济。尽管富有挑战性,但向低碳经济的过渡却会给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适应,以及更加绿色的发展路径带来大量的机遇。责任竞争力的关键就是把社会目标、环境目标与企业的生产力和创新统一起来,这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然而,挑战是巨大的。麦肯锡咨询公司研究指出,全球提高“碳生产力”需要使每吨二氧化碳产生所带来的生产总值从740美元提高到7 300美元,涨幅达到10倍。国际能源机构预计,至2020年,中国可能会在低碳技术方面投资多达800亿美元,从而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最佳状况。

但这一大胆的目标也并非不可能实现。美国在1830年到1955年间生产力就增长了十倍;缓解碳排放需要资金、技术转移以及各种形式的碳固存,这些不仅取决于国际协议,也取决于企业行为。企业将寻找各种方法来减轻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比如研究更多的抗旱作物,解决海平面上升的问题,或提供小额信贷等。同时,企业也将在气候变化所创造的新市场中发现新的机遇,从更多的高能效技术和能源供应发展中获益。

不仅在全球,在中国也同样如此,企业是低碳经济的催化剂。企业有着相对丰富的资源、较长的供应链、技术娴熟的劳动力,并且有利润的刺激的创新和增长。但是富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商业环境需要支持性的、激励性的公共政策为基础,需要包括消费者、媒体、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企业、政府和公民社会是通过“责任竞争力”的方法,共同创造低碳经济的繁荣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